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
我国近代化学之父徐寿
南制造局技术工作的同时, 还与傅兰雅创办了格致书院, 格致书院是我国第一所开创实验教 育法的科技教育专门学校。在此期间,他还协助傅兰雅创办了科技期刊《格致汇编》,为培 育科技人才,普及科技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寿一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献身于科 教救国。在他在科技上取得巨大成就之后,一些封疆大臣争相向朝廷推荐,并请他去创办主 持工矿企业。他不愿做官,淡泊名利,认为当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译书和培养科技人才, 对于聘请一概推辞,推辞不了的就派他的儿子徐建寅、徐华封代他前往。 徐寿对家乡
了《抛物线说》,引起了人们瞩目。 徐寿和华
蘅芳的科技才能,名声愈传愈远。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后,特地聘他们去从事技术工 作。徐寿的第二个儿子徐建寅当时只有 17 岁,也随同前往。曾国藩要求他们制造出一艘用 机器驱动的轮船。他们用自己制造的简陋土机床和工具,经过三个月夜以继日的苦干,制成 了一台船用蒸汽机模型;接着,就造出了我国第一台船用蒸汽机;又经过近一年的奋战,造 出了一艘机动木质轮船; 再针对试航时不够理想之处加以改进, 造成了我国第一艘机动轮船, 在长江中试航获得成功。该船由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官曾纪泽命名为黄鹄号,寓意象传说 中的大鸟黄鹄一样翱翔于江海。当时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记者特地赶去采访,确认 船上机器直至螺帽螺钉均由徐寿父子率领工人手工制作, 他在文章中说, 这艘轮船的制造成 功,显示了中国人具有制造机器的天才。 徐寿作为科学家,懂得靠手工、土机床造轮
中国历史故事-晚清牛人徐寿简介 徐寿的历史功绩
中国历史故事-晚清牛人徐寿简介徐寿的历史功绩说起晚清英豪,李鸿章、张之洞、曾国潘等人肯定第一时间浮现大家脑海。
本文给大家介绍的晚清牛人不在此列,他是真的牛,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
这位牛人就是晚清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造了中国第一艘军舰,建了中国第一所科技学校,一人撑起中国近代军工业半边天的徐寿。
听到这些头衔,可能大家也并不是很熟悉。
但要说另一件事,大家就不可能不熟悉了。
学习过化学的朋友们,在当初刚接触化学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必背,那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
而这个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徐寿翻译命名的,可见徐寿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
1818年,徐寿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和很多人一样,徐寿最开始学习的是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八股文,是冲着科举考试去的。
然而徐寿明明十分聪慧,但是却连个秀才的考不上。
科举失意,大多数人应该十分伤心。
但是徐寿不,他说:“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
”俗一点大概是说:“八股文有个毛用,老子不学了!”放弃当时的“通天大道”,徐寿转而研究经世致用之学。
他读书杂,什么都看,山川、物产、地理变迁,还有数学、天文历法、物理、音律、医学都涉及在内。
他还根据书中所学,自制指南针、自鸣钟。
徐寿喜欢器械科学,他不仅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科技典籍,同时也想方设法的搜罗中国翻译的西方科技著作。
当时中国没有系统学习科学的书院,徐寿一切都靠自学,由此还结识了另一位科技爱好者华蘅芳。
在一片研究八股考试的人中,找一个爱好科技的知音多难啊!两人一见如故,组成cp闯天涯,共同探讨和研究科学知识。
徐寿学习讲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学知识必须用于实践检验。
当时没有咱们今天的实验室那样,想要什么工具都有。
没有工具,徐寿就自己做。
他曾经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需要一个三棱镜,买不到就用自己的水晶图章硬磨出来。
就是这样潜心学习研究,徐寿渐渐的闯出名气,连当时像李鸿章这样的清朝大臣都听说了他的名字。
后来清廷“师夷长技以制夷”,展开洋务运动,徐寿就这样被清朝大臣们推到台前。
浅谈徐寿的“格致”思想
浅谈徐寿的“格致”思想作者:张孟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10期【摘要】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开始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一批仁人志士开始睁眼看世界,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
再此其中,清末著名科学家徐寿为促进我国科学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本文主要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学角度,针对徐寿“格致”思想进行研究讨论。
【关键词】格致;徐寿“格致”,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命题之一,最早见于《礼记》大学篇: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就是穷其所能探究事物的道理从而获取知识。
格,至也。
物,犹事也。
致,推极也。
知,犹识也。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
“格致”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它新的内涵,用以阐发自己的思想。
到了近代洋务运动开始进行之后,西方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大规模传入我国,在西式学堂开设的课程中出现了格致。
一、徐寿的“格致”思想徐寿是我国清末著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在年轻时就坚定了经世致用格物致知之学。
“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因此他从博览群书转而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他坚持“究察物理,推考格致”。
这些经历也使得徐寿坚定了“格致”思想。
徐寿涉及近代科学领域比较广泛,十分重视制器之学,认为只有依靠仪器进行实验从而进行制造,才能使“格致”思想得到证明并加以应用,这种崇尚科学实验的行为,让他走在了时代前列。
1、徐寿“格致”思想下获得的科学技术成就钻研器械,制造轮船。
徐寿说:“格致之理纤且微,非借制器不克显其用”,就是秉承这样“格致”思想,他通过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勤奋自学的决心,以及对科学知识所拥有的真挚向往追求,在清朝末年,我国在知识奇缺,技术不足等情况下,徐寿同他的挚友华蘅芳一起探讨疑难问题,相互启发。
1862年,徐寿和华蘅芳进入了安庆内军械所,历经三个月的时间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在蒸汽机成功后,他们着手开始制造蒸汽船。
1866年,在南京金陵机器制造总局制造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
近代爱国化学家徐寿简介
鹄号轮船的研制工作。这使他的科学事业迈进到一个新阶段。
1865年,黄鹄号试制成功。这是一艘长55余公尺、载重25吨、时
速达20余里的木壳轮船。这艘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轮船的研制成
功,标志着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开始,在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
最丰富的中国近代科学家之一。这些译作的影响,还远播日本等
国。徐寿的主要代表译作还有:《化学鉴原》6卷。此书为普通
化学,对一些化学基本原理和许多重要化学元素作了概略的论
述。《化学鉴原续编》24卷,主讲有机化学。《化学鉴原补编》
6卷,主讲无机化学。《化学考质》8卷,主讲定性分析。《化
学求数》16卷,主讲定量分析。《物体遇热改易记》4卷,主要
进、安贫若素、耿直敦朴的好品德。他曾经参加过一次童生考
试,没有成功,便毅然抛弃科举,“专研格物致知之学”,开始
涉猎天文、历法、算学书籍,走上了运用科学、传播科学并为科
学奋斗终身的艰难道路。
1843年,徐寿和同乡、算学家华蘅芳来到上海,旨在求得西
方传入的科技知识。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开办了墨海书馆,聘请
近代化学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徐寿在钻研化学的同时,对数学、物理、矿学、汽机、医学
等都极为重视,逐渐成为“能通晓制造和格致之事”的学者。
1861年,他受到曾国藩“研精器数、博涉多通”的评价,并被聘
请到安庆内军械所。其间,与华蘅芳等人合作,于1862年制造出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蒸汽机,与当时居于世界 先进水平的“往复式
二年春开始授课。课程主要有:矿物、电务、测绘、汽机、制造
等。格致书院是我国近代开办新式科技教育的先河,培育了一批优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简介 徐寿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简介徐寿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徐寿字:生元号:雪村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中国近代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市郊外出生时间:公元1818年去世时间:公元1884年职业: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毕业院校:自学成才代表作品:翻译了关于蒸汽机的专著《汽机发初》主要成就:引进和传播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译书17部105本168卷共约287万余字。
“赋性狷朴,耐勤苦,室仅蔽风雨,悠然野外,辄怡怡自乐,徒行数十里,无倦色,至不老倦。
”说的就是本文的男主角,徐寿。
公元18118年,徐寿出生在江苏无锡郊外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自幼丧父,被母亲抚养长大,十七岁的时候又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凄惨的人生经历和贫寒的家境,早就了他吃苦耐来,坚毅勇敢,诚实朴素的品质。
青年之时,徐寿学习经史,研究诸子百家,很有自己的看点,所以受到时人的称赞。
但是后来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却连秀才都没有考过。
徐寿仔细思考,发觉八股文实际上并没有其他用处,于是便放弃了八股取士的打算,转而开始涉及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包括:科学、几何学、力学、医学、光学、电学、汽机等各个方面,凡是这类书籍他都看。
与其他中国近代学习科学技术是通过海外留学,在外国名校学习的人不同,徐寿是属于自学成才。
徐寿当时开始接触科学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涉及这些科目的学校,所以全靠徐寿个人的坚持。
好在徐寿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他能够全身心的专研进知识的海洋中。
自学中,他的同乡华蘅芳是他的学友,两人通过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互相质疑,逐步的进步。
他们后来拜访了正在上海墨海书馆从事西方近代物理、动植物、矿物学等书籍翻译工作的李善兰,给李善兰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从上海返回之时,徐寿买了许多书籍,还采购了不少有关物理实验的仪器。
回家之后,根据书上所写,自己开始从事各种实验。
公元1856年,再次来到了上海的徐寿,读到了《博物新编》的中文译本,开始接触到化学及化学实验。
近代前期科学家徐寿[详细讲解]
近代前期科学家徐寿第一节研读科技典籍,善制工艺器械徐寿,字生元,号雪村,江苏无锡人。
清嘉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1818年2 月26 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社岗里。
徐氏世居无锡,“力田读书”④,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农民家庭。
徐寿的祖父审发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家境日渐富裕。
徐寿的父亲文标大概是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但不幸的是年仅26岁过早去世了,徐寿时年仅4 岁。
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
在他17 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在此之前,他已经娶妻,并有了一个儿子。
徐寿早年也习举子业,“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①。
显然,八股诗文无法解决他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一面务农,一面经商,往上海贩运粮食。
难能可贵的是,徐寿并没有就此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生活的磨难和务农经商的实际经验,使他痛感时文词章毫无用处,因此,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转向了经世致用之学。
那时正是鸦片战争前夜,清皇朝已经走向衰亡,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青年徐寿立下了“不二色,不妄语,接人以诚”和“毋谈无稽之言,毋谈不经之语,毋谈星命风水,毋谈巫觋谶纬”的座右铭②,抱定了经世致用的宗旨,开始在经籍中学习研究有用之学。
他研读《诗经》和《禹贡》等经书时,将书中记载的山川、物产等列之为表,研读《春秋》、《汉书》、《水经注》等历史、地理著作,则注意古今地理的沿革变迁。
凡是有用之学,他无不喜好。
徐寿的家乡无锡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远近闻名的手工业之乡。
那里有许多能工巧匠。
这种风气也影响了徐寿,他从小就爱好工艺制作,“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①。
大概正是由于这一爱好使他由博览群书逐渐转而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
徐寿在科技方面的兴趣极为广泛,举凡数学、天文历法、物理、音律、医学、矿学等等,他无一不喜,无一不好。
他不仅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的科技典籍,对于明末清初从欧洲翻译过来的西方科技著作也认真加以研究。
他认为工艺制造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而科学的原理又藉工艺制造体现出来,所以他总是“究察物理,推考格致”②。
化学教学论总结知识点
一、我国早期的化学启蒙者--徐寿。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是化学教育系统的成形期。
《奏定学堂章程》。
200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试用长达8年之久的义务教育初中化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2000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2001年7月正式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
2002年初,按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对《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进行再修订。
2003年4月出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二、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
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
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三、四种“知识支柱”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实现“三教统筹”,让每个人都获得自己期望的三张“教育通行证”,即都应掌握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事业心和开拓能力通行证。
五、科学素养:了解和熟悉进行个人决策、参加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六、科学教育的广域4目标:态度,过程,知识,技能。
◆七、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是依随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教育规律,在人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具有综合性,思想性,师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八、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高师生“入门”,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教高师生“上路”、“上手”,从教科研思路上使高师生“开点儿眼界”。
丰富大家的教育理念,让大家初步形成教育教学能力。
九、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重要归宿。
中国近代卓越的化学启蒙者和造船专家——徐寿
中国近代卓越的化学启蒙者和造船专家——徐寿
孙秋香;程翔章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5
【摘要】本文总结了近代爱国科学家徐寿自学成才的艰难道路,论述了他在洋务运动中为振兴中华民族,在化学、造船和译介西学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总页数】4页(P85-88)
【关键词】卓越的;化学启蒙者;造船专家
【作者】孙秋香;程翔章
【作者单位】湖北教育学院化学系;华中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
【相关文献】
1.纪念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逝世一百周年 [J],
2.徐寿父子对中国近代化学的贡献 [J], 徐振亚
3.纪念我国十九世纪卓越的化学专家徐寿 [J], 蒋树源
4.徐寿与中国近代造船业 [J], 赵敏
5.中国科学技术近代化的启蒙者——徐寿 [J], 徐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化学发展史
中国化学发展史一、关于化学的故事1、在1944年的美国某地。
那天,大学里面一座大楼失火了。
“呜,呜,……”消防车问讯赶来。
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大楼门口警卫森严,不许消防队员进去。
“火烧眉毛了,还不许我们进去?”消防队员着急的问。
“不行,没有国防部的证明,谁都不许进!”原来,大楼里面的科学家们正在极端秘密地研究一种化学元素──铀。
为什么研究铀要那么保密呢?2、在1781年,英国有位著名的化学家叫普利斯特里,他很喜欢给朋友表演化学魔术。
每当有朋友来到他的实验室参观时,他便拿出一个空瓶子,给大家表演。
可是,当他把瓶口移近蜡烛的火焰时,忽然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朋友们吓了一跳,有的甚至钻到桌子底下去。
原来,瓶子里事先装进氢气和氧气,点火会发出爆炸声。
一次,他表演完“拿手好戏”后,在收拾瓶子时,注意到瓶子上有水。
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发现,氢气燃烧后变成了水。
3、在1890年。
在庆祝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的大会上,著名化学家凯库勒,讲述了自己怎样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一大难题。
“那时侯,我住在伦敦,日夜思索着苯分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我徒劳地工作了几个月,毫无收获。
一天,我坐马车回家,由于过度劳累,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睡着了。
我作了一个梦,一条蛇首尾相连,变成一个环。
我从梦中惊醒,当天晚上,在梦的启发下,我终于画出了苯分子的环式结构,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的一大难题。
”故事一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说明化学是何等的重要。
美国在1945年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当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引起世人瞩目。
我国在1964年10月16日在西北上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核弹的历史。
故事二说明研究化学一定要细心,厦门大学张资珙教授曾经把一名优秀的化学工作者比喻为C4H4,C4H4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的烃,具有很高的活性,即:clear head(聪明的头脑)、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clean habit(洁净的习惯)、curious heart(好奇心)。
慕课MOOC化学与生活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1.世界上最古老的系统阐述炼丹的书籍是()A.《周易参同契》B.《丹房诀要》C.《神农本草经》正确答案:A2.被称为“化学教父”的明朝皇帝是()A.明成祖朱棣B.明太祖朱元璋C.明神宗朱翊钧正确答案:B3.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为()A.1661年B.1761年C.1861年正确答案:A4.燃素学说不能解释下面哪些现象()A.金属燃烧后质量增加B.有机物燃烧后质量减轻C.以上两者都是正确答案:C5.合成氨技术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是()A.美国人B.法国人C.德国人D.英国人正确答案:C6.无机化学的起点是()A.《化学教程》的出版B.元素周期表的发现C.碳的四价概念提出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 (共10.00分)1.下列化学家与原子分子理论有关的是()A.道尔顿B.盖·吕萨克C.拉瓦锡D.阿伏伽德罗正确答案:A B D三、填空题 (共30.00分)1.近代化学的前身是和正确答案:第1空:炼金术第2空:炼丹术2.“化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在 1856 年出版的《》中。
正确答案:第1空:格物探原3.四大基础化学指的是 , , 和。
正确答案:第1空: 有机化学第2空: 无机化学第3空: 分析化学第4空: 物理化学第二单元2.1.5下面关于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酶能在体内或体外发挥相同催化作用B.酶包括蛋白质和核酸C.酶是生物大分子D.酶的最适温度都是在35℃左右正确答案:D2.按酶促反应的性质, 可把酶分成()大类。
A.四B.五C.六D.七正确答案:C3.关于结合酶的说法, 错误的是()A.对于结合酶而言, 只有全酶才具有催化活性B酶的辅助因子可以是金属离子C.维生素B12是一种辅助因子D.一种辅酶只能同一种酶蛋白结合正确答案:D4.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酶分子上的几个必需基团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C.酶分子结合底物并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三维结构区D.酶分子中心部位的一种特殊结构正确答案:C5.酶的结构可以分为()级A.四B.三C.二D.一正确答案:A6.下面关于酶的描述, 哪一项不正确?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酶是生物催化剂C.酶具有专一性D.酶在强碱、强酸条件下易失活正确答案:A7.酶与底物的结合, 至少存在()个结合点A.四B.三C.二D.一正确答案:B8.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可以监测()是否受到损害A.心脏B肺 C.肝脏 D.肾正确答案:C9.蚕豆黄的病因是因为缺乏()A.单胺氧化酶B.链激酶C酪氨酸酶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正确答案:D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很多中毒现象都与酶有关B.纯净的砒霜可以通过“银针试毒”C.食物中的氰化物通常集中在我们不吃的部分, 比如苹果核、桃仁、杏仁中正确答案:B二、判断题 (共10.00分)1.α-淀粉酶(α-amylase)只能水解淀粉中α-1,4-糖苷键, 不能水解纤维素中的β-1,4-糖苷键。
为什么徐寿被称为晚清第一巧匠,他做过什么贡献吗
为什么徐寿被称为晚清第一巧匠,他做过什么贡献吗本文导读:今年恰逢徐寿诞生200周年。
他是江苏无锡人,但上海是他后半生工作的地方,其主要业绩和科技成果也发生在上海。
本文讲述了几则关于徐寿的创新故事,来纪念这位晚清“第一巧匠”,学习他的工匠精神。
一本科普读物催生“鲁班再世”徐寿出身于耕读之家,少时在村塾学习11年。
但他厌恶科举,而喜格致之学,“举凡各种农具、工具、日用器皿的结构,以至于艺术品、装饰品等的制作,无不发生兴趣,从事研究”。
在乡村,他以手工艺谋生,并立下“四毋”座右铭:“毋谈无稽之言,毋谈涨之语,毋谈星命风水,毋谈巫觋谶纬”。
1855年,他与喜欢数理的同乡华蘅芳一起到上海,逛至外滩一家书馆,觅得《博物新编》一书。
这是一本科普通俗读物,既讲析日常用品的结构原理,也介绍当时新鲜的声光化电知识。
徐寿一看,大喜过望,赶紧购下。
回家之后,不仅精读细看,而且与华蘅芳“朝夕研究,目验心得,偶有疑难,互相讨论,必求焕然冰释而后已”。
为求得七色光,他曾用水晶图章磨成三角形验之;为明白枪弹之行的抛物线,还设立远近多靶以测之……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能工巧匠而言,有了科普读物就能助其学用结合、技艺大进。
据记载,徐寿曾制作指南针、象限仪、自鸣钟,甚至还仿铸墨西哥银圆。
一下子,“鲁班再世”的声名传遍城乡。
1862年,洋务派首领曾国藩点名征召徐寿到淮军在安庆的军械所。
徐寿出手不凡,没过几月就和次子徐建寅造出了蒸汽机模型。
蒸汽机的出现,曾推动西方的工业革命,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其为何物。
当这台蒸汽机模型在总督府成功试验后,曾国藩欣喜不已。
在当天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3年后,徐寿和华蘅芳同心协力,制造出了我国第一艘机动木质轮船,“长五十余尺,每一时能行四十余里”。
轮船在长江中破浪前进,性能良好,向上游逆水航行14小时,下行顺水则只用了8个小时。
徐寿—化学小报(国际化学年)
Magazine) ,创办于1872年,是一种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的综合刊物。改为《格致汇编》后,开始为月 刊,后为季刊。
生平简介
徐寿先世曾为无锡望族,到其曾祖父时,家道衰落。徐寿的祖父徐审法,耕读外 兼理商务,勤俭持家,家道渐裕。徐寿父亲徐文标,27岁时早逝。徐寿年方5岁, 在母亲宋氏抚养下长大成人,故徐寿一生事母尽孝,远近闻名。 徐寿原娶盛氏,生一子,名大吕。盛氏夫人早卒,继娶韩氏,又生二子,名建寅、 华封。 少年徐寿,禀性耿直纯朴,刻苦耐劳,在清贫家中,安之若素。弱冠之时,曾书 铭于左右:“不二色,不妄语,接人以诚”,“毋谈无稽之言,毋谈不经之语,毋谈星命 风水,毋谈巫谶纤纬”。他无意于仕途,对律吕、几何、重学(力学) 、矿产、汽机、 医学、光学及电学兴趣甚浓。 19世纪中叶,道光后期,正是鸦片战争甫经屈辱性的结束。国人痛感泱泱大国 之羸弱,深信西方列强船坚炮利,有识之士纷纷转向西学,希冀以此救国。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26岁的徐寿与同乡算学家华蘅芳结伴去上海探求
在上海,徐寿父子从事造船工作多年,为中国的造船工业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治七年(1868年) ,江 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徐寿父子都参加了译书工作。当时制造局最迫切的是翻译西方科学技术书籍。没有专 门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只好由西方传教士口译,由国人笔记成书。 徐建寅与傅兰雅(J.Fryer)合作,首先译出《运 《化学鉴原》《营城揭要》等十余部西方科技书籍。 、 徐寿是将西方近代化学系统介绍到中国的先驱者,他与傅兰雅合译的《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 、 、 求数》等书为西方近代化学在中国传播奠定了基础。他译订的24个元素名称如:钡、铋、溴、碘、铱、锂、 镁、锰、钼、钯、铂、硒等都已成为标准译名沿用至今。除化学元素名外,徐寿深感化学中还有许多繁难的 译名需要推敲,晚年他自己编写了《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和《西药大成中西名目表》 。这两本书籍是在他逝 世后才刊行的。 徐寿翻译的化学书籍和其它技术书籍,所采用的原本基本上是西欧各国刊行不久的新书。如《化学鉴原》 一书,可以作为徐寿所译化学书籍的代表。原著者是美国韦尔斯(Wells) ,出版于1870年,当年即 由徐寿和傅兰雅合作开译,这是相当及时的。 《化学鉴原》在我国影响较大,30年以后出版的《东西学书缘》 还称道它为善本。 徐寿与何了然( 《化学初阶》中译者)都在翻译近代化学书籍和化学名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约指》 ,徐寿与伟烈· 亚力合作,于同治十年 出版《汽机发韧》 ;其后,建寅又译《汽机必以》《汽机新制》 、 ;1873年,徐寿转与傅兰雅合作,译出了
徐寿和中国近代化学史
徐寿和中国近代化学史
徐寿(1865-1922)是近代中国的著名化学家,也是中国近代化学史上的楷模,他于1893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取得化学学士,1900年
取得化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学习,得到了诸多化学知识,为中国的科学事业有了很大的贡献。
徐寿曾经在台大(Taipei University)、北洋大学(Beiyang University)、南
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开设化学课程,整理新颖而系统化的化学知识,将西方现代化学的构造和物理化学重新编排,成为中国现代化学
发展的开创者之一。
此外,徐寿还在《徐寿学报》中报道了自己的教
学和研究成就,为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徐寿的科学研究成就,以及他在中国近代化学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堪称一代天才,在中国化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他对中
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徐寿父子对中国近代化学的贡献
徐寿父子对中国近代化学的贡献徐振亚【摘要】我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首先倡议建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系统译出近代化学专著,创立化学元素汉译名原则,参与创办上海格致书院和《格致汇编》,成功地运用铅室法制硫酸和用近代科技生产火药,进行矿物分析并开发矿业,创行实验化学并建立家庭实验室.徐寿父子对我国近代化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国近代化学先驱者和奠基者.【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00(015)001【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中国;科学家;徐寿父子;近代化学;化学知识【作者】徐振亚【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化学学院,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徐寿(字生元,号雪村,1818~1884)无锡钱桥社岗人。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先驱、化学家、兵工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其次子徐建寅(字仲虎,1845~1901)是献身于我国近代兵工事业的科技专家。
三子徐华封(字祝三,1858~1928)是开拓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实业家。
他们为我国近代科技和近代化学的引进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略述他们对近代化学的贡献和影响。
1 倡建翻译馆,引进近代化学在我国近代西学东渐史中,引进科技书最多,质量最佳,门类齐全,影响最大的翻译馆,首推徐寿倡议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徐寿自幼读古文经史,考过科举,但他觉得“无裨实用”,放弃科举,专门研究科学技术。
对化学、数学、矿学、蒸汽机、医学、光学、电学、律吕都有深入研究。
而且他“不惜多金”购置仪器做实验,被曾国藩举为“奇才异能",因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而成名。
1867年徐寿任上海江南制造局襄办。
他到局后即上条呈倡议翻译西书等四事,但因曾国藩批“未得要领”而被否定。
徐寿译书心切,竭力争取制造局冯光和沈保靖的同意进行“小试”。
1868年,徐寿父子将己译成的《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规约指》、《泰西采煤图说》四本书,呈曾国藩阅览。
曾见译书后非常满意,上奏同治帝,称赞“局中委员于翻译甚为究心”,转变了对译书的态度,同意徐寿父子和华蘅芳等筹组翻译馆。
徐寿的家世生平
徐寿出生在无锡市郊外一个没落的地主 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靠母亲抚养长大 成人。在他17岁时,母亲又去世。幼年 失父、家境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吃苦 耐劳、诚实朴素的品质,正如后人介绍 的那样:“赋性狷朴,耐勤苦,室仅蔽 风雨,悠然野外,辄怡怡自乐,徒行数 十里,无倦色,至不老倦。
在徐寿的青年时代,我国尚无进 行科学教育的学校,也无专门从 事科学研究的机构。他说“格致 之理纤且微,非藉制器不克显其 用.徐寿学习近代科学知识的唯一 方法是自学。坚持自学需要坚韧 不拔的毅力,徐寿有这种毅力, 因为他对知识和科学有着真挚的 追求。在自学中,他的同乡华蘅 芳(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擅长数 学,比徐寿年幼15岁)是他的学 友,他们常在一起,共同研讨遇 到的疑难问题,相互启发。
徐寿和华蘅芳
数学
受当时 在西学 和数学 上颇有 名气的 李善兰 的影响
物理学
1856年,徐寿再次到上海时, 他读到了墨海书馆刚出版的、 英国医生合信编著的 《博物新编》
化学
*洋务运动时期的徐寿
*1862年3月,徐寿和华蘅芳进入了曾国藩创办
的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7月制成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这是中 国近代工业的开端。 *1866年4月,在徐寿、华蘅芳主持下,南京金 陵机器制造局(今晨光机器厂)制造出中国海 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一一"黄鹄"号。 *1868年起,徐寿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从事 翻译工作17年,专门翻译西方化学、蒸汽机 方面的书籍。
*专题122
*徐寿的家世生平
主讲人:
2016/1/25
*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徐寿
徐寿(1818年2月26日—1884年9月24 日),字生元,号雪村,江苏无锡人,清 末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在我 国,系统地介绍近代化学的基础知识大约 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这一方面,徐寿做 了重要的工作,许多科学史专家都公推徐 寿为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徐寿和中国第一艘轮船
器材、枪炮模型等,徐寿亲自主讲,为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
的传播不遗余力,殚思极虑,直至贡献出自己的生命。
水师。1867 年,江南制造 总局在局内附设翻译馆,翻译西方注重
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书籍。翻译馆中除徐寿、华衡芳、赵
元益、王德均、徐建寅等华人外,还聘有外人如伟烈亚力、傅兰
雅、林乐知等。年近花甲的徐寿,在西人口述基础之上,依原意
笔译成汉文。为了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他集中精力,谢绝一
徐寿的成就并非仅仅在于制造轮船,当他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襄
办时,在船炮枪弹方面都有发明创造,研制出多种炸药。后来的
“惠吉”“、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轮船的制造使用,
都凝聚着徐寿的心血和劳动。他还向曾国藩提出建议:一是翻译
西书;二是开发煤矿,冶炼制铁;三是自造大炮;四是操练轮船
仪器,准备做实验用。1856年前后,徐寿又一次来到上海,拜读
到墨海书馆出版、英国医生合信所著的《博物新编》。这本书有三
集,包括天文、物理、化学、气象、动物等各方面内容,有关化
学知识的第一集引起了徐寿的极大兴趣。书中介绍说,天下的物
质元质(即化学元素)五十六种,万物都是由这些化学元素所组
成的。此书并且较详细描述了养气(即氧气)、淡气(即氮气)、轻
英文第一音节,然后取音义双关原则,创造汉译名词。这在他参
加编著的《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一书中全面体现出来。我们今
天所称谓的化学元素如钾、钠、锰、锌、镍、钴、钙、镁等,这
些名词都是徐寿首先译的。徐寿译述西书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
积极影响,著名维新人物谭嗣同引用元素和原子的知识来论述物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10个化学家的故事篇一: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一、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
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
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
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
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
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
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
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
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
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我国近代化学之父徐寿
我国近代化学之父徐寿徐寿(1818—1884),字雪村,无锡人,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之一,被称为我国近代化学之父。
徐寿生活的时代,正是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撞开长期关锁着的中国国门的晚清时期。
当时,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仍以天朝上国自居,把西方称之为夷。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一批有识之士喊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意思是学习西方长处制服入侵洋人。
他们认为西方人的长处主要是制造兵舰和大炮,因而把学会制造兵舰和大炮作为目标。
徐寿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走上了学习科技并企求以科技兴国的道路。
我国的科学技术本来领先于世界,只是由于长期来封建统治阶级“独尊儒术”,科举取士,诱使一些读书人在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仕途上追求;加之封建统治者鄙视科技,称其为淫技奇巧,从而使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遏制。
特别是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的科技渐渐落后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封建统治阶级中占绝大多数的顽固派仍然死抱着八股不放,把徐寿等人的主张斥为“离经叛道”。
徐寿天资聪颖,年青时效学会了一手工艺活,懂得古琴等乐器的演奏及修理,因此得到清道光举人、同乡华翼纶的赏识,并结识了其子华蘅芳。
但要在那个时候学习科技非常困难,不仅没有一所学校,就连最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书籍也都没有。
他和华蘅芳到上海,在传教士开设的“墨海书馆”买到一本由西方翻译过来的《博物新编》,并得到当时著名数学家李善兰的指点,又去洋人开设的修理船舶的工场看机器设备,参观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洋人小火轮。
据华蘅芳后来对著名思想家王韬说,徐寿当时就说小火轮上的机器自己也完全能够制造。
还说,徐寿能够造自鸣钟和指南针,与欧洲制造的没有两样。
他还能铸造墨西哥的银元,铸出的银元使人难辨真假。
徐寿和华蘅芳回到无锡后,就在学习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科技书籍基础上,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并采取当时能够做到的实验方法来理解科学原理。
比如,他们为了弄懂光分七色这一光学原理,没有三棱镜实验仪器,就把水晶图章磨成三角形来进行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
在我国,系统地介绍近代化学的基础知识大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
在这一方面,徐寿做了重要的工作,许多科学史专家都公推徐寿为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徐寿,1818年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郊外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5岁时父亲病故,靠母亲抚养长大。
在他17岁时,母亲又去世。
幼年失父、家境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诚实朴素的品质,正如后人介绍的那样:“赋性狷朴,耐勤苦,室仅蔽风雨,悠然野外,辄怡怡自乐,徒行数十里,无倦色,至不老倦。
青少年时,徐寿学过经史,研究过诸子百家,常常表达出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因而受到许多人的称赞。
然而他参加取得秀才资格的童生考试时,却没有成功。
经过反思,他感到学习八股文实在没有什么用处,毅然放弃了通过科举做官的打算。
此后,他开始涉猎天文、历法、算学等书籍,准备学习点科学技术为国为民效劳。
这种志向促使他的学习更为主动和努力。
他学习近代科学知识,涉及面很广,凡科学、律吕、几何、重学、矿产、汽机、医学、光学、电学的书籍,他都看。
这些书籍:成为他生活中的伴侣,读书成为他一天之中最重要的活动。
就这样,他逐渐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在徐寿的青年时代,我国尚无进行科学教育的学校,也
无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
徐寿学习近代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是自学。
坚持自学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徐寿有这种毅力,因为他对知识和科学有着真挚的追求。
在自学中,他的同乡华蘅芳是他的学友,他们常在一起,共同研讨遇到的疑难问题,相互启发。
在学习方法上,徐寿很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他常说:“格致之理纤且微,非藉制器不克显其用”1853年,徐寿、华蘅芳结伴同往上海探求新的知识。
他们专门拜访了当时在西学和数学上已颇有名气的李善兰。
李善兰正在上海墨海书馆从事西方近代物理、动植物、矿物学等书籍的翻译。
他们虚心求教、认真钻研的态度给李善兰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次从上海回乡,他们不仅购买了许多书籍,还采购了不少有关物理实验的仪器。
回家后,徐寿根据书本上的提示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实验。
为了攻读光学,买不到三棱玻璃,他就把自己的水晶图章磨成三角形,用它来观察光的七彩色谱,结合实验攻读物理,使他较快地掌握了近代的许多物理知识。
有一次,他给包括华蘅芳的弟弟华世芳在内的几个孩子作物理实验演示。
先叠一个小纸人,然后用摩擦过的圆玻璃棒指挥纸人舞动。
孩子们看了感到很惊奇和可笑。
通过这样的演示,他就把他学到的摩擦生电的知识传授给了他人。
1856年,徐寿再次到上海,读到了墨海书馆刚出版的、
英国医生合信编著的。
博物新编》的中译本,这本书的第一集介绍了诸如氧气、氮气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的近代化学知识,还介绍了一些化学实验。
这些知识和实验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依照学习物理的方法,购买了一些实验器具和药品、根据书中记载,边实验边读书,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化学实验的技巧。
徐寿甚至独自设计了一些实验,表现出他的创造能力。
坚持不懈地自学,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终于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掌握近代科学知识的学者。
鸦片战争失败的耻辱,促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兴起一阵办洋务的热潮。
所谓洋务即是应付西方国家的外交活动,购买洋枪洋炮、兵船战舰,还学习西方的办法兴建工厂、开发矿山、修筑铁路、办学堂。
但是,作为封建官僚权贵,洋务派大都不懂这些样学问,兴办洋务,除了聘请一些洋教习外,还必须招聘和培养一些懂得西学的中国人才。
洋务派的首领李鸿章就上书要求,除八股文考试之外,还应培养工艺技术人才,专设一科取土。
在这种情况下,博学多才的徐寿引起了洋务派的重视,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都很赏识他。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开设了以研制兵器为主要内容的军械所,他以研精器数、博学多通的荐语征聘了徐寿和他的儿子徐建寅,以及包括华蘅芳在内的其他一些学者。
徐寿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很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各种
器具。
当年他曾在《博物新编》一书中得到一些关于蒸汽机和船用汽机方面的知识,所以徐寿等在安庆军械所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试制机动轮船。
根据书本提供的知识和对外国轮船的实地观察,徐寿等人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独立设计制造出以蒸汽为动力的木质轮船。
这艘轮船命名为黄鹄号,是我国造船史上第一艘自己设计制造的机动轮船。
为了造船需要,徐寿在此期间亲自翻译了关于蒸汽机的专著《汽机发初》,这是徐寿翻译的第一本科技书籍,它标志着徐寿从事翻译工作的开始。
1866年底,李鸿章、曾国藩要在上海兴建主要从事军工生产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徐寿固其出众的才识,被派到上海襄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徐寿到任后不久,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了办好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四项建议:“一为译书,二为采煤炼铁,三为自造枪炮,四为操练轮船水师。
”把译书放在首位是因为他认为,办好这四件事,首先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译书不仅使更多的人学习到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还能探求科学技术中的真谛即科学的方怯、科学的精神。
正因为他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在当时封建迷信盛行的社会里,他却成为一个无神论者。
他反对迷信,从来不相信什么算命、看风水等,家里的婚嫁丧葬不选择日子,有了丧事也不请和尚、道士来念经。
他反对封建迷信,但也没有象当时一些研究西学之人,跟着传教士信奉外来的基督教。
这种信念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为了组织好泽书工作,1868年,徐寿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专门设立了翻译馆,除了招聘包括傅雅兰、伟烈亚力等几个西方学者外,还召集了华蘅芳、季凤苍、王德钧、赵元益及儿子徐建寅等略懂西学的人才。
年复一年,他们共同努力,克服了层层的语言障碍,翻译了数百种科技书籍。
这些书籍反映了当时西方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发展水平及发展动向,对于近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徐寿和他的译书馆,随着一批批介绍国外科学技术书籍的出版发行,声誉大增。
在制造局内,徐寿对于船炮枪弹还有多项发明,例如他能自制镪水棉花药和汞爆药,这在当时确是很高明的。
他还参加过一些厂矿企业的筹建规划,这些工作使他的名气更大了。
李鸿章、丁宝侦、丁日昌等官僚都争相以高官厚禄来邀请他去主持他们自己操办的企业,但是徐寿都婉言谢绝了,他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译书和传播科技知识的工作中去。
直到1884年逝世,徐寿共译书17部,105本,168卷,共约287万余字。
其中译著的化学书籍和工艺书籍有13部,反映了他的主要贡献。
徐寿所译的《化学鉴原》、《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化学求质》、《化学求数》、《物体遇热改易记》、《中西化学材料名日表》,加上徐建寅译的《化
学分原》。
合称化学大成,将当时西方近代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物理化学以及化学实验仪器和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这几本书和徐寿译著的《西艺知新初集》,《西艺知新续集》这一套介绍当时欧洲的工业技术的书籍被公认是当时最好的科技书籍。
此外,徐寿在长期译书中编制的《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西药大成中西名目表》对近代化学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徐寿生活的年代,我国不仅没有外文字典,甚至连阿拉伯数字也没有用上。
要把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术语用中文表达出来是项开创性的工作,做起来实在是困难重重。
徐寿他们泽书的过程,开始时大多是根据西文的较新版本,由傅雅兰口述,徐寿笔泽。
即傅雅兰把书中原意讲出来,继而是徐寿理解口述的内容,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
西方的拼音文字和我国的方块汉字,在造字原则上有极大不同,几乎全部的化学术语和大部分化学元素的名称,在汉字里没有现成的名称,这可能是徐寿在译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为此徐寿花费了不少心血,对金、银、铜、铁、锡、硫、碳及养气、轻气、绿气、淡气等大家已较熟悉的元素,他沿用前制,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质来命名。
对于其它元素,徐寿巧妙地应用了取西文第一音节而造新字的原则来命名,例如钠、钾、钙、镍等。
徐寿采用的这种命名方法,后来被我国化学界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这是徐寿的一大贡献。
为了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徐寿和傅雅兰等人于1875年在上海创建了格致书院。
这是我国第一所教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场所。
它于1876年正式开院,1879年正式招收学生,开设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等课目。
同时定期地举办科学讲座,讲课时配有实验表演,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我国兴办近代科学教育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格致书院开办的同年,徐寿等创办发行了我国第一种科学技术期刊一《格致汇编》。
刊物始为月刊,后改为季刊,实际出版了7年,介绍了不少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括起了重要作用。
在晚年,徐寿仍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译书、科学教育及科学宣传普及事业上。
1884年病逝在上海格致书院,享年67岁。
综观他的一生,不图科举功名,不求显官厚禄,勤勤恳恳地致力于引进和传播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近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