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第8课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苏教版)

第三单元 第8课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苏教版)

第三单元第8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1.小明家下午吃饭时停电了,当时灯是开着的,小明连续按了开关4次,妈妈又按了3次,等来电时,灯是亮的还是灭的?【设计意图:根据生活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2.你能说说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任务01: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师: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表格。

师:观察填好的表格,说说你的发现。

思考提示:先判断两个加数的奇偶性,然后再想一想两个数相加,什么情况下和是奇数?什么情况下和是偶数?=反馈: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也是偶数。

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相加,和是奇数。

师: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师:看来和是奇数或偶数,与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

那么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反馈:2+3=5 17+18=35 …任意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

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也是奇数,因为数学书打开后,左右两边页码一定是两个相邻的自然数。

师:看来两个加数中只有一个奇数,和是奇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采用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和的奇偶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简单的入手,通过举例找出规律,为后面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帮助。

利用身边的课本页数探究和的奇偶性,知道数学书打开后,左右两边页码一定是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理解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

】任务02:探究几个数连加和的奇偶性师:如果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和与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和与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

教案:和与积的奇偶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关于和与积的奇偶性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

2. 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男生、女生、桌子、椅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其中的奇数和偶数。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与积的奇偶性。

2. 探究规律(1)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教师出示一些奇数和偶数的算式,如:1 2、3 4、5 6等,让学生计算并判断和的奇偶性。

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偶数相加的和为奇数。

(2)奇数、偶数相乘的规律教师出示一些奇数和偶数的算式,如:1×2、3×4、5×6等,让学生计算并判断积的奇偶性。

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偶数相乘的积为偶数。

3.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学生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和与积的奇偶性奇数偶数 = 奇数奇数× 偶数 = 偶数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举例说明和与积的奇偶性。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基本概念,能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但部分学生对奇数与偶数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激励性评价: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偶数和奇数的卡片,方便学生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衣服、鞋子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的偶数与奇数。

让学生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几个偶数和奇数,计算它们的和与积,并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奇数、偶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如何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与积的奇偶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实例。

2.准备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和与积的奇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然后通过实例讲解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与积的奇偶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运用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进行操练,验证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逐渐增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三单元后《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教案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三单元后《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教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50-51页内容。

【教材简析】这是一次探索计算规律的活动,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并在已经积累较多探索数的特征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他们从新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对奇数、偶数的认识,从而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材一共分四段安排:第一段,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第二段,探究几个数和的奇偶性;第三段,探究几个数积的奇偶性;第四段,组织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能判断加法和乘法的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能说明理由。

2.通过举例、观察、比较与猜测、验证,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主动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内容是具有规律的,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对数学规律的好奇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和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判断下列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课件出示)2.学生说出奇偶数时提问:那你知道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吗(适当时候可以提示)小结: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今天我们将研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设计意图:复习所学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和与积的奇偶性做准备。

】二、探索发现1.小游戏同桌两人从5.6.7.8四张牌中,摸出两张牌,如果两张牌上的数字之和是奇数,甲方胜,如果是偶数,乙方胜。

每人各摸3次,出现重复的重新再摸。

①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②你能将上面6道题目进行分类吗?(颜色)小组讨论一下,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黑板演示)类型①分两种:按和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类型②分三种:按加数的奇偶性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判断方法,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关于奇数和偶数的一些经验。

但学生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认识还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感悟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判断方法,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判断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悟和与积的奇偶性。

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例题、练习和实际问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探究过程和结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小明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让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和与积的奇偶性。

如:2 + 3 = 5(奇数)、2 × 3 = 6(偶数)。

学生独立观察并总结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算式,让学生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

如:4 + 5、7 × 6等。

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和的奇偶性;二是积的奇偶性。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定义,以及加法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以及积的奇偶性规律,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偶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加法和乘法运算。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能够运用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关于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实例,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偶数个苹果和奇数个香蕉,问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和与积的奇偶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发现并掌握奇数与偶数在四则运算中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1. 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如何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奇数与偶数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加法和乘法算式,发现奇数与偶数在运算中的规律。

(2)教师讲解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决。

4.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和与积的奇偶性2. 正文:(1)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回顾(2)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3)实例验证(4)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

2. 提高题:结合实际生活,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的奇偶性规律。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进一步理解数学的规律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对于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复杂的数的运算和奇偶性规律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理解和的奇偶性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难点:理解和的奇偶性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再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规律。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数卡或者练习题,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卡或者实物,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数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发现和的奇偶性。

例如,拿两张数卡,一张奇数一张偶数,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发现和是奇数或者偶数。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和与积的奇偶性,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

2. 引导学生观察和与积的奇偶性,发现其中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奇偶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奇数与偶数的性质的理解。

2. 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发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奇数与偶数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奇偶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性质。

3.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与积的奇偶性,发现其中的规律。

4. 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分享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奇偶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和与积的奇偶性2. 奇数与偶数的概念3. 奇数与偶数的性质4. 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5. 应用举例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奇偶性质。

2. 观察生活中的奇数与偶数现象,举例说明和与积的奇偶性。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让学生掌握了奇数与偶数的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奇偶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难点能否突破,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3 和与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3 和与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3 和与积的奇偶性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奇数与偶数的定义:使学生明确奇数与偶数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

2. 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引导学生探索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如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乘以奇数等于奇数等。

3. 和与积的奇偶性: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奇数与偶数的概念。

2. 探索: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3. 讲解:讲解和与积的奇偶性,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性质。

4. 练习:通过练习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奇数与偶数的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3 和与积的奇偶性2. 内容:包括奇数与偶数的定义,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奇数与偶数的性质的理解。

2. 思考作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奇数与偶数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就是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3 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奇偶性,对奇数和偶数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对和与积的奇偶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学生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理性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男女生的人数、衣服的件数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的奇偶性。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2+3、4×5等,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一. 教材分析《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判断两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定义,对基本的数学运算也有所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判断两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判断两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和与积的奇偶性》课件,包括生活中的实例、动画演示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题、卡片等学习材料。

3.教室环境:布置成一个数学乐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做菜等,引导学生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

让学生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动画演示,呈现两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规律。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奇偶性规律进行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组练习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学生对奇偶性规律的掌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奇数和偶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课堂上的实例分析。

2.准备一些有关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练习题,用于课堂上的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可以发现,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和的奇偶性规律:两个奇数的和是偶数,两个偶数的和是偶数,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和是奇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例如,1+2=3(奇数),2+3=5(奇数),1+2+3=6(偶数)。

学生可以发现,奇数个奇数的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奇数个偶数的和是偶数,偶数个偶数的和是偶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定义,以及偶数与奇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两个偶数或两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以及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规律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偶数与奇数的认识已经较为清晰。

但是,对于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两个偶数或两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以及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个偶数或两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以及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合作交流法: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偶数和奇数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学具:准备一些练习纸,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偶数与奇数的定义,以及偶数与奇数的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猜猜两个偶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吗?两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偶数和奇数的算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 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奇偶性的本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奇数和偶数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奇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奇偶性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具体的和与积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4.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并加以验证。

5. 实践应用: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奇偶性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判断一些数的奇偶性,计算和与积的奇偶性。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奇偶性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奇偶性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

《和与积的奇偶性》一、教学内容《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 能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奇数与偶数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3)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3. 巩固练习(1)PPT展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 应用拓展(1)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和与积的奇偶性》2. 教学内容:奇数与偶数的性质3. 教学目标: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应用拓展、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巩固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 提高题: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

教材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并通过举例、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偶数与奇数的基本概念,对偶数与奇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偶数与奇数的运算。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这需要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同时,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能够判断乘积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能够判断乘积的奇偶性。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生活情境、例题、练习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偶数与奇数的图片、卡片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3 和与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3 和与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3 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了解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2.掌握两个奇数或偶数相加、相乘的计算方法。

3.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或积的奇偶性。

4.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堆锅碗瓢盆共3个,其中有一个碗,求这堆物品的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个奇数或偶数相加、相乘的计算方法。

2.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或积的奇偶性。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5分钟)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奇数取值范围和特点:奇数是“1、3、5、7、9、11……”这样的数,它们的个位数字只有1、3、5、7、9,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

同样,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偶数取值范围和特点:偶数是“0、2、4、6、8、10……”这样的数,它们的个位只有0、2、4、6、8,是能被2整除的数。

2.引导学生了解两个奇数或偶数相加、相乘的计算方法(10分钟)1.两个奇数相加,和为偶数。

2.两个奇数相乘,积为奇数。

3.两个偶数相加,和为偶数。

4.两个偶数相乘,积为偶数。

通过例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加深对这些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3.引导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或积的奇偶性(10分钟)通过例子让学生分析、找规律,学会判断两个数的和或积的奇偶性。

例如:“37+24=?”,要求学生将两个数的个位乘起来,得到12,是偶数,所以37+24的和为奇数。

4.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0分钟)练习判断一堆物品的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等实际问题,从而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例如:“一堆锅碗瓢盆共3个,其中有一个碗,求这堆物品的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可以通过判断1个锅和1个盆配对是偶数,再加上被排除的碗,最终得出这堆物品的数量是偶数。

5.巩固与拓展(10分钟)通过提问、举例、小测验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拓展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对奇数和偶数概念、运算规律的讲解比较简单明了,适合学生掌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对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有了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概括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实例、游戏和练习题。

2.准备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回顾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学生迅速判断卡片上的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和以及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与积的奇偶性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校:开阳三小执教教师:陆安菊执教班级:五(2)执教时间2016 年 4 月学科: 数学年级:五年级时间:2016年4月21日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p50-51)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举和验证等方法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逐步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

2.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塑造学生的情感。

教材分析
重点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吗?首先是手心向下,
然后翻过来,再翻过去手心向下……如此反复,谁知道翻过5次后手心向哪里?
生游戏,6次呢?
小结,揭示课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一)和的奇偶性
1.你能说说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吗?
生讨论,交流。

2.完成p50上面的表。

之后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指出: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也是偶数;一个奇数与偶数相加,和是奇数。

和是奇数或偶数,与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

3.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4.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的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和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5.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加
以验证。

讨论:(1)你写的连加算式中,有几个加数是偶数?有几个加数是奇数?
(2)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交流后,小结。

(二)积的奇偶性
1.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
自己寻找探究的方法,并与同学交流。

小结: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

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三、总结全课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

作业设计(1)1+3+5+7+……+19
(2)1+2+3+4+……+100
(3)1+2+3+4+5+6+7+8+9+10 (4)31+22+3+14+25+6+72+89+10
板书设计
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的奇偶性
偶+偶=偶
奇+奇=偶数
奇+偶=奇
积的奇偶性
奇×奇=奇
偶×偶=偶
偶×?×?……?=偶
到了五年级,学生已经进行过大量的整数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却很少会去注意加法的和、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因为教学重点是放在在算理与算法上,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要正确并顺利地算出得数,还要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这些任务,一般不会对计算的得数作进一步的研究。

况且在教学整数四则计算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奇数、偶数的概念,不可能去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

现在,整数知识的教学已经全部完成,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的运算,也建立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条件研究整数加法的和、整数乘法的积,探索其中的奇偶性规律,这节探索规律的课正是基于以上的基础开始的。

我们知
教学反思道,前面几册教材里的探索规律,大多数是研究现实生活里的现象,如间隔现象、周期现象等。

这次探索整数加法和乘法中的规律,直接研究数学现象,在内容上与过去不大相同,知识的难度也不大,这点变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

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和的奇偶性,明白是什么决定着和的奇偶性,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的引导比较多,提供的方法安排比较细致,设计的铺垫层次分明。

也让学生从中积累到了数学活动经验,并应用到研究积的奇偶性上。

所以,研究积的奇偶性的教材,编写相当精练、比较开放,教的设计更简洁明了,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错,让听课者感觉详略得当、首尾呼应。

教学开始让学生研究课题,提问:什么是奇偶性?谁决定着和的奇偶性?怎样研究呢?(学生说出列举,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接着,让学生每人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填表,积累研究的素材。

观察表格,产生猜想: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验证刚才的发现,知道猜想是正确的,但老师提出仅仅列举还不够,还可以怎样验证?画图,数形结合,从算理上给予了验证,再通过老师出示的大数目的列举验证,从而再次肯定了猜想的正确(把“?”改成“=”)。

发现了规律,就要应用,自然而然的练习就出示了:打开数学书,左、右两页的页码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一定是一个偶数、一个奇数,这样两个数的和一定是奇数,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能够作出这种判断。

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奇偶性规律知道了,那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和奇偶性规律、三个不连续和奇偶性规律又有几种情况的呢?学生列举并出示:奇+偶+奇偶+奇偶奇+奇+奇偶+偶+偶它们的奇偶性你能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解释吗?接着给这些算式再增加一个偶数,看看和的奇偶性有没有改变、再增加一个奇数呢?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惊讶的发现:和的奇偶性与加数中偶数的个数无关,而与奇数的个数有关,顺利地推广了规律。

这样,解决起比较复杂算式“1+3+5+…+99”的和的奇偶性就迎刃而解了,根据加数的个数,就能直接说出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步,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写出一些复杂的连加算式,判断和的奇偶性。

关于若干个自然数连乘的积的奇偶性,教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让他们自己写出连乘式子,在从左往右计算中体会规律。

如计算3×7×2×4×5要做四次乘法,各次的积依次是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类似这样的计算再组织进行几次,学生探索出了积的奇偶性,要充分利用探索和的奇偶性的活动经验,给学生自主开展研究的机会。

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个摸奖游戏暗藏的数学知识的揭示,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有用,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