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及翻译
语文八上文言文原文翻译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翻译: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谈论,他从不违背我的意思,看起来像是个愚笨的人。
等到他退下来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能够发挥我的意思,这说明颜回并不愚笨。
”原文:《论语·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翻译: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能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原文:《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论语·泰伯》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曾子说:“君子通过文学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培养仁德。
”原文:《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等到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不会凋谢。
”原文:《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翻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美德,不做别人的恶行。
小人则相反。
”原文:《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翻译: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礼,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克制自己,恢复周礼,天下的人都会认为你是仁人。
成为仁人要靠自己的努力,难道还需要别人的帮助吗?”。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篇一】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篇二】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部笔直而不弯曲,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在远处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呀。
八上册语文书文言文翻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矣,今而后吾亡以为报。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却不幸中途去世。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的益州已经疲惫不堪,这确实是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然而,那些在朝廷内部勤勤恳恳的侍卫之臣,那些在外忘我奉献的忠诚之士,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怀念先帝的恩遇,想要报答给陛下。
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酿泉之上,其土润沃,田尝植禾。
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滁州四周都是山。
它的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看上去树木茂盛、深远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酿泉的上方,那里的土地湿润肥沃,常常种上庄稼。
泉水香甜,酒水清凉,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面前的是太守的宴会。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丝竹乐器,射箭的人射中了,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在山后,人影散乱,太守回家,宾客跟随着。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鸟儿在上下飞翔,游人们离开了,鸟儿却很快乐。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字来记录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人欧阳修。
语文八上必备文言文翻译
一、《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解读: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勤奋学习,按时复习。
同时,也表达了对待朋友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待误解和批评的宽容心态。
二、《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解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即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引领民众向善。
三、《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义之地才是美好的,选择不住在仁义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解读:这句话强调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选择居住在仁义之地,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四、《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翻译:子贡问道:“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呀,是个器具。
”子贡说:“什么样的器具?”孔子说:“是宗庙里的瑚琏。
”解读:这句话揭示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就像器具一样,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挥。
五、《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和爱好对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喜爱所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以上对《论语》中重要篇章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他对教育、治国、为人处世的看法。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所包含的文言文古文及其译文。
古文1:《论语·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研究并时常温它,难道不让人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让人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
古文2:《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漂亮的雎鸠在河洲上喧哗。
腼腆的女子,君子善媒。
古文3:《庄子·齐物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译文:北冥之中有一种鱼,名叫鲲。
鲲的体型之大,千里之外也不可知。
古文4:《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王肃之妻有罪,怒而杀之。
试以王之法视之说之,王怒,曰:“夫命也,不得不行。
”译文:王肃的妻子犯了罪,他生气后将其杀了。
有人用王的法律来视察并说情,王发怒说:“命令一出,就不能不执行。
”
古文5:《孙子兵法·谋攻》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谋始于使人,成于不失其机。
译文:所以用兵的方法,对方力量是自己的十倍就围困之,五倍就进攻之,对方力量超过自己的二倍就分割之。
计谋从派人开始,成功在于不失去战机。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古文及其译文,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古文,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八上参考文言文翻译
【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曰:“母乃公也,曰:‘平生未尝有争也。
’今日之事,刘季无端以财交之,非所以养交也。
听吾计,莫若公约项伯见我,则伯必见我矣。
”张良曰:“谨诺。
”乃乘夜与项伯见沛公。
沛公待之甚欢,为设飨以飨项伯,饮酒毕,沛公曰:“今者出,未尝见将军 alike ,及至军中,不内我,搜我身,推我上车。
此三者,人杰也。
吾故欲与君王天下,今在项王耳,愿足下与俱来。
”项伯许诺。
【翻译】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还没有和项羽见面。
项伯就在夜里骑马赶到刘邦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要叫张良一起离开。
说:“你不是我的本家吗?以前我曾经对你说:‘我们平时没有争过什么。
’今天的事情,刘邦无缘无故地用钱财交好你,这不是培养交情的方法。
听我的意见,不如你邀请项伯来见我,项伯一定会见你的。
”张良说:“好的。
”就在夜里和项伯去见刘邦。
刘邦非常高兴地接待了他,为他设宴款待项伯,喝完酒,刘邦说:“今天出来,我没有见过将军,等到了军营里,又不让我进去,搜我的身,把我推上车子。
这三件事,都是英雄豪杰的行为。
我本来想和君王一起共享天下,现在却只有项羽一个人了,希望您能和他一起来。
”项伯答应了。
【原文】居数日,张良来谒。
沛公曰:“子房何如?”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今日之事,刘季无端以财交之,非所以养交也。
听吾计,莫若公约项伯见我,则伯必见我矣。
”沛公曰:“善。
”乃约项伯见之。
【翻译】过了几天,张良来拜见。
刘邦说:“子房怎么样?”张良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又有什么可推辞的!今天的事情,刘邦无缘无故地用钱财交好我,这不是培养交情的方法。
听我的意见,不如你邀请项伯来见我,项伯一定会见你的。
”刘邦说:“好。
”于是刘邦就邀请项伯来见面。
【原文】项伯即日项伯即日请往沛公军,遂与张良同往。
项伯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曰:“吾闻君王为人,仁而爱人,是以愿与君王为天下。
八上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昔者孟母,择邻而处子。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既长,学有所成,仕为齐宣王之师。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而居住。
孟子如果不学习,母亲就会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
孟子长大后,学业有成,后来成为了齐宣王的老师。
【注释】1. 孟母:指孟子的母亲,相传她非常贤良,对孟子教育有方。
2. 择邻而处子:选择邻居居住,这里的“子”指孟子。
3. 子不学:孟子如果不学习。
4. 断机杼: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比喻停止织布,表示对孟子不学习的严厉警告。
5. 孟子既长:孟子已经长大成人。
6. 学有所成:孟子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就。
7. 仕为齐宣王之师:担任了齐宣王的老师,仕指做官,齐宣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而居住。
孟子如果不学习,母亲就会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
孟子长大后,学业有成,后来成为了齐宣王的老师。
孟子母亲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她特意选择了一个好邻居,以便孟子能够受到良好的影响。
孟子小时候,贪玩懒惰,不思进取。
为了教育孟子,孟母采用了极为严厉的手段,当她发现孟子不学习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警示孟子。
这种做法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但孟母坚信,只有通过严格的教育,才能使孟子成为有用之才。
孟子长大后,果然不负众望,他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的才华和品德受到了世人的赞誉,甚至齐宣王也对他刮目相看。
齐宣王认为孟子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于是将他招入宫中,担任了自己的老师。
孟子在齐宣王身边,不仅传授了治国之道,还教导了齐宣王如何做一个贤明的君主。
孟子的一生,充分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教育的重要性。
孟母择邻而处子,严格教育孟子,最终使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孟子的学说至今仍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性善论”、“仁政”等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注释:1. 孟母:孟子的母亲,相传她非常贤良,对孟子教育有方。
2. 择邻而处子:选择邻居居住,这里的“子”指孟子。
3. 子不学:孟子如果不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导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年龄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本篇文章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供大家鉴戒。
【篇一:《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着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常有。
因此即便着名贵的马,只是屈辱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食粮,喂马的人不知道(依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豢养它。
这样的马,即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依照(促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豢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知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篇二:《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杂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杂曰:“且焉置土石?”答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之遗男与汝游者也。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八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的愚公,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住在山的对面。
苦于山北面的阻塞,出入要绕道。
把全家人召集起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这么大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能把土石怎么样呢?”愚公说:“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担忧挖不平呢?”大家说:“那么挖下的土石放在哪里呢?”愚公回答:“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换牙,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去夏来,一年才往返一次。
八上文言文翻译加注释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注释:1.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孔子的四位弟子。
2. 侍坐:陪伴坐着。
3. 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
4. 毋吾以也:不要因为我年纪大而不敢发言。
5. 居则曰:‘不吾知也。
’:平时说:“没有人了解我。
”6.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7. 则何以哉: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8. 率尔而对:不假思索地回答。
9. 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10. 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大国之间。
11. 加之以师旅:加上军队的侵扰。
12. 因之以饥馑:接着又是饥荒。
13. 由也为之:如果由我来治理。
14. 比及三年:等到三年之后。
15. 可使有勇:可以使人们勇敢起来。
16. 且知方也: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17. 夫子哂之:孔子微微一笑。
18. 求,尔何如:冉求,你怎么样?19.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
20.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等待君子来完成。
21. 鼓瑟希: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
22. 铿尔:突然停止。
23. 舍瑟而作:放下瑟站起来。
24. 异乎三子者之撰: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人不同。
25. 莫春者:暮春时节。
26. 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
27. 冠者五六人:戴冠的成年人五六人。
28. 童子六七人:童仆六七个。
29. 浴乎沂:在沂水中沐浴。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1.三峡: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的总称。
2.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
4.嶂(zhàng):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5.隐:遮蔽。
6.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7.亭午:正午。
亭,正。
8.夜分:半夜。
9.曦(xī)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10.夏水襄(xiāng)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
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淹上,漫上。
陵,山陵。
出自《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襄,动词,上,冲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11.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12.或:有时。
13.王命:皇帝的命令。
14.宣:宣布,传播,传达。
15.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朝:早晨。
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16.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7.其间:指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
18.千二百里:一千二百里,约合350公里。
19.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
20.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21.御:驾驭。
22.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以,这样。
疾,快。
23.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素:白色。
湍:急流的水。
24.绿潭:碧绿的深水。
八年级上文言文古诗词必背加注解
八年级上文言文古诗词必背加注解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必背的文言文古诗词及其注解: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解:这是《诗经》中的名篇,描绘了和鸣的雎鸠和美丽的少女,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王昌龄的这首诗表达了边塞将士的壮志和对和平的渴望。
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王之涣的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开阔的视野。
4.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注解:杜甫的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及时和滋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5.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注解:杜甫的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6.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解:李清照的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7.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注解:苏轼的这首词通过描写打猎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豪放的个性和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8.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注解:苏轼的这首词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些古诗词不仅要求学生背诵,还应该理解其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
部编版初二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
”注释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七篇
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七篇【导语】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点是重视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来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浏览知道,一样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本篇文章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七篇》,供大家鉴戒。
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怅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明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奇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起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10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陋室铭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郦道元(北魏)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连山,略无/ 阙(quē)处。
重(chóng)岩/ 叠嶂(zhàng),隐天/ 蔽日。
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 曦(xī)月。
至于/夏水/ 襄陵,沿/ 溯(sù)/ 阻绝。
或/ 王命急宣,有时/ 朝(zhāo )发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jiān )/ 千二百里,虽/ 乘奔(b ēn )御风,不以/ 疾也。
春冬/ 之时,则/ 素湍(tuān)/ 绿潭,回清/ 倒影。
绝谳(yǎn)/ 多生怪柏(bǎi),悬泉/ 瀑布,飞漱(shù)/ 其间。
清/ 荣/ 峻/ 茂,良多/ 趣味。
每至/ 晴初霜旦,林寒/ 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属(zhǔ)引/ 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 久绝。
故/ 渔者歌曰:“巴东/ 三峡/巫峡/ 长(cháng),猿鸣/三声/泪/ 沾裳。
”译文: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隔,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片清寒寂静。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齐梁)山川/ 之美,古来/ 共谈。
高峰/ 入云, 清流/ 见底。
两岸/ 石壁,五色/ 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
晓雾/ 将歇,猿鸟/ 乱鸣; 夕日/ 欲颓, 沉鳞/ 竞跃。
实是/ 欲界之仙都。
自/ 康乐/ 以来,未复有/ 能与/ 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土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我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战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定能胜利。
富贵不能淫孟子(战国)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战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以)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土,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愚公移山列子(战国)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纷纷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
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 “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西汉)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人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