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抽动症论文:多发性抽动症从肝论治
家长必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疗法
家长必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疗法导读:依据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从肝、脾、心、肺、肾五脏功能失调角度探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辨证特点,并依据不同症状,归纳遣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多发性抽动症(T ourette syndrome, TS)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于儿童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突然的、简短的、反复的、非节律的刻板动作或发声,如眨眼、皱眉、噘嘴、耸肩、踢腿及喉中不自觉怪声连连,常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学习障碍等共患疾病。
目前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西医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治疗,服药周期较长,且副作用明显,导致治疗缺乏良好的依从性。
近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多地用于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治,本文通过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五脏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提供理论依据。
1.五脏辨证的理论依据《小儿药证直诀》是北宋儿科大家钱乙所著。
钱乙,字仲阳,郓州人(今山东东平人),行医50余年,善于变通古法,化裁古方,他继承前人辨证思想,并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五脏辨证理论体系。
《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学术观点,并记载了五脏与疾病的关系:“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
心病,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
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
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
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
”不但系统归纳了常见病的临床表现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并且为五脏辨证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从五脏辨治多发性抽动症2.1 从肝辨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胜则动”。
又如《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言:“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
从_肝_论治小儿抽动症12例
从“肝”论治小儿抽动症12例12C ases of Infantile Convulsion Treated From the“liver“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Y ueyang Hos pital affil 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 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陈伟斌Chen Weibin 陈燕萍Chen Yanping 徐 钢Xu Gang(200437) 提要:将12例小儿抽动症辨证分为肝郁化火动风和肝肾阴虚动风,分别仿丹栀逍遥散和六味地黄丸法论治,并配合针刺治疗。
结果:痊愈9例,好转2例,无效1例。
表明小儿抽动症多由肝风内动所致,可从“肝”论治。
关键词:小儿抽动症 肝风内动 从“肝”论治 小儿抽动症是指小儿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固定的反复发作的非节律的不随意运动和发声。
临床上根据其发病持续时间、内容、数量等进行症状分类,可分为一过性抽动、慢性运动性抽动、Tourette综合征及非特定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似属中医“搐搦”、“掣”、“颤”等病症范畴,它是肝风内动引起的病理表现。
近年来,我们从“肝”论治12例小儿抽动症,并佐以针刺,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12例均为门诊病人,全部病例依据DSM-Ⅳ分类。
年龄最大13岁,最小8岁,平均9.1岁。
发病距确诊时间最长为3年,最短8个月。
既往史有新生儿窒息史4例,头部外伤史1例,均排除神经官能症及癫痫史。
全部病例血清学检查(血常规、抗O、血沉、肝功能、免疫球蛋白)、脑电图检查均正常。
12例中,一过性抽动1例,慢性运动性抽动6例, Tourette综合征5例。
2例由于眼结膜炎,引起眼肌、面肌不自主抽动。
12例临床表现分别有眨眼,挤眉,皱额,缩鼻,耸肩,摇头,呵咳,咬唇,搓手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
二、治疗方法1.辨证施治(1)肝郁化火动风:症见情绪抑郁,多疑善虑,悒悒不乐,时有叹息或性急易怒,目赤面红,头目眩晕,口苦。
从不同主症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证心悟
从不同主症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证心悟张涛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儿七科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1]。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头部、躯干、四肢局部肌肉的小抽动,或喉部发出奇特的叫声。
本病患病率高达3%[2],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病因复杂,治疗周期长且易反复。
中医临证多从“肝”从“风”论治[3,4]。
其病因是多方面的,虽与“肝风”密切相关,但与肺热、痰火、心火、肝火、脾胃不和等亦有关系[5],临床表现各异。
故笔者在平肝息风的同时,又从不同主症入手,审症求因,审因知机,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临证心悟颇多。
兹结合验案总结如下。
1 面部症状,突出从肺论治承刘弼臣老中医“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6]。
小儿肺常不足,易为邪侵,肺金宣降不及,则肝木有余而亢动;且肝肺相通,有经脉相连。
故此虽属“肝风症”,但治肝而不忘调肺,肝肺同治[7],以肺为先。
本法适应证为头面部抽动症状为主者,常见摇头、挤眉、眨眼、耸鼻、吸鼻、咧嘴、噘嘴、嘴角抽动、伸舌、吹气、耸肩、清嗓子、扭头、点头、摇头等。
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咽红、咽痒、咽痛、咳嗽、鼻塞、流涕、喷嚏等。
且平素易患感冒,感则症状加重或反复。
或易患过敏性鼻炎、咽炎、结膜炎等,且多按此类病而久治不愈。
此以“风邪犯肺,引动肝风”[6],外风引动内风,宜疏外风以息内风,自拟清肺息风汤。
药用辛夷、苍耳子、玄参、板蓝根、山豆根、天麻、钩藤、半夏、全蝎、白芍、木瓜、伸筋草。
方中辛夷、苍耳子宣肺通窍畅气机,玄参、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防止外风引动内风;天麻、钩藤、白芍、半夏、全蝎以平肝息风化痰之功;木瓜、伸筋草祛风通络、舒筋活血,共奏清肺平肝、息风化痰。
眉毛动,加蔓荆子,关节响动,加桂枝、姜黄、当归。
病案1:患儿张某,男,8岁,2013年2月10日初诊。
刘焯教授从肝风痰火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论文
常有 余 、 阴常不 足 , 肝 常 有余 、 脾 常不 足 、 肺 常 不足 . i f - 关 。肝 主疏 泄 , 性喜条达 , 小 儿肝 常 有 余 , 且 性 格 易 冲 动 任性 , 当欲 求 不 满 时 , 往 往会 出现 肝 郁 气滞 , 气
第1 6 卷 第 5期 2 0 1 4年 5月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V0 1 . 1 6 NO . 5 Ma y, 2 01 4
J 0URN AL OF LI AoNI NG UNI VERSI TY OF TCM
D O I : 1 0 . 1 3 l 9 4 , j . i s s n . 1 6 7 3 - 8 4 2 x . 2 0 1 4 . 0 5 . 0 5 9
●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报
平肝 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药 物扶土抑木 , 抽 动 自止 。
化痰 之效 , 合为君 药 , 白芍 、 生 龙牡 同用 为 臣药 , 共 助 钩藤 平 肝 潜 阳 、 熄风止痉 , 麦冬 、 玄参 、 石菖蒲 、 珍 珠 母 、 合欢 、 山药 、 白术 同用 为佐药 , 其 中 珍 珠 母 清 热 平 肝 , 加 强君 臣药凉 肝熄 风 之 力 , 山药 、 白术 健 脾 胃 , 石 菖蒲 、 合 欢 宁神 开 窍 , 白芍 柔 肝 , 麦冬 、 玄参养阴, 以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0 7 作者简介 : 康蓓蓓( 1 9 7 3 一) , 女, 辽宁丹 东人, 副 主任 医师 , 2 0 1 1 级博 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小儿呼吸系统 及神经 系统疾痫 。
从肝论治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研究400例
表 I 患者年龄 与性 别分布 年龄 3 ~ 5 ~ 7 ~ 9 ~ 1~ 1 1 ~ 3 1- 5
维普资讯
28
Ch n s o r a Cl c l r c ia c i i ̄ Ma c 0 8 v l . i e eJ u n l of i a a t l d c n . r h 2 0 . 0 No ni P c M 9
・
论著 ・
紧张 3 0例 占 75 .%,过 度 兴 奋 1 9例 占 47 %过 度 疲 劳 1 . 5 0例 占 25 .%。
【 关键词】抽动症
从肝论治
滋 肾平肝
中图分类号:R 8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2 —3 62 0 )30 2 —3 7 95 8 (0 80 —0 80 l 资 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 40 0 例均 为 1 9 9 9年 5 月 ̄20 年 4 门诊 01 月
例 1- 7 1- 9 2 ~ 1 2- 3 总汁
表 2 患者病程分布 例
旁 系亲属 有神 经精 神系统症状者 1 ,共 3 例 占 8 2例 2 %。 1 . 2诊断标准 参照 19 9 5年( < 中国精神 疾病分类方案与诊 断标准 >第 2版修订本( CMD一一 ) ) C 2R 发表的有关多发性抽 动症 的诊断标准 。() 1起病于 2 1岁之 前 ,大多数在 2 5 ~1 岁之阅 ;2主 要表 现为多种抽动 动作和一种 或多种不 自主 ()
如多种 抽动 ,动作和 多种 不 自主发声 消失,学习成绩显著 提高 ,停 药后随访 2年 内不复发 ;好转 :经治 1 ~4个疗 程 ,抽动部分消失 或有所好转 ,学 习成绩有提高 ,但不稳 定 ,或治愈后 1 内有 反复 ;无效 :经治 2个疗程以上抽 年
关于以肝为本从五脏论治抽动―秽语综合征
关于以肝为本,从五脏论治抽动―秽语综合征【摘要】抽动―秽语综合征病本在肝,又关乎五脏。
以肝为本,从五脏论治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附5则案例以资印证。
【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以肝为本治疗方法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儿科常见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摇头、皱眉、眨眼、搐鼻、撮口、耸肩、踢腿、腹部肌肉抽动及吭咯清嗓或骂人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
因病因不明,故西医对其无特殊疗法。
而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现代著名儿科医家刘弼臣认为当属中医学之“肝风证”范畴。
该病虽临床表现复杂,但多数患儿以眨眼为首发症状,且以不自主抽动为其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素问・风论》云:“风为百病之长。
”其性善行而数变,“风胜则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又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所以本病其本在肝。
而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咽喉为肺之门户;肾主骨,开窍于耳和二阴,肝肾同源,其病常累及于肝;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五志过极,易生心火,心肝为母子关系,子病及母。
说明本病发病本源于肝,又关乎五脏。
故其治疗当以肝为本,从五脏论治。
1 以肝为本,养血熄风,从本论治韩某,男,9岁,2006年9月12日初诊。
频繁眨眼、皱眉半年,伴摇头、耸肩两月余,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曾做脑电图未见异常。
西医予补钙等治疗未效。
笔者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证属肝风内动,治当以肝为本、养血柔肝、平肝熄风。
方用养血平肝熄风汤:天麻8 g、钩藤10 g、菊花10 g、僵蚕8 g、全蝎3 g、石决明20 g、珍珠母20 g、生龙骨20 g、防风8 g、当归6 g、白芍10 g、生地黄15 g、川芎6 g。
每日1剂,水煎服。
连服40剂,诸症消失而病愈。
按:肝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
宋代医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中指出:“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扎也。
多发性抽动症论文:多发性抽动症清心平肝针刺临床研究
多发性抽动症论文:多发性抽动症清心平肝针刺临床研究【中文摘要】通过观察以清心平肝法为治则设定的针灸处方对心肝火旺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其疗效,并初步探讨此方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寻找有效的中医治法。
方法:在综述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
选取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格的观察对象,给予针剌治疗3个疗程。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以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记录治疗前后主症等变化,观察病例症状缓解情况,并对疗效好转及以上者随访3月,排除暂时缓解对疗效判断的干扰,并了解复发率。
结果:本临床试验实际纳入病例数24例,经治疗后YGTSS总分11.50(16.75)低于治疗前21.50(33.25),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减分率为(58.29士28.29)%;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95.83%;治疗前后除发声性抽动强度积分和干扰性积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余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各项量化评分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前后综合损害程度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24例患儿显效12例(50.0%),好转9例(37.5%),无效3例(12.5%),总有效率为87.5%,临床观察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随访亦未发现复发或加重病例。
结论:采用清心平肝法,针刺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能明显改善患儿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及综合性损害,且无明显副作用。
【英文摘要】: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treating Tourette’s Syndrome (hyperactivity of heart-liver fire type) in children 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explore its mechanism, then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Tourette’sSyndrome.Methods:Clinical research:In this study, A prospective self-control study was applied in 26 children with TS, we establish studying standards, and given them acupuncture treatment,10 time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were treated with 3 courses. Symptomatic effect, integral of 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 (YGT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21 cases of Tourette’s Syndrome in remission being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were analysed for relapserate.Results:Except for 2 amotic cases, there were 24 cases totally. The total YGTSS score and decrease rate showed significance (P<0.01). The scores of motor tics and vocal tics were marked improved than before treatment(P<0.01 orP<0.05).The result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s showed 12 markedly effective cases (50.0%),9 improved cases (37.5%) and 3 ineffective cases (12.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ing 87.5%. None of these children had any adverse reaction to acupuncture treatment. After follow-up visited the objects which finished the observing and acquired effects three months later, recurrence rates were only 0(0/5).Conclusion:Byclearing heart and repressing liver, strengthening bodyresistance, the acupunctur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motortics, vocal tics and integrate trauma of TS, without any sideeffects,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s low. It’s an effective andsafe method for treating Tourette’s Syndrome.【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清心平肝针刺临床研究【英文关键词】Tourette’s Syndrome clearing heartand repressing liver Acupuncture treatmentClinical Research【目录】清心平肝法针刺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研究中文摘要6-7ABSTRACT7前言8-9第一部分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概况9-17 1. 现代医学研究9-12 2. 中医学研究12-17第二部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17-18 1. 存在问题与研究思路17 2. 研究目的与方法17-18第三部分临床研究18-35 1. 病例选择18-19 2. 研究方法19-25 3. 治疗结果25-35第四部分讨论35-40 1. 结果分析35 2. 清心平肝治法的提出35-36 3. 处方解析36-39 4. 临床体会39 5.存在问题及设想39-40参考文献40-4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3-44致谢44【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从心肝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第17卷第17期·总第313期2019年9月·上半月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的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1]。
抽动类型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2]。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在中医学中没有统一病名,但是一般归属于“慢惊风”“肝风证”的范畴。
虽五脏皆可导致本病[3],但是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如《医醇賸义》中曰:“七情之伤,虽分五脏,而必归于心。
”同时又因肝主疏泄,故心、肝二脏共同调节人的精神情志。
本病属于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自然与“心肝”的正常生理功能关系密切。
因此,在归纳总结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特点、临床常见的证型分类及用药规律基础上,以“心肝”辨证论治为主,根据临证经验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辨证思路,以便于更好地指导本病的临床治疗。
笔者跟师随诊,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诊疗的想法。
1病因病机及治则方药1.1中医病因及发病机理中医学虽对本病没有定义准确的病名,但古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阐述十分详细,其中《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中突出“肝风”致病说。
《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而《医学正传·小儿科》中提到小儿肾水不足,但心火有余。
同时万全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又以“三不足,两有余”来论述小儿的生理特性。
可见心、肝二脏在本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虽病位主要在肝,但是也不可忽视心、脾、肾等脏的病理生理功能,本病病性虽有虚、实之分,但病初多为实证,迁延日久不愈则转为虚证,多数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
现代医家根据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对本病持有不同的见解及诊疗方案,而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学习与借鉴。
从五脏论治多发性抽动症
从五脏论治多发性抽动症…★杨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摘要:多发性抽动症日渐成为困扰学龄期孩子正常学习、家长选择中医药干预,关键词:五脏;论治;多发性抽动症中图分类号:R228……文献标识码:A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以慢性、多发性、运动性抽动,或伴有不自主发声为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西医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儿童的5~10岁,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3~5)∶1,近年来抽动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患者多伴有情绪不稳,团队融入困难,学习困难,故越发引起家长的重视,目前多以氟哌啶醇、利培酮、硫必利等为多发性抽动症的经典用药[1],虽然症状缓解率大大提高,但存在症状反复和精神性副作用的问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抽动症疗效较为确切,使得家长有意转向中医治疗。
本文从脏腑辨证入手,抛砖引玉,从中医角度谈谈对多发性抽动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2]“肝常有余”之说源于北宋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万全在总结前人经验和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儿“肝常有余”,谓:“云肝常有余,盖肝乃少阳之气,儿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
肝四时属春,属少阳木气,旺于春,万物之所资以发生者,儿之初生,如春之草木萌芽,其生发之力旺盛,而后逐渐强壮,故肝常有余是小儿的生理特点之一。
另外,肝木体阴而用阳,小儿受邪后因肝有余易引动肝风,风助火炎,风火相煽,发为壮热、惊悸、抽搐、角弓反张等症,《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指出:“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肝风入于木,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而不能任,故目连眨也。
”万全亦提出小儿“脾常不足”,《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云:“脾常不足者,脾司土气,儿之初生,所饮食者乳耳,水谷未入,脾未用事,其气尚弱,虚。
水火不济,上下不交,心火易于上炎,心火扰动,故说心常有余。
临床常见患儿易激惹、好动、脾气大、烦躁、夜寐不安、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症。
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证3 2 3 例, 约占 6 3 , 故脾虚肝亢证 在临床上最多见 , 本证病程较 长 , 缠 绵难 愈 。其核 心病 位 在肝 脾 , 治 宜
疏肝理脾 , 熄 风止痉 , 现将治疗经验 总结 如下 。 1 从肝脾 论治 小儿 多发性 抽动 症的学 术思 想
明显 , 病情 较轻者 , 予 四逆散合 甘麦 大枣 汤以疏 肝解 郁、 调 和肝 脾兼养 心 安 神 ; 患 儿症 见 精 神倦 怠 , 面色 无华 , 食 欲 不振 , 大 便 溏薄 或 干结 , 小 便 清长 , 舌淡, 苔薄 白或 腻 , 脉弱 或 弦细等脾 胃气 虚 的征 象 , 治 以健
马 丙祥 , 杨 亚 丽
作者单位 : 4 5 0 0 0 0郑 州 , 河 南 中 医学 院 第 一 附 属 医 院儿 科 ( 马丙祥) ; 河南 中 医学 院研 究 生 院 ( 杨亚 丽 )
作 者 简介 : 马丙祥( 1 9 6 3 一) , 男, 教授 、 主 任 医师 。研究 方 向 : 4 , J L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的研 究 。 通讯 作 者 : 杨亚丽 , 4 5 0 0 0 0郑 州 , 河 南 中 医 学 院研 究 生 院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3 8 6 5 . 2 0 1 3 . 0 2 . 0 1 0
【 中图 分 类 号 】 R7 4 9 . 9 3 【 文 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3 8 6 5 ( 2 0 1 3 ) 0 2 - 0 1 1 6 — 0 2
中 国 中西 医 结 合 儿 科学 2 0 1 3年 4月 第 5 卷 第 2期
C h i n 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 Tr a d i t We s t Me d , Ap r 2 0 1 3 , Vo l 5 , No . 2
从脏腑辩证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从脏腑辩证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摘要: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yndrome,TS) 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运动、语言和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常见躯干、上下肢小抽动运动和神经行为障碍。
其表现为突然、短促、间歇的运动(运动抽动)或发声(发声抽动)为主。
抽动症状被认为是非随意的,但可暂时有意识地抑制抽动。
大多数TS患者存在共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等。
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部分可延续至成年,甚至影响患者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给患儿及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
本人采用脏腑辩证、运用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TS病因病机、中医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脏腑辨证中医治疗1.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中医古代文献没有“抽动症”病名记载,其相关症状归属瘈疭、慢惊风、筋惕肉瞤、肝风、目剳、天钓等范畴,首先普遍认为,脏腑功能失调为其主要病机,其与五脏六腑皆有关,尤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
其次,痰於互结、痰湿为标,亦与抽动症联系紧密。
1.1抽动症与脏腑关系《素问 .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肝主筋”,《素问·痿论》指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故“肝”为致病总根源,这就是中医常将肢体摇动、抽搐、震颤等风证的病机归于肝。
肝“体阴用阳”,其性刚烈,肝气易于亢逆,肝阳易于升动,阳亢则阴伤,肝所主之筋失于濡养,易发抽动。
又如《金匮要略 .中风病脉证治》有“肝中风者 ,头目瞤 ,两胁痛。
行常讴 ,令人嗜甘。
”可见“头目瞤”等症状与多发性抽动症极为相似 ,进一步确立了肝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再则,《证治准绳 .幼科 .慢惊》中描述:“水生肝木 ,木为风化 ,木克脾土 , 胃为脾之腑, 胃中有风 ,痪疚渐生 ,其痪疯症状 ,两肩微耸 ,两手下垂 ,时复动摇不已 ,久日慢惊”,此文献明确了抽动症与肝脾的关系。
小儿生理特点为“ 脾常不足 ,肝常有余”。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学研究概况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学研究概况对病名的认识多发性抽动症,査阅古代文献得知,传统中医学中并无此病名,现代医家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情况,多将本病归属于“抽搐”、“筋惕肉膶”“惊风”“心悸”“肝风证”等范畴,古代典籍中多有对其论述,具体介绍如下:《素问》曰:“风胜则动”、“善行而数变”、“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中记载:“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
”《五脏所主篇》中的“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咬牙,多欠气”。
《证治准绳·幼科・慢惊》曰:“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牌土,胃为牌之府,故胃中有风,瘈疭渐生,其瘈疭症状,两肩微耸,两手垂下,时复动摇不己,名曰慢惊”。
《审视瑶函》有云:“目劄者,肝有风也。
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而不能任,目连劄也”。
《伤寒明理论》中有记载:“瘈者筋脉急也,疭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瘈疭。
俗谓之搐者是也”。
对病因病位的认识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本病病位在肝,与心、牌、肾密切相关。
而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先天因素、外感六淫、饮食因素、情志因素等。
(1)先天因素《颅囱经》记载:“小儿瘦疴,盖他人之过也。
”《医学正传・小科科》:“夫小儿之在胎也…辛辣适口,胎气随热……皆能令子受患。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素体亏虚,脾胃薄弱,肾精不足,脏气赢弱,易于感触诸疾。
张莹莹等人研究发现母体在孕期调摄失宜,容易导致小儿“禀赋”不足,更加容易患有多发性抽动症。
朱先康认为父母体质较弱、母体孕期不良因素、围产期伤害、脑外伤以及脑缺血缺氧等均可导致小儿先天禀赋不足。
(2)外感六淫外感六淫,多以风邪为主,“风者,百病之长也"”,《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而抽动症多以头面部抽动为初始症状。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易于感受六淫之邪。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治疗进展多发性抽动症(TS),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或行为障碍性疾病。
本文从脏腑辨证和其他辨证施治两方面对近年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辨证论治综述多发性抽动症(TS)[1]是抽动障碍(TD)中病情较重的一型,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或行为障碍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
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快速的、无目的的单一或多部肌群的收缩,如眨眼、皱眉、努嘴、耸鼻、点头、吞咽、打呃、咯声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并可共存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其它障碍。
多见于5~12岁儿童,男女发病之比3~5:1,患病率为0.1%~0.5%。
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由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致。
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泰必利、氟哌啶醇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但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多。
中医古代文献没有对抽动症病名的记载,历代医家多将其归于”瘛疭”、”慢惊风”、”抽搐”等。
中医治疗本病,标本兼顾,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笔者将从脏腑辨证及其他辨证方面对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脏腑辨证论治1.1从肝辨证论治朱先康[2]等认为抽动皆属于风。
小儿生理特点是肝常有余,肝属于木而主风,风善行而数变。
受邪或气滞郁热而导致肝木旺盛。
自拟定抽颗粒平肝息风,组成:胆南星6g、郁金10g、石菖蒲10g、远志6g、天麻10g、柴胡6g、钩藤10g、菊花5g、白芍10g、生地黄10g。
临床观察愈显率为70.0%。
1.2从肝肾辨证论治张骠[3]等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提出肾虚肝亢、风痰内扰为基本病机,病位主要在心肝肾,肝风及痰火为主要致病因素,滋肾平肝、息风化痰为基本疗法。
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1.3从心肝辨证论韩斐[4]发现本病复发较难控制,结合临证经验提出了新思路:①心主神明失常为病理基础;②秽语为神明失常的表现;③肝风为外在表现;④其他脏腑的影响。
从肝论治结合桃四缝穴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
指 的抽动为突然的 、 快速的、 反复性的、 非节律性 、 刻板 的动作或
发声 。②抽动每天发作多次 , 通常 为一阵阵发作 , 病情持续或间
断发作 已超过 l , 其无抽动 间歇期连续不超过 3个月 。③ 上述 a 症状引起 明显不安 , 显著地 影响社 交 、 就业 和其他 重要 领域 的
3 2 治 疗 结 果 .
3 0例患儿均来 源于我院儿 科 门诊 , 叶男 2 其 1 2洲 , 8例; 女 年龄 5岁 ~l , 4岁 平均 1 ; 0岁 病程 1 5a 平均 3a , a一
12 诊 断标 准 .
本组 3 患 儿 治 疗 1 疗 程 后 , 愈 4例 , 效 8例 , 0例 个 痊 显 有效 1 , 效 3例 , 有 效 率 为 9 .0% 。 5例 无 总 0o
( 苏 省 江 阴 市 中 医 院 , 苏 江 阴 24 0 ) 江 江 14 0 关键词 : 小儿 多 发性 抽 动 症 : 肝 论 治 ; 缝 穴 从 四 中 图分 类 号 :7 2 2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编 号 : 0 R 4. D 1 6—98 20 ) 5— 0 4— 2 0 7 X(0 7 0 0 1 0
防风 、 蒡 子 各 1 , 牛 0g 以利 咽 , 服 1 续 4剂 , 续 每 周 1次 挑 四缝 继 穴 治 疗 , 状 消 失 。 为 巩 固疗 效 , 日服 药 , 月 挑 治 四缝 穴 1 症 隔 每
2 治疗 方法
2I 方 , 药 李 一 民 主任 多从 肝 论 治 , 肝 之 法 有 平 肝 、 肝 、 治 清 柔肝 、 肝 疏
3 疗效分 析
3 1 疗 效标 准 .
1 临 床 资 料
1 1 一 般 资 料 .
中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进展
范畴 , 病因病机与痰 、 瘀有关 , 痰凝 则血瘀 , 血瘀 则痰凝 , 痰瘀 互结可 产生各种复杂表象并使病 证缠绵 难愈 , 治疗 以涤痰化瘀 为大法 。运
用涤痰化瘀 法对 3 2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治疗 3个月 , 治疗效 果与应 用西药对照组 比较 , 疗效显著。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 差异有统 计学意 义( P<0 . 0 5 ) , 药 物组 成 : 菖蒲、 胆 星、 天竺黄 、 僵蚕 、 地龙 、 全蝎 、 蜈
1 中医 内治 法
1 . 1 五 脏 辨 证 论 治
1 . 1 . 5 从心 ( 脑) 论 治 赵 时雨 【 7 _ 教授认 为心 主神明功能失调 是抽 动之本 , 治疗 则应养 心、 安神、 疏肝 , 标本兼治, 常用药为珍珠母 、 生龙 骨、 生牡蛎镇 心安神 , 酸枣仁 、 柏子仁养心安神 , 柴胡 、 枳壳 、 白芍疏肝
d , J L 多发性抽动症 ( T S ) 是 儿童 抽动 障碍 中较重 的一型 。近年 木火亢盛 , 则 肝风内动 , 用六味地 黄汤加减治疗 , 取得 较好疗效 。张
来, 临床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其次 ,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常伴有 大量行
为问题 , 这些均严重干扰 患儿的学 习和生 活。因此对小 儿多 发性抽
蚣、 归尾 、 赤芍、 茯苓 、 枳实、 竹 茹、 生 甘草 、 益智仁、 桑椹子、 生 龙牡 、 珍 珠母 、 钩藤 、 郁 金等。
2 中 医外 治 法
引动肝风 ” , 认为若肺金宣降不及 , 则 肝气有余 而亢 动, 故从肺 论治 ,
治肺 以平肝 , 从而快速控制病 情 , 先 安未受邪之 地 , 切断 病邪入侵 途 径。 组方 中常选用辛 夷 、 苍 耳 子、 菊 花、 黄 连、 蝉 衣、 僵 蚕、 玄参、 板 蓝 根、 山豆根等清肺利 咽、 祛 风除痰 之品 。宋桂 华 【 7 j 介 绍赵 时雨教 授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药治疗概况综述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药治疗概况综述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之一,临床大多表现为眨眼、皱眉、缩鼻、歪嘴、摇头、耸肩或肢体抽动,伴有不自主的喉中怪声和秽语。
西医对其病因不明确,氟哌啶醇一直为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首选药物,但因可产生嗜睡、乏力、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治疗不能持久。
中医治疗本病毒副作用小且疗效显著,较西医有明显的优势。
但目前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辨证分型尚无定论,然就其病理产物而言离不开风、痰、瘀三者相兼,影响气机调畅而发病。
同时本病表现多为脏腑受累,五脏虚虚实实,应从整体上调整脏腑,平秘阴阳。
故将近十年来,中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时针对脏腑的选药及特点综述如下。
1、从肝论治及药物选择宣桂祺[1]认为治疗本病应按照“肝风”辨证施治,主要采用养阴平肝、镇静祛风、涤痰通络的治法。
常选用白芍、炙鳖甲养阴平肝;龙齿、茯神、磁石、生龙骨、生牡蛎镇静祛痰;天麻、钩藤、蝉蜕、地龙平肝熄风;石菖蒲开心通窍;益智仁温脾暖肾;秦艽、防风祛外风。
吕玉霞等[2]以“抽动灵冲剂”治疗,选用白芍养血柔肝、平抑肝阳,并指出白芍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均有抑制作用;天麻具有熄风止惊、平肝潜阳之功效,其主要成分天麻素能影响脑内儿茶酚胺类递质含量的作用,两者共为君药,以达平肝潜阳、熄风止动之功效。
珍珠母具有平肝潜阳之功能;钩藤具有平肝、镇痉熄风之功效,有效成分钩藤碱,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动物自发活动的增强,降低大鼠脑皮层的兴奋性,并对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有协同作用,可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具有抗惊厥作用。
张士卿[3]治疗本病常融柔肝、平肝、清肝、疏肝、健脾化痰、活血通窍诸法为一体,选桑叶、菊花以平肝疏风;柴胡疏肝;白芍养血柔肝;配伍郁金行气活血;石菖蒲开窍化湿;胆南星祛风解痉、燥湿化痰;同时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配伍滋阴养血之品。
黄建群[4]的定抽方中重用石决明、牡蛎、珍珠母三味平肝熄风药,以潜阳定抽;配僵蚕、钩藤、天麻入肝经,有平肝熄风、化痰止痉之功,同时配合健脾和胃、理气化痰药,共奏平肝熄风、涤痰宁神之功。
论文陈运生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论文陈运生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摘要】陈运生教授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多由心火亢旺,或肝郁动风,或肺阴受损引起。
临床主要从心、肝、肺辨证治疗,治宜清心泻火,或平肝熄风,或益肺养阴,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陈运生;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治疗经验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好发于儿童期的神经精神疾病。
临床以多发性抽动为特征,抽动见于面部,则为眨眼挤眉、张口抽动;抽动见于肢体,则为耸肩甩手,摇头踮脚,腹肌抽动;或不自主暴发性发声,如干咳、吭吭声,或秽语不能自控等。
本病病程较长,常易反复发作,影响患儿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目前就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认为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特别是与多巴胺功能异常有关。
治疗多选用泰必利等神经镇静药物,但多有一定的副作用。
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儿童抽动症方面有较大进展。
陈运生教授治疗百余例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取得良好效果。
笔者从师学习及临床诊疗,对导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有所体会,现介绍如下。
1 发病注重五脏辨证陈运生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首重五脏辨证。
认为儿童抽动症的发病,源于小儿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肺常不足的病理特点,反映了抽动症的发病基础和疾病的变化。
小儿心常有余,心主藏神,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力充沛。
如心经有热,可见精神表现异常,如夜睡多梦、神志不宁;如因饮食不当,或患儿素喜肥甘厚味,或过食辛辣炙煿,郁而化热,表现为神明受扰,心神不安,易于激惹,情绪烦躁等。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肝的生理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机智灵敏。
如肝失疏泄,或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烦躁易怒、夜睡不宁等;小儿肝常有余,若小儿平素备受溺爱、父母百般顺从,或调养失宜,患儿突遇挫折,或课业过重,或遭受责骂,或所欲不遂等致情志失调,脏气失和,气机不畅,则为抽动之症,表现为摇头歪颈、耸肩甩手、腹肌抽动、踢腿踮脚等。
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验案一则
小 ,平 素 自汗 、盗 汗 ,纳 少 ,寐安 ,二 便 调 。舌 红 ,苔 厚腻 ,脉 弦 据 其 多年 临 床经 验 ,认 为 本病 的核 心 脏 腑在 肝 ,治 疗 以平 肝潜
滑 ,咽 不 红 。查 耶 鲁 综合 抽 动 严 重程 度 量 表 (YGTSS)运 动 抽 阳息风 、清肝健 脾 为主 ,兼 以调肺 平金 。t] ̄JL脏腑 娇嫩 ,行 气 未
小儿 多 发 性 抽 动 症 多 与心 理 因素 有关 ,马 融教 授 特 别 重 l_『1.江 苏 中医药 ,2010,42(5):61. 视 患 儿 日常 调理 。嘱家 长生活 上 :事事讲 理 ,以说服 而 非压 服 3 刘雄 .运 用传统 中医理 论 、现 代 药理研 究和 临床 思维 学 习运 的方 式教 育 孩子 ,减 轻 患儿 心理 负 担和 压力 ,营 造 良好 的家 庭 用 天麻 内蒙古 中 医,2008,1:62-65. 氛 同 ,避 免过度 劳 累,少玩 手机 、电子游 戏 ,不看 刺激 性 电影 、电 『41黄 华 ,丁伯 平 .钩 藤 生物碱 对 中枢 神 经 系统 的 药理 作 用研 究 视 ,防寒保 暖避 免 外感 ;饮 食 上 :均衡饮 食 ,多食 蔬菜 水果 ,少 食 进展 『J1.现代 药物 与临床 ,2013,28(5):806.
加重 ,表现为 四肢抖动 、走路 蹦跳 、踢腿 、扭臀 。上述症状 于情绪 花 。14剂 加 以巩 固 ,水 煎 服 ,2日 1剂 ,温 服 。 嘱其避 风寒 ,调情
激 动 、紧张 ,被人提 醒 、关 注时加重 ,且 易于合并 注意缺 陷多动 障 志 ,节 饮 食 ,多 吃水 果蔬 菜 ,少食 牛 羊 肉等发 性 物 品 ,减少 患儿
动 13,发 生抽 动 7,缺 损 率 1O,总 分 30,提示 中度异 常 。CGAS: 充 ,五脏 生而未 5分 ,提示 在某 几个 方 面 的社 会 活动 领域 中 ,并 非全 部 社会 领 为娇脏 ,不 耐寒 热 ,且 为五脏 之华 盖 ,外邪 侵袭 ,肺 先受 之 ,肺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抽动症论文:多发性抽动症从肝论治[摘要] 根据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表现,本文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等关系密切,但主要病位在肝,属中医的"肝风"症,重在治肝。
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ts),是一种慢性、多发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以头面、肢体和躯干等部位运动肌快速抽动,有不规则发作间歇期,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
主要表现为眨眼、皱眉、耸鼻、努嘴、面颊抽动、点头、摇头、耸肩、四肢抽动以及抽鼻声、干咳声、清嗓声等症状。
本病多见于学龄儿童,以5岁—12岁多见,男孩多于女孩,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现代医学认为,t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有人认为本病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特别是与多巴胺功能异常及心理因素有关,治疗多选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在用中医药治疗治疗ts方面有较大进展。
有从肝肺论治者,采用疏风通窍,熄风化痰通络等治法[1],有从肝脾论治者,治以疏肝理气、平肝熄风,健脾祛湿化痰[2,3],有从肝肾论治者,治以滋肾平肝,熄风涤痰[4],有从心肝论治者,治
以滋阴熄风,平肝潜阳[5]。
本文从肝论治,重在治肝。
1 病因病机
ts,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有关该病的论述和描绘,早已有之。
《小儿药症直诀?肝有风甚》指出:“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至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胜任,故目连劄也”,《张氏医通》云:“瘛者,筋脉拘急也;疭者,经脉驰疭也,俗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瘛瘲总论》曰:“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
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挚、搐搦,古人所谓瘛也”《内径》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盛则动”,《幼科证治准绳?慢惊风》:“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瘈瘲渐生。
其瘈瘲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这些描述与多动症患儿临床表现十分相似,而且多与肝风有关。
本病的发生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患儿母亲妊娠之时有疾或突受惊恐或有产伤等,从而累及胎儿,形成先天禀赋不足、心肾亏损、神智不安、髓海失养等;二是由于当今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度,一旦被责罚训斥或索要不遂,易气滞肝郁,郁而化热,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从而出现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6]本病的发生与心肝脾肾等关系密切,但病位主要在肝,属中医“肝风”证。
2 治疗
多发性抽动症是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所致。
对于该病的治疗,要先了解肝的生理特点和喜恶。
肝为将军之官,肝喜条达恶抑郁,肝体阴而用阳,主筋藏魄,其志怒,其气急,其声为呼,其变动为握,开窍于目,为罢极之本。
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选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党参,菊花,钩藤,僵蚕,全虫,蝉蜕,白芍,龙骨,牡蛎,甘草。
小柴胡汤不仅为和解少阳之主方,还为“升清降浊,通调经腑,和其表里”之剂,故临床用小柴胡汤为主,加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镇痉安神,并可化痰、收敛固摄;菊花入肝经,滋肝阴,清热明目;钩藤平肝熄风;僵蚕、蝉蜕疏风清热利咽;白芍柔肝。
诸药合用,共成平肝熄风,滋阴清热、镇痉化痰之功。
临床每获疗效。
3 调护
多发性抽动症的患儿常因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因素症状加重,患儿常有轻度的抑郁或焦虑等表现。
故本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情绪的调理,强调家长避免指责或强行阻止抽动的发生,指导家长对患儿多给予安慰和鼓励,少指责打骂,使患儿尽量保持良好的情绪,减轻患儿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避免过度劳累和看过于刺激
的书籍和电视,不要玩电子游戏;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不进食兴奋性、刺激性的饮料,注重均衡的营养。
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4 病案举例
患儿,男,7岁,2008年2月26就诊。
一年前出现皱眉眨眼,耸肩,喉中发出吭吭声,注意力不集中。
家长起初认为坏毛病,常加以训责,症状反而加重。
患儿脾气暴躁,喜和家长对着干,睡眠、饮食尚可,舌淡苔白,脉弦滑。
诊断为:肝风内动,痰湿停蕴。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2克,党参10克,菊花10克,钩藤10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白芍10克,生龙牡各20克先煎,甘草6克,6剂水煎服,同时强调家庭教育,嘱咐家长给予安慰和鼓励,避免精神刺激,饮食清淡。
二诊时症状大减,患儿性情平和,舌脉如常,原方继服2周,诸症悉平,巩固2月,未见病情反复。
参考文献
[1] 李小晨,秦伟林.小儿病名医密验绝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321.
[2] 张力.平肝熄风化痰法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
73例[j].中医杂志.2007,6:532.
[3] 李道五.僵蚕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j].中医
杂志.2007,1:62.
[4] 韩新民,朱先康,王敏华.定抽颗粒治疗抽动秽语综合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41.
[5] 李小晨,秦伟林.小儿病名医密验绝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