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案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教案1

课文内容分析:

《古诗三首》一课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美妙,赞叹大自然漂亮体面的古诗。《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与江对峙,长江汹涌澎湃的雄奇秀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显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爱慕之情。《望洞庭》以轻盈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爱慕和赞叹之情。三首诗都是写景的,有共同之处,可以重点教学第一首古诗,然后放手让同学自学另外两首。

学情分析:

其次学段的孩子对古诗的学习有爱好,也有初步的办法堆积。课程标准对其次学段古诗学习提出的要求是不做过多的说明,了解诗意为主。所以,指导他们在朗读中感触诗的节奏和韵味,在想象与联系生活场景中理解诗的内涵、感触语言文字背后优美的画面,由景入情,由情促读是古诗教学的重点。本单元提出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同学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图文对比等多种方式理解诗句中关键词的意思,从而达到理解诗意,体味诗境。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楚、断”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感悟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抓住关键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触诗歌的意境。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1首古诗《望天门山》,借助抓关键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堆积古诗学习的办法,感触诗歌美的意境。

3.有感情朗读、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诗文。

(一)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齐背。

(二)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自己的故乡四川,他乘船顺着长江东下,被汹涌澎湃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三)齐读课题,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二、抓关键字,了解诗题。

(一)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办法引导:抓住关键字,理解题目意思。

1.干什么——望:看;

2.地点——天门山:长江上;

3.谁——谁乘船顺着长江东下:李白。

(二)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李白经常在写诗题的时候会告诉我们一些写诗时的背景,带着理解再读诗题。

(四)小结:了解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让我们——熟读古诗。

三、读熟诗文,想象画面。

(一)学习第一句诗——了解山的雄奇。

1.指名读第一句,这句诗里,写到了两个景,分离是什么?

(板书:天门楚江)

2.结合插图、字理理解“断”“开”

(1)出示“断”篆文,猜一猜什么字?讲解断的意思。指导书写“断”

(2)结合诗句,插图,“断”字,你宛然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止,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

4.小结:这一句看是写山,事实上是借山势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一往无前,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概。(指名读,齐读第一句。)(二)学习其次句诗——感触水的壮阔。

1.继续读诗,指名读其次句。

2.想象画面:第一句中的“断”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美画面,那么,这一句中的哪一个字也向我们展现了独特的意境呢?“回”是什么意思?由“回”字联想:读到这一句,你宛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剧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响彻云霄的声音……)

3.沟通画面,读悟结合。

这一句主要写什么?(长江水)什么样的水?借水又映衬什么?(天门山)什么样的山?

滔滔碧波在李白看来,尽管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是它却不得不在天门山脚下放慢了脚步,被迫盘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4.小结:古诗中的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副优美的画面,我们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你就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触,再现诗的意境。现在让我们走入诗的境界,通过诵读再现这“山阻水回”的画面吧。

5.齐读一、二两句。

(三)学习三、四两句——品尝“出”的灵巧。

1.出示三、四两句,自由诵读。

2.圈画景物,沟通并板书:青山孤帆红日

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4.辩一辩:“出”字用得对吗?

(1)小组研究:天门山会动吗?不动的话应当是“立”的,应当是“两岸青山相对立,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却用“出”对吗?

(2)沟通,联系生活阅历,你在什么样的状况下看到原本静立的事物会“出”?

(3)想象“日边来”:诗人感觉自己不是乘着帆船而来,而是驾着云朵从天边而来,在这无比壮观的自然景象面前,诗人全然不觉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们同日而语了,这就是才华横溢、气度超凡的李白。

5.出示李白资料,你感触到什么?读出把李白内心的感动读出来,声音昂扬一些。

四、小结写法,诵读堆积

1.回顾全诗,小结学法:

读——读准,读通;看——插图,注释;想——词意,句意;说——诗意,作者情感。

2.创设情境,诵读古诗。

3.总结:刚才我们细细品尝,大胆想象就观赏到了李白的作品,我们古代还有许多诗人对祖国山水也情有独钟,本课的第2、3首古诗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另一番别样的美景。请大家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办法预习,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触吧。

五、书写生字,默写古诗。

“断、楚、至、孤、帆”。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