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中女权主义的解读
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影评影片主要讲述了在德国的柏林,一位银行家的女儿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为其黑社会男友曼尼筹集其遗失的十万马克而尽力奔跑的故事。
该故事概述简洁,情节结构简单,从中向大家表达的思想却是经典而复杂的。
运用了多方面的影视技巧如1声音设计影片声音方案的核心是主观声音为主,配以少量客观音响,这样的安排与影片的非纪实性相吻合。
音乐贯穿于整部电影。
与“运动镜头”和“剪辑”一样,“速度”也是导演在声音设计上所要追求的。
快节奏音乐贯穿于影片始终,通过音乐来渲染气氛,同时通过音乐来加快影片节奏,一举两得。
有人说,《罗拉快跑》很像一段大型MTV,的确如此,其实这不也更好的说明,导演将电影画面与音乐结合的天衣无缝吗?当然,除了快节奏的配乐之外,影片还少量运用到其他风格的音乐来配合情节发展。
例如“罗拉与曼尼第一次逃跑”中,影片响起的是一个女生抒情歌曲。
此时此刻,歌声不仅表现得是罗拉抢劫成功后的喜悦,更多的也为后面罗拉中枪身亡埋下伏笔。
2.影片色彩《罗拉快跑》中,导演突出使用了红色、黑色和白色三种颜色。
其中,红色是最抢眼的,红色是爱情的颜色,是罗拉的颜色;黑色是最暗淡的,黑色是世俗的色彩,是曼尼的颜色。
影片除了罗拉之外,所有人都活在一个暗淡的、乏味的黑白世界中。
与众人的黑白两色相反,导演赋予了罗拉鲜艳刺目的红色。
影片中,罗拉的头发是红色的;最为关键的道具如电话、钱袋等等也是红色的,总之导演了为了强调罗拉,赞美罗拉,他将罗拉以及与罗拉周遭的一切都用红色表现,给予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运动镜头设计电影全片都在叙述“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伴随的是一种紧张激烈、争分夺秒的气氛,因此全片都以运动镜头为主。
摄影多采用跟移的方法,渲染曼尼和罗拉两人奔跑的过程。
导演还特意制造奔跑拍摄时候的前景与背景,当人物主体运动的时候,加上摄影机的运动,那么激动紧张的氛围就油然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段罗拉与曼尼抢劫之后拿着钱袋从超市逃跑,稍后两端马路均被警车拦截,摄影三次采用360度旋转的手法,轻松营造出两人那种走投无路、插翅难逃的处境。
佳片共赏《罗拉快跑》解读

《罗拉快跑》是由汤姆·提克威导演、 编剧。 剧情介绍:
述了罗拉为解救男友曼尼而改变了人生 的时间轴,使命运延伸向了三种不同的 可能的故事。
电影一开场的字幕就给这部电 影垫下了游戏的基调——
“比赛之后即比赛之前。”
紧接着,一位男士将足球扔向 空中,嘴里说着:“here we go!."整部电影就开启了一场与 时间赛跑的游戏。
《罗拉快跑》最为关键的是可以说就是 三次“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
电影障碍情节的设置,更像是游戏里 的通关障碍,观众已经完全把自己当 作游戏中的一员,牢牢地被影片抓住 了。
影片的视听语言
1.运动镜头设计 电影全片都在叙述“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伴随的是一种紧张激烈、争分夺秒 的气氛,因此全片都以运动镜头为主。摄影多采用跟移的方法,渲染曼尼和罗拉 两人奔跑的过程。
在“第二次营救”中的罗拉熟练地扳开了枪的保险。 这正是因为在“第一次营救”中,罗拉在曼尼的指导 下学会了如何开枪。在“第三次营救”中,救护车上 的心脏病人是父亲所在银行的警卫,由于“第二次营 救”中警卫的失职导致罗拉抢钱成功,于是才有了第 三次警卫心脏病发作而被送往医院。从更深层次上来 看,我们不妨可以将第三次罗拉救活警卫作为是前一 次抢劫事件的合理化解。
影片的视听语言——声音设计
(2)音乐静默的使用 “静默”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效果,在电影中的表现 形式 为暂时性的消音或减音技艺。这种暂时性的消音 或减音技艺 在影视创作中并不是简单的处理,而是体 现导演意图的精心 设计。这时无声变得有意义,变成 了一种潜台词,发挥着巨大 的作用。在现代电影中, 无声表达的最多的两种方式是:安宁 或者死亡。 “静 默”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张力,声音设计师以最 简单的方式表 达出了复杂的情感状态。
罗拉快跑读解

影片梗概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 自己旳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 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假如不偿还10万 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 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同步,曼尼在 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体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 曼尼旳三个过程和三种成果。
众多人物旳变化,体现了影片旳主题,体现 了世界旳千变万化和不可琢磨。
三次奔跑中,只有一种人物没有变化。她就 是罗拉奔跑开始之后,她第一种遇到旳人物:罗 拉旳母亲。从母亲之后,连楼梯旳恶男和狗都有 变化。
为何如此?
母亲旳出现是在罗拉每次奔跑开始旳 时候,母亲旳不变是为了给观众提供一种 客观、真实旳叙事参照和坐标。母亲旳不 变恰恰是为了体现背面旳变。
“一种人能够犯多种各样旳错误,惟独不能 犯时代旳错误。”
3、《罗拉快跑》是一部制作杰出旳电影。
影片主题 影片旳表层主题是写爱情。罗拉为了营
救自己旳爱人,她不顾一切地奔跑。 影片旳深层主题是写世界旳不可知,和
人类对世界旳无奈与绝望。
(二)有关导演
汤姆·提克威是个电影奇才,他11岁 开始拍短片。13岁正式进入电影界。1993 年,28岁旳汤姆·提克威拍摄了处女作 《一脸死相旳玛丽亚》。之后,他还拍摄 了影片《意外旳冬天》等。
①十字路口。
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主要是十字路口旳象 征意味。
②众多旳人。
镜头内,黑压压旳众多旳人,体现人口旳膨 胀和人旳无目旳性。
③降格(快镜头):
降格造成众多旳人如木偶般地机械地涌动。 人们行履急忙,如世间旳急忙过客。人们面无表 情,如无生命旳“行尸走肉”。
这里旳时空隧道,体现出制作者眼中 旳世界旳混乱,人类旳无目旳性,以及整 个人生旳可笑荒诞。
罗拉快跑分析

昨天推荐朋友看《罗拉快跑》,只说是一部很另类的电影。
事后想想,其实什么理由都不如苏牧老师的这篇读解来得透彻。
于是偷了个懒,从老师的书中截取了这一部分。
其实,每个人的观影视角都是不同的,只是希望他可以从老师的读解中得到一些启发。
毕竟,躺在麦田,听着蛐蛐的叫声,用棉花糖一样柔软的感情,看身边有疾走的罗拉擦身而过,也是一件很另类的享受。
书名:新世纪新电影-<<罗拉快跑>>读解作者:苏牧出版日期:2004年12月1日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ISBN号: 7-108-02143-9开本: 16开页数: 191页,(3)页图版装帧:平装《罗拉快跑》读解苏牧(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在电影学院上课的时候,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讲过这样三句话:一、“你们毕业离开电影学院之后,如果你没成为‘大师’,人们不应该怪罪你们。
可是,如果你不懂电影语言(视听语言)人们是不会原谅你们的。
”二、“在电影学院,你们最重要的老师不是我们这些教员。
在电影学院,你们的第一位老师是‘影片’。
‘影片’不仅是你们的老师,同样,它也是我们这些教员的老师。
”三、“如果我们在一起,能够真正读解好二十部影片,其实,你已经可以从电影学院毕了。
”(摘自苏牧著《荣誉》)“要我一直跑下去么?……”——影片《罗拉快跑》(又名《疾走罗拉》)读解德国1998年出品编剧、导演:汤姆·提克威(Tom·Tykwer)主演:弗兰克·波坦特(Franka·Potente 饰罗拉)莫里兹·布雷多(Moritz·Bleibtreu 饰曼尼)影片梗概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
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电影课堂:《罗拉快跑》读解(1)

日期:2007-04-19 ??来源: ??作者:苏牧?“新世纪新电影”——影片《罗拉快跑》读解(德文片名:《Lola Rennt》;英文译名:《Run Lola Run》;编剧:汤姆·提克威(Tom·Tykwer)导演:汤姆·提克威(Tom·Tykwer)?影片梗概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
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枪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一、《罗拉快跑》是一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电影1999年,在美国出现了一个让电影人惊异而又快乐的事情。
两部投资不大的电影,取得了突出的票房收入。
一部是美国影片《女巫布莱尔》,另外一部是德国影片《罗拉快跑》。
电影界经常会讲这样的话:“一部影片的投资规模,与它的票房收入成正比。
”这就是说:一部投资一个亿到三个亿美金的电影(我们所谓的“大片”),它理所应该得到数亿美金的票房回报。
而且,近十年来,随着世界电影市场竞争的空前剧烈,世界电影制作、特别是好莱坞电影制作,都在向着大资金、大规模、大制作(含大明星、大场面、大编剧、大导演)的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我把一切都做到最好。
钱也自然都进了我的腰包。
最近世界电影市场风行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骇客帝国》(Ⅰ、Ⅱ、Ⅲ)、《指环王》(Ⅰ、Ⅱ、Ⅲ)都是例证。
然而,《罗拉快跑》不是“大片”。
《罗拉快跑》不仅不是“大片”,按照好莱坞每部电影几千万美金的基本制作成本,《罗拉快跑》甚至连“中片”都不够格。
《罗拉快跑》艺术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艺术手法分析《罗拉快跑》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编导及配乐,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
影片以明亮鲜活的叙事结构,制造出不断的曲折与惊喜。
片中包含着动作、悬疑、惊竦等电影元素,加之意想不到的情节,节奏强劲有力的电影语言,共同构造出一部表现手法新颖,原创性十足的浪漫惊悚剧。
导演于此片中注入强劲的视觉力量、教人窒息的速度感,和震撼的电子音乐。
它既是一部融合了动画、涂鸦、电子乐、MV 等多种元素的形式电影;又是一部在表现手法、剪辑手法、拍摄风格上都流露着一股浓浓的实验意味的技术电影。
影片主题是写爱情, 罗拉为了营救爱人不顾一切拼命奔跑,三个奔跑过程,三种不同结果。
在德国柏林,混黑社会的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10万马克。
二十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杀掉。
为了得到10万马克来营救曼尼, 罗拉必须在二十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 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到钱, 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和曼尼最终留下了10万马克,故事圆满结束。
影片在许多方面有着独特艺术手法的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剪辑方面:1.剪辑的快节奏:影片的剪辑风格,总体上呈快节奏倾向。
影片中许多段落的剪辑,如时空隧道等,甚至采用叫人几乎无法分辨拍摄对象的电视广告和MTV的剪辑风格。
剪辑的快节奏表现了今天世界的快节奏、世界的动感和混乱感。
这种快节奏的剪辑风格,符合观众追求刺激的视听享受的观片要求。
剪辑的快节奏也是为了要压缩电影表现的时间,使罗拉的每次奔跑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
电影《罗拉快跑》欣赏论文

电影《罗拉快跑》欣赏论文公管151 施雯 22315123【摘要】电影《罗拉快跑》是由汤姆·提克威导演、编剧,由弗兰卡·波坦特,莫里兹·布雷多等主演的犯罪爱情电影影片讲述了为了拯救男友而奔跑的罗拉要在10分钟内得到10万马克,影片于1998年在德国上映。
[1]电影在色彩搭配,技巧方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使得《罗拉快跑》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色彩搭配,蒙太奇,女权主义,命运一、色彩搭配为突出电影主题,人物形象,导演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罗拉的红色,曼尼和周围人的黑白,对比鲜明。
在1920年前,红色是男性的色彩。
[2]导演将红色赋予罗拉,也是将男性所拥有的各种品质赋予罗拉。
(一)、突出的红色罗拉在奔跑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一头耀眼的红色中长发,利索而又充满热情。
从罗拉的头发也不难联想到他周围的颜色。
红色的电话,带有色彩的街道,就连第一次抢劫时用的袋子也是红色的。
这样运用色彩分明的颜色不仅仅是为了突出罗拉热情,活泼,执着,勇往无前的性格,也是德国女权主义维护运动高潮的体现。
女性在历史上或者说在现在依旧处于较弱的地位,而在影片中罗拉穿过灰暗的大街,模糊的人群,在20分钟内用力奔跑,本身是一种对男权主义的对抗。
至于像是骑车的青年穿的红色衣服则象征着危险,在这里,红色是另一种含义。
(二)低暗的灰白色导演为了突出罗拉的红色,不仅用周围的鲜亮的色彩进行正衬,还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除了罗拉,周围的人物几乎都是灰白,曼尼的上衣(黑色)曼尼的电话(黑色)。
父亲的服装(黑白相间)父亲情人的服装(黑白相间)母亲的衣服(白色)修女的衣服(黑色)银行警卫的衣服(黑色)超市外面的挂钟(黑白色)盲妇的眼镜,帽子(黑色)总之,罗拉之外的众人生活在一个暗淡的、乏味的黑白世界中[3]。
罗拉在这样的反衬下更加突出,让观众进入一个世界,仿佛自己就是罗拉,在与整个黑白的世界抗争,使电影的主题得以上升。
德国电影《罗拉快跑》中的女性主义元素

36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 Review【作者简介】彭 薇,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德语教学和跨文化 传播研究。
德国电影《罗拉快跑》中的女性主义元素彭 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在欧美产生一种女性主义的电影样式。
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与父权制文化继续维持妇女从属地位之间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女性主义的兴起。
随着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工业革命的深化,男子在社会个体化的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个人权利,而女性的权利却始终遭到排斥,无法调和的冲突促成了女性主义的爆发。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主义电影越来越多的见诸银幕,以女英雄女豪杰甚至女杀手为主题的电影纷纷搬上银幕。
具体而言,女性主义电影指的是以女性为主角,从揭露、控诉和颠覆父权视角出发,观照女性生活题材的影片。
纵观近年来的女性主义电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于1998年拍摄的《罗拉快跑》无疑是一个亮点。
“奔跑”这条主线贯穿影片始终,一头红发的女主角罗拉为了拯救男友不停地奔跑。
该片一经上映便大受欢迎,成为当年德国最卖座影片,许多德国女孩甚至模仿片中的女主角罗拉,染了一头红发。
德国市长更是把自己的肖像印在《罗拉快跑》的海报上制成宣传广告,藉此片塑造其贴近年轻人、具有活力的形象。
影片中所体现的强烈女性主义色彩成为该片广受欢迎和好评的催化剂。
电影《罗拉快跑》剧照37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20期本文试以《罗拉快跑》为例,从剧情、角色、语言和道具等方面对该片所反映的女性主义元素进行分析。
一、 不同寻常的剧情“奔跑”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在这个“美女救英雄”的故事里,导演摒弃了常规的叙事模式,没有遵循叙事完整归一、时间呈线性发展的刻板规律,而是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不足90分钟的时间里,将电影情节和电脑游戏与动画相结合,将一个简单的故事反复讲述了三遍——在罗拉的三次奔跑中,仅仅因为一些细节的改变便导致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结局。
浅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

浅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摘要: 《罗拉快跑》采用游戏的精神结构,在视听上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我们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文化在影像传统中新的体现,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文采用逐一分析的方式,从影片的色彩、音乐、蒙太奇手法地应用以及女权主义四个方面对影片进行全方位剖析,从而揭示出电影中渗透的各种影视艺术对电影传统手法的改造及影片本身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罗拉快跑》;色彩;音乐;蒙太奇手法电影的历史一直伴随着不停的艺术创新和丰富类型的共存。
而其与文化紧密的关系使的电影新类型的产生让人感觉惊喜不已。
1998年的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就是这样一部震撼所有年轻观众的作品。
导演汤姆·提克威是一个在电影、电子游戏和电视视听媒介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电影人。
[1]他从独特的游戏视角创作了这一部非常别致而又蕴涵丰厚的影片,下面我将从影片的色彩、音乐、蒙太奇手法地应用以及女权主义四个方面这部电影对进行分析。
一、影片的色彩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对色彩的运用很新颖,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
[2]罗拉的情感正是通过影片中大量出现的引人注意的红色呈现的。
各种色彩中,红色是最刺激人的视觉器官的颜色,也是鲜血的颜色。
在影片中红色的运用,首先就体现在主人公罗拉身上,导演为了把罗拉从影片众多的人物中突现出来,对红色进行大手笔的运用。
罗拉的电话是红色的,那只装着钱的袋子是红色的,红色的救护车驶过曼尼的身体,墙壁上的红箭头指示着罗拉奔跑的方向。
导演也许认为红色的道具还不足以表现罗拉,所以索性罗拉的头发也染成了红色,于是,红色头发的罗拉,为了爱情,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在纷乱的街道上,在各种黄头发、黑头发、白头发中奔跑,她的红发像一团炙热的火焰,燃烧的是罗拉那炽热的爱情之火。
罗拉快跑电影分析

一、女权主义 英雄救美人变成了“美人救英雄”,它明 示我们:时代变化了,社会上传统的男性 角色和女人角色的位置已经发生了根本改 变。 女人在努力改变一切,甚至数次使“时空 倒转”。
二、关于真实 影片表现了罗拉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 种结果。 对于生活在现在进行时的人类来说,三个 过程和三种结果是不可能的,不真实的。 电影制作者不是在表现某一具体事件的 “小真实”,影片的主人公是我们整个人 类,电影制作者要表现的是:当今世界整 个人类的整体感受,他要表现人类面对当 今变幻莫测的世界的茫然和无法把握的精 神状态的“大真实。”
读解
1、时空隧道 进入时空隧道:钟表的道具,钟表的音箱, 镜头的前推和升起 表现岁月的无情、时间对生命的吞噬。 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追求热闹好玩的心 态。 广场上:无目标性,具有明显的人生命运 的象征意味。罗拉为了营救自己的爱 人,她不顾一切地奔跑。 深层主题:宿命。世界的不可知和人类对 世界的无奈和绝望。 四、探索电影:世界、生命、电影 爱情的主题 罗拉与“游戏”---《古墓丽影》罗拉闯关 的游戏 快节奏 与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合拍
主题共鸣:关于宿命的、关于对命运、对 世界无法把握的深层主题 崭新的艺术形式:大量电影手法的运用, 新颖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使观众感到 异常的新鲜和兴奋
浅析影片罗拉快跑

从电影《罗拉快跑》论后现代女性主义对传统男权的消解

从电影《罗拉快跑》论后现代女性主义对传统男权的消解作者:冉隆丽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18期[摘要] 《罗拉快跑》是由德国导演汤姆·蒂克威编导及配乐的一部非常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影片,它通过女主角罗拉在戏剧化的情节中为了救男友而不停地奔跑的故事,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对传统男权的消解和颠覆。
[关键词] 《罗拉快跑》后现代女性主义男权颠覆消解《罗拉快跑》讲述了罗拉为救男友曼尼而不停奔跑的故事,是一部借鉴电脑游戏运行方式和操作规则、且具有娱乐色彩与叙事智慧的德国电影。
在镜头和段落剪辑上,它也具有电脑游戏的节奏感、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交叉,以及多种电影手法的新尝试。
在主题表现上,它不仅在表面上消解了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否定爱情和死亡的价值,更在深层次上消解了传统男权社会的男性主导地位,体现和歌颂了女人的奋力拚搏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可以说,它是一部消解男权主义的电影,更是一首激励女性主义的赞歌。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流派,这就是后现代女权主义流派。
作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罗拉快跑》,从表面上看,它的主题是一个异常“陈旧”的爱情主题:罗拉为了救自己的爱人,她不顾一切地奔跑。
但是,影片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又是全新的。
影片在错综复杂的一系列随机事件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利用后现代主义的电影手法,体现了女权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后现代女权主义对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的反讽和颠覆,是一部深刻反映女权主义的影片。
一、《罗拉快跑》剧情简介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
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电影《罗拉快跑》简析

威尼斯电影节1998Golden Lion (提名) 汤姆·提克威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1998最佳影片(提名) Stefan Arndt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Film Award)2000最佳非英语对白电影(提名) Stefan Arndt最佳非英语对白电影(提名) 汤姆·提克威金卫星奖(Golden Satellite Award)2000Best Motion Picture, Foreign Language (提名)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CFCA Award)2000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Johnny Klimek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2000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雷恩侯德·黑尔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汤姆·提克威独立精神奖2000Best Foreign Film 汤姆·提克威斑比奖1998Film -National 弗兰卡·波坦特在线影评人协会奖(OFCS Award)2000最佳外语片在线影评人协会奖2000最佳电影剪辑Mathilde Bonnefoy佛罗里达影评人协会奖(FFCC Award)2000Best Foreign Film 罗拉快跑年份:1998 导演:汤姆·提克威主演:弗兰卡·波坦特莫里兹·布雷多L o l a r e n n t影片梗概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
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罗拉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枪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看电影《罗拉快跑》

看电影《罗拉快跑》——浅论男女角色位置的变化《罗拉快跑》是1998年的作品,罗拉作为影片的主角,着力传播了女权主义立场。
故事讲述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女友罗拉,告诉他自己丢了十万马克,20分钟后若不归还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十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二十分钟内拼命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种过程和三个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有借到钱,她和曼尼抢超市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和曼尼成为富人。
1、拯救爱情的罗拉在《罗拉快跑》中,“英雄救美人”变成“美人救“英雄”。
罗拉是传统的父权文化中存在的一位女性,从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个拯救者,而她要拯救的对象却是一位男性。
身份地位被提升了,确立了罗拉的地位。
这明示我们:时代变化了,社会上传统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位置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故事开始的时候,曼尼在电话里哭诉,罗拉象母亲哄一个婴儿那样,对电话那边的曼尼发出轻轻的“嘘——”声过后,曼尼果然安静不哭了。
这正表示着软弱的不再只是女性。
2、罗拉的尖叫看过电影的人都对罗拉的尖叫印象深刻,影片中共出现了三次罗拉尖叫的场面,罗拉第一次尖叫是在开场背景交代时,尖锐的声音震碎了瓶子。
结果是让惊慌失措的男友冷静下来,同时也让自己从混乱的思考中冷静下来。
罗拉第二次尖叫是在第一次拯救行动中,当她面对着父亲的不肯合作时,她尖叫,震碎了墙壁上的时钟的玻璃。
结果导致一向软弱的父亲突然坚定决心,告诉她自己准备离开这个家的事实。
第三次尖叫是在第三次拯救行动中,罗拉为凑钱来赌场,尖叫的声音震碎了在场虽有人手中的酒杯,并奇迹般地赢回十万马克。
从这三次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来是作为证明女性弱小而存在的尖叫却变成了女性的武器,成为控制男性情绪发展的武器,成就了女性自我的权威的确立。
3、手枪枪是体现男性权威的一种标志。
浅谈《罗拉快跑》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罗拉快跑》中的女性意识大量的快速剪辑即蒙太奇手法的运用、MTV式的音乐和画面的配合、多画面分割的运用、动画效果的恰当衔接、贯穿全剧的让人无法放松的快节奏、电脑游戏般的情节设置……这些都是《罗拉快跑》给我带来的第一印象,短短八十分钟的影片让人无法移开视线。
这些独树一帜的拍摄和剪接手法固然是《罗拉快跑》一剧成功的主要原因,但其中传达的内涵,尤其是女性意识才使该片更加饱满、立体。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
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仅从简述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罗拉快跑》一改以往英雄救美的老套路,讲述了罗拉——拯救者——为了男友曼尼——求助者——而四处奔走的故事。
曼尼,从一开始就给人没什么大出息的印象。
当他拿着钱在地铁上遇到警察时,他手足无措,于是丢了包裹;丢了包裹以后更加手足无措,于是就一昧责怪罗拉没有及时赶到才造成了这一切;责怪罗拉之后,就要求罗拉凑齐10万元,否则就去抢劫。
曼尼的一系列行为都似乎在传达我们一个信息——他很没用,不懂得担当,只会推卸责任,在事情发生之后更是毫无理智可言,只知道冲动,甚至会做出更加不理智的行为——抢劫。
而罗拉则截然相反。
红色,代表了太阳,也许罗拉那一头红发从一开始就昭示了她拯救者的身份。
当她得知事情经过后,马上就想到了向周围人求助。
而这里许多人像与罗拉表情动作的交替出现也很好地表现了罗拉脑中的思考过程。
另外,此处还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一般人要是有困难需要求助,首先想到的都是父母,尤其是关于金钱上的困难,但在影片中,罗拉似乎先想到了其他的朋友,之后父母的脸才慢慢显现出来,直到最后罗拉才确定了身为银行经理的父亲为求助对象。
和时间赛跑的女人

和时间赛跑的女人[摘要]作为急先锋的类型电影,《罗拉快跑》成为电玩游戏时代的产物,对影片的节奏、音响、声响,情绪等消费社会标志性话语进行分析,阐述该片的意义所在,同时,又以影片为文本,对后现代,女权主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节奏情绪声响细节焦虑后现代女权当一个染着红发穿着背心的女郎在街上忘我狂奔时,罗拉这个名字便理所当然地载入了世界电影的史册中。
在短短的90分钟游戏中,罗拉以她超凡的耐力完成了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拯救。
一、“节奏”之初体验:音乐、声响与情绪《罗拉快跑》以爱情为主题。
又是电玩时代的伪爱情命题,当我们深入影片的核心去捕捉它的灵魂时,很容易发现它所要表达的远远不止是爱情两字。
如果该影片和以往的爱情影片一样在感情上大做文章,势必走进一个相对封闭的格局中,导演极其巧妙地摆脱了这一尴尬境遇着力于节奏的调控和情绪的表达,因此影片具有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先锋意义。
音乐的节奏决定着音乐作品的风格。
同样地电影的节奏决定着电影作品的风格,将《罗拉快跑》称之为动感电影是恰如其分,影片大量充斥着快节奏音响,罗拉的每一次狂奔都配上动感热辣的音乐,街道,超市,电话亭不断出现,影片更像一部合成的MTV。
消费因子和时尚元素无孔不入。
这种风格极大地契合“视听一代”的心理。
新生代们在虚拟的世界里无所顾忌地释放情欲,与罗拉共舞。
“节奏是一种心灵上的需要”,心灵需要的具体所指就是情绪的满足,在当时播放该片的美国影院里。
电影院仿佛成了‘迪斯科舞场’。
新一代的美国孩子。
他们不是坐在座位上,而是站在座位前,他们在纷繁快速的影像和剧烈激荡的音乐中,与罗拉‘共振’。
引发的是一场全民跳舞事件。
正如导演所说:“我想制造一种源于速度的纯粹愉悦感。
让观众有一种如同坐在游乐场的滑行铁轨车上的感觉。
”节奏的轻重缓和直接作用于情绪酿造。
当罗拉和男友打劫超市慌忙出逃时。
音乐忽然变得舒缓悠扬,隐喻着死亡的美丽。
警察的失误让罗拉中枪。
在死亡来临的这一刻,世界安静了,暴力美学肆意吞噬观众的肌肤,观众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抚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拉快跑》中女权主义的解读
影片罗拉快跑是德国女权主义维护运动高潮的体现,讲述了罗拉在20分钟内拼命奔跑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解救男友曼尼的命。
长久以来,女性一直被作为他者限定在男权的控制之下,她们是男权压抑、控制和救赎的对象。
伴随着女性主义作为社会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影响的到来,被唤醒的女性主义者们也逐渐开始企图在电影中打破对自我形象的限制,创造属于女性的神话。
可电影《罗拉快跑》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印象。
电影中塑造一种让女性去除他者身份而实现自我的新女性形象.
奔跑一直是女性的禁忌--不仅因为它公开表达了女性不被容许的欲望,而且因为它生产和催发了女性更丰富、更强大、更恣肆的欲望。
从某种意义上说,影片中的罗拉是女性狂奔者的鲜明形象。
那个红发如火,身穿背心长裤的女人,疯狂地奔跑着,穿过灰色的街道,穿过面目不清的人群,穿过那些在角落、阴影处、背后和交叉路口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穿过她迎面撞击、或擦肩而过、一无所知的故事。
罗拉的身体像一道闪电,划开了灰色都市晦暗乏味的外部,显露出完全不同的内在。
她的红色短发,凌乱恣肆,向各个方向张扬着,和她奔跑的身体一样不羁;罗拉的背心T恤、长裤,是隐藏中性化的打扮,但同时又是暴露和强化性别的。
罗拉在城市、在街道、在人群中的奔跑有着积极的意义。
她暴露于公众的目光之下,她公开展示自己的欲望,以无序的狂奔扰乱这个井井有条的有序社会机制,奔跑这种行为与行为空间形成了尖锐的冲突。
罗拉在都市街道上的奔跑穿越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自然、非理性和社会、理性的界限,更重要的是,"妇女有权在街上跑步而不受男人的干涉,这是一种政治权利,是她们可以在公共领域自由运作的权利。
城市对女人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新的危险和诱惑,罗拉让我们知道,现在城市完全可以成为女性自由驰骋的空间,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她前进的脚步--父亲也不能罗拉狂奔的终点,正是女性历史的新起点红色,代表了太阳。
火把中燃烧的是罗拉炽烈的爱情。
另外,一般人要是有困难需要求助,首先想到的都是父母,尤其是关于金钱上的困难,但在影片中,罗拉似乎先想到了其他的朋友,之后父母的脸才慢慢显现出来,直到最后罗拉才确定了身为银行经理的父亲为求助对象。
影片画面中,母亲在家里煲电话煲,父亲在银行出轨,也许这也是造成罗拉自立、自救意识的原因之一。
罗拉身为一个女性,也可以不依靠其他帮助,仅靠自己的双腿去拯救男友。
前两次的奔跑,罗拉都寄全部希望于父亲——男性,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最后一次奔跑,罗拉终于靠自己的双手——赌博来赢得了10万元,又是女性意识,让她最后成功。
凸显了罗拉的女性意识。
前两次的奔跑都以失败告终,而且都有人死亡,而罗拉与曼尼死去时想的东西也很耐人寻味。
罗拉死后,她想知道曼尼是不是真的爱她,她固执地认为如果她没有遇到曼尼,那么曼尼身边也会有一个女孩完完全全代替她的存在,最后她说:“我想我得做个决定。
”于是,她选择再来一次。
而曼尼死后,同样也想到了与罗拉的一次对话。
他担心的东西截然不同,他担心他死后罗拉会爱上另外一个男人,然后完全忘记他。
他介意的是他死后罗拉的忠诚。
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差异:罗拉考虑的是自己一开始存在与否对现状的影响;曼尼考虑的是自己存在后又消失的影响。
两人之间截然不同的命运。
枪历来代表着男性的权利,是体现男性权威的一种标志。
在电影中,枪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必然会被女性作为攻击的对象。
电影中则很好地地消解枪的男性特质权威的。
在电影
叙述中,拿过枪的男性有男友曼尼、超市保安,警察,女性有罗拉。
对比发现,从表面看拿枪的男性远远多于女性,似乎暗喻着男性掌握着话语权,女性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是从效果上来加以分析的话,你会得到完全想反的结论。
几乎所有的男性在掌握着权利象征的枪时,几乎没有一次开过枪,唯一一次男性开枪是在罗拉第一次拯救行动中最后被前来抓捕的警察不小心走火打死的情况下发生的。
而相对来说,当罗拉掌握着枪时就大不相同了:罗拉利落地从银行警卫下了男人权威的标志---“枪”。
然后,罗拉干脆利落地射击。
通过对枪在男性与女性手中发挥的不同效用的叙述,可以说,电影达到了降低了男性自大的自我存在的意识,从而很好地完成了对男性权利和威严地位的消解
镜头是优美的同时也极具对比和象征。
影片中罗拉三次奔跑。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有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察击毙;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却交出了象征男权的手枪,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三次奔跑,一次比一次激情,一次比一次接近成功,这是女性在逐渐胜利的象征。
影片展现出来,世界进入到今天,男人不能改变一切,只能等待厄运的降临。
相反,女人却在尽最大的努力,不断地,不屈不挠的向命运抗争。
女人甚至数次使"时空“倒转,应该说,《罗拉快跑》中,展现女权主义的三个发展史的作用。
同时也是对世界的男女位置的变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