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日汉因果复句对比研究--以「オカゲデ」句为中心
基于语料库的转折复句日汉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转折复句日汉对比研究本文利用语料库数据,以ノニ条件复句与“而”句的日汉对应关系为中心展开研究,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双语言对比分析反作用于汉语研究,更加清晰地透视汉语中“而”的用法。
本文作为探索ノニ条件复句与汉语转折复句对应关系研究的一部分进行论述,期以该研究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逆接条件句学习产生指导意义。
标签:中日对译语料库转折复句日汉对比ノニ条件复句一、文献综述关于ノニ的意义分类,莲沼等(2001)在《条件表现》一书中将其用法分为“因果关系不成立”和“预想外”两种。
在表示“因果关系不成立”时,ノニ的用法又进而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为ノニ的最典型用法即用来提示因果关系的不成立;第二种是用来表示前后分句对比关系。
在表现“预想外”时,ノニ逆接条件句的预想外用法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类:1.对于前句的预想结果后句并未实现;2.在前句预想事态并未发生的情况下,省略预想落空的结果,直接表达对预想没有实现的意外感;3.终助词用法。
前田直子(2009)在《日语复句——条件句及原因理由句的记述研究》一书中将ノニ的使用方法分为从属用法和非从属用法。
从属用法包括逆原因、非并列·对照、预想外、非本意事态发生;非从属用法包括表露意外感用法和终助词用法。
对于汉语中“而”的分类,邢福义(2001)在《汉语复句研究》一书中指出,“而”的接续关系主要有并列、转折、因果和连贯。
关于“而”表示转折的用法,吕叔湘(1999)对其主要用法及语法意义进行了归纳,具体分为以下四类:1.连接并列的形容词、动词,用法同“然而”“但是”“却”。
两部分意思相反,后一部分修正和补充前一部分;2.连接小句,表示相对或相反的两件事。
“而”只能用在后一句的头上;3.“而”前后两部分一肯定一否定,对比说明一件事或一件事的两个方面;4.放在意思上相对立、形式上像主语谓语的两部分之间,含有“如果”“但是”的意思,后面要有表示结论的另一小句。
基于对译语料库的因果关系日汉对比研究——以「KARA」「NODE」“因

ʻ 外语教学与研究
基于对译语料库的因果关系日汉对比研究
’ 以’ KA R A」 NO D E」料库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 探究日语 中 表 示 因 果 关 系 的 ’ 与汉语中表示因果 Pカ ラ ㊁ Q」 Pノ デ ㊁ Q」 关系的句式 因为 P, 所以 Q P, 所以 Q 因为 P, Q P, Q 的对应关系和对译模式 . 结论为两个日语句式都是译成无标形式的 ’ ’ 倾向最强 ; 两个日语句式在翻译倾向最弱的句式上倾向不同 , 句式为后空标形式 , 句式为全标形式 . Pカラ ㊁ Q」 Pノデ ㊁ Q」 关键词 : 因果关系 ; 日汉对比 ; 对译语料库 最具代 表 性 的 接 续 助 词 是 ㊀㊀ 日语表现因果关系的句子中 , ’ カラ」 ノデ」 .当’ 和’ 和’ 句式汉译时 出 Pカラ㊁ Q」 Pノデ㊁ Q」 现了前后关 联 词 的 单 独 出 现 前空标 后空标 (前空 标 :P, 所以 Q ㊁ 后空标 : 因为 P, 形式的出现 . 经 前 Q ) 期调查发现 , 同一译者翻译的同一本小说中 ’ 和’ Pカ ラ㊁ Q」 P ノデ㊁ 被翻 译 成 前 空 标 后 空 标 的 现 象 很 多 . 根 据 以 Q」 ’ ㊁ ’ 上问题 , 针对在日汉对译时 , 和汉译 Pカ ラ㊁ Q」 Pノ デ㊁ Q」 的前空标 ㊁ 后空标 ㊁ 全标 ㊁ 无标形式的对 应 关 系 和 对 译 模 式 问 题进行研究 . 先行研究 カラ」 ’ ノデ」 カ ラ」 一直以来 , 有关 ’ 的研 究 都 是 针 对 于 ’ ノデ」 和’ 区别的研究 . 被广泛支持 的 是 永 野 ( 的主观㊁ 1 9 5 2) 客观说 . ) 益冈 ( 以原因理由句为焦点 , 从接续形式来看这种 2 0 1 3 カラ」 ’ ノ デ」 句式的全貌 . 他主张 ’ 表示根据 ㊁ 表示事态之间 宽松的联系时 , 都有着各自的独立性 . 在 不 同 情 况 下 使 用 差 カラ」 ノデ」 别的原因为 ’ 比’ 更能表示 前 后 两 件 事 情 的 关 系 . ’ カラ」 ノデ」 和’ 在表示事件之间关系强弱上的差别可以从 前件事情是否被焦点化进行判断 . ) カ ラ」 ’ ノ デ」 王( 进行的是 以 ’ 为中心的对于原因 2 0 1 3 カ ラ」 ’ ノ デ」 理由句的日汉对比研 究 . 日 语 的 ’ 很多都被翻 : : 译成无标形式 , 表示 判 断 ㊁ 发 言㊁ 态度的根据 比 I 表示 I I 事态 ㊁ 行为的原因 ㊁ 理由 被翻译成无标形式的倾向性更大 . 先行研究的问题 カ ラ」 ’ ノ デ」 以上先行研究没有说 明 ’ 和 因为 所以 的四个汉译形式的具体对应关系 . 研究对象 日语研 究 对 象 : 表示因果关系的’ 和’ Pカ ラ㊁ Q」 Pノ デ㊁ . Q」 汉语的研 究 对 象 : 表 示 因 果 关 系 的 因 为 P, 所以 Q P, , , , , 因为 所 以 无 标 的 考 查 范 围仅限和 Q P Q PQ PQ ’ カラ」 ’ ノデ」 对应的情况 .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日本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小 说 和 相 应 的 中 文 译 本 作为数据 , 制作 语 料 库 进 行 日 汉 对 比 , 进而说明’ Pカ ラ㊁ Q」 ’ ノデ㊁ 」 . 和 因为 所以 的四个汉译形式的对应关系 P Q 语料库数据的小 说 选 取 的 是 曾 获 得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的 大 江健三郎的五部长 篇 小 说 . 五 部 日 文 小 说 对 应 的 译 著 分 别 ( ; 为王中忱 ㊁ 雅芬等的 « 个人 的 体 验» 光 明 日 报 出 版 社) 李正 ( ; 伦㊁ 李实 ㊁ 李长嘉的 « 同时代的游戏 » 作家出版社) 许金龙的 « ( ( 别了 , 我的书 » 百花 文 艺 出 版 社) 和« 愁 容 童 子» 南海出版 ; ( . 公司 ) 林怀秋的 « 青年的污名 » 作家出版社 ) 日语 ’ 句式的汉译结果 Pカラ ㊁ Q」 根据对句子 的 筛 选 和 分 析 , 2 2 1个筛选后的句子中 因 ; 为 P, 所以 Q 句式占总体 的 1 后空标形式的 因 2% ( 2 6个) ; 为 P, 前空标形式的 P, 所以 Q Q 占1 0% 比例最小 ( 2 3个) ( ) ; , 占3 个 比例最大的是无标形式的 占 6% 7 9 PQ 4 2% ( 9 3 . 个) 以下为各句式中抽取的例句 . それは前まえから 夜明 けがたのことであった か ら㊁ 1. 考 えての 上 の 待伏 せであったにちがいない. 因为 天 刚 刚 亮 , 所 以 可 以 想 象 他 们 很 早 就 等 在 这 里 了. « » 同时代的游戏 ㊀ いまの 所 は 専門家 が 調査 してくれているんだから㊁ 2. かれらにまかせておきましょう. 因为 是 专 家 在 调 查, 目 前, 只 能 相 信 他 们.㊀ « 个人的 体验 » この英単語を使われ 単 に 歌 というのじゃないか ら㊁ 3. たんでしょう. 这不是单纯的歌曲 , 所以 才 用 英 语 作 曲 名 的 吧 . ㊀ « 愁 容童子 » 日语 ’ 句式的汉译结果 Pノデ㊁ Q」 从分析后的句子来看 , 所以 Q 句 1 2 8 个句子中 因为 P, ; 式占总体的 4% 比例 最 小 ( 后 空 标 形 式 的 因 为 P, 5个) Q ; ; 占 6% ( 前空标形 式 的 P, 所以 Q 占1 比 7个) 3% ( 1 7 个) . 例最大的是无标形式的 P, Q 占7 7% ( 9 9个) 以下为各句式中抽取的例句 . そんな 状態 なので㊁ 話合 いは 延期 させていただ く ほ 1. かなかったのでございます. 因为 是 这 么 一 种 状 态 , 所 以 关 于 谈 判 事 宜, 也就只好恳 请延期了 . ㊀ « 愁容童子 » 夢 のなかでは 荒若 は㊁ 震 えながら 泣 いて 歩 いて い た 2. が㊁ それは 東原 サキと 鶴屋老人 が 眠って い る 暗 く 清 潔 な 部 かれは 僧 悪 よ り も む し ろ 嫉 妬 に な 屋 にむかっているので㊁ やんでいるのである. 在梦中荒若颤抖着哭着走路 , 但因为 是 朝 着 东 原 崎 和 鹤 屋老人睡觉的漆黑 清 洁 的 房 间 , 他 与 其 说 是 为 憎 恶, 不如说 是为嫉妒而苦恼着 . ㊀ « 青年的污名 »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 无论是 ’ 句式还是’ Pカラ㊁ Q」 Pノ デ㊁ 句式无标形 式 都 占 据 了 最 大 比 例 ; 其中’ 句 Q」 Pカ ラ㊁ Q」 式翻译成后空标形 式 因 为 P, Q 的倾向性在四个句式中最 小, 而在 ’ 句式中翻译成 因为 P, 所以 Q 形式的倾 Pノデ㊁ Q」 ’ 向性是最小的 ; 另外 , 与’ 句式的无标形式相比, Pカラ㊁ Q」 P ノデ㊁ 」 . 句式的无标形式从百分比看倾向性更强 Q 参考文献 : [ ]永野賢 . ’ から 」 と’ ので」 とはどう違うか[ 国語 1 A] . と 国文学 [ ( ) 東京大学国語国文学会 , C] . 1 9 5 2, 2 9 2 3 0-4 1. [ ]益岡隆志 . くろしお 日本語構文意味論[ 東 京: 2 M] . 出版 , 2 0 1 3. [ ]王楠 . カラ 」 原因 ������ 理由文 における 日中対照研究― ’ 3 ’ ノデ 」 を 中心 に ― [ : 大連 : 大連理工大学 , D] . 2 0 1 3 1 - 1 1 6 . 作者简介 : 郎茗茗 , 辽宁省大连市 ,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 .
基于文学作品语料库因果复句“タメニ”的日汉对比研究

基于文学作品语料库因果复句“タメニ”的日汉对比研究本文以表示原因、理由的“タメニ”复句为研究对象,将其用法分为“叙述事实”“推断结果”“特别原因”三类,并借助《中日对译语料库》考察了其汉译倾向。
经考察发现,表示“叙述事实”时的汉译形式“因,N而”,表示“推断结果”时的汉译形式“为”,表示“特别原因”时的汉译形式“Q,是因为P”较为常见。
此外,从接续词的位置来看,表示“叙述事实”“推断结果”的“タメニ”与汉语对应的接续词的位置是相同的,而表示“特别原因”时有所不同。
标签:タメニ语料库对译中日对照叙述事实推断结果一、引言“タメニ”是日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之一,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一般翻译为“因为”。
但是在利用日汉对译语料库的调查中,发现还有“由于,原因在于,缘故,因此,所以,是”等多种表达方式。
另外,根据语言环境,在翻译时,“タメニ”没有翻译出来(即:无标形式)的情况也不少。
莲沼昭子等(2001)将“タメニ”句式大致分为叙述事实,推断结果和特别原因三种形式。
日语中表示因果关系复句“タメニ”的句式,从构成上可以分为顺行型(原因?结果)和逆行型(结果?原因)。
从意义上来看,顺行型(原因?结果)又可以分为叙述事实和推断结果两种形式,逆行型(结果?原因)则表示特别的原因。
本文采用上述分类形式并在日汉对照语料库检索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其相对应的汉语翻译特点和倾向。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使用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制作的“中日对译语料库”CD-ROM版中的4部作品及自作语料库中的11部日本最新小说,对“タメニ”复句的对译语料进行检索。
通过这种方式考察“タメニ”复句与汉语因果复句的对应或非对应关系。
共检索出229条“タメニ”语料,其中表示叙述事实的“タメニ”的有效语料为113条,表示推断结果的“タメニ”的有效语料为43条,表示特别原因的“タメニ”的有效语料为73条。
三、顺行型(原因?结果)复句对译例及分析如前所述,顺行型(原因?结果)复句分为叙述事实和推断结果两种形式。
基于语料库的中日因果复句对照研究--以倒装「カラ」句为中心

基于语料库的中日因果复句对照研究--以倒装「カラ」句为中
心
王楠;李光赫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本文以表示原因、理由的倒装「カラ」句为研究对象,借助《中日对译
语料库》考察了其汉译倾向。
经考察发现,倒装「カラⅠ」句(事态、行为的原因、理由)的汉译形式中有标复句“(之所以)q,(是)因为p”居多,「カラⅡ」句(判断的依据)则是无标复句“q,p”居多,同时倒装「カラⅠ」句和「カラⅡ」句分别对应汉语的分析断定原因和补充说明原因的“由果溯因”句。
【总页数】2页(P136-137)
【作者】王楠;李光赫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116024;辽宁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11602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文学作品语料库因果复句“カラコソ”的日汉对比研究 [J], 李光赫;穆红;邹善军
2.基于语料库的ナラ派生形式汉译倾向研究——以ノナラ、ナラバ、タナラ为中心[J], 杨雨;李光赫;
3.基于语料库的日汉因果复句对比研究--以「オカゲデ」句为中心 [J], 张斌;林乐
青;李光赫;张北林
4.基于语料库的因果复句日汉对比研究--以「ダケニ」句为中心 [J], 张斌;李光赫;吴世兰;林乐青
5.日语转折复句的日汉对比实证研究——以位于句前的ニモカカワラズ为中心 [J], 祖铭泽;李光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语料库的汉日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汉日对比研究「シカシ」虽为逆接接续词,但并非任何情况下均可被译为“但是”等。
本文基于「シカシ」的意思分类,借助汉日对译语料库,考察了其汉译倾向。
同时借助汉译倾向,探讨了“但是”等连词在转折强度上的区别,并对副词“却”进行了语用分析。
标签:「シカシ」对译倾向转折连词“却”一、文献综述关于「シカシ」的意思分类,各大日语辞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其中《类语例解辞典》(2003)提到,「シカシ」不仅表示单纯的逆接关系,还可以用于前后事项并列、对比同类事项以及后项暂且非反对前项等情况;《大辞林(第3版)》(2006)进行了具体明确的分类,即划分为逆接、话题转换和引出话题等三类;《广辞苑(第6版)》(2008)虽列举了三类,但不同的是将其分为逆接、对比以及引出话题。
除日语辞书外,国内学者唐云(2016)结合了各种意思分类,对其细分为逆接、话题转换、引出话题和对比等四大类。
关于「シカシ」对应的汉译词汇“但是”“可是”“不过”“然而”等,张健军(2010)认为它们的词义并无差异,但在转折强度上却有不同,并得出了一个强弱顺序,即“但是”≥“然而”>“可是”>“不过”。
此外,邢福义(2001)提出,上述四个连词倾向于客观描述,而副词“却”有所不同,其存在强调对立关系的用法,并且能够传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
「シカシ」分类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细分程度的不同。
本文为尽可能详尽地解析「シカシ」的用法,采用唐云的分类标准进行分析。
下面将基于四大意思分類,并结合语料库中的汉译倾向,以验证汉译词汇转折强度顺序以及“却”的用法为目标展开讨论。
二、「シカシ」用法分类(一)逆接逆接指的是,即使在前项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后项也不受此条件约束,依然成立。
此外,唐云(2016)提出逆接句常表现出说话人的失望或意外之情。
如例(1),由前项可常识性预测学校会收留“我”,但事实却违背了常理。
故四类意思中该情况的转折语气最为强烈。
(1)私立の方が障害者に対する理解があるとの情報もあった。
902-基于语料库的中日因果复句对照研究-以倒装-王楠

136
一、引言 日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助词有很多,其中「カラ」可 以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助词。在行文结构上,「カラ」有 「pカラ、q」和「q、pカラ」两种形式。而在表示原因、 理由时,「カラ」有表示“事态、行为的原因、理由”和 表示“判断的依据”两种用法。 然而,大多数日语学习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カラ」 有两种用法。鉴于此,本文选取实际语料中相对少见的倒 装「カラ」句为研究对象,以“事态、行为的原因、理 由”和“判断的依据”为切入点(为行文方便,以下分别 简称为「カラⅠ」和「カラⅡ」),在对语料库大量实例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究「カラⅠ」句和「カラⅡ」 句的汉译倾向,并进一步得出倒装「カラ」句与汉语的因 果复句的对应关系,以期对中日因果复句对照研究提供理 论支撑。 二、先行研究 对于「カラ」的用法,日语学界的一些学者已经进行 过详尽但各不相同的阐述。一般认为「カラ」的用法有两 种,即表示“事态、行为的原因、理由”和表示“判断的 依据”(南,1993;前田,2009等)。另外,从行文结构 来看,「カラ」句又可分为“由因到果”的「pカラ、q」 和“由果溯因”的「q、pカラ」。 另一方面,关于汉语的因果复句也有很多相关研 究,其中邢福义(2001)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邢福义 (2001:39~41、61~62)首先指出汉语的复句包括“有 标复句”和“无标复句”。而在行文结构上,汉语的因果 复句同样存在“由因到果”和“由果溯因”两种形式。其 中“由果溯因”又有两种情况,一种重在分析断定结果产 生的原因,在形式上,常用“(之)所以p,(是)因为 q”之类前后呼应的格式。另一种重在补充说明结果产生 的原因。语流中,一般是顺着上文说出了某个结果,紧接 着这个结果,又补充说明一个原因;形式上只在补说原因 的分句前头用“因为”,“因为”前边不用“(正)是、 就”之类的词语。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日语因果条件句汉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日语因果条件句汉译研究本文以日语因果条件句的汉译情况为研究对象,经过比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カラ」、「ノデ]和「テ連用形」三种复句,并以「カラ」、「ノデ]和「テ連用形」为关键词,检索出中日对译语料库中的相应对译文本,后期经过筛选统计,形成论文语料。
日语因果条件句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复句,从翻译角度来看,中文中与之对应的句子形式也非常宽泛,所以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如何对日语因果条件句进行有效翻译变得非常重要。
但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因果条件句的研究大多是从中日对比的角度出发,运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其汉译进行的系统研究还甚少,因此,本文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出发,以「カラ」、「ノデ]和「テ連用形」三种复文为中心,分别探讨其各种不同的对译形式并对例证了各种形式的合理性或者必要性,以此对日语因果条件句的汉译进行初步考察研究。
本论文通过对比例证的研究方法,对日语因果条件句的汉译进行了功能分析,最后笔者得出如下结论:日语因果条件句的汉译并不受制于原文的单一形式,可以翻成有标文,也可以翻成无标文,其中无标文占了总体语料很大一部分比例,其在表示事情原因、行为理由的顺行型「カラ」文的译文中占50.2%,逆行型「カラ」文的译文中占62%,在表示事情判断或态度依据的顺行型「カラ」文的译文中占64%,逆行型「カラ」文的译文中占89.8%,在表示事情原因、行为理由的「ノデ」文的译文中占52.9%,在表示事情原因、行为理由的「テ連用形」文的译文中占60.3%。
有标文也因原文功能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
表示事情原因或者行为理由的顺行型「カラ」句的译文有十一种,其中“从属句+所以+主句”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3.8%;逆行型「カラ」句的译文有两种,其中最多的是“从属句+因为+主句”,占25.3%;表示判断和态度依据的顺行型「カラ」句的译文有四种,其中“因为+从属句+所以+主句”最多,逆行型「カラ」句的译文只有“从属句+因为+主句”这一种;表示事情原因或者行为理由的顺行型「ノデ」句的译文有九种,其中“从属句+所以+主句”占比最多;表示事情原因或者行为理由的顺行型「テ連用形」句的译文有三种,其中“从属句+就/便/而/从而+主句”占总数24.7%。
基于语料库的因果复句日汉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因果复句日汉对比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因果复句日汉对比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因果复句日汉对比研究-汉语言文学基于语料库的因果复句日汉对比研究□张斌李光赫吴世兰林乐青摘要:本文以日语中表示“事态或行为的原因”的因果复句「ダケニ」句为研究对象,借助《中日对译语料库》进行全语料库检索,按照「当然」「强调」和「逆说」的三种用法,通过「ダケニ」句的对译语料考察了其汉译倾向。
考察发现,表示「当然」时的汉译形式中无标形式“P,Q/Q,P”“因为P,所以Q”和“由于P,所以Q”较为常见。
而表示「强调」时的汉译形式中无标形式“P,Q/Q,P”“因为P,所以Q”和“到底是/不愧是/毕竟是P,Q(定型语)”较为常见。
此外,表示「逆说」时的汉译形式中“因为P,反倒Q(定型语)”“P,而Q”和“因为P,所以Q”较为常见。
关键词:ダケニ语料库对译日汉对比当然强调逆说一、引言在日语因果复句接续词中,大多数日语学习者可能会将「ダケニ」翻译成“到底是/不愧是/毕竟是”;然而从实际的对译结果来看,除了“到底是/不愧是/毕竟是”之外,“因为,由于,反而”等汉译形式也并不少见。
此外,无明显因果接续词的无标形式也不在少数。
对于「AだけにB」一句来说有以下三种用法:1.B是由于A的存在而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状况,或B的发生当然是因为A的存在,相当于「…だからやはり」「…だからさすがに」;2.没有A的存在B也会发生,但A的存在强调了B的事件或状况,相当于「…だからいっそう」;3.B的发生与从A预想的事件或状况相反,相当于「…だからかえって」。
本文中将这三种用法简称为「当然」「强调」和「逆说」,并基于此研究与汉语因果复句的对应关系。
二、先行研究前田(2009)指出,「ダケニ」一般接续在动词及形容词的非过去形及过去形、形容动词词干及名词+「な/だった/である/であった」之后。
从句的主语后用「が」,而不用「は」。
此外,「ダケニ」的主句一般为叙述句,而不使用表示行为要求、意志或希望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结果来看 ,除 了 “ 托 …… 的福 ”之外 , “ 因为 ,由于 ,
“ 之所 以 ”是指示 代词 “ 之” ( 犹 “ 其 ”,作指示 定语 )
因此 ,结果 ”等汉 译形式也 并不少见 。此外 ,无 明显 因果 用在名 词性 “ 所 以 ”前面 ,构成指示 性偏正词 组—— “ 之 接 续词 的无标形式 也不在少数 。 『 才力 尹J既可表 示引 所 以”,犹 “ 其所 以”。 “ N 之所以”和 “ 之所以 ”这两种
四 、对 译 语料 分 析 ( 一 ) 关于 “ 满意”
『 才力
J表 示 引起希 望 发 生 的结果 的原 因 、理
此 外 ,严 慈 ( 2 0 1 0 )指 出 , “ 之 所 以 ” 可 用 于 句 首 由 , 即表示 “ 满意 ”的意 思的语 料有 1 3 3 例 。其中 ,① 2 5
一
、
引 言
与句中 。 “ 之 所 以 ” 用 于 句 中 时 , 其 实 是 结构 助 词 “ 之”
在 日语 因果复句接 续词 中,大多数 日语 学 习者可 能会 ( 犹 “ 的 ” ,作 定语 标 志 )用 在 领 属性 偏 正 词组 “ N 所 以”
将 『 才力 尹 J翻 译 成 “ 托 … … 的 福 ” ,然 而 从 实 际 的 对 中 间 — — “ N 之所 以 ” ,犹 “ N的所 以 ” ; 而 用 于 句 首 的
『 <扎弓J了)。此外 , 『 才力 尹j 还 可 表 “自嘲 ” 然接 受 。
使用北 京 日本学研 究中心制 作的 “ 中 日对 译语料库 ”
对 『 才力 尹J复句 的对译语料 进行全语 料库检索 ,以此 考察 『 才力 尹j复句与汉语 因果复句 的对应或非 对应 关
行 研 究较 少 。 三 、研 究方 法 及研 究对 象
前田 ( 2 0 0 9 )指 出 『 才力 尹J一 般接续在 动词及形 “ 托 …… 的福/ 沾 ……的 光/ 拜 ……所赐 ” ( 定型 语 ) 、
/℃南 ,亡j之后 。 『 才力 于 . J表示 引起 希望发 生的结 果的原 因。当 r 才力 尹J对于 说话人来 说是令人满 意的 <札6 J的形 式 ( 当然如 果主体就 是第一人称 ,就不需 要
所 以Q ,是 由于P ;⑥ 因为P ,才Q ;⑦ 因为P ,所 以Q ;⑧ 幸
重在强调 结果产生 的理 由。此外 , “由于 ”既可 以同 “ 所 亏/ 幸好/ 亏得/ 多亏 ( 副词 );⑨ 托……的福/ 沾 ……的光 以 ”配 合,又可 以同 “ 因而 ” “ 因此 ”配 合 。 “ 因为 ”只 / 拜 ……所赐 ( 定型语 );⑩这下/ 这么着 1 0 种。 能同 “ 所 以”配合 。从句 中位置来看 , “ 因为”既可放在 表结果 的小句之前 ,也可置于其 后 。 “ 所 以 ”只能放 在表 结果的小句之前。
在 日语 因 果 复 句 的 汉 译 过 程 中 ,通 常 是 将 表 示 原 因 或
j句 与汉 理 由 的接 续 词 翻 译 成 “ 因 为 ” “由于 ” “ 所以” “ 因而 ” 等 。除这些 之外 ,在 实际对译语 料的分析 中发现 , 『 才力 J还被 翻译 成 “ 幸亏/ 幸好 / 亏得 / 多亏 ” ( 副词 ) 、 “ 这下/ 这么着 ”这三种形式 。而对于这三种汉译形式 的先
起 希 望 发 生 的 结 果 的 原 因 、 理 由 ,又 可 表 示 引起 不 希 望 发 语法结构及其句式,源 于远古 ,流传于现今 。
生的结果 的原因 、理 由。本文将 这两种用法 分别称 为 “ 满 意 ”和 “ 讽刺 ”,并基 于此 分类 考察 『 才力
语 因 果 复旬 的对 应 关 系 。 二 、先 行 研 究 容词的非过去形及过去形、形容动词词干+ 『 / 。 / t南. ; 5/ 南一 ) j 之 后 ,或语 方 面 的 分类 如 前 所 述 ,为 “ 满 意 ”与 “ 讽 刺 ”两
状况 时,如果前句 主体非说 话人本人 ,则需额外 附加 『 ( C D — R 0 M 版,以 『 梭索条件 = 正规表现 : 扫 I ,℃I 扫除 ℃J
或者 “ 讽刺 ”的意 味,表示对 于本不希望 发生 的事件 的欣 系。共检索 出2 1 2 条语料,有效语料为2 1 0 条。 在对 汉 译 文 中的 因果 接 续词 分 类 时需 注 意 “ 因为”
语 言应 用研 究
基 于 语 料 库 的 日汉 因 果 复 句 对 比 研 究
以 r 才力
口张 斌 林 乐青
J句为 中心
李光赫 张北林
摘
要 :本文 以表示原 因、理 由的 r 才力 尹 J句为研究对 象,将其用法分为 r 满意 J 和 r 讽刺 J两类 ,并借助 中日
对译语料库 考察 了其汉译 倾向。经考察发现 ,表 示 r 满意 J时的汉译 形式以 “ 由于P ,所以Q ” “ 托 ……的福/ 沾 ……的光 / 拜 ……所赐 ( 定型语 )”和无标形式 “ P ,Q / Q ,P ”较为常见。此外,表 示 r 讽刺 J时的汉译形式 中无标形式 “ P ,Q / Q , P ” “ 因为P ,所以Q ”和 “ 由于P ,所以Q ”较 为常见。 关键词 :才力 尹 语料库 对译 中日对照 满意 讽刺
原 因 ,重 在 强 调 因 果 关 系 ;而 “ 由 于 ”表 示 理 由或 根 据 ,
类 。汉语方 面 的分 类为① P ,Q / Q ,P ( 无标形 式 );② 之
和 “由于 ” 的 异 同 。倪 重 阳 ( 2 0 0 8 )指 出 , “ 因 为 ” 表 示 所 以Q ,是 因为P ;③ 由于P ,所 以Q ;④ 由于P ,才Q ;⑤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