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必修2 第3章 第1节

必修2 第3章 第1节
(3)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均转化成S型细菌, 而是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原因是转化受DNA的
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影响。
[师说·一语破天机]
本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实验操作过程,二是
实验的目的,三是考查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全 国卷近几年没有命题,为冷考点。
必修2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不同寻常的一本书,不可不读哟!
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 基因的概念(Ⅱ) 4. DNA分子的复制(Ⅱ)
重温生物学术语,让你的答题更规范、更专业、更能打动
阅卷老师! 主要:DNA分子双螺旋结构,DNA半保留复制,基因,遗 传信息,遗传效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 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型活细菌
(3)DNA分子 3.DNA
二、 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含35S的噬菌体 三、1.RNA 普通大肠杆菌 蛋白质 2.RNA
四、DNA
[想一想]
DNA
RNA
DNA
提示:通过对噬菌体中蛋白质和DNA的研究表
明,仅在蛋白质中含有S,而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1. 教材42页中第一段:当时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 理由:①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②与性状关系密切;③氨 基酸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2010· 江苏卷, 4
2.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DNA 多糖 S型细菌 蛋白质 DNA+DNA酶 ①DNA是遗传物质 ②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③DNA的水解产物也不 是遗传物质
相互对照 +R型细菌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我将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部分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我对本课题的教材进行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学生在学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遗传学知识学习,之前知识可为本部分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线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早期猜测;⑵结合图3-2,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及结论;⑶结合图3-3,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及结论。

2.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的实验设计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3、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⑵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⑶树立生命的物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二)说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所以我想从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这两方面来谈一下教法。

一、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课的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

二、教法设计而本节内容又主要以实验为依托,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我准备采用“翻转课堂”新课改教学模式,录制微视频、编写相应的导学案,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归纳整理相关问题。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班级:姓名: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无毒,不会使小鼠死亡。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①实验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无毒细菌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

②此实验只说明有转化因子,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①设计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研究它们的作用。

②S型细菌中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此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3)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和蔡斯)①用32P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

②实验过程:a.标记大肠杆菌: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b.标记T2噬菌体:分别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被标记为32P和35S的T2噬菌体;c.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目的);1)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2)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d.检测放射性。

③实验结果: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④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1、DNA的相关知识回顾:(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结构:一般为双链(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1分子脱氧核苷酸=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A、T、G、C)(3)脱氧核苷酸不同的原因:含氮碱基不同★2、DNA的结构特点: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高二年级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二年级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必备知识
知识点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和基本研究思路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必备知识
知识点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和基本研究思路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特别提醒: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照射到所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太 阳能没有被生产者固定。 (2)流经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人工投放 的饵料等有机物中的能量。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必备知识
知识点2 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食物网 ③特点 a.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捕食、种间竞争、捕食和种间竞争。 c.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数,而非生物数量。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必备知识
知识点2 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意义 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②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 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正确。老虎属于大型肉食性动物,一般在食物链(网)中处于最高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 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在一定的区域内容纳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也越少
6.沼渣还田,将秸秆作为牲畜饲料,牲畜的粪便进入沼气池生产燃料,此过程能提高能量传递 效率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课件

课堂练习 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 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 则获得上述噬菌体的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 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 养噬菌体
课堂练习 2、噬菌体浸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 A.注入→吸附→释放→组装→复制 B.复制→组装→释放→吸附→注入 C.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 D.吸附→注入→组装→复制→释放 3.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32P
标记
DNA
35S
标记
蛋白质
噬 菌 体
用14C和18O标记 可以吗?
实验思路: 将DNA和蛋白质区分 开,
直接用含32P 35S的培养基培养法
大肠杆菌(35S) 35S
培养大肠杆菌
培养T2噬菌体
噬菌体---蛋白质( 35S)
大肠杆菌(32P) 32P
大肠杆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
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 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 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 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 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 同位素标记法。
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DNA 的组成元素: C、H、O、N、P 蛋白质 的组成元素:C、H、O、N 、S
35 S标记
DNA 有32P标记
外壳蛋白 质无35 S标 记
35S标记
蛋白质
蛋白质留在细 菌外部
DNA分子 在亲代和 子代之间 具有连续 性,是遗 传物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1、遗传物质所必须具备的四个特点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一是指遗传物质在化学组成和结构方面是相对稳定的,不象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物质那样经常处于变化的状态;第二,DNA分子是由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是严格的,碱基的配对方式是稳定不变的2.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是指遗传物质可以将自身复制出一份传递给子代,使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结构一定,保证前后代相应性状的稳定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这是遗传物质特点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表现.遗传物质将遗传信息传递到子代,只有在子代个体发育中控制合成特定结构的蛋白质,才能体现与亲代一致的生物性状4.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是指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相应性状随之改变,变化的分子结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不断传递下去,使变异的性状在后代连续出现,即出现可遗传的变异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遗传物质。

格里菲斯实验过程:①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说明:S型细菌加热杀死后,蛋白质变性失活,DNA氢键破坏双链打开,但降温后变性的DNA可复性恢复正常(类似于PCR扩增中变性复性过程)艾弗里实验过程: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 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

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S 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 菌转化成S 菌。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和进化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和进化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2)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35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标记 S )
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标记32P)
①标记噬菌体方法: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 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 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 备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
二. 填空题:
1. 将有荚膜的S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到小白鼠体内
患败血症 会导致小白鼠因_______ 而死亡,而无荚膜的 小鼠正常 R型细菌注入到小白鼠体内_________,但如果 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再注入 小鼠死亡 到小白鼠体内则________,此实验说明S型细菌 体内存在着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 转化因子 ________,经实验证明这种物质是______。 DNA
练习:
1.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 的是( D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 细菌混合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和 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 体内找到了下列类型的 细菌( A )
实验过程及结果:
亲代 噬菌体 寄主 细胞内 子代 噬菌体 实验 结论
第一组 35 S标记 无35S标 外壳蛋白 DNA分 实验 蛋白质 记蛋白质 质无35S 子具有 连续性, 第二组 32 P标记 有32P标 DNA有32P 是遗传 实验 DNA 记DNA 标记 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材料: 小鼠 肺炎双球菌:R型菌 S型菌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3章 第1节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3章 第1节

·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3)结果与分析: ①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 液中。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 ②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 沉淀物中。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 (4)实验结论: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 生 物质。


修 ②
提示:S型肺炎双球菌可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2)实验过程: ①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小鼠体内出现R型活细菌 ②注射S型活菌→小鼠死亡→小鼠体内出现S型活细菌 ③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小鼠体内不出现S型活细菌
生 物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生 物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变式训练2〕 下面是关于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
中正确的是( B )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特性而设计的
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
来的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
生 物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过程及现象:
·

物 必
(2)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__转__化__因__子__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

② __S_型__活__细__菌___。
人 教 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后,对有关染色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来学习的,本章既是第1章、第2章的延续,又为第4、5、6章打下基础。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刚开始接触遗传知识,有新鲜感。

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五、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

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事例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5(浙教版必修2)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5(浙教版必修2)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公开课教案)课题: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教材分析《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浙科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亲代和子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并且初步了解DNA是遗传物质基础上来学习的。

这节内容还与选修课教材《基因工程》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提到了一些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因此这节内容在高中阶段生物科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然后教材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有些病毒体内的核酸只有RNA没有DNA,其RNA就是它的遗传物质,从而归纳RNA也是遗传物质。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极佳素材。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学情分析这是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复习课,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有一定的认知,故在复习过程中体现的应该是学生如何去处理实验设计的问题并在基础点上在对知识进行加深,引出一些问题,可利用问题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用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复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②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③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能力目标:①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②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3.情感目标:①通过总结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过程,学习科学家善于总结他人经验、在工作中互相合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追求不懈的科学精神。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实验结论
“转化因子”是DNA,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
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结论:DNA是具有转化作用的遗传物质。
艾弗里实验不足之处? DNA未能提得很纯,还有0.02%的蛋白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噬菌体的寄生方式
是一种含DNA的病毒,无细胞结构,专门 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活细胞中的物质进行繁 殖和代谢,而不能在培养基中生存。
思考:你们认为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 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 路是什么?
必须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地观 察它们的作用,才能确定究竟谁是遗传物质。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28年,格里菲思用两种不同类型的 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与R型细菌混合
5. 噬 菌 体 侵 染 细 菌 过 程 中 合 成 的 DNA 属 于
A、细菌的
B、噬菌体的
C、细菌或噬菌体 D、细菌和噬菌体
6. 噬 菌 体 侵 染 细 菌 过 程 中 合 成 的 DNA 的 原料来自
HIV病毒、流感病毒
遗传物质是RNA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绝大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体内有DNA,DNA就是遗传物质
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总结出 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②能够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的连续性 ③能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设计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临漳县第一中学王军强一、教学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本课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研究方式,深入理解生物学原理,感悟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促使学生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本课采用问题引导呈探究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引入下一个实验”的教学程序,使各个实验一环扣一环,认识到科学实验在一步一步地完善,最后才得出最具说服力的结论,并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二、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是继前两章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后,对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等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来学习的。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体现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思维过程,从早期对于遗传物质的推测,到中期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探索,到后期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验证,整个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严谨的思维历程,与前面第一章和第二章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遥相呼应,是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渗透的典型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无法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完成,所以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

本节内容既对前两章的基因的有关知识作本质性的阐述,也下启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同位素标记法”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运用。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由于艾弗里提取的DNA纯度最高还有 0.02%蛋白质 ,人们对实验人表示怀疑 是否是0.02%的蛋白质在起遗传作用呢, 如何获取单独的DNA或者蛋白质进行实 验?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三: 更具说服力的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 (M.Chase)
思考: 你认为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是
1928年,英国的格里菲思用一种细 菌——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实验。
积 两种肺炎球菌的特点:


它的菌体有荚膜,菌

落光滑(Smooth),能
够使人患肺炎或使小
鼠患败血病,是有毒
性的球型菌。
它的菌体无荚膜,菌落 粗糙(Rough),是无毒 性的球型菌。
分析实验:
1、将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 内,小鼠不死亡。
(3)与大肠杆菌的关系: 寄生关系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吸附 噬菌体借尾丝吸附在细菌表面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把DNA注入到细菌细胞
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和酶系统合成出噬菌 体的DNA、蛋白质 新合成的DNA、蛋白质组装成很多噬菌体
细菌解体,释放出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 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
转化 (有毒有荚膜)
推论: 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 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 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 将无毒性的R型活呢?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二: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在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 的同事,把S型细菌的组成物质全部分 离,并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 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 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的。少数只含有RNA和蛋白质的病毒以 RNA做为遗传物质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高中生物,店铺整理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部分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重要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的自我复制;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二、确定遗传物质的历程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①、从物种特征看: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有一定形态和数量的染色体;②、从生殖过程看:生物体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三个过程使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③、从染色体组成看:主要是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在染色体里含量稳定;④、从DNA的分布看: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少数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叶绿体中。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①、研究思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②、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i、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A、1928年格里菲思(美)实验a、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b、过程:①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c、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B、1944年艾弗里(英)实验a、过程:①S型活细菌DNA+ R型细菌→R和S②S型活细菌多糖或脂类+ R型细菌→R③S型活细菌DNA+DNA酶+ R型细菌→Rb、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ii、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A、材料:噬菌体B、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过程: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D、结论: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统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3章 第1节

统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3章 第1节

第1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这一认识本可以使人们意识到DNA 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肺炎链球菌的类型项目 S 型细菌 R 型细菌 菌落 表面光滑表面粗糙菌体有无毒性有无3.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过程结果分析 结论 ①R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不死亡 R 型细菌无毒性 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 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②S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死亡――→分离S 型活细菌S 型细菌有毒性 ③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注射小鼠不死亡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已失活,毒性消失⎭⎪⎬⎪⎫④R 型活细菌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死亡――→分离S 型活细菌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且性状可以遗传——转化因子4.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 是遗传物质。

(1)S 型细菌的DNA 可使小鼠死亡( )(2)格里菲思的实验结果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 (3)艾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答案 (1)× (2)√ (3)√格里菲思将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与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了活的S 型细菌,请分析:1.已知在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 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55 ℃左右时,DNA 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材料: 小鼠、肺炎双球菌
• 实验原理:将S型细菌中 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
实验结论
S型细菌中有一种“转化 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
实验结论
“转化因子”是DNA,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 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结论:DNA是具有转化作用的遗传物质。
艾弗里实验不足之处? DNA未能提得很纯,还有0.02%的蛋白质.
1928年,格里菲思用两种不同类型的 肺炎双球菌 去感染小鼠。
多糖 荚膜
• 光滑(Smooth) • 有多糖荚膜
S型细菌
• 有毒性
• 粗糙(Rough) • 无多糖荚膜 • 无毒性
R型细菌
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噬菌体的寄生方式
是一种含DNA的病毒,无细胞结构,专门 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活细胞中的物质进行 繁殖和代谢,而不能在培养基中生存。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间接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DNA 的组成元素:
(标记 (标记
讨论:
假如你是当时的科学家,应该 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转化因子” 是什么物质?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S型活菌
多糖
DNA
蛋白质
DNA+ DNA酶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R
R S
R
R
实验结论: DNA是转化因子。其他物质不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1944年
艾弗里(美)
1928年 格里菲思(英)
实验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标记蛋白质 P 标记DNA
无35S标记蛋白质 无32P标记DNA
3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
1952年
赫尔希、蔡斯
• 实验材料:T2 噬菌体
• 研究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结论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 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是 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5.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合成的 DNA 属 于
A、细菌的 B、噬菌体的
C、细菌或噬菌体 D、细菌和噬菌体 6.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合成的 DNA 的 原料来自
A、细菌
B、噬菌体
C、细菌或噬菌体 D、细菌和噬菌体
大肠杆菌内几乎没有被35S标记 的蛋白质; 第II组:沉淀物中的32P含量很高,说明什么? 在大肠杆菌内有被标记的32PDNA, 分析: 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
DNA进入大肠细菌中, 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
实验结果
35
没有被标记
S
32
P
亲代噬菌体
35S
寄主细菌内
(大肠杆菌)
子代噬菌体
外壳蛋白质无35S DNA有32P标记
蛋白质
谁是遗传物质呢?
DNA
20世纪20年代 人们认识到 蛋白质 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 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 列顺序,可能蕴含着 遗传信息。
20世纪30年代 人们认识到 DNA 是由许多脱氧核苷 酸聚合而成的生物 大分子 脱氧核苷酸有4种, 每种有一个特定的碱 基。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 观点占主导地位。
A.①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 ③④⑤⑥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C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DNA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DNA是遗传物质 D.RNA是遗传物质

4.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 而死亡的是( D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与R型细菌混合
——课堂练习——
1.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原因之 一是 ( B ) A. 它的含量很少 B. 它不能自我复制 C. 它与新陈代谢无关 D.它的种类很多
2.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 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A )
① DNA是遗传物质 ②RNA是遗传物质 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⑥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细菌和病毒 (优点) 2、实验材料:
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 R型菌、S型菌 2)格里菲思的的体内转化实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
R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 的遗传物质。
思考:你们认为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 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 路是什么?
必须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地观 察它们的作用,才能确定究竟谁是遗传物质。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5S

C、H、O、N、P
32P)
放射性很高
放射性 很低
被35S标记 的噬菌体
被35S标记的噬菌 体与细菌混合
搅拌 离心
放射性很低
放射性很高
被32P标记 的噬菌体 被32P标记的噬菌 体与细菌混合
第I组: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蛋白质 说明上清液主要成分是什么?
第I组:沉淀物放射性很低,直接说明了?
感染
RNA
烟叶
烟草花 叶病毒
蛋白质
烟叶
不感染
有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它们不含有 DNA, 只含有RNA。 在这种情况下,RNA就起着遗传 物质的作用。
(整个生物界)
遗传物质除了DNA外,还有RNA
理解”主要”
细胞结构 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遗传物质是DNA
只含DNA病毒:噬菌体 非细胞结 只含RNA病毒:SARS、 构生物 HIV病毒、流感病毒 遗传物质是RNA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体内有DNA,DNA就是遗传物质
绝大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总结出 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②能够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的连续性 ③能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侵入别的细菌
在合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过程 中,除模板DNA是由亲代噬菌体提供的以外, 原料、能量。酶、场所等都由细菌提供。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是在大肠杆 菌内的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完成的。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实验设计思路: (提纯,同位素标记法等)
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D源自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父母的许多性状为什么在我们身上出现?
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
减数 精子 雄体 (2N) 分裂
(N)
亲 代
减数 卵细胞 雌体 分裂 (2N)
(N)
有丝 子 受精 受精卵 分裂 代 作用
(2N)
(2N)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一)、早期推测
染 色 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