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从心开始不要太看重分数
教育从心开始范文
教育从心开始范文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日益增高,教育也在不断推进。
然而,教育在化繁为简的同时,却不可否认地也在偏离其初衷。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切能力、品格和智慧的过程,理念上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现实中,我们却看到了过分注重分数、应试能力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上从心开始,重塑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首先,从心开始意味着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各有各的优点和特长。
然而,传统上的教育往往是一刀切的,追求统一和规范。
这样做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也会导致教育的质量下降。
因此,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和资源,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其次,从心开始意味着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塑造。
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在追求分数和名次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道德和家庭的纽带。
这是因为教育过于功利化,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教育他们做一位真正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再次,从心开始意味着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传统教育注重的是信息的传递和接收,重视学生的记忆和模仿能力。
然而,现实中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强调的是创新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中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最后,从心开始意味着改变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简单的灌输和机械记忆,而应该是一种互动和探索的过程。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等手段使教育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和引导者。
总之,教育从心开始,意味着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学会以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学会以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成绩重要而偏离教育的方向,忽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更不能因为成绩而忽略对孩子的关爱。
作为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成绩;作为孩子,也要从考试成绩中寻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家长不能一味地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应该从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孩子的所学所获,发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存在问题,就要及时给予辅导和纠正,帮助孩子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针对没有学懂的知识,多给予辅导,直至学生理解为止。
只有关注每一天的学习过程,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消化,就不会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结果。
作为孩子,也应该时刻关注自己每天的新知学习情况,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不要到考试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学会。
把平时的学习抓紧,就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态度比分数更重要。
考试是为了检测前一阶段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分数只能证明你的掌握程度怎么样,并不能代表全部。
但是学习态度足以证明你对待学习怎么样,你的学习习惯怎么样,取决于你的学习态度。
态度端正的同学学习习惯一定很好,成绩自然比较理想。
但是,态度不端正的同学成绩一定不是很好。
因此,要想成绩好,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考试成绩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当考试成绩摆在面前时,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不要和别人做比较,要学会和孩子自己比较。
与之前相比,看看孩子哪些地方进步了,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完美,善于从试卷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发扬光大。
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认识到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寻求方向比责备更重要。
家长要引导孩子认真分析试卷,从试卷中寻找孩子的薄弱环节。
针对试卷中出现的每一个错误,先让孩子自己纠错,再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在哪里。
在化错中让孩子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明白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家长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找到后半期努力的目标,认识到明晰努力方向比责备更重要。
别让考试成绩决定你的价值!放下错误观念追求全面发展
1、在当前社会中,考试成绩似乎已经成为了衡量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
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将焦点放在了分数上,而忽视了自己和孩子的全面发展。
2、我们应该认识到,考试成绩只是衡量学生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指标,而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
高分并不代表一个人优秀,低分也不代表一个人一无是处。
3、在追求考试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人际交往和实践能力。
这样才能够拥有真正的价值和成功。
4、我们不能让错误的观念支配我们的行动。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
5、最终,让我们停止关注那些无谓的数字,而是注重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拥有真正的价值和幸福。
6、近年来,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不少人开始将个人的价值和能力与考试成绩划等号。
这种观念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7、事实上,考试成绩只是一个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而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
除了知识掌握程度之外,个人的能力、品格、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同样重要。
8、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追求成绩而不断压抑自己的天性和兴趣爱好,那么我们最终可能会失去自我,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因此,衡量价值应该以多维度的方式来考量,而非单纯看重一时的成绩。
9、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个人的多方面能力。
例如,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10、然而,在教育孩子时,许多家长仍然将考试成绩视为最重要的指标,甚至会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
这种做法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发展。
11、因此,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在兴趣爱好和实践经验方面探索自己的天赋,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成长观念。
12、最后,我们需要真正理解价值的含义。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所得分数的高低,而在于他所具备的能力和特质。
只有在追求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拥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从心开始》主题家长会发言稿
《教育从心开始》主题家长会发言稿篇一:教育要从心开始教育要从心开始时间似流水,不知不觉已从教二十多年,教了多少学生已数不清了,但往事的每个片段不时冲击着我的思绪,留给我许多感动的余味:学生的改变、进步、成长就是为人师的幸福与成功。
还记得去年,班上有个叫刘威的男生,老师和同学们常向我提及他的种种“劣迹”,经常不完成作业,不交作业,即使交了,也是马虎应付,书写潦草。
纪律性更差,不但课后喜欢追逐打闹,课堂上也经常捣乱,影响别人学习,也经常会和同学打点小架。
有一天,下课期间,刘威从卫生间回来经过三年二班的走廊,有一位叫炅鑫的同学(平时也比较调皮经常会捉弄同学)挡着他的去路,他非常生气就一把将炅鑫同学抓起来往地上一摔,糟糕,只见炅鑫同学额头肿了起来,其他同学赶紧叫了我,我赶了过去,看到刘威还一副生气的样子,说:“是他先挡住我的去路!”理直气壮地,两个同学一直在争吵,后来我就让他们讲完,单独叫上刘威,问明情况,起先他还不承认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就分析给他听,虽然炅鑫经常捉弄你,但你要汇报老师,让老师来处理,不能自己蛮干,这样很危险,万一摔坏了怎么办?当时我也是很生气。
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找来了他的爷爷去看望炅鑫还赔礼道歉并付了医药费,但他还不是很服气。
事后我开始反思: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他对我训斥的反感,心理的对立,使我根本无法真正走进他的心里,说服教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我必须改变我的教育方式。
为了对症下药,我作了一翻努力的“调研”,这个学生因父母离异,常年寄养在别人家中,缺少爱,缺少关怀,他自尊心很强,十分渴望得到老师表扬和认同。
因为学习基础差,成绩不佳,感觉不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重视。
所以常常在课堂上,下课时不断找机会“好好表现”,以引起同学和老师对他的关注。
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我马上增设了一个体育委员的职位,由他担任。
并让他负责管理班级课间的纪律。
从那以后,我发现他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从心开始【摘要】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从心开始的关键。
这种教育方式的实践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未来,教育从心开始将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从心开始,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实现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和态度,它将引领教育事业朝着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教育, 从心开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建立积极师生关系, 实践意义, 未来发展, 教育改革, 关键。
1. 引言1.1 教育,从心开始的重要性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未来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
而教育,从心开始,更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种理念强调的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
教育,从心开始,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需求。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真实的快乐和满足,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内心的坚强和自信,也是教育,从心开始的重要内容。
教育,从心开始,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教育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非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
只有通过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2. 正文2.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从心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教育,从心开始,意味着要让学生的内心真正地接受并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自发地去学习和探索。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者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面对初三老师呼吁家长别把分数看的太重
面对初三老师呼吁家长别把分数看的太重
有不少新初三生家长为了学习整天对孩子唠叨,这使孩子感到了压力,也很不耐烦。
有关老师提醒考生家长,要放松心态,别把分数看得太重。
“快开学了,我妈看见我就念叨:别老玩,该用功啦。
初三很关键,不好好学可不行。
”李蕾开学就上初三了。
她说,上了初三,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原本放松的弦儿,现在一下子要绷紧,家长又天天唠叨,让她觉得特别紧张,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据了解,像李蕾这样的初三生不在少数。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开学后升入初三,学习压力一下子增大,从心理和学习上有些不知所措。
东直门中学老师杨革华表示,升入初三后,考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测验,考生的课业压力增加。
这样的学习节奏让很多考生不太适应。
有的考生学习明明很努力、认真,但是考试成绩却下降了。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一味地埋怨孩子,更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而是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树立学习信心。
另外,上了初三,很多家长用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填补孩子的课余生活。
孩子自己的时间没有了,会更手忙脚乱。
因此,家长每周至少要给孩子保留半天的自学、复习总结的时间,让他们对老师课上讲的知识反思、整理,更好地消化吸收。
对于不善于自我分析和制定计划的同学,最好能咨询校内或校外的有经验的老师,如成都学而思名师会经常开公益讲座(成都学而思9月秋季班开课)帮孩子一起分析和规划,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步骤。
【编辑推荐】
如何在初三上半学期取得优异成绩
解析主要影响中考成绩的四种品质
家长与初中孩子交流沟通的九大技巧。
用平常心对待孩子分数
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分数
家长要摆正心态。
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分数。
一个家庭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孩子的成绩上是不正常的。
家长要摆正期望的天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的家长孩子考得好时就把孩子捧上天,孩子考得差时就把孩子踩在脚下,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会让孩子心理失衡。
有的孩子成绩差,家长张口闭口就骂,不是骂“笨蛋”,就是咒将来干最下贱的活,孩子在高压力下学习,压力太大是魔鬼,会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生活的兴趣,严重损坏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成绩好坏跟孩子的未来无关,成绩差照样能成才。
家长要摆正心态,必须要穿过“分数”的迷雾,家长为何狂热追求好成绩?他们看来有两个隐含的推理:成绩好→考上好大学→好工作→好前途;成绩差→考差大学(或考不上大学)→差工作(或失业)→差前途。
实际上这两个推理并不一定成立,在我们的周围,差生走上社会后前途并不差。
爱迪生、爱因斯坦都曾是“差生”“问题儿童”,可是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
学会辩证分析问题。
教育从心开始作文范文
教育从心开始教育,自古至今,都承载着传承文明、塑造未来的重任。
然而,教育的本质何在?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还是更深入的内心触动?在我看来,教育应从心开始,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教育从心开始,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教育者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惑和疑虑。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力量,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和认同。
教育从心开始,也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而不是一刀切地追求成绩和分数,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从心开始,还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教育从心开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它需要教育者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需要他们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教育从心开始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动。
它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扎实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用心去教育,用爱去滋养,共同书写教育的美好篇章。
2024年《教育从心开始》主题家长会发言
2024年《教育从心开始》主题家长会发言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举办这次以《教育从心开始》为主题的家长会,使我们有机会聚在一起,共同讨论我们孩子的教育问题。
通过这次家长会,我深刻意识到,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更是我们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张“地图”,也是他们的“船票”。
正如我们的主题所言,教育应该从心开始。
这就意味着,我们作为家长要从孩子的内心出发,了解他们的需求、兴趣和才能,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内心的动力和意义。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是否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是否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适应力的人才?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关注这些问题,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我们的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不断学习。
我们要与时俱进,关注教育前沿的理论和实践,了解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学习,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支持。
我相信,每一个家长都想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但是仅靠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学校、老师、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共同推动孩子的教育进步。
其次,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书本、工具、学习空间等。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再次,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力。
我们不能把孩子统一划归某种模式,而是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教育从心开始》主题家长会发言
《教育从心开始》主题家长会发言尊敬的家长们、各位教育工作者: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和观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反思。
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主题是《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特别是对于我们作为家长来说,更是时刻关注的焦点。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素质。
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从心开始,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和成长,而不是单单追求分数和成绩的表面光鲜。
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过于注重考试分数,追求功利化的知识传递。
这导致了很多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从心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天赋,只有发现并培养这些兴趣,才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我们不能只看重孩子的功课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其他才能和潜力。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素质和社交能力。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独立、自信的人。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感受和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能力。
同时,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和尊重他人。
再者,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力量。
伟大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出学术上优秀的人,更要培养出有道德良知和责任担当的人。
我们要教会孩子分辨善恶,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和错的。
我们要用榜样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正义、勇敢和包容。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作为家长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
我们要从心开始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发展。
我们要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让他们充满对未来的期待。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内容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内容
1. 教育就像养育一样,需要爱心和耐心,需要关注和陪伴,需要尊重和理解,也需要引导和规范。
2.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3.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知识、品德、体育、美育等多个方面,不应该偏重于某一方面。
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爱和温暖。
5.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应该以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
6. 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避免过度追求成绩和排名,让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
7. 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教育应该是公正和平等的,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和尊严,不应该因为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而歧视或排斥某个学生。
9. 教育需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成为孩子的第二任教育者,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贡献力量。
10. 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
长。
教育从心开始演讲稿
教育从心开始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教育工作者、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在这个舞台上与大家分享我对“教育从心开始”的理解和看法。
我们都知道,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性格塑造和人生引路的过程。
所以,教育一定要从心开始,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那么,什么是从心开始的教育呢?我认为,从心开始的教育是一种以孩子为本、关注孩子内心世界、了解孩子需要的教育方式。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喜好和能力。
从心开始的教育就是要去深入了解他们,从他们内心出发,给他们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心、具有创造力的人。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去倾听孩子的声音。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面对某些挑战时,他们内心隐藏着太多的压力和困扰。
我们需要通过倾听孩子和与他们的互动,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被支持、被关注、被理解。
这样,孩子会更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内心,也更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和帮助,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另外,从心开始的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仅仅有很好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培养创意思维、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不仅记住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灵活运用和创造新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我想说的是,从心开始的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怀,也是对教育者的一种挑战。
教育者要有情怀和爱心,更要具备开放、宽容、包容的心态。
只有我们永远保持谦虚、不懈进取的劲头,才能开始聆听他人的声音、分享他人的感受,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谢谢大家!。
谈谈教育要从心开始.doc
谈谈教育要从心开始谈谈教育要从心开始导读:教育要从心开始摘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们心理压力重,在校高中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存活,面对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理由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作为教育工,如果我们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要想培养学生成才,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我觉得,教育应从“心”开始。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师生关系1002-7661(2014)23-322-01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特别是中学生,存在的理由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理由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
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策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育工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招一式”,使育人工作更具艺术的魅力。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营造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
作为班主任,课室就是卧室,学生就是孩子,首先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更好得开展教育工作。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理由日益增加,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
教室里有垃圾桶,他偏把垃圾往地下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随意吐痰吐口水,甚至采摘践踏花草等。
后来,我在课室里粘贴了“课室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健康就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等宣传标语。
而且我注重言传身教,看到地下有垃圾会及时捡起来放到垃圾桶,学生果然自觉起来了,慢慢改掉坏习惯,连零食也少吃啦。
幼儿教师演讲稿:教育,从心开始
幼儿教师演讲稿:教育,从心开始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心得。
教育,从心开始,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一、教育的初心教育的初心,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这个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富足。
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记得有一次,一个小女孩跑来找我,她说:“老师,我妈妈说,我是她的宝贝,我是不是也是你的宝贝?”我看着她纯真的眼神,告诉她:“当然,你不仅是我的宝贝,更是我心中的小天使。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它让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
二、教育的使命在幼儿园里,我们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等。
比如,我们会组织孩子们进行植树节活动,让他们亲手种下自己的小树苗,体会生命的成长;我们会开展环保教育,让孩子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三、教育的实践教育的实践,就是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孩子的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
我们要用心去观察、了解他们,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有一次,一个小男孩在画画时,总是画不好圆圈。
我耐心地指导他,告诉他:“没关系,慢慢来,我们一起来试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画出了完美的圆圈。
当他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画好了!”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成就感。
四、教育的传承教育的传承,就是让爱心和责任传递下去。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承担责任。
在幼儿园里,我们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让孩子学会帮助他人,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喜悦。
我们还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共同见证他们的成长。
五、教育的收获教育的收获,就是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
每当看到孩子们从入园时的懵懂无知,到毕业时的自信满满,我们都会感到无比欣慰。
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从“心”开始教育,是指对未成年人进行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引导与培养的过程。
而所谓“心”指的是内心世界,包括情感、态度、信念等方面。
教育从“心”开始,可以理解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信念等进行引导和培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育从“心”开始的重要性。
教育从“心”开始意味着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情感素养是指个体对情感的认识、表达、理解和应对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并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都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进和他人的情感交流,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育从“心”开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教育从“心”开始也意味着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指个体在道德方面的素养和修养。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始终秉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心的人。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教育从“心”开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有责任的人。
教育从“心”开始,意味着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道德品质、思维品质和行为品质。
只有从这些方面进行培养,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更好地发展自己。
我们应该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心”,从而真正帮助他们成长。
教育从心开始作文
教育从心开始作文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灵魂的沟通。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人格的熏陶,对心灵的滋养。
教育从心开始,意味着教育者要以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去引导他们成长,用心去激发他们的潜能,用心去培养他们的品格。
教育从心开始,也意味着学生要以真心对待学习,用心去领悟知识,用心去塑造自己,用心去追求卓越。
教育从心开始,首先需要教育者以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潜能和需求。
教育者要用心去了解每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纽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其次,教育从心开始,也需要教育者用心去引导学生成长。
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用心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只有用心去引导学生,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导航,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再次,教育从心开始,也需要学生以真心对待学习。
学生要用心去学习,用心去领悟知识,用心去探索世界,用心去提升自己。
只有真心对待学习,才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同时,学生也要用心去尊重教育者,用心去感恩他们的辛勤付出,用心去理解他们的教导,用心去践行他们的教诲。
只有真心对待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回馈社会。
最后,教育从心开始,也需要社会各界用心去支持教育事业。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社会各界要用心去关注教育事业,用心去支持教育改革,用心去倡导教育公平,用心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只有社会各界用心去支持教育事业,才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教育不应只追求成绩
教育不应只追求成绩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过程,应该关注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而不仅仅追求高分数。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校、教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这种状况引发了很多争议和质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为什么教育不能只追求成绩。
I. 压力过大教育只追求成绩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考试成绩。
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应付大量的作业、考试和竞争。
这种压力容易导致学生焦虑、抑郁和身心疾病。
II. 忽视素质教育过于追求成绩会导致忽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具备面对未来各种挑战的能力。
然而,由于成绩的压力,学校和教师更倾向于将时间和资源放在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上,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III. 狭窄的目标观念只追求成绩容易形成狭窄的目标观念。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然而,当前的教育体制过于强调分数,导致学生只关注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IV. 不利于个性发展追求成绩会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在才能,只追求成绩容易让学生变得机械和单一。
如果学生只注重成绩,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而去追求所谓的“成功”。
这样一来,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就得不到发挥和培养。
V. 培养孤僻心理只注重成绩还容易培养学生的孤僻心理。
在追求成绩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到与他人的竞争和比较,这容易导致他们与同学之间的隔阂和冷漠。
这种竞争的氛围容易削弱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不应只追求成绩。
应该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建立更宽松和有益的教育环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性发展,以培养出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反思教案:教育不能只有成绩,也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反思教案:教育不能只有成绩,也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然而,在这个注重成绩和竞争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而只是追求好的成绩。
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因为它对孩子们的未来健康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教育不能只有成绩,因为成绩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
如果我们过分关注成绩,那么我们就会忽视学生的其他方面,比如他们的个性、兴趣、情感和社交能力等。
这些方面的发展同样重要,因为它们是构成一个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孩子们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那么他们在未来的成年生活中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变化,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孤独、抑郁等问题。
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只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才能保证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运动习惯,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我们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这个焦虑和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孩子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自卑、紧张、焦虑等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安全和温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感到被关心和支持。
如果孩子们有心理问题,我们也应该及时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得到心理疏导。
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
这些能力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也会非常重要。
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让他们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沟通、如何处理冲突等。
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教育不能只有成绩,也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才能够成就他们的未来,让他们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让教育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教育要从心开始不要太看重分数
教育要从心开始,能力的提升远胜于分数的提升,孩子要这样爱!为人父母,有太多的无可奈何,也有诸多的身不由己,抑或些许的情不自禁。
以致于即便有好的教育理念也无法施展出来,或者是无法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无论是大人小孩,个个耳熟能详。
可真正能用实际行动去诠释这句话的人有多少呢?其实,好多道理大家都懂,可如果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范畴,能有多大意义呢?好多家长经常看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可之后他们发现----从书上学到的理论无法运用到教育孩子的实际生活中来。
还是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你总是照搬人家的理论,甚至都没有一些创新,没有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去加以改善,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同一件衣服,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能穿吗?起码得考虑到尺寸和颜色吧?所以呢,希望各位家长今后在看那些有关教育孩子的书籍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而不是一味地照抄,模仿。
至少你得先走进孩子的内心,看他真正需要的什么,当然,不要太贪心,一点一点的来,要有耐心,不要总是从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
希望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接触更多的孩子和家长。
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跟我学,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不希望这样。
希望我写的这些日志和说说对你们有帮助,也希望我们多交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如果你们自己可以搞定,尽量自己做,实在不行,再交给我。
做父母有父母的责任,做哥哥有哥哥的责任,谁都不该推卸责任的。
其实,在教育孩子方面,最实用的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去感悟,自己总结出来一套方法,那是自己创造的,当然也最适合自己。
这就需要你时时做个有心人。
现在的父母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花在了孩子身上,这份浓浓的爱意毋庸置疑。
可如何正确,恰到好处地爱孩子,是需要你慢慢摸索的。
孩子需要关注,而不是关住。
不要不爱,但也不要过于溺爱。
穿少了会冷,穿多了会热,不冷不热才是最好的状态。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着百般宠爱,有的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个个像温室里的花朵。
小学教育心得体会:不要让分数杀死孩子的天赋_教育心得体会_
小学教育心得体会:不要让分数杀死孩子的天赋这个题目,可能会让人觉得驴唇不对马嘴。
但耐心读下去,相信您也会被于老师的智慧震撼。
惊闻小语界泰斗于永正老师逝世的消息,不禁怆然。
影响颇为深远的于老师就这么离开。
虽然没有接触过他本人,但是无数次在电脑前欣赏、学习他的课,受益良多。
于老师讲了一辈子的课,大多都是精彩的经典的,真正的语文课。
但是在他退休之后的反思中却说: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生下来就千差万别,正因为千差万别,才有灿烂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
不能单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文化成绩不是一个人的全部。
可惜,我认识得晚了。
如果我再从事小学教育,我会经常把十个手指头伸出来告诫自己:这就是你的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有了这样的学生观,我会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知其长短,让每个学生扬长避短,甚至让一些人变短为长。
我会让每个学生喜欢我,爱上学,爱读书,爱思考。
人人尽力了,学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东方不亮西方亮,分数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如果让我再教一届学生,我希望成为学生的导师,而不是教师!退休了,还不断吃润喉片,慢性咽炎要伴我终生了。
不能怨天尤人,只怪自己四十年来讲话太多。
课改以前,讲课文里的字词的意思,讲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课改以来,讲课文的人文性,深挖文字背后的蕴含。
难怪慢性咽炎久治不愈。
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学习兴趣不是讲出来的,情感态度更不是讲出来的。
讲,真的作用有限。
现在看来,过去犯傻了。
如果我再教小学语文,我会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不但多读,还得多背——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多背点经典、诗文。
因为我明白了,学语文靠的是“童子功”——12岁以前,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期。
这期间,人的记忆力最好而理解力弱,一定多背。
幼学如漆,小时候背熟的东西一般不会忘记。
我会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养成读书读报和动笔写作的习惯。
因为我明白了,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习惯,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一辈子的事情。
人一生以读、写为伴,才会有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要从心开始,能力的提升远胜于分数的提升,孩子要这样爱!为人父母,有太多的无可奈何,也有诸多的身不由己,抑或些许的情不自禁。
以致于即便有好的教育理念也无法施展出来,或者是无法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无论是大人小孩,个个耳熟能详。
可真正能用实际行动去诠释这句话的人有多少呢?其实,好多道理大家都懂,可如果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范畴,能有多大意义呢?好多家长经常看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可之后他们发现----从书上学到的理论无法运用到教育孩子的实际生活中来。
还是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你总是照搬人家的理论,甚至都没有一些创新,没有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去加以改善,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同一件衣服,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能穿吗?起码得考虑到尺寸和颜色吧?所以呢,希望各位家长今后在看那些有关教育孩子的书籍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而不是一味地照抄,模仿。
至少你得先走进孩子的内心,看他真正需要的什么,当然,不要太贪心,一点一点的来,要有耐心,不要总是从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
希望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接触更多的孩子和家长。
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跟我学,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不希望这样。
希望我写的这些日志和说说对你们有帮助,也希望我们多交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如果你们自己可以搞定,尽量自己做,实在不行,再交给我。
做父母有父母的责任,做哥哥有哥哥的责任,谁都不该推卸责任的。
其实,在教育孩子方面,最实用的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去感悟,自己总结出来一套方法,那是自己创造的,当然也最适合自己。
这就需要你时时做个有心人。
现在的父母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花在了孩子身上,这份浓浓的爱意毋庸置疑。
可如何正确,恰到好处地爱孩子,是需要你慢慢摸索的。
孩子需要关注,而不是关住。
不要不爱,但也不要过于溺爱。
穿少了会冷,穿多了会热,不冷不热才是最好的状态。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着百般宠爱,有的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个个像温室里的花朵。
当然,孩子还小,是需要用心呵护,可你也该试着让他去经风雨啊!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孩子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怯懦、任性、自卑、自负、嫉妒、过分敏感、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
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还有就是,过重的学习负担,以及一些不合理的引导,使孩子的想象力被束缚了,动手能力也有所欠缺。
家长过多的干涉和溺爱,也造成了很多孩子缺乏主见,没有一颗坚韧上进的心。
其实,不是孩子不想,只是他们没时间或者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培养这种能力,他们太忙了,还有就是,还没等他们自己要做,家长就参与了进来,而且是一种“家长要求孩子怎样怎样,却从来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不要低估了你犯的每一个小错误。
现在好多家长都跟我说,“我家孩子很聪明,接受能力强,属于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缺乏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比较粗心,但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认真。
”这是因为好多事情都是别人要求他做的,他自己并没有从心里接受,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喜欢,他怎么会用心去做呢?从现在起,就要试着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分辨是非,当然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可你要明白,孩子才是他人生的主角,你过多地干涉,会害了他,那不是是爱。
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当然这个空间可不是让他去玩游戏什么的,比如可以多给他创造一些与人对话的机会,这样可以培养他与人交际的能力。
你学习再好,身边没有朋友,生活会枯燥无味,孩子会快乐吗?不快乐的人生就像一口枯井,眼光要长远一点,不要为了现在的分数,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当然,有些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OK的,但有的能力,你不培养,不经历,永远都不会。
我接触的一些小孩,有的在一起,两三句话就开战,说话完全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还不是因为在家里处处被宠着,被让着,可到了外面,谁让你啊?人家又凭啥让着你啊?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你现在的不忍心,或许会导致将来他们将来的力不从心。
只重近利,必有远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之本,不要过于在意一分一毫的得失,爱别人是快乐的,被人爱是幸福的。
爱孩子,就要培养他好的修养,好的内在,而不只是华丽的外表。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古人都知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现在的我们比古人要聪明,道理肯定也都懂吧!孩子之所以缺乏主动性,没兴趣,是因为孩子并没有从心底接受这样事物。
所以呢,家长如果让孩子接受,不要一味地强加,而要用合理的方式让孩子接受。
跟孩子交流,有时候要学会他们的语言,那样他爱才会真正把你当做朋友,而不是外星人。
比如可以给他创造机会,让他自己去接触这样事物,当然,小孩都希望被夸赞,被认可,所以呢,家长要多夸奖孩子,还有就是开始的时候要让他接触相对简单的东西,这样他更能从中得到成就感,也就是尝到甜头。
比如,你去给人做朋友,对方对你很友好,你肯定对他有好感,之后你才会用心去了解他,并最终成为好朋友。
可如果对方是个脾气很大,很怪的人,你对他的第一印象肯定不会好,你甚至都没有了要继续了解他的想法,更不会有之后的美好友谊。
还有就是,要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让他接受。
即便他不愿意,可以转换,中间媒介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物,或者是一件事。
孩子还小,他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当然就要靠父母了。
所以呢,希望那些一味地在文化成绩方面爱孩子的家长,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多注意一下他们的精神生活,多帮他们丰富内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可都要抓啊!至少也该拿出一部分精力做注意下这方面吧!所以呢,至于兴趣的培养,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对一切都是充满好奇心的。
之所以后来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
大部分都是因为,他原本是用心去做一件事,可由于方法不当,以至于效果不好,他对自己也没了信心。
或者是他学了,但掌握的还不够好,无法表达出来,通过考试,结果成绩不理想。
他对这件事物也就没有了好感。
他感觉这件事物很不友好,他用心去对待他了,可他却这么不尽人情。
所以呢,孩子对这件事物最初的感觉很重要。
当孩子自发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会想出很多好的方法,效率会很高,效果也会很好。
当孩子享受学习时,他至少可以节省出将近一半的时间,改变不了教育制度,那就改变自己吧!完善自己需要查漏补缺,但孩子缺的,漏的不只是书面知识,缺的是活的东西,一种内在的思想意识。
好的心态,才可以快乐地生活,才可以在并不平坦的人生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到达人生最理想的目的地。
同时也能享受沿途的美丽风景,在困难或挫折中磨砺自己。
现在的教育制度存有弊端,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性地接受,选择性地改变,不要总是在那怨天尤人。
做了,就还有希望,不做,你一点希望都没有。
对于现在的教育制度,选择性地接受,选择性地改变,每个孩子的自身情况不同,不要一味地学别人,适合他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我没有自己的孩子我还小呢,我也没有看过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我只是在同孩子相处交流的过程中,听到了孩子的心声,得到了一些感悟,做了一个有心人。
也许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时,我也无法保持这么清醒的头脑,但至少多了解孩子吧!现在就有好多老师,能把人家的孩子教的出类拔萃,可对于的自己孩子,却无计可施。
距离产生美,也许人与人之间就有这样的怪现象吧!同样的话,不同的人或采取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你用心感受对方的心理变化,需要换位思考。
父母的关爱,在孩子看来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好珍惜的;而来自原本陌生人的关爱,孩子却很是珍惜,感觉难能可贵。
同样,父母的开导和道理的灌输,孩子都听不进去,很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当然也不会起作用。
但来自家人之外的人的开导,他们却很愿意接受,而且效果很好,可这个人得是孩子从心底认可的。
我在孩子的世界里待了六年了,可我从来没想过要当一个多么出色的老师,因为我给自己的定位始终都是哥哥。
现在好多进我空间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教给我,我很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
可有个前提,我不做他们的“老师”,如果你们只是希望提高他们的分数或者是单纯的文化成绩,那你们最好别找我,我也不会接受,因为那不符合我的教育理念。
我想教给他们如何钓鱼,而不是给他们鱼吃。
我是一个哥哥,对于弟弟又责任,这份责任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上,学习只是一方面。
我要让他们快乐,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会独立,有的好的心态,当然也快乐地生活。
很多家长都很认可并欣赏我的理念,当然也有的说我的想法很好,可就是不现实。
当然,我也希望听到一些批评和建议,我也不是完人啊。
你们是要做好孩子的“父母”,自己孩子的父母,而我要做好孩子的“哥哥”,很多孩子的哥哥。
我就是要做好学校老师和家长做不好的。
一声哥哥,一生责任,哥哥大,责任也大,弟弟小,责任也小,可都有责任啊!随着弟弟一天天长大,我的责任在减小,弟弟的责任开始增大,人要学会担当,学会感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否则他的生活会索然无味。
信任创造美好的境界,从原本的陌生人,我们可以成为感情很好的兄弟。
当然,没有信任,也就无从谈起。
我喜欢在忙碌中充实并完善自己,我也害怕受到伤害,可我就是要学会坚强,不想因为害怕,错过人生的美丽风景。
人总是在经历中慢慢长大,我会被人质疑,会被人拒绝,会被人猜测,会被人误解,当然我也会被人认可,别人欣赏,被人感动,被人接受,被人喜欢。
每一种经历都是一次成长,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内在美是一种修养,是长久的;而外表美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它是转瞬即逝的。
外表再怎么光鲜艳丽,内心却异常空虚,跟机器人有什么两样啊!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该从心底否定“真善美”,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
不要因为你做的一次善事,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就否定你的信仰。
或许是因为你没有把心态放好,或者说那不是真正的善。
关心别人不要为了得到别人的关心而去关心别人。
那样,即使你帮助了别人,你也未必快乐,因为那是待有虚心的善。
也或者是你得到了回报,只是不是通过你期望的方式而已。
孩子学习再好,但不会独立面对生活,无法是非,对错,当面临一些抉择时,他们会茫然,选择对了,算是庆幸,选择错了,后果可就严重了。
不要等到晚了,才翻然醒悟。
孩子可以自信,但可别过于好强,过于傲慢。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鲜活的案例,让我们耐人寻味。
不是杞人忧天,只是防患于为然。
毕竟,人生是现场直播,没有重播,有的错可以改,有的错也许永远都没机会改,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教育孩子,要高瞻远瞩,不要急功近利;要注重能力的提升,不要只看分数高低;要从心开始,不要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要心平气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孩子呱呱坠地,你把他视作天使,孩子小小的进步,你都会夸奖,给他喝彩。
之后要求越来越高,孩子都有点被妖魔化了,你说他带给你烦恼,惹你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