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优秀教案课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笑):为什么惧怕其他诸侯国的威势?
(生丁):害怕其他诸侯国不答应。
(师笑):这恰恰说明了什么?
(生丁):说明秦国打不过其他诸侯国。
(师):对呀,说明此时秦国国力尚不足以与周天子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和天下诸侯相抗衡,力量还不足够强大。所以,只能偷“窥”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天下,但他已经开始觊觎王室,说明它有野心,可谓一字千斤(内因)。
(生乙):延袭孝公政策,积极主动出击,略地扩疆,为统一大业夯实基础。
(师):大家认为他概括的怎么样?
(生):非常准确。
3.(师):贾谊特别提到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是战国时代才俊之士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善于礼贤下士,延揽人才而声名远播各诸侯国。
所以,战国四公子对各自国家及其他诸侯国免受强秦威胁起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们都是开风气之先,引领潮流的一代显赫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
(生讨论后回答):
对比手法,铺陈排比手法
一国——多国
一国之士——多国之士
一国之徒——多国之徒
一国之将——多国之将
一国之土地——多国之土地
一国之兵——多国之兵
结局对比
秦无亡失遗镞之费,宰割天下——诸侯已困,俯首称臣(幻灯片)
12.(生甲):老师,你认为秦国强盛的主要原因何在?
(师):我认为秦国的武器先进,装备精良,士兵的英勇善战。
要求:
1.了解贾谊的悲剧人生
2.认读课文,扫清障碍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文风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把握秦国崛起的条件及逐步走向强盛的过程
5.有关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的把握
窥、席、包、囊、内、务、拱手、会、弱、爱、从、叩、逡巡、因
外连衡而斗诸侯、追亡逐北、宰割天下、会盟而谋弱秦
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中国历史上,频繁上演着改朝换代的事件。但是,秦汉易代,对历代的统治者以强烈的震撼,同时,给知识分子的心灵以空前的震撼,也成为汉初热议的社会思潮之一。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登峰造极的强大王朝之一——秦帝国,经数代君王励精图治,历数百年岁月(公元前361年——前221年,近140年)终于结束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首次统一全国。然而,这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短期内(存在不满14年)便如摧枯拉朽般迅速的折戟沉沙,灰飞烟灭,给历史、社会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历代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不断地从中汲取亡秦经验教训,从中管窥出秦朝的灭亡对社会、历史极具穿透力。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汉初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的经典名篇,分析探讨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的史论文章——贾谊的《过秦论》(板书)。
(师):秦国还凭借什么呢?
(生甲):人才优势:任用商鞅变法图强,在诸侯之中率先崛起。
(师):商鞅变法是战国时代以及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之一,他开启后代的革除弊政、变法图强的先例,如宋代王安石变法、晚清的戊戌变法等。商鞅变法从四个方面对秦国进行改革:
商鞅变法内容(幻灯片)
内立法度: 政治上——健全法律制度,有章可循;
(师):对。这是以少胜多的战局,你能列举出历史上其他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生甲):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生乙):淝水之战。
8.(师):“秦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这一句通过对比,写出秦与诸侯的不同处境。秦国以极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效益。当然,这里作者使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秦国力量的无比强大,衬托诸侯国的不利处境。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用宏大的全景式镜头展示秦国追亡逐北,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的全过程。写的极为简略,秦国即将走上统一全国的道路。
(生甲):老师,这几句就是铺陈排比句式吗。
(师):是的。大家不妨读一下,体会这种句式的特点。(生齐读)
9.(师):“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从这一句里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甲):合纵政策的失败。
(生乙):他们力量的分散。
(生丙):从九国的视角来写秦国的强大。各诸侯国为了自保,他们不约而同采取割地求和贿赂秦国的措施。
(师):难道他们苦心经营的“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的策略就如此不堪一击?
(生丁):由于他们人心不齐,还有就是秦国力量太强大了。
(师):好,把秦人的心理分析的入木三分。你看,贾谊根本没有展示秦人如何准备这场战争的画面,正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的胸有成竹、镇静自若时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样,这样的大写意,惜墨如金手法正是借鉴了这类文章的写法,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力都是一脉相承,这都是我们平常在写作中需要加以玩味借鉴的地方,提高我们用词的张力。
(师):思考:这句话里哪一字很传神?
(生丙):我认为是“窥”字。说明秦孝公有野心,具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但不敢光明正大地看,说明他此时尚有惧怕之心。
(师):他惧怕什么呢?
(生丙):怕周天子。
(师笑):战国时代,周天子已经失去往日振臂一呼,响者百应的局面了。也就是开始衰落了,何惧之有?
(生丁):惧怕其他诸侯国的威势。
(生甲):他们以前跟秦国交过手,秦国把他们打怕了。
(生乙):秦人的部署让他们摸不着头脑,这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如果秦国反抗,正中他们的下怀。
(生丙):秦人临危不惧的魄力着实让他们没有料到。
(生丁):九国之师各怀鬼胎,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这是人心不齐的表现。
(生戊):他们原本打算向秦国示威施压,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秦国并不惧怕,所以,他们的心理防线崩溃了。
(师):对。还有一点,秦国当然在外交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针对六国合纵政策(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秦国采取“连横”策略,即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与秦国联合,后来,秦国进一步采用“远交近攻”策略,即距离秦国遥远的国家和它们建立友好关系,距离秦国较近的国家采取武力击破,从而达到各个击破的策略。实际上这就是“蚕食诸侯”的策略。
(师):妙在何处?
(生讨论后回答):写出九国经过充分准备想毕其功于一役,他们对自己实力的极端自信——自负,想一举消灭强敌秦国。也写出各诸侯国主动出击,而战争的阴霾笼罩在秦人头上。表面上看,秦国处于被动局面。从感情与理智上分析不难发现,贾谊对九国不自量力的嘲笑。实际上,贾谊从骨子里鄙视他们的不自量力与外强中干。
4.(师):接着贾谊进一步列举六国人才济济,他们叱咤于战国的历史舞台上,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也为这样的时代与历史浓墨重彩的涂抹上靓丽的一笔,使得战国的历史名副其实地成为人才比拼的历史,人才驰骋的舞台,人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历史。
5.(师):“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这几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解题及作者
1.(师):过秦论:过,(动词)指出秦的过失。论: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史论。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2.贾谊
三、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具体感受本文铺张扬厉、纵横椑阖的文风
五、(师):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赋体的句式特点,领会本文铺张扬厉的文风
诸如: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7.(师):九国之师面对秦人的“开关延敌”竟然“逡巡而不敢进”,请阅读课文注释“逡巡”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qūnxún,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师):“逡巡”这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生):表现了九国之师的一种微妙心理。
(师):什么微妙心理?
(生):骨子里还是害怕秦国的心理。
(师):九国之师人才济济,兵强马壮,为什么到了函谷关反而顾虑徘徊不敢前进呢?
6.(师):同学们竟然能读出贾谊的这种情感,着实让我刮目相看。所以说,读书要用“心”去读,才能发现许多常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
(师):秦国人是如何回应九国之师的呢?
(生甲):开关延敌。
(师):怎么讲?
(生乙):就是打开函谷关,让敌人长驱直入。
(师):通过这四个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丙):秦国采取以逸待劳战术,“开关延敌”这一轻轻的举动,把秦人的那种极为自信的姿态以及对九国之师的蔑视逼真的刻画出来,可谓字字千金。
结果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幻灯片)
可以看出,秦国从一开始,就使用诈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师):所以,秦国崛起的关键——天时:周室衰微,群雄割据争霸
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商君佐之(幻灯片)
4.(师):请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与句式特点: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师):你们感受到这种句式有什么特点?
(生):朗朗上口,很舒服。
(师):很有气势。所以,写文章要表现气势,最好采取这种铺陈排比的方法,大家在写作中不妨尝试。
11.(师):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生讨论后回答):秦国的强盛。它已经成为诸侯中的超级大国而可以睥睨天下了。
(师):贾谊主要采取那些表现手法从哪些方面来展示秦国的强盛?
《过秦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这篇史论铺张扬厉的气势与文风
2.了解文章的主题
3.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
4.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重点:
1.文言词语积累
2.秦朝灭亡的主要过失
3.铺张扬厉的文风
教学难点:
1.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
2.作家深邃的思想穿透力
3.重点文言词语识记
课时预计: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生甲):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师):“蒙”是什么意思?
(生):承受。
(师):“因”呢?
(生):沿袭。
(师):“南”、“西”、“东”、“北”都是方位名次做动词,“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的意思。
(师):惠文、武、昭襄三位君王为秦国都做的事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吗?
六、指导学习课文第一段
1.(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第一段主要叙述的内容?
(生甲):主要叙述秦国的野心。
(生乙):主要叙述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生丙):主要叙述秦国的优势。
(师):刚才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视角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好。但不够全面,谁能总结一下他们三位的发言?
(生丁):秦国的崛起(幻灯片)
(生甲):六国地广兵强,气势汹汹向秦国扑来,我感到秦国处境非常危险。
(师):说的好。我也感到秦国处境的危险。这里显示出贾谊的才华横溢,他写战争来临之时真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看来九国之师来者不善呀。注意:贾谊描写九国的气势,哪个字用的最妙?
(生):“叩”字。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②……,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③……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浮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2.(师):惠文、武、昭襄三位君王为秦国都做了些什么?
内立法度 务耕织
外连横而斗诸侯(幻灯片)
5.(师):请大家尝试背诵第一段内容。(齐背与个别背诵相结合)
七、指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师):现在请大家朗读第二段。要求:读出那种纵横捭阖、铺张扬厉的气势,体会战国纵横家的文风。(学生集体齐读)
(师):哪位同学朗读一下第二段。(指名学生朗读)
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句式:(幻灯片)
(生甲):那么九国的武器就落后吗?士兵不善战吗?
(师):大家认为主要原因何在?互相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回答):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再加上延续先王(秦孝公)制定的既定政策——统一全国的雄心,并不因循守旧,在战术上针对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策略,积极主动出击,凭借人才优势出谋划策,才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性,赢得了宝贵的时机。所以说,善于把握时机,善于运用人才资源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2.(师):对!概括的很准确。那么,请大家思考:秦国凭借哪些优势在诸侯之中崛起?
(生甲):地利优势:据崤函之固,拥雍பைடு நூலகம்之地。(幻灯片)
(师):崤山、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秦国安全生存且能够发展经济、军事的地理上的天然屏障(外因)。
(生乙):秦孝公的深谋远虑与雄才大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幻灯片)
②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③……,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④……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
⑤追亡逐北,浮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⑥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务 耕 织: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夯实基础;
修守战之具: 军事上——积极备战,走强兵之路;
外连横而斗诸侯: 外交上——采取连横策略,让诸侯互相猜忌,发动战争,消耗实力。
所以,商鞅在秦国全方位实行变法,对外采取消耗诸侯实力的战略,秦国无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在诸侯之中均占优势,扩大地盘,壮大力量。
(生丁):害怕其他诸侯国不答应。
(师笑):这恰恰说明了什么?
(生丁):说明秦国打不过其他诸侯国。
(师):对呀,说明此时秦国国力尚不足以与周天子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和天下诸侯相抗衡,力量还不足够强大。所以,只能偷“窥”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天下,但他已经开始觊觎王室,说明它有野心,可谓一字千斤(内因)。
(生乙):延袭孝公政策,积极主动出击,略地扩疆,为统一大业夯实基础。
(师):大家认为他概括的怎么样?
(生):非常准确。
3.(师):贾谊特别提到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是战国时代才俊之士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善于礼贤下士,延揽人才而声名远播各诸侯国。
所以,战国四公子对各自国家及其他诸侯国免受强秦威胁起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们都是开风气之先,引领潮流的一代显赫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
(生讨论后回答):
对比手法,铺陈排比手法
一国——多国
一国之士——多国之士
一国之徒——多国之徒
一国之将——多国之将
一国之土地——多国之土地
一国之兵——多国之兵
结局对比
秦无亡失遗镞之费,宰割天下——诸侯已困,俯首称臣(幻灯片)
12.(生甲):老师,你认为秦国强盛的主要原因何在?
(师):我认为秦国的武器先进,装备精良,士兵的英勇善战。
要求:
1.了解贾谊的悲剧人生
2.认读课文,扫清障碍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文风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把握秦国崛起的条件及逐步走向强盛的过程
5.有关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的把握
窥、席、包、囊、内、务、拱手、会、弱、爱、从、叩、逡巡、因
外连衡而斗诸侯、追亡逐北、宰割天下、会盟而谋弱秦
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中国历史上,频繁上演着改朝换代的事件。但是,秦汉易代,对历代的统治者以强烈的震撼,同时,给知识分子的心灵以空前的震撼,也成为汉初热议的社会思潮之一。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登峰造极的强大王朝之一——秦帝国,经数代君王励精图治,历数百年岁月(公元前361年——前221年,近140年)终于结束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首次统一全国。然而,这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短期内(存在不满14年)便如摧枯拉朽般迅速的折戟沉沙,灰飞烟灭,给历史、社会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历代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不断地从中汲取亡秦经验教训,从中管窥出秦朝的灭亡对社会、历史极具穿透力。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汉初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的经典名篇,分析探讨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的史论文章——贾谊的《过秦论》(板书)。
(师):秦国还凭借什么呢?
(生甲):人才优势:任用商鞅变法图强,在诸侯之中率先崛起。
(师):商鞅变法是战国时代以及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之一,他开启后代的革除弊政、变法图强的先例,如宋代王安石变法、晚清的戊戌变法等。商鞅变法从四个方面对秦国进行改革:
商鞅变法内容(幻灯片)
内立法度: 政治上——健全法律制度,有章可循;
(师):对。这是以少胜多的战局,你能列举出历史上其他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生甲):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生乙):淝水之战。
8.(师):“秦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这一句通过对比,写出秦与诸侯的不同处境。秦国以极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效益。当然,这里作者使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秦国力量的无比强大,衬托诸侯国的不利处境。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用宏大的全景式镜头展示秦国追亡逐北,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的全过程。写的极为简略,秦国即将走上统一全国的道路。
(生甲):老师,这几句就是铺陈排比句式吗。
(师):是的。大家不妨读一下,体会这种句式的特点。(生齐读)
9.(师):“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从这一句里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甲):合纵政策的失败。
(生乙):他们力量的分散。
(生丙):从九国的视角来写秦国的强大。各诸侯国为了自保,他们不约而同采取割地求和贿赂秦国的措施。
(师):难道他们苦心经营的“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的策略就如此不堪一击?
(生丁):由于他们人心不齐,还有就是秦国力量太强大了。
(师):好,把秦人的心理分析的入木三分。你看,贾谊根本没有展示秦人如何准备这场战争的画面,正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的胸有成竹、镇静自若时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样,这样的大写意,惜墨如金手法正是借鉴了这类文章的写法,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力都是一脉相承,这都是我们平常在写作中需要加以玩味借鉴的地方,提高我们用词的张力。
(师):思考:这句话里哪一字很传神?
(生丙):我认为是“窥”字。说明秦孝公有野心,具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但不敢光明正大地看,说明他此时尚有惧怕之心。
(师):他惧怕什么呢?
(生丙):怕周天子。
(师笑):战国时代,周天子已经失去往日振臂一呼,响者百应的局面了。也就是开始衰落了,何惧之有?
(生丁):惧怕其他诸侯国的威势。
(生甲):他们以前跟秦国交过手,秦国把他们打怕了。
(生乙):秦人的部署让他们摸不着头脑,这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如果秦国反抗,正中他们的下怀。
(生丙):秦人临危不惧的魄力着实让他们没有料到。
(生丁):九国之师各怀鬼胎,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这是人心不齐的表现。
(生戊):他们原本打算向秦国示威施压,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秦国并不惧怕,所以,他们的心理防线崩溃了。
(师):对。还有一点,秦国当然在外交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针对六国合纵政策(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秦国采取“连横”策略,即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与秦国联合,后来,秦国进一步采用“远交近攻”策略,即距离秦国遥远的国家和它们建立友好关系,距离秦国较近的国家采取武力击破,从而达到各个击破的策略。实际上这就是“蚕食诸侯”的策略。
(师):妙在何处?
(生讨论后回答):写出九国经过充分准备想毕其功于一役,他们对自己实力的极端自信——自负,想一举消灭强敌秦国。也写出各诸侯国主动出击,而战争的阴霾笼罩在秦人头上。表面上看,秦国处于被动局面。从感情与理智上分析不难发现,贾谊对九国不自量力的嘲笑。实际上,贾谊从骨子里鄙视他们的不自量力与外强中干。
4.(师):接着贾谊进一步列举六国人才济济,他们叱咤于战国的历史舞台上,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也为这样的时代与历史浓墨重彩的涂抹上靓丽的一笔,使得战国的历史名副其实地成为人才比拼的历史,人才驰骋的舞台,人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历史。
5.(师):“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这几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解题及作者
1.(师):过秦论:过,(动词)指出秦的过失。论: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史论。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2.贾谊
三、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具体感受本文铺张扬厉、纵横椑阖的文风
五、(师):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赋体的句式特点,领会本文铺张扬厉的文风
诸如: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7.(师):九国之师面对秦人的“开关延敌”竟然“逡巡而不敢进”,请阅读课文注释“逡巡”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qūnxún,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师):“逡巡”这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生):表现了九国之师的一种微妙心理。
(师):什么微妙心理?
(生):骨子里还是害怕秦国的心理。
(师):九国之师人才济济,兵强马壮,为什么到了函谷关反而顾虑徘徊不敢前进呢?
6.(师):同学们竟然能读出贾谊的这种情感,着实让我刮目相看。所以说,读书要用“心”去读,才能发现许多常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
(师):秦国人是如何回应九国之师的呢?
(生甲):开关延敌。
(师):怎么讲?
(生乙):就是打开函谷关,让敌人长驱直入。
(师):通过这四个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丙):秦国采取以逸待劳战术,“开关延敌”这一轻轻的举动,把秦人的那种极为自信的姿态以及对九国之师的蔑视逼真的刻画出来,可谓字字千金。
结果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幻灯片)
可以看出,秦国从一开始,就使用诈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师):所以,秦国崛起的关键——天时:周室衰微,群雄割据争霸
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商君佐之(幻灯片)
4.(师):请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与句式特点: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师):你们感受到这种句式有什么特点?
(生):朗朗上口,很舒服。
(师):很有气势。所以,写文章要表现气势,最好采取这种铺陈排比的方法,大家在写作中不妨尝试。
11.(师):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生讨论后回答):秦国的强盛。它已经成为诸侯中的超级大国而可以睥睨天下了。
(师):贾谊主要采取那些表现手法从哪些方面来展示秦国的强盛?
《过秦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这篇史论铺张扬厉的气势与文风
2.了解文章的主题
3.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
4.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重点:
1.文言词语积累
2.秦朝灭亡的主要过失
3.铺张扬厉的文风
教学难点:
1.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
2.作家深邃的思想穿透力
3.重点文言词语识记
课时预计: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生甲):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师):“蒙”是什么意思?
(生):承受。
(师):“因”呢?
(生):沿袭。
(师):“南”、“西”、“东”、“北”都是方位名次做动词,“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的意思。
(师):惠文、武、昭襄三位君王为秦国都做的事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吗?
六、指导学习课文第一段
1.(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第一段主要叙述的内容?
(生甲):主要叙述秦国的野心。
(生乙):主要叙述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生丙):主要叙述秦国的优势。
(师):刚才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视角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好。但不够全面,谁能总结一下他们三位的发言?
(生丁):秦国的崛起(幻灯片)
(生甲):六国地广兵强,气势汹汹向秦国扑来,我感到秦国处境非常危险。
(师):说的好。我也感到秦国处境的危险。这里显示出贾谊的才华横溢,他写战争来临之时真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看来九国之师来者不善呀。注意:贾谊描写九国的气势,哪个字用的最妙?
(生):“叩”字。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②……,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③……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浮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2.(师):惠文、武、昭襄三位君王为秦国都做了些什么?
内立法度 务耕织
外连横而斗诸侯(幻灯片)
5.(师):请大家尝试背诵第一段内容。(齐背与个别背诵相结合)
七、指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师):现在请大家朗读第二段。要求:读出那种纵横捭阖、铺张扬厉的气势,体会战国纵横家的文风。(学生集体齐读)
(师):哪位同学朗读一下第二段。(指名学生朗读)
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句式:(幻灯片)
(生甲):那么九国的武器就落后吗?士兵不善战吗?
(师):大家认为主要原因何在?互相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回答):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再加上延续先王(秦孝公)制定的既定政策——统一全国的雄心,并不因循守旧,在战术上针对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策略,积极主动出击,凭借人才优势出谋划策,才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性,赢得了宝贵的时机。所以说,善于把握时机,善于运用人才资源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2.(师):对!概括的很准确。那么,请大家思考:秦国凭借哪些优势在诸侯之中崛起?
(生甲):地利优势:据崤函之固,拥雍பைடு நூலகம்之地。(幻灯片)
(师):崤山、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秦国安全生存且能够发展经济、军事的地理上的天然屏障(外因)。
(生乙):秦孝公的深谋远虑与雄才大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幻灯片)
②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③……,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④……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
⑤追亡逐北,浮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⑥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务 耕 织: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夯实基础;
修守战之具: 军事上——积极备战,走强兵之路;
外连横而斗诸侯: 外交上——采取连横策略,让诸侯互相猜忌,发动战争,消耗实力。
所以,商鞅在秦国全方位实行变法,对外采取消耗诸侯实力的战略,秦国无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在诸侯之中均占优势,扩大地盘,壮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