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真实风险在哪里

合集下载

论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精品文档资料

论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精品文档资料

论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1 提出背景“中等收入陷阱”由世界银行在2007年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在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中,也明确提出中国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纵观历史,很少有国家能从中等收入国家脱颖而出,成功转型成为高收入国家。

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丧失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而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缺少创新,无法与高收入国家相比。

人均国民收入维持在1万美元左右徘徊不前,陷入中等收入的泥潭,久久不能跻身成为高收入国家。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也肯定了一部分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东亚奇迹”的概念。

在大规模的经济竞争中,韩国和日本成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

与之相对应的是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

有些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成为中等收入的国家,可是直至今日,这些国家的国民收入仍然在一个区间内徘徊不前。

具体来看,这些国家往往经济发展不稳定;科技创新能力差;贫富差距严重;对外经济依赖度高。

可以看出,“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针对一些走出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对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正确的解决,最终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的问题。

2 面临挑战中国改革开放37年,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GDP增速有所减缓,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家马车动力都有所衰减。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可以充分结合自身,适当借鉴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过程,实现经济转型。

2.1 城市化问题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涌向城市,同时,农村或一些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人口减少,经济发展缓慢,以此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阻碍经济发展。

而在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并没有大规模的贫困地区出现,说明这是可以避免的。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

这些农民工,由于收入和居住成本之间存在差距,很难真正成为城市居民。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人民图片核心提示GDP接近40万亿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均GDP约44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然而,经济快增、国力变强的背后,一个现实正在逼近:转型中凸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使跳出“贫困陷阱”的中国在“十二五”面临一个新挑战——“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

这一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会不会深陷其中?中国能不能越过这道坎?经济风险——要素成本迅速上升,投入边际效益不断递减,比较优势正在弱化,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纵观全球,一国遭遇“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源于经济风险诱因,即经济高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原有的增长机制失灵,最终中断经济起飞甚至出现倒退。

中国站上中等收入国家台阶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源、能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迅速上升,投入边际效益不断递减,发展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这很可能成为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直接诱因。

经济增长是“双刃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以劳动力富裕、用工成本低、能源资源价格便宜等比较优势,积极吸引外资,面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但也带来代价高、消耗大、收益低、失衡严重等问题。

——制造业大而不强,缺少核心竞争力。

我国三产比重过低,产业结构亟须优化。

许多行业都集中在加工组装领域,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

一些规模很大的加工厂,其实只是“生产车间”,在研发、技术、专利、标准制定和品牌、销售、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往往是“人家说了算”。

由于产业缺“芯”,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靠国外,大量产业利润只能拱手让给外方,造成沿海众多加工制造企业“工厂大了,员工多了,工资却涨不上去”。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7)》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即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

比较分析成功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两类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特征,对总结国际经验有重要意义。

可分析其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收入分配、社会发展、对外依赖等方面的差异性。

第一,经济增长稳定性差别很大。

第二,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存在明显差别。

第三,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差异较大。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

第五,体制变革严重滞后。

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笔者认为,中国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措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要以推动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

第二,要以提升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构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对于中等收入国家来说,最现实最直接的动力应该是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积累的生产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强的约束,现已到了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

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分析

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分析

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分析-经济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分析江汉大学商学院吴云雁摘要: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时,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日益增大。

本文对照“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及特征,对照分析了当前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因子,提出中国经济原有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保证,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分析风险因子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为:一个国家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中等收入国家后,经济增长率出现回落,被锁定在中等收入区间,无法跨越并进入为高收入高家行列。

按世界银行2015年的最新分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1045至412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4126至1273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在1997年以前属于低收入国家,1998年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2010年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特点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失败的结果。

中等收入国家要保持持续的增长,其发展战略和增长模式必须随环境约束和需求变化而调整。

更多国家长期在中等收入水平徘徊时,还面临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社会矛盾突出、政局震荡、社会混乱等问题。

这些非经济因素其本身是经济增长失去动力的结果,同时也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导致经济增长长期停滞。

例如,经过多年经济增长并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过程的前苏联和中东欧国家,他们最终未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是经历了1990年的大变局,出现了政权解体和经济停滞甚至负增长。

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国家曾经位于全球最富裕国家之列,但最终因经济和社会因素而出现增长长期停滞、社会持续动荡等局面。

中等收入陷阱的真正危险在哪

中等收入陷阱的真正危险在哪

让 大 众 收入 和 消费 增 长加 快 .才 能有 强劲 的 内需 来带 动 经济增
长。
( 摘 自《 改 革 内参 》 )
2 0 1 5 . 1 1 ◆下 ◆ 领 导 文 萃 2 3 制 度 , 改 变 了早期 资本 主 义贫
富分化 严 重 的局 面 . 缓 解 了社 会 矛盾 . 减 少 了 总需求 不 足造 成 的
经 济危 机 。 中国现在 的经济 下行 , 其实 是结 构失衡 和分 配 失衡 的
表 现 。如 果继 续 放 任 收入 差距 扩 大 , 切蛋 糕 向少 数人 倾斜 , 大 多 数 人 分一 小块 . 少 数人 分 一 大块 。 只靠 扩 大投 资和投 放 货 币拉 动 经济 、 解 决 不 了这 个 问题 , 经济 也很 难 走 出下行 通 道 。这是 掉人 中等 收入 陷 阱 的现实 危 险 。 只 有通 过改 革来 改变 收入分 配格 局 ,
中等收入陷阱的真正危险在●
口王小 鲁
最近 关 于 中 国是 否会 落人 中等 收入 陷 阱有 不 少讨 论 。 中国 确实 有很 大 风 险落 人 中等 收 入 陷阱 。但 主要 危 险不 是来 自所 谓 过度 福利 化 或 工资 增 长过 快 。 而是 因为 长期 以来 收 人差 距悬 殊 , 严 重影 响 国 内消 费 , 造 成 内需 不 足 、 社 会 总供 给 与 总需 求 失 衡 。 而 以不 断扩 大 投 资 和增 加货 币 供应 的刺 激方 式扩 大 内需 .又导 致越 来越 严 重 的产 能过 剩 、 资产 泡 沫和投 资效 率下 降 。 如果这 种
情况 不 改变 .经 济增 长会 持 续 乏力 。最 终可 能落 人 中等 收人 陷
阱 从 国际经 验看 . 那些 成 功跨 越 了 中等 收入 陷 阱的发 达 国家在 2 0世 纪 以前 . 都 曾在 切 蛋糕 上做 了 巨大 的制 度 改 进 : 在 保 持 市 场 机 制起 决 定 作 用 的 同时 . 于2 0世 纪早 、 中期 陆 续 建立 了一 整

浅析中等收入陷阱

浅析中等收入陷阱

浅析中等收入陷阱摘要:近日,随着复旦研究报告的发布,称未来十年中国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亚洲开发银行警告亚洲国家需防“中等收入陷阱”,国内外经济调查员也先后表示,中等收入陷阱多,中国应谨慎规避,并积极给出意见。

在“十二五”初期,从报告中我们也可以明白,国家已着手准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本文在简要介绍中等收入陷阱的基础上,分析典型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中国式“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和原因,提出我们要结合中国现存的三种主要规避方法,积极稳妥有序得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字: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式“中等收入陷阱”规避方法1、中等收入陷阱概述1.1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1.2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1.3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如不及时解决“中等收入陷阱”,极有可能落入以下十大陷阱:一是“转型陷阱”,表现为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等。

二是“拉美陷阱”,表现为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积重难返。

三是“福利陷阱”,表现为社会保障制度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成为财政和纳税人的包袱。

四是“城市化陷阱”,表现为拉美式的“过度城市化”或者我国目前的“浅度城市化”。

五是“资产泡沫陷阱”,表现为房地产等市场的泡沫化,背离经济发展规律。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该现象指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出现了增长放缓、技术革新滞后、竞争力降低的瓶颈期,使得该国难以持续走向高收入国家。

本文将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1.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及原因中等收入陷阱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后,难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状态。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的新兴产业趋于饱和,制造业成本上升,但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转型,从而导致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放缓,竞争力下降。

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为:(1)产业结构单一化。

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资本主义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两个或几个外贸出口产品的产出。

而这些产业缺乏可持续性,难以保持长期的创新动力。

(2)资本和劳动力效率低下。

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工厂存在管理不善、技术短缺、装备陈旧等问题,导致生产力低下。

(3)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缺乏资金、人才、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导致技术进步迟缓。

2.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例随着全球化和民主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下面介绍几个实例:(1)墨西哥:1980年,墨西哥的GDP处于世界前十,但之后长期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直至今天。

(2)巴西:20世纪90年代至今,巴西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政府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3)南非:2007年,南非GDP一度达到8240亿美元,但2016年龙8|登录,南非进入技术滞后、产业结构过松、工业化程度不高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以上几个国家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复杂挑战,经济不景气、社会发展滞后、社会结构问题等都是制约他们发展的关键因素。

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启示

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启示

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启示内容摘要:发展中国家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高收入社会,需要从确立基本经济制度、选择发展战略、调节收入分配、调整宏观政策、完善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

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大风险来自于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避免落入陷阱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长期着力点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参与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发展战略,深化改革一、为什么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简要的分析框架总结先发国家长期持续经济增长的历程、后发国家成功实现经济追赶而成为发达国家的经验、部分国家长时间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教训,我们认为可以从经济制度、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宏观政策、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分析发展中国家实现持续增长、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高收入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僵化的经济制度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在目前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中,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经济系统都采用市场经济体制。

诚然,迄今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以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体,但人类近代历史上并非只有市场经济这一种制度。

在上世纪超过一半的时间里,前苏联、东欧等国都实施过计划经济或命令经济,也曾一度获得了较快、甚至超过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部分国家实现了基本工业化。

但计划经济的内在缺陷及其上层建筑所存在的问题,使这些国家虽然在上世纪后期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但在中等收入阶段长期徘徊,最终未能依靠计划经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由于选择了错误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国家才普遍遭遇了“中等收入陷阱”。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实行计划经济和命令经济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纷纷向市场经济转轨。

在从计划到市场激进转轨的过程中,部分国家的经济一度出现持续几年的负增长。

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通过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并较快地融入欧洲统一市场而实现了经济复苏和增长,目前已经成为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性分析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性分析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性分析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及特征、全球及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探讨了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中等收入陷阱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中国也面临类似的挑战。

文章结论强调了重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重要性,指出应当加强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以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展望未来,未来研究应当更加深入探讨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机制,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准确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政策建议、全球比较、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经济结构调整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深受关注的经济现象,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停滞不前,无法实现进一步提高收入水平的情况。

中等收入陷阱一词最早由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Hans Singer提出,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到一定水平后,难以突破的现象。

中等收入陷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更是一个发展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加剧,中等收入陷阱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很多国家在经济增长到一定水平后陷入了收入水平无法继续提高的瓶颈,如拉丁美洲和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不再快速增长,导致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出现。

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现象对于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探求突破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出现了发展停滞的现象,即中等收入陷阱。

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对全球和中国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及时预警潜在风险,提出政策建议,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指导。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情况,探讨中国是否存在中等收入陷阱,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中国“中等收⼊陷阱”的原因和对策分析2019-10-14【摘要】中国已步⼊中等收⼊国家⾏列,与此同时在我国困扰众多国家的“中等收⼊陷阱”也在逐渐显现。

本⽂通过对我国陷⼊陷阱的原因进⾏分析,相信创造“中国之谜”的中国能通过采取推动收⼊分配公平、城市化和⼯业化协调发展等应对措施,成功跨越这道坎。

【关键词】中等收⼊陷阱产业结构收⼊分配⼀、中国是否陷⼊“中等收⼊陷阱”(1)“中等收⼊陷阱”的含义:中等收⼊陷阱是指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收⼊经济体攀升是不能重复使⽤的,进⼀步的经济增长会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均国民收⼊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关,从⽽⼀国很容易进⼊经济增长的停滞徘徊期。

(2)中国是否陷⼊“中等收⼊陷阱”表现:这些原因在中国也能找到痕迹。

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历程中很容易看出陷⼊“中等收⼊陷阱”的影⼦。

中国⼈均国内⽣产总值在2001年超过1000美元,完成了贫困期的超越,⼈均国内⽣产总值在2006年超过2000美元,2008年突破了3000美元,2010年更是达到了4000美元上限。

根据世界银⾏2010年8⽉的最新标准“995美元及以下为低收⼊,996到12195美元为中等收⼊,12196美元及以上为⾼收⼊”,中国已开始进⼊由中等收⼊国家向⾼收⼊国家攀升的加速期。

但困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陷阱”的种种迹象也在中国逐渐显现。

表现在:第⼀,⽇益加⼤的收⼊差距导致内需不⾜,从⽽使经济⽆法持续发展。

在中等收⼊的发展阶段上,影响其能否顺利跨越的因素很多,但收⼊分配政策及收⼊分配状况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

成功国家中⽇韩的收⼊分配状况较好。

如⽇本仅为0.23,但与其相⽐,中国为0.474,已超过国际警戒线0.4。

第⼆,城市化发展问题。

城市化是指农村经历城镇化后,逐步在基础设施配备完全后,进⼊城市化的过程。

由于我国地⼤物博,各地经济资源不同,使得各地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完整版)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完整版)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2012年10月27日,亚洲开发银行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在第31次CMRC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发布了双方合作的报告《超越低成本优势的增长: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本文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观点,并就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至今没有一个严格定义,通常指一国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一般把它与拉美和某些东南亚国家联系在一起。

中等收入陷阱有许多典型的例子。

拉美国家如巴西、墨西哥等,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

这些国家六十年代的时候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现在还是中等收入国家。

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则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反例。

虽然各个国家陷入陷阱的原因不同,一个共同特征是当劳动力由过剩变为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产业不能实现升级,导致一国既无法与低收入国家以低成本优势竞争,又不能和高收入国家在高价值产品上竞争。

而跨越陷阱国家的一个共同点恰恰是它们能够通过创新促使产业升级,从而加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一国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对此有共识也有争议。

共识主要有两点:一是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勇于创新的企业,因为企业是创新主体。

二是政府应提供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其中包括政治与经济的稳定、良好的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健全的金融体系、社会的包容、健全的法制、产权保护以及廉洁高效的政府。

争议主要集中在如何实施产业政策。

每个国家国情各异,政策的着力点也应不同。

二、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中国三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可归结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改革开放。

二是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能源。

三是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经常碰到的市场“失灵”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协调不完善等。

其他成功因素还包括国民的高储蓄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人口红利以及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经济的中高收入陷阱

中国经济的中高收入陷阱

中国经济的中高收入陷阱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中高收入陷阱。

这个词汇是指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法实现进一步发展,导致经济停滞不前,形成一种固定的状态。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经济的中高收入陷阱表现,并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中国经济的中高收入陷阱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已经出现了问题。

以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外向型经济、人口红利来实现增长,但是这些因素现在都已经不再起到那么大的作用了。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土地、资源、环境等资源的短缺、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等,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环境都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也比较严重。

目前,中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没有完全实现,一些行业、产业的效率还比较低,特别是在环保、节能等领域需要加强。

而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支持政策和体制瓶颈将同时增加,也会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可能的解决方案。

面临中高收入陷阱的国家,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加强经济总量和质量的提升。

一方面,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量”到“质”实现发展,推动向创新型、技术型、服务型产业升级。

同时,加强教育、制度、文化等一系列软环境的建设和改善,以保证创意、创新、科技等对经济增长的奠基性和支撑性,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潜力,转向战略创新。

另一方面,还可调整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打破地区和行业壁垒、通过科技、人力、资本等加速打通设施、信息等等,实现细分领域的协作、优势互补,推动全新竞争格局的形成。

总之,中高收入陷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策、体制、文化、营商环境、科技、资金等多个方面。

中国经济作为一个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了摆脱中高收入陷阱,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努力,积极破解难题,坚定不移地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中国如何面对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面对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面对中等收入陷阱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国内以及国外对于我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要如何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经济体制改革正文: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

从历史经验看,许多经济体可以较快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很少有经济体能顺利超越中等收入而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 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时期,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高发期,一旦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就可能掉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

那么导致“中等收入陷阱”有那些原因呢,又有哪些表现呢?一般来说,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以及会出现的一些现象有以下一些:1、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导致增长的困境,贫富差距过大。

在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发展的过程当中,特别是有以先富带动后富的做法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但是当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就会产生缩小收入差距的强烈要求。

但在缺乏有效的扭转收入差距的制度安排和实现机制的情况下,一些国家,比如智利、巴西、阿根廷和秘鲁等拉美国家就采取“福利赶超”这类的模式,结果不仅对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而且最终没能改变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因此经济增长就停滞不前了。

2、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问题凸显。

在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快速城市化的倾向,如果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不能跟进,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城市里面拥挤了大量的人群而无法提供工作以及生活的条件,这些就影响城市的发展,并限制了城市应有的功能的发挥,使经济增长失去了城市这一个重要的动力。

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

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

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引言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实现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现象。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本文将列举十大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特征一:产业结构单一化•经济过度依赖某一行业,缺乏多元发展。

•潜在的风险因素加大,一旦该行业出现问题,经济将受到重大冲击。

特征二:技术创新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对技术进步依赖性较高,难以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特征三:科教水平相对滞后•教育资源不足,人才培养存在短板。

•缺乏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

特征四:贸易条件不利•高依赖进口,贸易顺差不稳定。

•受制于市场竞争力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

特征五:金融体系脆弱•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渠道有限。

•面临资金不足和高利率等问题。

特征六:资源浪费严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

•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特征七: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凸显。

•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机制。

特征八: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缺乏创新创业政策和扶持措施。

•创业风险较大,人们对创业持观望态度。

特征九:政府治理能力不足•行政效率低下,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缺乏政策协调和规划能力。

特征十:社会风险与不确定性•社会问题突出,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

•民生保障和社会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结论要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全面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的力度,完善金融体系和市场环境;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只有综合施策、全方位改革,才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停滞,无法再实现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无法进一步提高,陷入发展的困境。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挑战,影响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我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济 增长 回落或 长期 停滞 . 陷入 所谓 “ 中等 收入 陷阱 ” 阶段 目前 许多 发展 中国家存 在 “ 中等 收入 陷阱 ” 问题 . 如 例
国储 蓄率 和 投资率 迅 速提 高 . 出 口率 的不断 增加 和消 费 净
美 洲 的 巴西 、 根廷 、 利 、 阿 智 墨西 哥 , 亚洲 的伊 朗 、 国 、 泰 菲 率 的 持续 下 降有 力 地 支持 了产 业结 构 向资本 密 集方 向 的
■发展 战略
一现 代管理 科学
■2 1 0 2年第 2期
我 国面 临 的“ 中等收入 陷阱’ 险 ’ 风 及 其 应对 措 施
● 钟 玉 琴
摘要: 近年来, 发展 中国家纷纷陷入“ 中等收入 陷阱”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和社会矛盾激增。 , 文章就我 国面 临陷入 “ 中等收入陷阱” 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进行分析 , 并给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失衡; “ ; 收入分配不均
等 收 人 国 家 行 列
通 过实 施进 口替代 战 略拉 动 了经济 的快速 发展 .在 2 0世
纪 8 0年 初 人 均 G P就 已经 超 过 了 30 0美 元 .而 直 到 D 0
然而 , 与此 同 时 , 国也 出 现 了诸 如城 乡 居 民与 地 区 我
收 入 分配 差 距增 大 、 济增 长 方 式粗 放 、 经 产业 结 构优 化 升
了一 系列经济 、 会 问题 和矛 盾 。 经济 停 滞不 前 、 入分 社 如 收
降为 20 年 的 3 . , 降 了 1. 低 于 世界 平 均 6% 09 56 下 % 0 %. 6
配差距 过 大导 致 贫 富分 化 严重 、 败 问 题加 剧 、 腐 失业 问题 的水 平 随着 消费 率 的逐年 降 低 .投资 率却 逐年 上升 , 由

中国应警惕三大发展陷阱

中国应警惕三大发展陷阱

中国应警惕三大发展陷阱作者:辛向阳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04期中国正处在改革深水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陷阱。

尤其是政治发展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陷阱,如何规避这些陷阱,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第一个陷阱,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党合法性的重要体现是让经济发展,工资福利能够改善,群众和党形成了“有福同享”的机制。

但是经济发展不可能是永动机,今后中国经济的增速如果慢下来,我们就要在政治发展中解决与群众既“有福同享”,也“有难同当”的问题。

这是规避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即中等收入陷阱将来会不会演变成政治陷阱。

另外中等收入陷阱还带来一个问题,与以前二三十年相比,社会流动将呈现回落趋势,换言之未来年轻一代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可能机会会比较少。

要破解这个问题,就必须破除“特权”对各种机会的垄断。

现在中国社会和欧美社会相比,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社会身份不平等问题比较突出,出现了所谓“体制内外”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系列难题。

第二个陷阱是“卢梭陷阱”。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谈到,如果社会上形成了大众利益的小集团,每个集团的意志对他的成员来说是公益,对国家来说就成了个别意志。

我们应该思考,市场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导致形成“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会不会越来越突出地影响政治。

当前深化改革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会以什么方式影响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

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如何防止党产生自身特殊利益,防止党成为像西方的一些所谓的“政党有限公司”,怎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另外,破解利益集团问题要解决重大公共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真实风险在哪里?(据某日报采访记录稿整理)中国确有很大风险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日报:最近关于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有不少讨论。

您一直关注收入分配问题,也就国民收入和政府财政收入算过很多细账。

根据您的研究,中国到底会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有多大?王小鲁:基于目前收入差距悬殊、国内消费不足的现实,我认为中国确实有很大风险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收入差距悬殊直接影响国内消费,造成内需不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而以过度投资的方式扩大内需又导致产能过剩和其他无效投资,影响经济发展。

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经济增长会持续乏力,最终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但导致这种危险的原因,无论从国内情况还是国际经验来看,主要都不是所谓的过度福利化。

首先我们看那些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上世纪以前,西方国家贫富两极分化严重,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制度,导致收入差距巨大,而且不断爆发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后来,西方国家在保持市场机制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上,陆续建立了一整套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的制度。

这种制度的改变有效减少了收入差距,改变了早期资本主义贫富分化严重的局面,缓解了社会矛盾,减少了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不衔接造成的经济危机。

所有发达国家都随着蛋糕做大,在切蛋糕上做了巨大的制度改进。

正因为这些改进,它们保持了增长,成为发达国家。

如果没有成功地解决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它们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必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我们再来看失败的例子。

拉美许多国家在上世纪70-90年代经历了长期停滞,甚至负增长,现在仍停留在中等收入陷阱中,还没有爬出来。

它们经济停滞时期也都是收入差距很大、社会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的时期,基尼系数大多超过0.5,有些时候超过0.6。

这些国家都经历过军事独裁政府时期,搞权贵资本主义,权力与资本勾结掠夺社会,扩大了收入差距,造成社会激烈冲突、政权更迭。

有些时候左派政府上台,又过度搞平均主义,影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这是对贫富两极分化的反弹。

这种左右摇摆、社会动荡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与拉美国家相反,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二战以后实行缩小收入差距、同时保持市场主导经济的政策,实现了经济高增长;基尼系数从0.5左右降到0.3~0.4之间,同时进入了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行列,人均GDP从拉美国家一半上升到拉美国家的3倍左右。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三十多年,成绩巨大。

但同时发生的是,较长时期以来收入差距在扩大,社会冲突在加剧,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了权贵集团和严重腐败现象。

这当然会加剧社会不安定,也会造成经济结构失衡,包括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失衡,使经济增长越来越乏力。

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危险就在这里。

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是“铁律”吗?日报:说到收入分配,最近还有一个争论,是关于工资收入增长幅度的。

有人认为我国工资收入快于GDP增幅,这样就导致企业的用工成本上升,不利于经济发展。

还有人认为现在总的工资水平还不高,不应该限制工资的增长。

您是什么观点?王小鲁:我注意到了这个争论。

我做过反复计算,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二十几年间中国的工资增速是显著低于GDP增速的。

2000年以后工资增长加快,特别是2007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工资增长进一步加快,工资增速超过了人均GDP增速。

但这仅仅是过去几年发生的事情,具有偿还欠账的性质,是对过去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过低的一个补偿。

当然,八九十年代的低工资有特定原因。

中国正处于刘易斯所说的二元经济结构。

在这个阶段,大量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转移到现代城市部门,造成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形势,所以它压制工资增长,使工资慢于GDP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

但这种状况不可能永远维持,当劳动力供求状况发生改变时就会随之变化。

有人说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是“铁律”,我认为不存在这样一个“铁律”。

世界各国的经验也都没有这样的“铁律”。

我们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了,劳动者工资就应该进入中等收入水平。

想永远保持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未来发展。

随着收入提高,产业必然逐渐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力资本密集的方向转移。

工资增长长期慢于人均GDP增长,劳动报酬占GDP的份额就越来越小,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冲突增加,内需不足,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加剧。

这种局面不能长期持续,必须改变。

现在一段时间内工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我认为是必要的。

发达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有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上升的现象。

过去劳动者在社会总产品中拿到的份额越来越少,现在要把它还回去。

社会总产品这块蛋糕究竟应该怎么分?我认为从长期来看,蛋糕应该有个比较平衡的切法,劳动者要享受足够大的一块,也要保护正当的资本收益。

短期来讲因为要偿还欠账,工资增长可以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

中国现在的经济下行,其实是结构失衡的表现。

增长乏力是因为供需不平衡,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东西卖不出去,这个情况你不从收入分配角度来解决是改变不了的。

中国会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我认为,如果放任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切蛋糕永远向少数人倾斜,大部分人分一小块,小部分人分一大块,未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很大。

现在的经济下行就是一个警示。

不改善收入分配,经济下行很难制止。

要改变收入分配格局,让大众收入提高起来,大众消费增长起来。

收入和消费有个均衡的增长,才能带动经济的增长。

光靠投资拉动,光靠投放货币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改善政府支出结构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关键日报:面对可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呢?您认为最关键的对策是什么?王小鲁: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等等。

目前我们的社保还没有全覆盖,基本的社会保障水平很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别很大,公共服务也没做到均等化,这些都需要继续改善。

有人说有些西方国家过度福利化了,我们也有危险,完全驴唇不对马嘴。

两亿新城镇居民没有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农村养老保险一月只有几十元,怎么叫过度福利化?我们和西方国家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问题。

我认为很关键的一条是改善政府支出。

我们现在和发达国家相比,广义的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占了GDP的三分之一,这包括财政收入、卖地收入、国有资本收入、社保基金收入等。

这些钱用在什么地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现在的问题首先是政府投资过多,财政收入中一年有2万多亿元直接用于投资,卖地收入一年几万亿,扣除征地拆迁补偿后,大部分用于投资。

其他政府性基金也主要用于投资。

政府投资再捆上银行贷款,一年十几万亿元。

这么大规模的投资,有些是必要的,比如有些基础设施建设,但有很大部分是浪费的,而且中间发生大量腐败现象,同时也加剧了产能过剩,钢材过剩、水泥过剩、有色金属过剩,这都是刺激投资的结果,直到现在负面作用还在持续。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行政支出过多,三公消费过多。

按财政部数据粗略计算,政府各项行政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约占四分之一,比发达国家高了十几个百分点。

去年前11个月,政府支出有很大的结余,年底一突击花钱又都花出去了。

12月一下子花了2万多亿,比平常高一倍。

那么多的公共资源用于政府的自身支出,养了那么多人,而大众的社保和公共福利还远远不够。

关于财政公开透明,现在政府公布财政支出很好,但还是太笼统,到款、到项不够,还应该到目;按功能分类也不够,还要按经济性质分类,具体到每一笔钱怎么花的,让老百姓看细账,才能起到社会监督的效果。

我认为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改善政府支出结构。

在财政上体现出来你是一个服务型政府,而不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公众的既得利益群体。

财政支出需要转型,把投资职能更多交给市场,政府只担负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把政府不必要的投资和自身支出压下去,把腐败压下去,把公共资源流失的漏洞堵住,把更多的资源用在公共福利和社保上。

转移支付都要用在明处。

这样才能改善收入分配,才能减少过大的收入差距,才能做到社会公平,才能改变结构失衡。

只有把蛋糕切公平了,才能解决内需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

理顺收入分配根本上要靠制度改革日报:虽然有风险,但是中国有很大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大有可为。

楼继伟部长在提出中国有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时强调要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

您怎样看待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配合?王小鲁: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可以提高效率,可以让资本、劳动力充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非常必要。

但同时还需要有一套制度来弥补市场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靠市场没办法自发地防止收入差距过大、社会贫富两极悬殊,也没办法自发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发展正常的发达国家,资源配置、生产活动交给市场,政府做市场做不了的事,比如公共福利、社保,收入转移支付。

他们的政府支出很大部分用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上,但并没有阻止他们成为发达国家或导致经济停滞倒退。

相反,不管是处于中等还是高收入阶段,经济停滞的是两种极端,一种是社会收入差距过于悬殊,这种情况比较多;另一种是少数国家的过度福利。

中国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公共福利不足,社保没有全覆盖,收入差距过大,制度不健全,而且市场分配资源的机能受到了很大的干扰。

这些福利保障做好了,跟健全的市场机制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

比如说现在的劳动力供给问题。

现在每年城镇就业增加1000万人,怎么缺乏劳动力呢?问题在于农民工市民化过程受到制度阻碍,他们在城市待不下去,往往四十岁、五十岁就不得不回农村或镇上,但就业很不充分,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这个就要靠完善制度来解决。

不仅仅是给农民工城市户口的问题,配套改革都要跟上,包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转变职能,要变成服务型政府,政府要把自己当成公仆,为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社会为公仆服务。

日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现在到了攻坚的阶段。

因为涉及利益再分配,在许多关键领域,改革阻力还是很大的。

王小鲁:上面说的这些制度改革必然触及某些人的既得利益,阻力是难免的。

越到关键要点,改革就越难。

但是再疼也得动。

不能因为阻力就不前进。

改善收入分配不是简单地调工资、增加转移支付,而是跟财税制度、社保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垄断行业制度、资本市场管理、资源管理、土地管理都连在一起。

这些方面不改,说改善收入分配,从何谈起呢?虽然难度大,但现在也有不少好的迹象。

我根据各方面数据初步判断,近一两年的反腐,大幅度减少了灰色收入的规模。

特别是去年和今年。

这是个很积极的变化。

灰色收入少了,表示公共资源的流失少了,不公平分配少了。

但反腐要持续下去,还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不仅仅是靠威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60项300条改革,基本涵盖了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重要问题。

如果这些改革都做好了,那么收入分配的一些主要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