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地小城镇规划
对山地小城镇规划的认识与思考
对山地小城镇规划的认识与思考◎邓亿龙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新农村规划设计问题也愈发受到各方的关注。
目前,在山地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多数居民会摒弃原有的传统,倾向于城市化建设的理念,最终出现农村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感染力,又无法和现代城市相比拟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环境设计者必须要结合山地小城镇特征,统筹考虑生态、经济、文化等要素,提高环境设计的科学性。
一、山地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2013年,改革之年。
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
2014年,项目推进之年。
建立了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28类“8+X”项目库和建设标准。
2018年,高质量发展之年,山地小城镇规划进入攻坚阶段。
基于此,进一步创新山地小城镇环境设计综合水平,对于提升山地小城镇发展综合水平。
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提升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构建科学的山地小城镇设计体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一)关注生存发展需要山地小城镇环境设计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山地小城镇设计中融入多种要素是一种创新的方式,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原有的精神涵养现代人的品格,提高现代人对于生活理念的追求。
因此,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山地小城镇规划的多元性,能够以发展共同体为设计和发展的雏形,通过改良和加工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增添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这就形成了历史与现代的勾连。
这种有效的结合可以进一步体现出山地的原生态特点,保留原有民族的风俗习惯,有效的推动山地小城镇的创新发展。
环境是山地小城镇得以存在的依托,对环境的开发和利用源自于山地小城镇的精神内涵,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环境设计和需求也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当人们在进行山地小城镇环境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从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提升生活品质角度出发[2]。
(二)添加文化和生态因素在进行山地小城镇环境设计的时候,要充分重视文化所呈现出的文化元素。
如何规划建设山地小城镇
如何规划建设山地小城镇摘要:在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越,同时我国的现代城市化的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国家和政府为了减少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实施了城乡统筹规划的方针,让城市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同时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也提到了“三农”政策思想,随后的“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山地小城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山地村镇经济的发展,在新型的山地小城镇化进程中乡镇统筹规划建设管理至关重要,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是为城镇化建设进程指引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去发展。
本文结合本人的经验简单的介绍山地小城镇如何规划建设,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山地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方法前言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为了推动山地村镇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供,实现新型山地小城镇化建设十分有必要,而要想实现新型山地小城镇化建设这个伟大目标,必须要对乡镇进行规范化建设,对乡镇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乡镇企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山地小城镇化建设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程度。
本文首先阶段的介绍了山地小城镇化建设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方法与思路,最后分析了山地小城镇规范建设管理方法。
1、山地小城镇建设的现况分析在2011年统计的数据,城镇化率以及到达了51.4%。
以及超过了一半,之后随着“十二五”以及“十三五”规划的实行,国家加大了对城镇化建设的力度,在2015年这4年内有增长到了54.87%,以及到达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从上文介绍的数据资料得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国作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实力强国,城镇化程度仅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说明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其中有外界的因素,也有管理方面的因素,外界的因素主要是城镇人口的转移量增大,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农村的生产力降低,这就拉大了城市和村镇之间的差距,导致城镇一体化建设很难实现,这也是现阶段影响新型城镇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浅谈山地小城镇规划
浅谈山地小城镇规划
、引沦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应不足,有相当多的小城镇位于山坡丘陵地区。
如何少占良田好土,更多、更好地将目前未能充分利用的山地转化成为建设用地,探索出一条山地小城镇的开发模式,营造高质量而又有别于一般平地小城镇的居住环境,是业内人土长期面对而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山地小城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开发山地小城镇较之平地有诸多不利,但山地在保护耕地、结合地形、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以及创造空间形态和视角景观等方面有许多便利和优势条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划中应从战略的角度进行综合开发,科学利用。
本文就正确把握规划设计原则,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依山就势布局建筑群体,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体系等几方面探讨山地小城镇的规划。
2、正确把握规划设计的原则山地小城镇的生态性十分突出,人文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重大,小城镇布局受地形环境及绿化植被的影响极大。
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山地多层次的地形特点,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从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去综合挖掘、提炼当地的人文资源,在综合分析山地小城镇的自然因素,空间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注重整体与综合,使之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神韵、体现自己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的地方特色。
同时强调山地小城镇的弹性和动态原则,使小城镇的发展具有灵活的变化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连续性,既能遵循一定的模式逐步发展,也可各阶段相互组合,互不干涉,独立发展。
一旦小城镇结。
浅谈小城镇的规划与管理
浅谈小城镇的规划与管理摘要:小城镇在农村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发展小城镇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耕地建设等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对内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农村市场容量;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我国各地应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必要性土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1 规划管理的必要性城镇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要搞好城镇建设,便离不开规划,而规划的实施又在于管理,俗话说得好:“三分规划,七分管理”。
规划是龙头,管理是关键。
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是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
小城镇建设的作用有:小城镇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乡镇企业、小城镇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小城镇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场所和农业产业化的基地。
小城镇的农产品加工较为集中,规模较大,可以形成规模效益。
这些加工企业逐步发展为乡镇企业,发展为工业,实现农业向工业的转化,小城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城镇的集散作用。
小城镇是农村与大中城市的中间纽带。
一方面,可以把农村的农副产品收集起来运往城市消费,还可能把工业用农产品原料收集起来送往城市;另一方面,农村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等也要通过小城镇进行中转和销售。
2 小城镇建设与土地合理利用。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在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和途径,才能做到小城镇的建设与土地合理利用两者的有机协调,为小城镇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本文以陕南商州区板桥镇为例,探索山地小城镇规划的指导思想:道路系统是山地小城镇的脉络格局特色;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合理化规划布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规划设计理念:山地小城镇的空间与节点, 成为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空间;镇区中心道路设计要根据山势的特点;建筑特色及风貌环境应充分利用当地民居的建筑符号与空间特征。
标签: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大都市规模扩张的同时,小城镇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山地小城镇较之平原地区面临更复杂的问题和矛盾。
LI前,我国部分山地城镇发展的现状为:地方为了追求城镇发展,不惜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搞掠夺式开发,从而导致了这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历史人文景观破坏,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频出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1]。
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山地城镇的规划建设应该主要体现在利用当地资源,按照现有的现状,使得城镇建设转变为彰显生态格局,地域特色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从山地城镇规划的特殊性出发,以秦岭南麓的山区城镇——陕南商州区板桥镇为例,提出儿点规划思路方面的体会,权作引玉之石,供同行分享指导。
一、明确山地城镇发展的驱动力对于一个小城镇,如何寻找它发展的突破口?首先要从带动城镇的主导产业发展入手,对城镇的性质进行确定时,必须对它的气候条件、交通状况、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潜力、人居环境及地形等进行整合分析。
对于板桥镇的规划方案,我们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该镇南侧有仙娥湖水库湿地区、北侧有西山寺宗教文化区、东侧有龙王庙旅游景区,西侧为山区丘陵, 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决定了板桥镇的产业发展方向为旅游产业带动型山地小城镇。
基于这样的发展性质定位,那么在镇区应该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包含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以及住宿等功能,同时可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工作,解决农民就业,改善人们的生活面貌[2]。
浅谈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与设计
浅谈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与设计摘要:山地城镇具有地形起伏较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多样性、城市空间层次感较强等特性,导致用地规划必须依据路网规划,路网规划必须结合地形、地质等条件,在满足用地、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需求,符合路网规划指标的前提下,以道路实施的合理性角度,结合详细的道路设计,确保用地规划的合理性和路网的可实施性。
关键词:山地城镇,道路网规划,城市道路设计,道路线形规划1 概述城市道路网规划对引导城市用地开发和城市空间演变,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在城市规划控规阶段,路网布局直接圈定用地规模,控规批复后用地规模即限定;路网规划方案通过后,道路的线位走向以及相关指标亦限定。
而山地城镇通常具有地形起伏较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多样性、城市空间层次感较强等特点,这些特征使得山地城镇路网布设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少,道路功能发挥的程度,对自然地形、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道路两侧的景观效果及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等;并决定着城市各种用地功能的发挥,车流与人流的合理集散,甚至整个城市功能的发挥。
故规划阶段应结合详细的道路设计,合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确定用地范围,结合道路设计,布设路网,避开地形困难、地质复杂地区,减小道路实施难度以及保证两侧土地的开发的合理性。
2 山地城镇路网规划特征及注意事项山地城镇用地分散,城市形态大多为多中心组团式或带状结构,用地紧张,人口密集。
地形起伏较大,道路选线时为降低纵坡,通常结合地形,沿山麓或河岸布置,或者通过展线延长道路长度以克服自然高差,道路弯曲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其优点是能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地形,保护自然山体,避免大挖大填,节约工程造价。
道路依山傍水、蜿蜒曲折,可更好地体现城市风貌。
缺点是道路交叉口多为T形交叉,错位交叉多,不利于交通组织;道路路幅较窄,且断头路多,横向联系道路少,技术标准低,道路非直线系数大,车辆绕行距离长;不规则街坊多,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道路建设成本远高于平原城市。
多维视角下的山地灾后小城镇重建规划浅谈——以平武县南坝镇为例
从 生 态 视 角 进 行 重 建 规 划 考 虑 是 解 决 山 地
篓 ,
.
‘汶大是国以 5 川地新成来 . 特震中立震 1 2 ” 要
小 城镇重建 的重点。 仇保 兴指出, I 汶』f 地震 以后 的重建 与生态城镇建设这两个 课题, 一个令人感 到责任的沉重, 另一个 使人充满 创新的激 动 。 】
Abs r c :Af e e c u n e r h ua ,t e ta t t r W n h a a t q ke h d s s e r a f c she v e o t u to a k i a t r a e a e a y r c nsr c i n t s . Th s p pe r e o r vi w h e o s r c i n i a r t i s t e e t e r c n t u to pa n n f ln i go u t i wn r m e d me so s mo n a n t o sf o t i n i n h o c l g , c l , h r c e i t ,s c i n O fe o o y s a e c a a t rsi e urt a d S c y o , n u n a d s mma i e h e i n s r t g e ih rz s t e d sg ta e i swh c a lb s n t e Na b e o sr c i n p a i g l a e o h n a r c n t u to lnn n p a tc , O a o e p o e a g d o l n i g r c i e S s t x l r ui e f r p a n n a d d sg f h u t i wn e o sr c i n n e i n o e mo n a n t t o sr c n tu to . Ke wo d :Mu t i n i n lVii n M o n an y rs li me so a so , d u ti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以陕西省商州区板桥镇为例
布置 , 并尽 量完 善 。在利 用原 有 路 网基 础 , 以减 少 对 原有 环 境 的破 坏, 从 而降低 建设 成 本 ; 同 时 灵 活运 用 “ 之 字路 ” 、 “ 半边 街 、 “ 爬 山 街” 等多 种形 式来 体现 山地 小 城镇 的特 色 , 形成 多 层 次 、 活 泼 洎 机 的山地 小城 镇道 路网 络结 构 。 三、 在不 破坏 原 有 生 态 环 境 的 基 础 上尽 可 能 进行 合理 规划 布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
西 部 社 会
山 地 小 城 镇 规 划 思 路 探 索
— —
以陕西省 商 州区板桥镇 为例
姬 巧 娟 7 1 0 0 6 5)
( 西安 市城 市规 划设 计研 究 院 陕 西 西安
【 摘
要】 本 文以陕南商州区板桥镇 为例 , 探 索山地 小城镇规划的指导 思想: 道路 系统是 山地 小城 镇的脉络格 局特 色; 在 不破 坏原有 生
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合理化规划布局 , 坚持 可持 续发展 的理 念。规划设计 理念 : 山地 小城 镇的 空间与节 点, 成为 富有 人情味 的生 活空 间; 镇 区中心道路设计要根据山势的特 点; 建筑特 色及风 貌环境应 充分利用当地民居 的建筑符号与空间特征。
【 关键 词】 山地 ; 小城镇规 划; 思路 随 着 我国城 镇化 进程 的加 快 , 在 大 都市 规 模 扩 张 的 同时 , 小 城 镇 也步 入 了一个 快速 发展 的时 期 , 山地小 城镇 较之平 原地 区面 临 更 复 杂的 问题 和矛 盾 。目前 , 我 国部 分 山 地城 镇 发 展 的现 状 为 : 地 方 为 了追 求城镇 发展 , 不 惜以牺 牲资 源为 代价 , 搞掠 夺 式开发 , 从 而导 致了这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 历史人文景观破坏 , 滑坡、 泥石流等 自然 灾 害频频 出现 , 环 境污 染 日趋 严重 等 j 。 了, 不 能太 过于 宽大 ; 次干 道则 结 合地形 及建 筑群 组 自由舒 展 , 灵 活
山地小城镇规划初探
山地小城镇规划初探摘要:本文通过对山地小城镇规划进行初步分析,阐述了山地小城镇在规划和建设中的现实状对山地小城镇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做出分析,根据这些分析对山地小城镇的特点进行规划,希望对我国山地小城镇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我国具有多山的地理环境特点,山地面积在总国土面积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因此在山地管理时需要对山地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
一部分山地小城镇的位置在山坡附近,因山地的限制,造成经济水平的落后,相关的自然条件落后限制了山地小城镇的发展。
山地地区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在改革中效仿相对发达城镇建设,并对自身状况和制约因素进行融合,避免资源和金钱方面的浪费。
在了解山地小城镇的现实状况基础上制定改进方案,创造出符合自身小城镇的发展状况的措施,不断进行山地小城镇的规划和调整,有助于山地小城镇的发展。
一、山地小城镇在规划和建设中的现实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山地小城镇因其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发展会落后于先进的城市,但是对山地小城镇在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现实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有助于日后对山地小城镇进行规划建设。
山地小城镇因山地生态环境而建造,具有山地特点,这需要在建设中对山地小城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保证经济效益,并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山地小城镇的科学化建设。
山地城镇具有城乡沟通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城镇建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在制定山地规划时,对山地小城镇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山地小城镇的发展速度做出预测和分析,并逐步到达同级别城镇建设的要求。
参照国内外先进的城镇发展指标,结合自身状况,创造出符合山地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实现目标规划管理。
山地小城镇在发展中受地形的影响,在建设中会出现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发展需求的状况,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山地环境特点,将其生存状况和自然环境特点进行相互结合,创造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自然景观建设,促使山地小城镇向着更快更好的城镇化道路转变。
浅谈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浅谈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建设的不断发展、深入,国民经济不断提高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城镇建设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家严令保护有限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特别是对山地城市,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直接制约城市的有效发展,因此,有效开发并利用城市周围的山地,进行科学的建筑规划,有效缓解城市发展的土地紧缺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些情况,并结合山地城市设计的思想和建筑的设计的理念,阐述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以期对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有些许作用。
关键词:山地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
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心城市的外扩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效土地面积面临巨大的危机,为能进一步缓解城市,特别是山地城市发展的土地问题,必须逐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山地。
在我国,山地城市较多,分布也很广,然而山地城市一般指城市选址、建造在山坡或丘陵等复杂地形上,城市用地的坡度不小于5%,城市的各项基本使用功能,如居住环境、交通、绿化及其景观等特征在山地特有的地形地貌上不断展开、延伸,有机构成与平原城市截然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环境特征的城市。
在我国,典型的山地城市如重庆、青岛、香港等中心城市。
1 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现状山地城市是人口密集和土地价格最高的区域,也是城市及所在区域繁荣和发展的标志。
但是,由于山地城市土地资源限制,山地城市的中心布局常常以单核式或多核分异式布局,分布于城市中岗、谷、台地等相对平坦的区域。
但是,由于城市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加上城市化规模和速度空前发展,致使山地区域的资源利用速度和程度惊人,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区,建筑物琳琅满目,造型各异,完全没有统一的城镇规划,自然景观被破坏殆尽,由于随意、乱建住宅和小区,特别是在地质薄弱、容易造成自然灾害的区域,给城镇带来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住宅建设结构变化各异,完全忽略与自然的和谐映衬,致使建筑不伦不类,严重影响城镇化的整体形象,也是城镇规划面临的一大难题。
山地生态旅游城镇规划设计思路探讨
山地生态旅游城镇规划设计思路探讨摘要:山地城镇由于地理特点的原因,对于城镇的规划一直是一个复杂的实践性课题。
随着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人类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山地型旅游度假区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这就推动了山地城镇结合生态旅游而进行的城镇规划,本文通过巧家县为例,来论述了山地城镇的地貌特殊性和规划特殊性,从而对山地生态旅游城镇的规划提供设计思路。
关键词:山地;城镇规划;生态旅游;巧家县引言:云南省作为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几乎全省的面积都被山区与半山区覆盖,在这其中,有很多的小城镇位于山地中,通过改变生态环境,建造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利用山地的特点,将山地城市进行有选择性的开发,建设一座具有特殊风格、特色文化、生活设施完善、自然和谐的生态旅游城镇对于山地小城镇的未来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接下来就以巧家县为例,来说明一下山地生态旅游城镇规划思路。
一、巧家县基本情况概况巧家县是一个高原山区县份,地处横断山脉南部,地形结构复杂,海拔高差较大,具有典型的山区气候特点,总面积3245平方公里,可用于城乡建设的用地为8495.68公顷。
整个巧家县行政辖区虽然有3245平方公里,但是其中98.9%为山地,而占百分比极少的平地也都分散在金沙江等河谷地带,不仅分布散,且规模较小,由于山地坡度较大,交通也很不便利。
同时,因白鹤滩电站建设,金沙江水位上涨,部分临水的地势较为平坦的河流阶地将被淹没,植被覆盖率低,造成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所以如何少占农用土地,利用巧家县的自然资源,更高效、更完美的将未能充分利用的山地资源转化成为建设用地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巧家县资源丰富其中包括光能(年均气温21度,湿度小蒸发量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34.2小时)、矿产(由于地质构造和成矿环境特殊,巧家县矿产丰富,其中铅锌矿储150多万吨,铝土矿储500万吨,石膏矿储3亿吨,石灰岩储100亿吨)、风能(全县风电企业计划总装机78.85万千瓦,建成投产的风电场4个、核准项目2个、待建项目9个,可开发风能达170万千瓦)、水能(境内径流充沛、河道水力坡度大,水资源总量达15.7亿立方米)及旅游。
山地生态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山地生态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发展越来越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高度关注,本文就对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发展规划设计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字:山地;生态;小城镇;规划近年来,我国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开发是越来越迅速。
有发展进步是好的,但是很多人们在开发山地生态城镇的同时却违背了自然规律,忽略了大自然的承载能力,不顾地形环境条件,盲目效仿大城市的建设模式和做法,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将原来的生态面貌毫无章法的改变,导致破坏山地自然景观,使城镇失去了地域特色,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产生各种环境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温室效应等。
对于这种发展方式,可能短期内能给人类带来微薄利益,但是可能长期下去,带给人类和大自然更多的是伤害和惩罚,山地自然灾害对城市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日益增大,所以对于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1、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发展山地小城镇的过程中,不少地区的人们只注重其建设后的商业性,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急功近利,反而将各个地区原本的城镇特色进行了改头换面,现在的小城镇发展有的是以大城市为模版,按照大城市的特点制定发展路线,背离了自己原本的生态系统以及吸引人们的地方特色。
小城镇发展是需要一定的先进元素,但是传统的小镇特色才能更吸引人,所以了解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后才能制定正确的建设方向,从而建设出具有特色的先进山地小城镇。
山地小城镇规划并不是一个模式,山地城镇的特点是突出地域特色、生态集约,资源整合、使生态资源、地域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小城镇的规划不能破坏这些山地城镇的本身特色,而是要将这些传统的山地城镇特色更好的发挥出来。
2、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盲目追随大城市的发展一些山地小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的追随大城市的发展模式,不考虑自身的环境地域还有经济情况。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小城镇要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发展并不意味着改造,将大城市的建设照搬到小城镇中,这样只会让小城镇显得更杂乱无章,更会让小城镇失去自身的优势,小城镇的生态系统和大城市的生态系统截然不同,小城镇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大城市不可比拟的,小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好自身丰富的生态资源还有地域景观。
浅析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问题
浅析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问题摘要: 平南大鹏镇是广西典型的山地小城镇,地质条件特殊,生态资源丰富。
其总体规划编制通过对集镇现状全方位的调研,综合分析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人口、经济、人文等特点,提出“生态、人文、个性构建”的规划理念,针对空间的近期发展,综合近远期的发展布局,确定镇区的总体规划结构采用“一心一轴三片区”的形式,力求将大鹏镇打造成以旅游业为主,集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于一体的生态宜居型文化名镇。
关键词: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大鹏镇1.规划背景随着全国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山地小城镇迎来了建设发展的契机,新区规划、旧城改造、用地扩建等频频出现于集镇重点建设的项目清单中,城镇面貌也焕然一新。
但大多数山地小城镇建设不注重地域特色及建设条件,采取平原城镇式的建设,大挖大填,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决策者过分追求形式,地域文化、民俗特色被现代风格所取代,城市风貌变得支离破碎,甚至消亡。
山地城镇的特点是地域特色突出、生态资源丰富、地域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为了延续这些特点,面对形势日益严峻的山地小城镇建设,作为具有指导作用的总体规划,应充分挖掘并利用其地域资源,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把城镇建设引向以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凸显地域特色、促进经济增长为重点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本文以大鹏镇为实例,探讨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山地小城镇的建设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大鹏镇作为典型的山地城镇,地处大瑶山南麓,位于平南县最北端,与金秀县、桂平市相接,四面环山。
其建设条件有着典型的山地城镇特性:①耕地、林地较多,生态资源丰富,景观条件好,具有营造生态景观的良好条件;②平坦的可建设用地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人地矛盾突出;③集镇被山水阻隔,各集镇之间缺乏区域协作、经济交流和交通联系;④地域特色明显,建筑依山而建;⑤地质条件敏感,易发生地质灾害,使集镇总体用地布局受到限制。
贵州省山地特色小城镇规划探索——以清镇市卫城镇为例
— —
以清镇 市卫城镇 为例
陈 静 冯 露 韦大勇
其 重 要 的地 理 位 置 及 军 事 地 位 , 卫 城 从 屯兵 卫 所 变成 了 商 贾
摘要 : 卫城镇 凭借 自身生态及文化优 势 , 将 生态文 明建设合 现有 生态 、 历 史、 人 文资源 , 构建保 护与发展 相协 调 的格 局, 提 出构建 “ 宜居 、 宜业 、 宜游”的旅 游景观 型 宜居历 史文化
有机 更新策 略。本次规 划 以保 护历史 文化特 色为主线 , 在保护 中发展 、 在发展 中保 护, 深入挖掘利用古镇历史文化 资
源, 恢复古镇 风貌 , 逐步 实施拓展 新区疏解 古镇 , 保护和延续
的小镇 , 结合 自身特 色 , 为 实现 全面 快速发展 、 推进 生态 文明 建设 , 卫城镇提 出了建 设 “ 旅 游景观型宜居历史 文化名镇 ” 的
卫城镇位 于黔 中腹地 , 贵 阳市 中心城 区西北侧 , 清镇市 中
北部 , 贵 阳 ~毕 节 城 市 带 主 通 道 上 , 林 织铁路 、 贵 黔 高速 、 贵 阳都 市 区 环 线 、 0 0 4县 道 从 镇 区 穿 过 , 具有十分 突出的区位优
存 着 传 统 民居 、 古树 、 古街 、 古 井、 古城 门、 明 城 墙 以及 庙 宇 等 物质形 态历史 文化 , 集 聚 重 迭 叠 翠 的 美 感 。 同贵 阳 青 岩 古 镇 亦有同工之妙 , 以 历 史 古 镇 文 化 闻名 , 是 历 史 文 化 古 镇 旅 游 发 展 的基础。2 0 0 9年 被 省 政 府 批 准 为省 级 历 史 文化 名 镇 。
小而 美、 小而 富、 小 而 特 ”的 …绿 色生 态 示 范 小 城 镇 的 规 划 方 法展开探 索。
山地小城镇规划中应注意事项探讨
山地小城镇规划中应注意事项探讨摘要:山地的地形相对复杂,工程建设难度比较大。
在之前我国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内地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山地的城镇建设也比较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地区趋向平衡,内地当经济增长的潜力越来越大,原先城镇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山地地区产生了大量的规划和建设需求。
不过传统的平原规划方案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山地城镇的建设,在之前规划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目前山地城镇规划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针对性地阐述在规划中应注意的事项,同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给未来的山地城镇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山地地形;城镇规划;问题;注意事项;解决方案1引言由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加之工程建设的技术飞速发展,在原先难以建设城镇的山地地区,小城镇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过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建设目标过于功利化,以及城镇化人口的大量需求,导致在山地城镇建设中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建设规划不适应城镇化要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在城镇建设之前的规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目前在山地城镇的规划中,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导致后续城镇建设和扩张出现不和谐的根源。
本文正是从这些问题入手,列出山地小城镇规划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可以采用的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给后续的山地城镇规划提供借鉴。
2山地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不足由于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内陆地区由于尤其是山地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相对落后,在山地地区的城镇规划上也仍然存在诸多经验上的不足。
2.1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山地城镇的发展、繁荣前提是安全得到保障。
山地地区海拔参差不齐,地形绵延起伏,每个山地城镇都依托自己邻近的的地形形成无一无二的城镇特色。
不过很多城镇在规划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从而导致在后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周围山地地形的安全隐患。
比如一些城镇的规划建设,为了贪大贪多,显示规模优势,没有考虑到当地山地、河流的自然情况,过度改造山地地形,采用移山填河、河流改道等工程方法改造地形,破坏了原本安全平衡的地质结构。
城市规划设计——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山地小城镇建设规划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山地小城镇建设规划摘要:由于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山地城镇在景观的要素构成、景观格局、景观功能及景观生态环境都与平原城镇有着相异的特征。
而山地城镇现状粗放型的建设对山地丰富而脆弱的生态环境特征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又使其潜在的巨大生态环境效能难以发挥如何化解山地城镇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因地制宜的保护和利用山地城镇依托的景观生态资源,缓解山地城镇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合理防灾减灾,维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山地城市建设的研究重点。
1山地城镇景观生态学特征景观要素特征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理论分析,山地城镇景观的景观要素组成和一般城市景观相同,同样是由城市建设用地或绿地构成的斑块、道路及绿化、河流带形成的廊道、城市建筑和铺装地面为主体组成的城市景观基质。
但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的形成山峦、河床、沟壑等切割或限制城市发展,甚至插入或穿过城慎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楔形、带形和块状城市建设用地或绿地斑块,使山地城镇景观的斑块大多形状不规则,面积较小,数量多,形成山地城镇的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度大的特征。
而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山地城镇的道路及绿化、河流带迂回曲折,坡度较大,降低了景观连通性,阻碍了内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而且由于山地地形的屏障作用,使山地城镇的外界联系廊道体系不很发达,影响了山地城与外界的交流。
同时许多山地城镇形成了多个聚集中心或被分割成了多个功能完整且相对独立的高效系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观的系统效率。
景观生态环境特征山地城镇因态环境的敏感度高,抗干扰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较差,呈现景观稳定性差的特征14。
山地城镇景观稳定性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抗干扰能力弱,由于山地小城镇相对于平原城镇具有较高的异质性,生态敏感度高,极易造成建设性破坏,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二是山地城镇景观的生态自我恢复能力差,“山地城镇景观自身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多样性,强力制约着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使整个山地景观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自我平衡和破坏后恢复能力较弱,一旦某一社会或自然要素发生较大变动或消失,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城镇的系统失衡”。
关于山地城市规划的分析
关于山地城市规划的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城市必须进行二次规划,才能满足城市化扩张进程的需要。
但是由于城市首次建设时缺少着眼点高的规划设计,且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条件不足,城市化扩张之后已经绝少平原及规整地貌,只能选择向山地、丘陵等地貌进行城市化扩张。
本文就山地城市的规划作出一些探讨性设计方案。
关键词: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探讨城市规划设计是在充分研究城市地理、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美学等相关因素的条件下,对城市空间形体的一种塑造。
相对于国外城市规划的开放性,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多以防守为主,以厚重的城墙和水系进行圈占,导致城市规划缺乏扩张性。
这种城市规划意识导致中国城市规划更注重中轴扩散,对于丘陵和山地等地势条件弃而不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城市规划和扩张经验,对山地类型的城市规划设计进行创新性方案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丰富城市设计内容,有助于城市总体形象三维空间塑造,全面控制城市各片区的发展,对城市详细规划提出更有效和合理指导。
本文通过对山地城市规划的设计任务、设计理念及建设的连续性探讨,对山地城市总体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城市设计的任务首先必须明确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任务,它是山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理念的直接作用对象。
总体城市设计目的与内容很多,但重点应该是城市形象资源潜力的挖掘。
总体城市设计最主要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城市形象建设和城市特色的创造,这也是新时期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的真正内涵。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城市形象的全方位设计,是具象的视觉设计,也是非物质的品位设计,应注重对城市文化本源的分析。
城市特色与城市性质、规模、历史等条件紧密相关,是城市文化的主基调,是城市设计者们必须挖掘和把握的物质是精神的载体。
对国际化品味的扬弃: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往往是城市国际品味集中体现的场所,城市建设与设施与国际接轨,城市中心区改造和建设是重要手段。
浅谈山地小城镇规划
浅谈山地小城镇规划
赵丽梅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02(000)009
【摘要】@@ 1、引论rn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应不足,有相当多的小城镇位于山坡丘陵地区.如何少占良田好土,更多、更好地将目前未能充分利用的山地转化成为建设用地,探索出一条山地小城镇的开发模式,营造高质量而又有别于一般平地小城镇的居住环境,是业内人士长期面对而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山地小城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开发山地小城镇较之平地有诸多不利,但山地在保护耕地、结合地形、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以及创造空间形态和视角景观等方面有许多便利和优势条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规划中应从战略的角度进行综合开发,科学利用.本文就正确把握规划设计原则,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依山就势布局建筑群体,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体系等几方面探讨山地小城镇的规划.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赵丽梅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规划设计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多维视角下的山地灾后小城镇重建规划浅谈——以平武县南坝镇为例 [J], 董世永;李文渊
2.二高山地区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研究--以湖北房县土城镇总体规划为例 [J], 吴峻;吴思文
3.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实践\r——以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城总体规划为例[J], 陈丽名
4.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实践——以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城总体规划为例 [J], 陈丽名
5.生态环境保护下山地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以镇沅县九甲特色小镇规划为例 [J], 张林;刘作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山地小城镇规划
1、引沦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应不足,有相当多的小城镇位于山坡丘陵地区。
如何少占良田好土,更多、更好地将目前未能充分利用的山地转化成为建设用地,探索出一条山地小城镇的开发模式,营造高质量而又有别于一般平地小城镇的居住环境,是业内人土长期面对而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山地小城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开发山地小城镇较之平地有诸多不利,但山地在保护耕地、结合地形、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以及创造空间形态和视角景观等方面有许多便利和优势条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划中应从战略的角度进行综合开发,科学利用。
本文就正确把握规划设计原则,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依山就势布局建筑群体,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体系等几方面探讨山地小城镇的规划。
2、正确把握规划设计的原则山地小城镇的生态性十分突出,人文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重大,小城镇布局受地形环境及绿化植被的影响极大。
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山地多层次的地形特点,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从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去综合挖掘、提炼当地的人文资源,在综合分析山地小城镇的自然因素,空间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注重整体与综合,使之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神韵、体现自己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的地方特色。
同时强调山地小城镇的弹性和动态原则,使小城镇的发展具有灵活的变化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连续性,既能遵循一定的模式逐步发展,也可各阶段相互组合,互不干涉,独立发展。
一旦小城镇结构形成以后,它要能根据变化的需要进行自我更新和调节,在其发展的各阶段,均能有效地承担其结构功能,使小城镇的建设、生态保护、文脉继承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的同时能保持自身的特性,使城镇系统处于一个良好的运动过程中,合理地存在和发展。
而不是单纯地抄袭、模仿和套用外地的规划模式。
这是对山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对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山地小城镇的结构布局要顺应地形,从山地的地形特征出发,以沟、谷等地貌特征为界将用地分为不同的小区来形成山地小城镇的住区结构,并依据不同的地表及内容设置不同规模的组团,充分顺应地形地势的变化及高低错落形成自由流畅而有机的组团结构,各组团内部尽量分别配置具有独立风格的公共开敞空间,使各组团内住户都能方便地享受到邻里交往的乐趣。
总体规划风貌要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自然观,体现出规划连续、恒久的可行性。
3、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山地地形复杂、特征明显,高差比平原地形大得多,规划中要顺应原有地形地势的起伏变化,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主干道不必太宽,在满足消防环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等方面要求的同时保证车流顺畅即可,次干道则结合地形及建筑群组自由舒展,灵活布置;并尽量完善、利用原有路网基础,以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使土方工程量达到最小,从而降低建造成电同时灵活运用“之字路”、“半边街”、“爬山街”等多种形式来体现山地小城镇的特色,形成多层次、活泼、有机的山地小城镇道路网络结构。
山地小城镇曲折婉蜒的道路,既是交通的动脉,又形成不断延伸的观景线,使视线走廊层层变化又串联一体,结合绿化,可展现多种类型的景色:婉蜒的街道空间以建筑体块为媒介,空间上相互穿插,表现出由空间的直观向时间的连续渗透,使街景逐渐展开,建筑依次出现,避免了一览无余创造出异常丰富的空间序列,是平地小城镇所不可比拟的。
沿着山地小城镇的道路前行,那有曲有直、自由舒展的街道依次展开,使空间有抑有畅,前后左右景观序列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那尺度宜人、错落有致的建筑立面,使步行其中的人们在浏览路两旁店铺的同时,还欣赏到美丽、富有节奏的衔景而倍感舒适和亲切。
步行交通规划是山地小城镇创造宜人的步行环境特色的有利条件。
规划中应对原有的梯道所形成的步行系统进行加强以凸现山地特色,可尝试以步行商业服务中心区为核心,用梯道和步行林荫道将小区中心,小区组团中心联系起来成为一套步行空间系统,满足小区便捷通达的需要,提供一个安全、宁静、有效的步行交通环境。
在步行系统的细部处理上应保持山地特征,以视线联系的多样兴趣,减弱因地形多变带来的疲劳感。
那贯穿于各组团间的步行小径,既是山地小城镇居民平时登山锻炼或散步的健身途径,又是别有情趣的景观欣赏线。
4、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山地小城镇生态环境良好,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土地利用率普遍比平地小城镇低,其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非常突出。
规划中应综合考虑道路、坡度、坡向、地质、植被、沟谷,以及现状建设条件等因素,结合地形、地貌的特征,对其进行充分挖掘,最大限度地集约化利用山地的可建设用地、现状绿化及自然景观潜力,积极探索用足用活土地使用方面的政策,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山地小城镇土地的升值。
规划中应充分利用山地特有的自然条件来展现小城镇特色,尽可能保持原始地形进行建设,以突出生态环境,根据现状绿化及树木分布的特点,在道路拓宽时保护性的利用原有行道树,在详细规划过程中,建筑布局步行道的设计尽量少伐树,以保留其原始的森林化植被,在此基础上考虑树木的更新与高档树种的替换,使形态较好的植物、植被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保留。
5、恢山就势布局建筑群体山地建筑是形成山地小城镇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规划设计中应依山就势,结合不同地段的坡度起伏特征及地质条件,自由灵活进行布局:将层数相对较高的建筑布置在较平缓的地带,而层数较低的建筑则布置在山坡地带。
这样一来不仅能减少较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方便施工、降低工程造价,而是可以减轻较陡地带的交通负荷与停车负担。
坡度较大的地带可根据各邻道路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差这一山地特征,充分利用所在地形的具体条件,进一步采用错层、跌落、跃层、筑台、退台、爬坡、吊脚、架空等多种灵活的手法设计建筑单体,并考虑节能节地建筑的布置,设计地下、半地下建筑,利用地下建筑屋顶布置绿化、庭院或活动场地,使不同建筑用户均能享受到不同形式的私家花园。
让建筑与原有自然地形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宛如“生长”于山坡之上,一切来自自然,又融入自然。
6、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体系如何正确处理小城镇与山的关系是山地小城镇景观设计中的重点 .山地地形、地物一般起伏多变、自然形成,极大程度上有别于平原地形,其自然景观丰富,可赏景之处甚多:登高远眺,极目峰峦,可领略山城回卷之美;坐阴观阳,景色明丽;岔路交会、峰顶坯口,均很有特色。
这一切有利于创造山地小城镇空间形态和视角景观,为未来的小区建设储备了无数良好的宅址,规划设计中应遵循尊重自然、以人为本、注重文化的原则,充分利用山地小城镇所处区域内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自然地理地貌和景观脉络,将它们有机的组织到小城镇景观中去,营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展现小城镇的特色风貌,使山地小城镇既有浓郁的乡村自然景观,又充分体现城镇的现代生活气息。
镇区内地形高差大、坡度陡、不宜建盖房屋的地段可考虑将其规划为专业化的观光农业带,遵循多样统一、适地适树、美观大方和经济高效的原则,合理搭配种植药用、材用、果品、油料等适应当地环境条件、不同品种、特色多样、地域性的乡土植物,并考虑季节性因素,将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快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使田园风光、园林绿化很自然地空插于镇区内,不同时节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形成独特的“镇中园”式的农业生态景观,开辟出农业生态旅游景区 .内部既进行平常的农业生产,果树开花和果子成熟时节时则成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好时光,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绿地景观,使小城镇建设与农业生
产和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营造出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映成辉、集城市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园林化小城镇,自然环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整体。
提高/J城镇的物种利用率,发挥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降低小城镇的环境和绿化工程成本,促进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眼度地发挥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效益,有效保证山地小城镇良好的人居环境,使其生态环境走上自我更新的动态发展之路,体现出入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使山地小城镇朝着健康、合理、有序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