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北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详解
2010年北约自主招生语文真卷
一.选择正确的或最好的表达形式(10分)
1.只要你不再做坏事,我们就(
)。
A既往不究
B继往不咎
C既往不咎
答案:C。
究,从穴,九声。
本义:穷;尽。
究,穷也。
——《说文》。
引申义:系统调查或追查。
咎,会意。
从人,从各。
从“各”,表示相违背。
违背人的心愿。
本义:灾祸,灾。
引申义:罪过,过错。
动词:责备,追究罪过。
2.地震引发的瘟疫正在(
)。
A曼延
B漫延
C蔓延
答案:C。
蔓延mn
yn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如:常青藤向上蔓延;火势向四周蔓延。
曼延:连绵不断。
如:曼延曲折的羊肠小路。
漫延,解释同“曼延”。
3.享受美好的事物,(
)其中的乐趣。
A领略
B领会
C领悟
答案:A。
领会:着重指理解、体会。
对象常是较抽象的事物,如精神、意思、意义、意图、意味、道理、知识等。
领略:着重指体验、欣赏、认识或尝试。
对象常是具体事物,如风光、风味、滋味等。
领悟:着重指理解,弄明白。
对象常是含义、道理等抽象事物
4.豆腐作为营养保健食品(
)受推崇。
A倍
B备
C辈
答案:B。
备:全部;完全;尽。
例如“关怀备至”。
5.公元6年,罗马帝国(
)犹太傀儡王,犹太国从此灭亡。
A废除
B废黜
C废出
答案:B。
“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
6.战略管理的过程一般包括战略设计和选择、政策(
)、指导战略实施等重要阶段。
A制定
B制订
C制作
答案:A。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就会发现,“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
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订”和“定”:“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而“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以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
比如我们编撰或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后确定,准备发表的本子就叫它“定本”。
根据《汉语大词典》,很容易得出“制定”与“制订”是异形词的结论,比如它们在意思上都表示创制、拟定计划(方案、条例等),在词性上都是合成动词,在结构上都是联合型的,等等。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制定”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制定”的“定”由动词变成了形容词,原来意思是“规定”,指一种行为,现在的意思是“确定的”,指一种状态。
其次,“制定”的结构从并列关系变成了动补关系,原来“制”即“定”,“定”即“制”,两者无主次之分,现在“制”为主,“定”补充说明的是“制”这个行为的结果。
不少由“定”构成的词语,都可看作动补结构。
如“裁定”“测定”“奠定”等,其中的“定”都指一种结果或状态。
“订”没有形容词的用法,只能作动词,“制订”的结构仍是并列关系,不是动补关系。
因此,“制订规划”与“制定规划”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是创制、订立规划,那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为过程,后者强调的是规划创制之后被固定下来不轻易更改。
制作:用原材料做成各种不同的作品。
7.他们对出线信心很足,却(
)无一点懈怠和轻视对手的思想。
A诀
B决
C绝
答案:C。
“决”和“绝”同音而且词义相近,很难辨清。
我们平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词语:决无此事,绝无此事;决不同意,绝不同意;决非偶然,绝非偶然;等等。
究竟哪个对呢?
“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等。
“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
“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
“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
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
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用“决”就错了。
8.两人观点(
),难以协调。
A方纳圆凿
B方枘圆凿
C圆凿方汭
答案:B。
方枘(ru)圆凿:枘:榫(sn)头;凿:榫眼。
方枘装不进圆凿。
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出自】: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
【近义词】:格格不入、大相径庭
【反义词】:丝丝入扣、水乳交融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格格不入。
汭(ru):两条水流汇合处。
9.动物性蛋白含有人体(
)的氨基酸。
A必需
B必须
C须要
答案:A。
"必须"与"必需"。
必须,口气强烈,一定的意思;必需,必须具备的意思。
例句:今天晚上之前,你必须离开这里,我帮你准备了上路的必需品。
"需要"与"须要"。
需要:表示一种需求。
须要:表示一定要的意思。
例句:你需要冷静地思考,这点是你作为领导须要的魄力。
10.其震动(
)这一个国家,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深受影响。
A不仅局限于
B不限于
C不仅限于
答案:B。
二、以下是一首绕口令式说唱,来源于一首流行网络歌曲的歌词。
请根据题目回答问题。
历史长河向前淌
岸上睡着一只羊
河里漂着一条狼
狼要拿羊当口粮/羊要认狼当爹娘
羊要救狼,狼要吃羊
不知是那羊救狼/还是狼吃羊
(1)
请找出其中所有押韵的字(“韵脚”),并至少用“韵脚”中的四个字造一个单句。
解析:要根据每句尾字的韵母找出押韵的字。
所造之句至少用上四个押韵的字;选定这四个字以后,可根据它们的意义联系造出句子;所造的句子必须是单句。
答案:押韵的字:淌、羊、狼、粮、娘
句子:狼的娘吃羊献血淌;
狼他娘以羊为粮;
狼心狗肺的儿子用他娘唯一的羊皮坎肩换回了自己的口粮。
(2)
请找出所有的动词,并用其中笔画最少的两个写一句适合大学校园的宣传标语。
解析:歌词中的所有动词:淌、睡、漂、当、认、救、吃、知。
平时要掌握相关词性的知识,活学活用。
标语语言要简明,内容要适合某个场合,主题鲜明突出;读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易深入人心;有亲和力,有号召力。
答案:动词中笔画最少的两个字:认、当或吃。
宣传标语:(大学食堂)认认真真吃饭,方方正正做人
现在不认真,将来必吃苦。
认准标准,吃透精神,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古文翻译: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
解析: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
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
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剬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
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
答案:法是天下社会的度量标准,也是君主手中的准绳。
社会制订颁行刑法,是为了依法惩处犯法者;设置实行奖赏制度,是为了奖赏有功之士。
这种刑法和制度一经制定,符合奖赏制度的就要嘉奖、触犯法律的就要受罚。
尊贵者触犯法律也不得减轻处罚,卑贱者犯了法也不会加重处罚。
犯法者尽管贤能也一定严惩,守法者虽然无能也不可无端治罪。
所以秉公执法风气盛行,徇私枉法之路就被堵塞。
古代设置理官,是用来制约民众,不让他们恣意放纵。
设立君主,是用来制约官员,不让他们专行妄为。
而宗法礼义的制定,又是用来限制君主的,不让他独断专横。
这样,在这个社会中没有人可以不受限制而放纵专行,那么“道”就占了主导地位、取得胜利,“道”取得胜利,这事理就通畅,于是便可返回到无为而治的境地。
四、现代文阅读
刹那永恒
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幅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
”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幅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
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浪淘沙》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这是代未来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明年如何?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
后一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
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
这幅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
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拘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
这里含有中国人刹那永恒的思考。
禅家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妙悟的最高境界,一个悟道者,在一个静寂的夜晚,享受山间之清风、湖上之明月,由当下所见一月,想到万里长空,天下是是处处,都由这一月照耀,由此刻,想到自古以来,无数人登斯山、登斯楼、望斯月,月还是以前的月,山还是以前的山,江湖还是以前的江湖。
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
这里不是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是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富,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作时空的遁逃。
强调妙悟就在当下的事实。
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白头翁》诗云:“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象的思考。
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扉:“江畔何年初见月,江
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而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传达了更为放荡的思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应如此。
”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
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但并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并无缺憾,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
正像沈周诗中所说的:“天地有此亭,万古有此月,一月照天地,万物辉光发。
不特为亭来,月亦无所私。
”(《题天池亭月图》)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二十四诗品·洗练》云:“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清人张商言说:“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余谓以禅喻诗,莫出此八字之妙。
”这两句是互文,表面的意思是,今日所见之流水、水中之明月,就是亘古以前的流水明月。
这是放到永恒处思考当下。
而另一层意是,过去之流水明月,就在今日此顷我的观照中,就在我的目前呈现,这是强调永恒就在当下。
这里突现的正是瞬间永恒的思想。
瞬间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秘密之一。
“万古江山在目前”,大道就在今朝,就在此刻,就在此刻所见的十五圆月。
明代心学家陈白沙说:“道眼大小同,乾坤一螺寄。
东山月出时,我在观溟处。
”关键在于“我在”,此在并不因为过去而失去意义,目前不因为广远而丧失可观之处,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义。
1)作为何认为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的格调过于冷峻?
答案:泄露了天机:在神秘的颖悟中悟到瞬间永恒这一禅宗最深刻的秘密,颖悟到永恒的宇宙意识。
如水的时光中的一些影像,就在今日此顷我的观照中,就在我的目前呈现,这是强调永恒就在当下。
意即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
刹那间截断:结合全文看,这一短语的意思与禅宗所讲的“妙语”相关,用文中的话说,“刹那间截断”即在瞬间“摆脱时间的束缚,而进入到无时间的境界中”;也可表述为“由有时间的感觉进入到无时间直觉的一个‘时机’”,“在忽然的妙悟中,放弃对虚幻不真的色相世界的关注,放弃起于一念的可能性”。
2)如何理解刘希夷的诗泄漏了天机?
答案:对联上句是对未来的预想,不知明年境况如何,也不知明年将流转于何处;对联下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的感受。
两句情感逻辑紧密,关联起来看就是:我们无法把握未来,也必将缺席未来的“盛宴”,因此更应珍惜当下的人生“盛宴”。
作者之所以评价其格调冷峻,是因为这幅对联给人以对将来不确定或不乐观的感受,让人读后心情沉重。
3)“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义。
”有人认为,这种关于”我“的见解有可能导致唯我独尊的”自我中心论“。
请就这一议题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案:“我在”涉及中国人的宇宙意识或时空观,“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义”这与“自我中心论”毫不相关。
中国人的宇宙意识或时空观,大不同于西方。
西方的一切都是主客二分,中国的一切都是主客和合,根本原因,就在于《易经》上说的,中国人处于“天——人——地”系统中。
孟子所说“天时——地利——人和”,在“天——人——地”系统中,人处于中间位置,多以对在上的“天”、在下的“地”,充满了亲切感(或恐惧感),系统中布满了生存联系之网。
艺术家在“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时,便泄露了其背后隐藏着的天机:生命之有涯与时空之无涯的强烈反差。
体验到个体之有限与时空之无限,因而产生了充满紧张关系的时间体验和深沉的忧患意识。
有了这个基础,诗人才会懂得什么是永恒,刹那永恒的境界的妙悟,就是任由世界自在兴现。
在纯粹体验妙悟后,我们见到一个自在彰显的世界,它不由人的感官过滤,也不在人的意识中呈现。
水自
流,花自飘,我也自在。
嵇康道出了其间的全部秘密:“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是关于时间体验的最后结论和最高判断,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真谛。
5.作文题(40分)
今年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林庚教授诞辰100周年,有人评价林庚“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怀”。
请选择其中一个四字短语为题,写一篇600-800字的散文,要求在诗情画意中富含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