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数据的表示 第二课时

6.3  数据的表示 第二课时
6.3  数据的表示 第二课时

子洲三中 数学 导学案

2013-2014学年第 一 学期 年级 班 组 姓名 编写者 审核者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课题 :§ 6.3 数据的表示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频数与频数直方图的概念,并能初步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

2.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处理与表示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进行数据表示与处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难点: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获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案

一、 温故知新

1. 右图是小周寒假从早晨7点至晚上7点的时间的安排统计图, 根据图分别算出每段活动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精确到0.1%,请制作扇形统计图表.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 文学类(A )、漫画类(B )、科普类(C )、历史类(D )

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 A A B C 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 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

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你准备如何整理和表示数据?

探究案

一导学释疑

活动探究一:

阅读P168页导入,然后回答:

(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

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活动探究二: (2)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小组内试着用图表和条形统计图合作完成,完成后组内交流.

你能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 成绩段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

再将上表在下面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绘制完成后与课本对照,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归纳: 频数直方图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频数直方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时

其它体育活

看电视吃饭

做家

学习31

24

训练案

二、巩固提升

1.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

调查,下图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

(2)如果视力在4.9-5.1(含4.9和5.1)均属正常,那么全市有多少名初中生视力正常?

2.为了了解某校500名初三毕业生的数学成绩,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的数学成绩统计整理后绘制如图的频

数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随机抽查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2)随机抽取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3)不及格的人数有多少?占抽查人数的比例是多少?

(4)若80分以上的成绩为良好,试估计一下500名初三毕业生成绩良好的人数是多少?

三、走进中考

1.根据下面的条形统计图分析,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步行的人数最少,仅为90

B、步行的人数为50

C、坐公共汽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

D、步行与骑自行车的人数之和比坐公共汽车的人数要少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得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得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得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得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得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得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数就是十进制、十进制不就是唯一得数得表示方法,表示数得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得位权都就是以10为底得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得位权依次就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得位权依次为10-110—210-3 N=an?10n+ a n-1?10n—1+……+a1?101+a0?100+ a-1?10-1+ ……+a-m?10—m 数制得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得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得数字。 举例:(101) 2与(101) 10 基数:所使用得不同基本符号得个数。 权:就是其基数得位序次幂. 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得概念 (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5、59) 10 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得规则进行;用(101、11) 2或101、11B表示。 (3)十六进制(H):由0~9、A~F组成;权:16i;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得规则进 行;用(IA、C) 16 或IA、CH表示. (4)八进制(Q):由0~7组成;权:8i;计数时按逢八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6) 8或34、6Q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得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就是数字后加相应得大写字母D、B、H、Q。 位值位权

数据表示与运算习题

填空题 1、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以二进制表示的原因是()。D A、信息处理方便 B、运算速度快 C、节约元器件 D、物理器件特性所致 2、引入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目的是()。D A、节约元件 B、实现简单 C、可以表示更大围的数 D、用于等价地表示二进制,便于阅读和书写 3、负零的补码表示是()。B A、1 000...0 B、0 000...0 C、0 111...1 D、1 111 (1) 4、[X]补=X0.X1…Xn(n为整数),它的模为()。D A、2n-1 B、2n C、1 D、2 5、[X]补=X0X1…Xn(n为整数),它的模为()。A A、2n+1 B、2n C、2n +1 D、2n-1 6、考虑下列C语言代码:D Short si=-8196; Unsigned short usi=si; 执行上述程序段后,usi的值是()。 A、8196 B、34572 C、57339 D、57340 7、设[X]原=1.X1X2X3X4,当满足( )时,X>-1/2成立。D A、X1必须为1,X2X3X4至少有一个为1 B、X1必须为1,X2X3X4任意 C、X1必须为0,X2X3X4至少有一个为1 D、X1必须为0,X2X3X4任意 8、若浮点数尾数用补码表示,则下列数中为规格化尾数形式的是()。D A、1.110 0000B B、0.011 1000B C、0.010 1000B D、1.000 1000B 9、若浮点数尾数用原码表示,则下列数中为规格化尾数形式的是()。A A、1.110 0000B B、0.011 1000B C、0.010 1000B D、1.000 1000B 10、用于表示浮点数的阶码的编码通常是( )。D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移码 11、若某数采用IEEE754单精度浮点数格式表示为 4510 0000H,则其值为()。B A、(1.125)10*210 B、(1.125)10*210 C、(0.125)10*211 D、(0.125)10*210 12、假定变量i、f的数据类型分别是int、float.。已知i=12345,f=1.2345e3,则在一个32位机器中执行下列表达式时,结果为“假”的是()。C A、i==(int)(float)i B、i==(int)(double)i C、f==(float) (int)f D、f==(float) (double)f 13、在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中,西文字符编码普通采用()。B A、BCD码 B、ASCII码 C、格雷码 D、CRC码 14、假定某计算机按字节编址,采用小端方式,有一个float型变量x的地址为FFFF C000H,x=1234 5678H,则在存单元FFFF C001H中存放的容是( )。C A、1234H B、34H C、56H D、5678H 15、下面有关机器字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机器字长是指CPU中定点运算数据通路的宽度 B、机器字长一般与CPU中寄存器的位数相关 C、机器字长决定了数的表示围和表示精度 D、机器字长对计算机硬件的造价没有影响。

63数据的表示(一)

6.3.数据的表示(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 3、能按照制做扇形统计图的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扇形统计图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每年当生日快乐的祝福如约而至的时候,我们总要和亲友一起分享生日蛋糕的美味,那么你是如何将蛋糕平均分成n份?平均分成六份怎么分?为什么会这样分呢? 二、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小明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三、自主合作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具体做法如下: (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活动内容:做一做: 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 形表示总体的25%? (2)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 么扇形B 大约代表多少人? (3)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公顷稻田,那么扇形C 大约代表多少公顷 稻田? 议一议: 图示的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明认为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乙户比甲户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甲其他 21%教育23% 衣着25% 食品31%乙 其他24%教育19% 衣着23% 食品34% 想一想: 小明对在全班40名学生中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 (1)统计图的特点: ①圆代表总体; ②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数据的表示与处理教案

数据的表示与处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一。本章节是在同学们学习完算法及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开设的。教材安排合理,因为只有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才能进一步地对vb程序组成的领会,为下一步把算法转换成vb程序打下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内容包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常用的语句与函数。学习这些内容就是一步一步的积累vb语言的语法。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较好地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而本节内容枯燥无味,与学生一直认为信息技术课是玩游戏、上网聊天的观念更是大相径庭。所以授课前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vb小程序演示(比如猜数程序),激发学生兴趣。"数据的表示与处理"大约用2个课时。其中数据类型和常量、变量及运算符与表达式占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使同学们掌握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及表达式的含义。 2、使同学们学会定义变量和常量。 3、使同学们掌握变量与常量命名的约定原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同学们掌握理解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 2、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并熟练运用各种运算符与表达式。 难点: 1、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及取值范围、vb运算符与表达式与数学表达式的区别。 2、每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及运算符间的优先级。 四、教学方法 在授课之前,让学生预习,让学生去感受vb数据类型与表达式和曾经学习过数学中的数据类型与表达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比如常量与变量,关系运算符等等,这些概念的定义、运算符号的书写和数学中不完全一样。教师总结、讲解、板书,让学生深刻掌握在vb中,一些名词的正确定义以及在vb中一些符号的独特写法。本节课采用了阅读材料、探究、讲授、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程序设计的实质可以这样理解:在某种编程环境里,把设计出来的算法用对应的程序设计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运行输出结果。由此可见,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算法其实就是解决某个问题的数学模型,而谈到数学模型,就离不开运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中,数据表示与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在VB中的数据到底是如何表示的?在计算机里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呢?我们这一节课即将要学习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七年级】2020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word名师

【关键字】七年级 示范教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绘制频数直方图. 教学难点:将一组数据正确地进行分组并画频数直方图. 学情分析 认知根底: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频数的概念,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与简单推理的活动过程,并在作出推测的过程中,绘制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活动经验根底: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作图根底,但对于如何绘制频数直方图还比较陌生,绘图也不熟练,对频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据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 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采取交流探讨式,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大胆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现场调查: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现场调查班内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 cm)如下: 141165144171145145158150157150154168168155 155169157157157158149150150160152152159152 159144154155157145160160160158162155162163 155163148163168155145172 表(一) 现场收集数据,并提出以下问题: 1.你知道服装店是按什么规格销售服装的吗? 2.实际做校服时有必要按每个人的身高进行制做吗? 身高/cm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 学生数 身高/cm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 学生数 身高/cm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 学生数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 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一般按号码销售,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M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 教学说明 通过以上问题的处理,使学生体会到将数据分组的必要性.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取整数,可作规定如采取四舍五入法,或采取去尾法,总之标准要统一,问题提出后,可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设计说明 在讲解如何分组时,由于分组是学生初次接触,非常陌生,在计算组距和组数时,又比较复杂,所以没有对学生采取“硬性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呈现一位学生的做法,帮助学生初步对分组和确定组距的步骤有所了解,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对这位同学做法的认识,通过讨论,总结归纳绘制频率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

数据的表示方法

学校:蒋刘中学 年级科目: 七数 班级: 7.1 (7.2) 组别: 姓名: 导学案编号 编写人: 贾卫卫 审核人: 上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 ) 课 题:数据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1.能把数据进行分组,知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决策; 3.能从各种图表中准确地获取信息. 【预习案】 阅读课本165页例题,记录有疑问之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哪些身高范围的学生较多,为此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分组进行整理和描述,便可一目了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极差.. 上面数据中,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它们的差,即最大值—最小值= . 小组讨论:在绘制频数直方图时大致经历哪些步骤? 为了参加全校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对抗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 )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1 158 159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七年级数学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数据的表示(二)频数直方图1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初步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和制作.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的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是十进制、十进制不是唯一的数的表示方法,表示数的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的位权都是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的位权依次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的位权依次为10-1 10-2 10-3 N=a n?10n+ a n-1?10n-1+ …… +a1?101+ a0?100+ a-1?10-1+ …… +a-m?10-m 数制的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的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的数字。 举例:(101) 2与(101) 10 基数:所使用的不同基本符号的个数。 权:是其基数的位序次幂。 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的概念 (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5.59)10 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的规则进行;用(101.11)2 或101.11B表示。 (3)十六进制(H):由0~9、A~F组成;权:16i;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的规则 进行;用(IA.C) 16 或IA.CH表示。 (4)八进制(Q):由0~7组成;权:8i;计数时按逢八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6)8 或34.6Q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是数字后加相应的大写字母D、B、H、Q。 ②按权展开基本公式: 位值位权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和计算

. . . . 参考.学习 第1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 1.1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和计算 1.1.1 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掌握如下内容: ? 掌握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掌握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 理解数据的机内表示方法,掌握原码、反码、补码、移码等码制及其特点。 ? 掌握基本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 理解常用校验码的原理和特点,了解海明码、循环冗余码的编码方法和校验方法,掌握奇偶校验的原理和方法。 本节为基础内容,但是在历次考试中也是必考内容。题目集中在上午的选择题部分。考生对这一部分的复习应该达到熟练程度。对于进制转换、几种码制的表示方式、其优缺点和不同码制的计算应熟练掌握,切忌在考场上为计算基本的转换而浪费宝贵的时间。 计算机中的数据是采用二进制表示的。计算机中的数据按照基本用途可以分为两类: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数据。数值型数据表示具体的数量,有正负大小之分。非数值数据主要包括字符、声音、图像等,这类数据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前需要以特定的编码方式转换为二进制表示形式。 1.1.2 数制及其转换 1.数制 r 进制即r 进位制,r 进制数N 写为按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为: 1 k i r i i m N D r -=-= ?∑ 其中,i D 是该数制采用的基本数符号,r i 是权,r 是基数。 例如:十进制数123456.7可以表示为: 123456.7=1?105+2?104+3?103+4?102+5?101+6?100+7?10–1 计算机中常用的记数制是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2 网络管理员考前辅导 2.数制转换 数制间转换是计算机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也是每次《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技能。请各位考生予以重视。 (1)十进制与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相互转换 算法:将十进制整数部分除以r取余,将十进制小数部分乘以r取整,将两部分合并。下面举例说明算法。 例:将十进制数(347.625)10转化为二进制数。 解:步骤一:转换整数部分 Mod(347/2)=1 Mod(173/2)=1 Mod(86/2)=0 Mod(43/2)=1 Mod(21/2)=1 Mod(10/2)=0 Mod(5/2)=1 Mod(2/2)=0 1 (347)10=(101011011)2 步骤二:将小数部分转化 0.625?2=1.25 1 0.25?2=0.5 0 0.5?2=1 1 (0.625)10 =(101)2 得:(347.625)10 =(101011011.101)2 (2)考生应该熟记最基本的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对应关系,以应对各种以此为基础的计算。表1-1是基本的对应关系。 表1-1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对应关系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2 数据的表示 第二课时

5.2.2 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 ◆知能点分类训练 知能点怎样读统计图 1.某班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将成绩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画出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班共有_______名学生参赛; (2)成绩落在_________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共有_______人; (3)及格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_______. (第1题) (第2题) 2.某校九年级(1)班有50名学生,综合评价得到的“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等级统计图如图所示,则该班“运动与健康”的评价等级为A的人数是______. 3.如图,是某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到校方式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形可得出步行人数占总人数的(). A.60% B.50% C.30% D.20% (第3题) (第4题) 4.如图,是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示意图,请你根据该图写出两条正确的信息:a_________;b__________. 5.某电台“市民热线”栏目对某一周接到的热线电话进行了分类统计,得到的统计信息如图所示,其中有关房产城建方面的电话有36个,请你根据统计信息图回答以下问题:(1)该周“市民热线”栏目接到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有多少个? (2)据此估计,除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外,“市民热线”栏目该年(按52?周计算)将接到热线电话多少个?

6 每人所捐钱数1元2元5元10元15元20元 人数200 100 200 400 200 400 (1)该校共有______名学生; (2)全校学生一共捐款_______元; (3)该校将这笔捐款分别送给了山区学校、?本市农村学生及其他贫困地区的学校,其比例如图所示,由此计算:送给山区学校的钱款比送给本市农村学校的钱款多多少元? ◆综合应用提高 7.近年来,某市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购物度假,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该市2001~2004?年的游客总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情况.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004年的游客总人数为________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为________万元; (2)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这三年中,?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长幅度最大的是_____年,这一年的旅游业总收入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率为_______(精确到0.1%); (3)在2004年的游客中,国内游客为1 200万人次,其余为海外游客,据统计,国内游客的人均消费约为700元,问:海外游客的人均消费约为多少元?(注:旅游业收入=?游客人数×游客的人均消费)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1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经中国科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 奥林匹克及其分区联赛(简称N0I) ,是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学科竞赛活动,是计算机知识在青少年中普及的产物。竞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全国各赛区采用统一时间、统一试卷的方法进行。通过卷面答题,主要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各赛区根据全国竞赛委员会提供的统一评分标准,组织有关专家与教师进行评判,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挑选出本赛区参加复赛的人员。 【奥赛赛点】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编码方式,了解数制的概念,理解数值、文字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掌握十进制数、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间的转换方法,掌握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方法。 【典型示例】 例l :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的存取、处理和传输均是以( ) 的形式进行。 A .BCD 码 B .ASCII 码 C .十六进制码 D .二进制码 【分析与解答】计算机最终只能识别和执行二进制码。因此,在机器内部,一切信息(无论是数据信息,还是控制信息) 的存取、处理和传输都是以二进制编码形式进行。BCD 码是使用四位二进制数代表一位十进制数的一种编码形式。 故本题答案为。D 。 例2:在计算机中,一个字节最大容纳的二进制数为( ) 。 【分析与解答】在计算机内,二进制的位(bit)是数据的最小单位,通常计算机中将8位二进制数编为一组叫做一个字节(Byte),作为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可见8位二进制数中,最小者为每一位全是0即0,最大者为每一位全是1即(11111111)2。 故本题答案为11111111。 例3:二进制数111.11转换成十进制数是( ) 。 A .7.3 B .7.5 C .7.75 D .7.125 【分析与解答】 R 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是将各位数字与其对应的位权相乘,再将乘积相加,所得之和即为转换结果。对于整数,从低位到高位(从右向左) 各位的位权依次为R o 、R 1、R 2……对于小数,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算起,各位的位权依次为R -1、R -2、R -3...... 111.11=1*22+1*21+1*20+1*2-1+1*2-2=4+2+1+0.5+0.25=7.75 故本题答案为C 。 1010.101=23+21+2-1+2-3=8+2+0.5+0.125=10.625

15.2 数据的表示 教案

15.2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收集到的或提供的数据,设计、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观察统计图,培养从统计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绘制统计图表的过程中,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让学生获得动手参与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设计、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体会数据的作用,学会用数据说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数据设计简单的统计图表. 难点:根据统计图表提取信息,对不规范统计图的识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某班委会决定用勤工俭学所得的班费购买一些有意义的书,为了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决定购买科技类,中外名著,课程辅导类等书籍.但有多少同学喜欢科技类?有多少同学喜欢中外名著?有多少同学喜欢课程辅导类或其他读物?如果老师安排你去购买书籍,为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该怎样完成这一任务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达成共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看教育软件需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量一量每部分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2.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量出的圆心角度数与百分比有何关系? 在学生活动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板书. 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其中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的是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解决问题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求各部分百分比;②

求各部分圆心角=360°×百分比;③画扇形统计图.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在“文明湖北·美丽宜昌”读书活动中,某学习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随机调查了该校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绘制了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统计图. (1)补全扇形统计图中横线上缺失的数据; (2)被调查学生中,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为60分钟左右的有20人,求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 (3)请你通过计算估计该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 【答案】 (1)1-(10%+30%+55%)=5% (2)20÷10%=200(人) (3)60×10%+40×30%+20×55%=6+12+11=29(分钟)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根据某中学同学们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扇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课外活动? (2)最受欢迎的两类课外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 (4)图中的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5)假如你是校长,为了尽可能多地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会增添哪种体育设施? 教学说明: 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某实验中学2015年秋季计划给入学新生订做校服,学校拿出甲、乙、丙、丁四种式样的校服来征求师生的意见,得出如下的数据:

63数据的表示(三)

6.3数据的表示(三) 教学目标 1.能收集与处理数据; 2.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4.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买衣服时,衣服上的号码都有哪些,标志是什么? 学生: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体范围.适合什么人穿.但肯定与身高、胖瘦有关. 师:这位同学很善动脑,也爱观察. 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穿S 号.M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也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你觉得这种生产方法有什么优点? 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从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思考,体会分组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第二环节新课引入 活动内容: 例1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如下:(单位:克) 3850 3900 3300 3500 3315 3800 2550 3800 4150 2500 2700 2850 3800 3500 2900 2850 3300 3650

4000 3300 2800 2150 3700 3465 3680 2900 3050 3850 3610 3800 3280 3100 3000 2800 3500 4050 3300 3450 3100 3400 4360 3300 2750 3250 2350 3520 3850 2850 3450 3800 3500 3100 1900 3200 3400 3400 3400 3120 3600 2900 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 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分组先确定组数还是先确定每组的范围? (2)每组的范围大小都一样吗? (3)你能试着总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吗? 解:(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小的是1900,最大的是4160; (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4160-1900=2260,考虑以250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叫组距),2260÷250=9.04,可以考虑分成10组; (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这个次数被称为频数): (4)绘制频数直方图: 246810121416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4000 (单位:克) 人数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的表示和运算)-试卷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的表示和运算)-试 卷1 (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 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若用二进制数表示十进制数0到999 999,则最少需要的二进制数的位数是( )。 (分数:2.00) A.6 B.16 C.20 √ D.100 000 解析:解析:如果用二进制表示0~999 999(<2 20 )则需要20位。 3.在补码加法运算中,产生溢出的情况是( )。I.两个操作数的符号位相同,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与操作数相同Ⅱ.两个操作数的符号位相同,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与操作数不同Ⅲ.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和最高数位不同时产生进位Ⅳ.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和最高数位相同时产生进位Ⅴ.运算时采用双符号位,运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相同Ⅵ.运算时采用双符号位,运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不同 (分数:2.00) A.I,Ⅲ,Ⅴ B.Ⅱ,Ⅳ,Ⅵ C.Ⅱ,Ⅲ,Ⅵ√ D.I,Ⅲ,Ⅵ 解析:解析:常用的溢出判断方法主要有三种:采用一个符号位、采用进位位和采用变形补码。采用一个符号位的溢出条件为:结果的符号位与操作数符号位不同。采用进位位的溢出条件为:结果的符号位和最高数位不同时产生进位。采用双符号位(变形补码)的溢出条件为:运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不同。 4.计算机中常采用下列几种编码表示数据,其中,±0编码相同的是( )。I.原码Ⅱ.反码Ⅲ.补码Ⅳ.移码 (分数:2.00) A.I和Ⅲ B.Ⅱ和Ⅲ C.Ⅲ和Ⅳ√ D.I和Ⅳ 解析:解析:假设字长为8位,[+0] 原=00000000,[一0] 原=10000000;[+0] 反=00000000,[一0] 反=11111111;[+0] 补 =00000000,[一0] 补 =00000000;[+0] 移 =10000000,[一0] 移 =10000000。对于真值0,原码和反码各有两种不同的表示形式,而补码和移码只有唯一的一种表示形式。正因为补码和移码O的表示形式唯一,才使得补码和移码比原码和反码能够表示的负数个数多一个。 5.如果X为负数,则已知[X] 补,求[一X] 补的方法是( )。 (分数:2.00) A.[X] 补各值保持不变 B.[X] 补符号位变反,其他各位不变 C.[X] 补除符号位外,各位变反,末位加1 D.[X] 补连同符号位一起各位变反,末位加1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3.数据的表示(1)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数据的表示(一)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册第四章第四节中,明确学习了“扇形”的概念,知道“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还能够把扇形所占整个圆的份数和百分比形式联系起来,这些为顺利学习扇形统计图作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准备.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统计图比较容易学好的自信心,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 3.能按照制做扇形统计图的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地制作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 3、能够实现不同统计图数据间的合理转换,再次体会几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为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打下一定的基础.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制作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地制作扇形统计图.同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进行数据表示与处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计算并准确地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获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本环节有两个问题,问题1引导学生回顾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问题2让学生关注决定扇形大小的因素,为本节制作扇形统计图打下基础. 问题1:扇形统计图中的圆代表什么?每一个小扇形代表什么? 师生活动:让学生短暂回顾后回答问题,教师在语言的准确性上作必要补充. 问题2:在同一个圆中,扇形面积的大小和扇形张角(圆心角)的大小有何关系? 师生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出圆心角的概念. 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之上的问题过渡,鼓励学生尽可能明确地回答问题,争取让学生提出圆心角的概念及圆心角的大小和扇形大小之间的关系,学生认识

习题-数据的运算和表示方法

第2章数据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红色字体的是作业,请大家自行完成。 一、判断题 1.在数字计算机中所以采用二进制是因为二进制的运算最简单。 2.在所有的进位计数制中,整数部分最低位的权都是1。 3.某R进位计数制,其左边一位的权是其相邻的右边一位的权的R倍。 4.计算机表示的数发生溢出的根本原因是计算机的字长有限。 5.表示定点数时,若要求数值0在计算机中唯一地表示为全0,应采用补码。 6.浮点数的取值范围由阶码的位数决定,而精度由尾数的位数决定。 7.CRC校验码的生成和检验大多采用软件实现。 答:正确。 8.若浮点数的尾数用补码表示,那么规格化的浮点数是指尾数数值位的最高位是0(正数)或是1(负数)。 9.在实际应用中,奇偶校验多采用奇校验,这是因为奇校验中不存在全“0”代码,在某些场合下更便于判别。 答:正确。 10.若[x]补>[y]补,不一定满足x>y。 答:正确。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数制的数中最小的数是。 A.(101001)2 B.(101001)BCD C.(52)8D.(233)H 2.下列各种数制的数中最大的数是。 A.(1001011)2 B.75 C.(112)8D.(4F)H 3.1010AH是。 A.表示一个二进制数B.表示一个十六进制数 C.表示一个十进制数D.表示一个错误的数 4.二进制数215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转换成八进制数是(2),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3)。将二进制数01100100转换成十进制数是(4),转换成八进制数是(5),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6)。 (1)A.B B.B C.B D.B (2)A.327 B.268.75 C.252 D.326 (3)A.137H B.C6H C.D7H D.EAH (4)A.101 B.100 C.110 D.99 (5)A.123 B.144 C.80 D.800 (6)A.64 B.63 C.100 D.0AD 5.ASCII码是对(1)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案,它是(2)的缩写。 (1)A.字符B.汉字C.图形符号D.声音 (2)A.余3码B.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 C.格雷码D.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6.在一个8位二进制数的机器中,补码表示数的范围从(1)(小)到(2)(大),这两个数在机器中的补码表示分别为(3)和(4),而数0的补码表示为(5)。 (1)、(2):

教案 数据的表示(1)

§5.2.1 数据的表示—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表示。 2、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数据的表示。 难点:选择一种适当数据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1 解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呈上扬趋势,1952年只有679亿元,1962年上升到1 149.3亿元,1970年上升到2 252.7亿元,1980年上升到4 517.8亿元,1990年上升到18 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 404亿元(摘自《经济日报》2001年3月4日第7版). (1) 设计一张统计表,简明地表达这一段文字信息; (2) 再设计一张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明这种上扬趋势; 小小统计图表使长长的文字信息变得一目了然! (二)讲授新课: 1. 统计图表----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从上述两张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我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一些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可以帮助我们非常直观地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结论.为了更清楚和直观地感受题目中给出的文字信息: (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 (2)从1952年到1980年这28年中,增长的速度比较缓慢(共计增长了约3 800多亿元)。 (3)但自1980年以后,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 (4)尤其是在1990年到2000年这10年期间,发展速度迅猛(共计增长了约7万多亿元)。 2. 统计图表----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我国体育健儿在最近五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总数的情况:-----中国奥运奖牌回眸: 表中罗列了金、银、铜牌和奖牌总数这四栏。根据表中奖牌数总计一栏绘制的我国奥运健儿获取奖牌总数的折线统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