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比较
微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总结
《微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机制的经济学分支。
它主要关注单个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特定市场的经济活动,通过分析个体的决策行为和市场机制,揭示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率的实现。
以下是对微观经济学主要理论的总结。
一、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量主要受到价格、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越多,即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量主要受到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越多,即需求量与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价格会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出现短缺,价格会上升。
供求理论通过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解释了价格的形成机制和市场的调节作用。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如何选择商品和服务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会根据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来确定购买的数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消费者会在边际效用等于价格时,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还会考虑预算约束,即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下,消费者能够购买的商品组合。
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分析,可以确定消费者的最优消费组合,即在预算约束下,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在既定成本和价格条件下,如何选择生产要素和生产规模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大纲一、引言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经济单位行为以及这些单位如何在市场中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运作机制,旨在解释资源如何在个体之间分配以及价格如何形成。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并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需求与供给(一)需求1、需求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2、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一般来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3、需求弹性需求弹性衡量的是需求量对价格、收入等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
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
(二)供给1、供给的定义和影响因素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2、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一般来说,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3、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衡量的是供给量对价格等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一)效用与边际效用1、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二)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1、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2、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哈工大经济学试题
哈工大经济学真题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试题(449经济学原理)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试题(449经济学原理)一选择题(2分/题计10分)1.政府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可能导致()A. 黑市交易B. 产品过剩C.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价格下降2.如果厂商改进了他的产品,别的厂商还没有来得及模仿,那么他所得到的利润产生于()A. 创新B.风险C.垄断D.创新,风险和垄断3.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收入()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4.垂直的LM曲线表示()A.产出微小增加使利息率大幅提高B.产出微小增加使利息率大幅下降C.利息率大幅提高使产出微小增加D.利息率大幅提高使产出微小下降5.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若资本产出比率提高,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二分析说明题(9分/题,计 45分)1.当直线型需求曲线的点沿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总收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2.理性的生产者应如何组织生产?3.凯恩斯如何说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4.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内容以及经济含义5.运用IS-LM分析说明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变动时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的影响。
三计算题(10分/题,计20分)1. 已知张某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如下图,商品X的价格为5元。
求(1)张某的收入为多少?他的预算约束线的方程是什么?(2)商品Y的价格是多少?(3)张某消费均衡点的边际替代率为多少?2. 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使用劳动和资本从事生产,在短期内,劳动的数量可变,而资本的数量不变。
厂商根据资本和劳动估计出的成本曲线如下: LTC=(2/3)Q(3次方)-16Q(平方)+180Q , STC=2Q(3次方)-24Q(平方)+120Q+400(1)厂商预期的长期最低要素价格是多少?(2)如果要素价格不变,在短期内,厂商继续经营的最低产品价格是多少?(3)如果产品价格为120元,那么在短期内厂商将生产多少产品?3. 假设一个萧条经济,消费函数C=15+0.75Yd,税收函数T+6+0.2Y,转移支付R=2,投资I=20,政府购买 G=10。
5.微观第五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五章思考题A、B、C详解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1.1(错)。
它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1.2(对)。
正常利润就是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差额,经济利润是在会计利润中再剔除正常利润(或机会成本)后得到的,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
1.3 D 经济学上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标准是企业调整生产要素需要的时间。
1.4 C 这是属于规模报酬问题,与长期生产函数有关。
当长期边际成本高于长期平均成本时,长期平均成本上升,对应的是规模报酬递减。
1.5 A 一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投入组合是要求是等产量曲线不变,调整等成本曲线,调整到与等产量曲线相切的位置。
由于题中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和切点,而等产量曲线固定,只能调整等成本曲线,向外移动(即增加成本),直到与等产量曲线相切。
故是增加投入,选A。
1.6 A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
本题中企业购买或使用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正是这部分的有形成本,所以是显性成本,选A。
1.7 D AFC=TFC/Q,由于TFC在短期中固定不变,而Q在不断增加,故AFC 是不断减少的,所以它的曲线是一直趋于下降,选D。
1.8 答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1.9 答案:(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第四章.生产论(答案)
第四章生产论一、选择题1、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关系称为( A )。
A 生产函数;B生产可能性曲线; C 总成本曲线;D平均成本曲线。
2、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 AD )。
A AP是递减的;B AP为零;C MP为零;D MP为负。
3、如果是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D)。
A 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与横轴相交。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B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C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报酬规律造成的;D 边际报酬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5、在边际产量发生递减时,如果要增加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 A )。
A 增加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B 减少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C 停止增加变动生产要素;D 同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6、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素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 C )。
A 应增加成本支出; B不能增加成本支出;C 应减少成本支出; 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B )。
A 产量提高了;B 成本增加了;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8、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9、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 A )。
A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 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要素不变;D 上述都正确。
10、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 A )。
A 增加10% ;B 减少10%;C 增加大于10%;D 增加小于10%。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的原理无处不在,从我们购买商品的决策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都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商品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这就是需求规律。
供给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通常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商品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这就是供给规律。
当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相等时,就达到了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二、弹性理论弹性是用来衡量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说明需求富有弹性,价格的小幅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变动;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1,说明需求缺乏弹性,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了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正常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即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量也增加;劣等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负,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量反而减少。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了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一般来说,时间越长,供给价格弹性越大,因为生产者有更多的时间来调整生产。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逐渐减少的。
消费者会根据商品的价格和自己的预算来做出购买决策。
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
通过消费者行为研究,企业可以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群 体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创新
消费者行为理论为企业提供了关于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启示,帮助企业了解潜在市场需求, 开发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生产理论的实际应用
生产计划
企业利用生产理论制定生产计划,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VS
创新推动
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追求,促使生 产者进行创新和改进,推动生产理论的进 步。
生产理论对成本收益的影响
降低成本
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增加收益
优化生产流程和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 争力,增加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成本收益在消费者行为和生产理论中的作用
平衡利益
成本收益分析有助于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盈利目标,平衡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
决策依据
成本收益分析为企业在制定市场策略、产品定价、投资决策等方面提供依据,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决 策。
05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实际应用
营销策略
企业利用消费者行为理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购买决策过程,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如产品定位、定价、促销等。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派 、行为派、社会派等多个阶段,各阶 段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各有侧重。
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消 费者行为理论正朝着数据驱动和智能 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对消费者行为 的精准分析和预测。
02 生产理论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产理论是研究企业如何选择和组织生产要素,以最小成本 生产出最大数量或质量的产品,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 学理论。
山科2022下半年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题
西方经济学(微)复习思考题一一、单选1、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D、国民收入决定.2、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会使A、销售收益增加B、销售收益不变C、销售收益下降D、销售收益的变动不确定3、按照需求定理,需求曲线是一条()A、垂直直线B、水平直线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D、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4、均衡价格是()A、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B、固定不变的价格C、支持价格D、限制价格5、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单位弹性D、无限弹性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适用的条件是()A、所有生产要素投入同比例变动B、不考虑生产技术是否变化C、生产技术发生变化D、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只有一种投入改变对产量的影响7、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曲线()A、先减后增B、先增后减C、按一固定比率增加D、按一固定比率减少8、下列项目中可称为可变成本的是()A、固定资产B、生产工人的工资C、厂房及其设备折旧D、正常利润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C、一条与价格轴平行的直线D、一条与价格轴垂直的直线10、如果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超过私人边际成本,那么()。
A、私人有效率的结果也是社会有效率的B、社会应减少产品的生产C、社会不应改变产品的生产D、社会应增加产品的生产二、判断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2、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3、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4、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5、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的经典理论
一般指标是可观测的,所以其测度水平也是一定的。 效用是一个经济学家虚构出来的指标,实际中无法观 察,所以测度水平需要指定
如何理解效用测度水平
如何规定测度水平取决于对消费者判断 效用能力的认识
序数效用论占主导地位 基数效用论高估了消费者判断效用能力
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 为的经典理论
2020年4月28日星期二
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经济学一般将经济活动主体分为家庭和 厂商两类;
家庭的行为主要是购买物品和提供劳动力; 厂商的行为是生产和供应物品与购买劳动力;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分析对象是家庭,是 消费者购买物品的行为。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研究内容
,但序数效用论则低估了判断效用能力 。
如何理解效用测度水平
序数效用论低估了判断效用能力
例子:根据序数效用论,“你只能说你喜欢你 现在的状况(A)甚于这一状况外加被蚂蚁叮 一次(B),而后者又甚于被投入硫酸池中的 感觉(C),而不能说你偏好A甚于B之程度, 不及你偏好B甚于C之程度”。 例子:每个人都知道一件物品给自己带来的效 用是正还是负。
(二)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边际效用曲线
(二)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总效用曲线
(三)消费者均衡条件
所谓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以一定的 收入,在一定的市场价格下,购买一定 数量的产品,能够获得最大满足的状态 ——即总效用最大化。
数学表示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三)消费者均衡条件
约束条件
❖ 哪些是已知参数; ❖ 哪些是要求的未知变量; ❖ 为什么是等号。
消费者收入如何安排才是最优的
古典经济学中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主权的辩证统一
技术创新策略
• 加强生产者技术创新和能力培养
•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消费者行为理论
市场细分理论
• 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心理过程
• 研究消费者需求差异和细分市场
• 预测消费者需求和偏好变化
• 指导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现代经济学对生产者主权理论的发展
生产者行为理论
• 研究生产者生产决策和行为过程
• 预测生产者供给和市场价格变化
技术创新理论
• 研究生产者技术创新和能力培养
• 生产者地位逐渐上升,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 生产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02
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
• 生产者权益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 生产者主权理论逐渐形成
03
20世纪初生产者权益保护运动兴起
• 生产者主权理论成为生产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
• 生产者组织和社会团体纷纷成立
• 生产者生产决策影响消费者需求和偏好
• 生产者主权保护生产者权益,限制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主权的相互依赖
消费者主权依赖生产者主权
• 生产者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
• 生产者创新和竞争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
生产者主权依赖消费者主权
• 消费者购买行为决定生产者收益
• 消费者需求和偏好引导生产者生产决策
• 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
• 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 消费者主权理论逐渐形成
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指标。
2.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供给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市场均衡是供需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在该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不再发生变动。
3.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
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如所有制形式、分配关系等。
4. 基本的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目标,在面临有限资源和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生产者会通过决策来选择最优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
5.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面临有限预算和多种选择时,通过效用最大化的决策来选择最优的消费组合。
6. 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运输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因物流活动而产生的费用,物流管理是指通过优化物流活动来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效率。
7. 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领导等管理活动,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个职能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分工。
8. 风险和不确定性管理:风险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不确定事件所带来的潜在损失,不确定性是指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发展走势的情况。
企业需要通过风险管理和不确定性管理来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
9. 资本市场和金融管理:资本市场是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金融管理是指企业如何进行财务规划、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等活动。
10. 经济政策和政府管理: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活动和促进经济发展,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
以上是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市场运作原理、企业管理和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及个体、企业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作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则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解释市场上商品定价的原理。
根据供需理论,当市场上某一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其价格将上涨,供应量也会随之增加。
相反,需求下降时,价格将下降,供应量也会减少。
供需理论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解释了市场定价的动态过程。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了个体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做出的选择和决策。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边际效用、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一件商品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受,需求曲线则是描述了商品价格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剩余则是指一个消费者愿意为一件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了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时所作的决策。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生产函数、生产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等。
生产函数是描述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函数,它描述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率。
生产成本则是企业进行生产所需的资源和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在给定的投入条件下,企业通过调整产出和成本来实现最大利润。
四、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了不同市场中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有大量的小企业,没有企业能够单独决定价格。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
其他市场结构则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五、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研究了市场无法有效运行时的情况,其中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向的(正外部性)或是负向的(负外部性)。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
•0
0
0
0
•1
6
6
6
•2
13.5 7.5
6.75
•3
21
7.5
7
•4
28
7
7
•5
34
6
6.8
•6
38
4
6.3
•7
38
0
5.4
•8
37
-1
4.6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 关系特点
1.三种曲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 2.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
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3.边际产量等于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Q=aL+bK a,b>0
K 3 2
1
Q1
Q2
Q3
L
1
2
3
(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 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假定只用L和K,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Minimum(L/u,K/v)
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技术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 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技术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
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为 前提条件; 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2.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
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 合比例。
可变技术系数:要素的配合 比例可变,要素之间可以相互 替代。
固定技术系数:只存在唯一 一种要素配合比例,必须按同 一比例增减,要素之间不可替 代。
运用实例
某班级所有学生平均身高AH=170cm 来了一个名叫姚明的插班生身高MH=223cm,使 得班级的平均身高变为AH=172cm 又来了一个插班生王志郅MH=216cm,使得班级 平均升高变为173cm 此后不断有插班生来,虽然他们的身高MH是递 减的,但是由于他们都很高,所以不断的提升着 该班级的平均身高AH水平。 最后当身高180cm的范志毅同学转入该班级的时 候,正好也使得该班级的平均升高上升到了 180cm。 请问下一个插班生来的时候,会对班级的平均身 高产生怎样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的经典理论
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的经典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和影响因素的学科。
经过长期研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经典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其中几个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托尔斯泰佩尔模型、购买决策过程理论和认知决策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54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有序的,只有当前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常常被用来解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往往会根据自己当前的需求层次选择购买哪种产品或服务。
例如,当消费者需要满足生理需求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购买食物或水;当消费者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可能会购买保险产品来保障自身的安全,等等。
托尔斯泰佩尔模型托尔斯泰佩尔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托尔斯泰·佩尔(Howard L. Perloff)在1967年提出的。
该模型描述了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环节:情绪需求、感知过滤机制、个人决策过程、个人行动和评估后的反馈。
首先,消费者的情绪需求是触发购买决策的动机,例如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渴望或兴奋。
然后,感知过滤机制会筛选出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信息,过滤掉无关的信息。
接着,个人决策过程涉及消费者对不同选项的评估和选择。
在个人行动阶段,消费者会将购买意图转化为实际行动。
最后,购买后的体验和反馈将影响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和未来的购买决策。
购买决策过程理论购买决策过程理论是由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等学者于1965年提出的。
该理论将消费者行为分为五个阶段:需求认知、信息搜索、评估和比较、决策和购买、使用和评估。
首先,消费者在需求认知阶段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或欲望。
微观经济学 --- 第四章{生产者理论} 参考答案 (上海商学院)
第四章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产者(producer)是指能够对生产和销售做出统一生产决策,且努力将若干种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经济单位。
2.生产函数(product function)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能产生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3.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一般是指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
4.固定比例投入生产函数(fixed-ratio input product function)的形式可以描述为⎪⎭⎫⎝⎛=v K u L Q ,min ,其中Q 为产量,L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u 、v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和资本投入量。
5.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其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6.短期生产(short-run production)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7.长期生产(long-run production)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周期。
8.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 function)的形式可以描述为βαK AL Q =,其中Q 为产量,L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 、α和β为参数,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α<0,β<0。
9.总产量(total product)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10.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之比。
11.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生产过程中,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超过这个特定值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第四章 书本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一、思考题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同?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二、计算题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 Q=KA0.1L0.1E0.1S0.7R0.1,式中,Q 为每一时期的产量;K为常数;A为土地的投入量;L为劳动的投入量;E为设备的投入量;S为肥料和化学药品的投入量;R为其他资源的投入量。
(a)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为什么?(b)当所有的投入量增加100%时,产量增加为多少?2.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C=190+53Q,式中,C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二者均以万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100,0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多少?(d)其平均固定成本是多少?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
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
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答:所谓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博士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博士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分支,其研究范围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效率等。
在博士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学生将深入研究这些方面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以及应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进行决策和政策分析的方法。
本文将梳理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常见的重要知识点,以便帮助学生巩固理论基础,提高分析能力。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1.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础,主要研究消费者的偏好和决策行为。
在效用理论中,我们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做出最优的消费决策。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个单位的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表明,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小。
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其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而收入效应是指商品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减少。
这两个效应在消费者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
4.消费者选择通过消费者选择理论,我们可以研究消费者在特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的最佳消费组合,从而得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
二、生产者行为理论1.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理论的基础。
通过生产函数,我们可以研究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生产要素的配置。
2.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受到其相对价格和边际生产率的影响。
在短期内,生产者可以通过改变用工和资本的使用量来提高产量。
在长期内,生产者还可以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配置来实现效率最大化。
3.规模报酬规模报酬是指生产规模扩大一定比例时,产出的增长比例。
根据规模报酬的不同,生产函数可以分为递增、递减和不变三种类型。
4.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是生产者理论的核心问题。
通过利润最大化条件,我们可以得出生产要素的最优使用组合,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化的市场形式,其特点包括充分竞争、商品标准化、自由进出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解答题
1、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
2、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投入要素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厂商对价格的未来预期以及市场上厂商数目、税收和补贴等。
3、运用供求理论分析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要限制石油产量?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曾连续多次采取限制石油生产的措施。
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
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
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1、试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有何区别?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
二者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有着明显的区别。
具体表现在:①假设不同。
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即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大小来表示,并且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加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水平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高低,而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示在无差异曲线中。
②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
基数效用论使用MU以及预算约束条件来分析效用最大化条件。
而序数效用论则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为工具来分析消费者均衡。
所以,二者所表述的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是不一样的。
其中前者表述为MUx/Px=λ,后者表述为MRSxy=Px/Py。
以上分析方法上的区别,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消费者行为的一般规律。
除此以外,二者有又许多相同之处:①它们都是从市场的需求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来说明需求曲线是怎样表达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规律的。
刘文忻 微观经济学笔记
刘文忻微观经济学笔记一、微观经济学是啥玩意儿。
微观经济学嘛,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比如说,一个小商家怎么决定卖啥东西、定啥价格,咱消费者又咋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钱包来买东西,这些都是微观经济学关心的事儿。
刘文忻老师在课上也总是强调,微观经济学就像是用显微镜去观察经济世界里的小细节,特别有趣哈。
二、需求和供给那点事儿。
1. 需求。
需求这玩意儿,就是消费者在各种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咱得注意哈,是愿意而且能够,光愿意没钱那可不行,光有钱不愿意买也不算。
就像我特别喜欢某款超级贵的限量版球鞋,但我钱包不允许啊,那这就不算需求。
影响需求的因素可不少呢,像商品本身的价格啦,价格高了咱可能就不买了;还有消费者的收入,收入多了可能就愿意买更好更贵的东西;还有消费者的偏好,要是突然流行某种风格的衣服,那喜欢这种风格的人就会更愿意买。
2. 供给。
供给呢,就是生产者在各种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比如说,某个面包店老板,他得考虑成本、利润啥的,价格合适他才愿意多做面包卖。
影响供给的因素也有一堆,像生产成本,原材料涨价了,他可能就少做点;还有生产技术,技术先进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可能就愿意多生产。
三、弹性这个概念可重要。
弹性啊,就是用来衡量需求量或者供给量对价格等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的。
比如说需求价格弹性,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稍微变动一点,需求量就变动老大了,那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大,像一些奢侈品可能就是这样;要是价格变动了,需求量没啥变化,那弹性就小,像生活必需品,盐啊、米啊这些,就算价格涨点咱也得买。
四、消费者行为理论。
咱消费者买东西可不是瞎买的哈,这里面有理论的。
消费者总是想在有限的收入下,买到让自己最满意的商品组合。
刘文忻老师讲的时候还举了好多例子呢,比如说你有一百块钱,是买零食还是买书,你得考虑哪个能让你更开心。
这就涉及到边际效用啦,就是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
当你吃第一个冰淇淋的时候觉得特别爽,这就是边际效用比较高;但你吃了好几个之后,可能就觉得没那么好吃了,边际效用就降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件
国贸系:李晓梅
第五章 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
比较研究
共性1:消费者和生产者均是经济中能作出统 一的经济决策的单位。
差别1:
消费者(居民户):经济中能作出统一的消费 决策的单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庭。
生产者(企业、厂商):经济中能作出统一的 生产决策的单位,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企业组织 形式。
生产者行为理论: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 最优决策(PLQL+PkQk=C,MPL/PL=MPk/Pk;等产量 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
共性9: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中均 存在反应并限制经济主体可能决策的可能线。
差别9: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可能线(在消费者收入 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 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的线。)
差别3: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在商品消费 中进行选择,即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问题。
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在生产要素 的配置上进行选择,即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的 问题。
共性4: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是 在两个既定条件下进行的分析。
差别4: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 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实现问 题。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可能线(在生产者成本 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可能购买到 的两种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的线。)
共性10:消费者行为分析和生产者行为分析均 存在向右下方倾斜的无差异曲线。
差别10: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 率,即MRS12=-ΔX2/ΔX1递减)
生产者行为理论:产量无差异曲线(边际技术 替代率,即MRTSLK=-⊿K/⊿L递减)
பைடு நூலகம்
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在生产者成本和要素价 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产量最大化的实现问 题。
共性5: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中均 存在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
差别5: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量 增加,边际效用一直递减)。
生产者行为理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要素投 入量增加,边际产量开始时递增,达到最大值 后递减)。
共性2:消费者和生产者均假设为是经济人。
差别2:
消费者:经济人假设是说消费者消费商品的唯 一目的是获得效用的最大化。
生产者:经济人假设是说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唯 一目的是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在生产成本既定 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表现为产量的最大化; 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表现为成本 的最小化。
共性3: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 是均衡问题分析,即如何实现经济人假设也就 最大化问题。
共性6: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涉 及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差别6: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 (MU=0,TU最大)。
生产者行为理论: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 量之间的关系(MP=AP,AP最大;MP=0,TP 最大)。
共性7: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从 简单的一种变量的决策开始进行分析。
差别7:
消费者行为理论:一种商品消费量的最优决策 (MU=0,TU最大)。
生产者行为理论: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两个最高点,即AP最高点和TP最高点之间的 第二个区域)。
共性8: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研 究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的最优决策问题。
差别8:
消费者行为理论:两种或两种以上商品消费量 的最优决策( PxQx+PyQy=I,MUx/Px=MUy/Py; 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的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