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答案(含六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如鸟叫声、读书声、铃声……归纳起来,声音是由 而产生的。
2. 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时, 在振动。
3. 在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
4. 声音能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如 、 、 等,声音通过 传播最快,通过 传播最慢。
5. 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 、 、 都有关系。
6. 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不一样。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1. 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2. 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 )3. 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 )4. 固体物质要比气体物质的传声本领强。
………………………( )5.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高,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 )6. 当物体振动慢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高,当物体振动快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低。
……( )7. 固体能发出声音,而液体和气体则不能。
………………………( ) 8. 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 ) 9. 当我们闭上眼睛时就不能辨别出发声物体的方向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份)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份)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份)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42分)1.人耳分为________中耳、________三部分。
中耳里有很薄且有弹性的________。
2.人的________就像一条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________。
3.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4.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
声音的高低叫________。
5.任何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振动停止,声音也会马上________。
6.把玻璃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________。
7.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8.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________;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________。
9.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听到声音的________不同,这是由鼓面振动的________不同引起的。
10.吉他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琴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11.晓丽拉小提琴时发现声音偏低,她应该将琴弦调得________些。
二、选择题(每空2分,20分)1.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B.棉线C.纸杯2.“fa”“sol”“la”三个音阶中,“()”的音最高。
A.faB.sol3.下列运动方式中,属于振动的是()。
A.运动中的自行车车轮B.正在发声的琴弦C.投出去的铅球4.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上课铃声,这是因为声音是向()传播的。
A.前后左右B.上下前后C.四面八方5.在实验中,抽掉玻璃钟罩内的空气会使铃声慢慢变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证明了()。
A.真空不能传声B.空气不能传声C.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无关6.音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答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1.(本题5分)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有( )、( )、( )、( )之分。
2.(本题1分)如下图所示,小明和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杯子,制作了一个“土电话”。
通过土电话,小明轻声说话的声音也能被10米外的小江听到,说明( )(选填:“棉线”“杯子”“空气”)能传播声音。
3.(本题6分)声音的强弱用_______来描述。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_______﹔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_______。
4.(本题3分)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物质中传播。
5.(本题3分)科学课上,用尺子研究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关系时,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到钢尺振动的幅度__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__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强。
这说明声音的强弱和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___有关。
6.(本题2分)我们说话发出声音是喉咙里的________(填“声带”或者“食道”)发出的,这个器官振动速度快时,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填“高”或“低”)。
二、选择题(共20分)7.(本题2分)轻轻击打和用力击打同一把音叉,我们听到的声音()。
A.音量一样B.音高一样C.音量和音高都一样8.(本题2分)同一根橡皮筋,拉紧了拨弹和稍稍放松后拨弹,我们会发现()。
A.橡皮筋拉紧了拨弹,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一些B.橡皮筋稍稍放松后拨弹,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一些C.橡皮筋拉紧了拨弹,振动快,发出的声音低一些9.(本题2分)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
A.水面没有任何变化B.水面产生水波C.水面会冒泡10.(本题2分)在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
关于老师讲课的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老师讲话的声音是由喉咙里的声带振动发生的B.老师讲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的耳朵里C.老师讲话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发生的11.(本题2分)声音传播的方向是()。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______;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______。
2.声音是靠______传播,______不能传声。
3.四个完全一样的杯子,依次编号1,2,3,4。
在1号杯里盛满水,在2号杯里盛大半杯(约3/4杯)水。
在3号杯里盛半杯(约1/2杯)水,在4号杯里盛小半杯(约1/4杯)水。
用相同的力按照从1号到4号的顺序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
重复几次实验,可得结论:水越多,声音越______;水越少,声音越______。
4.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顶着钢琴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他是利用______来听声的。
5.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______;琴弦越粗,声音______。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 )2.用振动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会有水花溅出。
( )3.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情,所以我们可以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 )4.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 )5.小谢同学在敲架子鼓时,发现鼓声的强弱不同,这是因为鼓面的振动频率不同。
( )6.敲打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要低。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一般情况下,成年女子的声带比成年男子的短,振动速度快,这说明()。
A.女子音高比男子高B.女子音高比男子低C.女子音量比男子高2.敲击下图三根铁钉,发出声音最高的是()。
A.B.C.3.关于声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4.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A.响B.轻C.不一定听到5.小红拿了六根相同的试管,在里面装上不同量的水,自制了一个小乐器(如图),她用嘴吹试管,主要是靠()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A.试管内的水B.试管内的空气C.整个试管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7.如图,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我们能听到“砰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够证明()。
A.水不能传播声音B.水能传播声音C.无法确定8.下列情景中,正在发出声音的是()。
A.拉紧的橡皮筋B.静止的音叉C.被拨动的钢尺9.敲锣会让我们听到锣声,当锣停止振动,声音()。
A.还将持续一段时间B.立刻消失C.就越小10.电视机的声音太小了,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机的()。
A.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B.声音高低发生了变化C.声音音色发生了变化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物体振动的()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2.用纸卷成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微弱的声音;拿掉纸喇叭,再听同样的声音。
通过比较发现,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比拿掉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这说明纸喇叭有()的作用。
这个模拟实验研究的是()的作用。
3.敲击下面的排钟,哪边的声音高?哪边的声音低?请按照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排序。
声音由低到高排序:()4.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我们耳朵的结构主要分为外耳、______和______三部分。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______,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______,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声音的强弱可用______来描述,声音是以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4.我用来制作发声罐。
材料:塑料罐罐内装的物体:几粒豆子不减少发声罐内部的物体,使发声罐发出的响声变轻的办法是: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制作小乐器时,我们先把设计图画出来,画设计图的目的是______。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体会发声是因为物体在振动,如果物体停止了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
(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 )3.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嘴唇在动,产生振动的缘故。
( )4.因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所以在月球上声音也能传播。
( )5.把尺子伸出桌外部分的长度,从10厘米转换为6厘米后,拨动尺子振动的速度也变慢了。
( )6.音叉上的数字表示的是振动频率,频率越大表示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 )7.每天掏耳朵“屎”(耵聍),是为了保护耳朵。
( )8.用较小的力敲击鼓和用很大的力敲击同一个鼓,产生的声音是同一音高。
( )9.一般情况下,孩子的音高比大人高,这是因为孩子的声带小而狭窄,振动快。
( )10.在阅览室读课文要嗓音洪亮,这不是噪音。
( ) 三、选择题。
(每题3分,共45分)1.用相同的力击打三根长短不同的空心钢管,( )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钢管 B.最短的钢管 C.长度居中的钢管2.下面对音叉轻触水面时的现象,正确的是( )。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试卷(附参考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姓名:一、填空。
1、我知道的天气现象有、、、。
2、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它是由微小的组成的。
积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天气。
3、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时气温最高,和气温偏低。
4、风向是指,可以用来测量。
5、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个等级,风速可以用来测定。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同一时间,阳光下和背阴处的温度一定是相同的。
()2.制作天气日历时,每天记天气很麻烦,也没必要。
()3.天气预报中的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4.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5. 在读温度时,我们的视线可以斜着看温度计液柱的液面。
三、选择。
1.测量气温应选在()进行。
A.室内通风的地方 B.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C.室外向阳、通风的地方2.大雨24小时的降水量是()。
A.10—25毫米 B.25—50毫米 C.50—100毫米3.大树摇摆,难以打伞,是()风。
A.5级 B.6级 C.7级4.下面的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
A.B.C.5.当红旗飘向西北面时,这时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6.“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中的“城堡云”是指()。
A.积云 B.层云 C.卷云四、实验题。
1、标出表示风向的八个方位。
2、下表是小明所作的气温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气温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一天的气温记录表2014年9月23日(1)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画出一天的气温变化柱状图。
(2)你从气温变化柱状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姓名:一、填空。
1、我知道的天气现象有气温、风向、降水量、云量。
2、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它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积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天气。
3、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时气温最高,清晨和傍晚气温偏低。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教科版(新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B.声源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2.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
A.空气B.瓶口C.瓶子D.无法确定3.噪声对于我们的健康()。
A.不影响B.有危害C.有益处4.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A.固体B.液体C.空气D.真空5.下面图片中与声波传播状态相似的是()A.像太阳B.像水波涟漪C.像波浪6.我们耳朵里的()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然后通过其他器官将声音信号传入中耳、内耳。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7.吹奏笛子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
A.笛子本身B.笛子中的空气C.吹奏者的嘴唇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C.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10.如下图所示,用同一根橡皮筋拉成长度不一的三种情况,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A.B.C.11.为了保护听力,正确的做法是()。
A.经常戴耳塞听音乐B.在教室里大声喧哗C.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二、判断题12.要想让敲响的锣声停止,可以用手捂住锣面。
()13.声音只有音量高低之分,没有强弱的差别。
()14.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慢,为了安全可以连续鸣笛提醒。
()15.现在有很多高科技产品不用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16.长短不同的琴弦,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7.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8.皮筋琴声音的强弱变化跟拨动皮筋的幅度有关。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一、填空题【28分】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以()的形式传播。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
4、外耳分为()和()两部分。
5、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6、听觉神经的作用是()鼓膜有()的作用。
7、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8、橡皮筋拉得越紧,弹拨时发出的声音越()。
二、判断题。
【8分】1、用不同的力敲击一支音叉,声音的强弱会发生变化。
()2、音叉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一种发声仪器。
()3、只要有声音,就肯定有某一种物体在振动。
()4、声波和水波一样,只能在水平方向向上传播。
()5、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
()6、我们说话时声音的高低与声带振动的快慢有关。
()7、我们听到的别人说话声,是通过耳朵传播的。
()8、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三、选择题。
【16分】1、击打音叉后,迅速将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见水面( )。
A.出现一圈圈的波纹B.动一下就不动了C.没有变化2、关于弯折钢尺和拨动钢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弯折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强B.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说明钢尺在振动C.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越长,发出的声音越高3、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A.越来越高B. 越来越低C. 一样高4、音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A.物体振动幅度大,音量大B. 物体振动幅度小,音量大C. 物体振动速度快,音量大5、用相同的力击打三根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空心钢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钢管B. 最短的钢管C. 长度居中的钢管6、如图,古代人经常用“伏婴而听”的方法侦听城外的敌人是否在擦地道。
这种方法利用的是()的原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 共20分)1.敲打音叉会发出声音, 敲打停止了仍能听到一段余音, 这是因为()。
A.音叉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B.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C.敲打停止后音叉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2.如果将手放在耳后, 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 我们听到的声音()。
A.比原来响B.比原来轻C.跟原来一样3.下面的音符中, ()是最高音。
A.6B.7C.i4.下列哪种声音听上去会让人心情愉悦()。
A.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B.悠扬的钢琴声C.农贸市场的喧哗声5.下列关于声音的传播的描述, 正确的是()。
A.声音沿着一个方向传播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中, 没有依靠任何物质C.敲锣时, 要使锣停止发声, 可用手按住锣面6.耳朵结构中, 感觉声音的部分是()。
A.外耳B.中耳C.内耳7.同一个物体, 振动幅度越(), 发出的声音越强。
A.大B.均匀C.小8.物体振动得越快, 发出的声音()。
A.越高B.越低C.不变9.人在听远处声音的时候, 往往会把手掌放在耳朵的后面来增加听觉效果, 这是为了()。
A.加大面积B.增大耳郭收集更多的声波C.美观、好看10.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强弱、大小、轻重, 都是指()。
A.音量B.音高C.音色二.填空题(共10题, 共58分)1.物体在()时, 也会引起其他周围的物体(), 声音是以()的形式向()传播, 当()遇到物体时, 会使物体产生() , 声音就这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越快, 发生的声音就越();物体振动的越慢, 发出的声音就越()。
3.声音可以用高、()强、()等词来描述。
4.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的。
同一物体, 振动越快, 音调越();振动越慢, 音调越()。
5.()的弦, ()的弦, 振动频率(), 音高()。
6.在我们的周围, 声音无处不在。
我们的喉咙有一个能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A.越大B.越小C.不变
37.科科往一个试管里加水,然后吹装水的试管,从装水多到装水少的声音变化为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吹奏笛子时发出的笛声是()振动产生的。
9.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声音是以( )形式传播的。
10.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 )。
1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 )有关。
12.宇航员在太空借助( )才能沟通,因为太空没有( )。
13.声音可以在气体、( )、( )中传播,而且可以向( )传播。
43.如图,小刚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A.受到外力B.发生振动C.鼓面弯曲
44.轻轻敲鼓,鼓发出声音,纸屑()。
A.反复跳动B.位置不变C.跳动一次就停止
45.实验过程中,下面实验材料可以代替纸屑放在鼓面上的是()。
A.泡沫球B.铅笔C.科学课本
46.用力敲鼓和轻轻敲鼓,听到的两次鼓发出的声音()。
18.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都在( ),物体声音强弱是由物体( )决定的。
19.吹口琴时,短、薄、窄的簧片发出的声音比较( ),长、宽、厚的簧片发出的声音比较( )。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0.尺子伸出桌子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
21.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也会产生振动。( )
34.古代,战士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趴在地面听声音)”的办法来判断有无敌方军队的到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蹄声只能沿着地面传播B.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C.通过地面听到的声音比空气传播过来的要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天气》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人们通过()、降雨量、()、()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3、我们每天测量气温的时间、地点要保持()。
4、风向是指(),用()测量,用()个方位描述。
5、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感知,可以用()和()来描述。
6、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7、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应该用()或()来确定好方向。
8、()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24小时降水量在
毫米之间属于暴雨,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和()等。
10、小雨是24小时降水量小于()毫米的降水,大雨是24小时降水
量在()毫米之间的降水。
11、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和()
组成的。
12、根据云的多少可以把天气分为()、()和()
等。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可以把云分为()、()和()。
13、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作()。
14、天气日历一般要记录()、()、()、
()和()等。
15、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
(),了解天气变化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右图中布条的飘动方向,判断此时的风向是
( ).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 )个等级。
A、10
B、11
C、12
D、13
3、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他们分成( )
A、高温、炎热和低温
B、无风、微风和大风
C、积云、层云和卷云
D、小雨、中雨和大雨
4、右边四幅图中,表示多云天气的一幅图是( )
5、风向可以用( )方位来描述
A.四个B.八个C.十个D.十二个
6、风速的等级是由()
A、风向标测定的
B、风速仪测定的
C、百页箱测定的
D、雨量器测定的
7、右边四幅图中,表示晴天的一幅图是()
A B C D
8、哪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A、室内温度
B、室外温度
C、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
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是由东南向东北吹来的。
B、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10、大树摇摆,难以打伞,是()风。
A、5级
B、6级
C、7级
三、判断题(在正确的语句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 )
2、一年中,天气每天都是一样的,不影响我们的生活。
( )
3、一个月的天气变化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
()
4、“℃”是记录气温的符号。
()
5、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一定是中午。
()
6、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
7、风速可分为12个等级。
()
8、雨量器的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是降水量。
()
9、室外温度一定比室内温度高。
()
10、我看见学校操场上的旗子向北方飘动,这时吹的是一定北风。
( )
四、观察题(16分)
1、下列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分别是什么?
( ) ( ) ( ) ( ) ( )
2、下面是明明同学观测云量后所做的记录,结合你的观察,你认为他记录得对吗?如对就在括号里打“√”,如不对就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答案。
阴天( ) 晴天( ) 多云( )
五、实验探究题(28分)
(1)小方明天一大早要云秋游,晚上听到的天气预报是:明天晴到多云,最低气温18摄氏度,最高气温28摄氏度。
①小方明天需要带雨伞吗?为什么?(7分)
②明天最适合穿的衣服是( )。
(4分)
A、棉衣
B、衬衫加外套
C、衬衫
(2)以下是一位同学记录的某一天气温变化的数据。
①请根据上页表中的气温数据画出柱状图。
(5分)
②根据上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4分)
(3)请将下面的气象观测仪器与其功能及测量结果用线边起来。
(8分)
风向标测量气温 5级
温度计测量风向 3毫米
雨量器测量风速 10摄氏度
风速仪测量降水量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