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旗袍的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传统旗袍滚边工艺结合现代设计表现浅析

传统旗袍滚边工艺结合现代设计表现浅析

一、旗袍分类中按滚边工艺进行的分类分析滚边在旗袍表现中起到勾勒旗袍廓形、美化着装者体现轮廓及装饰旗袍等作用,滚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旗袍上的一个亮点,对旗袍气质上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滚边的类型非常多,有细滚边、宽滚边、双滚边、单滚边、三滚边等等,不同的滚边类型,契合了不同类型的旗袍款式。

滚边工艺的搭配及表现方法在传统手艺基础上推陈出新,比如最佳的滚边材料是真丝软缎,而且滚边的颜色必须要求素色。

经过精致滚边过的旗袍,旗袍更具有层次感和灵动性,也更好地烘托出了东方女性独特的气质。

二、旗袍滚条制作的传统工艺特点分析传统旗袍滚边工艺中涵盖了配色、上浆、斜裁(1)传统的旗袍廓形简洁优雅,滚边的线条恰恰勾勒出曼妙的旗袍廓形,滚边配色的运用成败功用不言而喻。

基础配色规律与丝绸等面料的巧妙融合,可雅致,可撞色,可以遵循传统,可以打破传统。

在设计师手中巧应生辉。

(2)上浆的过程中,滚条布的缩水、刮浆更能满足旗袍的自然适体性,这也是老手艺人坚持不去使用粘合衬的原因,这是专业旗袍的一部分。

浆糊不能粘稠,要充分渗入到丝路空隙中,需适当加水调稀,刮浆糊时一定要顺着直纱的方向,否则,会产生不均匀生硬的现象,因为浆糊不能充分渗入到丝路空隙中,也会使浆糊的脱落程度不均匀。

待浆糊自然干后熨平,用尺子等工具,沿其两个斜度方向刮,使多余浆糊脱落。

再沿两个斜度方向拉伸,最后熨平。

这样处理后的面料,即保证了面料的弹性,又方便折叠,做出的滚边也更有立体感。

(3)旗袍滚条制作中,斜裁45毅正斜丝,是集纬丝弹性但易变形与经丝牢固但僵硬之间的巧妙融合,具有最好的滚条角度及最好的拉伸力。

否则做出的滚边会起皱且缺乏立体感,会产生凸凹不平的反光,极大地影响了旗袍的品质。

(4)而滚条的宽度在每件旗袍的具体制作中,则主要由滚条的厚度和弹力来定。

在常规滚条的宽度运用基础上,根据旗袍的面料、款式、号型等具体因素结合需要的滚边的成型效果来定。

例如,如果成型滚边宽度在0.5cm ,那么你的滚条裁剪宽度基本在2.2-2.5cm 之间。

流行元素在旗袍服装设计中解构与重构

流行元素在旗袍服装设计中解构与重构

试论流行元素在旗袍服装设计中的解构与重构摘要: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的主要构成,被世界服装设计师所运用。

本文对流行元素进行解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款式、面料、图案、文化观念等几个角度将流行元素在旗袍设计中进行重构,为当代旗袍设计提出几点反思,希望为服装设计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流行元素旗袍金属感面料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流行”的概念应该追溯到19世纪法国高级时装的出现,中国服装中的“流行”概念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

王安石在《风俗》文论中描述:“京师者,风俗之枢纽也。

所谓京师是百奇之渊,众伪之府,异装奇服,朝新于宫廷,暮仿于市井,不几月而满天下。

”这段话概括了服装的流行趋势及传播方式,古代服装主要以京城为中心,“不几月”就可以普及到全国各地。

“朝新”和“暮仿”描绘出了流行的起始和终尾,服装的流行自古以来传播速度就很快,而传播的方式则是自上而下,从宫廷到民间。

在中国,对服装流行与文化交流的界定,真正意义上应该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

旗袍作为中国民族服装的精髓发展到现在仍能受到世界各地时装界的追捧,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在于“流行”。

旗袍的发展从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再到现代旗袍,这种发展的本身就是对流行的追寻。

“流行”所反映的是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新”的追求,一种服装样式要想长久不衰,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要不断吸纳流行元素,为其注入新鲜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旗袍设计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当代旗袍对植入时尚设计元素进行解构与重构使其流行,这种东方元素的升华受到国际设计大师们的青睐,并演绎在西方的晚礼服设计中,在国际时尚舞台上辉映。

一旗袍样式的流行与演变旗袍样式的流行与演变通过时代交替、渗透文化发展的符号样式,这种符号积淀的丰富与发展,对旗袍的审美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尚和满足人们的需要成为旗袍样式转变的必经之路。

每个时期的旗袍设计都体现出时代的面貌和流行元素的内涵,因此,旗袍的不断翻新与改良,是流行服装历史印记的记载与呈现。

传统云纹元素在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云纹元素在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天工|2023年第10期[摘 要]云纹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常见的纹样之一,经过漫长的发展,云纹图案形成了丰富多变的形态特征。

从传统云纹图案中获取设计灵感,通过现代服装结构设计表现云纹图案的卷曲和舒张,优化人体曲线,打破对结构线的固化认识,使之更加灵秀生动,同时让传统云纹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云纹;现代服装结构设计;结构分割线[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0-0082-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俞雨昕,宋湲,姚奔驰,等.传统云纹元素在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天工,2023(10):82-84.俞雨昕 宋 湲 姚奔驰 祁 伟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传统云纹元素在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基金项目:2023年江苏省大学生创业中心训练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313573028Z)。

作者简介:俞雨昕(2001—),女,汉族,江苏泰州人,本科,设计师,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随着“汉服热”“中国风”“国潮”的涌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服饰进入了大众视野,逐步向世界推广,并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意蕴的同时,也推进了中国风潮在全球的传播,架起了传统文化与国际沟通的桥梁。

传统云纹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纹样之一,被各个领域的设计师所认识,服装设计界的这股“云”热潮也在国际上掀起。

云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吉祥图案,象征着吉祥美好,代表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审美情趣,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云纹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其形成和发展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云纹的形式和内涵有了新的理解。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传统云纹使用得淋漓尽致,场馆、火炬、奖牌、服装等都融入了云纹图案的设计,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传统云纹的魅力,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服装结构设计是根据服装款式设计的意图和要求,以及人体数据量化分析,按照服装与人体放松度和孔隙度之间的要求制作样衣,将立体的服装用二维平面结构展示出来。

浅析女性主义与旗袍演变的关系及对旗袍设计创新的启示

浅析女性主义与旗袍演变的关系及对旗袍设计创新的启示

浅析女性主义与旗袍演变的关系及对旗袍设计创新的启示孔敬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博览》
【年(卷),期】2024()2
【摘要】本研究分析旗袍作为文化载体在社会结构转变中受到的影响,重点关注旗袍的发展演变与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旗袍的演变可以作为一个中国服装史发展的标志,不仅象征中国女性服饰的现代化和成衣化,同时旗袍的演变也与女性主义浪潮紧密相连。

笔者在本文中也探探讨旗袍在当今社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本研究通过对旗袍行业的专家采访和对旗袍爱好者群体的采访中,发现旗袍未能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服装,可能与当今大众对女性主义的重新定义关系密切,同时也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大规模变化有关。

同时,本文章通过总结文献和第一手研究数据,并结合当前中国国情,对旗袍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孔敬
【作者单位】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0;J59
【相关文献】
1.浅析旗袍的发展与演变
2.旗袍的造型演变与结构设计变化研究
3.旗袍演变史对现代旗袍工艺与制作的启示
4.论设计的实用性演变——以旗袍为例
5.浅析旗袍在民国服制影响下的演变及其当代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舞台表演中的旗袍风格设计

浅谈舞台表演中的旗袍风格设计

浅谈舞台表演中的旗袍风格设计摘要:旗袍虽然源于清代旗人之袍,但是它是中西服饰文化的产物,现代旗袍设计已经具备了独立的、与旗人之袍迥然不同的风格韵味。

传统旗袍、改良旗袍、现代旗袍代表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观念,也悄然酝酿着新时代的未来旗袍将传统与时代结合,民族与世界融合,一直是旗袍款式发展演变的规律,也必然影响着旗袍未来的发展道路。

在不久的将来,设计师们将传统与时代结合,民族与世界融合,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吸收西方的服饰理念和制衣技巧,设计出更合理更富有时代意义的中国旗袍,继承和弘扬旗袍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旗袍;传统;融合中图分类号:J523.5 J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60-02第一章、舞台表演为了展现出旗袍的不同风格,可以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来表现。

从广义上说,舞台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表演性演出和展示性演出,受国际时尚界的影响,我国的服装文化不断普及,服装市场也蓬勃发展起来,服装的舞台表演引导人们在服装服饰上追求美、表现美,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播者。

这些多元化的、创新性的服装舞台表演推行品牌文化,普及了服装文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和着装修养,激活服装设计师的创作激情,促进服装市场的迅速成长与成熟,推行品牌文化,传播流行风尚,刺激购买欲望,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舞台表演中旗袍风格的视觉表现形式影响舞台表演视觉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舞台造型、背景、道具、灯光等造型范围,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旗袍的设计应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个性的表现力。

由于视觉在整个感觉器官中居于主导和基础地位,因而在舞台表演中的旗袍设计,需要与视觉传达设计相辅相成,所以旗袍的设计以造型、色彩、文字、空间和形象等等作为视觉基础元素来进行表现,并要求表现美感、营造气氛、呈现出旗袍穿着时的时空环境及意象,通过旗袍带来的视觉元素来进行传递,以视觉艺术规律进行创作旗袍的色彩、肌理同样具有重要的表现价值,旗袍的面料、肌理形态以及色彩经过分离、组合、改变都可以重新转换成不同的视觉形象舞台表演意念的转化与组合。

旗袍

旗袍

旗袍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中文名旗袍典型特征右衽大襟立领盘扣侧摆开叉形成形式20世纪20年代明国身份国家法定礼服别称祺袍(台湾地区)现代身份外事场合礼仪服装,国际盛会礼服曾用名长衫、长袍适宜人群女性起始时间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

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

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

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

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

样式起源第一种以周锡保先生《中国古代服饰史》为代表,认为旗袍即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发展而来。

但也有学者认为:“民国旗袍虽然具有类似于旗女之袍的形式,却不再具有旗女之袍的涵义,如果完全认为民国旗袍是直接由旗女之袍发展而来,未免有失偏颇”第二种以袁杰英教授《中国旗袍》以及包铭新教授《中国旗袍》《近代中国女装实录》为代表,认为旗袍和旗装袍有一定继承关系,但同时认为旗袍的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

江南大学崔荣荣教授也在著作《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中说:“有些人质疑旗袍是满族服饰……我认为这些认知是片面和表面化的,汉族的袍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满族的袍和褂的历史渊源又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我想很容易得到。

2024版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

2024版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

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目录CATALOGUE•旗袍文化概述•旗袍的款式与特点•旗袍的色彩与图案•旗袍的穿着与搭配•旗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旗袍文化的艺术表现与价值01CATALOGUE旗袍文化概述旗袍的起源与发展起源旗袍最初源于清代满族人的传统服装“旗装”,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发展,逐渐演变成如今广为人知的旗袍样式。

发展历程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旗袍经历了多次变革,包括领口、袖口、开衩等方面的变化,逐渐从满族服饰演变为具有汉族特色的女性时装。

旗袍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女性美的象征旗袍以其独特的剪裁和修身效果,充分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被视为中国传统女性美的象征。

文化传承的载体旗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瑰宝。

旗袍的流行时期与地域特色流行时期20世纪初至中叶是旗袍最为流行的时期,尤其是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旗袍成为当时女性最为时尚的服装之一。

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旗袍在款式、面料、图案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如上海旗袍注重时尚与洋气,而北京旗袍则更加注重传统与典雅。

此外,苏州、杭州等地的旗袍也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

02CATALOGUE旗袍的款式与特点传统旗袍的基本款式立领盘扣立领是旗袍的经典元素之一,代表着端庄与雅致;盘扣则是中式盘扣的代表,展现了中华传统工艺的精湛。

右衽大襟右衽大襟是旗袍的独特设计,指的是前襟从右侧搭向左侧,并在胸前形成一个“Y”字形,凸显了女性的曲线美。

紧身窄袖传统旗袍注重展现女性的身材曲线,因此通常采用紧身设计,袖子也多为窄袖,使整体造型更加修长纤细。

融入时尚元素现代旗袍在设计中融入了时尚元素,如蕾丝、刺绣、亮片等,使旗袍更加时尚、个性化。

款式多样化现代旗袍在款式上进行了多样化创新,如有袖、无袖、短款、长款等,满足了不同女性的审美需求。

面料创新现代旗袍在面料选择上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丝绸、棉麻等面料外,还尝试了新型面料如化纤、混纺等,使旗袍更加舒适、易打理。

旗袍PPT课件(2024)

旗袍PPT课件(2024)
26
政府支持下的文化传承项目
01
政府对旗袍文化的 保护与传承政策
介绍政府在保护旗袍文化遗产、 支持旗袍文化传承方面的政策措 施。
02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中的旗袍
分析旗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在政府支持下的保护、传承 与发展情况。
03
政府与民间合作推 动旗袍文化发展
探讨政府如何与民间力量合作, 共同推动旗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2024/1/29
6
当代传承与创新
2024/1/29
传承现状
在当代社会,旗袍依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尤其在特定场合如婚礼、庆典等,旗 袍被视为传统与优雅的象征。
创新与发展
为了适应现代审美和穿着需求,旗袍在款式、面料和工艺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如加入现代设计元素、使用新型面料等。同时,旗袍也与其他服饰元素进行融 合,创造出更多元化的穿着风格。
社会的过程。
旗袍与女性形象塑造
02
旗袍通过其独特的剪裁和款式,凸显了女性的曲线美,成为女
性优雅、知性的象征。
旗袍与女性社会地位
03
旗袍的穿着者多为上层社会的女性,因此旗袍也成为了一种社
会地位的象征。
19
东方审美观念的展现
旗袍的东方韵味
旗袍的立领、盘扣、斜襟等设计元素,充满了东方韵味,展现了东 方女性的独特魅力。
2024/1/29
3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9
33
2024/1/29
起源传说
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旗袍最 初是满族妇女所穿的长袍,后来 逐渐被汉族妇女采纳并改进。
文化背景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之一,其 起源和发展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背 景紧密相连。它体现了古代中国 的礼仪、审美和等级观念。

《旗袍缝制工艺》课件

《旗袍缝制工艺》课件

100%
东方美学的代表
旗袍完美地展现了东方女性的曲 线美和婉约气质,它体现了东方 美学对于和谐、自然和含蓄的追 求。
80%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旗袍在保留了传统元素的同时, 也融入了西方的裁剪技巧,是传 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典范。
旗袍的款式分类
长旗袍
长旗袍通常长度过膝,是最常 见的款式之一,适合正式场合 穿着。
常用面料种类
丝绸
质地轻薄、柔软,光泽感强,是制作旗袍的经典 面料。
绒布
质地厚实,保暖性好,常用于秋冬季节的旗袍制 作。
棉麻
透气性好,吸湿性强,适合夏季穿着,也是常见 的旗袍面料。
蕾丝
具有浪漫、唯美的风格,常用于女性化的旗袍款 式。
面料的选择依据
01
02
03
季节
根据不同季节选择适合的 面料,如夏季选择棉麻, 冬季选择绒布。
《旗袍缝制工艺》ppt课件

CONTENCT

• 旗袍简介 • 旗袍缝制工艺流程 • 旗袍面料的选择与搭配 • 旗袍的保养与收藏 • 旗袍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
01
旗袍简介
旗袍的历史背景
起源
旗袍起源于清代满族人的传统服装“旗装”,后来 经过汉族裁缝的改良,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魅力 的女性服饰。
民国时期
旗袍经常作为设计师品牌秀场上 的亮点,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韵味

国际时装周
在国际时装周上,旗袍常被用作灵 感来源,与其他元素融合展现出新 的时尚风貌。
高定系列
高级定制的旗袍展现了精湛的缝制 工艺和华丽的细节,是时尚界的珍 品。
旗袍在日常生活中的穿着
休闲场合
旗袍可作为日常休闲穿着,展现 出轻松自在的风格。

第三章 旗袍结构设计.

第三章 旗袍结构设计.

第三章旗袍结构设计课程引入: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基型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进行旗袍、唐装的结构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以完成款式图、照片服装的结构设计为任务,对任务进行科学分析、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提升服装结构设计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阐述教学内容:旗袍,也称中式旗袍,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着中华民族放牧传统艺术,为国际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妇女代表服装。

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始于清朝的旗人着装。

经过辛亥革命及现代的改良,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其主要结构特征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等等。

现代的旗袍既保留了传统旗袍的服饰工艺,又使其更加符合对人体结构的表现。

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

现代旗袍品种繁多,结婚礼服旗袍一般面料质地上乘且色彩鲜艳夺目,充满喜庆色彩;迎宾赴宴礼服旗袍面料应高级华贵,色彩柔和大方,外观稳重而高雅;便服旗袍可随心所欲,突出个性及体型美,穿着舒适大方。

市场上成衣旗袍的规格是按大众化的身材体型量制的。

由于每个人身材都有自己特殊性,而旗袍又是趋于紧身、抱合性强的服装,尺寸规格则是旗袍的重要指标。

所以旗袍的“三围”—即胸围、腰围、臀围很重要,旗袍“三围”应相适或略有余。

与连衣裙相比,旗袍尺寸要求十分严格,否则将会失去其风格和独到之处。

旗袍面料的选料范围是很广泛的。

日常一般穿用的旗袍,夏季可选择纯棉印花细布、印花府绸、色织府绸、什色府绸、各种麻纱、印花横贡缎、提花布等薄型织品;春秋季可选择化纤或混纺织品,如各种闪光绸、涤丝绸、以及各种薄型花呢等织物。

这些织品虽然吸湿性、透气性差,但其外观比棉织品挺括平滑、绚丽悦目,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中穿用很适宜。

礼宾或演出穿用旗袍是十分考究的。

夏季穿用,旗袍面料应选择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

该织品质地柔软、轻盈不粘身、舒适透凉;春秋季穿用,旗袍面料应选各种缎和丝绒类:如织锦缎、古香缎、金玉缎、绉缎、乔其立绒、金丝绒等等,这些高级面料制做的的旗袍能充分表现东方女性体型美、点线突出,丰韵而柔媚,华贵而高雅,如果在胸、领、襟稍加点缀装饰,则会更为光彩夺目。

浅析传统旗袍与现代旗袍结构设计的区别

浅析传统旗袍与现代旗袍结构设计的区别

浅析传统旗袍与现代旗袍结构设计的区别摘要:本文通过对旗袍的起源于发展、外形特点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将传统旗袍与改良旗袍结构设计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改良旗袍的结构设计在省道、肩部、袖子等方面的改造变化,改良旗袍的结构不仅突出了女性身体的“曲线美”,也表现了新时代女性反对封建压迫,追求自由、自主、自强以及平等、平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

关键词:旗袍;外形特点;结构设计一、旗袍的起源与发展传统旗袍原本称为满族女子的长袍,在清朝末年时,旗袍从外形上看宽松肥大,腰平且腰身直,衣长一般到脚下。

到了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旗袍已经逐渐在满族和汉族女子中流行开来,从当时旗袍的外形上来看,由于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袖口已经不再宽松,逐渐收紧,衣身的长度也不再长至脚下,腰身也不再平直,开始收紧修身,从此形成了现代旗袍。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中国广大民众的服装款式呈现出中西混杂、多种多样、生机勃勃的状态。

1912年出版的一期《大公报》上,曾经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过这样的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说明,在经历辛亥革命后,当时思想已经解放的一些中国人开始注意改变自己的外在形象。

当时,在香港、澳门、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较为开放的城市,从事洋务买办与海外贸易的商人,以及曾经去国外留学的人,他们由于接受了西方文化,解放了思想,开始穿着西服、连衣裙等,现代旗袍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现代旗袍主要来源于传统的满族旗袍,这和当时大量参考了西方服装造型的中山装并不一样,也就是说,现代旗袍是在传统旗袍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形成的,这也是在清末民初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形成的。

现代旗袍最先出现在上海,这是因为上海是中国当时较为开放的城市,也是最有条件形成中西服装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城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旗袍从沿海城市开始风靡中国的各主要城市,前后大约20年的时间,旗袍从上海传播到北京、广州、南京等大城市,同时,风潮也逐渐向中小城市扩散,这种快速传播也反映了思想解放的中国人开始接受新鲜事物,也是时代的变迁。

浅析旗袍结构设计的演变

浅析旗袍结构设计的演变

浅析旗袍结构设计的演变作者:朱庆艳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选择从结构设计方面对传统旗袍、改良旗袍和现代旗袍进行简单的剖析研究,然后对三者的差异性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出传统旗袍到现代旗袍结构的演变的规律和发展过程。

关键词:旗袍结构设计款式演变一、旗袍概述旗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中国旗袍,作为东方女性形象的代表,被称为绝佳之作,而非过分之言。

西方人也从旗袍的形象上认识了中国人。

旗袍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这也是改良旗袍发展的鼎盛时期。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旗袍作为国家礼服之一。

2011年,国务院也公布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今日的旗袍,无论其款式、颜色还是其韵味,都是几千年来中国历代服装精髓的积淀,是传统文化的不断延续和传承。

文中选择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旗袍,改良旗袍,现代旗袍为研究对象,对旗袍的结构设计演变进行分析。

二、各时期的旗袍结构设计特点1.传统旗袍结构设计特点(清初至清末)传统旗袍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

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盘滚装饰。

传统旗袍造型具有中国历史服装鲜明的特色,不在凸显女性的体型之美,而主要在于遮羞蔽体这个作用。

传统旗袍在构成上采用直线裁剪的方法,基本属于一个平面结构。

其主要特点是:在直线裁剪的基础上,采用前后衣身、衣袖相连的整体服装造型。

腰部平直不收腰省,采用大襟右衽的结构,有的款式采用无领的形式。

其构成方法一般是通过直接测量或者凭借经验来绘制裁剪图。

2.改良旗袍结构设计特点(30、40年代)改良旗袍在传统旗袍的款式上加以改良,结构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由原来的连袖结构变为现在的装袖结构,袖窿的结构也在逐渐完善,袖子造型也由平面结构变为立体构成;二是腰身由传统的平面形式变成了符合人体曲线的立体构成形式,采用了收省的设计原理,在衣片部位上加设了腰省和胸省,西方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旗袍成功结合。

服装结构制图

服装结构制图

服装结构制图技训实施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服装结构制图是以服装结构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主体专业课程。

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正常体型和基本款式的服装结构制图,并能初步掌握特殊体型和变化款式的服装结构制图。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一般的量体,结构制图,裁剪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一些服装结构的变化原理、变化规律和处理特殊体型、款式变化的制图方法。

三、教材的选用和分析1.教材图文并茂,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编排,适合初学者选用。

2.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服装结构制图》第四版为教材。

四、课时分配建议:198课时(实训总个数:38个)服装结构制图考核大纲考核方式:技能操作评分准则:(总分值:100分)分学期进行模拟考核,第五学期进行总体考核,成绩以第五学期的考核为准,60分以上达标合格,才能参加全国的服装设计定制工考核,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允以毕业。

得分在60分以下必须参加补考,合格后才能进行服装设计定制工考核。

得分在80分以上为优秀。

服装缝制工艺技训实施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做为主干专业课程的教材,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本专业工艺基础缝制的同时,充分掌握日常服装的裁制及工艺技术,并通过技能训练达到中等考核标准。

2、应与现代服装加工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工业化服装生产紧密结合,并兼顾个体服装加工工艺技术。

3、充分考虑中职在校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认识水平等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培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服装裁剪技术及标准成衣的裁剪方法。

2、掌握服装缝制工艺,包括有成衣样板的毛板、排料、工艺流程及具体缝制的熨烫方法、步骤。

3、掌握服饰的装饰工艺等内容。

三、教材的选用和分析。

1、本教材分为基础模块和实践模块,基础模块为前四学期所学内容,选学模块为第五期所学内容,课时分配见下页,第六期为下工厂实习阶段。

2、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规划教材》高教版《服装工艺》四、课时分配建议:360课时(实训总个数:61个)服装缝制工艺考核大纲考核方式:技能操作评分准则:(总分值:100分)分学期进行模拟考核,第五学期进行总体考核,成绩以第五学期的考核为准,60分以上达标合格,才能参加全国的服装设计定制工考核,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允以毕业。

海派旗袍现代设计元素分类及创新

海派旗袍现代设计元素分类及创新

设计 中的具象展示 , 相 当于设计 中的基础符号 。设计
元 素能够 展示 设计 师 对某 一设 计 的情 感 或 艺术 的表 达
手段 , 能够从一定 程度上反映设计 师的设 计理念及对 受众所传 递 的个人情感 , 它来源 于生活 的各个方 面。
海 派旗袍 设 计 元 素是 指 构 成 海 派 旗 袍 的基 础 设 计 符
海 派 旗 袍 之所 以称 之 为 旗 袍 , 是 与构 成 海 派 旗 袍 的元素种类和多少密不可分的。符合旗袍特征的元素
立体剪裁的传人 , 促使人们对传统旗袍结构造 型上进
行了很大的改 良, 形成了独具 特色 的上海旗袍。一般 把这种成型于上海 , 有别于清官贵族宽大繁缛并且趋 于时尚和羡艳 的能够 凸显女性柔美体态端庄的旗袍样
1 海派旗袍及 其设计 元素定义
1 . 1 海 派旗袍 定 义 海 派 旗 袍 来 源 于 中 国传 统 旗 袍 , 原 为 清 满 洲 旗人 所 穿 的一 种服饰 , 在宫 中一 直延 续 着 宽 大冗 长 、 方 正威
服装元素称之为服装典型元素。通 常, 有明确设 计风 格 的服装 品牌或 有典 型特 征 的 民族 服饰 是 由各 自特 定
代 中国女性时装 变革的黄金时代 。如今 , 经历 了将 近 个世纪 的洗礼 , 传统 海派旗 袍 的领 高及颌 , 身长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踝, 盘扣 、 偏襟等传统设计元素 已经成为都市快节奏生 活 中的 障碍 , 无 法 适 应 人 们 现 代 化 的生 活 方 式 。 随着 复古思潮及注重本土设计文化 的兴起 , 海派旗 袍这一 逐渐被 国人所 抛弃 的民族化服装 又逐渐被 人们所重 视 。但 海 派旗 袍所 有 的流行 元 素及 穿 着 方式 是 适 应 于 当时的年代 , 在 当代社会略显陈旧; 且传统纹样面料元 素及精致的、 更突 出女性特点 的镶滚装饰元素更 与现 代社会 的高楼林立 格格不入 。如今 , 人们对穿 衣要求

《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

《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
旗袍的图案与寓意
传统吉祥图案
龙凤呈祥
龙和凤是中国文化中的神圣动物 ,象征着吉祥、权力和美满的婚 姻。在旗袍上绣制龙凤图案,寓
意着吉祥如意和美好姻缘。
牡丹花开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象征着富贵 、荣华和繁荣。旗袍上的牡丹图 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
求和向往。
福禄寿喜
福、禄、寿、喜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四大吉祥神,分别代表着幸 福、富贵、长寿和喜庆。旗袍上 绣制这些图案,寓意着祈求吉祥
刺绣与印花
传统旗袍以刺绣为主,而现代旗袍则运用了更多的印花技 术。这些精美的刺绣和印花图案丰富了旗袍的视觉效果, 使其更具艺术感和时尚感。
CHAPTER 04
旗袍的工艺与技艺
精湛裁剪技术
量体裁衣
根据穿着者的身材特点和需求进 行精确测量,确保旗袍合身舒适

立体裁剪
运用现代立体裁剪技术,使旗袍更 加贴合人体曲线,展现女性优雅身 姿。
CHAPTER 02
旗袍的款式与特点
传统款式分类
直筒型旗袍
A字型旗袍
H型旗袍
修身型旗袍
上下宽度一致,无明显 宽窄变宽,形似英文字 母"A",适合下半身较丰
满的女性。
上下宽度适中,无明显 宽窄变化,适合各种身
材的女性。
贴身剪裁,凸显女性曲 线美,适合身材匀称的
女性。
近代创新款式
珍贵面料选择
真丝面料
01
选用高品质真丝面料,质地柔软、光泽柔和,穿着舒适度高。
绸缎面料
02
绸缎面料表面光滑、质地紧密,具有良好的悬垂性和抗皱性。
锦缎面料
03
锦缎是一种具有提花效果的丝绸面料,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常用于制作高档旗袍。

旗袍史三个时期的结构研究

旗袍史三个时期的结构研究

马克吐温:从幽默讽刺到深刻探 索
马克吐温:从幽默讽刺到深刻探索
马克吐温,这位美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以其独特的讽刺风格和幽默笔触闻名 于世。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探讨马克吐温创作的三个时期,以及每个时期的特 点和代表作品。
马克吐温:从幽默讽刺到深刻探索
在马克吐温的早期创作时期,他的作品主要以幽默讽刺为主。这个时期,他 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如《镀金时代》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在《镀金 时代》中,马克吐温以幽默讽刺的笔法描绘了美国内战后充满虚伪和浮华的时代。 而《汤姆索亚历险记》则是一部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作品,描绘了一个顽皮少年 汤姆索亚的冒险故事。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马克吐温在幽默讽刺方面的才华。
马克吐温:从幽默讽刺到深刻探索
在晚期创作阶段,马克吐温的文学风格和主题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以严肃 的思考和深切的关怀为主。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铁道生涯》。在这部作品中, 马克吐温通过对主人公雷德克里夫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国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深 刻思考。他通过雷德克里夫的经历,反思了美国社会中的不公和不平等现象,表 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怀。
第三时期:现代社会
这一时期的旗袍审美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既尊重传统美感的传承,又注重符 合现代审美的表达。旗袍的穿着场景也变得更为广泛,无论是重大节庆、社交场 合还是日常穿着,旗袍都是中国女性展现气质、自信的优选。同时,影视剧、时 尚杂志等媒体也对旗袍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论
结论
通过对旗袍史三个时期的结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的传统 服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传统美感体现,到 近现代历史中的东西方文化融合,再到现代社会中的多样化和创新,旗袍的历史 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恰好映射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浅析盘扣在现代旗袍设计中韵致情趣

浅析盘扣在现代旗袍设计中韵致情趣

浅析盘扣在现代旗袍设计中韵致情趣作者:常颖慧来源:《艺术科技》2012年第05期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服饰文化,而旗袍作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服饰,讲到旗袍必须着重说一下旗袍的点眼之笔—盘扣。

这让国人意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旗袍设计中巧妙地将传统与流行民族与世界,个性与时代表性融为一体。

关键词:盘扣;旗袍;传统与流行1 引言讲到旗袍,必须要着重提一下旗袍中的点眼之笔——盘扣。

盘扣是旗袍重要装饰因素点,一件好的旗袍,除了裁剪合体、色彩协调、工艺精致之外,重要的一点是看盘扣的装饰如何。

它蕴含着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和创造精神。

盘扣的制作工艺考究,造型细腻优美,品种花样繁多,极富有想象力,作为一种用来美化服装的手段,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结晶。

2 盘扣的演绎变迁2.1 盘扣的起源盘扣起源于远古时代。

当时因为还没有掌握文字,只好用绳子,盘个疙瘩来记载时间。

而真正使用到人类服饰上,是从唐朝正式开始的。

由于盛唐时期,渐渐对穿着讲究起来。

所以,有把手工盘花作为服饰,挂在身上。

久而久之演绎成最初的模式。

而真正作为扣子使用在衣服上,那是明朝的时候。

因为,当时外衣多是宽大的袍子,也仅仅出现在内衣里。

后来,由于满人是马上民族,需要衣着紧身才利于射猎。

就把扣子使用在紧身的外衣上。

自清军入关,把自己民族的服装带入中原。

盘扣也就真正的正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渐渐流行至今。

2.2 盘扣的种类近几年,盘扣作为一种传统的服饰手段又风靡一时。

长袖盘扣、短袖盘扣、对襟盘扣、斜襟盘扣……就连后开衩的直筒连衣裙也缀上了几颗盘扣,恰似一只只欲飞未飞的“蜻蜓”。

盘扣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蝴蝶盘扣、蓓蕾盘扣、缠丝盘扣、镂花盘扣等。

盘扣还是那个盘扣,但缀在不同款式的服装上却表达着不同的服饰语言。

立领配盘扣,氤氲着张爱玲时代的含蓄和典雅;低领配盘扣,洋溢着90年代都市女性的浪漫和娇俏;短坎长裙中间密密地缀一排平行盘扣,于端丽之中见美感;斜襟短衫缀上几对似花非花的缠丝盘扣,于古雅之中见清纯……形形色色的盘扣中尤以古老的手工盘扣最为精巧细致,它融进了制作者的心性和智慧,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金侠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旗袍反映了含蓄的传统审美意识,不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象征而且体现了女性曲线,被现代人视为20世纪中国衣
着传统的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

现今,服装的文化渐渐渗透于生活的每个领域,其中旗袍尤为引起女性的喜爱,又由于人们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追求个性化,从而让更多女性对旗袍的要求越来越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旗袍;中国特色;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3-0090-01旗袍衣襟的款式多样。

由于这些襟式往往装饰繁多、开合不便,所以现代旗袍往往采取了省略和简化的设计方法,拉链的使用
使旗袍的开合方式大为改观[1]。

旗袍腰部设计在整个旗袍衣身结构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旗袍的开衩的设计有多种方面,分别是开衩的数量和开衩的高低。

1现代旗袍立领的结构变化
旗袍立领的领型变化与肩斜和领面的夹角有关。

夹角小时,领子造型呈水平状态,即上领口线与底领口线一样长,领子无起翘,围于人体颈部形成直立式领型。

领面与肩斜的夹角大表示领子呈圆形,即上领口弧线缩小,底领口长大于上领口长,领子造型有起翘,围于人体颈部后与颈部造型吻合。

2现代旗袍前门襟的结构变化
旗袍门襟版型变化主要有圆襟、方襟、直襟、琵琶襟、双襟、斜襟等。

圆襟:门襟线条圆顺流畅,是旗袍常见的开襟方式,如图1示。

方襟:门襟方中带圆,含蓄内敛,又富于变化,适合不同脸型的女性穿着。

直襟:由领口向下至胸间左右,其具体长度可由不同的款式要求进行变化,直襟的版型会使人显得修长,适合脸圆型、身材丰满的女性穿着。

双襟:双襟给人均衡、对称的美感,端庄大方,适合中老年女性穿着。

斜襟:斜襟是从领口斜划过胸前的衣襟款式,穿起来具有古典韵味。

曲襟:曲襟的形状像带棱角的“S ”开口较大,容易穿着。

琵琶襟:大襟只掩至胸前,不到腋下。

3现代旗袍袖子的结构变化
现代旗袍袖子在结构上可分为无袖,装
袖和连袖三种基本变化。

无袖从肩到领之间有多种变化,装袖分短袖、七分袖和长袖。

4现代旗袍结构设计实例
(1)前片:确定衣身的前中心线、上平线、
下平线,以衣长110cm 画竖直线画出上下水平线。

向下量取腰节长为号/4+0.5cm ,确定腰围线,胸围线的确定是沿中心线向下量取B/6+7,在胸围线上分别量取胸围大为胸围/4,胸宽为1.5倍胸围/10+3cm ,在中心线上向下量取臀高为号/10+1cm ,在臀围线上量取臀围/4确定臀宽,连接胸大点与臀围点,交于腰围线,由该点向里量取1.5cm 。

下摆的确定由臀围线向下10cm 的地方向里量取1cm,然后确定胸高点,由上水平线向下量取号/10+10cm ,有中心线向里量取胸围/10。

(2)画领口弧线,在前后片交接线的顶点处,竖向量取前领宽2倍领围/10+0.5cm ,横向量取前领深2倍领围\10-0.7cm 。

(3)从前中心线肩点沿上水平线量取肩宽为肩宽/2-0.5cm ,以上水平线形成22度的角度画斜线,由肩宽点向下作直线,交于肩斜线。

(4)完善前片衣身弧线。

(5)后片:在胸围线上分别量取胸围大为胸围/4+0.7cm ,背宽为1.5倍胸围/10+4cm ,在臀围线上量取臀围/4+0.7cm 向后劈量确定臀宽,连接胸大点与臀围点,交于腰围线,由该点向里量取1.5cm 。

下摆的确定由臀围线向下10cm 的地方向里量取1cm 处起翘0.5cm 。

(6)画领口弧线,从前后片交接线的顶
点,分别竖向量取前领宽为横领/3,横向量取前领深为2倍领围/10-0.4cm 。

(7)从前中心线肩点沿上水平线量取肩宽为肩宽/2+0.2cm ,以上水平线形成19度的角度画斜线,由肩宽点向下作直线,交于肩斜线。

(8)确定开衩位,由臀围线向下量取15cm 。

(9)确定拉链位,由胸围线向下量取3cm 处,向下至臀围线上。

(10)确定袖子中心线。

利用袖长画水平线段确定袖子中心线,袖长取25cm 画竖直线,在竖直线上画上下垂直水平线,再向下量取总袖肥/4+3cm ,确定袖山高,在此处画水平线,左右量取前袖肥大=前袖肥-0.8cm 后袖肥大=后袖肥-0.4cm ,然后画竖直线交于下水平线,在下水平线上的左右交点上分别向里量取2.5cm ,确定袖口大,最后完善袖子曲线,如图5.2示为旗袍前后衣身、袖子的结构制图。

5小结
20世纪80年代后,无论是在国际舞台,还是日常工作与生活,现代旗袍以多变的姿态展现着女性的体型美,演绎着别样的东方风情[2]。

参考文献:
[1]袁杰英.中国旗袍[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1,1-3.
[2]陶慧敏.从北京奥运礼服看旗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J].纺织科技杂志,2009(9):
12-18.
图1旗袍圆门襟
CULTURE
AND DESI GN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