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汉英翻译——谈法律文献汉译英的理解与表达问题
关于汉英法律语篇翻译的几点思考
关于汉英法律语篇翻译的几点思考邱桂萍摘 要:汉语法律语篇英译的难点之一就是要在两种语言中找出对等词语。
许多翻译中与此有关的失误均与译者对法律语篇中词语意义界定的模糊有关,而根本原因则是由于译者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或是译者不能处理好两种语言或文化之间的差异。
本文主要讨论的词语包括:法律专业术语,专业引话,含有法律专业意义的普通词以及共同语中的多义词语。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对等词语;法律专业术语;专业引话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7)3-179-01作 者:新疆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公共教学部副教授;新疆,石河子市,831300引 言法律语篇的英译涉及许多特殊问题,这是又法律语言表达的特殊内容所决定的。
法律语篇的复杂不仅仅表现在句法结构上,同时也表现在词语层面上。
关于法律语篇词汇的分类,中外专家学者均有论述。
例如,Mellinkoff将法律语篇词汇分为九类: 11含有法律专业意义的普通词;21来自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的稀有词;31拉丁词和短语;41普通词汇中不包括的法语词;51法律专业术语;61专业引语;71正式词语;81多义词语;91极端精确表达词语。
笔者通过法律语篇翻译的实践,发现法律专业术语,含有法律专业意义的普通词以及专业引语的误译,大多出自译者相关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共同语中多义词语的误译情况也并不罕见。
原因是译者对词语意义辨析的能力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具体翻译实例的分析,探讨一下此类问题,涉及到的词汇包括法律专业术语,专业引语,含有法律专业意义的普通词以及共同语中的多义词语。
一、法律专业术语的英译问题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法律语言也不例外,同样渗透着文化的痕迹。
法律术语所反映的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特有的概念。
与该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不同法律制度下的法律术语大多在概念上缺乏一致性。
因此在实践翻译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对等而实则不等的法律概念。
法律文本英汉翻译的差异
法律文本英汉翻译的差异文章从语态、句法特征以及情态动词等角度分析在翻译法律文本时译者应注意的问题,以达到法律上的对等效果。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中国与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必然使中国的法制不断健全、完善,这个过程也是不断丰富中国法律术语的过程。
法律语言要求严谨、准确,它的使用对语言表达中细致之处的重视程度是任何别的领域的语言无法企及的,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英汉法律语言的特征和差异,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在翻译英汉法学法律文本时,笔者发现译者应注意语态、句法特征以及情态动词的差异,以达到法律上的对等效果。
1 语态的差异英语语态变化比汉语丰富,法律英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表达中文法律必须用适当的语言才能表达的意思。
例如:例1 A contract is concluded,modified or terminated by the mere agreement of the parties,without any further requirement.译文:当事人仅凭协议即可订立、修改或终止合同,无任何其他要求。
上述法律条文中,动词谓语is concluded,modified or terminated 就包含能愿动词“可以”的意味,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用“可以”一词,才能准确表达原文时态中所涵盖的意思。
法律英语使用被动语态的频率高于其他文本,经常是根据需要两种语态交叉使用; 中文法律极少使用被动语态,而是惯用主动语态,采用了省略主语的主动语态。
这样既可以表示客观,又可以避免“被”字句的频繁使用。
2 句法特征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不仅表现遣词习惯和行文结构,在句法层面上其差异是法律英语与中文法律的最大不同。
英语属形合语言,因重复使用词语在英语中并不合语法规范,故在英语中使用代词或助动词来进行替代的频率高。
汉语系意合语言,是靠逻辑事理的顺序来实现意合、流动、气韵三位一体的横向铺排的。
正由于两种语言特征各异,再加之法律语言的措辞要求严谨,故在翻译时往往不能正确遵循各自的语法要求。
议法律文书英译汉的常见问题及翻译技巧
2 t ee b r 0 9 “t if m te htte I u c o a 0hD cm e 0 ) o n r hm ta h n n t n h 2 o j i s
e n d s h r e ar s l fs t e n w e h a t . b e ic a g d a e u to e t me tb t e n t e p ris s l e e
句 的理 解 是 一 大 难 点 。笔 者 的 经 验 是 先 将 长 句 化 繁 为 简 , 化
解的偏差 , 文化差异或 是专 业表 达 的生疏 , 译 的过程 往往 翻 是困难 重重 。法律文 书译 文 的准确 性对 处理 涉外 事务 有着
整 为零 以得 出句 子 的主干成 分 。然 后将 各成 分译 出后根 据 其 在句 中的作用还 原 到特定 位置 , 或经 过语 序调 整 , 以形 成 最终译 文。
—
不言而喻的意义 。针对法律文 书英译汉 过程 中的常见 问题 ,
笔者根据 自己的经验 提出了尝 试性的应对方式 。
一
、
英 语 法 律 文 书 的 语 言 特 点
—
wt acp ft n ntn (nl n u ! i oyo eI uco i u g t ! h h j i cd b: i
h I i t s al rt t T e P an i h l w i .wi o y o h et r r vd d f eo t c p ft e lt s p o i e h e e h i f t he Dee d n , l te p riswh c eP an i a r vd d o t f n a t 。al h at i h t l t h s p o i e
【推荐下载】浅谈法律英语的汉译
浅谈法律英语的汉译刘宓庆认为,法律文书即狭义上的公文文体;贾文波将法律文书归类为经贸文体;而吕俊等人则认为法律文书属于专门用途文体。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法律英语的汉译。
尽管看法不一,但都强调了法律语言的特殊性,即:用词准确规范,句子长且复杂,语篇结构严谨。
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翻译原则。
他强调在语言的诸多功能中信息功能最为重要,认为翻译应追求一种共同语言,使得译文读者能够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
因此法律文本的译者不仅要熟悉原语和目的语的法律术语和文体特点,还要对这两种语言的词汇、句法以及语篇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翻译的功能对等。
法律英语的功能对等汉译 1.法律词汇 法律英语用词正式庄重。
它有许多专业词汇,使用古体词和外来词,一些普通词有其特殊的法律意义。
译者应遵循语言规范化,即使用官方认可的规范化语言,也应在两种语言中建立完全对等的语义关系,以找到等价术语。
译者还需注重语言的一致性,即一个术语在同一个语篇中只用一个表达。
2.法律词组 法律文本经常使用近义词,近义词组rectify,amend or modify体现了法律语言准确性特征,译为校正、修改和修正。
法律英语也常使用大量的同义词来表达同一概念的现象。
这些同义词组只表达一个含义,如fair and equitable(合理的)。
译者应遵循精炼性,做到精练准确。
3.动词名词化 外国文学翻译和外国文学翻译评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翻译,何来评论?翻译是评论的依据。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外国文学翻译评论。
没有评论,翻译便难于健康地发展,可能会长期存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不良局面,因此,评论对外国文学翻译起着一种净化和提高的作用。
我国老一辈作家、翻译家,尤其是作家兼翻译家,不仅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而已在外国文学翻译评论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永远值得学习的光辉榜样。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着郑振铎是怎样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地评论中国第一个外国文学翻译大师林纾(琴南)的功过: 我们看了这个统计(指林纾所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统计),一方面自然是非常的感谢林琴南凭外,因为他介绍了这许多重要的世界名着给我们,但一方面却不免可惜他的劳力之大半归于虚耗,因为在他所译的一百五十六种作品中,仅有这六七十种是着名的(其中尚杂有哈葛德及科南道尔二人的第二等的小说二十匕种,所以在一百五十六种中,重要的作品尚占不到三分之一),其他的书却都是第二、三流的作品,可以不必译的,这大概不能十分归咎于林先生,因为他是个懂得任何外国文字的,选择原本之权全操了与他合作的口译者之身上。
解析汉英翻译——谈法律文献汉译英的理解与表达问题
汉英翻译——谈法律文献的汉英翻译汉英翻译——谈法律文献汉译英的理解与表达问题作者王春晖一、法律词语的理解法律文书中的词语是构成法律文书最基本的单位。
对法律文书中一些专业词语的正确理解,是翻译法律文书的前提和基础。
在翻译构成中,不能正确理解原文词义是无法进行翻译的。
关于词语的理解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注意词义在上下文中的一致性一个法律词在不同的场合,译成英文有不同的含义,要正确理解法律原文的词义,必须注意词义在上下文中的一致,切不能拘泥于字面上的一致,如果保持字面上的一致,译文往往不能准确达意。
请看下面句子,“如在解释上遇有分歧,应以英文本为准”。
“解释”,在汉英词典上可译成:“construe”、“explanation”、“exposition”、“interpretation”,但这个句子的“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正式解释,选择“interpretation”,较为恰当故译成“In case of any divergence of interpretations. The English text shall prevail”。
再看下面一例,“发生于缔约国一方而支付给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的特许权使用费,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原文中的“特许权使用费”要译的准确是不大容易的,如果译成“fee of special permitted right”不能体现出原文的含义。
根据规范文件的正式解释及其在句中的作用,本句中的“特许权使用费”是指使用或有权使用专利、商标以及文学、艺术、科学著作等所支付的作为报酬的各种款项,所以把“特许权使用费”译成“royalty”才能体现出与原文的一致性。
故译成英文为:“Royalties arising in a Contraction State and paid to a resident of the other Contracting State may be taxed in that Contracting State”.2、注意同义词在译文中的不同含义在进行法律文书汉译英翻译过程中,有时会碰到不少汉语意义相同的词,但这些词在不同的搭配中和特定的上下文中,是有明显区别的,译者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勤查专业工具书。
法律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法律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本文分析讨论了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法律英语;翻译;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交往日益增多,中外法律交流也日益频繁,大量法律文献的双语互译在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又大力推进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
但其中也许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将这些问题提出,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希望得到行家的斧正。
一、漏译和增译由于法律翻译大都使用长句,结构复杂,给译者带来不少困难,因而常见的问题就是漏译或增译部分成分。
但只要译者谨慎细心,此类错误应当可以避免。
比如:Probably that third viewpoint will be the most helpful for a beginner to take.It Leaves room.原译:只是第三种观点大概会成为供初学者的采取的最有帮助的观点。
它成为上述三种观点留下的余地。
同时,它又避免了简单地接受第一种观点而可能一起的误解。
二、法律术语翻译不当法律翻译中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其译法是不能单凭译者的个人喜好自由决定的,必须采用固定的表达法。
随意的译法并不符合法律翻译的语体特点,并有可能造成误解,导致纠纷。
如“不可抗力”只能译成force majeure,而不能译成irresistible force;“放弃权利”只能译成waiver of right或waiver the right,而不能译成quit rights等。
三、搭配不当无论写文章或翻译,都离不开选词用字,一个词用的准确与否关键是看与其他搭配的是否得当。
词与词的搭配在语义上应相互配合,合乎逻辑事理的说话习惯同时也要符合语法规定。
例如:All materials must consis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qualities and sorts defined in the contract.原译:原有材料都必须具有本合约所规定的特质、质量或种类。
法律术语的英汉翻译
法律术语的英汉翻译张恩华摘要:在法律术语英汉翻译这个翻译领域中的难题中,译者通常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法律翻译要求语言功能上的对等和法律功能的对等;二是法律术语英汉翻译中经常没有确切对等词,而是出现了接近对等、部分对等或完全不对等等情况。
本文探讨了这些不完全对等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使用功能对等词、扩充词义、释义、使用非法律专业用语的中性词、借译或创造新词等。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inology, translators are often faced with two major challenges: Firstly, legal translation requires equivalence both in linguistic functions and in legal functions. Secondly, no exact equivalence but near equivalence, partial equivalence and non-equivalence can be found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inology.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absence of exact equivalence and some ways to deal with it, such as the us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t, lexical expansion,paraphrase,neutral term,borrowing and neologism.关键词:法律翻译;法律术语;不完全对等;确切对等词;Key words:legal translation;legal terminology;non-equivalence;exact equivalent术语翻译是翻译特定目的文本的译者经常面对的一个障碍。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在法律翻译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源于法律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在分析常见的翻译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法律英语和汉语的一些基本特点。
第一,法律英语的特点:1. 法律英语的表达方式通常十分正式、精确、繁复,给人以专业的、权威的感觉。
使用大量的法律术语和定语从句,需要注意理解其具体含义和使用方式。
2. 法律英语强调准确性和一致性,使用一词多义的情况相对较少。
翻译时需要尽量保持准确和精确,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原文的含义。
3. 法律文件的格式和结构十分重要,涉及到条款、款项、小节等,翻译时需要注意保持结构和逻辑的连贯性。
第二,汉语的特点:1. 汉语比较灵活多样,常常使用词的重复和复合结构来表达特定的含义。
这与法律英语的严谨性和精确性有所区别。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特点,并适当地进行转换和调整。
2. 汉语重视语境和背景知识的理解。
在进行法律翻译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来理解原文的含义,并根据情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基于上述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翻译问题及解决方法:1. 法律术语的翻译:法律术语是法律文件中最常见的翻译问题之一。
要做到准确翻译法律术语,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其具体含义。
在翻译时,可以使用对应的汉语法律术语,或者使用更常见的汉语词语来替代,同时在括号中注明原文法律术语。
2. 文化差异的处理:法律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文化差异,特别是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和法律制度方面。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将文化差异转化为对应的汉语表达方式,以使汉语读者易于理解。
翻译人员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
3. 语法和句式转换:法律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和句式有所不同,翻译时需要进行恰当的转换和调整。
法律英语中常使用被动语态,而汉语通常使用主动语态。
在翻译时需要适当调整语态和结构,保持句子的流畅和理解性。
4. 句子长度的调整:法律英语中的句子常常很长,涉及到多个主题和修饰语。
法律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法律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加快,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文献被译成英文。
不可否认,法律翻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第一、对原文理解不透法律语言为了追求精确,往往措辞考究、句子冗长、结构复杂,加上受原语的影响以及专业知识上的漏洞,或者对原文缺乏推敲,因而可能造成对原文理解不透,从而在翻译中出现各种错误。
第二、文体不当法律英语语言结构严谨,用词考究,逻辑严密,问题较其他题材更为正式、刻板,较多的使用被动语态,这是由法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但是如果对法律语言的问题把握不当,认识不清,翻译中也可能会造成各种错误。
第三、省译、增译和望文生义在法律翻译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随意增添原文中并不存在的词语甚至句子。
要翻译的句子虽然不难理解,用词也不生僻,但是由于比较武断,不假思索就动手翻译,以致造成望文生义甚至是常识性错误。
第四、拼写和语法错误在汉英翻译中,这类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
我国著名翻译家段连城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为“甲型症状”。
此类错误即使在正式出版的著作中也随处可见。
第五、语言修养欠佳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汉译英时,由于译者对语言掌握的程度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懂,一点错误都没有。
有时候,译者对母语或所学的外语掌握不精,导致在理解上出现错误。
如果再加上语言的干扰,于是造成译文前后矛盾、逻辑不清、句子结构混乱、语言表达不规范等现象。
2.在英译汉时,主要表现为译文严重欧化;在汉译英时,译文表现为汉语式的英语。
甚至在翻译的时候往往是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采用“对号入座”或“亦步亦趋”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其结果是产生了大量的不规范英语。
第六、由于法律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错误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单纯是字、词、句的组合,而是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历史、哲学、艺术、心理等各方面的沉积。
不同语言是各自所特有的文化积淀的体现,这使它们之间的转换更为复杂。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1. 引言1.1 介绍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从法律英语到其他语言的准确翻译。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法律文件和合同在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正确理解和翻译法律英语的文本对于保障各方的权益至关重要。
在进行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翻译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语言结构的不同所导致的。
解决这些翻译问题并确保翻译准确无误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律英语的特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常见的翻译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具体说明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最终,结合总结和展望未来的部分,提出一些建议来指导未来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法律英语翻译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在法律英语文化语境中常见的翻译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在法律领域,准确无误的翻译至关重要,因为任何偏差或误解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法律英语的特点,并着重讨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将进一步说明常见的翻译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最终,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在法律英语翻译领域的发展,并提出建议以帮助提升翻译质量和效率。
通过这些探讨,旨在为翻译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应对法律英语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挑战。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如下:法律英语文化语境与其他语言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这种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和分析这种文化差异,能够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原始文本的意义和内涵,从而更准确地传达信息,避免出现误解或歧义。
研究法律英语文化语境下的常见翻译问题和解决方法,不仅可以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深入探讨法律英语文化语境下的翻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理解问题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理解问题英汉翻译是语言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主题,它是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翻译技术。
要想把英语翻译成汉语,需要对英语原文的内容、特点以及它的语法等进行切身的理解,而且还要把英语的原文信息转化成汉语的文字表现,完美地表达两种语言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英汉翻译中,理解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首先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用恰当的语言翻译出原文的信息。
翻译人员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决定了翻译成果的质量,因此理解问题在英汉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翻译过程要从原文的内容入手。
译者在翻译前需要弄清原文的内容和构成,充分把握句子的主干,必要时还要深入分析句子的意义,包括探究句子的文言表达,以便把握句子的主旨,做到确切理解句子的内容。
在原文的理解上,可以采用归纳抽象、细节最小单元分析、因果联系推理等方法。
其次,翻译过程要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善于发现语言文化差异,不能因为熟悉英语而对汉语表达不注意,也不能因为汉语熟悉而对英语表达不够重视。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时刻留心文化差异,多反思,加强思维,以更有效地跨越文化差异。
最后,译者需要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注重理解原文而忽略语言表达,翻译结果也会无效,导致信息的传递失败。
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英汉文本时,要记住汉语的表达形式,即使英文句子的语法构造很复杂,也要把它复原成恰当的汉语表达形式,这样才能表达出一致的意思。
综上所述,英汉翻译的理解问题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要从内容、语言文化和语言表达这三个方面入手,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把原文信息转化成汉语,传达出准确的信息。
英译中法律文件译例评析(外语学习)
可以补上错误略去的主语,或者把各个分句修改成主语都 相同的句子。
例6
原文:The Supplier shall provide films of documentary nature. Films which provide factual information and consist wholly or substantially of real events may be deemed to be of documentary nature.
译文:持牌人须为其全部作品保存质量良好的录 制品,保存时限由发牌当局指明,遇有要求时, 须提交发牌当局审查。
建议:持牌人须在发牌当局指明的期间内,为其 全部作品保存质量良好的录制品,并且须在发牌 当局提出要求时,将该等录制品呈交发牌当局审 查。
分析:这句子包括四个分句,第一个分句”持牌 人须为……保存……录制品“,是个完整的主谓 句,主语是”持牌人“。第二个分句”保存时限 由发牌当局指明“,也是个主谓句,主语是”保 存时限“。第三个分句”遇有要求时“,主语应 该是”持牌人“,但省略了。第四个分句采用被 动句式——”【录制品】须提交发牌当局审查“, 省略去的主语是”录制品“。只有在前后分句的 主语都相同的情况下,才可以保留其中一个主语, 其余的都略去。译句第三、四个分句的主语已转 换了,所以不能省略去。要改正犯了这类毛病的 句子,我们
英译中法律文件译例评析
前言
法律英语的特点 法律英语是指法律界通用的书面英语(包括法律、
法规、条例、规章、协定、判决、裁定等),尤 其是指律师起草法律文件(合同、章程、协议、 契约等)惯常使用的语言。法律英语有其自身的 特点,词语、词义、专业用语和表达方式有别于 普通英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语言学界把 这种文体归为“庄重的”(solemn)、 “刻板的” (rigid)文体,是因为法律英语语句正规,有一 定的程式,专用于严肃客观地表述所涉事项。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法律英语的翻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法律英语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文化差异,常常存在一些翻译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英语的文化语境出发,分析常见的翻译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法律英语的文化语境法律英语是一种专业性强、用词严谨的语言,其语境和表达方式与日常英语有很大的不同。
在法律文书中,经常出现一些特定的法律术语和惯用语,例如“shall”、“hereby”、“whereas”等,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很难正确地理解和翻译。
法律文书中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语言严谨,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准确传达法律条款的意思,还要保持原文的条理和逻辑结构。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
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律以判例法为主,重视司法解释和法官意见;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以法典为主,重视法律规定和文字解释。
这些差异使得法律英语的翻译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二、常见翻译问题1. 法律术语翻译不准确2. 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误差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法律英语的翻译常常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律文件中的称谓和礼仪用语往往显得非常正式和庄重,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则更加简洁和规范。
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译文的文化适应性,避免出现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误差。
3. 法律条文的翻译错误法律文件中的条文和条款往往涉及到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要求译者对原文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由于法律英语的语言严谨和逻辑性强,很容易出现翻译错误和理解偏差。
在翻译法律条文和条款时,译者需要有着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的翻译技巧,以确保译文的准确和通顺。
三、解决方案1.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法律英语的翻译工作来说,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的翻译技巧。
译者需要不断加强对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自身的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法律英语-中英双语法律文书中的句法歧义
法律英语:中英双语法律文书中的句法歧义篇一:浅析英语法律文书中的词汇歧义现象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E-cTranslationofFilmTitlesfromculturalPerspective初中生英语口语常见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解读《拉帕希尼的女儿》中的父爱TheSocialSignificanceofThemerchantofVenicefromthePerspectiveofShak espeare’sTimes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ontheTranslationofchildren’sLiteratureintheLightoftheSkopostheory:acaseStudyofThedventuresofTo mSawyeranewwoman’sJourneyinTotheLighthouse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799757938《蝴蝶梦》中的哥特式元素意象创造的对比研究——文化视觉下的中英文诗歌伊恩?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中斯蒂芬的心理创伤和恢复分析《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中式菜谱的翻译《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英语习语中隐喻的汉译《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的比较ananalysisofJude’sPursuitofLoveinJudetheobscure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广告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广告翻译策略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非语言交际探究汉英翻译的中式英语现象网络英语的缩略词的构成特征及其应用研究析《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广告中英语歧义的研究onwisdomofTaoinTaodeJingandtheSubjectivityofTranslator--BaseduponTranslationsofwu(无)andYou(有)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语境视角下的“吃”字翻译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英汉色彩词的对比研究论中美婚礼习俗的差异与融合论大学英语口语课外活动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洛克的教育思想研究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汉英礼貌原则对比浅析Shylock’sTragedyinThemerchantofVenice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论英语无灵句与汉语有灵句的互译菲尔丁小说《汤姆琼斯》中的戏剧因素分析《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TextcohesioninEnglishBusinesscontracts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浅析罗斯福就职演说中的美国精神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注定的女性悲剧命运从《印度之行》看东西方文化冲突浅谈中西婚俗的文化差异《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隐形人》(混战)中的象征手法分析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acomparisonbetweenTask-basedapproachandcommunicativeapproach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谈旅游翻译我们如何避免翻译中的中式英语ananalysisonFeminismfromthePerspectiveofmusicinLittlewomen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语码转换的面子维护策略从保罗的恋母情结角度分析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influencesofEncouragingwordsonStudentsinHighSchoolclasses culturalElementsinchineseFilmSubtitlesandTheirTranslationStrategies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商务信函翻译技巧初探哲学视角下的中英数字对比研究论幽默元素在《老友记》字幕中的翻译不同英汉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及其翻译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金钱与婚姻—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与导向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浅析信用证认识上的误区及其避免途径TheStudyofHumorinThe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fromthePerspective ofcooperativePrinciple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试析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中的犹太寻根主题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cultureTeachingincollegeEnglishListeningclassrooms哥特小说的魅力——《红死魔的面具》美学研究PsychologicalanalysesofSetheinBeloved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SenseandSensibilityinJaneausten’sPersuasion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意识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主义conversationalHumorinamericanSitcoms——acaseStudyofTheBigBangT heory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ananalysisofThecallofthewildfromthePerspectiveofExistentialism论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TheStrategiesinc-Etranslationofchineseculturally-loadedwords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电影片名英译中的运用分析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浅析奥利奥品牌在国际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onthecharacteristicsofdesertislandLiteraturefromLordoftheFlies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金融英语的规范性及翻译策略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代沟的不同影响研究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习策略的研究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BiblicalideasonwomenandSex aJourneythroughHarshReality:ReflectionsonGulliver’sTravels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论疯女人形象对小说简爱所作贡献语境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有效性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解读爱伦?坡的《黑猫》论艾略特《荒原》中的宗教信仰与价值观从语境视角看英译汉字幕翻译——以《梅林传奇》为例探寻《呼啸山庄》的道德意义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浅谈英语习语中动物名称及翻译FeminisminTheawakening对《呼啸山庄》里所反映的人性的解读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论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中的死亡意象法语给英语带来的影响《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浅析《墓园挽歌》中意象的变化nBa和cBa的文化差异分析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早期吸血鬼与现代影视作品中吸血鬼形象的对比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英汉同声传译技巧初探从《尼罗河上的惨案》看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魅力和价值浅析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海狼》主人公汉弗莱?韦登成长新论探究瓦尔登湖的积极现实意义——倡导和谐生存发展模式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标名称汉译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试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去性别化改革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王尔德唯美主义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启示--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论《红字》中海丝特的女性身份重构车贴中的语言污染现象研究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马克?吐温—美国的镜子》中的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对比和翻译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心理分析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英汉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development,analysisandProspectofchinglish从毛姆《刀锋》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知识分子形象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英汉广告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体现英汉颜色词的认知语义分析—以红色、黄色为例《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从《绝望的主妇》看美国的家庭观《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对比哈利?波特与蜘蛛侠浅析英美英雄文化差异ananalysisoftheTranslationofFilmTitles onRelationshipBetweenmothers-and-daughters-in-Lawinchinaandthewest 英汉词汇及文化差异研究modernViewsonmarriagesinwutheringHeights交际式语言测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从文化的角度看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差异TheapplicationofRole-playinJuniormiddleSchoolEnglishTeaching简爱性格魅力分析从《男孩们女孩们》看身份问题对艾丽斯?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英语运用中的歧义分析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社会因素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蔑视女性的词汇表达法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ESa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浅析中西方颜色词所隐含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浅议英语情态动词“can”和汉语能愿动词“能”—以类型学为视角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看印度的社会问题《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美国梦的破灭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词汇对比研究试析中文歌曲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与功能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培养与对策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影视字幕翻译——结合美剧“绯闻少女”进行个案分析ananalysisofwomen’sStatusinPrideandPrejudice篇二:如何学好法律英语如何学好法律英语一、词典类1、Black’sLawdictionary(8th)9.5分2、《元照英美法词典》9分3、《牛津现代法律用语辞典》9.5分4、《牛津法律词典》9分5、《朗文法律词典》6、《韦氏法律词典》8分7、8、9、10、二、词语类1、《英汉汉英法律用语辩证词典》陈忠诚9分2、《法律英语核心术语:实务基础》9分3、《法律英语核心术语:实务高阶》9分4、《法律英语同义近义术语辨析和翻译指南》宋雷8分5、《悦读法律英语》陈忠诚7分6、《法窗译话》陈忠诚7分7、说下我的法律英语词汇书——《法律英语词汇——以美国法律为基础》三、翻译类1、《英汉法律翻译教程》孙万彪9.5分2、《汉英法律翻译教程》孙万彪3、4、5、《民法通则》aaa译本评析陈忠诚9分6、7、《新编英汉法律翻译教程》王道庚8分8、《法律文本与法律翻译》李克兴张新红7分9、《英文合同阅读与分析技巧》范文祥7分四、写作类1、《最新法律专业英语——读写全程点拨》何主宇8分2、《涉外法律函电英文写作范例》何主宇7.5分《法律英语:中英双语法律文书制作》陶博《法律英语:中英双语法律文书中的句法歧义》陶博Legalwriting哈格德《平易英文法律写作教程-课文与练习》(美)加纳《法律英文写作的第一本书》德沃斯基《法律推理与法律文书写作(结构策略风格)(第4版)小理查德•K•诺伊曼《法律文书写作之道》(英)科斯坦佐6分五、国外影印教材系列1、法律出版社,美国法精要系列2、武汉大学出版社,影印版法学基础系列3、武汉大学出版社,最新不列颠法律袖珍读本4、中信出版社,伊曼纽尔法律精要系列5、中信出版社,案例与解析影印系列6、中信出版社,案例教程影印系列7、中国方正出版社,美国法学院经典教材aSPEn释例系列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民商法摘要影印注释本系列9、法律出版社,朗文培生法学基础系列六、国内教材系列七、7分以下的其他书籍1、2、3、4、5、6、《英文合同协议快易通》简新亚7分7、《英文合同》葛亚军6分8、《国际贸易英文合同文体与翻译研究》宋德文5分附录法律英语相关考试介绍法律英语、法律翻译培训简评篇三:法律英语翻译课程总结法律英语翻译课程总结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法律英语翻译课程就要结束了。
法律文件中的中英文翻译技巧与注意事项
法律文件中的中英文翻译技巧与注意事项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法律文件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商务合同、法律文件或者法律条款等,准确无误的中英文翻译都至关重要,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法律文件的中英文翻译技巧与注意事项。
一、遵循法律文本写作规范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法律文件,在翻译时都应遵循相应的法律文本写作规范。
在翻译中文法律文件时,应注意使用正式、准确的词汇和句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对于英文法律文件的翻译,应使用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遵循英文法律文本写作规范。
二、注意法律术语的准确翻译法律术语是法律文件中的关键内容,其翻译必须准确无误。
在翻译中,应遵循专业的法律术语翻译规范,确保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对于一些无法直接对应的法律术语,可以使用括号注释的方式,给出相应的解释,并在文中对其进行统一。
三、注意法律条文的逻辑结构法律文件中的法律条文通常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和层次关系。
在翻译法律条文时,应准确把握原文的逻辑结构,避免在翻译中引入歧义或改变原文的意思。
可以通过使用标点符号和分段来准确体现原文的逻辑结构。
四、考虑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差异中英两种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会导致法律概念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在翻译法律文件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确保翻译结果在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环境下都能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
可以通过参考法律条文和解释、法律案例和常见翻译技巧等途径来应对这些差异。
五、确保语言简练易懂尽管法律文件通常使用严肃正式的语言,但也应保持简练易懂,以确保翻译结果易读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冗长的表达方式,以免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在保持法律文本的准确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借鉴通俗语言或者解释性语句来帮助读者理解。
六、注重术语一致性和一致性在整个法律文件的翻译中,要注意术语的一致性和一致性。
确保相同的法律术语在不同部分的翻译中一致,并与相关法律文件和先例保持一致。
试论法律语言对汉语法律条文英译的影响
试论法律语言对汉语法律条文英译的影响法律语言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语言,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要求。
在将汉语法律条文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法律语言的特点对翻译过程和结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汉语法律条文的语言通常具有准确性、权威性、规范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准确性要求法律条文的表述必须精确无误,避免模糊和歧义;权威性体现为法律条文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规范性则表现在法律条文的用语、结构和格式都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逻辑性要求条文之间相互关联、条理清晰,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法律语言的准确性对英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汉语法律条文中的每一个词汇和表述都经过精心选择,以准确传达法律意图。
例如,“故意”“过失”“情节严重”等词汇在法律语境中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
在英译时,需要找到与之精确对应的英语词汇,如“intentional”“negligent”“serious circumstances”,如果翻译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法律理解的偏差。
法律语言的权威性也对英译提出了挑战。
汉语法律条文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和权威,翻译时必须保持这种权威性。
在选词和句式上,要使用正式、庄重的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或随意的表达方式。
例如,“应当”“必须”等词汇在法律条文中常见,通常会被翻译成“shall”“must”等具有强制意味的词汇。
规范性是汉语法律语言的又一重要特征。
法律条文的结构和格式往往遵循一定的模式,例如,总则、分则、附则等。
在英译时,需要遵循英语法律文本的规范,同时也要尽量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格式,以便于读者理解和适用。
逻辑严密性是法律语言不可或缺的特点。
汉语法律条文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翻译时要确保这种逻辑关系在英语中得到清晰的体现。
这需要译者对整个法律体系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条文之间的关联,并通过恰当的翻译手段传达出来。
此外,汉语法律语言中的一些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也会影响英译。
例如,汉语中常常使用无主句,而英语则需要有明确的主语。
法律文件汉译英的存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随 着我 国社会 主 义法 治进 程 的全 面 推进 , 准确 无误 地 把 我 国 的各 种 法 律 法规 翻译 成 英 语 或其 他 语 言, 就成 了题 中之义 。法 律 界 、 学术 界 、 翻译 界众 多人 士为 此作 出了宝 贵 贡 献 。但是 , 综 观 以各 种 形式 出 现 的 中国法律 文件 的英 译 文本 , 我 们仍 然发 现 翻译实 践 中存 在着 各种 问题 。
皇甫 斐斐, 孙 飞凤
( 华侨大 学 外 国语学院 , 福建 泉州 3 6 2 0 2 1 )
摘
要: 我 国法 律 文 件 汉 译 英 存 在 着 各 种 问题 。这 些 问题 的 出 现 , 与 译 者 的态 度 及 法 律 知 识 有 关 , 但 主 要
是译 者 翻译 法 规 时 未 能 遵 循 法 律 翻 译 相 关 原 则 所 致 。 因此 , 要 解 决 上 述 问题 , 必须采取有效 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 法 律 文件 ; 汉译英 ; 法 律 翻译 原则
中图分类号 : H0 5 9 ; D9 2 0 . 4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8 2 2 4 ( 2 O l 3 ) O 5 — 0 0 7 7 — 0 5
作者简介 : 皇甫 斐斐( 1 9 8 5 一) , 女, 福建 泉州人 , 助教 , 硕士 , 主要从事英语 语言学研究 ;
但也有不少地方用表示“ 债 务” 或“ 不利条件 、 不 良可能性” 的“ l i a b i l i t i e s ” 来 代替 ; 表示“ 如果……” 的用
法律英语中英汉互译的翻译理论与具体实践
法律英语中英汉互译的翻译理论与具体实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律交流日益频繁,法律英语的英汉互译显得尤为重要。
法律语言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特定的翻译理论,并结合具体实践中的技巧和策略,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一、法律英语翻译的特点法律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用途英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首先,词汇方面,法律英语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古体词和外来词。
例如,“stare decisis”(遵循先例)、“alibi”(不在犯罪现场的申辩)等。
其次,句法上,法律英语多使用长句、复杂句,以及被动语态和名词化结构,以体现其严谨性和逻辑性。
此外,法律文本通常具有固定的格式和篇章结构,如法律条款的编号、标题和小标题等。
二、翻译理论在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应用1、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是在目标语中再现源语的功能,使目标语读者能够获得与源语读者相似的感受和理解。
在法律英语翻译中,这意味着不仅要准确传达词汇和句子的表面意义,还要传递法律条文背后的法律意图和法律效力。
例如,在翻译“actus reus”(犯罪行为)时,不能简单地直译为“行为错误”,而要根据法律语境和功能,译为“犯罪行为”,以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其法律含义。
2、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法律英语翻译中,翻译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使目标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法律条文,遵循法律规定。
因此,译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对源语文本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
比如,为了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可以对一些法律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
三、法律英语英汉互译的具体实践技巧1、专业术语的翻译准确翻译专业术语是法律英语翻译的关键。
对于常见的专业术语,可以通过查阅专业词典、法律文献和相关资料来确定其准确的译名。
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或特定领域的术语,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或加注的方法进行翻译。
例如,“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为“知识产权”,“due diligence”意译为“尽职调查”,“patent”音译为“专利”,对于一些复杂的术语,如“mortgagebacked security”(抵押支持证券),可以在翻译后加注进行解释。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法律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通用的专业语言之一。
然而,在进行法律英语翻译时,常常会出现一些翻译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法律英语的文化语境方面。
下面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常见的翻译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正式语言的运用法律英语是一门正式的语言,因此在翻译时,必须注意使用正式、专业的语言。
例如,名词和动词的使用时,必须准确无误。
此外,还要注意特定的法律术语的使用。
这些术语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翻译。
在使用正式语言时,还要注意避免出现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免产生歧义。
二、文化差异问题在进行法律英语的翻译时,还要注意文化差异问题。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词汇、习惯用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举个例子,英美法律体系中,"legalize"这个词意为"使合法",但是这个词在其他某些国家可能意为"使成为药物"。
三、句式的变化在进行法律英语翻译时,还要注意语法和句式的变化。
许多其他语言的句式和语法规则可能与英语有所不同。
在翻译时,必须适当地调整句式和语法。
因此,在熟练掌握英语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语言的句式和语法规则。
四、法律术语在法律英语翻译中,重要的一点是准确掌握各种法律术语的含义。
特别是在某些法律领域,如商法、税法、知识产权法等领域,这些术语的含义非常重要。
因此,在翻译这些术语时,必须对其含义和用法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此外,一些法律术语可能难以翻译成其他语言中的等效术语。
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会选择直接使用英语术语,同时提供解释和说明,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
五、法律文件的翻译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法律文件的翻译。
法律文件是非常正式、严谨和精密的文本。
在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文本的内容和用途,尊重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方式。
此外,翻译后的文本应该与原文的格式和风格保持一致,以免影响文本的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翻译——谈法律文献的汉英翻译汉英翻译——谈法律文献汉译英的理解与表达问题作者王春晖一、法律词语的理解法律文书中的词语是构成法律文书最基本的单位。
对法律文书中一些专业词语的正确理解,是翻译法律文书的前提和基础。
在翻译构成中,不能正确理解原文词义是无法进行翻译的。
关于词语的理解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注意词义在上下文中的一致性一个法律词在不同的场合,译成英文有不同的含义,要正确理解法律原文的词义,必须注意词义在上下文中的一致,切不能拘泥于字面上的一致,如果保持字面上的一致,译文往往不能准确达意。
请看下面句子,“如在解释上遇有分歧,应以英文本为准”。
“解释”,在汉英词典上可译成:“construe”、“explanation”、“exposition”、“interpretation”,但这个句子的“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正式解释,选择“interpretation”,较为恰当故译成“In case of any divergence of interpretations. The English text shall prevail”。
再看下面一例,“发生于缔约国一方而支付给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的特许权使用费,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原文中的“特许权使用费”要译的准确是不大容易的,如果译成“fee of special permitted right”不能体现出原文的含义。
根据规范文件的正式解释及其在句中的作用,本句中的“特许权使用费”是指使用或有权使用专利、商标以及文学、艺术、科学著作等所支付的作为报酬的各种款项,所以把“特许权使用费”译成“royalty”才能体现出与原文的一致性。
故译成英文为:“Royalties arising in a Contraction State and paid to a resident of the other Contracting State may be taxed in that Contracting State”.2、注意同义词在译文中的不同含义在进行法律文书汉译英翻译过程中,有时会碰到不少汉语意义相同的词,但这些词在不同的搭配中和特定的上下文中,是有明显区别的,译者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勤查专业工具书。
例如:“草签文本”和“草签合同”,这两个术语中的“草签”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是指“缩写签字,草签时,当事人只签其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如:John Smith草签为“J.S”),所以“草签文本”这条术语应译成:“initialed text”而后者的“草签”是指构成对合同条款的认证,但尚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草签合同”应译成:“referendum contract”。
再如:“正式协议”和“正式声明”这两条术语中的“正式”就不能盲目地套用,必须弄清它们之间的不同含义。
第一个“正式”是指“符合规定的”;第二个“正式”是表示“官方权威性的”,因此,“正式协议”应译作:“formal agreement”而“正式声明”则译成:“official statement”。
我们再看下列一组单词:observe, obey, abide by, comply with,这几个词在词典上都有“遵守”的含义,但在法律文书的翻译中并不都是同义词,在不同的条文中就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如:“合营企业的一切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令和有关条例规定”,这一条文中的主语是“活动”,汉译英时谓语动词应选择“comply with”,表示“to act in accordance with a provision, rule, demand”。
故译成:“All t he activities of a joint venture shall comply with the provision of the laws, decrees and pertinent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3、从法律概念上理解词义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它反映着事物最本质的特征。
从事法律文书汉英翻译,除了需要熟悉法律专业术语外,还要对法律词语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再把经过分析而得出的深层含义从汉语转译成英语。
例如:“国际公约”就不能译成“public international treaty”,因为这里的“国际公约”是指许多国家为解决某一重大问题而举行国际会议最后缔约的多边条约,所以应译成:“general multilateral convention”; 互不侵犯条约应译成:“treaty of mutual non-aggressions”,而不译成:“pact of mutual non-aggression”,因为 pact常被认为比 treaty较不重要或约束力较弱的协定。
“诉讼参加人”就不应译成“litigant”,而应译成‘litigant participant”,因为它是指参与诉讼或顶的人,包括“当事人、第三人、共同诉讼人”等;而“litigant” 主要指“诉讼当事人”,即“原告和被告”。
“法人权限”不译成“authority of legal body”, 应译为“corporate power”,这里power”是指“权利范围”。
4、正确选择结构词翻译法律文书,除了对专门词语进行仔细斟酌,还要特别注意正确地选择结构词,例如:(1)“合营个方”应译成“parties to the venture”, 这里的介词“to”不能用“of”代替,因为“to”是指“作为一方参加某个机构”。
(2)“下列代表同意下列规定应作为协定的组成部分”,英译为:“The undersigned have agreed upon the following provisions which shall form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Agreement”,此句中“同意”后的介词应用 upon 或on,不用 to, 因为“agree upon”是指“对下列规则作为协定的组成部分的意见一致”。
(3)“由中国仲裁机构仲裁,也可由双方协议在其它仲裁机构仲裁”,此句中的“由…..,也可由….. ”选择“or”就可以了,不能用 and,因为这里是一种选择关系,英译为:“through mediation or arbitration by a Chinese arbitration agency or through arbitration by another arbitration agency agreed upon by the both parties”,(4)“外国企业的所的税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此句中的“以…..”就不能简单的套用“by means of ” 或“according to”,这里的“以…. ”是指“以….换算”;应选择“in terms of”表示“以…..换算”,所以选择其他结构词是不能准确达意的。
(5)“如不可抗力的事件影响了合同执行时间达180天以上,双方应重新讨论并对以后合同的执行达成协议”。
此句中的“如果不可抗力的事件影响….”是指“如果由于不可抗力事件的缘故影响….”所以应选用“in case the consequences of” 较好一些,译成:“In case the consequences of a force majeure event affect the contract execution for more than 180 days, the parties shall convene and reach an agreement upon the further execution of the contract”,英文中的结构词属于“小”词,但不要因为它们“小”而不加以注意,其实这些词比实义词更难掌握,在汉英翻译中,决不能与汉语句子等同套用,要紧紧抓住结构词在上下文以及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逻辑关系,从比较中分辨出其词义及翻译方法,比如,汉语中的动词词组,英译时就常处理成介词短语,如“违法”就可译成“against the law”, “欠债”译成“in debt”,“在审讯中”译成“at bar”等。
二、译文的表达句子理解之后,紧接着就是表达问题。
汉英翻译不同于英汉翻译的是理解汉语,表达英语,这难免要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在选词、造句中总会有点“汉式英文”的味道。
这仿佛是汉译英过程中的通病,但我们在汉英翻译中应尽量避免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要多注意两种语言的差异,使译文准确、流畅。
但是翻译法律文书应该以“严谨”为宗旨,如果流畅和准确发生矛盾时,应选择后者。
现举几个不当例子分析如下:例一:兹证明张三(男,1960年10月3日出生)现在未婚。
英译:This is to certify that Zhang San (male, born on October, 3, 1960) is now unmarried.分析:在这份公证书中,所证明的事项是张目前的婚姻状况,所以译成:“Zha ng San (male, born on October, 3, 1960): present marital status is unmarried.例二:签订经济合同的通常做法是由有关当事人中的一方提出签订合同的建议,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主要条款的具体内容。
英译:The usual way of signing an economic contract is that one of interested parties puts forward his suggestion that a contract be signed and clearly sets forth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major provisions in the contract.分析:此句的主要内容是“签订合同时,通常的做法是提出签订合同的建议,规定合同的内容,因此,先将“签订经济合同”译成状语“in the course of signing an economic contract”,再译“通常的做法是”为“the usual practice is”,这里的“做法”是指习惯、惯例,因此“way”应改为“practice”。
中间的”由当事人中的一方提出签订合同的建议”应改译成带逻辑主语的不定式结构“for one of the interested parties to….”,体现出原文的由合同当事人提出“建议”;另外这里的“建议”应改用 propose加名词从句,比 put forward a suggestion显得更严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