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疏通这首词的文意,体会词中所蕴涵的词人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掌握这首词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柳永作词的风格和特点。

3.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词。

二、学习要点

1.鉴赏《八声甘州》。

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

三、作者生平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他大力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广为流传。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由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柳永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重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另外,在题材取向上柳永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重在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所有这些创新,都对后来苏轼等词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是其代表作。

四、作家作品

1.作品概述

柳永现存213首词,其内容主要涉及城市风光、市民市井生活和羁旅行役的诸多方面。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逐渐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如在他的《定风波》中,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表达了女子心中对平等自由爱情的强烈渴望。

《满江红》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望海潮》一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幅都市风情画,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景象,文人士大夫十分欣赏。

《鹤冲天》一词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尽情地抒发了他名落孙山后的愤懑不平,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

2.重点作品

《八声甘州》是千古传颂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

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因景抒情,将景物、离愁、恋情交织起来描写,相濡相惬,水乳融浃。词中既有雄浑豪放的一面,又有清丽婉约的一面,两者刚柔相济,动静相生,变化跌宕,表现出词人极高的艺术手法。全词不事藻绘,不尚典故,采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纯朴流畅。能于平淡中蕴功力,于质实中现风神,于浑朴中出韶秀,臻于文学艺术的胜境。

五、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见PPT

先听一遍听录音,把握这首词的大体文意;

教师泛读和学生自读相结合,重点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课文分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主要抒写了旅客怀念家乡的凄苦心情。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因景抒情,将景物、离愁、恋情交织起来描写,相濡相惬,水乳融浃。

上阕描写秋景,铺叙秋景,融情于景,在萧条冷落中寄托着游子天涯落魄的失意和哀伤。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一、二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一幅暮秋季节、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暮雨”上用“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的凉爽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却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雨后秋空清朗的场景如在眼前。《九歌·大司命》“使涷雨兮洒尘”句,可能使柳永受到启发。“洒江天”,也是洒向空气中的灰尘,但由此想出“洗清秋”,构思就更新颖。“雨”字,“洒” 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三、四、五句写一番雨后,傍晚的江边,就觉得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亦是如此,眼中所见也是一片凄凉。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惨”字,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惨”、“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苏轼对这三句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见赵令畤《侯鲭录》)这几句词不但描写的景色苍茫辽阔,形象鲜明,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所展示的境界亦是高远雄浑,在词中罕见。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这两句接写楼头所见,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的景象。与〔卜算子慢〕“江枫渐老”三句意思相同。不过那首词先写“败红衰翠”,后写“楚客登临”,而这首词则反过来,先写了人已登楼,再写“红衰翠减”,结构按照全词的安排,所以各有不同。“红衰翠减”,倍觉风流蕴藉。“苒苒”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韵含着有无穷的感慨和愁恨。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接下来的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写在这种自然界的变化之下,人是不能不引起许多感触的,但是,却并没有明说,只以“长江水无语东流”暗示出来。“惟有”两字,包含有不但“红衰翠减”的花木在外,也包含有“登高临远”的旅人更不在内的意思。古人每用流水来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高蟾《秋日北固晚望》“何事满江惆怅长,年年无语向东流”,乃是柳词所本。(他如韩琮《暮春沪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宫阙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黄季刚师又反韩意作词云:“流尽年光,流水何曾住?”都是此意。)江水本不能语,而词人却认为它“无语”即是“无情”,这也是无理而有情之一例,事实上蕴含着词人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