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注意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不考虑“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折减”,SATWE不能算,在JCCAD模块中考虑。设计墙、 □ 柱、基础时,是否考虑活荷载按楼层折减根据《荷载规范》4.12条确定。 9)混凝土容重 (kN/m3)一般框架取26,剪力墙取27.具体项目可根据梁、柱、墙在整体 □ 结构中的比例进行调整。 10)satwe中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中角度大于15度时,在斜交抗侧力附加地震数中增加 □ 此地震作用方向。 11)“竖向荷载计算信息”按模拟施工3加荷计算方式 □
2010-03-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柱配筋图 1)核对钢筋级别和混凝土等级,计算箍筋间距参数与PKPM计算模型是否一致 2)核对轴压比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核对截面、位置与模板图是否一致(特别是图纸修改后) 4)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抗震等 级应提高一级采用,箍筋应全柱段加密。 5)柱的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 6)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严禁小于1.5。 7) 柱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8)复核PKPM计算配筋结果与结构图中实际配筋 9) 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于50mm。 10) 柱子最小配筋率应满足 规范 要求(特别注意角柱、框支柱等)。 11)框柱单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高规》10.4.4), 12)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13)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5%。 14)抗震设计时,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15)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7.2条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海弘曜结构事务所 QC控制要点内容
2010-03-29
一 主体结构分析与计算 1 PKPM建模及荷载输入 自校 校对 □ □ □ □ □ □ □ □ □ □
1) 校对PKPM建模网格是否与实际结构一致,可将PKPM计算结果导成DWG文件与结构图 □ 纸校对。 2)平面输入时避免所有楼层节点投影间距小于150mm。 3)平面荷载倒荷方式需要检查楼梯间以及一些特殊板的倒荷方式是否正确。 □ □
第 4页
项目名称: 单体名称:
设计人签字: 校对人签字:
:
上海弘曜结构事务所 QC控制要点内容
2010-03-29
16)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 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 □ 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17)框支柱、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剪跨比不大于 2的柱(特别注意楼梯间处柱 □ 子)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 3的柱箍筋全长加密。 18)单层钢筋混凝土柱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9.1.20条要求设置箍筋。 5 墙配筋图 1)核对钢筋级别和混凝土等级,计算箍筋间距参数与PKPM计算模型是否一致 2)核对截面、位置与模板图是否一致(特别是图纸修改后) □ □ □
□ □ □ □ □ □
□ □ □ □ □ □
8)层间抗剪承载力不小于上层的80%,否则应指定薄弱层 项目名称: 设计人签字:
单体名称: 校对人签字: 第 2页
:
上海弘曜结构事务所 QC控制要点内容
9)异形柱结构注意检查节点是否满足要求(查看超筋信息),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为1/60。 10)对7度地震及以上的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结果 The Elastic-Plastic Displacement of Floor,Dxsp/h < 1/50 11)吊车梁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0.2mm,地下室和屋面裂缝最大限值为0.2m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梁配筋图 1)核对钢筋级别和混凝土等级,计算箍筋间距参数与PKPM计算模型是否一致 2)箍筋与纵筋实际面积不应小于PKPM计算面积 3)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 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4)梁截面宽度≥350mm,箍筋肢数至少四肢 5)梁悬挑端箍筋加密 □ □ □ □ □
22)“楼层刚度算法”一般要求取 “ 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考虑地下室是否能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时,计算上下刚度比按剪切刚度算法。(特别注明:上海的项目均 □ 按剪切刚度计算) 23)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一般按“有侧移”考虑) 24)是否考虑 P-Delt 效应(可查看总信息结果,再确定是否需要考虑) 25)排架结构按混凝土规范B.0.4条考虑柱二阶效应 26)“活荷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复核 27)错层处竖向构件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28)次梁与剪力墙平面外连接时设置铰接 □ □ □ □ □ □
□
□ □
□ □
3)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其截面厚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00mm,抗震设 计时不应小于250mm,并均应设置与之垂直的墙肢或扶壁柱;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 □ 用。错层处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非 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3%,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5%。 4)核对PKPM计算配筋结果与结构图中实际配筋 □ 4)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 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高规》7.2.2的限值。 5)墙厚不满足《高规》构造要求时,进行稳定性计算。 6)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本规程表4.8.2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 高一级采用; 7)一般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 0.25%,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 8)一般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间距均不应大于300mm;分布钢筋直径均不应小于 10mm。 9)房屋顶层剪力墙以及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的纵向剪力 墙、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10)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按高规7.2.2.5条执行 11)核对加强区高度 12)一、二、三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按高规第 7.2.15条的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13)7和8度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平面外不宜布置 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 14)暗柱墙内箍筋与箍筋兼做墙身水平钢筋要分开设计。 15)墙平面外与梁连接时加设暗柱。 16)核对层高表与层高表中本层信息 17)核对图纸中图名,图签中图名,目录中图名 □ □ □ □ □ □ □ □ □ □ □ □ □ □
2010-03-29
□ □ □
□ □ □
2
结构模板图 1)检查轴线号、轴线尺寸、总尺寸、细部尺寸与建筑图是否一致; 2)核对模板图中梁截面是否与PKPM建模计算截面一致 3)核对柱、墙位置是否与建筑一致(特别注意墙是否影响门、窗洞);非承重200厚 墙下是否设梁;结构梁板标高是否与建筑一致: 梁布置或梁高是否影响建筑功能(如 梁碰窗、门等),特别是底层。 4)梁编号、截面、标高和跨数:框架梁编号水平方向编HKL**(*),垂直方向编 VKL**(*),端部有悬挑时应加“A”或“B”,检查跨数,次梁编号将KL改为L,其余相 同;纯悬挑梁编XL**,不写跨数;局部梁截面和标高不一致时应注明。 5)注明梁与轴线的关系(如了“未注明梁中与柱中对齐或梁边与柱边对齐”),在说 明中不好表达时,标注偏心尺寸。 6)局部板标高与楼层不一致时,应注明,并检查错层处梁高是否需加高。 7)电梯井等洞口尺寸与开洞示意应标明,注意核对电梯底部标高与基础关系。 8)楼梯间与大样平面位置应注明。 9)悬挑梁截面高度不小于挑出长度的1/6,悬挑板厚度不小于挑出长度的1/10。 10)核对大样图中平面尺寸、标高是否与建筑图一致(雨篷、挑檐、女儿墙、屋面检 修孔、造型做法等) 11)注意错层处、开洞处、四周边线线型均应为实线,结构图中应标明主次梁关系。 12)特别注意本单体与其它单体交接处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关系(本项目主要注意核对 地下室、商业屋面部分) 13)复核填充墙的稳定、高厚比、构造柱设置是否需要加强 14)复核女儿墙、阳台处、凸窗、建筑造型等部位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加强 15)核对层高表与层高表中本层信息 16)核对图纸中图名,图签中图名,目录中图名 □ □ □ □ □ □
3
PKPM计算结果参数控制 1)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B类高度结构 要求小于0.85,其它结构要求小于0.90。 2)剪力墙结构和混凝土框支层弹性层间位移角小于1/1000,框架-剪力墙结构弹性层间 位移角小于1/800,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小于1/550,异形柱框架结构弹性层间移角 要求小于1/600(特别注意:计算位移角不用考虑偶然偏心,另外上海规范对底部楼 层位移角有特殊要求)。 3)复核位移比(特别注意:高层位移比不大于1.4) 4)注意控制“ 剪重比”,剪重比太大则刚度过大,剪重比除嵌固端以下其余楼层均 需满足最小剪重比,不满足需调整结构布置。个别不规则结构可采用程序调整放大地 震力,但层数不超过总楼层数的5%,调整系数不超过1.20. 5)结构刚重比大于1.4,小于2.7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6)地震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7)楼层抗侧刚度应大于其上一层的70%,并大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高层剪力墙结构位移比大于1.2进行双向地震计算,异形柱结构位移比大于1.2进 □ 行双向地震计算。 15)中梁刚度增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 16)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一般取0.7,最小可取0.5。 17)异形柱结构须强制指定的薄弱层,其他结构不须指定。 18) 异形柱框架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其它结构不指定。 19)柱配筋计算原则:异形柱结构为双偏压,其它按单偏压(角柱按双偏压复核)。 20)框架等结构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项需指定角柱、框支柱。 21)“特殊构件补充定义”定义连梁、转换梁等,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不一定正确。 □ □ □ □ □ □ □
2
PKPM总信息主要参数 1)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计算风荷载基本周期、各段最高层号、各段体形系数 2)计算振型数、地震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特征周期 3)框架的抗震等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 □ □ □ □ □ □ □ □ □ □ □ □ □
4)活荷质量折减系数(藏书库、档案库、库房取0.8、一般取0.5,特别注意特殊功能 □ 建筑) 5)周期折减系数(一般框架结构取0.6-0.7,框剪结构取0.7-0.8,剪力墙结构取0.9□ 1.0,具体项目根据填充墙的情况调整) 6)核对是否考虑偶然偏心或双向地震计算 7)核对“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是否填写正确 □ □
项目名称: 单体名称:
设计人签字: 校对人签字: 第 1页
:
上海弘曜结构事务所 QC控制要点内容
2010-03-29
12)“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项中计算位移比填"是"(计算周期、配筋 □ 时填“否”)。 13)斜交抗侧力构件夹角大于15 时,计算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o
□ □ □ □ □ □ □ □ □ □ □ □ □ □ □ □ □
设计人签字: 校对人签字: 第 3页
□ □ □ □ □
项目名称: 单体名称:
:
上海弘曜结构事务所 QC控制要点内容
6)框梁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抗震规范》表6.3.3 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7)非框梁箍筋不设加密区 8)框梁(连梁)最大配筋率要求小于2.5%(特别是梁两端截面高度不一样时) 9)框架梁端底面与顶面纵筋比值:一级抗震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10)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 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11)箍筋肢数为四肢时,底部纵筋设置四根以上钢筋,上部纵筋设置四根通长筋或两 根通长筋加两根架力钢筋,不要配三根纵筋 12)上部支座钢筋与通长钢筋要一致,即支座钢筋应包括通长钢筋 13)一般底部纵筋直径采用相同的钢筋,根数可不相同 14)注意梁纵向钢筋之间的净距要满足规范要求 15)检查主次梁相交处,吊筋和附加箍筋是否设置(应在结构图中示意,规格、根数 可写说明) 16)梁的腹板高度不小于450mm时,毎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 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大于200mm 17)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时,腰筋不小于φ 10@200;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两侧腰 筋面积配筋率不小于0.3%(《高规》7.2.27.4) 18)核对层高表与层高表中本层信息 19)核对图纸中图名,图签中图名,目录中图名
4)修改板厚时需注意楼梯间板厚设为0,恒荷载一般取7.5,三跑四跑楼梯适当增加; □ 开洞处(如电梯间)设为全房间洞。 5)复核是否考虑自动计算楼板自重,若考虑则输入楼面面荷载时,应避免再次输入楼 □ 板结构自重。 6)全面复核楼面荷载。 7)复核梁上隔墙荷载 8)若结构有悬挑板,而未建模时,应将其上恒、活荷载输入到对应梁上。 9)核对各层层高 10)框架中的楼梯需按实际建模参与计算,否则应按图集做滑动支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