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化学-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
脱电子 Fe2+
Fe3+ + e
生物氧化中的CO2的生成
绝大部分有机物生物氧化中的CO2生成是经 ? 中的脱羧作用产生的。
答案:三羧酸循环
其他一些CO2产生途径如: 糖异生
草酰乙酸 + GTP → PEP +GDP + CO2 氨基酸脱羧
NH2
脱羧酶
NH2
R C COOH
R C H + CO2
磷酸烯醇式丙酮 酸羧激酶
COCOOH
GTP
GDP
β-氧化脱羧:
CH2 CO~ P + CO2 COOH
CHOH-COOH CH-COOH CH2-COOH
异柠檬酸脱氢酶
CO-COOH CH2
NAD+
NADH+H+ CH2-COOH
+CO2
生物氧化中H2O的生成
真核生物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作用下产生
化合物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氨基甲酰磷酸
kJ/mol -61.9 -51.4
△E0′
(kcal/mol) (-14.8) (-12.3)
1,3-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肌酸
ATP →ADP+Pi 乙酰辅酶A
ADP →AMP+Pi 焦磷酸
1-磷酸葡萄糖
-49.3 -43.1 -30.5 -31.5 -27.6 -27.6 -20.9
线粒体结构模式图
二、ATP
NH2
NN
O- OOPγ~- O
OP~β O O-
O Pα O-
O CH2
N O
N
OH OH AM P ADP
ATP
高能磷酸键与高能磷酸化合物
生物化学 生物氧化
FADH2,经氧化呼吸链传递电子、泵出质子形成 质子梯度而蕴藏的电化学势能,被ADP利用、磷酸 化生成ATP的过程,是体内生成ATP的主要方式。 实质:氧化呼吸链氧化释能和ADP磷酸化储能的偶联
➢ 底物水平磷酸化 代谢物脱氢或脱水引起分子内部 能量聚集,高能键直接转移给ADP(GDP)磷酸化生 成ATP(GTP)的过程。不经电子传递。
A
B
H+ H+
pH7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 ++
H+浓度梯度
电位梯度
H+ H+
pH8
----- --
H+
H+
H+
H+
ADP+Pi ATP
目录
(3)结合变构机制:
ATP合酶β亚基经“结合变构”机制合成ATP
目录
•H+由膜间隙向基质 回流推动C环逆时针 转动,带动γ在头部 中央孔隙转动;
2H+ SH2 2e- 2Cu2+
O2-
H2O
S
2Cu+
1/2O2
(二)需氧脱氢酶(辅基为FMN或者FAD)
SH2
FMN or FAD
H2O2
S
FMNH2 or FADH2
O2
目录
(三)不需氧脱氢酶
琥珀酸 延胡索酸
FAD
生物化学 第八章 生物氧化
第二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一、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二、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作用 三、呼吸链的蛋白质复合体 四、呼吸链中各组分的排列顺序
Go on~
一、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 呼吸链是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 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传递 给被激活的氧原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 • 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它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原核生物中,它位于细胞膜上。
功能:将底物上的氢激活
并脱下。
辅酶:NAD+或NADP+
NAD+ 和NADP+的结构
OR
NAD+:R=H NADP+:R=PO32-
尼克酰胺核苷酸的作用原理:
H
H H CONH 2
C CONH2 N R
+
+ H + e + H+
N R
+ H+
H
2H
H
e
H+
NAD(P)+
+2H
-2H
NAD(P)H+H+
Cys Cys
S S
Fe3+
S S
Fe3+S S来自Cys Cys+e-
Cys Cys
S S Fe3+
S S Fe2+
S S
Cys Cys
(4)泛醌(CoQ)
一种脂溶性的醌类化合物,其分子中的苯醌 结构能进行可逆的加氢反应,是氢传递体。
CoQ + 2H
CoQH2
(5)细胞色素(cytochrome,Cyt)
《基础生物化学》PPT课件
1
第五章
生物氧化
2
本章要求: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3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三、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 四、高能化合物
4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与意义 P167
17
四、高能化合物 1、高能化合物的概念
在标准条件下发生水解时,能够释放 21kJ/mol以上自由能的化合物。
高能键:在高能化合物分子中,水解断裂 释放出大量自由能的活泼共价键。 用 ~ 表示。
18
磷酸化合物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氨基甲酰磷酸 乙酰基磷酸 磷酸肌酸(CP) 焦磷酸(PPi) ATP(→ADP + Pi) 葡萄糖-1-磷酸(G-1-P) 葡萄糖-6-磷酸(G-6-P) α-磷酸甘油
C O P O-
CH OH O
CH2 O P OO-
1,3-二磷酸甘油酸
O
O
CH3 C O P OO-
乙酰磷酸
21
O
O
RC O P O A
O
O
O-
H3N+ C O P OO-
酰基腺苷酸
O
O
氨甲酰磷酸 RCH C O P O A
N+H3
O-Biblioteka 氨酰基腺苷酸22焦磷酸化合物
O O- P
O-
O O P O-
吸链生成H2O 逐步释放能量
体外燃烧
条件剧烈 非酶促反应 碳和氧直接化合生成CO2 氢和氧直接化合
生成H2O 骤然放出能量
热,ATP
生物化学__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2.呼吸链3.底物水平磷酸化(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
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2.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3.氧化磷酸化: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 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的主要方式。
5.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 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二) 填空题1.生物氧化有3种方式:____脱氢_____、_脱电子__________和_____与氧结合_____ 。
2.生物氧化是氧化还原过程,在此过程中有___酶;______、______辅酶;___和_____电子传递体___ 参与。
7.生物体内高能化合物有___焦磷酸化合物;;;______、___酰基磷酸化合物______、____烯醇磷酸化合物;_____、__胍基磷酸化合物;_______、____硫酯化合物_____、______甲硫键化合物___等类。
8.细胞色素a的辅基是____血红素A;_____与蛋白质以_____非共价____键结合。
基础生物化学第6章
类别:黄素脱氢酶类(如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
需氧脱氢酶类(如L—氨基酸氧化酶)
加单氧酶(如赖氨酸羟化酶)
铁硫蛋白
特点:含有Fe和对酸不稳定的S原子,Fe和
S常以等摩尔量存在(Fe2S2, Fe4S4 ),构成 Fe—S中心,Fe与蛋白质分子中的4个Cys残 基的巯基与蛋白质相连结。 +e
NO2
• 离子载体
短杆菌肽等
• 解偶联蛋白
NADH 鱼藤酮 安密妥 FMN Fe-S
电 子 传 递 抑 制 剂
复合物 I
琥珀酸
FMN
Fe-S
CoQ
Cyt b
复合物 II
抗霉素A
复合物 III
Fe-S Cyt c1 Cyt c Cyt aa3
氰化物 CO
复合物 IV
O2
化学渗透假说示意图
+++++++++
电 子 传 递 链 中 各 中 间 体 的 顺 序
NADH
FMN
复合物 I
NADH 脱氢酶
Fe-S
琥珀酸等
FMN
Fe-S
CoQ
复合物 II
琥珀酸-辅酶Q 还原酶
Cyt b
复合物 III
Fe-S
辅酶Q-细胞色素 还原酶
Cyt c1
Cyt c
复合物 IV
Cyt aa3
细胞色素C 还原酶
O2
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时自由能的下降
NADH呼吸链
还原型代 谢底物
MH2
NAD+
FMNH2
CoQ
2Fe2+
细胞色素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
程为:
E′=Eº′+
RT
C氧化态
nF In C还原态
(三)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的关系
△Gº’=-nF △Eº’
三. 高能磷酸化合物
(一)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
高能磷酸化合物:一般将水解时释放20.9KJ/mol以上自由 能的化合物称之,含有高能量的键称为高能键,常 用” ~” 符号表示,典型的代表是三磷酸腺苷(ATP)含有 两个高能键。
二、三羧酸循环生成的ATP
乙酰CoA+3NAD++FAD + GDP+Pi+2H2O→
CO2+3NADH+FADH2+GTP+2H++CoASH 每个分子G彻底氧化为H2O和CO2,共能产生: 5(或7)+12.5×2=30(或32)分子ATP
三、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
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
1、丙酮酸的羧化 图6-25 丙酮酸的羧化
(二)呼吸链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电子传递链ETC):指代谢物上
脱下的氢(质子和电子)经一系列递氢体或电子传递体按对电 子亲和力渐渐升高的顺序依次传递,最后传给分子氧而生 成水的全部体系。
NADH呼吸链
呼吸链
FADH2呼吸链
图5-17 NADH呼吸链(A)和FADH2呼吸链(B)
第五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糖、脂、蛋白质等有机 物质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并放出能量的 作用称生物氧化。
特点:一系列酶引起的,在活细胞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部位:真核线粒体、原核细胞膜
(二)生物氧化的方式 1.CO2的生成 脱羧作用:α 脱羧和β 脱羧两种类型 脱羧过程:氧化脱羧 直接脱羧 (1) α 直接脱羧 丙酮酸脱羧反应 (2) β 直接脱羧 草酰乙酸脱羧反应 (3) α 氧化脱羧 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 (4) β 氧化脱羧 苹果酸氧化脱羧反应
生物化学第八章 生物氧化
1 O2 2
H2O
实测得FADH2呼吸链: P/O~ 2
FADH2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一种细胞器,是生物氧化和能 量转换的主要场所。是组织细胞的“发电厂”。 线粒体内,外膜的化学组成有显著的区别; 外膜:磷脂,胆固醇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 内外膜间隙:腺苷酸激酶,核苷酸激酶等 内膜:有些脱氢酶,氧化呼吸链有关的酶, ATP 合成酶 基质: 催化糖有氧分解,脂肪酸氧化,氨基酸分 解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酶
3
二、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代谢物中C如何在酶催化下生成CO2;
2.细胞如何利用O2将代谢物中的H氧化成H2O;
3.氧化产生的自由能怎样被收集、转换和储存。
4
生物氧化的三个阶段
脂肪 多糖 蛋白质
大分子降解 成基本结构 单位
脂肪酸、甘油
葡萄糖、 其它单糖
氨基酸
乙酰CoA
小分子化合物 分解成共同的 中间产物(如 丙酮酸、乙酰 CoA等)
31
2. 高能化合物
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时或基团转移反应中可释
放出大量自由能( >20 千焦 / 摩尔)的化合物称为 高能化合物。
32
高 能 化 合 物 类 型
33
3. ATP的特点
在 pH=7 环 境 中 , ATP 分子中的三个磷 酸基团完全解离成带 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 式 ( ATP4-), 具 有 较大势能,加之水解 产物稳定,因而水解 自由能很大( ΔG°′= -30.5千焦/摩尔)。
34
4.ATP的特殊作用
在机体的能量代谢中, ATP 就好像能量通币, 高能化合物虽有多种,只有 ATP 可为一切生 理机能与生物合成反应提供能量; ATP是细胞内磷酸基团转移的中间载体
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适用于高中生物竞赛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与体外燃烧一样,生物氧化也是一个消耗O2,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但与体外燃烧不同的是,生物氧化过程是在37℃,近于中性的含水环境中,由酶催化进行的;反应逐步释放出能量,相当一部分能量以高能磷酸酯键的形式储存起来。
二、线粒体氧化呼吸链:在线粒体中,由若干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与细胞呼吸过程有关的链式反应体系称为呼吸链。
这些递氢体或递电子体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主要的复合体有:1.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由一分子NADH还原酶(FMN),两分子铁硫蛋白(Fe-S)和一分子CoQ组成,其作用是将(NADH+H+)传递给CoQ。
铁硫蛋白分子中含有非血红素铁和对酸不稳定的硫。
其分子中的铁离子与硫原子构成一种特殊的正四面体结构,称为铁硫中心或铁硫簇,铁硫蛋白是单电子传递体。
泛醌(CoQ)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
分子中含对苯醌结构,可接受二个氢原子而转变成对苯二酚结构,是一种双递氢体。
2.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由一分子琥珀酸脱氢酶(FAD),两分子铁硫蛋白和两分子Cytb560组成,其作用是将FADH2传递给CoQ。
细胞色素类:这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蛋白质,为单电子传递体。
细胞色素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也可存在于微粒体。
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细胞色素有Cytaa3,Cytb(b560,b562,b566),Cytc,Cytc1;而存在于微粒体的细胞色素有CytP450和Cytb5。
3.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由两分子Cytb(分别为Cytb562和Cytb566),一分子Cytc1和一分子铁硫蛋白组成,其作用是将电子由泛醌传递给Cytc。
4.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由一分子Cyta和一分子Cyta3组成,含两个铜离子,可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故Cytaa3又称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其作用是将电子由Cytc传递给氧。
基础生物化学试题(第五章-生物氧化)选择题(含答案)
《基础生物化学》试题第五章生物氧化单选题1.体内CO2来自:[1分]A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B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C有机酸的脱羧D糖原的分解参考答案:C2.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是意味着:[1分]A线粒体氧化作用停止B线粒体膜ATP酶被抑制C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停止D线粒体能利用氧,但不能生成ATP参考答案:D3.P/O比值是指:[1分]A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B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数C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D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数参考答案:A4.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是:[1分]Aa→a3→b→c1→c→1/2 O2Bb→a→a3→c1→c→1/2 O2Cc1→c→b→a→a3→1/2 O2Db→c1→c→aa3→1/2 O2参考答案:D5.细胞色素b,c1,c和P450均含辅基:[1分]AFe3+B血红素CC血红素AD铁卟啉参考答案:D6.下列哪种蛋白质不含血红素:[1分]A过氧化氢酶B过氧化物酶C细胞色素bD铁硫蛋白参考答案:D7.劳动或运动时ATP因消耗而大量减少,此时:[1分]AADP相应增加,ATP/ADP下降,呼吸随之加快BADP相应减少,以维持ATP/ADP恢复正常CADP大量减少,ATP/ADP增高,呼吸随之加快DADP大量磷酸化以维持ATP/ADP不变参考答案:A8.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1分]A葡萄糖B脂肪酸C磷酸肌酸DATP参考答案:D9.下列属呼吸链中递氢体的是:[1分]A细胞色素B尼克酰胺C黄素蛋白D铁硫蛋白参考答案:C10.氰化物中毒时,被抑制的是:[1分]ACyt bBCyt c1CCyt cDCyt aa3参考答案:D11.肝细胞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的机制是:[1分]A肉碱穿梭B柠檬酸-丙酮酸循环Cα-磷酸甘油穿梭D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参考答案:D12.ATP的贮存形式是:[1分]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磷脂酰肌醇C肌酸D磷酸肌酸参考答案:D13.关于电子传递链的下列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1分]A线粒体内有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生物化学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琥珀酸 复 合 体 Ⅰ
2H
复合体Ⅱ FAD.H2 (Fe-S)
2H 2H 2e
2H NAD+
复 合 体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Ⅳ
2e
FMN (Fe-S)
Q10
2H+
Cytb Cytc1 2e (Fe-S) 复合体Ⅲ H2O
Cytc
2e
aa3
2e
NADH氧化呼吸链
O2-
1 2 O2
第三节 ATP的生成
(二)呼吸链成分的排列
由以下实验确定 ①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② 拆开和重组 ③ 特异抑制剂阻断 ④ 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
呼吸链中各种氧化还原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对 NAD+/NADH+H+ FMN/ FMNH2 FAD/ FADH2 Cyt b Fe3+/Fe2+ Q10/Q10H2 Cyt c1 Fe3+/ Fe2+ Cyt c Fe3+/Fe2+ Cyt a Fe3+ / Fe2+ Cyt a3 Fe3+ / Fe2+ 1/2 O2/ H2O Eº (V) ' -0.32 -0.30 -0.06 0.04(或0.10) 0.07 0.22 0.25 0.29 0.55 0.82
故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 或羟化酶(hydroxylase)。 上述反应需要细胞色素P450 (Cyt P450)参与。
微粒体氧代谢的意义
参与体内正常物质代谢,如羟化、合成等
参与体内生理活性物质的灭活及药物、毒
物解毒转化和代谢清除反应、保护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膜约含 80%的蛋白质,包括电子传递链和氧 化磷酸化的有关组分,是线粒体功能的主要 担负者 。 线粒体 的内腔 充满半流动的基质 (衬质),其中包含大量的酶类以及线粒体 DNA和核糖体。 线粒体基质酶类包括 TCA酶类、脂肪酸-氧化 酶类和氨基酸分解代谢酶类。
哺乳动物线粒体 DNA 为环状分子,编码包括 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 b 和 F0 疏水亚基 在内的10多种蛋白质,约占内膜总蛋白质的 20%,其余的蛋白质均由核基因编码,在细 胞质中合成后运入线粒体。 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有一层排列规则的球形颗 粒,通过一个细柄与构成嵴的内膜相连接, 这就是ATP合酶(偶联因子F1-F0)。
6.1.1.3 生物氧化中CO2和H2O的生成 ① CO2的生成 代谢底物在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脱氢、加水等 反应,转变为含羧基的化合物,经脱羧反应 生成CO2,包括直接脱羧和氧化脱羧。
② H2O的生成 生物氧化中底物脱下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
6.1.2 生物氧化的自由能变化 6.1.2.1 自由能概念 生物体不能直接利用热能做动,在生命活动过 程中所需的能量都来自体内生化反应释放的 自由能。 自由能(free energy)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一 个体系可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又称Gibbs自 由能,以G表示。
②黄素蛋白(flavoproteins) 与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黄素蛋白有两种,分别以 FMN和FAD为辅基。
在FAD、FMN分子中的异咯嗪部分可进行可逆 的脱氢加氢反应。氧化型黄素辅基从NADH接 受两个电子和一个质子,或从底物(如琥珀酸) 接受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而还原: NADH+H++FMN=NAD++FMNH2 琥珀酸+FAD=延胡索酸+FADH2
为了衡量磷酸化合物中磷酸基团转移的热力学 趋势,而引入磷酸基团转移势能,在数值上 等于其水解反应的-G0′。在磷酸基团转移反 应中,磷酸基从转移势能较高的供体转移到 转移势能较低的受体分子。 ATP的磷酸基团转移势能在常见的含磷酸基团 化合物中处于中间位置,因而在磷酸基团转 移势能高的供体与低能的受体之间充当中间 载体。
6.1.2.3 氧化还原电位 生物体内进行的生化反应有许多是氧化还原反 应,生物所需要的能量就来自于体内的氧化 还原反应。在生物体中物质进行氧化 -还原时, 其基本原理和化学电池一致。在氧化-还原反 应中,电子从还原剂传递到氧化剂。
标准状况下氧化还原电位变化: E′=标准氧化电极电位标准还原电极电位 E′越大,得到电子的倾向越大,氧化能力越强; E′越小,失去电子的倾向越大,还原能力越 强。
并非含磷酸基团的化合物均属于高能化合物, 例如 6- 磷酸葡萄糖、 6- 磷酸果糖、 3- 磷酸甘 油,它们水解时只释放出 4.2~12.6 kJ· mol-1 的能量,因而属于低能磷酸化合物。
6.1.3.2 ATP的结构及其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糖、脂肪和蛋白质是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主 要能源物质,通过细胞呼吸作用使这些贮存 能源物质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释放 的能量除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于周围环境 中之外,其余部分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或氧 化磷酸化生成ATP,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存 在。同时,ATP也是生命活动利用能量的主 要直接供给形式。
6.1.3.3 磷酸肌酸 以高能磷酸形式贮能的物质统称磷酸原 (phosphagens) ,包括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 等。 ATP是细胞内主要的磷酸载体或能量传递体, 人体储存能量的方式不是 ATP 而是磷酸肌酸。 磷酸肌酸存在于肌肉、脑和神经组织中,它 可与 ATP 相互转化。 ATP 多时,以磷酸肌酸 的形式贮能; ATP 不足时,磷酸肌酸转化为 ATP。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含量比ATP约高3~4 倍,足以维持ATP的恒定水平。
6.2.2.1 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电 子 传 递 链 的 组 分 包 括 递 氢 体 (hydrogen transfer)和递电子体 (eletron transfer)。递氢 体和递电子体是传递氢原子或电子的载体, 由于氢原子可以看作是由H+和e组成的,所以 递氢体也是递电子体,递氢体和递电子体的 本质是酶、辅酶、辅基或辅因子。 NAD、FAD、FMN、Fe-S、细胞色素和泛醌等。 它们都是疏水性分子。除泛醌外,其他组分 都是蛋白质通过其辅基的可逆氧化还原传递 电子。
中度体力劳动者每日每kg体重需供给能量 34~40千卡,若一成人重70kg,从事中度体力 劳动,则每日应供应含能量2450千卡的食物, 其中40%的能量转变成化学能储存于ATP分 子的高能键中,这一部分能量应为 2450×0.4=980.0千卡,按每molATP水解生 成ADP+Pi释放7.3千卡能量计算,应当合成: 980÷7.3=134.3molATP,ATP的分子量为 507.22,所以134.3molATP重达68.12kg,表 明ATP在体内的代谢十分旺盛。
肌肉中磷酸肌酸的浓度为ATP浓度的5倍,可 储存肌肉几分钟收缩所急需的化学能。
6.2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6.2.1 线粒体 线粒体内膜是能量转换的重要部位,电子传递 链和氧化磷酸化有关的组分都存在于此。原 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结构,它的部分质膜起着 这种作用。
线粒体是有两层膜,外膜平滑,透性高,仅 有少量酶结合其上。内膜形成了许多向内褶 叠的嵴,产能和需能越高的组织(如昆虫飞 翔肌)嵴的数目也越多。嵴的形成有利于增 加内膜的面积。
6.2.2 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ETC)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是一系列 电子载体按氧化还原电位梯度排列的电子传 递系统,它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的电子传递给 氧生成水,同时有ATP生成。 所有组成成分都嵌合于线粒体内膜,并分段组 成分离的复合物,在复合物内各载体成分的 物理排列也符合电子流动的方向。
6.1.1.2 生物氧化的特点 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反应与体外氧化反应都遵 循氧化反应(脱氢、脱电子和加氧等)的一 般规律,最终氧化分解产物是CO2和H2O, 同时释放能量。但是生物氧化反应又有其特 点。
①生物氧化中底物是在酶的催化下,经一系列 连续的化学反应逐步氧化分解的,氧化过程 产生的能量也是逐步释放的。 ②生物氧化产生的能量部分可转变成生命活动 能够利用的形式,即合成ATP,不是全以热 的形式释放。 ③生物氧化是在常温、常压、近中性pH的环 境中进行。 在真核细胞内,生物氧化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 行,原核细胞内生物氧化是在细胞膜上进行。
体内 ATP 处于消耗和补充的动态平衡中。估 计每千克活动组织含有几个mmol· L-1的ATP, 0.1mmol· L-1 的 ADP 和 0.01 mmol· L-1 的 AMP , 这要求ATP与ADP的转换速度能够随细胞生 命活动的需求而不断变化。 在一般组织中, ATP 消耗过程的加速伴随着 ATP合成过程的加速,ATP水解产物ADP的 浓度对ATP的合成速度起直接调控作用。
而在动物肌肉、脑和神经等易兴奋组织中,当 其发生快速反应时对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立即 需要大于 ATP 合成能力,例如人在剧烈活动 时肌肉消耗 ATP 多达 6mmol· L-1· kg-1· s-1 ,而 在 迟 延 几 秒 钟 后 发 生 的 最 大 ATP 合 成 为 1 mmol· L-1· kg-1· s-1 。表明为了维持这些组织的 快速反应和 ATP 的动态平衡,必须有一种便 于利用的高能磷酸贮能物质。
例如 EMP 生成的高能中间产物 1,3- 二磷酸甘油 酸和 PEP ,在细胞内并不直接水解,而是经 特殊激酶的作用,以转移磷酸基团的形式将 捕获的自由能传递给 ADP 生成 ATP 。 ATP 又 可通过酶促磷酸基团转移反应将磷酸酐键的 大部分自由能传递给受体分子。例如葡萄糖 和甘油,而形成 6- 磷酸葡萄糖和 3- 磷酸甘油, 使这些代谢物活化,以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辅酶Ⅱ, CoⅡ)也是有些脱氢酶的辅酶,它与NAD不 同之处是在腺苷酸部分中核糖的2′位碳上羟 基的氢被磷酸基取代而成。
当此类酶催化代谢物脱氢后,其辅酶NADP接 受氢而被还原生成NADPH,它须经吡啶核 苷酸转氢酶(pyridine nucleotide transhydrogenase)作用将还原当量转移给 NAD,然后再经呼吸链传递,但代谢物在体内的氧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 ①糖、脂肪和蛋白质经过分解代谢生成乙酰辅 酶A中的乙酰基。 ②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脱氢,生成CO2 并使NAD和FAD还原成NADH、FADH2。 ③NADH和FADH2中的氢经呼吸链将电子传递 给氧生成水,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用 于ATP合成。 狭义地说只有第3个阶段才是生物氧化,这是 体内能量生成的主要阶段。
肌细胞线粒体内膜和胞液中均有肌酸激酶。线 粒体内膜的肌酸激酶主要催化正向反应,生 成的ADP可促进氧化磷酸化,生成的磷酸肌 酸逸出线粒体进入胞液,磷酸肌酸所含的能 量不能直接利用;胞液中的肌酸激酶主要催 化逆向反应,生成的ATP可补充肌肉收缩时 的能量消耗,而肌酸又回到线粒体用于磷酸 肌酸的合成。
ATP的末端有两个以磷酸酐键连接的磷酸基, 由于P=O键的极化,电子云偏向氧原子,使 磷原子带部分正电荷,相距很近的正电荷相 互排斥,使磷酸酐键不稳定。
同时,在生理 pH 条件下, ATP 约带 4 个空间距 离很近的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使磷 酸酸酐键易水解。 当 ATP水解生成 ADP和 Pi 时,可部分消除这种 应力,而且在生理pH下ADP和Pi都带负电荷, 使平衡强烈地趋向水解,释放出大量自由能。
①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辅酶I,CoI)。 NAD是脱氢酶的辅酶,是连接作用物与呼吸链 的重要环节。
NAD的主要功能是接受从代谢物上脱下的 2H(2H+ +2e),并传给另一传递体黄素蛋白。 在生理pH条件下,烟酰胺中的氮(吡啶氮)为五 价的氮,它能可逆地接受电子而成为三价氮, 与氮对位的碳也较活泼,能可逆地加氢还原, 故可将NAD视为递氢体。反应时,NAD的尼 克酰胺部分可接受一个氢原子及一个电子, 还有一个质子(H+)留在介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