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程张连城答案
张连成《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价值规律)【圣才出品】
第三章价值规律1.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贯彻其作用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答:(1)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即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但是,在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是偶然的,而不一致是经常发生的。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由于买者竞相购买和卖者趁机抬价,商品价格就会涨到价值以上;反之,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由于卖者竞相销售和买者趁机压价,商品价格就会跌到价值以下。
这种商品价格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并不违背或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①商品价格的波动,始终是以它们的价值为中心,波动的幅度也不会与价值相差太大。
②商品的价格不可能一直高于或低于其价值,而是随着供求状况的变化,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
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高于和低于价值的部分会相互抵消,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2.评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挥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
以分工为基础的社会生产,要求各个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在商品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来调节的。
具体讲,是通过价格波动来调节的。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到其价值以上时,表明这种商品已经供不应求,生产这种商品变得有利可图,于是吸引很多生产者生产这种商品,该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随之增加。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到其价值以下时,表明这种商品已经供过于求,生产这种商品变得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于是使许多生产者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该部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随之减少。
张连成《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平均利润和生产价值)【圣才出品】
第九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值1.简述平均利润率下降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2018年真题]答:(1)平均利润率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它的形成不是各个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
(2)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
②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如果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反之则较低。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也会提高,因而平均利润率会趋于下降。
(3)影响:平均利润率下降会给资本家带来一定的损失,为此,资本家只得提高积累率,增大积累量,从而使总资本急剧地增大,结果使得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却增加了。
积累的不断增大、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又会进一步造成利润率下降的压力,为了减少这种压力,资本家只得更多地积累。
正是这样一种机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又不断加剧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2.试述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2016年真题]答:(1)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合在一起的概念。
张连成《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货币)【圣才出品】
第二章货币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表明,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与普通商品相比,货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特殊之处:①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与货币相交换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本身就直接体现社会劳动,是价值的代表;②普通商品是使用价值,只是以自己的物质属性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货币具有两重使用价值,既可以满足人们某种特定的需要,如制作工艺品等,又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都要通过与货币的相交换,实现自己的价值。
货币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发生联系,从而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货币都有哪些职能?货币在执行不同的职能时具有什么特点?各职能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答: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货币的职能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的首要职能,指货币以自身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来实现的。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而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商品流通。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中的货币,而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藏起来,这时货币就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不足值的货币,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贵金属本身。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张连城《经济学教程》章节题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答: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1)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二是保持经济均衡增长。
(2)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都已经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的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充分就业指劳动就业。
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失业,而是实现只存在自然失业率情况下的就业水平。
(3)稳定价格水平目标。
稳定价格水平作为一个政策目标,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水平绝对不变,而是指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
稳定价格水平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运行形成的冲击。
(4)平衡国际收支目标。
这里所说的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包括存在适度官方储备资产前提下的国际收支平衡。
从根本上说,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政策目标是一致的。
因为它们都是稳定经济所必需的,离开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不能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实现经济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政策的目标之间具有互补性。
但是另一方面,某些经济政策目标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矛盾或者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怎样运用这些工具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答:(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有两个:一是政府支出,二是税收。
政府支出又可以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当产出出现负缺口,经济出现“冷”或“过冷”的时候,一般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这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减少税收来实现的。
当产出出现正缺口,经济出现“热”或“过热”的时候,一般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这是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或者增加税收来实现的。
(2)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并变动货币供给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需求和总需求,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全]经济学教程张连城第3版配套考研真题整理
经济学教程张连城第3版配套考研真题整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中山大学2018年研]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三个问题:①机会成本不等于实际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
②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是用于其他选择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③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
在作出任何决策时,都要使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机会成本。
如果机会成本大于收益,则这项决策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就是不合理的。
2积分商品[中山大学2017年研]答:吉芬商品是指需求与价格之间成正向变化的一类商品,由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提出而得名。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即价格越低,购买的越少,价格越高反而购买的越多。
如图1所示,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吉芬商品。
消费者最初选择a点,随着商品1价格的下降,消费者选择b点,积分商品1价格的下降反而导致了对该商品需求的减少。
商品1价格下降的效应可以被分解成替代效应X1″X1‴和收入效应X1‴X1′。
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这也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图1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边际要素成本[浙江工商大学2019年研]答:边际要素成本表示增加一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如果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则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MFCL即成本函数对投入要素劳动的导数恰好就等于劳动价格,用公式表示为:dC(L)/dL=w,其中C表示成本,L表示使用要素劳动的投入数量,w表示劳动的价格;如果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那么边际要素成本将随着该要素需求量的增加而递增,并且总大于该要素价格。
张连成《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1.如何从社会生产的角度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015年真题]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直接有关,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即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方向相反的因素同时在起作用。
群众购买力的相对萎缩使生产发展受到限制,而资本家致富的绝对欲望则促使生产发展。
(1)商品生产过剩是相对于资本价值增殖来说的,这种相对性体现在:①不是所生产的生活资料与现有的人口相比而言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②也不是为了要使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能够就业,生产资料生产得已经太多了。
正好相反,他们还是太少了。
③不是财富生产得太多了,而是资本主义对抗性形式上的财富生产得太多了。
(2)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经济形态中,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瘟疫或战争等天灾人祸造成的生产不足,生产的普遍过剩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才成为一种经常的规律性的现象。
简单商品生产的流通公式是W-G-W,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流通公式则是G-W-G′,它与简单商品生产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在简单商品生产中,交换的目的是取得使用价值而不是增加交换价值,生产的直接目的是消费。
而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价值的增值是生产和交换的唯一目的,而使用价值则仅仅成了价值增殖的一种手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这个根本特征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严重冲突。
(3)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雇佣工人既是生产者,又是自主的消费者。
每个资本家自己雇佣的工人是生产者,但别的工厂的工人对这个资本家来说则是消费者。
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这种双重地位,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矛盾——每个资本家在自己的工厂内部剥削工人越成功,对总体资本家而言,其商品实现越是困难,因为工人阶级作为自主的消费者是有效需求的重要来源。
张连成《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圣才出品】
第十章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是如何产生的?答:商业资本又称为商人资本,是一种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独立的资本形态。
资本主义之前的商业资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资本:(1)从来源上说,资本主义之前的商业资本主要从简单商品流通中产生出来。
(2)从职能上说,这种商品资本的经营活动,都在简单商品流通领域,为买卖双方的消费需要服务。
(3)从牟利方式上说,资本主义之前的商业资本主要是通过贱买贵卖的不等价交换和商业欺诈赚取利润。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部分商品资本逐渐从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它们的职能由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业资本家来完成。
至此,商品资本不再是产业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成为独立的商业资本。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一个独立化部分,它来源于产业资本运动中的商品资本。
2.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并转化为商业资本的客观必然性和客观可能性是什么?答: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流通中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多、商品运输路程和流通时间不断增长,此时,产业资本家就不得不建立庞大的商业网,雇佣大量的商业职工,增加投在流通领域中的资本数量和预付资本总量;若资本家没有能力这样做,就只能缩小生产规模,减少生产资本的数量,以便和流通资本数量相适应。
而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产业资本的利润率都会降低,这对产业资本家不利,他们迫切地需要有人专门从事商品的流通。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客观上要求把推销商品的职能交给专门的资本家去完成。
商品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的客观可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产业资本的三种不同形态,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执行不同的职能,这样就有可能实行资本家之间的分工,由不同的资本家完成不同的职能,产业资本家主要从事商品生产和剩余价值的榨取,而商业资本家主要从事商品的售卖和剩余价值的实现。
(2)从社会总资本来看,总有一部分资本发挥商品资本的职能,以商品资本的形态经常处于流通领域。
张连城《经济学教程》章节题库(通货膨胀与失业)【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通货膨胀与失业1.作图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并分别说明二者的政策含义。
[2016年真题]答:(1)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如图15-1所示。
图15-1 菲利普斯曲线图15-1中,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若设u*代表自然失业率,则可以将简单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π=-ε(u-u*)。
(2)按经济中调整时间的长短,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两者有着不同的经济政策含义。
①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弗里德曼指出,企业和工人关注的不是名义工资,而是实际工资。
当劳资双方谈判新工资协议时,他们都会对新协议期的通货膨胀进行预期,并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相应地调整名义工资水平。
根据这种说法,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
由此,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
这里所说的“短期”,是指从预期到需要根据通货膨胀作出调整的时间间隔。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换关系。
张连成《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资本主义信用)【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资本主义信用1.简述银行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2014年真题]答: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向职能资本家贷出货币的借贷关系。
在再生产过程中,各企业之间出现货币资本余缺不均,为保证再生产正常运动,保证资本循环中资本形态依次转化,需要企业之间进行货币余缺的调剂。
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游离货币集中起来,再贷给需要货币的企业。
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家,且其规模不受单个资本量的限制。
银行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①信用制度加速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②节省了流通费用和流通中的现实货币;③促进了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利润率平均化。
(2)加深了资本主义矛盾。
①信用的发展造成虚假繁荣,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加速了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②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还会发生货币信用危机;③信用加剧了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3)在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加深资本主义矛盾的同时,还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了条件。
2.简要说明虚拟经济的概念及虚拟经济的正负效应。
答:(1)虚拟经济的概念虚拟经济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
虚拟经济是指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
其本质是虚拟资本以增殖为目的进行独立化运作的权益交易。
虚拟经济按其资本的虚拟化程度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货币信用化;实体经济产权化、证券化、票据化;资产证券化;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的各种金融衍生品。
(2)虚拟经济的正效应是它的发展在总体上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促进资本流向效益高的领域和企业,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以及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等。
具体表现在:①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工具。
《微观经济学》考试课复习大纲(张连城版)
第一章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一、概念: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供给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内和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
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和服务数量。
均衡价格:在竞争性市场上,能够实现市场出清的价格需求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作为自变量的商品价格每变动百分之一,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的敏感程度。
供求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作为自变量的商品价格每变动百分之一,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的敏感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作为自变量的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每变动百分之一,会导致因变量的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的交叉弹性: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与之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的反应程度二、简答与分析1、分析并说明引起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因素分别是什么?2、运用供求原理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1.需求: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正)。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未来价格高则需求高).消费者偏好(正).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正常品.正。
低档品。
负) 2供给:投入要素的成本。
厂商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
生产技水平。
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反)。
3P28。
谷贱伤农:农民在普遍丰收的年份,总收入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农民收到伤害。
因为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并且需求曲线陡峭,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较低,意味着降低价格水平并不能使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农产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导致收入的增加,即增长不增收。
因为需求曲线陡峭所以增加产量所引起收入的增加量少于价格下降引起的收入减少量.4。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商品的性质(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大)商品的可替代性(如果商品的可替代性大,那么该种商品较小的变动就会导致销售量的较大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大)某种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预算中的重要性(所占比重越大,该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有较大用途,则弹性大)在长期中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更加富有弹性。
张连城《经济学教程》章节题库(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圣才出品】
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1.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是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答:(1)在两部门经济中,要实现宏观经济均衡,总支出必须等于总收入,即消费与投资之和必须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即:C+I=Y=C+S,整理可得投资-储蓄恒等式:I=S。
(2)在三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或者总需求等于总收入,即:C+I+G=Y=C+S+T,整理得到:I=S+(T-G)。
其中,S为私人储蓄;(T-G)为政府储蓄。
(3)在四部门的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是C+I+G+X=Y=C+S+T+M,整理得到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M-X),其中(M-X)是外国部门的储蓄。
无论在几个部门的经济中,一个经济社会的宏观经济要实现均衡,总支出必须等于总收入,或者说总需求必须等于总供给,即投资必须等于储蓄。
如果投资大于储蓄,意味着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资源会被过度利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如果投资小于储蓄,则意味着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经济中必然存在大量失业。
2.在短期中,为什么增加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可以增加国民收入,而增加储蓄、税收和进口会减少国民收入?答:(1)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一旦家庭部门增加消费,或者企业部门增加投资,都意味着企业部门必须扩大生产规模。
企业部门生产规模的扩大,意味着要向家庭部门购买更多的生产要素,并支付更多的要素报酬,这时,国民收入就会增加。
与此相反,储蓄意味着家庭所获得的要素收入即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没有被用于消费,如果家庭部门减少消费品的购买,企业部门就只能缩减其生产规模,并将减少对家庭部门生产要素的购买,这时,国民收入就会减少。
(2)政府部门向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征税,货币就从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流入政府部门,这会降低家庭部门的消费水平和企业部门的生产水平,进而降低宏观经济的活动水平。
而政府支出的增加,又使货币从政府部门流向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这会提高家庭部门的消费水平和企业部门的生产水平,提高宏观经济活动水平,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微观考试大纲(张)
《微观经济学》复习考试大纲考试课程:微观经济学使用教材: «经济学教程}) (微观部分),张连城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第一章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重点掌握: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复习要求:识记需求、需求曲线、供给、供给曲线、均衡价格、均衡数量,掌握价格机制的形成、各弹性概念。
习题:一、概念: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供给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二、简答与分析1、分析并说明引起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因素分别是什么?2、运用供求原理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三、计算1、若市场需求曲线为Q=20-3P,求价格P=2时需求的点弹性,并解释怎样调整价格才能使得总收益增加。
第二章消费理论重点掌握:效用的基本概念、序数效用理论的消费者均衡、价格变化与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复习要求:识记总效用、边际效用、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的性质、预算约束线、恩格尔曲线、恩格尔系数、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含义,了解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等边际原理习题一、名词解释效用,边际效用,预算线,无差异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剩余二、简答与分析1、以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
2、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以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图示说明。
3、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如何?以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图示说明。
4、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如何?以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图示说明。
三、计算1、若某人的每月收入为120元,其效用函数为U=XY,X、Y的价格分别为2元和4元,问:(I)为获得最大化的效用,他分别购买几单位的两种商品?(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分别是多少?(3)若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保持不变,为保持其原有效用水平,收入必须增加多少?2、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x10.5x20.5,两水平的价格分别为P1、P2,消费者的收入为M,求消费者对于两种商品的需求函数。
张连成《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章节题库-导论及第一~十五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张连成《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章节题库导论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答:物质资料生产,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因为:(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必须首先解决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问题,即取得维持和延续生命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只能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来提供。
(2)物质的生产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类不仅要生存和从事经济活动,而且要逐步从事和发展文化、艺术、科学、体育、教育、卫生、政治等种种事业和活动。
人类活动的多样化,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都是以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为前提的,也就是以人类能够生产越来越丰富的、超过基本生存需要的剩余产品为前提的。
2.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物质资料生产,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一个劳动过程。
这个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劳动者的劳动是具有一定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去支配和改造客观物质对象,使其满足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资料又称为劳动手段,是劳动者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3)劳动对象是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在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中,劳动是最基本的和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主体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称为生产资料,是劳动过程中的客观因素。
现代社会的生产过程,除了这三个要素之外,还需要管理、信息、技术等许多要素。
3.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除了要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外,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密切的联系。
2020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
2020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大纲应用经济学(经济学院)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形式(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20分钟(三)满分:100分二、试卷结构应用经济学复试笔试试卷包括A(国民经济学)、B(国际贸易学)、C (产业经济学)三个模块,考生可选择其中任意一个模块作答,每个模块的分值均为100分。
第二部分大纲详情一、模块A(国民经济学)(一)考试范围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热点问题(二)题型及分值1、简答题:5小题,每题12分,共60分。
2、论述题:3小题(考生在3个题目中任选2个题目作答),每题20分,共40分。
(三)参考书目1、《经济学教程》(第三版),张连城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年。
2、《中国经济概论》(第二版),马方方、王少国、张锦冬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
(四)考试内容1、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2、国民收入的决定3、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4、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6、总需求-总供给模型7、通货膨胀、失业与产出波动8、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9、收入分配10、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11、xx经济体制市场化的程度及评价12、xx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13、xx国有企业的改革14、xx民营经济的发展15、xx金融改革与发展16、xx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发展17、xx的劳动力市场18、xx经济结构的调整19、全方位开放新战略与“一带一路”20、xx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新常态(五)题型示例西方经济学家怎样说明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意义?(12分)大多数经济增长的模型忽略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但也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因素尤其是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中首先应该考虑的。
因为,经济增长取决于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努力。
只有人们努力的成果能由他本人或他们承认其占有权的人获得,他们才会做出努力。
可见,保护财产所有权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经济学教程张连城答案
经济学教程张连城答案【篇一:经济学考研:复习资料的用法】txt>1.《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点精要》(含考研真题精选和解析)本书囊括60套全国名校近五年宏观经济学真题,由名校博士与考研辅导一线专家联手打造。
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有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答案解析详尽、针对性强且极富权威性,将考试中需要把握的重点难点一网打尽,是考生考试必备的参考书。
适用阶段:强化阶段及全程使用。
2.《微观经济学考研考点精要》(含考研真题精选和解析)本书囊括60套全国名校近五年微观经济学真题,由名校博士与考研辅导一线专家联手打造。
全书体例完整,答案解释详尽、针对性强且极富权威性,对考生备考有重要作用。
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有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答案解析详尽、针对性强且极富权威性,将考试中需要把握的重点难点一网打尽,是考生考试必备的参考书。
适用阶段:强化阶段及全程使用。
3.《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核心教案与习题详解》本书囊括百余套全国名校近五年经济学真题,由名校博士与考研辅导一线专家联手打造,不仅每部分有重点知识点、考点的介绍,而且覆盖各种题型,答案解析详尽、针对性强且极富权威性,将考试中需要把握的重点难点一网打尽,是考生考试必备的参考书。
适用阶段:强化阶段及全程使用。
4.《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版)》本书是详解考研基础专业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的一本复习资料,是参考西方经济学权威教材和全国各大院校考研真题的结构和内容来编写的。
本书共分11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本章考点难点归纳;第二部分是考研真题与典型题,按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形式对各章的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整理;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对第二部分的所有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本书特别适用于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参加西方经济学科目考试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师生参考。
张连城《经济学教程》章节题库(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圣才出品】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1.简述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消除外部性的措施。
[2018年真题]答:(1)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2)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3)影响:由于存在着外部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看不见的手”在外部影响面前失去了作用。
①先考察外部经济的情况。
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为V P,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为V S。
由于存在外部经济,故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V P<V S。
如果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遭受的私人成本C P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即有V P<C P<V S,则这个人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没有得到实现,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因此,该情况下不具有经济效率。
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②再考察外部不经济的情况。
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C P和C S。
由于存在外部不经济,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 P<C S。
如果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V P大于其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即有C P<V P<C S,则这个人会采取该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观点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也没有得到实现,也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因此,该情况下也不具有经济效率。
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③图8-1说明了完全竞争下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如何造成社会资源配置失当(其他类型外部影响亦可同样分析)。
张连成《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圣才出品】
第七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分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为什么必须以社会总产品作为出发点?答:社会总产品是社会物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把社会总产品作为研究社会资本主义运动的出发点,是因为:(1)各个个别资本之间的联系是靠商品的买卖建立起来,因此,只有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进行分析,才能把握各个个别资本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2)社会总产品既包含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又包含用于个人消费的生活资料。
这些产品卖出去之后,作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产品重新进入生产过程,成为生产资本;作为生活资料的那部分产品则进入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
因此,从社会总产品入手分析,就可以看出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如何通过资本流通用于生产消费,另一部分又如何通过一般商品流通用于个人消费,从而了解社会资本运动的全过程。
2.为什么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答: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含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个方面。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中已消耗掉的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再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要素,包括资本家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所需要的各种消费资料。
研究社会资本的运动,必须把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作为核心问题加以考察。
这是因为:(1)社会资本包含了所有的个别资本,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构成社会资本运动的重要内容。
因此,研究社会资本的运动,必然要对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进行考察。
(2)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保证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基础和关键。
社会资本运动或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最基本条件有两个:①社会总产品能给全部销售出去,以补偿预付资本价值并取得剩余价值;②上一生产过程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补偿或替换,所需要的劳动力能够重新获得。
[全]经济学教程张连城第3版配套考研真题整理
经济学教程张连城第3版配套考研真题整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中山大学2018年研]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三个问题:①机会成本不等于实际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
②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是用于其他选择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③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
在作出任何决策时,都要使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机会成本。
如果机会成本大于收益,则这项决策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就是不合理的。
2积分商品[中山大学2017年研]答:吉芬商品是指需求与价格之间成正向变化的一类商品,由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提出而得名。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即价格越低,购买的越少,价格越高反而购买的越多。
如图1所示,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吉芬商品。
消费者最初选择a点,随着商品1价格的下降,消费者选择b点,积分商品1价格的下降反而导致了对该商品需求的减少。
商品1价格下降的效应可以被分解成替代效应X1″X1‴和收入效应X1‴X1′。
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这也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图1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边际要素成本[浙江工商大学2019年研]答:边际要素成本表示增加一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如果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则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MFCL即成本函数对投入要素劳动的导数恰好就等于劳动价格,用公式表示为:dC(L)/dL=w,其中C表示成本,L表示使用要素劳动的投入数量,w表示劳动的价格;如果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那么边际要素成本将随着该要素需求量的增加而递增,并且总大于该要素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教程张连城答案【篇一:经济学考研:复习资料的用法】txt>1.《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点精要》(含考研真题精选和解析)本书囊括60套全国名校近五年宏观经济学真题,由名校博士与考研辅导一线专家联手打造。
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有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答案解析详尽、针对性强且极富权威性,将考试中需要把握的重点难点一网打尽,是考生考试必备的参考书。
适用阶段:强化阶段及全程使用。
2.《微观经济学考研考点精要》(含考研真题精选和解析)本书囊括60套全国名校近五年微观经济学真题,由名校博士与考研辅导一线专家联手打造。
全书体例完整,答案解释详尽、针对性强且极富权威性,对考生备考有重要作用。
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有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答案解析详尽、针对性强且极富权威性,将考试中需要把握的重点难点一网打尽,是考生考试必备的参考书。
适用阶段:强化阶段及全程使用。
3.《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核心教案与习题详解》本书囊括百余套全国名校近五年经济学真题,由名校博士与考研辅导一线专家联手打造,不仅每部分有重点知识点、考点的介绍,而且覆盖各种题型,答案解析详尽、针对性强且极富权威性,将考试中需要把握的重点难点一网打尽,是考生考试必备的参考书。
适用阶段:强化阶段及全程使用。
4.《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版)》本书是详解考研基础专业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的一本复习资料,是参考西方经济学权威教材和全国各大院校考研真题的结构和内容来编写的。
本书共分11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本章考点难点归纳;第二部分是考研真题与典型题,按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形式对各章的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整理;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对第二部分的所有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本书特别适用于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参加西方经济学科目考试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师生参考。
适用阶段:强化阶段适用。
5.《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版)》本书是详解考研基础专业课“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的一本复习资料,是参考西方经济学权威教材和全国各大院校考研真题的结构和内容来编写的。
本书共分11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本章考点难点归纳;第二部分是考研真题与典型题,按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形式对各章的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整理;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对第二部分的所有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本书特别适用于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参加西方经济学科目考试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师生参考。
适用阶段:强化阶段适用。
6.《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点解密及复习宝典》本书共分五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各大高校历年考点分类统计及命题规律剖析。
从本书可能适用的高校的历年考研真题里,至少抽取500张试卷,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以下结论:①各个知识点命题分值占总分值的比重;②各个知识点命题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③各个知识点容易命制的题型;④哪些知识点容易结合命题。
第二部分:知识点串讲。
提炼若干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独立成小节,每个独立的知识点包括知识点梳理和例题两部分,这两部分互相穿插,融为一体。
本书知识点按☆、★、▲、※分类。
其中,☆表示重要级别为1级(最低级别),★表示重要级别为2级,▲表示重要级别为3级(最高级别),※表示国内大部分高校不考但少量要求高的学校(如北大、复旦等)会考的知识点,此类知识点不标注重要级别,仅供少量学校考生参考。
第三部分:分级练习。
每一章结束后会有适量练习题,练习题分基础题与提高题两种难度级别,读者可按复习进度做不同级别的练习题。
第四部分:进阶模拟测试。
在本书最后,编者命制了5套进阶模拟试题,第1至第5套难度依次递增,以满足不同读者,或同一读者不同复习阶段的需要。
第五部分:网络班。
本书配有网络班随书赠送,网络班内容为以本书为讲义,梳理核心知识点。
网络班和图书相辅相成,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适用阶段:本书适合参加国内任何高校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复习使用。
7.《经济学考研考核点题解》本书是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教程》(修订版,张连城编著)和《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问题研究》(刘英骥编著)的配套用书。
作者将书中考核要点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以经济学题解的形式出现,可以帮助考生通过习题练习的方式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适用阶段:本书适合基础阶段使用。
【篇二:经济学复习用书】txt>中国人民大学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北京交通大学数学三+820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国际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奥利维尔.布兰查德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三+802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版暨南大学数学三+803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复旦大学(包括产经数量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三+860微观经济学不提供参考书(推免7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学三+815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第4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专业英语(经济类),不指定参考书中央财经大学数学三+8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北京大学数学三+885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h.范里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42元2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 42元3全球视觉的宏观经济学萨克斯拉雷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65元4宏观经济学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9元5宏观经济学霍尔泰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9元北京工商大学数学三+801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帕金;《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微观部分、或合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版高鸿业首都经贸大学数学三+9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刘英骥著)《经济学教程》经济日报出版社(张连城著)南开大学数学三+884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辽宁大学数学三+806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四版上海交通大学数学三+841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或第七版)h.范里安著上海三联书店;《宏观经济学》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06-5上海财经大学数学三+803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宏观经济学》曼昆 (mankiw)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上海海事大学数学三+818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上海大学数学三+827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与应用》陈宪韩太祥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书店 2006年《宏观经济学》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上海师范大学数学三+907经济学基础理论《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共两册)吴树青、卫兴华等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共二册)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南京大学数学三+经济学原理《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刘厚俊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梁东黎,刘东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中英文皆可)walter nicholson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教程》沈坤荣,耿强,付文林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山东大学数学三+807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格利高里.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五版),格利高里.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浙江大学数学三+801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教材》蒋学模主编,第13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微观经济学》(第六版) (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范家骧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第二版)赵伟等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六版,上下册),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网络经济》张小蒂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商务》斯奈德著,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数学三+811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赵英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或2009年版;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或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江西财经大学数学三+803经济学王秋石:《微观经济学原理》(第四版或第三版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王秋石:《宏观经济学原理》(第四版或第三版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武汉大学数学三+817宏微观经济学r. s. pindyck d. l. rubinfeld:《微观经济学》n. g. mankiw:《经济学原理》(上册)j. e. stiglitz:《经济学》(上册)h.r. varian:《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周惠中:《微观经济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三+(806)经济学(宏、微观)《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微观)全两册,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经济学原理》中文第4版(宏观、微观)全两册,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湖南大学数学三+(848)经济学综合(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西方经济学》,刘辉煌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华南理工大学数学三+(868)经济学(含宏观、微观)《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重庆大学数学三+(802)经济学原理(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曾国平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陈仲常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年西南财经大学数学三+802经济学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刘诗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刘诗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政治经济学》逢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版《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微观经济学》吴开超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曾志远、刘书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三+845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平狄克、鲁宾费尔德,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曼昆【篇三:微观经济学】txt>图像横轴q→需求,竖轴p→价格需求: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