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摘要】糖尿病是以高血糖、高血脂、高粘倾向为主要标志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逐年增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除实施一般护理外,还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证型分类实施辩证施护。
【关键词】糖尿病;消渴;辨证护理
1 病因病机
1.1 先天禀赋不足,脏腑柔弱
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舍元阴元阳。元阳推动、激发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元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肾在消渴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济生方》曰:“消渴之疾,皆起于肾”。
1.2 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炙煿之品,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司,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脏腑经络皆失濡养发为消渴。
1.3 情志内伤,郁火伤津
长期情志不遂,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炽盛,不仅上灼胃津,下耗肾液,而且肝之疏泄太过,肾之闭藏失司,则火炎于上,津液泄于下,三多之症随之而起,发为消渴。另外,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亦可发为消渴。
1.4 房劳过度,肾精亏损
房室不节,纵情色欲,肾精耗伤,虚火内生,上蒸肺胃,“火因水竭而益愈烈,水因火烈而愈干”,以致阴虚燥热,发为消渴。《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篇》说:消渴由于“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肾气虚耗故也”。
以上四种因素常相互作用,先天禀赋不足易为饮食、情志、劳欲所伤,情志失调最易化热伤阴。糖尿病其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燥热又往往互为因果,由于阴虚而热甚,热甚更伤阴,阴虚阳亢迁延日久,阴损及阳,以致阴阳两虚,故临床上可见阴阳俱虚表现。
2 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在临床辩证的基础上实施护理,糖尿病的辩证是先辩部位,后辩标本。糖尿病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但根据临床表现程度上的轻重不同,可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上消病在肺,以肺燥为主,施护应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中消病在胃,以胃热为主,施护应清胃泻火,养阴曾液;下消病在肾,以肾阴虚为主,施护应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2.1 上消型
临床表现:饮水多、小便多、口渴、口干、舌燥、舌边尖红、苔黄、脉洪数。施护要点:①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宜食用黄瓜、西瓜、猕猴桃等果菜,禁食辛辣燥热之品;②食疗:百合粥百合12克大米150克葛根10克,把百合撕成瓣状,葛根切片,大米洗净,葛根放入锅内,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除去葛根,放入大米、百合,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30分钟即成。每日1次,每次食粥50克,分3次吃完。
2.2 中消型
临床表现:多食易饥、面黄枯瘦、大便秘结、舌苔黄燥、脉象滑数。施护要点:①指导病人合理控制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②加强情志护理,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③食疗:山药猪肚粥山药20克猪肚50克大米50克,把猪肚用紫苏碎、食盐等反复搓揉,洗净腥味,切成3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大米洗净,山药切片,把山药、猪肚、大米同放入电饭煲内,加水800毫升,煲熟即成。每日1次,早餐食用,每次吃猪肚30-50克。
2.3 下消型
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小便频数、量多,尿如脂膏,头晕,目糊,腰膝酸软,口干,舌红,脉沉细而数。施护要点:①患者以休息为主,防止足部损伤,有损伤时及时治疗,防止感染;②给予无盐无糖饮食,宜食用洋葱、洋白菜、桃等果菜;③食疗:山药枸杞粥枸杞子10克山药10克大米50克,把枸杞子、山药洗净,山药切薄片,大米洗净,把大米放入锅内,放入山药、枸杞子,加水500毫升,把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35-40分钟即成。每日1次,早餐食用,每次吃粥50克。
3 体会
消渴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甚高的一种疾病,除药物治疗外,注意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儒门事亲·三消之说当从火断》说:“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其中,尤其是节制饮食,具有基础治疗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外,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如在保证机体合理需要的情况下,应限制粮食、油脂的摄人,忌食糖类,饮食宜以适量米、麦、杂粮,配以蔬菜、豆类、瘦肉、鸡蛋等,
定时定量进餐;戒烟酒、浓茶及咖啡等;保持情志平和,制定并实施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制度。使大部分患者掌握消渴病的一般防护知识,对战胜疾病产生信心,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301-307.
[2]谭艳梅.浅谈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8):66.
[3]王璟.糖尿病的中医饮食疗法[J].首都医药,2000,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