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什么》读书笔记
德育读书笔记
德育读书笔记是指在阅读书籍、文章或其他文本材料时,记录有关道德、品德、伦理、价值观等方面的观点、教训和启发。
这些笔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内化书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以提升个人品格和伦理观念。
以下是一些创建德育读书笔记的建议:1. 明确目的:在开始阅读之前,确定你为什么要创建德育读书笔记。
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还是为了分享有关伦理和价值观的见解?明确目的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记录笔记。
2. 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与德育和伦理道德相关的书籍、文章或文本。
这可以包括哲学、宗教、伦理学、道德故事和传记等。
确保所选材料与你的兴趣和目标相符。
3. 注重重点:在阅读时,注意关注书中的关键观点、道德教训和价值观。
标记或记录下你认为特别重要或有启发性的部分。
4. 记录摘要和评论:在读书过程中,写下每章节或部分的摘要和你自己的评论。
你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这些观点如何适用于现实生活?它们如何影响你的伦理和品德观念?5. 创造可视化工具:使用图表、图表或概念地图来可视化书中的道德概念。
这可以帮助你更清晰地理解和内化这些概念。
6. 汇总重要观点:在完成书籍或文章后,创建一份总结,汇总书中的主要观点、道德教训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回顾和加强你的理解。
7. 对比和讨论:与他人分享你的德育读书笔记,与他们讨论书中的观点,听取他们的看法。
这可以促进深入思考和互相学习。
8. 将学到的应用于生活:最重要的是,确保将从德育读书笔记中获得的观点和教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伦理觉悟。
创建德育读书笔记是一个有助于提高个人品德和伦理观念的重要工具。
通过仔细记录、思考和内化道德教育内容,你可以在生活中更好。
德育报读后感
德育报读后感《德育报》是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德育的知识和理念。
在阅读《德育报》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德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德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首先,《德育报》告诉我们,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
德育涉及到个人的品德修养、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德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德育报》还告诉我们,德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品德的人才。
在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需要学校的规范和制度的支持;在家庭,父母需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各种社会机构需要为德育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德育报》还告诉我们,德育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和情感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因此德育工作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同时,德育工作也需要注重情感化,要让学生在德育工作中感受到关爱和尊重,让他们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成长。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和积极心态的学生。
通过阅读《德育报》,我对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德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我会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德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他们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中茁壮成长。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德育工作,共同努力,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有品德、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才。
德育新论读书笔记.doc
德育新论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目录基础篇(30部)1、《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2、《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3、《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7、《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8、《民主主义与教学》,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9、《给教师的建议》,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10、《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11、《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2、《中国教育史》(修订本),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3、《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4、《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5、《儿童发展》, (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6、《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7、《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8、《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9、《有效教学方法》, 英格尔斯著,殷陆君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43、《自我实现的人》, (美)马斯洛著,徐金声等译, 三联书店1986年版44、《宽容》, (美)房龙著,迮卫、靳翠微译, 三联书店1985年版45、《赏识你的学生》, 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46、《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 彭歌、陈敬著, 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47、《顺生论》, 张中行,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8、《教师人文读本》, 张民生、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49、《教育哲学通论》, 黄济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0、《中国的智慧》, 韦政通, 岳麓书社2003年版51、《西方的智慧》, (英)伯兰特·罗素著,马家驹、贺霖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52、《教育的奇迹》, 朱永新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3、《发现母亲》, 王东华,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4、《窗边的小豆豆》, (日)黑柳彻子著,, 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55、《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 李洪涛,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56、《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 刘军宁主编, 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57、《教育的未来》, 温世仁著, 三联书店2001年版58、《朱兰质量手册》, (美)朱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9、《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美)拉里·博西迪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60、《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奥格·曼狄诺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61、《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2、《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63、《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 朱小蔓, 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64、《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65、《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教师博览》编辑部,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66、《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徐光兴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67、《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著, 傅统先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68、《早期教育与天才》, (日)木村久一著,王传璧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9、《教育过程》, (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70、《教育的经济价值》, 舒尔茨著,曹延亭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71、《人的教育》, (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2、《再论教育目的》, (英)约翰·怀特著,李永宏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73、《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 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4、《学校无分数三部曲》, (苏)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75、《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 (美)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6、《领导学:理论与实践》, (美)彼得?诺思豪斯著,吴荣先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77、《科学家论教育》, 周川选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8、《成功智力》, (美)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79、《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 (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80、《第五项修炼》, (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 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实践篇(26部)81、《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高万祥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2、《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窦桂梅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3、《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于漪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4、《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85、《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86、《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87、《向孩子学习》, 孙云晓主编, 晨光出版社1998年版88、《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屠美如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89、《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 毛蓓蕾,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0、《教育诗》, (苏)马卡连柯著, 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91、《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92、《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9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手册》, 左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94、《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95、《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著,罗静、褚保堂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96、《案例教学指南》, 郑金洲,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97、《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 李吉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8、《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陈向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99、《青浦教育实验》, 顾泠沅,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00、《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钟启泉等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101《幸福与教育》[美]内尔·诺丁斯著,龙宝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02,《教育在十字路口》[法]雅克·马里坦著,高旭平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03,《致青年教师》吴非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04,《来自美国最优秀教师的建议》[美]萨拉·布朗·韦斯林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05,《从原点出发——讲述一个教师团队的故事》刘可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6,《解密高效课堂》赵徽、荆秀红著教育科学出版社篇二:2015年上半年读书目录2015年上半年读书计划注:一、在此过程中,多阅读有关的期刊论文文献资料(国内外),至少每天2篇,并做出总结,把握德育的发展脉络;二、关注专家学者研究德育的热点问题与前沿动态,多思考并且带着问题意识;三、收集资料,找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为研二文献综述做好准备;四、多练笔,争取本学期发表至少一篇省刊。
德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
德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在阅读德育类书籍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摘抄的一些读书笔记,它们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对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德育书籍中关于诚信的讨论让我印象深刻。
书中提到,诚信是个人品德的基石,是社会交往的通行证。
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职业发展中,诚信都是不可或缺的。
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其次,书中关于责任感的阐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责任感是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不同角色时必须承担的义务。
无论是作为学生、员工还是家庭成员,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自我反省,逐步形成。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尊重他人意味着尊重他们的观点、感受和权利。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接纳不同的生活方式。
尊重他人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也能够提升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书中还提到了自律的重要性。
自律是指一个人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自律的培养需要从自我管理做起,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行为管理。
通过自律,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做出冲动和不理智的决定。
最后,书中对感恩的讨论也让我深受感动。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它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更加感激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感恩,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加宽容和谦逊的心态,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总之,德育类书籍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道德知识和人生智慧,也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通过阅读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
德育方面的读书笔记
德育方面的读书笔记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在阅读了一系列关于德育的书籍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
在《道德教育的哲学》一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道德的本质和道德教育的目标。
书中指出,道德并非仅仅是一系列的规则和禁令,而是关乎个体如何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这让我认识到,德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住道德规范,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道德困境时,凭借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做出恰当的决策。
《德育原理》这本书则强调了环境对德育的重要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每一个环境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个体的品德。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观念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责任的家庭氛围,能够培养孩子善良、诚实和有爱心的品质。
学校是系统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教师的榜样作用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
而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激励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反之,则可能对个体的道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在阅读《儿童道德发展》时,我了解到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最初的以自我为中心,到逐渐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再到形成较为稳定的道德判断能力,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规律。
这启示我们在进行儿童德育时,要根据他们的发展阶段和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可以引导他们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
《公民道德建设新论》让我对现代社会中的公民道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一个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公民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还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全球视野。
公民道德建设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
德育报读后感
德育报读后感《以德育》读后感。
《以德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深刻地阐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德育理念。
首先,本书强调了德育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逐渐淡化,学生的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德育不仅仅是灌输学生一些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榜样力量和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觉,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本书强调了德育在塑造学生性格方面的重要性。
学生的性格塑造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德育则是塑造学生性格的重要途径。
德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孝顺父母,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坚强意志,使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真正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才。
最后,本书强调了德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德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性格,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德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更加注重德育工作,通过榜样力量和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自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德育工作的新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一、总则《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旨在梳理和解读德育工作的核心要素,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的德育工作指南。
本指南遵循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组织实施等方面,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道德品质、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劳动习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工作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
3. 坚持全面发展: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4. 坚持知行合一:德育工作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5. 坚持协同育人: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发挥各方面德育资源的优势,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 坚持改革创新: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将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积极公民意识、健康身心、丰富文化素养、基本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具体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诚信、友善、尊重、责任等;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持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态度;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德育原理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信仰与道德、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敏感、现实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研究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在于目前中国德育现实中业已存在的对于核心价值或终极价值问题的实践和理论上的回避。
“价值无根性”的德育已经导致了德育实效上的“实质性低迷”。
如果不加以矫正,中国德育所面临的危机将日益严重。
本研究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重点进行了宗教信仰与道德教育、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人生信仰与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檀传宝,1962年生,安徽省怀宁人,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美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198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农村普通完全中学工作过8年。
硕士、博士阶段分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1991——1993)、南京师范大学(1993——1996)。
1996——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出站后留校工作,现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主要研究方向:德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教师伦理学。
主要研究成果有个人专著《德育美学观》(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美善相谐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教育学术论文70余篇。
目录第一章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绪论第二章德性、德性生活的实存与历史——对于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本质的思考第三章试论对宗教信仰的社会观照与人生观照第四章论宗教信仰与宗教道德第五章圣育与德育——小原国芳“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关系思想研究第六章政治信仰与道德建设——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两种抉择第七章政治信仰与道德素养培育有效性的探索——杜威与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几点共性第八章幸福教育论第九章圣贤教育论——对一种中国古代教育德育智慧的再认识第十章信仰与人格——信仰教育的道德教育意义及其确认德育专著导读《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作者简介:檀传宝,1962年生,安徽省怀宁人,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美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德育方面的读书笔记
德育方面的读书笔记德育,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乎着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价值观的塑造。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德育的书籍,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在《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作者强调了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书中提到,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道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学生需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在公共场合是否应该遵守秩序,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如何坚守道德底线等。
道德判断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另一本《德育原理》则深入探讨了德育的目标和方法。
书中指出,德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良好品德的个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实践锻炼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好人好事、历史上的伟人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通过情感陶冶,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而实践锻炼则是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会道德的意义,比如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等。
《青少年德育心理学》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青少年德育的特点和规律。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对周围的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判断。
在这个阶段,德育工作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变化,采用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
比如,对于自尊心较强的青少年,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于好奇心旺盛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引导他们探索道德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自我教育。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反思我们当前的德育现状。
在学校教育中,虽然德育一直被强调,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考试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而品德修养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 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读书笔记摘抄感悟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行为的重要途径,清华附小在这方面的实践与细节尤其值得借鉴。
以下是我对清华附小德育细节的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一、读书笔记摘抄1.“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品质,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2.“清华附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等各个方面。
”3.“学校倡导‘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4.“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感悟1.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清华附小将德育教育视为教育的本质,充分体现了德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2.融入日常教学的德育清华附小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让德育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清华附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特长,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4.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清华附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总结: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深刻体会到了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例谈》读书笔记
《德育工作例谈》读书笔记读了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心里就像被点亮了一盏灯。
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讲的是一位班主任老师对待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
这个学生啊,在班里那就是个“小刺头”,上课说话、下课打闹,把班级秩序搅得一团糟。
老师没有像有些老师那样直接严厉批评或者放弃他,而是像一个耐心的园丁对待一棵长歪了的小树苗。
老师开始细心观察这个学生,发现他特别喜欢画画。
于是,老师就从这一点入手。
有一次,班级要出黑板报,老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一部分。
这学生一开始还不太相信老师真的信任他,就问老师:“老师,您真让我画呀?我可调皮着呢。
”老师笑着说:“我就知道你画画好,这黑板报没你可不行呢。
”您瞧瞧,这就像给了这个学生一把打开信任之门的钥匙。
他特别认真地完成了任务,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大地表扬了他。
这时候就像一颗小石子在平静的湖水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个学生开始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他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认可的力量。
这让我不禁想,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对那些有点小毛病的人直接否定呢?就像看到一朵有点残缺的花就觉得它不美了,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浇灌,它也能盛开得无比绚烂。
还有一个故事也特别触动我。
学校里有个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性格很自卑,总是独来独往。
德育工作者们呢,就像是一群温暖的阳光使者。
他们组织了一个帮扶小组,同学们主动和这个自卑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有个同学跟他说:“咱们一起做这个数学题吧,你可聪明了,肯定能做出来。
”这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这个自卑孩子的心里。
慢慢地,他的脸上有了笑容,开始融入集体。
这就好比一只孤雁,重新回到了雁群,不再孤单无助。
这让我想到,德育工作有时候不就是把那些散落在角落里的温暖重新收集起来,再传递给需要的人吗?在我们身边,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
我有个朋友是个小学老师,他也跟我分享过他的德育经验。
他班上有个小女生特别胆小,不敢在大家面前说话。
我朋友就像一个智慧的引导者,他让这个小女生先从给同桌讲故事开始,然后再慢慢扩大范围。
德育报读后感
德育报读后感《德育报》是一本关于德育教育的杂志,它不仅包含了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还有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教学经验分享。
通过阅读《德育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德育报》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比如德育的定义、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等等。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对德育教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明白了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德育的内容包括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这些内容都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我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除了理论知识,我在《德育报》中还看到了很多的实践案例和教学经验分享。
这些案例和经验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比如,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方法。
在另一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德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也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的。
通过阅读这些实践案例和教学经验分享,我对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有了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通过阅读《德育报》,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的实践经验。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做好德育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德育教育,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方面的读书笔记
德育方面的读书笔记德育,这个看似熟悉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其深层内涵的概念,在我们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最近阅读的一些关于德育的书籍,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在《道德教育的哲学》一书中,作者深刻地指出,德育并非只是简单地传授道德规范和准则,更在于培养个体的道德判断力和自主道德行为的能力。
这使我意识到,传统的填鸭式道德教育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我们不能仅仅要求学生记住一系列的道德条文,而应该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在面对复杂的道德情境时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
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
在一个班级中,老师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然而,当一位同学在帮助他人时违反了其中一条规定,老师却对其进行了批评。
这种做法看似维护了规则的权威性,实则忽视了道德行为的本质。
真正的德育应该鼓励学生在帮助他人时展现出的善良和同情心,而不是仅仅拘泥于规则的表面。
另一本《德育的本质与实践》强调了环境对于德育的重要影响。
个体的道德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内在因素,更受到周围环境的塑造。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了一个影响个体道德成长的大环境。
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正义的家庭,能够培养孩子的善良和责任感;一所注重品德教育、师生关系和谐的学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个公平、法治、文明的社会,则为个体提供了良好的道德示范。
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如不文明的行为、欺诈等,这些都会对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体的道德教育,更要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
此外,在《品德心理学》中,对于道德情感的阐述让我有了新的启发。
道德情感是连接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
当我们对他人的痛苦产生同情,对正义的行为感到敬佩时,这种情感会推动我们去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行为的规范,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读书笔记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读书笔记第一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概念与基础1.品德的界定概括为两种:一种是“大”的品德含义,即品德本身包括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内容;另一种是专指道德品质。
(本书对品德的理解)2.品德、道德和德行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品德与道德的内涵看,品德与道德相似,可以说二者是“内”与“外”的关系,即道德存在于社会领域,品德存在于人的心里。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道德都是一种内在的理解,到后来才发展为一种外在的规则;而德性始终是内在的东西,是一个人追求自己品质的一连串活动。
3.本书采用的道德结构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境界、道德需要。
4.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道德教育是促进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5.道德教育作用于品德结构各要素,能够帮助儿童获得道德认知,陶冶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示范道德行为,形成道德习惯,同时各要素之间协同作用;道德教育激发道德需要与道德动机,追求人的道德自律与自由,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6.生命是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内在基础。
生活是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它与生命一起构成了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完整的“双重”基础。
(思维导图展示,如下)7.儿童生活不同于成人生活,它有着自身的特点。
(思维导图如下)第三章小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内容1.“仁、义、礼、智、信”五德,可谓是中华先秦道德文化的共有思想,是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共构的一种美德体系。
2.先秦儒家伦理主要包括“四则”“四端”“八维”等概念体系。
孔子重仁和礼治,在《论语》中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四则”。
孟子提出“四端”,“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而儒家的“八维”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中礼、义、廉、耻,称之为“四维”,出自《管子》。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大境界。
德育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一)
德育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一)第一章学校德育与德育课程学校德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
学校教育如何进行,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之争。
直接法主张,学校德育应该设立课程,以体现德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间接法则主张,德育应由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和其他各门学科共同承担,不需要设一门独立的课程。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德育的课程化问题,既关系德育课程的建设,更关系学校德育工作的全局。
第一节德育的一个论争课题一,美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发展和争论美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发展具有典型的意义。
美国现代学校德育形成于十九世纪末,其时,社会化大生产迅速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促进了学校德育改革。
特别是近百年来美国领世界经济发展之先,美国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新旧价值观剧烈冲撞。
道德教育要不要专门设置课程道德教育能不能通过专门的课程来进行美国学校从原先的宗教化向注重现实生活的现代德育转变过程中上述问题成为教肓界争论的一个焦点。
以杜威为代表的德育理论,对德育课程化持否定和反对的观点。
杜威认为,不应简单地把德育作为一种课程,企图通过训诫、口号、誓言、信条、准则和例示、问答教学等方法,来向学生灌输某些固定的具体道德规范和美德概念,成办无休止的说教;而应使德育与所有课程结合起来,任何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理解的学科都具有德育意义。
二,我国学校德育课程设置的争论对于学校设置对于课程的争论,在我国也同样存在。
虽然在我国各类学校德育课程长期开设,但是对此也有不同的意见。
这种意见认为,德育不能靠德育课程进行,德育课程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作用,学校德育有德育工作就可以了,德育可以渗透在其他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第二节中国学校德育课程化进程一,清末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清末时期,中国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引进并推动了新式学堂制度的建立。
在新式学堂中,按照学料相对固定地设置课程。
光绪年间,中学就己设有修身一科。
按学科从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教育。
德育读书笔记
德育读书笔记
德育读书笔记
豁达心态:在读书过程中,要保持豁达的心态。
不要对自己的不足或者理解上的困难产生过度焦虑或沮丧的情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时间和努力的积累能够帮助自己逐渐理解和成长。
深入思考: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输入和信息的获取,更重要的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
在阅读中,要学会停下来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思辨,并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
积累知识:阅读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善于从书中获取新的知识和观点,积累自己的知识库。
可以通过做读书笔记、摘录重要内容、整理知识框架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一种习惯,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定期规划读书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材料,以及和他人分享读书心得等方式,助力自己坚持并享受阅读的过程。
思考应用:阅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要学会将书中的观点和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思考如何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德育问题陈桂生读书笔记
中国德育问题陈桂生读书笔记最近有幸拜读陈桂生先生的《中国德育问题》,这书也是在偶然中看到的,当时,一心想找一找德育方面的读物来提高我在德育方面的素养,也慢慢的弥补我在这方面专业知识的短板。
先说说陈桂生先生本人。
陈桂生先生1933年生,江苏省高邮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全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是接受政府津贴的教育专家。
陈先生多年一直研究教育原理方向,并出版了30多部专术著作,发表600多篇论文。
短短的几行字,把陈先生的贡献都突出了。
陈先生作为一位学术工作者,他多年坚持研究德育原理,并在德育原理方面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我想,他的这种对学术不断钻研的精神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
中国德育问题里面讲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问题、实例,也有很多理论知识。
道德教育与学校德育是一种相互交错、互为促进的复杂关系。
一方面,学校德育离不开社会之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整个社会无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道德发展也需诉诸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活动,但就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而言,其道德发展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学校德育;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应明确自己的主题与活动范围,将学生的道德发展视为学校德育的基础性任务与核心目标。
德育是学校全部教育活动的灵魂、归宿与价值指向,它不是学校教育的唯一任务,却是其最高的追求。
无道德归约的认知、审美、体魄的发展是不具有教育意义的。
与其他诸育相比,德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决定了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差别性。
如与智育相比,德育主要以形成和发展学生优良的品德结构为旨趣,侧重于解决善与恶、利与害、信与不信、愿与不愿、行与不行等问题,而智育则主要以传授系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与技能为旨趣,侧重于解决是与非、对与错、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等问题;德育虽然也要以认知为基础,也有培养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任务,但德育不以此为核心任务,而且它所解决的主要不是事实性知识,而是价值性知识。
书中提到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同家庭本身的特殊性质与职能有关。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6 第五章 文化育人
目录
07 第六章 活动育人
08 第七章 实践育人
09 第八章 管理育人
010 第九章 协同育人
011 第十章 组织实施
012 后记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 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 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教育部制定了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本书是《指南》配套发行的重要实施手册,分八章对《指南》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且 分专题选编了典型案例加以说明,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可读性,是中小学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学习文本。
2
第二节 加强条 件保障
3
第三节 加强队 伍建设
4
第四节 加强督 导评价
5
第五节 加强科 学研究
后记
谢谢观看
导言
第一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中小学 德育工作的指 导思想
第二节 中小学 德育工作的基 本原则
第二章 德育目标
第一节 总体目 标
第二节 学段目 标
第三章 德育内容
1
第一节 理想信 念教育
第二节 社会主 2
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3 第三节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 育
4
第四节 生态文 明教育
第七章 实践育人
第一节 主题教育实 践活动
第二节 劳动实践
第三节 研学旅行 第四节 志愿服务
1
第一节 管理制 度
2
第二节 岗位责 任
3
第三节 师德师 风
4
第四节 学生行 为规范
五育并举读书笔记
五育并举读书笔记(一)、德育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居于为首的主导地位,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
(二)、智育主要是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以其系统的知识为其他各育提供科学依据。
(三)、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锻炼身体和卫生习惯的教育,体育是有效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
(四)、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美育能起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增舰以美添巧的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升华。
(五)、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实践,培养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脑体结合,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尤其是近些年,严重影响中小学办学指导思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些人认为:“德育是虚的,体育是空的,美育是假的,劳动技术教育是呆的”,只有“智育是硬的”,加上教育内部诸如教育思想、升学考试制度、办学模式、教育结构和评估学校质量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便导致了只注重智育,片面抓智育,忽视其他各育的倾向产生,甚至有的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办学的唯一目标,于是,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出现了:(1)抓紧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放弃多数成绩一般的学子;(2)加重考试科目的教学份量,削砍非考试学科的课时;(3)进行加班加点的教与学,早读加晚自修,没有周日假日,不谈休息;(4)大搞题海战术,各种测试抽考不断,学业负担沉重。
这样做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的成绩确实是暂时提高了,短时地突上去了,但是大部分人的身体瘦弱了,视力减退了;思想的品德丢了,政治时事忘了;灵活性差了,知识视野窄了;具人爱好淡化了,个性特长泯灭了。
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这种采取违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违背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违背教育规律等手段去一味追求升学率的作法,对基础教育事业,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的危害是不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是什么》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德育是什么》这本书,感受颇深。
我的理解是:
德育是什么?德育是细节,一个人的细节往往最能反映出他的修养和深层次的素质。
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就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美国福特公司的老板福特先生当年就是因为在面试前捡起了门口的一张废纸而被录用了。
德育是什么?对教师而言,德育是责任,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培养出一批学习的机器。
对学生而言,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更是为国家效力。
德育是什么?德育是关爱。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的老师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优等生“眉开眼笑”。
对中等生“不声不响”,对后进生“大喊大叫”,这些就是不公正的表现。
德育是什么?德育是期待。
将孩子培养成人,是份辛苦的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耐心等待。
德育是什么?德育是学校基因。
高年级学生的一言一行,对低年级的学生的影响十分深刻。
一个孩子在跨进校门的那一刻,就遗传了学校的德育基因。
德育是什么?德育是树木之根。
一棵参天大树之所以枝繁叶茂,离不开深深扎根于地下的根系,根越深,树木的生命力就越强。
德育是什么?德育不仅仅是分数。
我们对学生要求的仅是分数,但社会对学生要求的并不仅仅是分数。
没有分数,教师和学生今天都过不了关;只有分数,学生明天过不关的。
所以,一个负责任的优秀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分数,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句话是在讲到德育的现状时说的。
学校生活中确实如此。
德育在改革发展的潮流中遇到了新问题也是很正常的,这也为
我们教师创新德育的方法提供了机遇,特别是创新德育的惩罚方法。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不先育人就去教书,书往往是教不好的。
育人育得好的,书没有教不好的。
所以说,教师职责是育人教书而不是教书育人,育人应放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