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三大岩类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侵入岩

周口店地区岩浆侵入活动以中、酸性为主,面积最大者为房山复式侵入体。此外在牛口峪、一条龙等处尚有规模较小的侵入体出露;各类岩脉在房山复式侵入体内及围岩中较为发育。现以前人(谭应佳等,1987;五万分之一周口店幅区调报告,1988;张吉顺等,1990;马昌前等,1996)资料为基础,结合笔者长期教学实践和研究简述如下。

第一节房山复式侵入体

房山复式侵入体西界车厂,东临羊头岗,北抵东岭子,南至东山口,平面上近于圆形,直径7.5~9km,面积约60km2,为一中等规模的岩株。其接触面产状较陡,一般倾向围岩。复式岩体早期侵位的是石英闪长岩体和闪长岩体,后期侵位的是花岗闪长岩体,前者因后者的侵入穿插而破裂成若干个小岩体散布于外缘。在官地村北127.2 高地等处可见石英闪长岩体的流面被花岗闪长岩体切割等现象,可视为复式岩体相继侵入活动的依据。

一、花岗闪长岩体

1.岩相带(单元)划分

花岗闪长岩体内钾长石斑晶呈有规律的变化。据其大小、含量和环带特征的差异性,将

花岗闪长岩体从外向内划分为边缘相、过渡相和中央相,其间无明显分界。据钾长石斑晶含

量统计研究,钾长石斑晶的高含量区在过渡相带内。

岩体内部相带(单元)的划分尚有不同观点。张吉顺等(1990)将整个复式岩体从边缘

至中央依次分出暗色细粒石英闪长岩(A)、中粒石英闪长岩(B)、似斑状花岗闪长岩(C)和巨斑状花岗闪长岩(D)4 个相带,其中B—D 三个相带分别相当于上述的边缘相、过渡相

和中央相;而A 相带则是相对较早侵位的石英闪长岩(图2-1)。周正国等(1992)则认为花岗闪长岩体内部不是相带,而是岩浆多次上涌的产物,并进一步将房山岩体划分为4 个基本

单元。经笔者野外观察研究,现阶段仍以张吉顺等(1990)的划分方案开展教学活动。

2.岩石定名

由于岩石为粗粒似斑状结构,单凭薄片定名有误,故前人采用野外和室内相结合的方法

对斑______晶和基质矿物的含量分别进行统计,八个点的统计结果见表2-1。可以看出,从边缘到中央,造岩矿物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暗色矿物从多到少,石英由少变多,钾长石斑晶含量由无到逐渐增多,后又减少,反映了岩浆从边缘到中央,由较基性向较酸性的演化。经对比分类,岩体的过渡相和中央相岩石的正确命名应为花岗闪长岩,仅在岩体西北部由于钾长石斑晶含量增多而出现石英二长岩;边缘相的基本名称为石英闪长岩,仅在岩体东部丁家洼一带由于钾长石增多也出现石英二长岩种属。

3.矿物组成

花岗闪长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条纹微斜长石和石英;次要矿物是绿色普通角闪

石和黑云母;副矿物常见者有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等,偶尔可见褐帘石。

4.岩石化学特征

根据表2-2 测试数据分析,从边缘向中央,SiO2增加较快,Na2O 和K2O 增加缓慢,而CaO、Al2O3、MgO、Fe2O3、FeO 等则下降,反映了向岩体中心岩石酸性程度增加的一般岩浆演化方向。本岩体另一岩石化学特征是Si、Na、K 高,Ca、Mg、Fe 低,故应属于正常的SiO2过饱和的钙碱性岩类。5.岩体形成温度

从业已获得的中央相全岩化学成分(表2-2)和中央相斜长石(An27)斑晶含量(平均1%)的实际资料,选用p H2O=0.1GPa 的斜长石斑晶与熔体交换平衡反应热力学公式(M.Kudo,1970)来估算,中央相开始结晶的温度为909℃;根据J.A.Whitny 和J.C.Stormer (1977)提出的低温系列二长温度公式计算,中央相的成岩温度为669℃,这些结果与前人(邓晋福,1978)计算房山岩

体接触变质带矽线石形成温度必须大于800℃的结论吻合(据五万分之一周口店幅区调报告,1988)。

6.岩体形成时代

岩体直接侵入的地层为下二叠统,但接触热变质晕影响的地层为中侏罗统龙门组。因此,岩体侵入时代应在中侏罗世以后。据前人同位素年龄资料统计,其值变化在100~140Ma 之间,为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谭应佳等,1987)。

7.捕虏体(包体)

花岗闪长岩体中捕虏体(包体)主要集中于边缘相和过渡相,长轴多在10~50cm 之间。处于边缘相中包体因经受强烈的压扁作用而呈铁饼状,其长轴或扁平面大致平行于接触带。它们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来自围岩的碎块(如大理岩、变质砂岩、角闪岩、各种片麻岩、细粒石英闪长岩等,如官地附近125.5 高地所见);另一类为深部包体。经研究,从边缘相到中央相捕虏体(包体)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数量由多到少;成分由复杂到单一;形状上从次棱角到纺锤状;界线由截然到不清楚至模糊(微粒暗色者除外);从没有长石变斑晶(交代斑晶)到出现白色斜长石变斑晶及浅肉红色钾长石变斑晶;改造程度由浅到深。

8.伴生脉岩

岩体内发育有多种脉岩,一般宽几厘米、长数米至几十米不等。根据穿插关系判断,各种脉岩的生成顺序为:花岗闪长岩脉→花岗岩脉→细晶岩脉→长英岩脉及伟晶岩脉→煌斑岩脉。岩_____性以酸性为主。多数岩脉较集中发育于岩体的边缘相及过渡相内,平面上则呈放射状展布。二、细粒石英闪长岩体

石英闪长岩体是相对早期侵位的岩体,呈小型零散状分布于羊耳峪、丁家洼、官地及东

山口等地(图2-1)。

根据各个小岩体的岩石化学鉴定结果,可知官地一带的岩性为暗色闪长岩,东山口、丁

家洼等地的小岩体为石英闪长岩。它们皆以细—中粒等粒结构、颜色深、暗色矿物含量高等

特征而区别于花岗闪长岩体边缘相。其造岩矿物特征如下:

普通角闪石:绿色。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及晶体化学式计算表明属钙质角闪石族的镁角闪

石。

黑云母:黑色、暗绿色。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和晶体化学式计算结果表明属镁黑云母。

斜长石:手标本以乳白色、灰白色为主。电子探针分析其牌号在30~44 之间,故为中长

石。

钾长石:肉红色者常见。无双晶或偶见格子双晶。电子探针分析为中微斜长石和正长石

系列。

另外,东山口石英闪长岩体的全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为131.1Ma(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1988),证明与前已述及的花岗闪长岩基本同时。

三、复式岩体侵位机制及热动力构造

复式岩体侵位于房山变质核杂岩之内并成为其构造要素之一,在此过程中岩浆不断膨胀

并由中心向四周推挤围岩和较早侵位的岩体而占据空间,属于典型的气球膨胀式深成岩体。

据野外观察及章泽军(1990)、张吉顺等(1990)、马昌前等(1996)研究成果,综合其主要特征有:

(1)复式岩体平面轮廓近于圆形,从边缘向中心,由四个相带构成了明显的同心环状构

造(图2-1)。除最外侧的石英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之边缘相带具有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外,其他各相带或为渐变过渡关系,或在局部发育黑云母条带。后者可视为相带的间隔标志和岩

体脉动侵位的分界线。这些特点与Ramsay(1981)提出的气球膨胀式侵位机制及相关效应十

分吻合。

(2)由黑云母等矿物及扁平状捕虏体(包体)显示的面状组构在复式岩体边缘最为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