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_发酵现象
一、实验背景发酵现象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通过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发酵现象在食品、药品、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现象,并分析其代谢产物。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发酵现象;2. 分析酵母菌发酵产物的性质;3. 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四、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锥形瓶、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烧杯、试管、试管架、培养皿、培养箱等;2. 实验试剂:葡萄糖、酵母粉、蒸馏水、pH试纸、澄清石灰水、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葡萄糖和酵母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2. 将混合好的葡萄糖和酵母粉溶解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3. 将溶液分装于锥形瓶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杀死微生物;4. 冷却锥形瓶,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5. 将烧杯中的溶液用pH试纸检测,记录初始pH值;6. 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锥形瓶中,用胶头滴管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7. 将锥形瓶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8.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锥形瓶中的溶液变化,记录气泡产生情况;9. 培养结束后,将锥形瓶中的溶液转移至试管中,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含量;10.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初始pH值:实验开始时,溶液的pH值为6.5;2. 气泡产生:在培养过程中,锥形瓶中的溶液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3. 澄清石灰水反应:在滴加澄清石灰水后,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二氧化碳;4. 酒精含量:通过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现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
七、结论1.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说明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了气体;2. 澄清石灰水反应结果表明,溶液中含有二氧化碳;3. 酒精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4. 本实验验证了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二氧化碳和酒精,证实了发酵现象的存在。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等实验技术;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发酵过程及其应用的科学。
通过发酵工程,可以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生产出各种有用的产品,如食品、医药、化工产品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等实验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2.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电子天平、pH计、发酵罐、酒精灯、试管、培养皿等。
四、实验方法1.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在校园内采集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过筛,去除杂质,备用;(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按照实验要求,称取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试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煮沸10分钟,待冷却后加入琼脂,搅拌均匀,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3)土壤样品的接种:将处理好的土壤样品稀释,取适量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分离纯化:观察菌落特征,挑选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化菌株。
2. 微生物鉴定(1)观察菌落特征:观察纯化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如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2)显微镜观察:将纯化菌株进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染色特性等;(3)生化试验:进行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淀粉酶试验等,鉴定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3. 发酵条件优化(1)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根据实验要求,称取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试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煮沸10分钟,待冷却后加入琼脂,搅拌均匀,倒入发酵罐中;(2)发酵条件优化:通过改变发酵温度、pH值、接种量、发酵时间等条件,观察发酵产物的产量和品质,确定最佳发酵条件。
发酵操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不同发酵方法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发酵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
4. 分析发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进行代谢的过程,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
根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需求,可分为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需氧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代谢,如酵母菌发酵;厌氧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代谢,如乳酸菌发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酵母菌:干酵母粉- 糖:葡萄糖- 水浴锅- 锥形瓶- 移液管- 玻璃棒- 温度计- 纱布- 石灰水-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2. 实验仪器:- 培养皿- 酵母菌接种环- 恒温培养箱- 量筒- 试管- 滤纸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酵母菌发酵实验:(1)将葡萄糖溶解于水中,制成葡萄糖溶液。
(2)将葡萄糖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干酵母粉。
(3)将锥形瓶放入水浴锅中,保温在30-40℃。
(4)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气泡的产生,记录气泡产生的时间。
(5)发酵结束后,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2. 乳酸菌发酵实验:(1)将葡萄糖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干酵母粉。
(2)将锥形瓶放入水浴锅中,保温在30-40℃。
(3)待酵母菌发酵结束后,取出锥形瓶,加入适量的乳酸菌。
(4)将锥形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温在37℃。
(5)观察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气泡的产生,记录气泡产生的时间。
(6)发酵结束后,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发酵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酵母菌发酵产生了大量气泡,表明酵母菌在葡萄糖溶液中进行了代谢。
发酵结束后,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2. 乳酸菌发酵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乳酸菌发酵产生了少量气泡,表明乳酸菌在葡萄糖溶液中进行了代谢。
发酵结束后,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未变浑浊,说明未产生二氧化碳。
模拟发酵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模拟发酵试验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观察并分析发酵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等)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能量、气体、酸等代谢产物。
本实验模拟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对蔗糖的发酵过程,通过观察气泡产生、pH值变化等现象,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蔗糖:50g- 温水:500ml- 干酵母:5g- pH试纸:1张- 玻璃棒:1根- 玻璃杯:1个- 药勺:1个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1台- 秒表:1个- pH计:1台四、实验步骤1. 称取50g蔗糖,加入500ml温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2. 称取5g干酵母,用药勺加入溶解好的蔗糖溶液中,继续搅拌。
3. 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值,记录初始pH值。
4. 将搅拌好的蔗糖酵母溶液倒入玻璃杯中,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pH值变化。
5. 记录实验开始时间,每隔10分钟观察并记录溶液的气泡产生情况、pH值变化。
6. 实验进行60分钟,记录实验结束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溶液中开始出现少量气泡,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数量逐渐增多,表明酵母菌开始进行发酵作用。
2. 实验开始时,溶液的pH值为6.5,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pH值逐渐下降,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酸性物质。
3. 实验结束时,溶液的pH值下降至5.0,说明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使溶液的酸性增强。
六、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模拟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对蔗糖的发酵过程。
2.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将蔗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酸性物质,使溶液的pH值下降。
3. 本实验为后续发酵实验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发酵的原理和应用。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面团发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面团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面团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3. 探究不同发酵方法对面团质量的影响。
4. 提高面团发酵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面团发酵是利用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面粉中的淀粉、糖类等物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使面团膨胀发酵的过程。
面团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使面团形成许多气孔,从而使面包、馒头等食品具有松软、多孔的口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高筋面粉- 干酵母- 温水- 白糖- 盐- 食用油- 发酵箱2. 仪器:- 电子秤- 搅拌器- 面团发酵盒- 温度计- 量杯四、实验步骤1. 面团制备:- 称取100克高筋面粉,加入3克干酵母、5克白糖、2克盐和适量温水。
- 用搅拌器将所有材料混合均匀,揉成面团。
- 将面团揉至表面光滑,有弹性。
2. 面团发酵:- 将揉好的面团放入发酵箱,设定温度为30℃,湿度为75%。
- 发酵时间根据酵母品种和温度调整,一般发酵时间为1-2小时。
3. 面团发酵效果观察:- 观察面团体积是否膨胀,表面是否光滑,有无气泡等。
4. 面团分割与整形:- 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均匀的小面团。
- 将小面团揉成圆形或长条形,准备下一步制作面包、馒头等食品。
5. 面团二次发酵:- 将整形好的面团放入发酵箱,进行二次发酵,时间约为30分钟。
6. 面团烘烤:- 将二次发酵好的面团放入预热的烤箱中,根据食品种类和烤箱温度调整烘烤时间,一般烘烤时间为10-15分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面团在发酵过程中体积明显膨胀,表面光滑,有少量气泡产生,说明发酵效果良好。
2. 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3. 不同发酵方法对面团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酵母发酵法具有发酵速度快、发酵效果稳定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气球酵母发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酵母菌作为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其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了解其发酵现象,并探究发酵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了解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现象。
2. 探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糖溶液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3. 分析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气体的生成和消耗情况。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少量能量、酒精和二氧化碳。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酵母、白糖、瓶子、气球、温水、漏斗、温度计、计时器。
2. 实验仪器:锥形瓶、胶塞、胶管、大烧杯、玻璃棒、滴管。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酵母、白糖、瓶子、气球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配制糖溶液:取一定量的白糖,加入适量温水溶解,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糖溶液。
3. 设置实验组:将锥形瓶清洗干净,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糖溶液,并加入适量酵母。
4. 设置对照组:在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组。
5. 观察记录:将锥形瓶密封,放入温暖环境中,观察记录不同实验组中气球的膨胀情况。
6. 测量气体体积:使用滴管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测量气体体积。
7. 分析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实验组中气球的膨胀情况,分析发酵条件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不同浓度的糖溶液中,气球膨胀情况有所不同。
随着糖浓度的增加,气球的膨胀速度加快,膨胀程度也更大。
2. 测量气体体积:通过测量气体体积,发现随着糖浓度的增加,产生的气体体积也相应增加。
3.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发酵过程中,糖浓度对发酵产物的生成和气体体积有显著影响。
高浓度糖溶液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和酒精。
发酵馒头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馒头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发酵馒头的制作方法。
3. 体验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乐趣。
二、实验材料1. 原料:面粉500g、温水300ml、酵母5g、白糖10g。
2. 工具:面粉筛、和面盆、擀面杖、蒸锅、蒸笼、剪刀等。
三、实验步骤1. 酵母活化:将5g酵母倒入温水中,搅拌均匀,静置5分钟。
2. 和面:将面粉、白糖、温水倒入和面盆中,边倒边搅拌,使面粉充分吸水,形成絮状。
3. 揉面:将絮状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放置温暖处发酵1小时。
4. 分割: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若干等份,每个面团揉成圆形。
5. 擀面:将圆形面团擀成厚约1cm的圆片。
6. 成型:将擀好的面片卷起,用剪刀剪成大小均匀的小段。
7. 蒸制:将剪好的面团放入蒸笼中,进行二次发酵,发酵至体积膨胀1倍左右。
8. 蒸煮: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蒸锅中,大火蒸15分钟,关火后焖3分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发酵馒头,口感暄软,具有独特的发酵香味。
2. 实验分析:(1)酵母活化:酵母在活化过程中,能够迅速吸收水分,释放出酶,使面团发酵。
(2)和面:面粉与水、白糖充分混合,使面团具有足够的弹性,有利于发酵。
(3)发酵:面团在温暖处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形成气孔,使馒头暄软。
(4)蒸制:蒸煮过程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形成气孔,使馒头更加暄软。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发酵馒头的制作方法,了解了发酵馒头的制作原理。
发酵馒头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传统食品,具有独特的发酵香味,值得推广。
六、实验注意事项1. 酵母活化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杀死酵母。
2. 发酵过程中,面团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酵母活性。
3. 蒸煮过程中,火候不宜过大,以免馒头表面烧焦。
4. 发酵馒头在储存过程中,应密封保存,以免变质。
七、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面粉制作发酵馒头,如玉米面粉、高粱面粉等。
2. 探索发酵馒头与其他食材的搭配,如豆沙、芝麻等。
发酵面制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面制品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发酵面制品的发酵条件、制作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发酵面制品生产过程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面粉、水、干酵母、白糖、食盐、食用油、发酵剂(如老面、酒曲等)。
2. 实验设备:搅拌机、蒸笼、烤箱、电子秤、温度计、计时器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一:面粉发酵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面粉发酵过程,了解发酵原理。
(2)实验步骤:① 准备面粉、水、干酵母,按比例混合;② 将混合物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③ 将面团置于温暖处发酵,观察面团发酵情况;④ 记录发酵过程中面团体积变化、表面状态等。
2. 实验二:馒头发酵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馒头发酵方法,制作出合格馒头。
(2)实验步骤:① 准备面粉、水、干酵母、白糖、食盐,按比例混合;② 将混合物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③ 将面团置于温暖处发酵,待面团发酵至原体积的2倍;④ 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小面团,搓成馒头形状;⑤ 将馒头放入蒸笼,蒸制10-15分钟;⑥ 蒸熟后取出,待冷却即可食用。
3. 实验三:面包发酵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面包发酵方法,制作出美味面包。
(2)实验步骤:① 准备面粉、水、干酵母、白糖、食盐、食用油,按比例混合;② 将混合物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③ 将面团置于温暖处发酵,待面团发酵至原体积的2倍;④ 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小面团,搓成圆形;⑤ 在面团表面刷上蛋液,撒上芝麻;⑥ 将面包放入烤箱,烤制10-15分钟;⑦ 烤熟后取出,待冷却即可食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面粉发酵实验结果显示,面粉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酵,发酵过程中面团体积逐渐增大,表面出现气泡,说明面团中的酵母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2. 实验二:馒头发酵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可以制作出合格馒头。
发酵过程中,面团体积增大,馒头表面光滑,口感松软。
发酵工程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发酵过程中菌种培养、培养基配制、发酵条件控制等基本技能。
3. 熟悉发酵过程中产物生成的监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本实验以谷氨酸棒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摇瓶发酵的方式,探究其在适宜条件下对葡萄糖的转化率及谷氨酸的生成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摇床、锥形瓶(250ml)、移液管、pH计、生物传感仪、分析天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2. 试剂: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要求,称取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试剂,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调节pH至7.0,定容至1000ml。
2. 菌种活化:从菌种保藏管中取出谷氨酸棒杆菌,接种于装有适量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3. 接种:将活化后的菌种以1%的接种量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
4. 发酵过程监测:每隔2小时取样,测定还原糖含量、谷氨酸含量、pH值等指标。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分析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消耗、谷氨酸生成、pH值变化等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还原糖消耗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消耗葡萄糖的同时,产生谷氨酸。
2. 谷氨酸生成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谷氨酸含量逐渐升高,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适宜条件下能够高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
3. pH值变化曲线:在发酵过程中,pH值逐渐下降,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谷氨酸棒杆菌的摇瓶发酵,为谷氨酸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小面团发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面团发酵效果的影响。
2. 了解酵母菌在面团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3. 学习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1. 原料:面粉、干酵母、温水、糖、盐、植物油。
2. 仪器:电子秤、面粉筛、搅拌器、发酵箱、温度计、计时器、量筒、天平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五组,每组设置不同的发酵条件。
- A组:室温发酵(约25℃)- B组:低温发酵(约10℃)- C组:高温发酵(约40℃)- D组:加糖发酵(原配方基础上增加10%的糖)- E组:加油发酵(原配方基础上增加10%的植物油)2. 实验步骤:- 将面粉过筛,加入干酵母、糖、盐,搅拌均匀。
- 加入温水,揉成面团,盖上湿布,静置10分钟。
- 分别将五组面团放入发酵箱,设定相应的温度和湿度。
-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面团体积、重量、表面状态等数据。
- 发酵至面团体积增加约2倍时,停止发酵。
3. 数据处理:- 记录每组面团的发酵时间、体积、重量等数据。
- 分析不同发酵条件对面团发酵效果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室温发酵(A组):- 发酵时间:约1小时- 体积增加:约2倍- 重量增加:约1.5倍- 表面状态:表面光滑,有弹性。
2. 低温发酵(B组):- 发酵时间:约2小时- 体积增加:约1.5倍- 重量增加:约1.2倍- 表面状态:表面粗糙,有弹性。
3. 高温发酵(C组):- 发酵时间:约30分钟- 体积增加:约1.8倍- 重量增加:约1.4倍- 表面状态:表面光滑,有弹性。
4. 加糖发酵(D组):- 发酵时间:约1小时- 体积增加:约2倍- 重量增加:约1.6倍- 表面状态:表面光滑,有弹性,口感甜。
5. 加油发酵(E组):- 发酵时间:约1小时- 体积增加:约2倍- 重量增加:约1.5倍- 表面状态:表面光滑,有弹性,口感油腻。
五、实验结论1. 室温发酵效果较好,发酵时间适中,面团表面光滑,有弹性。
发酵小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学习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酸奶和泡菜。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原料中的糖类转化为有机酸、醇类、气体等产物。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泡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牛奶(全脂或脱脂)- 酸奶发酵剂(乳酸菌)- 白萝卜、黄瓜等蔬菜- 盐、辣椒粉、白酒等调味品- 蜂蜜或白糖(可选)2. 实验仪器:-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计时器、密封容器(如玻璃瓶、塑料瓶等)四、实验步骤(一)酸奶制作1. 将牛奶加热至40-42℃,保持5-10分钟,杀死原有的细菌。
2. 将牛奶冷却至室温(约25℃)。
3. 在牛奶中加入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4. 将混合好的牛奶倒入密封容器中,密封。
5. 将密封容器放置于温暖处(约25-30℃),发酵8-12小时。
6. 发酵完成后,将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即可食用。
(二)泡菜制作1. 将蔬菜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 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将盐溶解。
3. 将蔬菜放入盐水中浸泡10-20分钟,捞出沥干。
4. 在蔬菜中加入辣椒粉、白酒等调味品,搅拌均匀。
5. 将调味好的蔬菜放入密封容器中,密封。
6. 将密封容器放置于温暖处(约25-30℃),发酵3-5天。
7. 发酵完成后,将泡菜放入冰箱冷藏,即可食用。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一)酸奶制作1. 发酵过程中,牛奶逐渐变酸,表面出现一层薄薄的乳清。
2. 发酵完成后,酸奶呈乳白色,质地细腻,口感酸甜适中。
(二)泡菜制作1. 发酵过程中,蔬菜逐渐变酸,颜色加深。
2. 发酵完成后,泡菜呈绿色或黄色,质地脆嫩,口感酸辣可口。
六、实验结论1. 发酵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食品加工方法,可以制作出美味的酸奶和泡菜。
2.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发酵食物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食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掌握不同发酵方法对食品风味、营养及保质期的影响。
3.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发酵食物的制作过程,提高食品制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指微生物(如细菌、酵母等)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对食品中的有机物质进行代谢,产生新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
发酵过程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质地和保质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面粉- 酵母- 酱油- 醋- 蜂蜜- 水果- 蔬菜- 肉类- 酵母抽提物- 化学膨松剂- 食盐- 糖2. 仪器:- 和面机- 发酵箱- 蒸笼- 微波炉- 烤箱- 天平- 温度计- 量筒- 滤网- 剪刀- 等等四、实验方法1. 发酵面包- 将面粉、酵母、水和糖按比例混合,揉成面团。
- 将面团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至体积膨胀一倍。
- 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小块,整形后放入蒸笼,用沸水蒸制20分钟。
2. 发酵酱油- 将黄豆、小麦、食盐和水按比例混合,制成酱油原料。
- 将酱油原料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6个月。
- 将发酵好的酱油过滤,去除杂质,即可得到酱油。
3. 发酵醋- 将糯米、水、酵母按比例混合,制成醋原料。
- 将醋原料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3个月。
- 将发酵好的醋过滤,去除杂质,即可得到醋。
4. 发酵酸奶- 将牛奶加热至70-75℃,加入适量的酸奶菌种。
- 将混合液冷却至37-42℃,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6-8小时。
- 将发酵好的酸奶冷藏,即可食用。
5. 发酵肉类- 将肉类洗净,加入适量的食盐、糖、香料等腌制。
- 将腌制好的肉类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3-5天。
- 将发酵好的肉类取出,煮熟后即可食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面包- 发酵面包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营养价值较高,保质期较长。
2. 发酵酱油- 发酵酱油具有浓郁的香味,营养价值丰富,保质期较长。
生物实验报告单发酵(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不同发酵条件下产物生成的规律。
3. 熟悉发酵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发酵过程中可能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产生代谢产物的过程。
常见的发酵类型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本实验以酒精发酵为例,通过观察酵母菌在葡萄糖溶液中的生长、代谢过程,了解发酵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锥形瓶(250ml)、移液管、pH计、酒精计、温度计、无菌操作台、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器等。
2. 试剂: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蒸馏水、苯酚红指示剂、NaOH溶液、乙醇、酒精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溶解于蒸馏水中,制成培养基。
2. 接种:将酵母菌接种于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观察生长曲线:定期取样,测定菌液的光密度(OD值),绘制生长曲线。
4. 测定酒精含量:定期取样,测定菌液中的酒精含量,绘制酒精生成曲线。
5. 分析实验结果:观察菌体生长情况,分析发酵过程中产物生成的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体生长曲线:实验结果显示,酵母菌在葡萄糖溶液中生长迅速,培养初期菌体数量呈指数增长,随后进入稳定期。
2. 酒精生成曲线: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菌体数量的增加,酒精含量逐渐上升,至发酵后期达到峰值。
3. pH值变化:实验过程中,培养基的pH值逐渐下降,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酸性代谢产物。
六、讨论1. 影响发酵的因素: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营养物质、氧气等条件对发酵效果有显著影响。
本实验中,温度控制在28-30℃,pH值控制在4.5-5.5,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和酒精生成。
2. 发酵产物的应用:发酵产生的酒精可以用于饮料、燃料、化工等领域。
此外,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其他代谢产物,如酵母抽提物、有机酸等,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细菌接种发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接种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细菌接种、发酵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发酵现象。
二、实验原理细菌接种发酵是利用细菌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一种或多种细菌作为发酵菌种,将其接种到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通过控制发酵条件,使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菌种:乳酸菌、酵母菌等。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培养基等。
(3)试剂:无菌水、无菌生理盐水、酒精、碘酒等。
2. 实验仪器:(1)无菌操作台、接种环、接种针、接种杯、培养皿等。
(2)恒温培养箱、发酵罐、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培养基制备:(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称取牛肉膏10g、蛋白胨10g、氯化钠5g,加1000ml无菌水溶解,调pH值至7.2-7.4,灭菌后备用。
(2)葡萄糖培养基:称取葡萄糖10g,加1000ml无菌水溶解,调pH值至6.0-6.5,灭菌后备用。
2. 细菌接种:(1)无菌操作,用接种环取适量菌种,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待菌种生长旺盛时,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适当浓度,备用。
3. 发酵实验:(1)将稀释后的菌液接种到葡萄糖培养基中,置于发酵罐中,控制温度、pH值等发酵条件。
(2)定期取样,观察发酵现象,并检测发酵产物。
4. 发酵产物检测:(1)观察发酵液的颜色、气味、粘度等变化。
(2)利用显微镜观察发酵菌种的生长情况。
(3)通过化学方法检测发酵产物,如测定酸度、酒精含量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现象:(1)乳酸菌发酵:发酵液呈现淡黄色,有酸味,粘度增加。
(2)酵母菌发酵:发酵液呈现淡黄色,有酒味,粘度增加。
2. 发酵产物检测:(1)乳酸菌发酵:酸度测定结果为pH值6.5,表明发酵产物为乳酸。
(2)酵母菌发酵:酒精含量测定结果为3%,表明发酵产物为酒精。
实验报告面粉发酵过程(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面粉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面粉发酵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分析面粉发酵过程中各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面粉、干酵母、温水、糖粉、面粉改良剂、食盐、面粉筛、菜刀、不锈钢盆、烤箱、温度计、计时器等。
2. 实验设备:电子秤、电子天平、发酵箱、烤箱、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面粉:将面粉过筛,去除杂质。
2. 酵母活化:取适量温水,加入干酵母,搅拌均匀,静置5分钟。
3. 和面:在不锈钢盆中,依次加入面粉、糖粉、面粉改良剂、食盐,倒入活化后的酵母液,边加边用筷子搅拌,直到面成棉絮状。
4. 揉面:用手揉面,使面团表面光滑,不粘手,盖上湿布,静置发酵。
5. 发酵:将发酵箱温度调至35℃,湿度调至70%,将面团放入发酵箱,发酵2-3小时,或至体积膨胀一倍。
6. 成型: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揉搓排气,分割成等份,整形为馒头、面包等形状。
7. 醒发:将整形好的面团放入烤箱,预热至38℃,醒发30分钟。
8. 烘烤:将醒发好的面团放入烤箱,烘烤10-15分钟,至表面金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面粉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利用糖分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形成多孔结构,使面食变得松软可口。
2. 发酵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发酵效果的关键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发酵效果。
3. 糖分是酵母菌的主要能源,适量添加糖粉可以促进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发酵效果。
4. 面粉改良剂和食盐可以改善面团的质地,提高面食的口感。
五、实验结论1. 面粉发酵实验成功,面团发酵膨胀,面食口感松软可口。
2. 掌握了面粉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了各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3. 为今后制作面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六、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酵母菌对面粉发酵效果的影响。
2. 研究面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3. 开发新型发酵面食,提高面食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酒精发酵项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酵母菌在酒精发酵中的重要作用。
3. 学习酒精发酵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分析影响酒精发酵的因素,优化发酵条件。
二、实验原理酒精发酵是指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C6H12O6 → 2C2H5OH + 2CO2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干酵母粉2. 葡萄糖3. 硫酸铜溶液4. 澄清石灰水5.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6. 温度计7. 锥形瓶8. 橡胶塞9. 小气球10. Y形管11. 大烧杯12. 试管13. 比色板14. 小烧杯15.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活化:- 将少量干酵母粉加入温水中,搅拌均匀,使其活化。
- 将活化后的酵母液倒入锥形瓶中。
2. 葡萄糖溶液的制备:- 将葡萄糖溶解于温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 将葡萄糖溶液倒入锥形瓶中。
3. 发酵过程:- 将锥形瓶置于水浴中,保持温度在30-40℃。
- 观察酵母菌进行发酵,产生气泡。
- 在发酵过程中,塞上橡胶塞,避免气体散失。
4. 二氧化碳检测:-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试管中。
- 将Y形管的一端插入锥形瓶中,另一端插入试管中。
- 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以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
5. 酒精检测:- 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倒入试管中。
- 将产生的气体导入试管中。
- 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灰绿色,以检测酒精的产生。
6. 发酵结束:- 当不再产生气泡,石灰水不再变浑浊,溶液颜色不再变化时,表示发酵结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二氧化碳检测:在发酵过程中,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2. 酒精检测:在发酵结束后,溶液颜色变为灰绿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六、影响酒精发酵的因素1. 温度: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效果最佳,通常为30-40℃。
2. 葡萄糖浓度:葡萄糖浓度越高,酒精产量越高,但过高浓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
3. pH值:酵母菌在pH值约为4.5-5.5的条件下发酵效果最佳。
甜酿酒发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甜酿酒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甜酿酒发酵的实验操作方法;3. 分析甜酿酒发酵过程中影响产酒质量的因素;4. 探讨提高甜酿酒产酒质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甜酿酒发酵是指利用酵母菌将含有糖分的原料(如葡萄汁、果浆等)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通过代谢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一些风味物质,使酒具有独特的口感。
三、实验材料1. 原料:葡萄汁、果浆等;2. 仪器:发酵罐、温度计、pH计、酒精计、玻璃棒、漏斗、纱布等;3. 试剂:酵母菌活化剂、糖化酶、醋酸菌抑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活化:将酵母菌活化剂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中,搅拌均匀,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活化30分钟;2. 糖化:将葡萄汁或果浆加入糖化酶,搅拌均匀,置于60℃水浴锅中糖化30分钟;3. 调pH:用pH计检测糖化液pH值,调整至4.5-5.5;4. 发酵:将活化后的酵母菌加入糖化液中,搅拌均匀,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发酵;5. 检测酒精浓度:每隔一定时间,用酒精计检测发酵液酒精浓度;6. 检测pH值:每隔一定时间,用pH计检测发酵液pH值;7. 降温:发酵至酒精浓度达到预定值后,将发酵液降温至15℃;8. 稳定:将发酵液置于4℃冰箱中稳定24小时;9. 过滤:用纱布过滤发酵液,去除沉淀物;10. 装瓶:将过滤后的发酵液装入瓶中,密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过程中,酒精浓度逐渐上升,直至达到预定值;2. 发酵过程中,pH值逐渐下降,直至稳定;3. 发酵过程中,发酵液颜色逐渐变浅,透明度逐渐提高;4. 发酵结束后,酒体稳定,无沉淀物。
六、影响甜酿酒产酒质量的因素1. 酵母菌种类:不同种类的酵母菌对糖的发酵能力不同,影响产酒质量;2. 糖源:不同糖源对酵母菌的发酵能力不同,影响产酒质量;3. 发酵温度:发酵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酵母菌的发酵效果;4. pH值:pH值对酵母菌的发酵效果有较大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5. 氧气:氧气会影响酵母菌的发酵过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产酒质量。
发酵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微生物发酵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分析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变化和代谢产物。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如酒精、乳酸、醋酸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生长变化和代谢产物,了解发酵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葡萄糖、酵母粉、乳酸菌、醋酸菌、酒精发酵装置、乳酸发酵装置、醋酸发酵装置。
2. 仪器:酒精计、pH计、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培养皿、试管、移液器、滴定管等。
四、实验步骤1. 酒精发酵实验(1)将葡萄糖溶液与酵母粉按比例混合,装入酒精发酵装置中。
(2)将发酵装置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25℃左右。
(3)定时取样,用酒精计测定酒精浓度。
(4)观察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生长变化。
2. 乳酸发酵实验(1)将葡萄糖溶液与乳酸菌按比例混合,装入乳酸发酵装置中。
(2)将发酵装置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37℃左右。
(3)定时取样,用pH计测定溶液pH值。
(4)观察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生长变化。
3. 醋酸发酵实验(1)将葡萄糖溶液与醋酸菌按比例混合,装入醋酸发酵装置中。
(2)将发酵装置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30℃左右。
(3)定时取样,用pH计测定溶液pH值。
(4)观察发酵过程中醋酸菌的生长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酒精发酵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酒精浓度在发酵过程中逐渐增加,发酵至第5天时,酒精浓度达到最大值。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量逐渐减少,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被消耗。
2. 乳酸发酵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溶液pH值在发酵过程中逐渐降低,发酵至第3天时,pH值达到最低值。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逐渐增加,说明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繁殖。
3. 醋酸发酵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溶液pH值在发酵过程中逐渐降低,发酵至第7天时,pH值达到最低值。
在发酵过程中,醋酸菌数量逐渐增加,说明醋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繁殖。
发酵实验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现象的基本原理;2. 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发酵现象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
酵母菌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微生物,其在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这一过程称为酒精发酵。
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来验证发酵现象的存在。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1. 实验仪器: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小气球、Y形管、大烧杯、温度计、试管、比色板、小烧杯、玻璃棒。
2. 实验用品:白糖(100g)、一小包干酵母(约30g)、澄清的石灰水、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0.5ml的浓硫酸溶有0.1g重铬酸钾,体积分数为95%—97%,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100ml的40温水倒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大勺白糖,用汤匙搅拌均匀,再加入一小包干酵母,继续搅拌均匀。
2. 保温:将锥形瓶放入大烧杯中,用水浴保温,保持温度在30—40℃左右。
3. 观察现象:观察酵母菌培养液是否有气泡产生,并塞上橡胶塞,以避免气体散失。
4. 发酵: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干瘪的气球是否膨胀,表明酵母菌已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5. 检测二氧化碳: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通过胶管导入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以验证二氧化碳的产生。
6. 检测酒精:取少量发酵液,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若变为灰绿色,则表明酒精的产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酵母菌培养液有气泡产生,塞上橡胶塞后,干瘪的气球逐渐膨胀,表明酵母菌已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2. 将气球内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实了二氧化碳的产生。
3. 取少量发酵液,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溶液变为灰绿色,表明酒精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小型发酵罐的使用与发酵
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发酵工程工艺原理
班级:2012级食品营养3班
学号:姓名:
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2014.12.01 – 2014.12.03
小型发酵罐的使用与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摘要:
关键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种
大肠杆菌(E.coli)
2.1.2 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0g,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膏5g,氯化钠5g,水1000mL。
pH7.0。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膏10g,氯化钠5g,氯化铵5g,水1000mL。
pH7.0。
全部用自来水配制培养基。
2.1.3 其他材料
泡敌、斐林试剂、0.1%标准葡萄糖溶液、40%氢氧化钠等。
2.1.4 设备
BIOTECH-7BGZ发酵罐1套(配套蠕动泵、pH电极、溶氧(DO)电极、空压机及所
3 实验方法
3.1 流程
图1 发酵过程流程
3.2 菌种准备 3.2.1 配制培养基
配制种子固体培养基100mL ,分装试管,0.1Mpa (121℃)灭菌20min ,摆成斜面。
配制种子培养液600mL ,分别分装50mL 于两个250mL 三角瓶中(作一级种子瓶),余下550mL 平均分装于三个500mL 三角瓶中(作二级种子用),同上灭菌备用。
3.2.2 接种与培养 (1)菌种活化
上罐前两天,从冰箱中取出菌种转接斜面,37℃培养24h 。
(2)接一级种
上罐前一天,由斜面菌种转接一级种子瓶,37℃振荡(125r/min )培养12h 。
分别测接种前和培养结束时的OD 值,计算出净增OD ,并作记录。
(3) 接二级种
将一级种转接二级种子,接种量5%。
之后,37℃振荡(125r/min )培养10h 。
3.3 上罐前的准备
洗净发酵罐及各联接胶管。
配制发酵培养基5000mL ,置发酵罐内,加入几滴泡敌。
校正pH 电极和溶氧(DO)电极。
安装好发酵罐,把电极插口、取样管、补料口、消泡剂料瓶等固定、密封好后,开夹套出、进水阀V2、W1,使夹套充满水。
3.4 实罐灭菌
用保护罩盖住罐盖及发酵罐,用倾倒螺钉锁紧法兰,开保护罩顶部排气阀V4,启动蒸气发生器,启动搅拌马达,调转速300r/min ,开启冷凝水出水阀V1,开启蒸气阀门
菌种
斜面一级种子(250mL 摇瓶二级种子
培养10h 37℃37℃)(500mL
发酵罐
管路准备 实罐灭菌
8~10h
取样
分析测定
S1,进行在位灭菌。
当保护罩顶部阀门V4有蒸气排出时,2min后关闭阀门,当罐温接近灭菌温度时,微开阀V4适当排气,并调整蒸气阀S1维持罐温。
保温结束后,关蒸气阀S1,全开冷凝水出水阀V1,开进水阀W3,将温度设定在37℃,切入自动。
灭菌完成后,关闭蒸汽发生器并排去蒸汽发生器内残汽。
当温度降到100℃以下,缓缓开排气阀V4,使保护罩顶压力表指示为零,移去保护罩。
连接通气管路,将进气过滤器K7口与控制台左侧空气出口连通,开弹簧夹,接通空气压缩机电源,对发酵罐进行通气,调整空气流量3~5L/min。
温度达到37℃时,将预先灭菌的pH电极、DO电极(75%酒精消毒、UV消毒)接入发酵罐,连接各电极导线。
流加碱的管线与泵和罐体连接,通过面板操作开关选择碱泵,打开手动开关,使胶管内充满液体,将输出上限设在15%,下限设为“0”,待一切准备就绪,将“手动”开关调节到“自动”状态。
设定搅拌转速为300r/min、空气流量2~3L/min、pH7.0、DO100%,系统进入发酵状态。
开启电脑,并与发酵罐主控设备相联。
打开控制软件,做好实时监控和记录发酵全过程的准备。
3.5 发酵操作
3.5.1 取样
当发酵罐内温度达到并维持在所需温度后,开始取样(用于接种前培养基成分分析):松开弹簧夹J2,用无菌空气将取样管残液压入发酵罐内,再夹紧J2,将出料管放入接料瓶,松开取样管弹簧夹J3,发酵液被压入接料瓶,开J2、J3排出取样管内残料,夹紧
J2、J3。
3.5.2 接种
将酒精棉置于接种口槽中,旋松接种口,点燃酒精棉,在火焰保护下,打开接种口,倒入二级种子,然后旋紧接种盖,移去火焰圈。
接种后立即进行第一次取样,用于测定发酵液零时OD值。
3.5.3 电脑监控
打开电脑,启动软件,进行实时监控。
3.5.4 发酵管理
注意发酵罐运转是否正常,检查各控制参数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内,遇有故障及时排除。
(例:当在某一时段泡沫大量生成时,系统消泡不运转,可用手动加入几滴消泡剂) 每小时取一次样,每次取样50mL。
取样时,用量筒准确取流出的培养液50mL, 对号倒入三角瓶中,封口,立即放入冰箱保存。
每小时记录发酵过程温度、pH、DO、通风、转速的数值,并记录操作情况。
3.6 发酵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3.6.1 OD值测定
均匀取样品5mL于编号试管中,用空白发酵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在721分光光度计上,根据菌体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关系的标准曲线换算出菌体浓度。
测定A
600
其余发酵液于2000r/min条件下离心分离8min,上清液入编号三角瓶,用于测糖。
3.6.2 葡萄糖测定
(1)样品处理
用蒸馏水对样品液进行稀释待用。
(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分别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混匀,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标准溶液,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腾,趁沸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同时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mL (甲、乙液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
(3)样品溶液预标定
分别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混匀,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腾,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滴加样品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
(4)样品溶液测定
分别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混匀,从滴定管滴加比预滴定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使在2min内加热
至沸腾,趁沸继续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