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工作历史沿革精选 课件

合集下载

新编中国秘书史PPT (1)[53页]

新编中国秘书史PPT (1)[53页]

四、关于我国秘书工作起源的推断
在原始社会后期,当若干氏族联合组成规模较大的部落时,就产生了 为部落领导集团活动提供辅助管理服务的秘书工作,其时间距今至少 有五千年;而到了四千四百年之前的黄帝时期,我国秘书工作已经发 展到一定水平。
第二节 先秦时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职务
一、说文解字话“史”官
《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 正也。”
二、秘书工作产生的条件 ——社会组织领导集团的出现
尽管文书档案工作是秘书部门诸项业务中占有相当大比重的工作,但秘 书工作的范围则远远大于文书档案工作的范围。文字的出现只是文书档 案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不能笼统地说它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
当社会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形成相对稳定的领导人或领导集团的时 候,为这些领导提供辅助管理工作的秘书工作也就随之出现了,而不 管这时是否已经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因此,社会组织领导集团的出 现,既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也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充分条件。
另一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文字和 有领导部门的社会组织。”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推断,从广 义的范围来说,我国的秘书工作起源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即 黄帝至禹时期,约距今四千五百年至四千一百年之间;从狭义的 范围而论,它起源于黄帝时期,即距今约四千五百年至四千四百 年之间的龙山文化晚期,最迟当启端于尧舜时期”
三、原始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及其领导集团的形成
虽然原始人群已经是一种社会组织,但其组织结构极其简单,没有形 成发号施令的领导者或领导集团,因此不具备秘书工作产生的条件。
◎ 氏族(以血统关系结成的稳定的社会基本经济单位) ◎ 胞族(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联合而成) ◎ 部落(由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胞族或氏族构成,它通常有自 己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习俗,并形成了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 和部落首领。) ◎ 部落联盟(若干部落联合而成)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概论模板ppt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概论模板ppt

小结——机构和人员变迁
• 夏商周三代的秘书工作主要由史官担任。 • 西周的秘书工作,在殷商的水平上有所创新和提高。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都有史官,但史官的职责、地位起了重
清朝 内阁虚设 军机处(机要秘书处)
• 明朝:票拟制度(用小纸条拟写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
小结——知识点
• 1、我国最早的秘书工作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时期。据 《尚书.尧典》记载,舜曾任命一个叫龙的人担任“纳言”官,出 纳帝命,上传下达,发挥秘书作用。
• 2、我国最早的秘书工作者是史官。夏商周三代的秘书工作主要由 史官担任,负责起草公文,传达政令,记录活动,掌管图法。如: 夏朝的太史令,商朝的巫与史,西周 的“五史”:大、小、内、 外、御史。因而史官的官邸被看作最早的秘书机构。
• 3、我国古代最早的秘书机构是——太史竂,产生于商朝,完善于 西周。
• 4、我国最早的文书珍品是——甲骨文书。一片完整的甲骨文书包 括叙辞,问辞,占辞,验辞四部分。它是我国早期秘书活动的实 物见证,记载了商代几个王朝(武丁-纣王)的重要政治活动。
• 5、我国现存最早的公务文书汇编本和最早的历史文献资料汇编 本——尚书,它记载了尧虞、夏、商、周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实, 保存了上古大量的政治、哲学、刑法、天文、地理等方面的资料, 主要文种有典、诰、誓、命、谟、训等。
翰林学士院
中书 门下 尚书
翰林大学士
(皇帝的机要秘书)
中书舍人(阁老、 五花判事)
出令 审议
执行
设有最早的信访机构——匦使院
宋朝军政分设,中书省和枢密院
并称二府。
中书省
政务
枢密院
军务
下设:通进司、进奏 院、开拆房、主事房、 催驱房,负责文书收 发登记呈阅催办等

第七章:中国秘书工作的沿革.

第七章:中国秘书工作的沿革.

西周王朝的秘书活动在继前代的基础上又有 所发展 (1)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的分工, 前者掌管政务,后者掌管文书、档案、法典 及天文历法等。 (2)巫史分离,史官地位升高,成为西周统治 者的重要秘书性官员;巫掌管祭祀、占卜, 隶属司礼机构,地位降低。这说明西周已从 商朝的“重神事”转向“重人事”,这是一 大历史性进步。
(一)隋朝的秘书工作 统一全国,其中央秘书机构主要承袭魏晋以来的 “三省”制,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改革,称中书 省为内史省;中书监、中书令为内史监、令;中书 侍郎、中书舍人改称为内史侍郎、内史舍人;门下 省的首席长官侍中改为纳言。三省长官同为宰相, 实行集体参议辅政体制。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 行的中央机构的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并 对后世秘书工作机构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唐代的秘书工作 1.唐承隋制,唐初仍实行三省六部制。 2.武则天时期,匦使院的设置,中国封建王朝中最 早受理来信的机构。 3.唐玄宗对御用文人的起用,册封翰林学士。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工作
1.秘书官:御史、主书、御书、尚书、掌书、左徒 (秘书长)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文化 思潮极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各诸侯政权的秘书变化: (1)出现了不少新兴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士”充当 诸侯君主身边的办文辅政的参谋助手,“士”出身 的秘书性官吏的出谋献策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古代 政务秘书性工作的参谋职能,并留下了极为丰富、 极为珍贵的参谋经验和思想财富,至今仍有一定的 借鉴价值。
(2)采用了新的文书载体,大量使用了竹木 制作简牍文书,重要文书还采用了缣帛 为载体。它标志着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 有了新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书写载体的 进步。 (3)政务活动记录已形成制度,不仅要记录 君主言行,而且对一切政务要事都要记 录在册,并要抄录副本多份,存档保存。 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书法不隐” 已成传统,成为被后人传颂的秘书性官 吏忠诚守职的职业美德。

秘书工作的沿革概述(PPT 112页)

秘书工作的沿革概述(PPT 112页)

元朝疆域辽阔,祟尚武功,但也重视文书。为加 强行政与秘书工作,取消了门下省与尚书省,以 中书省独揽行政大权,而在各大区设立“行中书 省”和“行枢密院”(中央派出机构)。
中书省和行中书省下设“检校所、照磨所、承发 司、架阁库”等部门,负责文书的检查、校对、 发送、立卷和档案的保管工作。又在全国各地设 立“急传铺”,有紧急文书,派专使快马日夜兼 程传递。
毛遂
向平原君自荐的毛遂即其中之一。毛 遂脱颖而出,说动楚王发兵救赵,解 了秦军之围。另一著名人物是冯瑗。 他为孟尝君到薛城收债,“焚卷市 义”;出使魏国,使魏王“虚位以 待”;震惊了齐王,又派太傅请孟尝 君回齐都为相。冯瑗又力主建齐国宗 庙于薛城,筑成“狡兔三窟”,使孟 尝君高枕无忧(事见《战国策·齐策》)。
唐朝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的封疆大吏是“节度 使”。节度使府有“掌书记”一职,为专职秘书, 掌管朝见、慰问、祈祝的文书并公布升任令状, 地位重要,多出名士充任。边塞派诗人岑参、高 适和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都曾担任过此职。节 度使下属衙门的秘书称“孔目”,文书人员称 “录事”。
宋代中央行政系统的秘书工作仍属中书、门下两 省,军事系统的文书工作即新设的“枢密院”。 省院之下设置了更细的秘书部门如“通进司、进 奏院、开拆房、主事房、催驱房”等,负责文书 的收发、登记、呈阅和催办等工作。
《汉书·文帝本纪》:“古代之 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 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也。”意思是,尧在位时,曾 于朝廷前树一大旗(族),名为 “进善旌”,百姓可以站在旗 下向他提出对政事的意见或建 议。
舜继位后,在朝廷前设立木牌, 名“诽谤木”,让百姓把批评 意见写在木牌上。因舜名重华, “诽谤木”又称“华表”,发 展到后代,成为宫殿门前的装 饰物。
太史公司马迁称赞他:“孟尝君 为齐相二十余年,无纤芥之祸者, 冯瑗之功也。”这些只辅助主人 却不做朝廷命官的“客士”,可 以说是最早的私人秘书。其沿流 可至晚清时代的“绍兴师爷”。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适应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厂矿企业中 也设有文书档案机构。 如:文案处
▪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 总统府下设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总揽各 项文秘事务和日常工作),设秘书若干。各 省都督府设秘书厅(处、局)、文书局(部 )
– 贯彻反封建的思想,文书工作进行了各种改 革 《公文程式条例》
– 出现私人秘书
秘书的选拔、使用、考核、监察制度
隋唐、宋元、明清都有严格的秘书选 拔、选拔、使用、考核、监察制度
• 唐:官吏铨选标准:身、言、书、判。 身,体貌丰伟;言,言辞辩正;书,文笔
流畅,文字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和实际工 作能力强
考核制度:德、行 德的标准是“四善”,德、慎、公、勤 行的考核标准有27条
如:匦使院 • 会务工作(典礼活动组织)
(三)秘书工作制度
文书工作制度:
保密制度
行文制度 三省制度
请示类公文一文一事制 文书立卷制
限期承办制 贴黄、引黄制(公文摘要制度)
批红、票拟制(条旨制) 行移勘合制度
催办制等
战国 主官签发制度
▪ 秦汉:
• 对公文的名称、用途,甚至用语都作了 严格的规定。
• 明: 明朝规定,四品以上的官员,九年任满时
自我鉴定,由皇帝亲自考核裁决优劣。五品以 下的在一考、再考、通考后,由吏部、都察院 再出题考核,之后再鉴定工作成绩。
考试内容有三项:文理粗晓、行移得当、 书札不谬。
“当执奏者无忌避,当驳正者勿阿随,当敷 陈者毋隐蔽,当引见者毋留难”
(四)公文写作和理论研究
“执行委员会的一切会议,须由委员长 与秘书召集之。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 织法》
1926年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设秘书处 ,下设五科(文书、会计、交通、翻译 、出版)。各省委也分别设秘书处或秘 书科。

秘书工作的历史发展讲义(ppt 35页)PPT学习课件

秘书工作的历史发展讲义(ppt 35页)PPT学习课件
2、秘书管理制度: 要决策机构。
办理文电收发运转、国徽印鉴管理、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总理办公会议等会议会务及国务院领导同志内事活动、国务
一是秘书的录用、考核、奖励、升迁、培训、交流等制度; 院值班、信息、档案和数据管理、办公厅保密、公文核稿、文印、督查、机要通信和办公自动化、《国务院公报》编辑等方面的工作
(六)临时性秘书机构 一、 民国政府的秘书活动
第四节 我国现代的秘书活动 二是按工作岗位制定工作责任制;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为中国秘书史的第四个阶段,秘书工作从制度到理论进行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2、所处位置的中枢性 第一,前提条件; 负责在中南海北区办公的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服务事务以及机关后鄞管理工。 西周——太史寮加以发展,使之成型 根据职能调整,国务院办公厅的主要职责是:
赵 炜——周恩来的生活秘书
越茂峰——周恩来的机要秘书
张永池——周恩来的贴身秘书
赵行杰——周恩来的警卫秘书
李越然——周恩来的俄文秘书
雷英夫——周恩来的军事秘书
马 列——周恩来的外事秘书
21
第五节 秘书机构 我国设置
(三)研究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请示国务院的
…… 问题,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审批。
(七)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报 告来信来访中提出的重要建议和反映的重要问题,办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 志交办的有关信访事项。
影响秘书机构设置的因素
行政组织的存在决定了秘书 机构设置的必然性和广泛性
机关的管理权限和范围影响 秘书机构设置的规模。
机关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影响秘书机构的组织机构。
19
我国秘书部门的组织形式

秘书学概论(第二版)PPT 第十章 中国秘书工作沿革要略

秘书学概论(第二版)PPT 第十章 中国秘书工作沿革要略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现在看到的党的文件中,早在1923年就出现了“秘书”字样。 1923年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建立秘书制,“三大”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秘书员〔负〕 本党内外文书及通信及开会记录之责任,并管理本党文件。本党 一切函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执行委员会之一切会议, 须由委员长及秘书召集之。”
二、北洋军阀时期的秘书工作
在袁世凯窃据大总统期间,中央机关中除总统府外,还有内阁 (即国务院)及外交、内务等十部。总统府和国务院下设有秘书厅, 置秘书长及秘书人员。当时的内阁为责任内阁制,但袁世凯却蔑 视和破坏责任内阁,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所以,各省公文虽分别 给总统府和国务院,但重要公文却单致总统府秘书厅(即所谓“公 府秘书厅”)。
但那时还没有专职的“秘书”一类的官职,从事文字工作的大体是 “巫”、“史”一类人员,“史”就是当时掌握占卜、记录王室活动、 书刻卜辞的人。当时的“史”与托鬼神以陈政事、在神与人之间“上传 下达”的“巫”,职责还没有分开,还是一身二任。
一、秘书工作的起源
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秘书工作,应该说起源于殷商时期。但在 古代,办理秘书工作的人,最早并不称作“秘书”。秘书最早指 宫禁中秘藏之书,秘书由指物变为指人,作为一种官衔,始于东 汉桓帝初置的秘书监(相当于皇帝的档案馆长,或国家的图书馆 长)。而至曹操为魏王时,在魏国首设秘书令,其任务是“典尚书 奏事”,实已成为机要之职。这样,随着文书和拟制、处理、保 管文书的人的出现,各种从事秘书工作的官吏和不同层次的秘书 工作人员、秘书机构和秘书工作制度也就出现了。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
“秘书令” “中书省” 中书监、中书令
(三)隋唐时期的秘书工作

《秘书历史》PPT课件

《秘书历史》PPT课件
周代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王宫、诸侯国和地方官府 都设立了秘书机构,配备了秘书人员,如王宫设立了“卿事寮”, 配备有内宰、左史、右史、承、女史、行人等秘书人员,其中女 史直接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的典籍和文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女 秘书。
编辑ppt
5
第一节 中国秘书史概述
(3)古代秘书工作的确立 自秦至汉,我国的最高秘书机构经历了一个“建立丞相府—
转变 。
当下的秘书工作除了传统的事务性工作之外,逐步介入到管理方面,工
作内容和工作范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按功能区分,企业里的秘书可以
2.我国近现代秘书概况
(1)中华民国时期的秘书概况 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开创了我国秘书工作的先河。临时大总
统府设立了秘书处,配备了秘书长和秘书。另外法制局、印铸局、公报局都 具有秘书性质。
北洋政府时期,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设有秘书机构:秘书厅。但两个秘书 厅的权力是不断交替的,变化的原因就看总统和总理谁是大军阀。 从1928年起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在政府实行五院制。政府初设秘书处,后改 名为文官处,五院都设有秘书处。为了指挥政府,蒋介石设立了自己的秘书 机构——侍从室。此时,一些大中型企业和社会团体中也设置了秘书机构。
请文士名人、自我推荐等。宋代主要是从科举取士和旧朝官员中
选用,同时,特设博学宏词科,专门选拔文字秘书。
编辑ppt
8
第一节 中国秘书史概述
(6)古代秘书工作的融合 辽代官分南北。“北面官”根据契丹族原有制度建立,属于
辽官系统。“南面官”仿照唐宋制度建立,属于汉官系统,有枢 密院、中书、门下、尚书等机构。金对秘书工作最突出的贡献是 创立了快速传递官方文件的急递铺制度。
都已经制度化,很多经验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中国秘书工作的沿革PPT课件( 55页)

中国秘书工作的沿革PPT课件( 55页)
曹丕称帝后,遂改秘书监为中书令、中书监,下又设 同事郎,仍专掌机要、秘记。也就是说,此时的中书,始 将皇帝机要秘书的职责独立出来。晋代一遵魏制。
四、隋唐
隋朝为了避讳隋文帝父亲名字,把中书监、中书令改为 内史监、内史令。到了唐代又恢复了魏晋的三省制。 唐玄宗以翰林学士代替中书舍人起草诏书。
对公文的用纸、撰制用语、折叠、誊写、用印、封存装、收发、 登记、移交有明确的细则。 “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贴黄制度:贴黄,公文如有变动,可另写小块黄纸补贴。
保密制度:唐对中书舍人有四禁“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 失,四曰误忘。”凡泄密者轻则杖责,重则绞刑。

五、宋元
宋代承袭了唐制,形成了一文一事制,公文折叠制, 统一用纸制,拟写、誊写制,签押、用印和判署制, 装封和编号制,文书保密制,公文的收发、登记和催 办制,公文移交制,贴黄和引黄制等十种制度。
(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到内阁,
从内阁到军机处的演变过程。
批红:根据皇帝亲批字样或奉旨由司礼监太监替皇帝批 答章奏。
票拟(条旨):百官奏章先由内阁大学士用小纸条写上 初步处理意见,贴在文书上供皇帝参考。
引黄:对皇帝所收到的群臣章奏,撮其大要写于黄纸, 贴于封面或正文之前。
限期承办制度:小事5日,中事10日,大事20日,限期 内完成,误期受罚。
行移勘合制
秦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郡、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 秘书队伍,主要有:
御史大夫 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郎)、中书 令(中书监、中书侍郎、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翰 林学士
长史、主簿、记室令史、掌书记、令史、书吏、 幕僚 清末幕僚兴盛及幕学产生:绍兴师爷,幕馆,
《幕学举要》、《入幕须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
• 宋保密制度:枢密院专管机要文书的官 员不准私出访问,也不准接见客人。
• 元公文署押、照刷、磨勘、注销等制度
▪ 明: 批红:根据皇帝亲批字样或奉旨由司礼监太
监替皇帝批答章奏。
票拟(条旨):百官奏章先由内阁大学士用 小纸条写上初步处理意见,贴在文书上供皇帝 参考。
引黄:对皇帝所收到的群臣章奏,撮其大要 写于黄纸,贴于封面或正文之前。
• 1927-1945年进行了三次“文书改革” 运动。
适应洋务运动的发展,不仅清王朝各级 政府普遍有了完整的秘书机构,一些厂 矿企业中也设有文书档案机构。
二、辛亥革命时期的秘书工作
▪ 湖北军政府设立秘书处,并设立文书局。 都督府等机构设立了秘书官(员)、监 印员等秘书人员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 总统府下设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各省都 督府设秘书厅(处、局)划文书局(部)
太史,左、右、内、外四史,椽史, 掌节, 守藏史等
▪ 出现了一些处理行政事务的专门文书 如:典志、诰、命、谕等
典:上古帝王分布政令、法典的文书。 命:下达文武百官的文书。 诰:君王对臣下的命令。 谕:君王对臣下的训示。
▪ 逐步形成了一些秘书工作制度 西周至春秋时期:副本制度、保密
制度、用印制度等
--《尚书》孔氏传
• “古代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 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汉书.文帝本纪》
▪夏 《吕氏春秋.先识览》:夏太史令终古
带“图法”投商。
➢ 早期“巫”、“史”不分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 随着国家职能的发展,秘书工作逐步完善、 成型 如: 有了专门的机构及官员配置
商末周初:秘书机构--太史寮 天府
• 陈寿《三国志》中提到“公文”一词 • 曹丕《典论.论文》 • 陆机《文赋》 • 挚虞《文章流别论》 • 刘勰《文心雕龙》
对公文体裁辨析和分类研究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秘书工作
一、晚清时期的秘书工作
秘书工作开始参照外国制度 ▪ 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改外务部),下
设“司务厅”掌管办理外事文书往来与一应秘 书工作。 ▪ 各省设“咨议局” ▪ 1911年5月《内阁属官制》规定内阁设“承宣 厅、制诰局”,负责秘书工作。陆军部首先设 置“承政司”,下设“秘书科”等四科。 ▪ 地方总督、巡抚等大员身边设“秘书员”
– 出现公务秘书和私人秘书 – 文书工作进行了各种改革
《公文程式条例》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秘书工作
• 为适应对外交往的需要,国务院设有各 种专门的外事秘书,如英文秘书、日文 秘书。
• 培养官吏的学校里设置了公文课程。 《公文程式》(直隶法政专门学校编制)
四、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秘书工作
• 政府设立了一整套秘书机构,各级政府都 设有专门的秘书工作机构 秘书处 秘书室 秘书长 秘书 录事 事务员 书记员
第六章 秘书工作历史沿革
第一节 我国古代秘书工作
一、秘书与秘书工作的起源
古代秘书名与实不符,主要从现代 秘书的基本职能去考察。
▪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 仓颉造字,任黄帝的史官。《汉书.古今人表》
• “龙……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联命”
--《尚书.尧典》
“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
于下。”
(二)秘书工作制度
文书工作制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保密制度 一文一事制 贴黄、引黄制 行移勘合制度
行文制度 三省制度 文书立卷制 限期承办制 批红、票拟制(条旨制) 限期承办制 催办制等
▪ 秦汉: • 对公文的名称、用途,甚至用语都作了
严格的规定。
《秦律》“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 请,毋羁请。”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 民称之为陛下,其言曰‘制诏’”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 古代官职的职责范围与现代有所不同, 把某个职位比为秘书职位,某个机构比 为秘书机构,有时可能不完全准确。
• 同一官名,同一机构,朝代不同其职掌 权限也有变化。如“尚书”
为了限制秘书弄权,历代帝王往往不 断设立新的秘书机构,于是数千年封建 社会中重复出现一现象:某一时期大权 在握的官员,往往是前一时期皇帝秘书 的较低的内廷官,到下一时期,又逐渐 被新起来的皇帝秘书取代。
限期承办制度:小事5日,中事10日,大事 20日,限期内完成,误期受罚。
行移勘合制
秘书的选拔、使用、考核、监察制度
隋唐、宋元、明清都有严格的秘书选 拔、选拔、使用、考核、监察制度
• 唐:官吏铨选标准:身、言、书、判。 身,体貌丰伟;言,言辞辩正;书,文笔
流畅,文字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和实际工 作能力强
(一)秘书人员、机构和职责
秦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郡、县)形成了一 支庞大的秘书队伍,主要有:
御史大夫 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郎)、 主玺令史、谒者令、中书令(中书监、中书侍 郎、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翰林学士
长史、主簿、记室令史、掌书记、令史、书 吏、 ➢ 幕僚 清末幕僚兴盛及幕学产生:绍兴师爷, 幕馆,《幕学举要》、《入幕须知》等
考核制度:德、行 德的标准是“四善”,德、慎、公、勤 行的考核标准有27条
• 明:明朝规定,四品以上的官员,九年 任满时自我鉴定,由皇帝亲自考核裁决 优劣。五品以下的在一考、再考、通考 后,由吏部、都察院再出题考核,之后 再鉴定工作成绩。
考试内容有三项:文理粗晓、行移得 当、书札不谬。
(三)公文写作和理论研究
• 秘书机构主要有: 西汉成帝 “尚书台”(后改为“尚书省”) 魏文帝 “中书省”、“门下省” 隋唐 “中书省”、“门下省”、“学士院” (翰林院) 宋 “中书省”、“门下省”、“枢密院” 元 “中书省”、“行中书省”、“行枢密院” 明 “内阁”(设中书科、诰敕房、制敕房)、 “通政使司”、“司务厅”、“尚宝司” 清 “内阁”、“翰林院”、“军机处”(设方
--蔡邕《独断》
• 有专门的文书传递制度 “邮”、“亭” 后代改为“驿”、“驿站”
▪ 唐: • 对公文的用纸、撰制用语、折叠、誊写、用印、
封存装、收发、登记、移交有明确的细则 “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 贴黄制度:贴黄,公文如有变动,可另写小块 黄纸补贴。
• 保密制度:唐对中书舍人有四禁“一曰漏泄, 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误忘。”凡泄密者 轻则杖责,重则绞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