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原文 译文注释 赏析

合集下载

小古文+小古文注解-文言小古文之欧阳体创编

小古文+小古文注解-文言小古文之欧阳体创编

《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雨》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芦花》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放风筝》译文:青青的草地,放风筝。

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行。

《乡村》译文: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

《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凋零,惟菊独盛。

《日月星》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菊》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莲》莲花,亦曰荷花。

种于暮春,开于盛夏。

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其实曰莲子。

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雪》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小古文100课-3.芦花

小古文100课-3.芦花
起来。
芦花
【唐】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 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 无处认渔家。
芦花
【唐】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 无边无际的芦花夹岸连沙 枝枝摇浪花。 一枝技都迎风摇动好似起伏的浪花 月明浑似雪, 明朗的月色真像皎洁的白雪 无处认渔家。 使人辨认不出哪里是渔家
芦花
【唐】雍裕之
①夹岸复连沙, 芦花范围广 ②枝枝摇浪花。 风吹芦花之形状和颜色
1. 芦花是秋天开花; 2. 芦花的颜色是雪白雪白的; 3. 西风一吹,白色的芦花漫天飞舞,仿佛下雪一般。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1. 芦秋花是天秋开天开的花芦; 花,一片白颜色。当
2. 花的颜色是雪白雪白的;
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
3. 西风一吹,白色的芦花漫天飞舞,仿佛下雪一般。
月明浑似雪, 荡起的白色浪花 无处认渔家。 纷扬的白色浪花
1. 桃花是何时开花? 2. 花的颜色? 3. 当风儿吹过,朵朵花瓣翩翩飘落像什么呢?
果园多桃树。春日 开花, 一片 粉红 ,微风吹来,花落 雨
一片
多梨树。
开花,

吹来,花飞如 。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 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
bīn

水滨芦多荻芦荻。
河滨、海滨
水滨多芦荻。
春日
夏日
秋天
冬日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
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芦花有什么特点呢?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 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芦花最精辟的十首诗

芦花最精辟的十首诗

芦花最精辟的十首诗1. 《芦花》作者:雍裕之(唐)原文: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2. 《江村即事》作者:司空曙(唐)原文: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3. 《望江南·闲梦远》(节选)作者:李煜(五代)原文: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声何处哀猿愁,水云间。

4. 《江村晚眺》作者:戴复古(宋)原文: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5. 《金陵驿二首·其一》(节选)作者:文天祥(宋)原文: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6.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节选)作者:辛弃疾(宋)原文: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镝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搀芦花暮不收。

7. 《蒹葭》(节选)作者:佚名(先秦)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8. 《宿渔家》作者:郭震(宋)原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9. 《芦花》作者:钱易(宋)原文:深溪高岸罩秋烟,飒飒江风向暮天。

凝结月华临静夜,一丛丛盖钓鱼船。

10. 《芦花》作者:倪璧(清)原文:蓼渚西风九月秋,丛芦招雁下汀洲。

渔舟唱晚人何处,烟水茫茫古渡头。

教学重点解析:初中语文教案《芦花》精读篇

教学重点解析:初中语文教案《芦花》精读篇

教学重点解析:初中语文教案《芦花》精读篇。

一、故事节小女孩珍妮在一次郊游中,收集了一本鲜花、一只泥鳅和一朵芦花。

回到家中后,她发现那只泥鳅已经死了,而芦花却在不断地颤动。

珍妮为了保护芦花,将它放置在一个花盆中,但是不管怎么样,它仍然无法抑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

她将芦花放回自然中,它依然如此顽强的生存着。

二、教学重点1、文学阅读与情感体验本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更是在情感体验方面为学生提供启迪。

通过珍妮和芦花之间的互动,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地思考和探究。

2、情景再现与形象感知本文属于小说体裁,情景描写非常细腻。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逐步形成生动的感性印象,通过情景再现,生动地感知文学作品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魔幻化的语言表现、真情实感的情节安排以及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文本理解与批判思维本文还涉及到关于自然的探讨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关系。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思维,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视野,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应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文本的主题、情感和人物形象等内在因素。

三、阅读策略1、情境猜测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学生通过情境猜测法,推断出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2、鉴赏指导法本文的语言运用非常生动、鲜明,语言魅力很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学作品的优美,教师可以通过鉴赏指导法,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语言的美感,加深对文本的感性理解和印象。

3、活动式阅读法通过阅读、写作、扮演角色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文学作品,从而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身临其境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芦花文言文

芦花文言文

芦花文言文
【最新版】
目录
1.芦花文言文的简介
2.芦花文言文的特点
3.芦花文言文的历史演变
4.芦花文言文的现代价值
正文
芦花文言文是一种源于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表现手法,芦花文言文以其优美的语言、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瑰宝。

芦花文言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语言运用和文学风格上。

语言运用方面,芦花文言文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押韵、比喻、拟人等,使得文章具有较强的韵律感和艺术感染力。

文学风格方面,芦花文言文以细腻的描绘、深刻的抒情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芦花文言文的历史演变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主要以诗歌形式出现。

随着历史的推移,芦花文言文逐渐演变为散文、骈文等多种形式,其内容和题材也日益丰富。

在唐宋时期,芦花文言文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诞生于此时。

时至今日,芦花文言文依然具有很高的现代价值。

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芦花文言文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最后,芦花文言文的一些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如仁爱、忠诚、诚信等,对于培养现代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总之,芦花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现代价值。

文言文《芦花》翻译

文言文《芦花》翻译

芦花飘飘,临水而立,宛如仙子舞衣,随风而扬。

乃秋之景,寒露之韵,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夫芦,生于水泽之间,绿叶繁茂,秋来花白,如雪似霜。

其叶细长,似剑如矛,傲立水中,不惧风霜。

芦花,以其洁白无瑕,清雅脱俗,自古便为文人墨客所青睐。

昔人云:“芦花如雪,清冷逼人。

”此言不虚。

每至秋风起,芦花便随风飘舞,宛如纷飞的雪花,覆盖了整个水面。

芦花虽美,却不宜久赏。

因其随风摇曳,若不及时欣赏,便难觅其踪。

芦花之美,美在纯洁。

其不染尘埃,不随世俗,独守清白,堪称花中君子。

世人纷纷扰扰,而芦花却静默无言,以自身之洁,映衬世间之浊。

此乃芦花之高洁,亦为人生之真谛。

秋日芦花,宛如一曲悲歌。

其声悠扬,传遍大地。

芦花落尽,寒露凝霜,预示着冬之将至。

此时,世人皆知,春华秋实,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人生短暂。

吾观芦花,心生感慨。

人生如芦花,虽短暂,却可洁白无瑕。

吾辈当如芦花,坚守清白,不随波逐流。

纵使身处乱世,亦当洁身自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芦花之舞,宛如仙子之姿。

其舞轻盈,飘逸,宛如人间仙境。

世人皆知,仙子乃仙女所化,其舞亦为天籁之音。

芦花之舞,虽非天籁,却亦令人陶醉。

芦花之美,美在其坚韧。

其生于水泽,却不受水之侵蚀;其生于污泥,却不受泥之沾染。

芦花之坚韧,犹如人生之坎坷,无论遭遇何种困境,皆能挺直腰杆,勇往直前。

芦花之韵,美在清幽。

其不张扬,不显赫,却令人心生敬意。

芦花之美,美在其平凡,美在其真实。

世人皆知,平凡是真,真实是美。

吾观芦花,不禁感叹:人生如芦花,虽短暂,却可璀璨夺目。

吾辈当以芦花为榜样,坚守清白,砥砺前行。

待到芦花凋零之时,回首往事,无愧于心,无悔于世。

芦花飘飘,寒露凝霜,秋意渐浓。

吾辈当以芦花为鉴,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不负自己。

愿芦花之韵,永驻心中,成为人生之永恒。

(翻译)《芦花》芦花飘扬,独立于水边,宛如仙子的舞衣,随风而动。

这是秋天的景象,寒露的韵味,令人心旷神怡,难以离去。

芦草生长于水泽之间,绿叶茂盛,秋天时花朵变白,像雪一样,像霜一样。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芦花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芦花
芦花 唐代·雍裕之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芦花
芦花: 夹岸复连沙,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古诗文系列:芦花
简析:
此诗从芦花生长的环境和态势开始着 手描写。“夹岸复连沙”,写出了芦花近 水岸边的生长之地,并写出了芦花的之盛, 之茂。后一句“枝枝摇浪花”用一个比喻 形象的描绘出了芦花之美,如流动翻滚的 浪花一般。“月明浑似雪”一句写出了夜 晚的芦花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的景 象。“无处认渔家”写出了作者处在飘渺 的江面之上,已经看不到有渔家的渔船来 往,描绘出一片飘渺悠远的意境。
古诗文系列:芦花
简析: 裕之著有诗集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 传于世。
古诗文系列:芦花
芦花: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谢谢!
古诗文系列:芦花
简析:
总体来说,这首诗从芦花的生长环境和生 长姿态,以及盛开之盛都描绘出了作者此 时所能感受到的芦花江边之美。 雍裕之(yōnɡ yù zhī)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 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 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 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 第,飘零四方。

[小学生] 跟我学小古文打卡第3课:《芦花》

[小学生] 跟我学小古文打卡第3课:《芦花》

2019-06-03原文
每天背诵一篇小古文,语文成绩差不了。

一起来欣赏今天的小古文吧。

打卡第3课
芦lú 花huā
水shuǐ滨bīn 多duō芦lú荻dí。

秋qiū日r ì开kāi 花huā,一yì片piàn 白bái 色sè,西x ī风fēnɡ吹chuī来lái ,花huā飞fēi 如rú雪xuě。

(选自民国老课本,被编入《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水的旁边生长着许多芦荻,秋天的时候开花,一片白色,秋风吹来,花像雪一样飞舞着。

芦荻[lú dí]:芦荻又名芦竹,是多年生挺水高大宿根草本,形如芦苇。

地下茎短缩、较粗壮,多分枝,叶片广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穗状呈扫帚状,9-12月为花果期。

为主要水边观景植物。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中国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

往期更新中...
第1课丨第2课丨第3课丨
用户设置不下载评论。

【精品优质课件】小古文《芦花》(制作者:寒灯半点)

【精品优质课件】小古文《芦花》(制作者:寒灯半点)

西风=秋天的风 东风=春天的风 南风=夏天的风 北风=冬天的风

西


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芦花
dí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
风吹来,花飞如雪。
梨花
(园中 )多梨花。(春日)开花,一片 白色,( 东风 )吹来,花飞如雪。
桃花
(山中 )多桃花。(春日) 开花,一片(粉色),( 东风) 吹来,花飞(似蝶)。芦花制来自人:寒灯半点多美的芦花呀!
仔细观察它的形状、 颜色,你觉得它像 什么?
wěi
芦苇开花=芦花
芦苇在开花季节特 别漂亮,可供观赏。
由于芦苇具有通气 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 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芦苇茎秆坚韧,纤 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 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芦苇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芦花
dí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
荷花
(塘中 )多荷花。(夏日)开花,(亭亭玉立), (南风 )吹来,(花叶摇动 )。
桂花
桂林多桂树。秋日开花,花藏叶间,西风袭 来,满地铺金,花香满城。
读一读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宋】苏轼《少年游》
风吹来,花飞如雪。
水边= 水 滨 溪边=( 溪)滨 湖边=( 湖)滨 河边=( 河)滨 海边=( 海)滨
水滨多芦荻。
jiān ji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芦苇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
秋天=秋日 夏天=? 春天=? 冬天=?
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赞芦花的诗

赞芦花的诗

赞芦花的诗
1. 《芦花》
——唐·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2. 《芦花》
——唐·罗邺
如练如霜干复轻,西风处处拂江城。

长亭路接残阳陌,山姆烟凝远岸村。

河影暗吹云梦月,花香冷醉洞庭秋。

旅魂惊断雁南归,望断天涯人不见。

3. 《芦花》
——宋·王十朋
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有客扁舟独,长年白发愁。

渔竿消日酒,诗卷送残秋。

雁下芦花渚,烟沉古渡头。

4. 《芦花》
——明·徐勃
江畔洲前白渺茫,萧萧摵摵斗秋光。

轻风乱播漫天雪,斜月微添隔岸霜。

半夜雁群惊宿苇,一声渔笛过沧浪。

何堪独对芦花岸,白发萧萧弄素觞。

5. 《芦花》
——清·乾隆
飒飒秋风起,茫茫皓雪飞。

此时逢独立,何处可言归。

(完整版)小古文100篇+注音+注释(上册——第一组)

(完整版)小古文100篇+注音+注释(上册——第一组)

小古文一百篇经典诵读j mg di Ms d ng d u Arrayxi CD g u w e n y 1 b a i pi m 小古文一百篇sh a ng c e上册d i y i z u xi a n g c tn i j in g第一组 乡村即景q in g c co d i f C n g f a n g zh a n g青 草地,放 风 筝(r u qi d nx fl n g w o h du x in g 汝前 行,我后行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 1、 f cn g f a n g zh a n g 放风 筝xi ai g c m2、乡村xi a g ji a n n d n g ji a zh u l i mco w u l in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shu I chan g e u shu 1 bi a y cn g li u sh u zh u zh m g 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ji a t do l I f ei y cn y i shu a g h u g a h u d 1 l d 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q u sh d n ji e去甚捷。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I u hu a3、芦花shu i b in du o I u d i qi or i k a 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bci s e x tf 6g chu i I d hu a f d白色,西风吹来,花飞hu a y i pi d n 花,一片r u xu e如雪<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h e4、荷ch i zh o n g zh d n g h e xi a r i k d hu a hu b h d n g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hu b b ci h e g ®g zh l i h e y e x in g yu cn j in g 或白。

【思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思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思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思母
与恭思母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及注释】
霜殒芦花:寒霜把芦花摧残。

芦花:典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传载孔子弟子闵损字子骞,少时受后母虐待。

冬天,后母将芦花塞入布中,给子骞穿。

而以棉花制袄,给自己亲生儿子穿。

子骞父得知,欲休之。

子骞跪求留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

”父乃止。

后母悔,遂待诸子如一。

后世转以芦花代指母爱。

无复:不再。

倚柴扉:指母亲倚门望儿。

黄梅雨:梅子熟时之雨,时当农历四、五月。

黄梅谓梅子,熟时呈黄色,故称。

典:典当,抵押。

籴(dí):买入粮食谷物。

【赏析】
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

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

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

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

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

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1/ 1。

《芦花》小古文

《芦花》小古文

《芦花》小古文
每天背诵一篇小古文,语文成绩差不了。

一起来欣赏今天的小古文吧,跟我学小古文《芦花》。

芦花全文(原文):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芦花全文翻译(译文):
从河流两岸,一直延伸到整片沙滩上,全都长满了芦草。

当微风吹起时,层层翻动的芦花就像波浪一样,煞是好看。

在月明的夜晚,银白色的芦花像雪一般,
白茫茫一片,令人认不出渔翁的家在哪了呢!
芦花小古文注释:
1、水滨:靠近水的场所;水边。

2、如:像;好像。

3、芦花:芦获的花。

4、芦获:芦苇。

这篇小小的文言文,用短短的句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秋天的景色:湖边长满了密密层层的芦苇。

秋天到了,芦苇开满了白色的花,一阵西风吹来,白色的花在风中飘舞着,好像下起鹅毛大雪。

短短的句子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又有动态的描写。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是静态描写,“西风吹来、花飞如雪”是动态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那种无花的喜爱之情。

小古文芦花文本细读

小古文芦花文本细读

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舞动的芦花,诗意的语文——三读《芦花》芦荻,俗名芦苇,正是《诗经》里所说的蒹葭;芦花,即芦苇之花,名蓬,别名葭花、水芦花。

唐代诗人钱起这样描述:“风晚冷飕飕,芦花已白头。

旧来红叶寺,堪忆玉京秋”。

李白也写道:“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露”。

让人迷茫,让人缠绵于意境里徘徊彷徨的芦花之景。

文本《芦花》采于民国教材,是一篇集古文意味,儿童趣味,亲切韵味于一体的简短文章,抒写的是河滨芦花之景。

初次接触文本,就对文本有种亲切感,读着很温暖。

秋日,阳光已走失了夏日的炫丽,原本葱翠的青绿现如今也变得苍容而凄楚。

此时,远处苍苍茫茫的芦花随风起舞,像一群白衣天使在扭动腰肢,阵势磅礴,壮观,不觉让人强烈的感受到一种生命力,一种蓬勃的生机。

反复细读,芦花又带给了我另一种感受:秋日里,天高气爽!我们踩着沙堤漫步水滨,高高的芦苇在风中摇曳,叶子泛着白,大片大片洁白的芦花在秋风中翩翩起舞,交织成密密的一层层,一团团,像花絮,像飞雪,飘呀,飞呀,自由自在;累了,倦了,落下了,又无声无息。

远远望去,犹如隆冬的雪花,飘落在田野里、房屋上,湖面……由此,情感的湖面便随之泛起层层涟漪。

文章越读越美,文句越读越有灵气。

如何让孩子有此感受?非一文到手便可得的,它需要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对文本内涵的内化,以及借助资源对情感进行渲染才得以产生的。

所以,细读文本“读”占先机。

白色朗读“稚子学古文,以读触心灵”。

朗朗小古文,让孩子们不带要求的读,意在读准生僻的字,意在读通文句,意在读出节奏,诵出韵味。

从文字的准确到文字的理解乃至文段的解读和文本的深度体会与想象,读,都是这一切的根本。

特级教师于漪也说:“古诗文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巧解字义虽然文本朗朗上口,极有韵味,孩子们喜欢读,但文本毕竟离我们的年代久远,当中有好些字词,是与现代文是有别的,若不讲解,孩子们恐不能疏通文意,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就无从谈起。

七年级语文芦花课件

七年级语文芦花课件

德富芦花,少年时受自由民权运动熏陶,1885 年皈依基督教,曾向往托尔斯泰的创作和生活。 1888年在熊本县任教,翌年入民友社任校对, 并开始写作。1898年发表的成名作小说《不如 归》通过一个女人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封建伦理 和家族制度。散文集《自然与人生》(1901),描 写了大自然的景色,隐含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讥 讽。 《自然与人生》被誉为日本明治时代描写 自然的典范。作者以一种静观自然的态度来写作, 他敏感的细微的观察,极富美感的文字表达,蕴
再向前行, 堤上的芒草和芦 苇逐渐稀疏起来, 然而堤外东西二 十余里,茫茫一 片,全是芦花荡。 洲外远望,可以 看到一条碧水和 帆影,才知道那 是大海所在。一 脉水路将这片芦
• 1. 作者是如 何描写自己所 爱的芦花的呢? • 2. 作者用诗 一般的语言, 给我们营造了 怎样的一种意 境? • 3. “一切景语 皆情语”。作 者对芦苇荡的 描写,寄寓了
潮退了,满布着 洞穴的沙滩显露 出来。泥浆淤塞 的芦根上有小螃 蟹在爬动。涨潮 的时候,万顷芦 花,倒映水中。 渔歌和橹声,此 起彼伏。 不仅是鱼之 类爱在芦荡里栖

大自然的 和谐和优美被 尖利的枪声打 破,充满生机 的自然变得死 寂。作者用 “失魂落魄” 的鸟、“萧萧 而鸣”的芦花 抒发了怎样的
1. 指出下列词语的拼音及含义。 窸窸窣窣 芒草 淤塞 咫尺 倏忽 鹭鸶 宛转 鹬鸟 失魂落魄 栖息 2. 解释下列成语: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
蚌张开壳晒太阳,鹬鸟去啄它,被蚌壳 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结果渔翁 来了,把两个一起捉住。比喻双方争执 不下,让第三方得到了好处。
绝句
杜甫
•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 • • • • • •

古诗芦花的解释

古诗芦花的解释

古诗芦花的解释
原诗
唐代诗人雍裕之所作《芦花》一诗如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芦苇丛生的河畔景象。

诗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两岸并连着沙滩,芦苇的每一枝都在风中摇曳,仿佛翻起层层白色的浪花。

在明亮如镜的月光下,那盛开的芦花洁白一片,如同雪花覆盖大地,以至于原本熟悉的渔家房屋都难以辨识。

诗意解读
首句“夹岸复连沙”,勾勒出一幅广阔的自然画卷——芦苇不仅生长于河流两岸,而且蔓延至连绵的沙滩之上,展现出其生命力旺盛、覆盖面广的特点。

次句“枝枝摇浪花”,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芦花随风起伏的动态美。

风吹过芦苇时,每一片芦花犹如水中的波浪一样上下翻飞,赋予静态的芦苇以生命的律动和诗意的画面感。

后两句“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将月夜下的芦花比作皑皑白雪,月色皎洁,芦花银白,两者交相辉映,使得整个场景沉浸在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之中。

如此雪白的一片,使寻常可见的渔家房屋掩藏其中,难以分辨,这既表达了芦花美景之壮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芦花及周围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秀美和宁静,同时也传达出对生活在这片水域的渔家生活的遥想和赞美,以及对自然力量与人类生活相互融合的深刻思考。

二十首咏芦花诗词,带你领略秋日最美的景色

二十首咏芦花诗词,带你领略秋日最美的景色

二十首咏芦花诗词,带你领略秋日最美的景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就是芦苇,又称芦花。

它依水而生,入秋变黄,花开如雪,纷飞时宛如梦境,仿佛道不尽的思念情深。

当微风吹起时,层层翻动的芦花就像波浪一样,,给萧瑟的清秋。

平添了几分烂漫几许柔美。

芦花如雪,似霜,穗穗白花,在风中纷扬,许多骚人墨客把芦花写入诗中,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篇。

芦花满眼秋,二十首有关芦花的诗词,欣赏诗经里的蒹葭之美!《芦花》雍裕之〔唐代〕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芦花动》耿湋〔唐代〕连素穗,翻秋气,细节疏茎任长吹。

共作月中声,孤舟发乡思。

《芦花》王汝舟〔宋代〕琵琶亭前夜泊舟,荻花瑟瑟风飕飕。

浔阳夜静月如昼,琵琶寂寞江空流。

《芦花》郑克已〔宋代〕眇眇临窗思美人,荻花枫叶带鸡声。

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湾秋月明。

《芦花》钱易〔宋代〕深溪高岸罩秋烟,飒飒江风向暮天。

凝洁月华临静夜,一丛丛盖钓鱼船。

《芦花》蓼渚西风九月秋,丛芦招雁下汀州。

渔舟唱晚人何处,烟水茫茫古渡头。

《芦花》徐庭翼〔清代〕芦花冉冉弄斜晖,十月江天似雪飞。

说与行人休践踏,好将收拾赠无衣。

《芦花绝句》曹家达〔清代〕江潭摇落暗伤神,絮絮团团看不真。

斜傍酒旗风雪夜,多应无价玉壶春。

《芦花》汪俊〔清代〕尔本无情者,缘何亦白头。

丹枫同瑟瑟,野水并悠悠。

霜冷下宵雁,月明来钓舟。

相逢秋雪里,老我不胜愁。

《同儿曹赋芦花》吴激〔宋代〕天接苍苍渚,江涵袅袅花。

秋声风似雨,夜色月如沙。

泽国几千里,渔村三两家。

翻思杏园路,鞭袅帽檐斜。

《醉芦花芦花》高濂〔明代〕山青青,水绿绿。

芦花两岸风簌簌。

白云引惹共飞扬,寒霜点缀怜披拂。

牵动行人江上愁,低垂渔父滩头宿。

月明洲渚橹咿哑,谁歌白苎西风曲。

《芦花》如练如霜乾复轻,西风处处拂江城。

长垂钓叟看不足,暂泊王孙愁亦生。

好傍翠楼装月色,枉随红叶舞秋声。

最宜群鹭斜阳里,闲捕纤鳞傍尔行。

《芦花》徐勃〔明代〕江畔洲前白渺茫,萧萧摵摵斗秋光。

轻风乱播漫天雪,斜月微添隔岸霜。

芦花- 雅翠-

芦花- 雅翠-

三、小说的典型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对自然景物 (包括天气情况)的描写,常 自然环境: 常用来烘托气氛或人物心 理
社会环境是指对故事发 社会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的社会背景的描写
三、小说的典型环境:
自然环境: 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 社会环境:抗日战争的岁月里
※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结:
1.描绘了…..景色 2.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3.表现了人物….心情 4.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 的真实性。 7.烘托人物形象
2、写作意图及作者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
表现了老头子大无畏的革命精 神和英雄气概,高度赞扬了抗日根 据地人民的英雄机智和爱国热情。
二、 本文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老 头子?分别体现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品质?
• 请用以下句式说话:
用了————描写,例如————— —体现了老头子——————的性格 特点
抓住小女孩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 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 的羞愧、歉疚等方面来写即可。
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 创作风格的集子是《白洋 淀纪事》。 语言风格:细腻优美, 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 “小说的诗”“诗的小说” 美称。
抗日战争期间,白洋淀芦苇丛隐蔽,成 抗日战争期间,白洋淀芦苇丛隐蔽,成为白洋淀人 为白洋淀人民打击日寇的有力条件,为抗日 民打击日寇的有力条件,为抗日根据地之一。根据 根据地之一。根据地的人民以芦苇为 掩护, 地的人民以芦苇为 掩护,沉重的打击了日寇的嚣 沉重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在中国人民 张气焰,在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可歌 反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笔。 可泣的一笔。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以白洋淀 军队抗日为题材的小说广泛传播,《芦花荡》就是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以白洋淀军队抗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 为题材的小说广泛传播,《芦花荡》就是在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

《芦花》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芦花》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芦花》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石言一九八三年创作的《秋雪湖之恋》向读者介绍了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芦花。

芦花是秋雪湖陈庄大队贫农的女儿,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受妈妈和哥哥的宠爱。

哥哥名叫张犁,其实是芦花的未婚夫。

张犁的爸爸是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张犁的母亲去世后,是芦花妈妈收养了他。

他和芦花从小兄妹相称,感情很深。

芦花妈妈患有严重胃病,知道自己在世时间不长了,就叫他们小俩口在芦花爸爸遗像前订了亲。

正当芦花憧憬着未来幸福生活时,恶风腥雨骤起,全国兴起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续继革命”使沉渣泛起,鱼目混珠。

在陈庄大队掌了权、当了大队革命领导小组组长的高天禄原是个二流子,他对芦花不怀好意,拉扯勾引,甚至动手动脚。

张犁上去把高天禄推了一个筋斗,被高天禄指控为“矛头指向革委会的‘五一六’分子”,关进了公社学习班。

芦花一家就此交上了厄运。

秋雪湖原先到处是芦苇,可“文化大革命”这几年都叫围湖造田砍光了,粮食没有长,芦苇也没有了,稻草显得十分金贵。

高天禄刁难芦花,大冷天一点稻草也不分给她家。

芦花走投无路,寒露天晚上蹚水过河,到附近军队农场的饲养班去用野草偷换稻草。

富有同情心的严班长非但没有处置她,且想出了一个接济她家的良策,发动全班战士利用工余时间拣树枝、刨花,每逢阴历三六九晚上给芦花家送去。

在解放军战士无私支援下,芦花家的烧草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

可那笼罩在芦花头上的阴影却久久不散。

高天禄公然抢人,把芦花关进大队办的“学习班”。

芦花用碎碗片抠砖缝,破了墙,蹚水过河逃到了饲养班。

饲养班战士冒着受处分,提前复员的政治风险,瞒着连队领导窝藏了这位“反革命”家属。

芦花穿了战士们的军服,“长辫子”变成了男孩子,改名为张华躲进了饲养班这个避风港。

芦花感谢解放军战士的深情厚谊,尽力承担饲养班的许多杂务,手脚伶俐地洗净补好战士们的衣服,擦净猪食锅的锅台,刨细豆饼。

高天禄的魔爪仍不放过芦花,他派人挨家搜,四处追,逼问芦花的妈妈,又反锁她家的屋门、院门要活活饿死芦花妈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花
唐代: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河流两岸,一直延伸到整片沙滩上,全都长满了芦草。

当微风吹起时,层层翻动的芦花就像波浪一
样,煞是好看。

在月明的夜晚,银白色的芦花像雪一般,白茫茫一片,令人认不出渔翁的家在哪了呢!
注释
复:又。

浪花:比喻芦花。

浑:完全。

赏析
此诗从芦花生长的环境和态势开始着手描写。

“夹岸复连沙”,写出了芦花近水岸边的生长之地,并
写出了芦花的之盛,之茂。

后-句"枝枝摇浪花"用一个比喻形象的描绘出了芦花之美,如流动翻滚的浪
花一般。

“月明浑似雪”一句写出了夜晚的芦花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的景象。

“无处认渔家”"写出了
作者处在飘渺的江面之上,已经看不到有渔家的渔船来往,描绘出一片飘渺悠远的意境。

总体来说,
这首诗从芦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姿态,以及盛开之盛都描绘出了作者此时所能感受到的芦花江边之
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