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地质初勘

合集下载

武昌长江古河道地层岩土工程性质分析

武昌长江古河道地层岩土工程性质分析

河道分布 区范围内的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提供参考 。
察时建议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 采用 “ 含粘 性土 粉砂” 。无论
定名如何 , 它们 都具有相同 的物理力 学特征 , 主要 表现在 : 野外 可
1 古 河道 地层 定名 与 物理 力学 特征
塑性指数 一般为粉 土 ~粉 质粘 土的范 古河道地层上部 为老 粘土层 , 下部 分布 着砂 性土 层 , 该砂 性 采取原状样进行室 内试验 , 围, 含水 量较 小 , 孔 隙比较小 , 压缩性为中偏低 , 粘 聚力 比相同状态 土层野外岩芯管 取样 呈柱状 , 可塑性 较好 , 但 切 面粗糙 , 砂感 强。
为钢管支撑 。
形量的差异 , 主要原因是内支撑的刚度 以及墙 体 自身 的长度 , 合理
地分析基坑墙体 的变形规律 , 对基坑 的设计 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4 结 语
以南京地铁 1 0号线凤 凰大 街站 深基 坑 为例 , 该 基坑 围护 结 参考文献 : [ 1 ] 任建喜 , 张 琨. 奥林 匹克公 园地铁车站深 基坑 围护 结构 变 构 形式为地下连 续墙 组合 内支撑 支护 方式 , 通 过现 场监测 , 对 监 形规律监 测研 究[ J ] . 岩 土工程学报 , 2 0 0 8 ( 3 0 ) : 4 5 6 - 4 6 0 . 测 数据进行分析认为 : 2 ] 张慧 东, 刘 钟 , 李 志毅 . 地铁 车站 深基 坑 支护监 测 与信 息 1 ) 首道支撑采用混凝土支撑 , 使得基 坑开挖初 期变形速 率较 [ 化施 工[ J ] . 岩 土工程 学报 , 2 0 0 8 ( 1 0 ) : 4 4 1 — 4 4 6 . 小, 随着开 挖深度增 加 , 开挖 至坑底 时 变形量 最大 。围 护墙体 的 [ 3 ] G B 5 0 4 9 7 - 2 0 0 9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 范[ s ] . 变形是基坑 围护结构 安全 状况 的重要 指标 。2 ) 现 场监 测结果 表 D B 1 1 / 4 9 0 - 2 0 0 7 , 地铁 工程监控 量测技 术规程 [ s ] . [ 4 ] 明: 本基 坑已经顺利施工完毕 , 现有 围护 结构是 可靠 的, 说 昵围护 [ 5 ] J G J 1 2 0 - 2 0 1 2 , 建筑基坑 支护技 术规程 [ S ] . 结 构设 计及施工 监测 方案设 计是 合理 的 。3 ) 不 同位 置处墙 体变

红岩寺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红岩寺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红岩寺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1.1 工程概况红岩寺隧道是拟建的湖北省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襄阳段的一座分离式隧道,根据施工图设计,左线起讫桩号ZK14+962~ZK21+640,长6678m,属特长隧道,最大埋深约655.6m,进洞口走向方位角178°,出洞口走向方位角175°;右线起讫桩号YK14+915~YK21+661,长6746m,属特长隧道,最大埋深约654.5m,进洞口走向方位角178°,出洞口走向方位角175°。

进洞口洞门拟采用端墙式,出洞口洞门拟采用削竹式,单洞净空(宽×高):10.25×5.0m。

1.2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勘探工作量隧址工程地质详勘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地震勘探、EH4电磁法、声波测井、室内岩土试验以及利用初勘资料等综合勘察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在隧址区布置9个钻孔,洞口孔2个,洞身孔7个,孔号是SZK43~49及SZK201~202,利用初勘孔CZK104、CZK107~108及CZK363~364。

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布置浅层震探及深层EH4大地电磁测线,以测定隧址围岩弹性纵波速、探测山体有无断层异常带,并配合钻孔划分隧道土石及风化带界线。

工程地质调绘采用近期1:2000航测地形图为底图,重点对地层、岩性、不良地质体和地层分界线展开调查和测绘,并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

勘察日期为2011年8月1日~2011年10月14日,目前已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1所列。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表1-12、工程地质条件2.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隧址所在地进口段及洞身段隶属于湖北省保康县后坪镇,出口段隶属于歇马镇,隧道进、出口附近有省道S223及村村通经过,交通条件较好。

2.2 地形地貌隧道区微地貌属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区,海拔高程一般约为540.0~1314.0m,拟建隧道穿越聚龙山脉,经过区域地表地形整体起伏大,地势陡峭。

所跨山体系南北分水岭,地表水往南流入沮河,汇入长江;往北流入桂河,汇入汉江。

轨道交通勘察初勘报告

轨道交通勘察初勘报告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前言1.1 工程概况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武汉市编制了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出了由12条线路组成、全长54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

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目标任务:2012年前建成1号线、2号线和4号线一期,总长72公里,形成沟通长江两岸的“工”字型线网;2009~2020年前在延伸在建轨道交通1、2、4号线基础上,新建轨道交通3、5、6、7、8号线,2020年前轨道交通建设规模达到231.7公里,形成覆盖三镇中心城区并与主要交通枢纽衔接的轨道交通网络;2040年前建成12条线,总长540公里,形成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同时为适应城市新的发展要求,市委、市政府围绕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出统筹城乡,由主城向外沿阳逻、豹澥、纸坊、常福、吴家山、盘龙等六大方向构筑城市空间发展轴,构建“1+6”城市新格局,启动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基本建成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新城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由8条线路构成,线路总长157km。

至2017年主城轨道交通线网为215km,全市轨道线网规模(含机场线)达到约390km。

根据武汉市线网规划,11号线为市域快线,西起于柏林东至左岭,连接了蔡甸、四新城市副中心、武昌火车站、鲁巷城市副中心,实现汉阳中心区与武昌中心区的快速直达联系,并沟通了西部和东南两大城市组群,是引导城市东西新城组群发展、支撑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都市发展区轨道交通主题线路。

根据建设规划,11号线东段为武昌站~左岭段,其中一期工程光谷火车站~左岭新城已先期开工建设。

二期工程为江安路站~光谷火车站。

本次工可勘察范围为武昌火车站至光谷火车站。

11号线二期工程线路起于武昌白沙洲江安路,后线路向北前行,穿多处地块后,在复兴路西侧地块设复兴路站与5号线换乘,出站后线路向东偏转,穿紫阳湖,再沿张之洞路东行,过中山路后线路下穿武昌火车站站场,在武昌火车站东侧,线路沿北安街东行,在北安街与静安路路口设武昌火车站与12号线换乘;出站后线路向南偏转,穿晒湖,再下穿莲溪寺社区地块后线路沿瑞景路东行,在瑞景路与宝通寺路路口设宝通寺路站。

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地质初勘

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地质初勘

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地质初勘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地质初勘的探究近年来,武汉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延伸,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

该项目是连接武汉市江岸区和江汉区的重要工程。

在开始工程前,在地质勘探和詹昆明工程地质勘察研究院的协助下进行了地质勘测。

文中将采用真实数据分析这项工程中发现的最常见地质问题,并就最优的建造方式提出建议。

一般来说,在一项工程开始前,必须根据地质情况进行勘测。

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勘测的结果表明,整个隧道的地质构造和特点与扬子地块的一般特点相似,地层相对稳定。

然而,勘测结果却发现隧道地质上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勘测报告指出,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较多,地下岩石层中绝大多数都是杂石层,并且脆性大,振动强度较大时,损坏的风险极大。

同时,该地区还存在少量的活动断层。

这些地质特点对于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以及后续的隧道维护将带来挑战。

对于这些地质问题,勘察团队提出建议,可以采用SHIELD TBM(盾构机)等机械化施工方式,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固和防水。

在对断层和杂石处理中,勘测团队也提出采用人工开挖,局部用盾构机进行辅助的方式,以减少可能出现的隐患。

此外,在施工时还应根据地下水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渗、排水、泵水等措施。

其次,勘测报告还发现,区域内存在较多的地形剖面,高程落差明显,地层的倾斜和扭曲比较严重。

然而,作为地铁线路,隧道的平直与倾斜程度可能较大。

这一特点将导致瞬间力的变化更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将更为复杂。

针对上述问题,勘测团队开展了模拟计算,确定了全线隧道的坡度与曲率。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议开采隧道时,应尽可能地减少与原地层的角度。

另外,勘测团队还建议,可以在隧道内部安装变径和洞眼,以降低隧道裂缝时的应力和变形的风险。

总的来说,在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的勘测过程中,勘测团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地质问题。

军山长江隧道断层破碎带的钢拱架施工工艺

军山长江隧道断层破碎带的钢拱架施工工艺

3 . 2 断层破碎带施工步骤 ( 见图 1 )
1 、超 前物 探和 超 前取 芯钻探 2 、地 质预测 预报 分析 3、短 距 离 人 力 风 镐 开挖
2 . 2 地质构造
措 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黯筹 H 距 网 H s 、 短 嘲浇 l l 喷 初 期 支 护 I l 筑 永 久 支 护
2 隧 道地质概 述
2 . 1 地层岩性
隧道上 部为第 四系松散层, 厚度变化较大 , 从O ~ 2 8 . 8 5 m, 两岸 山坡及 坡脚处 为中上更新统 ( Q 。 残坡积物 , 漫滩及 河床为率 四系全新统冲积 物( Q ) 。 基岩主要为志 留系 、 泥盆 系板岩及变质砂岩 , 在 各种风化应力下, 发 育为全风化 、 强风化、 弱风化 、 微风化带 。基岩无膨胀 性。
( 1 ) 区域 地质构造: 隧道轴 线大 地构造单元位于扬 子准地 台中的次 图 l 断层破碎带施工步骤 级 构造一 下扬子 隆陷带 与江 汉断裂交接部位 , 伴有火成岩侵入 , 区域地 4 F 1 6断层 破碎 带施 工措施 质构造复杂 , 褶皱、 断裂发育。 4 . 1 利用超前物探和超前钻探 , 作地质预测预报分 析 ( 2 ) 区域性次 级断裂构 造: 穿越 隧道轴 线区 的断裂 , 主要为 组成沙 本工程输气隧道从长江底部大水体下通过 , 具有复杂 多变的地质条 湖一 湘 阴断裂 的各 条单体断裂 , 走向N E1 0 — 1 5 o , 倾向N W, 倾角较陡 ( 7 0 o 件和水文条件 。根据水文地质技 术优 势和多年从事江底隧道施工经验 , 左右) , 根据勘察 设计 , 共发育的有 1 9条 , 其中 F 1 、 F 6 、 F 8 、 F 1 6为主要次 结合隧道工程 的施工实 际, 对 施工工作面前方的地层、 地质构造 、 水体进 级断裂。 行更加详尽 的线性准确探 测, 以地 质勘探作业为主要手段进行超前地质 F 6 、 F 1 6主要断层发育特征详见表 1 。 预报 , 进行分 析、 评估 , 为 采取正 确的施 工方法和 安全措 施提供 准确 信 表1 F 6 、 F 1 6主要断层发育特征 息, 并作出相应的 防治措 施方案 , 防止 隧道施工 中垮塌 、 冒顶 、 突水事 故 断层 揭露钻孔 钻孔 揭露位置 ( m ) 隧道桩 断层特征 的发生 。为此, 隧道施工中超 前地质预报工作尤显重要。 名 称 埋 深 标 高 4 . 1 . 1 南斜井 8 7 1 9 7 m段 的超前地质预报 三孔 均 有 多 段 破 碎 带 , 组 合 成 区域 ( 1 ) 实施超 前预报前 , 超 前预报技 术工程师 必须在地 面检查校验 仪 S K1 1 、 全孔岩芯 K 0 + 4 6 1 一 断层。初勘 Z K H 7孔断层铅直厚 F 6 S K 1 2 度1 0 . 4 5 m , 埋深 2 7 . 4 ~ 3 7 . 8 5 m , 标 器 的灵 敏 度 和 准 确 性 。 S Kl 3 均较破碎 K 0 + 6 4 6 高 3 O . 5 5 ~ 4 1 . 0 m, 推测倾向 3 0 0 。 ( 2 ) 将地面校验 无误 的仪器 , 运到南 斜井 7 0 m隧道 作业 点, 进行 安 L _ 6 0  ̄ ~ 8 O o ( 初勘报 告编号为 F 2 ) 。 装。 该断层未揭穿, 推测倾 向 3 0 0 2 3 . 4 — K1 + 3 7 1 一 F 1 6 S K 2 9 1 2 0 1 . 6 2 — 9 5 . 0 5 3 0 5 。 , 倾角 8 5 o 。为区域性断裂的 ( 3 ) 在南斜 井 8 7 m处 3 . 1 ( 高) x 3 . 1 ( 宽) 的直墙半圆拱开挖工作 面, 按

王家岩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王家岩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王家岩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汇报B-S11、序言1.1工程概况王家岩隧道是拟建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道安改线段(YK248+800~6K251+700)旳一座上下行分离隧道。

隧道左线起讫里程桩号为ZK249+091~ZK250+100,全长1009m,属长隧道,最大埋深208m;右幅起讫里程桩号为YK249+113~YK250+115,长1002m,属长隧道,最大埋深201m。

洞轴线走向方位角约为164°,洞门型式均采用端墙式,洞室净空:10.25m×5.0m。

1.2 勘察措施及完毕旳勘探工作量隧址工程地质补勘重要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勘察措施。

根据设计规定,共布置2个钻孔,运用初勘钻孔2个、详勘钻孔3个以及初详勘旳室内试验成果资料。

布置物探剖面测线4条,以测定隧址围岩弹性纵波波速,探测山体有无断层异常带,隧道土石、风化带界线、确定隧道围岩分级,隧道进口至K249+400段运用详勘物探成果资料。

工程地质调绘采用1:地形图为底图,对初、详勘地调成果进行核算和补充,并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

野外施工日期为09月29日~10月8日,完毕实物工作量见表1-1。

完毕实物工作量表表1-11.3工程地质详勘质量控制本次勘察从外业施工到内业资料整顿,均以现行公路行业有关规范、《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道真至瓮安段)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实行细则》和设计规定为根据进行质量管理,管理程序上贯彻执行中交二公院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OHSEMS301-)旳各项规定,勘察质量经项目部自检、企业组织检查和院总工办验收合格,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技术规定。

2、工程地质条件2.1气象水文路线所在地区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水量1148.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26.3小时,年无霜期平均261天。

灾害气候重要为春旱、冰雹和暴雨。

此外,地质调查期间常见短时浓雾以及雾霾现象。

地铁隧道区间盾构机过风井施工方案

地铁隧道区间盾构机过风井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01.1、编制说明 01.2、编制依据 0第二章工程概况 02.1、工程概述 02。

1。

1、工程位置及范围 02。

1。

2、中间风井概况 (1)2.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 (1)2。

2.1、工程地质 (1)2。

2.2、水文地质条件 (3)第三章施工部署 (4)3。

1、施工目标 (4)3。

1.1、质量目标 (4)3。

1。

2、安全生产目标 (4)3。

1.3、文明施工目标 (4)3.1。

4、环境保护目标 (4)3.2、项目组织结构 (4)第四章工程概况 (5)4.1、相关场地施工进展情况 (5)4。

2、设计原则 (5)4.3、方案优点 (7)第五章盾构机选型 (7)第六章盾构机过中间风井施工 (9)6。

1、盾构机过中间风井准备工作 (9)6.1。

1、中风井端头降水 (9)6.1.2、端头加固 (9)6.1.3、底板负四层侧墙浇筑 (9)6.1。

4、导台浇筑 (9)6。

1.5、盾门环安装 (9)6。

1。

6、侧墙浇筑及水土回填 (10)6。

2、盾构机到达中间风井施工 (10)6.2。

1、盾构到达前盾构姿态和线形测量 (10)6.2。

2、盾构机掘进时盾构机的推力计算 (11)6.2。

3、保证措施及步骤 (13)6。

3、盾构进入中间风井施工 (14)6。

3.1、更换盾尾刷施工步骤和措施 (14)6。

3。

2、更换刀具施工步骤和措施 (15)第七章后续施工安排 (17)第八章监测 (17)8.1、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17)8。

2、监测的具体部位 (17)第九章技术保证措施 (17)9。

1、成立技术保证小组 (17)9。

2、进行技术交底 (17)第十章安全与文明施工 (18)10。

1、安全措施 (18)10.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8)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由于盘~宏区间较长、工期紧,为了如期保质的完工,特编制盾构先行过中间风井的施工方案。

本方案是在充分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及地质详勘的基础上编制的,本着“技术领先、设计优化、选型可靠、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齐全"的指导思想,力求使工程施工达到安全、优质、快速、环保、文明,围绕保证安全、控制质量、加快进度、保护环境和节省造价的目标进行编制,以满足顾客期望。

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风险评估

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风险评估

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风险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铁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的大众交通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地铁隧道施工涉及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地质风险评估成为保障地铁建设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地铁隧道施工的地质特点、地质风险评估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对地质风险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地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地铁隧道施工的地质特点地铁隧道施工处于地下深部,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常见的地质问题包括地表沉降、地下水涌出、地层破裂等。

而且隧道施工一般利用盾构机进行,对地下岩层的扰动会导致岩土体变形和破坏,进而引发地质灾害。

因此,在地铁隧道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风险评估,科学合理地选取施工方案,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二、地质风险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地质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地质风险的等级和范围,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和风险预警。

地质风险评估的原理是通过对地下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地下水情况、构造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地质风险的潜在因素和可能影响。

常用的方法包括地质勘察、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

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地质风险等级的不同,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控制。

三、应对地质风险的对策针对地铁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风险,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地质勘察,详细调查地下构造和地质岩层情况,为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

其次,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对地下岩土体的扰动,避免引发地质灾害。

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应对。

最后,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应对地质风险的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结: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风险评估是确保地铁建设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的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加强监测预警和技术支持,可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保障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

希望相关单位在实施地铁隧道施工时,加强地质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谌家矶大道工程监理管控措施集成运用陈祖维管恺龚晶陶君

谌家矶大道工程监理管控措施集成运用陈祖维管恺龚晶陶君

谌家矶大道工程监理管控措施集成运用陈祖维管恺龚晶陶君发布时间:2021-09-19T11:34:17.251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8期9月下作者:陈祖维管恺龚晶陶君[导读] 国内市政工程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较为突出的是项目建设监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武汉飞虹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陈祖维管恺龚晶陶君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摘要:国内市政工程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较为突出的是项目建设监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市政工程监理工作的特点以及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对该模式在谌家矶大道工程监理运用展开了详细的探讨,以保证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关键词:市政工程;精细化监理;工程监理 1市政工程监理工作的特点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不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社会服务质量持续上升的结果,在开展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项目监理的过程中来,不仅可以提升项目施工监理水平,而且可以极大程度地保证项目施工质量[1]在开展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区域非常广阔,施工过程通常会涉及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加之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还具有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和施工难度大的特点,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都对公路的建设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市政工程监理工作需要具备这些特点:①服务性必须足够强;②具备一定的独立性;③具有较好的协调功能 2市政工程建设中监理工作精细化的必要性 2.1优化施工方案对于任何项目来说,不同的施工方案通常会产生不同的施工效果,施工方案得到适当的优化后,施工的进度成本以及质量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解析,对于方案中不足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合理改进存在的问题,保证最终所制定和确定的方案是最佳的施工方案2.2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而且可以保证将资金应用到最合理的位置,使得资金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效果,从而避免资源浪费2.3对进度的管理和控制十分有利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以提升施工细节水平,保证所有的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每个施工环节的操作计划进行,同时也确保项目工程可以在限定的工期内完工,避免工期延误现象3市政工程建设监理精细化的应用 3.1工程概况首个明挖叠层隧道,且本工程规模大,涉及专业类型多,隧道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无坑内降水措施,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面临着复杂的地下管线,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周边交通的通行隧道整体均采用明挖方式施工,叠层隧道基坑最深可达24.6m,土方工程量大,且纵向断面长2.2km,基坑垂直交叉作业多,作业面受限(保留中央绿化带水杉),管理协调难度大叠层隧道结构导致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坑暴露时间较长,且隧道工程施工段落处于长江防汛范围内,安全风险高管理难度大,各项管理工作时效性要求高本工程隧道整体均采用明挖方式施工并且本公司尚无类似工程的管理经验,因此本工程具有极大参考性和示范性 3.2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目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会涉及许多的内容与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就结合多种管理理念共同进行管理,保证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建设施工的各个方面,让精细化管理工作得到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例如在本工程中,由于作业情况复杂因此在管理理念的制定过程中选择了一下措施:(1)按照系统思考全员参与体系完整制度健全的标准进行本项目监理管理工作,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2)运用项目管理协同平台项目信息化办公平台对施工管理进行多线程协调作业,保障现场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作业(3)采取个性化管理模式,本工程为武汉首个明挖叠层隧道,隧道位于原谌家矶大道,面临着复杂的地下管线,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周边交通的通行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如:GIS 管理系统BIM技术进行可视化管理,确定管线影响范围,使迁改工作有的放矢(4)叠层隧道结构导致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坑暴露时间较长,且隧道工程施工段落处于长江防汛范围内运用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及远程验收系统进场材料检测监管系统商品混凝土全过程监控系统-万物智能ERP 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系统BIM技术等先进的管理工具进行现场实时监控,保证施工作业在安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快速顺利推进 3.2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由于市政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而且要应用的技术也多种多样,所以为了保证整个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应用到精细化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够稳定工程的施工状态,保证施工的质量在本次工程中涉及到了5W1H分析法(六何分析法)(图1)PDCA循环(图2)这两类管理方法工作人员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沟通管理过程中,采用“PDCA方法”,制定(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沟通计划,可以明确沟通目标严肃沟通制度畅通沟通渠道,提高沟通效果制定沟通计划,是沟通体系建立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5W1H方法”,重点解决沟通管理需达到的效果(Why)何时(When)何地(Where)采用何种(How)沟通方式向何对象(Who)沟通什么内容(What)等问题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因此,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因此,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引入5W1H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明确工程事项明确沟通期望区分沟通对象,选择合适的沟通方法(地点时间方式)完成沟通任务,从而帮助工程更加高效开展3.3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市政工程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的过程当中,先进的管理工具同样需要引起项目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管理工具直接关系到项目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市政工程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这些都离不开各类的管理工具因此在本工工程中积极引入了大量的管理工具和系统,例如:项目管理协同平台项目信息化办公平台GIS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及远程验收系统进场材料检测监管系统商品混凝土全过程监控系统-万物智能ERP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系统BIM技术等下面将针对其中的BIM应用进行举例说明:本工程为武汉首个明挖叠层隧道,通过进行BIM技术建模,可对技术重难点,如土方分段开挖进行可视化方案优化;对平叠渐变截面进行模拟施工,进行施工工艺及衔接的优化方案论证;进行安装工程管线结构碰撞模拟,优化设计,并与进度计划进行挂接,可以对现场进度进行形象控制及实时调整在工程建设初期,通过结构物与现场管线情况的模型关联,可以高效的找出影响本工程施工的现状管线,为管线综合迁改提供有效依据,有的放矢的进行管线迁改工作,避免或减少二次迁改情况的发生,起到节约投资的目的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本工程为武汉首个明挖叠层隧道,通过进行BIM技术建模,对技术重难点,如土方分段开挖进行可视化方案优化;对平叠渐变截面进行模拟施工,进行施工工艺及衔接的优化方案论证;进行安装工程管线结构碰撞模拟,优化设计,并与进度计划进行挂接,对现场进度进行形象控制及实时调整。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目标单位: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报告时间:
2023-08-29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供应 商、代理机构、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招标采购行为分析,为目标单位招标采购管理、采购效率 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帮助目标单位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快速了解目 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竞争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单位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企业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营业范围: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承担国内铁道、公路、市政、地铁轻轨、建筑、煤炭、电力、化工石化、石油天然气、冶金、 机械、商物粮、核工业、电子通信广电、建材、水运、民航、军工、水利、海洋、轻纺、农 林等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测绘、勘察、设计、咨询、造价服务、环境评价、工程总承 包、建筑安装、项目管理、检验检测、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具体范围见资质证 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监理;工程设备、机械、产品的制造、销售;承包境 外工程项目,对外派遣承包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基础设施投资业务。(依法须经审批 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股份有限 公司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院股份有限 公司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 15 号线工程 前期工程设计中标结果公示
深圳市西伦土木结 构有限公司
红城湖越江通道项目钻探分包
海南地质综合勘察 设计院
3191.0 1829.0 1678.0 828.3 476.0

湖北武汉长江隧道

湖北武汉长江隧道
2.5 正式通车
3设计介绍
3.1 安全建设
3.2 工程难题
3.3 攻克难关
4幕后故事
1历史沿革
1988年,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下mp; yootu & 道道通
曾提出在今长江二桥处建设江底隧道。1993年,国家准备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由于跨江地区距长江大桥仅1.7公里,若再修桥会对长江航运带来影响。因此,国内隧道专家、设计大师陈应先提出“以隧道方式过江”。虽然最终未能变成现实,但产生了强烈反响。
武汉长江隧道于2008年12月28日试通车。武汉长江隧道位于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二桥之间,全长3.6公里,双线4车道。该工程于2004年11月破土动工,是中国第一条开建、最先贯通的长江公路隧道。
目 录
1历史沿革
2主要入口
2.1 出入口
2.2 交通状况
2.3 道路畅通
2.4 暂缓压力 武Fra bibliotek长江隧道示意图
定并实施。从-1980年0月28日起,驾驶员自觉按相关规定通行。违反规定通行,交警将依法处罚。
交管部门出台的长江隧道交通分流方案“三限”(限时、限速、限车种),并在可通行时间段内实行单双号通行,主要是根据长江隧道与周边地区交通管理的总体思路,将隧道交通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保障安全畅通。隧道主要解决武昌与汉口中心城区过江客流交通,均衡长江大桥、二桥、三桥交通流。 从安全角度考虑,通行隧道的车种仅为9座以下(含9座)小型客车。长江隧道全长3.7公里,建成后的隧道路面呈“波浪S型”。货车、大中型客车(含公交车)因载重大,行驶中易产生共振,对隧道面压力承载是个考验。一旦发生事故,受隧道地理所限,施救和排除交通堵塞较困难。所以,试运行期,限制长江隧道可通行车辆,限速每小时50公里。所有进出隧道的车辆需严格按隧道内导向标线及标志通行,保持车速、车距,禁止行车随意变道,隧道内严禁停车。

野三关地下暗河分布及其对隧道的影响

野三关地下暗河分布及其对隧道的影响
隧 底 约 1 I埋 深 6 01。 01, T 0 I T
2 隧道 区地 貌及 地质 特征
隧 道 区属 构造 剥 蚀 一溶 蚀 深 切割 , 形 为 台原 地
山地和 深切 峡 谷 。地 势 北 高南 低 , 山脉 一 般 沿 NE 向延伸 。 隧 道 区属 长江 一 级 支流 清 江 流域 , 跨 清 江 的 横
育 的灰 岩 地 段 的长 度 为 9 2 m, . 2k 占全 长 的 6 。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隧道 区暗 河 分 布及 发 育 特征
隧 道 区水 文地 质调 查历 经初勘 、 详勘 、 门水文 专 地 质调查 及施 工补 勘 等 多 个 阶段 , 行 了地 下水 示 进
踪试 验 4处 、 下 暗河长 观 5处 , 地 隧道施工 揭示 地下
- '
图 l 野 三 关 隧 道 区地 下 暗 河分 布及 地 下水 流 向 图
1 5 高于隧道 2 0r。暗河呈南 西走 向 , 隧道 0 0m, 5 n 在
暗河 2 , 处 基本 查 明 了隧 道 区地 下 暗河 分 布及 发 育 特征 。隧道 区主要 暗 河 系统 有 6条 , 分 布及 地 下 其
水 流 向见 图 1 。
() 1 1号 暗 河
该 隧道 是宜 万铁路 的重 要控 制工程 之一 。
1号暗 河发育 于二 溪河 向斜 核 部 的二 叠 系下 统 茅 口栖霞 组 ( 。 灰 岩 中 , 南北 向 , 越 野 三 关 P ) + 近 穿 隧道 处位 于隧 道进 口 D 1 + 5 0里 程 附 近 , 于 K1 9 0 低
汪 继锋 ,江培 兵
( 道第 四勘 察 设 计 院 , 汉 4 06 ) 铁 武 30 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0618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0618

目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 - 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为加强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管理,规范工序管理标准,保障施工安全,结合我标段工程实际,项目部制定了本标段的《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管理办法》,现印发至各工区,请各工区认真执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工作,规范工序管理标准,保障施工安全,根据武九客专湖北公司下发的“武九客专湖北公司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的通知”,结合本标段工程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是通过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综合手段,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含隧底)工程、水文及不良地质等信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

第三条超前地质预报应按照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合理选择预报或监测手段,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经济的原则。

第四条各工区要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关键工序进行管理,根据设计地质情况以及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实施预报工作,各工区应指定专人负责超前预报工作的实施与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第二章职责划分第五条项目部:审核工区编制的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

审核超前地质预报专业单位的机构、人员、设备资质证明材料、预报业绩、预报方案(细则)。

监督、跟踪隧道作业面的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情况,收集各工区资料上报各级管理单位。

第六条工区:配合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单位做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完成自行实施的预报工作。

依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动态调整方案,及时编制技术安全措施、施工方案。

工区应将管段内所有隧道作业面确定超前地质预报负责人及实施小组,并将每个作业面的地质预报负责人以及预报小组人员上报至项目部备案。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资质核备第七条项目部由安全总监和项目总工程师总体负责标段的超前地质预报,工程部及安质部负责跟踪监督。

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概述

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概述

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概述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概述文/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游龙飞姚捷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洞双线”地铁盾构隧道,首次采用复合二衬设计,在国内的泥水盾构施工中,首次采用高压水环境下“滚刀+齿刀”的常压互换技术,创造了隧道领域内的多个第一。

1 工程概况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位于武昌与汉口之间长江二桥上游约450m处,全长3186m,穿越江面宽度约1500m,按速度80km/h 设计(见图1)。

隧道内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径12.1m,内径11.1m,隧道最大埋深59.3m,从江底11~21m深处穿越。

2016年5月从武昌徐家棚盾构始发后,已成功掘进1240m,预计2017年5月从汉口黄浦路“上岸”(见图2)。

越江隧道计划于2017年12月通车运营,工程土建总投资6.8亿元。

图1 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图2 工程断面2 工程重点和难点1)人文环境 8号线隧道穿越的徐家棚地区,多为20世纪60、70年代棚户区,且多为私搭乱建民房。

盾构机连续在房区下穿越长达600m,涉及700多座居民房,沉降控制要求高,盾构穿越施工存在巨大风险。

2)设计特点此前武汉地铁越江隧道均采用“双洞单线”,每条线路分为左右两个隧道,中间以联络通道相连,而8号线首次采用“单洞双线”的模式越江。

这样设计是因为穿越长江风险大,此处江面较宽,减少一条隧道的挖掘,满足运营期隧道通风要求,并可降低风险。

“单洞双线”不仅自带换气通道,也避免了两条隧道之间连通道的施工风险,同时节省了施工成本。

3)技术难点工程具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压高、长距离越江等特点,工程建设面临超大直径、地层渗透性强、地层磨蚀性高、掘进距离长、覆土超薄、地形陡变等技术挑战。

3 施工设备及工艺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段长3186m,外径12.1m,最大水压力0.62MPa。

该工程所采用的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是国内直径最大的单洞双线地铁盾构机,这台名为“楚天号”的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12.55m,相当于4层楼高(见图3)。

土木工程概论基础工程试题与答案

土木工程概论基础工程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基础工程一、不定项选择题1,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主要有()A, 查明工程地质条件B, 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C, 寻找适宜的施工地区D, 对建筑地区做出地质评价2,工程地质勘查的步骤包括()A, 可行性勘查B, 初步勘查C, 深入勘查D, 详细勘查3,属于工程地质测绘方法的是()A, 像片成图法B, 航空摄影法C, 实地测绘法D, 遥感成像法4,()A, 坑、槽探B, 钻探C, 遥感勘探D, 地球物理勘探5,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中20层以上高层建筑的安全等级定为()A, 特级B, 一级C, 二级D, 三级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中将艺术建筑的安全等级定为()A, 特级B, 一级C, 二级D, 三级7,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一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应为()A, 特级B, 一级C, 二级D, 三级8,高层建筑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需要对以下哪些问题进行分析评价()A, 地基承载力B, 地层构造C, 环境问题D, 抗震设计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内容的是()A, 地基承载力B, 路线勘察C, 桥渡勘察D, 隧道勘察10,公路线路必须绕逼的不良地质地段是()A, 暗河区B, 滑坡地段C, 深层沼泽D, 冻胀地段11,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的详细勘察阶段的主要工作有()A, 核对初勘地质资料B, 勘察初勘未查明的地质问题C, 确定隧道最佳路线D, 对初勘提出的重大地质问题做细致调查12,浅基础按基础刚度的不同可分为()A, 刚性基础B, 柔性基础C, 扩展基础D, 拓展基础13,有利于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结构特点是()A, 平面简单B, 立面高差小C, 长高比小D, 自重轻14,刚性基础常用的建筑材料有()A, 混凝土B, 粗石料C, 钢筋混凝土D, 砖15,在墙下基础中加入肋梁是为了提高基础的()A, 整体性B, 纵向抗弯能力C, 横向抗剪能力D, 抗拉能力16,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文化遗址中的木桩结构距今约有()年的历史A, 12000 B, 14000C, 7000 D, 600017,桩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哪两类()A, 端承桩B, 摩擦桩C, 预制桩D, 浇注桩18,下列建筑中用到沉井基础的有()A, 上海杨浦大桥B, 南京长江大桥C, 天津永和斜拉桥D, 美国STOLOUIS大桥19,沉井基础的缺点包括()A, 施工期长B, 施工较困难C, 稳定性差D, 埋置深度不易太大20,下列选项属于深基础的有()A, 桩基础B, 沉井基础C, 墩基础D, 地下连续墙21,现在发现我国古代曾使用过的地基处理方法有()A, 夯实法B, 预压法C, 搅拌法D, 振冲法22,通过地基处理可改变软弱地基的()A, 剪切特性B, 压缩特性C, 透水特性D, 动力特性23,下列选项中属于特殊土地基的有()A, 淤泥质土地基B, 湿陷性土地基C, 膨胀土地基D, 冻土地基24,地基处理的振冲法中用到的下列机械是()A, 强夯起重机B, 潜水电机C, 真空泵D, 空气压缩机25,可形成地下连续墙的地基处理方法()A, 振冲法B, 换填法C, 深层搅拌法D, 高压喷射注浆法二、是非判断题1,将上部载荷传递给地基、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修建技术

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修建技术

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修建技术
王梦恕;孙谋;谭忠盛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
【年(卷),期】2009(011)007
【摘要】武汉长江隧道是长江上第一条江底隧道.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复杂,地层透水性强,水压高;盾构直径大,一次推进距离长;地面和地中环境复杂.介绍了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研究与设计经过,工程建设模式,隧道的总体设计、施工概况.着重阐述了盾构的选型和沿线建筑物的保护技术.
【总页数】7页(P11-17)
【作者】王梦恕;孙谋;谭忠盛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8
【相关文献】
1.武汉长江隧道隧址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J], 徐建平
2.武汉长江隧道隧址局部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分析 [J], 张潮
3.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 [J], 无
4.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首座公路隧道施工侧记 [J], 牛雪顶;尹强
5.万里长江上的第一条穿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试通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B42T 561—2009湖北省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规程(2009-08-03)

DB42T 561—2009湖北省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规程(2009-08-03)
韩宏伟 李勇锋 邓长青 颜廷舟 黄正发 刘章捷 杜爱兵 尹 其
III
1总则
DB12/T ××××—2009
1.0.1 为了规范湖北省的公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工作,有效降低隧道施工风险,针对湖北省公路隧道 特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公路隧道的施工地质预报工作,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地质预报方 法、技术等相关内容作出基本的规定,其它地下工程的施工地质预报也可参照使用。 1.0.3 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应体现以地质为基础,以地球物理探测、地质超前钻探、超前导洞探测为手 段进行施工地质预报的综合预报思想。 1.0.4 公路隧道应在勘察设计阶段后至隧道施工前根据隧道地质环境及特殊性完成施工地质预报实施 方案的编制,在预报外业结束后应及时向有关各方提供隧道施工地质预报成果报告。 1.0.5 公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应由具有相关资质和业绩的单位实施。 1.0.6 公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应作为隧道施工阶段的基本安全保障工序,列入施工方案与预算。预 报实施工作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A 的施工安全规定。 1.0.7 公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DB12/T ××××—2009
3.1.4 地球物理勘探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根据地质体内部的各种物性差异,借助仪器对其天然场或人工场的分布与变化情况进行观测,通过
综合分析研究,对地质体的地质情况进行推断、解释的勘探方法,简称“物探”。 3.1.5
综合物探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根据勘探对象的不同物理性质,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的物探方法进行探测并对资料进行综合分 析解释的方法技术。 3.1.6 弹性波反射法 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 利用人工激发的弹性波(地震波)或声波在不同波阻抗地质体中所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开 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条件的一种物探方法。 3.1.7 地质雷达法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method 借助空间探测雷达原理,使用仪器向被探测物体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通过观测研究反射电磁波的 时间滞后及强弱特征,研究地质体的电磁勘探法。 3.1.8 红外探测法 Infrared detection method 利用已开挖洞身围岩散发的红外辐射场差异探测隧道前方及周围地质体引起的红外场变化异常。 3.1.9 物性 physical properties 探测对象所具有的物理性质。 3.1.10 纵波 dilatational wave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体波,又称压缩波。 3.1.11 横波 transverse wave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体波,又称剪切波。 3.1.12 正常场(背景值) normalfield 物理场的相对平稳部分。 3.1.13 异常 anomaly 偏离正常场并超过一定数值的物理场。 3.1.14 地质超前钻探 geological prediction in tunnel by drilling 在隧道开挖工作面或其侧洞沿开挖前进方向实施超前地质钻孔,以探明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条件的 方法。 3.2 符 号 m——长度单位:米; VP——纵波速度; VS——横波速度; VSH——水平横波速度; VSV——垂直横波速度;

湖北64km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长江大桥两岸接线工程设计投标技术文件(含CAD图).doc

湖北64km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长江大桥两岸接线工程设计投标技术文件(含CAD图).doc

myf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1、项目概况1.1 项目的地位与作用XX至XX高速公路是湖北省主骨架公路网规划“五纵五横两环”中的第一横,是横贯我省中北部的一条东西向省际通道,是对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其规划有利于促进我省东西部地区经济交流,推动西北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规划东起安徽省界XX市的XX,西至陕西省界XX县的关垭子,全长约665公里。

目前,麻竹通道XX境内省界XX至XX段约75公里与XX高速公路XX至XX段共线,即将建成通车;XX (XX)至XX段已经开工建设,XX段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XX至XX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XX至XX段前期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待审;XX至XX即本项目处于设计招标中;XX至XX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

拟建的XX至XX段(以下简称本项目)作为该通道的一部分,起于XX市小河镇与XX高速公路衔接,终于XX县寺坪镇与谷竹高速公路衔接,途经XX、XX、XX3个县。

1.2 项目衔接、建设规模与标准根据招标文件,我院参与第一设计合同段的投标。

本次投标项目起于XX市小河镇与XX高速公路衔接(GK0+000),讫于XX县XX镇与第一合同段相接(GK64+248),拟建路线全长约64.248公里。

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分段采用不同技术标准,其中起点至XX互通路段主线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的标准;XX互通至终点路段采用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的标准,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成立投标项目组,参与本项目的勘察设计投标。

经过对工可方案的优化,确定投标路线起点桩号为TK0+000,投标路线终点桩号为TK63+516,推荐方案全长63.516公里。

2、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本项目勘察设计主要工作内容: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及施工便道;全线的交通安全设施、养护设施、房屋建筑、绿化、景观、供电照明、通信、监控设施及其他工程等初步勘察设计、施工图勘察设计及概预算文件的编制;按施工合同段提供工程量清单、施工图纸、工程说明;提交勘察设计工作总结报告,并负责施工期间的后续服务及配合业主进行与项目有关的所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1)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目的及勘察方法 (1)1.3.1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1.3.2 勘察目的及任务 (2)1.3.3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布置 (2)1.4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3)1.5勘察采用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 (3)1.6工作质量评述 (4)2、工程地质特征 (4)2.1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4)2.2区域地质概况 (4)2.3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4)2.4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6)2.4.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及离散性性评价 (6)2.4.2热物理性质试验(TPPT) (6)2.4.3 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SPT&DPT) (6)2.4.4扁铲侧胀试验(DMT) (7)2.4.5 十字剪切强度试验(VST) (8)2.5场地电阻率测试 (8)2.6水文地质特征 (8)2.7场地地震效应 (9)2.7.1场地土类型与场地类别 (9)2.7.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特征周期 (9)2.7.3饱和粉(砂)土地震液化判定 (9)2.8不良地质作用 (10)2.8.1地下障碍物 (10)2.8.2 地层液化 (10)2.8.3 软土震陷 (10)2.8.4 有害气体 (11)2.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11)3、岩土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11)3.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11)3.2地基土工程特性的分析与评价 (11)3.3场地工程地质分区及评价 (11)4、基坑工程评价 (12)4.1基坑工程安等级 (12)4.2基坑开挖围护及降水方案 (12)4.3深基坑开挖围护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2)4.4深基坑围护设计、施工参数 (13)5、桩基 (13)5.1桩型选择 (14)5.1.1围护桩 (14)5.1.2抗浮桩 (14)5.2桩基持力层选择 (14)5.2.1围护桩 (14)5.2.1抗浮桩 (14)5.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 (15)5.4桩基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6)6、结论与建议 (16)附件序号附件名编号页数1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一览表2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3 土工试验成果表4 地层统计表5 图例6 湘湖站勘探点平面布置和工程地质分区图7 ○152层强风化粉砂岩顶板高等值线图8 ○153中等风化粉砂岩顶板高等值线图9 工程地质剖面图10 钻孔柱状图11 双桥静力触探曲线图12 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图13 固结试验成果图表14 河断面15 井中电阻率测试报告16 钻孔单孔波速测试报告17 水质分析报告18 热物理指标检测报告地铁1号线湘湖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本站属于地铁1号线的起点。

位于萧山湘湖乐园二期北侧,风情大道、湘西路相交路口东侧,地处城乡结合部,紧贴湘湖旅游度假区和萧山城区。

湘湖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K0+299.09米,车站起点里程K0+103.29米,车站终点里程K0+495.29米,有效站台宽度12.0m。

拟建物主要包括湘湖站起点至终点里程之间的主体部分及附属设施(出入口和风亭等)。

主体及围护结构特征一览表表1.1.11.2岩土工程勘察分级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GB 50021-2001),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确定本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根据场地复杂程度,本工程场地等级为二级;根据地基复杂程度,本工程地基等级为二级。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目的及勘察方法1.3.1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国家标准:1)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GB 50307-1999);2)《岩土工程勘察规》(GB 50021-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 50007-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 50011-2001);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7)《构筑物抗震设计规程》(GB 50191-93);8)《建筑桩基技术规》(JGJ 94-94);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GBJ111-2006);1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GBJ27-88)。

1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13)《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TB10012-2001)2、地方标准1)《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33/1001-2003)2)《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3、其它支持性标准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3.2 勘察目的及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拟建地铁1号线湘湖站地下站室施工图阶段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根据拟建建筑物的工程特征、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地基土的利用、整治、改造提出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分析和论证。

具体任务如下:1、查明场地工程影响围地基土的地层结构、岩土类别、埋藏条件、分布规律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并评价其工程特性。

查明基岩浅埋区覆盖层厚度及基岩风化层厚度、破碎程度。

2、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其特性,并对地下水对混凝土和的腐蚀性作出评价。

3、查明场地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暗浜、暗塘、地下障碍物、甲烷等) 及分布围,分析其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整治建议。

4、对基坑开挖的支护方法和降水措施提出建议,对开挖可能导致的岩土问题(如流砂、突涌等)进行预估,提供深基坑围护设计、施工所需的各种参数。

5、结合场地各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经济的基础方案,并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

提供可供选择的桩基持力层以及相关的桩基设计参数。

6、对主体结构的抗浮措施就岩土方面进行评价,提供基础抗拔桩的方案建议。

7、评价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提供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对拟建场地20.0m深度围饱和土液化和软土震陷进行评价。

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

8、评价成桩可行性,分析评价施工对环境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1.3.3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布置本次勘察除采用常规的钻孔取土、静力触探、标准贯入、重型动力触探并配以室土工试验外,还布置了十字板剪切试验、电测井测试、扁铲侧胀试验等多项特殊原位试验。

野外钻探作业取得的岩芯均用数码相机拍摄相片保存,代表性岩芯长期保存。

资料整理以野外钻探取芯观察、现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编录、现场原位测试及室样品测试的成果为依据,充分利用初勘成果和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分析,综合初勘各项成果,深入进行资料整理,按规相关规定进行数理统计,并完成报告文、图、表的编制。

本次勘察的各项操作包括工程测量、钻探施工和原位测试、室土工试验及报告编制均严格按照现行的相关规和标准执行。

本次详勘共布设46个勘探孔,其中钻孔36个,双桥静力触探孔10个,扁铲侧胀(DMT)试验孔2个,十字板剪切试验(VST)孔3个,剪切波速测试孔2个。

主要按建筑物轮廓线及围护结构外侧2~3m位置布设,勘探孔间距距离一般为25~40m。

1.4完成的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施工外业工作自2007年1月16日~2007年2月21日进行,室土工试验于2007年1月17日~2007年2月28日结束。

具体完成勘探工作量详见下表1.4。

勘察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4.1.5 勘察采用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各勘探点坐标及高程一览表表1.5本次勘探孔孔口标高是根据省第一地质大队测绘队提供的水准点GE12(位于风情大道与湘西路,靠近风情大道东面路面花坛头)引测,其高程为6.168m,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省第一地质大队测绘队测试的E级控制测量点依据为市勘测2003年~2006年施测的首级(D级)GPS控制点、二等水准点。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复测),测量成果详见表1.5.11.6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为保证勘察质量,在充分研究初步勘察地质资料和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严格执行相关规及相关行业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钻探取芯率满足相关规程;土样采取、存放、搬运及测试过程均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执行,测试数据可靠。

各种原位测试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测试数据可靠。

通过采用多种测试手段相互验证,取得了较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并且在工作中积极开展QC小组质量管理活动,确保了勘察质量。

2、工程地质特征2.1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交替明显,雨量充沛,据市气象台资料,常年平均气温16. 0C,极端最高气温42.10C(1930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20.20C(1967年1月16日)。

年平均降雨量1464.2mm,每年有两个雨季,4~6月份为梅雨季节,7~9月份为台风雨季节。

拟建场地位于市钱塘江南岸的萧绍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85年国家高程基准),一般在5.25~6.35m之间。

地貌形态单一,属钱塘江河口冲海积地貌。

拟建车站东侧为建设河,西侧为钱塘春晓住宅小区,建筑物主要为小高层,道路下尚有较多市政管线(包括上、下水、污水、雨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穿过。

2.2区域地质概况依据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存在于本区的球川~萧山深断裂、昌化~普陀大断裂和孝丰~三门大断裂,均为形成历史悠久、延续时间长、反复活动多次,在近代地质历史上有过活动的微弱活动性断裂。

球川~萧山深断裂由弋阳经本省普陀大断裂横跨北部,西起浙皖边界,东至湾外,宽20km,长150km,形成于震旦纪中后期;孝丰~三门大断裂,由孝丰向东,经南到宁海入三门湾,长480km。

三条断裂相交于本区萧兴~闻堰间。

上述微弱活动性断裂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在浙北平原第三纪、第四纪堆积厚度(下沉)的差异,以及有感地震两个方面。

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三次,如发生于公元929年的西兴地震为5级,震中烈度Ⅳ度,震中区房屋有损坏。

但未曾有有关地面水平位移、错位以及地裂记载。

根据我省地震部门资料,上述断裂最新活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全新世(Q4)无构造错动,地震总的活动特点是强度低,震级小。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拟建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域稳定性较好。

总体上,本场地作为拟建项目的建设场地是适宜的。

2.3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根据勘察揭露及原位测试和室试验成果,按照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成因时代,并结合本站初勘报告,将59m以浅地基土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10个工程地质亚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