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高血压诊疗常规1、定义: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可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分级诊断: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3、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诊断:低危组:高血压1级,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见注),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组: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者。
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者,必须药物治疗,或高血压3级病人,但无其他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包括糖尿病),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
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水平(1~3级),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
4、症状、体征: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
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
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脑部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局灶性癫痫:癫痫发作常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发麻症状,常按皮质的功能区扩展。
老年患者局灶性癫痫常为症状性,脑内常可查到器质性病灶。
过去有癫痫病史或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如癫痫波等),有助鉴别。
2、有先兆的偏头痛:其先兆期易与TIA混淆,但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以偏侧头痛、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为主。
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见。
每次发作时间可能较长。
3、内耳眩晕症:常有眩晕、耳鸣、呕吐。
除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外,很少有其他神经功能损害的体征和症状。
反复发作后常有持久的听力下降,一般起病年龄较轻(如梅尼埃症)。
内耳眩晕症还见于良性位置性眩晕。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1、脑出血:脑出血常起病于活动时,有高血压病史,起病发展较快,可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头颅CT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检查不难鉴别。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鉴别。
4、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检查不难鉴别。
(完整word版)心内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内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与心绞痛鉴别:1、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5-20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有心肌损伤、缺血、坏死的动态变化,血清酶(CK、CK—MB、AST、LDH、TnT、TnI)升高。
2、心神经官能症:胸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隐痛,持续时间短至数秒或长达数小时,发病一般与劳累无关,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无ST—T缺血性改变.3、肋间神经痛:疼痛部位常沿肋间分布,局部可有压痛,疼痛时间多长,持续性,心电图无缺血性ST—T改变。
4、不典型心绞痛还需与消化道病变,如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膈疝、溃疡病、胆囊炎、胆石症及颈椎病等引起的疼痛相鉴别。
与心肌梗死鉴别:5、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
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在发作后可好转或消失。
无病理性Q波出现。
血心肌酶(CK、CK—MB、AST、LDH、TnT、TnI)不高。
6、急性心包炎:发热与疼痛同时出现,心电图多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无病理性Q波,心肌酶不高。
7、急性肺栓塞:有典型的心电图特点,如肺型P波及SⅠQⅢ。
8、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胆石症等,可出现中上腹持续性剧痛,依靠心电图及心肌酶测定可以区别。
与原发性高血压鉴别:1、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史,或有明显贫血、血浆蛋白降低、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而视网膜病变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在疾病早期即有尿液改变。
2、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病年龄多见小于25岁或大于50岁,高血压病史短,发展迅速或过去易患高血压者,近期发展为急进型高血压者,无高血压家族史,有腹部血管杂音。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典型的有低血钾、碱中毒所致的肌无力、轻瘫、烦渴、多尿、血尿、低比重尿与蛋白尿。
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鉴别:1、先天性或退行性瓣膜病:先天性瓣膜病甚少见。
退行性瓣膜病主要见于老年人,病损以主动脉瓣为主。
《专科疾病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第一节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
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除仍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还应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1、高钠、低钾膳食: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盐摄入量>12g/天。
在盐与血压的国际协作研究中,反映膳食钠、钾量的24h尿钠/钾,我国人群在6以上,而西方人群仅为2~3。
2、超重和肥胖:BMI≥24kg/m,发生高血压风险是正常体重的3~4倍;腰围≥90(男性)或≥85cm(女性),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3、过量饮酒4、长期精神过度紧张5、年龄增长、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mmHg)分类收缩压舒张压正常血压<120 和(或)<80正常高值血压120~139 和(或)80~89高血压≥140 和(或)≥90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和(或)90~99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和(或)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 和(或)≥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和<90【诊断性评估】1、询问患者生活方式2、准确测量血压及稳定状态下血压值3、寻找心血管其它危险因素;4、评估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疾病。
5、筛查继发性高血压【血压测量】测量血压前,受试者应至少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以柯氏音第1音和第5音(消失音)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
心内科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一、肥厚型心肌病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肥厚应与肥厚性心肌病鉴别,前者有高血压病史,心肌肥厚为对称性普通性肥厚,与后者非对称性肥厚,并有SAM征及主动脉瓣早关闭现象易区别。
2.冠心病:本病大多为典型劳力性心绞痛应与肥厚性心肌病相鉴别,前者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存在,心电图有缺血性或梗死图形,冠状动脉造影有动脉狭窄,而后者胸痛大多为非典型劳力性心绞痛,临床听诊杂音和超声心动图有特征性改变。
3.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应与肥厚性心肌病鉴别,前者有风湿病史,联合瓣膜病一般伴有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瓣膜有炎性改变,肥厚粘连,而后者瓣膜无炎症改变,有心肌肥厚所致特征性超声心动图改变。
4.主动脉瓣狭窄:本病可有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及收缩期震颤,但此杂音常伴有收缩早期喀喇音并向颈部传导,杂音强度不变,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X线有升主动脉狭窄后扩张、瓣膜有钙化等特点。
而肥厚性心肌病的杂音听诊位置较低,在胸骨左缘第四肋或靠心尖部,主动脉瓣区不清楚,用药物或物理学方法能使杂音强弱改变,超声心动图更有特征性改变易与主动脉瓣狭窄鉴别。
5.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本病杂音特点应与肥厚性心肌病鉴别,本病病程长,发展慢,主动脉瓣区杂音不仅向心尖而且向颈部传导,与后者不同,另外本病超声心动图二维五室图上主动脉瓣为大小两个瓣组成,M型超声见主动脉关闭线有偏移现象,此可与后者鉴别。
6.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本病在胸骨左缘3、4肋间有收缩期杂音,粗糙伴有震颤应与肥厚性心肌病鉴别,但前者杂音传播范围广,有时整个胸前区均能听到。
超声心动图见有室间隔缺损,有左向右分流,易与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特点区分之。
二、扩张型心肌病1.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多有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与心脏大小不相平行,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病年龄偏年轻,无典型心绞痛,病情发展慢,心脏比较大时才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②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ST-T 改变与异常Q波出现的导联与冠状动脉供血部位相一致,而扩张型心肌病的ST-T 改变比较广泛,异常Q波也不典型,且与冠状动脉供血无相应关系;③超声心动图:缺血性心肌病多以左室受累为主,缺血心肌可有局限性运动减弱,坏死心肌可有不运动或运动减弱或矛盾运动(室壁瘤),以节段性分布为特征,而扩张型心肌病则以左室左房扩大为多见,心肌运动以普遍降低为特征;④选择性冠脉造影则能肯定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而扩张型心肌病冠脉通常是正常的;⑤核素检查:冠心病有节段心肌缺血改变,扩张型心肌病呈多节段心肌花斑样改变。
心内科常见疾病课件
影像学检查:通过 X光、CT、MRI等 检查,判断心脏结
构和功能
诊断标准
1 症状: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 2 体征:心音异常、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 3 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 4 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BNP等 5 诊断流程: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诊断注意事项
询问病史:了解 患者的症状、病 程、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包括 血压、心率、心 音、心律等
辅助检查:心电 图、超声心动图、 心肌酶谱等
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与其 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 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
心内科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01
针对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高 02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控制病情,如抗
血压、高血脂等
凝、抗血小板等
0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情,需要进行
04
生活方式调整:调整生活方式,如戒
手术治疗,如心脏搭桥、瓣膜置换等
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治疗方法
1
2
3
4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绞 痛、抗高血压、抗心律
心包炎:心包膜的炎症,包 括急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 等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升 高,包括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心内科疾病危害
心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心衰、心律失常等严 重后果
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头 晕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增加死亡风险:心内科疾病可能导致猝死、心 梗等严重后果,威胁患者生命
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 心包疾病:包括心包炎、心包积液等
心内科常见疾病病例摘要及解析1-10
01病例摘要:女性,68岁,间断性头晕10年,活动后胸闷、气短1个月。
患者10年前因经常头晕,检查发现血压增高:160/100mmHg,此后感头晕时测血压多在160~170/100~105mmHg左右,间断服用降压0号。
近1个月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可以缓解。
偶有四肢乏力,无发作性头痛和呕吐,二便正常。
既往无糖尿病、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年,每天1包,少量饮酒,父54岁时死于高血压病、脑出血。
查体:℃,P89次/分,R18次/分,BP160/100mmHg,神志清,巩膜无黄染,口唇无紫绀,双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心尖呈抬举性搏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9次/分,律齐,心尖部2/6级BSM,A2亢进,A2>P2,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Hb138g/L,×109/L,PlT160×109/L,尿常规:蛋白(+)、尿糖(-);血肌酐88μmol/L,BUN7mmol/L,血K+L,空腹血糖L,总胆固醇L。
分析步骤:1.诊断及诊断依据本例初步印象是: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扩大,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高胆固醇血症。
其诊断依据是:(1)高血压病2级:BP160/100mmHg。
(2)极高危:○1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病家族史)。
○2心脏靶器官损害;心尖呈抬举性搏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2/6级BSM,尿常规:蛋白(+)。
○3并发症,心衰的临床表现:劳力性胸闷气短,双肺底湿性罗音。
(3)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L。
2.鉴别诊断(1)肾性高血压(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冠心病(4)瓣膜病3.进一步检查(1)心电图(2)超声心动图(3)心脏X线检查、眼底检查(4)血浆肾素活性、血尿醛固酮(5)腹部B超或CT4.治疗原则(1)非药物治疗:戒烟、限盐、减体重、有氧运动。
(2)药物治疗:○1降血压药物治疗:长期维持用药。
心内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内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与心绞痛鉴别:1、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5-20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有心肌损伤、缺血、坏死的动态变化,血清酶(CK、CK-MB、AST、LDH、TnT、TnI)升高。
2、心神经官能症:胸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隐痛,持续时间短至数秒或长达数小时,发病一般与劳累无关,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无ST-T缺血性改变。
3、肋间神经痛:疼痛部位常沿肋间分布,局部可有压痛,疼痛时间多长,持续性,心电图无缺血性ST-T改变。
4、不典型心绞痛还需与消化道病变,如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膈疝、溃疡病、胆囊炎、胆石症及颈椎病等引起的疼痛相鉴别。
与心肌梗死鉴别:5、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
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在发作后可好转或消失。
无病理性Q波出现。
血心肌酶(CK、CK-MB、AST、LDH、TnT、TnI)不高。
6、急性心包炎:发热与疼痛同时出现,心电图多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无病理性Q波,心肌酶不高。
7、急性肺栓塞:有典型的心电图特点,如肺型P波及SⅠQⅢ。
8、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胆石症等,可出现中上腹持续性剧痛,依靠心电图及心肌酶测定可以区别。
与原发性高血压鉴别:1、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史,或有明显贫血、血浆蛋白降低、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而视网膜病变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在疾病早期即有尿液改变。
2、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病年龄多见小于25岁或大于50岁,高血压病史短,发展迅速或过去易患高血压者,近期发展为急进型高血压者,无高血压家族史,有腹部血管杂音。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典型的有低血钾、碱中毒所致的肌无力、轻瘫、烦渴、多尿、血尿、低比重尿与蛋白尿。
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鉴别:1、先天性或退行性瓣膜病:先天性瓣膜病甚少见。
退行性瓣膜病主要见于老年人,病损以主动脉瓣为主。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心内科是一门专门研究心脏疾病的科学,主要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
心内科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观察,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护理。
以下是心内科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其相应的措施:1.缺氧诊断:该诊断主要针对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患者。
护理措施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狭窄、堵塞等情况。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气道压力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减少心脏负荷。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夹气指数等指标,及时纠正低氧血症。
-给予吸氧治疗,保持患者的氧饱和度在合理范围内。
-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血管扩张剂、抗凝剂等。
2.疼痛诊断:心内科患者常常伴有胸痛等症状。
护理措施包括:-评估疼痛的特点、程度和地点。
-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以判断疼痛程度。
-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
-给予心理支持,提供情绪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3.水肿诊断:心力衰竭患者常表现为水肿症状。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及时发现和纠正水肿情况。
-观察患者的水肿部位,如下肢、腹部等。
-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利尿剂、心血管药物等。
-指导患者控制摄入液体和盐分的量。
-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促进水肿的消退。
4.心律失常诊断:心律失常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和心率等指标。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心律、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
-给予患者心电图监测,及时判读和评估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
-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教育患者关于心律失常的知识,提醒患者避免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感。
5.血压波动诊断:高血压患者常常有血压波动的问题。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
-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皮肤颜色等指标,及时纠正血压异常。
-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降压药物、药物剂量调整等。
-指导患者控制饮食,限制过量的盐分摄入。
心内科掌握的内容
心内科掌握的内容心内科是专门研究心脏疾病的科室,涉及到心脏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心内科的常见病症、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常见病症1. 心绞痛:心绞痛是指心脏供血不足时引起的一种胸痛症状。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胸闷、胸痛、气促等。
诊断心绞痛可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检查。
2.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
患者常表现为剧烈胸痛、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诊断心肌梗死可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检查。
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以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患者主要表现为气促、水肿、乏力等症状。
诊断心力衰竭可通过心脏超声、B型钠尿肽等检查。
二、诊断方法1. 心电图: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一种常用检查方法。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心率、心律等参数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2. 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是使用超声波技术对心脏进行成像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心脏超声可以检测心脏瓣膜的功能、心室壁运动等指标,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通过注射造影剂进入冠脉,通过X射线成像来观察冠脉的狭窄和阻塞情况,以确定冠心病的程度和位置。
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也是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手术的必要准备。
三、治疗措施1. 药物治疗:心内科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心绞痛药、抗血小板药、降压药、利尿剂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心脏功能和减轻症状。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插入体内,利用特殊器械进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冠脉扩张术、冠脉支架植入术等,可以改善冠脉狭窄和阻塞,保证心脏的正常供血。
3. 外科手术:对于某些严重的心脏疾病,如心脏瓣膜病、心脏肿瘤等,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可以修复或替换心脏瓣膜,切除肿瘤等,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心内科是专门负责心血管系统和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科室。
在进行心内科护理时,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和特点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以下是心内科常见的护理诊断:1.缺氧:心脏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缺氧症状,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呼吸状况和皮肤颜色等。
护士可以采取措施,如提供氧气辅助呼吸、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协助患者调整体位等,以减轻患者的缺氧症状。
2.心衰:心衰是心内科患者常见的疾病,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和肺水肿等症状。
护士可以采取措施,如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控制液体摄入和排出、提供舒适的环境等,以减轻患者的心衰症状。
3.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性疾病,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心电图变化和心肌酶学指标等。
护士可以采取措施,如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提供心理支持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恢复心肌功能。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内科患者常见的疾病,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压等指标。
护士可以采取措施,如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协助患者保持安静和调整体位等,以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和减轻患者的症状。
5.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心内科患者常见的疾病,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血压和血糖等指标。
护士可以采取措施,如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锻炼、进行心理支持等,以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6.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心内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肢体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护士可以采取措施,如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提醒患者早期行动、进行肢体按摩和提供合理的床位位置等,以预防血栓形成的发生和减轻患者的症状。
除了以上提到的护理诊断,心内科护理还包括疼痛管理、体位调整、液体平衡、危重监护、心理支持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护士在实施护理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结语
以上是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的简要介绍。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人 类的健康和生命,及早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诊断困难
冠心病症状不明显,需要 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方式来 确诊。
治疗复杂
冠心病的治疗方式有很多, 需要因人而异。
风险较高
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意 外风险要大于一般人。
治疗心衰的方法
利尿剂
可排除多余水分,减少心脏负 担。
人工起搏器
通过电信号刺激心脏,使其跳 动。
心脏移植
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将捐赠者 的心脏移植到患者体内。
急诊情况下该怎么办?
心脏病突发时,应该立即拨打 急救电话并尽可能让患者保持 安静,等待医护人员到来。
高血压的治疗方案
1
饮食调整
减少盐和胆固醇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
2
药物治疗
利尿剂和 ACE 抑制剂等药物有助于控制血压。
3
生活习惯改变
戒烟、减肥、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高血压有帮助。
冠心病诊治难点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 治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本次课程将 介绍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以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认识心脏病
什么是心脏病?
心脏病分为心肌病、冠心病、 心律失常等,直接导致心血管 系统的紊乱。
如何预防心脏病?
控制体重、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期检查等都是预防心脏病的 有效措施。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1
心脏复位术
将心脏电流复位正常状态。
2
药物治疗
通过用药来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内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心内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轻者可无明显表现,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猝死。
1、病毒感染症状:半数病人发病前1~3周: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等“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心脏受累症状: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表现。
严重: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猝死。
3、主要体征:与发热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尖部S1减弱、可出现S3或杂音,肺部罗音、颈静脉怒张、肝大、心脏扩大、下肢水肿等。
健康指导(一)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一般需要休息几周,等病情有所稳定,可以适当的锻炼自己的身体,病情严重宜卧床半年以上。
心衰控制,心律失常好转,心电图改变好转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避免过度疲劳,不宜作剧烈运动。
避免心肌炎劳累,加重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1.定时测量体温、脉搏。
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有否心功能不全。
3.定时测量血压,观察记录尿量,以及早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4.密切观察心率与心律,及早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三)饮食护理1、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出现心力衰竭时需给予低盐饮食。
2、忌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品,不饮浓茶。
3、保持大便通畅(四)药物护理I、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改善心肌代谢。
维生素c大剂量静脉注射或静滴效果明显。
2、使用洋地黄类应观察有无中毒现象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血管扩张性药物应注意防止药物外渗。
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运用输液泵。
(五)预防感染1、防止病毒的侵入是十分重要的。
尤其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
对患者这种易感冒者平时应注意营养,避免过劳,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
心内科常见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一病例摘要男,58岁。
因主诉“发现血压高12年,间断下肢水肿6年,再发加重半年”就诊。
患者12年前发现血压增高,不正规服用降压药,6年前发现双下肢水肿,在某县医院查尿常规示尿蛋白+,按“慢性肾炎”治疗无效。
2年前患“脑梗塞”在某县医院住院治疗1个月,偏瘫、不全失语恢复正常,仍按慢性肾炎给与“肾炎四味片”、小剂量激素(强的松30mg/d)及雷公藤等治疗。
半年前水肿加重,尿蛋白++。
体格检查:T:36.8℃,P:82次/分,R:22次/分,BP:160/100mmHg,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尿常规:尿蛋白2+,24小时尿蛋白定量1。
65g,红细胞1—3/HP,血常规:Hb110g/L,RBC3。
6×1012/L,WBC8。
1×109/L,N 0.69,L 0.29,E 0。
02,血BUN8.8mmol/L。
诊断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伴肾损害诊断依据1.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病程>5年,程度>150/100mmHg;2.有持续性蛋白尿;3.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4.肾活检符合良性小动脉硬化,其硬化程度与小球、小管、间质的缺血纤维化病变程度一致; 5。
除外原发肾小球疾病和其他继发肾脏疾病下一步需作检查1。
眼底检查。
2.有条件者可行肾穿刺活检。
主要鉴别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继发高血压尿异常在先,高血压在后,尿蛋白较多(+++~++++),脑血管意外少见,肾性贫血相对重,病程进展较快,与本例不符。
治疗措施1。
有效控制系统性高血压①去除诱因:戒烟酒、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控制钠盐摄入,纠正异常脂质血症。
②合理应用降压药物:选择既能降压又不损害肾脏的抗高血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拮抗剂和受体阻滞剂,或几类药物联合应用,使血压控制到靶目标值(125-130/80—85mmH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内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与心绞痛鉴别:
1、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5-20分钟,经休息或含服
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有心肌损伤、缺血、坏死的动态变化,血清酶(CK、CK-MB、AST、LDH、TnT、TnI)升高。
2、心神经官能症:胸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隐痛,持续时间短至数秒或长达数小时,发病一般
与劳累无关,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无ST-T缺血性改变。
3、肋间神经痛:疼痛部位常沿肋间分布,局部可有压痛,疼痛时间多长,持续性,心电图
无缺血性ST-T改变。
4、不典型心绞痛还需与消化道病变,如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膈疝、溃疡病、胆囊炎、
胆石症及颈椎病等引起的疼痛相鉴别。
与心肌梗死鉴别:
5、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
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在发作后可好转或消失。
无病理性Q波出现。
血心肌酶(CK、CK-MB、AST、LDH、TnT、TnI)不高。
6、)
7、急性心包炎:发热与疼痛同时出现,心电图多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无病理性Q波,
心肌酶不高。
8、急性肺栓塞:有典型的心电图特点,如肺型P波及SⅠQⅢ。
9、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胆石症等,可出现中上腹持续性剧痛,依靠心
电图及心肌酶测定可以区别。
与原发性高血压鉴别:
1、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史,或有明显贫血、血浆蛋白降低、尿素氮和肌酐
升高而视网膜病变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在疾病早期即有尿液改变。
2、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病年龄多见小于25岁或大于50岁,高血压病史短,发展迅速或过
去易患高血压者,近期发展为急进型高血压者,无高血压家族史,有腹部血管杂音。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典型的有低血钾、碱中毒所致的肌无力、轻瘫、烦渴、多尿、血
尿、低比重尿与蛋白尿。
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鉴别:
1、先天性或退行性瓣膜病:先天性瓣膜病甚少见。
退行性瓣膜病主要见于老年人,病损以
主动脉瓣为主。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风湿活动的鉴别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但感染性心内膜炎常有
低热、进行性贫血、白细胞正常或稍高,皮肤和眼结膜出血点、血尿、脾肿大及血培养阳性,可与风湿活动区别。
与病毒性心肌炎鉴别:
1、<
2、风湿性心肌炎:需有风湿病的表现,如关节炎、皮下结节、环行红斑、舞蹈病等症,抗
“O”增高,心瓣膜杂音显著。
3、冠心病:患者年轻,无易患因素,无心绞痛表现。
4、β受体亢进:是一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可有胸闷、心前区痛、心电图有ST-T改
变,易于心肌炎混淆。
但心得安试验阳性,无病毒感染依据,有助于鉴别。
5、功能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紧张、情绪改变、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有关。
有时需
经心内膜活检或较长时间的观察后方能作出结论。
与肥厚性心肌病鉴别:
1、心室间隔缺损:收缩期杂音部位相近,但为全收缩期,心尖区多无杂音。
超声心动图可
见室间隔回声中断及有分流。
2、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狭窄,单纯二尖瓣
关闭不全少见;而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常合并关闭不全,单纯主动脉瓣狭窄少见。
超声心动图显示特征不同。
3、冠心病:冠心病无特征性杂音,超声心动图上室间隔不增厚,EKG的Q波多宽而深。
冠
心病多发于中年人。
与扩张性心肌病鉴别:
1、风湿性心脏病:本例虽有二尖瓣关闭不全,但不伴有舒张期杂音;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
瓣狭窄为主,多有链球菌感染及风湿热病史。
心脏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有心衰存在时减弱,心衰控制后增强。
心电图多有二尖瓣P波、右心室肥大及心房颤动。
X线多呈二尖瓣型心脏。
2、心包积液:心肌病时心尖部波动向左下方移位,与心浊音界的左外缘相符,心包积液的
心尖搏动常不明显或处于心浊音界左外缘之内侧。
二尖瓣区收缩杂音、心电图上心室肥大、异常Q波、各种复杂的心律失常,均指示心肌病。
超声检查不难将二者区别,心包内多量液体平段或暗区说明有心包积液,心脏扩大则为心肌病。
3、^
4、冠心病:中年以上患者,若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而无其他原因者,必须考
虑冠心病和心肌病。
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易患因素,室壁活动呈节段性异常者,有利于诊断冠心病。
以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者,与心肌病难区分时,冠脉造影有助于鉴别。
与心包积液鉴别:
1、充血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心脏扩大等,也可有心包积液。
但是有继发心衰所特有的体征,如瓣膜杂音等,心脏浊音界不受体位改变而影响,无奇脉。
2、扩张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心包内无液性暗区,且由于心脏扩大引起瓣膜关闭不全,
可闻及杂音,常同时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3、肝硬化:肝硬化者无颈静脉怒张及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与缩窄性心包炎鉴别:
1、限制型心肌病:病情发展迅速,心脏增大者较多,常可听到室性和房性奔马律,或四音
律,很少有奇脉。
心电图较少有低电压,心脏超声心包不增厚,可有心肌或心内膜增厚。
2、肝硬化:肝硬化者无颈静脉怒张、体循环静脉压升高及心包钙化和心尖搏动减弱表现。
3、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有瓣膜病的特征性杂音,心脏明显增大及下肢浮肿较腹水明显。
4、扩张性心肌病:心脏增大呈普大型,有瓣膜环扩张所致的心脏杂音,有左室收缩功能障
碍的特征。
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鉴别:
1、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可递增性加剧,但不是一开始即为剧烈的撕裂样痛;心电图有心肌
梗死表现;有休克征象时血压降低;心肌酶增高。
2、急性心包炎:胸痛可突发,但性质多为锐痛,可受呼吸和体位影响;多伴有发热,可有
心包摩擦因或扣击音;心电图有ST-T改变;X线心影呈烧瓶样、搏动减弱等。
3、肺动脉栓塞:多有产生栓塞的原发病,如风心心衰、房颤或骨折、长期卧床等,有呼吸
困难、发绀、咯血等肺栓塞的症状;心电图有急性肺心病改变,如肺型P波及SⅠQⅢ或电轴右偏;X线示粗大的肺动脉阴影及周围血管变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