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大黄酒用洗之意义何在

合集下载

大承气汤方歌,组成,功效与作用

大承气汤方歌,组成,功效与作用

大承气汤方歌,组成,功效与作用大承气汤方歌,组成,功效与作用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组成】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去皮,炙,半斤(24 g) 枳实炙,五枚(12g ) 芒硝三合(9g)【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现代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方解】本方为治阳明腑实证的主方。

其成因系由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燥屎乃成,邪热与肠中燥屎互结成实所致。

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胀痛;燥屎结聚肠中,则腹痛拒按,按之坚硬;里热炽盛,上扰神明,故谵语;四肢皆禀气于阳明,阳明经气旺于申酉时,热结于里,郁蒸于外,故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是热盛津伤,燥实内结之征。

前人将本方证的证候特点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

所谓“痞”,即自觉胸脘闷塞不通,有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肠中燥屎干结不下;“实”,是实热内结,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痛不减,以及潮热谵语,脉实等。

至于“热结旁流”证,乃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除而不能,逼迫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所致。

热厥、痉病、发狂等,皆因实热内结,或气机阻滞,阳气受遏,不能外达于四肢;或热盛伤津劫液,筋脉失养而挛急;或胃肠浊热上扰心神,神明昏乱等所造成。

中医-《伤寒论》中的用“酒”之道

中医-《伤寒论》中的用“酒”之道

《伤寒论》中的用“酒”之道2014-09-27刘玲中医书友会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作者/刘玲⊙编辑/张亚娟:酒有活血通脉、温通阳气、驱除寒邪、助行药力的作用,药酒传承已久,为治剂之一。

伤寒论中酒指清酒,共有两方;苦酒指醋,也共有两方。

酒的用法包括加酒和酒洗。

同时伤寒论中也有对于酒的禁忌。

小编认为该文可算是对伤寒论中“酒”的汇总了。

本文转自中医出版(微信号zhongyichuban)浅析《伤寒学》中用“酒”之道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把酒作为一种治病的药物,最早可见于《素问·缪刺论》用左角发酒治疗尸厥。

关于“酒”的药用价值,历代医家有较多论述,本文就《伤寒论》中用“酒”之道做一浅析。

一、《伤寒论》中的“酒”1、酒《伤寒论》中的酒指清酒。

清酒为古代用米酿造作祭祀用的好酒,质地纯净。

用之可活血散寒助药温通,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罗氏会约医镜》:“酒者,水谷之精,其性热,其气悍,无所不至,畅和诸经,善助药力。

少饮,和血益气,壮神御寒,辟邪逐秽。

过饮则伤神耗血,损胃烁金,发怒纵欲,生湿热痰嗽,且成痰膈,助火乱兴,诸病萌焉。

”用酒煎药可活气血、通经隧、散久寒、扶阳气,又有引药入血分的作用。

《伤寒论》中用酒煎药者有两方:一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条)。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

”治血虚寒凝致厥兼内有久寒。

正如李荫岚《伤寒论条析》中曰久寒不但滞在经络,更滞在脏腑,故用吴茱萸、生姜直走厥阴经脏,以散其久滞之陈寒也。

更用清酒煎药,取其懔焊之性,以助阳气,更增温通血脉之功,使寒去阳复,旧恙得除。

” 此意在助药力加强其活血温中祛寒的作用。

二为炙甘草汤(177条)。

“伤寒,脉结代,心动淨,炙甘草汤主之。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酒洗前后的药效对比研究

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酒洗前后的药效对比研究

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酒洗前后的药效对比研究崔园园;张美;陈志敏;李文兵;胡昌江;陈海媚【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16(038)006【摘要】目的探讨生大黄、酒洗大黄及其分别纳入调胃承气汤时对小鼠泻下作用及“寒下”伤胃气不良反应的差异,以阐明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酒洗的意义.方法将生大黄、酒洗大黄分别纳入调胃承气汤中,并进行泻下、胃排空、小肠推进实验及对小鼠基础代谢和胃组织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各给药组均有一定的泻下、胃肠刺激作用,单味大黄经酒洗后,对正常和里实证小鼠的泻下、胃肠运动基本无影响,但对基础代谢、胃组织功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胃组织中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结论调胃承气汤中采用酒洗大黄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性,既保证了泻下的目的,又缓解了不良反应.【总页数】4页(P1393-1396)【作者】崔园园;张美;陈志敏;李文兵;胡昌江;陈海媚【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8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黄酒对模拟胃体系中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 [J], 郭金英;杨慧;任国艳2.蚁黄酒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药效评估 [J], 汪杰;邓秀荣3.在黄酒企业中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J], 陈郛4.无蒸煮酿造麦曲黄酒中大米水解过程的剖析和发酵失重 [J], 陈佩仁;叶春勇;王有崇;王林秋;任海奇5.浅议大黄酒洗在大承气汤中的作用 [J], 宋永刚;刘健美;王海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承气汤——精选推荐

大承气汤——精选推荐

大承气汤【方药歌诀】大承气汤用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囊,谵语潮热腹满痛,攻下实热力能当。

去硝名为小承气,调胃只有硝黄草。

【学用导读】运用大承气汤,若热结阳明引起大便不通,可用大承气汤攻下;若热结阳明引起脘腹胀满而无大便不通,也可用大承气汤攻下,提示大便不通不是应用大承气汤主治的唯一诊断标准。

再则,运用大承气汤主治病证,一要重视煎煮及服用方法,二要重视因病变证机轻重而调整方药用量及随证加减用药。

【中医辨证】热结证(阳明热结重证):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腹中转气,绕脐痛,拒按,烦躁,谵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气短,气喘,身重,头昏目眩,不欲饮食,小便不利,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沉或迟或数。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大承气汤,既是主治阳明热结重证的基础方,又是主治阳明热结旁流重证(下利清水且无粪便,臭秽,虽下利且腹满痛不减,按之脘腹坚硬,不欲饮食,小便不利,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或浮大而按之反涩)、阳明热结危证(发热,汗出,腹满痛拒按,十余日不大便,发则不识人,或独语如见鬼状,语无伦次,循衣摸床,直视谵语,惕而不安,小便不利,舌红,苔黄燥,脉弦)、阳明热极证(发热不减,汗出不止,谵语,或神昏,舌红,苔黄,脉数)、阳明热极痉证(口噤,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或磨牙,舌红苔黄,脉弦)、阳明热厥证(手足厥冷,或神志昏厥,高热不止,舌红,苔黄)、阳明宿食证(脘腹胀满疼痛,不欲饮食,吞酸,恶食,嗳腐,苔腻,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或脉数而滑)、阳明宿食瘀血证(少腹坚满疼痛,恶露不尽,不能饮食,不大便,烦躁,嗳腐,发热甚于日晡,谵语,舌红,苔黄,脉沉)的基础方。

病变证机:邪热内结阳明,阻滞气机,壅滞不通,以此而演变为阳明热结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不大便,腹痛拒按,潮热,谵语,舌质红,苔黄厚或燥或腻,脉沉或实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急性病毒性肝炎,梗阻性肝炎等。

1958年资料4 学习伤寒论对大承气汤的认识

1958年资料4 学习伤寒论对大承气汤的认识
(4)少阴三急下,有人认为是少阴温病,热结旁流之证,不是少阴伤寒,故可用承气泄热下结;即使是伤寒,二三日绝不致酿成峻下。我认为伤寒也好,温病也好,只要有可下条件就应该下,不必胶柱鼓瑟,延误生命。所谓“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都是我们辨证和治疗南鍼。如其认为大承气为泻下猛剂,则吴鞠通先生发明的增液承气、护胃承气、宜白承气,均可选用,我们曾经用此法治疗真阴亏耗而须泻下者,一般效果都好,至真要大论曰,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就是这个例子。
(1)呕多:呕逆是病势向上,逆而不顺,热在上焦,未全入府,或病无少阳,往往伴有此证。
(2)面合赤色:阳明面色本赤,但并不通赤,面合赤色,是指面色通赤而言,通赤表示邪气拂郁在经,尚未入于胃府。
(3)心下鞕满:邪气未全入府,为胃实而肠未实的重要证征。
(4)三阳合病:热邪炽甚于胃经,尚未入于胃府,虽有腹满讝语,并非肠中燥矢引起。
3.可下不可下辨 适应证和禁忌证比较容易了解,惟有可下不可下模稜两可的疑似证不好掌握,关于这一点,伤寒论曾提出专门病案来讨论。伤寒说:“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又说:“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又说:“阳明病衇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又说:“得病二三日,衇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未定成鞕,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根据上面复杂的记载,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研究;首先从大便鞕的原理来分析,汗多大便必鞕,小便多大便必鞕,是一个定而不易的规律;凡是汗多小便利,而并见潮热腹满,不大便等证,就可用大承气;反之,小便少,汗出不多,虽有烦躁、潮热、腹满、不大便等证,亦不应轻用。其次,从多方面考虑有关问题,而后辨证论治;或者先服小承气汤,探试其是否转矢气,再行决定。

三承气汤证的鉴别

三承气汤证的鉴别

三承气汤证的鉴别本文主要探讨关于阳明腑实证三承气汤的有关问题,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三方,由于三方药物组成类似,皆以大黄(酒洗)为主药,配伍不同,适应症略有差别,故集而述之。

大黄,性寒,味苦,具有泄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

其成分结合型蒽醌在大肠被细菌酶水解后的产物可刺激肠粘膜及肠壁肌层内神经丛,促进结肠蠕动而致泄。

其本身亦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除此外,大黄尚具有抗炎、止血、利胆保肝、血液稀释等作用。

酒洗大黄是三承气汤的主药,仲景在《伤寒论》中辨证尤为注意保护胃气,用酒洗大黄是以酒之温热缓和大黄苦寒伤胃之弊,此外,煎煮大承气汤用水一斗,先煎枳实、厚朴至五升,再加入大黄煮至二升,然后去滓加芒硝一二沸,在小承气汤中,用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调胃承气汤煎煮方法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

三承气汤实际上煎煮大黄消耗水分达二至三升,用时并不短,而大承气汤大黄所谓大黄后下和现在说的“后下”意义上是不一样的,与其说大黄后下,不如说是枳实、厚朴先煎。

大黄属于刺激性泻下药,其主要泄下成分蒽醌类物质在不耐热,在煎煮过程中会有损失,此乃仲景在煎煮承气类方中故意而为之,避免过竣之意也。

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一致,而除配伍不同外,药物用量亦不一。

调胃承气汤用芒硝半斤,大承气汤用芒硝三合,芒硝用量差三倍之多。

大承气汤厚朴用量达半斤之多,而小承气汤厚朴为二两,用量差近乎四倍仍多。

承气者,承顺胃气之下行之意。

感染性疾病发热,交感神经兴奋,容易抑制肠道蠕动,造成大便停留于大肠中,水分吸收过度而便秘,另外,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热出汗后,体液丢失,肠道主动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亦造成大便干结。

大便停留时间过长,肠内容物腐败,毒素过度吸收,更容易引起全身尤其是脑中毒。

三承气汤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亦即作用于上述过程的不同阶段,程度缓解有别也。

三承气汤中症状表现也有类似之处,即皆可出现潮热、谵语、腹满。

经方61:大承气汤|腹部充实、膨胀、便秘、潮热、脉实有力之病

经方61:大承气汤|腹部充实、膨胀、便秘、潮热、脉实有力之病

经方61:大承气汤|腹部充实、膨胀、便秘、潮热、脉实有力之病大承气汤之用药、用量本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均有方证条文,为古代急症救命方。

其用药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如下: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

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此方中用药剂量特殊者有二:一为枳实。

用量为五枚。

根据实际称重,一枚枳实约重18克,大者芍20克,所以,五枚枳实按六两计算。

二为芒硝。

用量为三合。

根据实测,一升芒硝约重120克,即一合大概重12克。

此方用量为三合,即36克。

按二两计算。

大承气汤推荐量(克):原方原量:大黄60,厚朴120,枳实90,芒硝30。

常规标准量:大黄12,厚朴24,枳实18,芒硝6。

大承气汤用法-经方中医程医生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1.大承气汤为经方三承气汤之一。

三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承气者,承顺胃气之意也。

2.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调胃承气汤有8条,小承气汤有8条,而大承气汤则有19条。

三方条文共占了伤寒论全部398条的十分之一多,而大承气汤一方即占了二十分之一。

如果单从方证条文来看,大概占了伤寒论方证条文的十分之一。

由此可知此方之重要性。

3.虽然此方药仅四味,条文非常多,但从临床来看,并不是单治某一病之方,而是用来治疗、调整某一体质状态。

即其应用目标为:从腹证来看:以腹部充实,腹满而坚为主。

大都以脐中心膨满(防风通圣散用于慢性体质,本证属于急性实热证)。

从方证来看:大便秘结为主。

发热、无恶寒及恶风,有便意但不通,里急后重严重,口渴甚,舌干燥时有黑苔,又诉恶心,或有谵语者,应及早用本方退热。

高热、脉沉迟有力,汗出而不恶寒,腹部膨满充实,便秘质硬,手足汗出湿透为目标。

又可用于高热谵语,意识呈朦胧不安状,便秘数日,潮热、不恶寒者。

——所谓潮热,如潮而满,海岸各个角落均被波涛浸透,与发热之同时全身汗出,此潮热为大承气汤之目标。

认识三个承气汤应用区别

认识三个承气汤应用区别

认识三个承气汤应用区别千古名方不传之秘: 承气汤!承气汤是中医中的一个名方,且有一系列的承气汤,比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都是在承气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在中医治病救人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汤是如何“承气”的?预知详情?且看正文解疑!关于承气汤的命名,自古至今大多数医家以五行学说的“亢则害,承乃制”来做解释,即如果某一脏腑之气过于亢盛,就由其接下来我克或者克我的脏腑对其进行制约,从而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其实承气汤以清泻药物泻下肠道实热或者燥屎,跟五行的生克制化没有任何关系。

倒是王晋三在《绛雪园古方选注》中说的“承气者,以下承上也”,几近本意。

从承气汤证的病理来看,是邪热燥屎结滞于阳明大肠,而阳明大肠无论经络走行、所处部位、器官顺序、功能特点等,都在胃的下游,而且承气汤证的燥屎也是结滞在胃的下游大肠。

虽然原文中有“胃中有燥屎五六枚”的说法,但很明显这个燥屎是在大肠,胃中是断然不会有燥屎的。

六腑之气是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

胃气既然已经将糟粕下传到了大肠,而因邪热燥屎致大肠不能继续传导下行,使六腑以降为顺的功能中断,此时就需要人为地帮助大肠,完成承接胃气下降的功能,使传导之职得以延续。

所以“承气”,即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

这也是“调胃承气汤”之所以加上“调胃”二字的奥妙所在。

承气汤已经很明显地指出来是为了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而使六腑以降为顺的功能得以延续。

而调胃承气汤证明显是邪热在阳明胃,它既不是阳明无形邪热在气分的白虎汤证,也不是阳明有形燥屎内结的大承气汤证,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阳明胃的邪热证,热已入腑,在欲形成燥屎而尚未形成之际,邪热尚在胃。

在将要下传大肠而尚未传变的关口,既有邪热将要传到大肠形成腑实燥屎的趋势,又有邪热还在阳明胃,这时唯恐大肠不能承顺胃气而正常通降,尤须清除胃热以防邪热下传,所以方名叫“调胃承气汤”。

承气汤系列的重点难点解析

承气汤系列的重点难点解析

承气汤系列的重点难点解析跟我记方剂6-寒下剂: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一讲中,我们简单介绍了这几个方剂。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主要针对该汤方系列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干货较多,各位看官扶稳坐好。

首先,第一个问题:为何三个承气汤中泻下作用最缓的调胃承气汤还要用到芒硝,芒硝在此的作用是什么。

《伤寒论》:“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可见调胃承气汤不仅为泻下,更多的是用来清解胃中的燥热。

所以该汤方的设立更多的是用来解决病机为胃燥热的一系列的病症,比如:衄血、口腔炎症肿痛、口干渴心烦等等。

我们曾在跟我记方剂16-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凉膈散一节中学习了凉膈散,这个后世方就借鉴了调胃承气汤的基础上做了加味,以更有效的治疗中上焦的火症。

在《方剂学》课本中,凉膈散虽被列在清热解毒剂而不是泻下剂,但它确是沿袭了《伤寒论》调胃承气汤的治法:即以泻代清,泻下以清上。

单从芒硝讲,不仅可以软坚通便,还可以润燥清火,也就是说我们看待它时不仅要知道芒硝是个泻下药,也要了解它是个清火的药。

实际上,芒硝是可以和石膏相类比的:首先它们同样是矿物药;它们的成分也有相似的地方: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而石膏是硫酸钙;而且他们都有很强的清热作用。

不同点是芒硝的润燥通便作用是石膏不具备的。

调胃承气汤主要解决的是胃中燥热所导致的一系列上火症状,需要清火,需要润燥,也需要通便,同时满足这三个作用的药物,芒硝是最合适之选。

大家都知道芒硝可以软坚润燥,能将燥屎变稀而帮助泻下,它是如何实现这个作用的?这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芒硝的主要成分是带十个结晶水的硫酸钠,这十个结晶水的结构,使得它很容易起到润泽肠道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硫酸钠在肠道里会释放大量硫酸根离子,它会使肠中形成高渗溶液。

高渗溶液的作用是使肠道的周围组织不仅不能再吸收内容物的水分,而且还会释放组织中的部分水分给到肠道腔中。

所以,在上述两个因素的作用下,胃肠道越发润泽,大便由硬变软,逐渐稀释。

大承气汤中大黄不为后下,实为枳实、厚朴先煎

大承气汤中大黄不为后下,实为枳实、厚朴先煎

大承气汤中大黄不为后下,实为枳实、厚朴先煎大家好,我是武邑县武邑镇卫生院中医科大夫乔双丽。

大黄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大黄的通便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

很多人在用大黄通便时,往往大黄后下。

其根据有二:一是伤寒论中大承气汤煎煮法中大黄后下;二是现代药物学研究证实大黄煎煮时间过会导致便闭,没有泄下作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在临床中用大黄通便,也是后下的。

随着对《伤寒论》的学习不断深入,发现这是有问题的。

首先,大承气汤煎煮法中,与其说大黄后下,不如说是枳实、厚朴先煎。

煎煮大承气汤用水一斗,先煎枳实、厚朴至五升,再加入大黄煮至二升,然后去滓加芒硝一二沸。

也就是说,实际上煎煮大黄消耗水分达三升。

这和现在说的“后下”意义上是不一样的。

在小承气汤中,用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煮大黄消耗水分也是差不多三升。

也就是说,大小承气汤煎煮大黄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大承气汤中后下大黄,并没有缩短大黄的煎煮时间。

再比较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会发现厚朴三物汤用水达一斗二升,煎煮到剩余五升时加入大黄,加入大黄后再煮去二升水,最后剩余三升药汁。

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比较,大黄的用量是一样的,厚朴三物汤中厚朴、枳实的量要比小承气汤中多很多。

可见,张仲景确实意在先煮厚朴、枳实,而不是后下大黄。

其次,大承气汤中大黄用酒洗,是欲其入血分。

张仲景用大黄入血分,有两种方法:一是延长煎煮时间,一般消耗五升左右的水,比如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等;二是用酒洗,或者直接用酒煎,一般消耗二三升水,比如抵挡汤、下淤血汤。

丸药大黄蛰虫丸,也是用酒送服引入血分的。

在大承气汤证中,燥屎压迫肠道壁,消耗水分,必然会造成肠道壁血液粘稠,流通不畅,所以张仲景用酒洗大黄入血分,凉血活血,以免造成肠道壁的坏死,使病情复杂化。

其实大黄入血分仍然有通便的作用,很多血分药比如当归、芍药、桃仁等也是可以通便的。

《伤寒论》中真正意义上大黄“后下”的方子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下大黄之后只煮一两沸,确不是用来通便的,而是用来清气分热的。

(五)大承气汤——燥屎,悍热伤阴,伏热

(五)大承气汤——燥屎,悍热伤阴,伏热

(五)大承气汤——燥屎,悍热伤阴,伏热16燥屎——刑锡波医案于某,女,14岁,学生。

病史:初因伤风发热,头痛、自汗、恶寒、心烦,余以麻杏石甘汤加金银花、连翘1剂而愈。

后因食肉过多,病又复发。

初起目肿如桃,头痛如劈,烦躁谵语,大渴引饮,潮热自汗,小便短涩,大便不通,腹胀拒按,舌绛苔燥,两脉滑实。

辨证:阳明燥实。

治法:泻热通下。

处方:生大黄12克,厚朴12克,E硝10克,积实10克。

服药1剂,下燥屎数十枚,诸症霍然痊愈。

后以清热和胃之剂,调理而愈。

脉症合参,此患者属于胃家实证。

胃热上冲,则头目肿痛;胃热壅闭,则心烦谵语;胃津灼烁,则口渴引饮;阳明热伏,则日晡潮热。

据证属阳明燥实,宜用急下之法,以泻燥热之气,予大承气汤服之。

可见,春温夹食,用大承气汤亦有效果。

《刑锡波医案集》论:本案复发,就是表未透解,阳明之热,未能透泄,就为伏热,胃热则多食,所以食肉过多而复发。

17燥屎——刑锡波医案郑某,男,13岁,学生。

病史:初因伤暑发热,腹痛水泻,服固肠丸,泻虽止,而热与痛更甚,继服青蒿饮加白虎汤,亦不见效。

迁延七八日,午后发热益甚,夜则谵语,舌苔黄厚焦燥,口渴引饮,脐腹绞痛。

诊其脉沉滑而数,右手重按有力。

辨证:郁热燥实。

治法:峻下热结。

处方:生大黄10克,芒硝10克,知母10克,枳实6克,甘草6克。

服药后3小时,大便下坚屎数枚,服2煎后,又下秽粕很多,腹痛顿止,是夜澹语未作。

但余热尚需进而清之,乃改用清热养阴之剂,调理而愈。

此患者属阳明郁热燥实之证。

《伤寒论》中谓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因肠中有燥屎。

热盛上蒸则发谵语,燥屎在肠则腹痛。

下午潮热是阳明郁热之特征。

盖病势初起,因伤暑自泻,邪可下解,但反治而用药止泻,热邪留于胃肠,伤津烁液,非急下救阴,必至酿成不救,因疏大承气汤加清热之剂。

可见大承气汤治疗积滞化热,用之适当,效如桴鼓。

《刑锡波医案集》18悍热伤阴——黎庇留医案黄某某,15岁。

四日患发热,口渴,咳嗽,大便三四日一行,医十余日不愈,始延余诊。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软坚散结 攻润相须 泻热通便
大承气汤方义
芒硝
(臣)
大黄
(君)荡涤积滞 行气导源自 消痞除满枳实 厚朴(佐)
燥实 痞满
配 伍
泻下 行气
治 法
寒因寒用
大承气汤
通因通用
[运用]
1、本方为峻下热结之代表方。
2、临床证治要点:数日不大 便,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脉 沉数。 3、煎煮法:先煎枳、朴,后 下大黄,芒硝溶服。
《伤寒论》
[释名]

降为顺 通为用
药效峻猛


胃气
闭 塞



功效
峻下热结
大黄酒洗四两 芒 硝 三 合 冲 服 厚朴去皮半斤
药 组
枳实五枚
大 承 气 汤
[主治] 热结里实证。
热 结 里 实
1、阳明腑实
重证:痞、满、燥、实;
异证:下利稀水,腹满痛不减。 热厥 肢厥
2、热结变证
痉病
抽搐
狂乱
+腑实
发狂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荡 涤 胃 腑 积 热
阳 明 大 去硝, 腑 朴为黄 黄 实 之半 证
硝黄 朴 枳朴 重
泻 下 行 气 并 重 痞 满 实 燥 实
痞 满 燥 实
泻 下 峻 剂 泻 下 轻 剂 泻 下 缓 剂
调胃承气汤
去枳朴, 加甘草

大承气汤方泻热攻下肠胃清空

大承气汤方泻热攻下肠胃清空

大承气汤方泻热攻下肠胃清空“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有些人上火便秘了,会吃点儿三黄片来清热解毒。

没几天,就会发现大便很顺利地排出,这说明泻火了,“火”从大便排出来了。

吴女士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大便了,由于之前她没有注意泻火,现在,她身体潮热。

像吴女士这种情况,如果再不速治,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于是我叮嘱她的家人赶快煎服大承气汤,结果一剂而愈。

很多时候,我们治疗疾病的时候都是以扶正为先,慎用泻法。

其实,对于一些顽症,泻法是非常灵的,往往可以提高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承气汤方大黄(酒洗)12克、厚朴15克、枳实12克、芒硝9克张仲景把身体里有实热称为阳明病,所以《伤寒论》中说:“阳明之谓病,胃家实是也。

”正常情况下,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排泄正常。

一旦阴阳失调,则寒热失衡,大肠传输不利,就会出现因为肠胃内热的阳明病。

人为什么会一个星期都不排便呢?这是因为外邪入里化热,与肠中糟粕相结成燥屎。

身体里有热邪,危害非常大,它会不断消耗肠胃的津液,肠液干燥,才致大便坚硬难出。

这时的肠胃犹如蒸炉一样,热得让人受不了,但是这股热气却排不出去,这就是腑气壅滞不通。

热邪与燥屎相结,使得大便“微硬”,所以需要泻热才能通便。

如果大便“不硬”,说明身体内没有热邪,身体没有内热,就不宜用寒性的药泻热,否则容易伤正气。

大承气汤的泻热攻下作用主要是因为大黄。

大黄在古代也称为黄良,就是说它疗效优良。

人们把它比喻为将军,能平定祸乱。

大黄苦寒,寒能清肠胃之热,苦能燥肠胃之湿,也就是说它还能把体内的湿热邪泻下。

大黄既可用于下肠胃之宿食,又可利肝胆之湿热。

上可止呕,下可止痢,可缓可峻,能温能清,它治病的范围特别广泛。

张仲景因他超群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被历代的医家推崇为“医圣”,他创立了36张含大黄的复方,久盛不衰,可见大黄的功效非同一般。

芒硝也是一种常用的泻下药,它咸、苦、寒,性寒能清热,味苦能降泄,味咸能软坚,所以有泻热通便的作用。

大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大承气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经典方剂,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湿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有大黄、芒硝、黄芩、枳实等,配伍成方,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治疗火热内盛、积滞不散等病症。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承气汤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泻火:大承气汤的成分中含有大黄,具有泻火的功效。

它可以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加速大便排出,有效地清除体内火热之气,减轻火热症状。

尤其适用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肿痛等病症。

2. 解毒利湿:大承气汤中的芒硝是一种强力的利尿药物。

它可以通过增加尿量,加速毒素的排出。

此外,芒硝还具有抑制细菌和病毒生长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杀灭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有助于解毒。

3. 缓解积滞:大承气汤中的黄芩和枳实是一对良好的配伍,具有清热解表、化湿行滞的作用。

黄芩可以通过抑制肠道细菌和抗炎作用,解除肠道湿热。

而枳实则通过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湿浊物质的排出。

二者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积滞症状,如腹胀、便秘等。

除了上述主要功效与作用,大承气汤还具有以下一些辅助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大承气汤中的黄连和黄芩是一对常见的配伍,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黄连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对于感染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黄芩则可以增强黄连的解毒效果,并通过抗炎作用缓解体内炎症反应。

2. 利尿通淋:大承气汤中的芒硝和茯苓都是利尿药物。

芒硝可以通过增加尿量,将湿浊排出体外。

茯苓则具有增加尿量和解除水湿的作用。

二者合作,可以有效地利尿通淋,减轻水湿症状。

3. 护肝利胆:大承气汤中的大黄是一种有效的清热药物,具有保护肝脏和利胆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增加胆汁分泌和排出,改善胆道功能,减轻胆囊炎、胆管炎等病症。

4. 调节肠道功能:大承气汤中的大黄和枳实都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

大黄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加速大便排出。

枳实则可以增加肠道蠕动的频率和力度,促进湿浊物质的排出。

二者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调节肠道功能,改善便秘等肠道问题。

金匮方歌——大承气汤

金匮方歌——大承气汤

金匮方歌——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泻下方,必知燥屎腹中藏。

腹中硬满身洪热,大汗亡津神已伤。

利下仍知存结满,阳明实证必须详。

硝黄枳朴最攻下,得下而停救急汤。

附: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伤寒】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澉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伤寒论:208)【伤寒】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

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

欲饮水者,与水则哕。

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

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伤寒论:209)【伤寒】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

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

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伤寒论:212) 【伤寒】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但硬耳。

宜大承气汤下之。

(伤寒论:215) 【伤寒】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

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

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217)【伤寒】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絷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220)【伤寒】阳明病,下之,心中懊侬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

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

挽回造化,起死回生!大承气汤功用不容小觑,仲景此方真是太妙了

挽回造化,起死回生!大承气汤功用不容小觑,仲景此方真是太妙了

挽回造化,起死回生!大承气汤功用不容小觑,仲景此方真是太妙了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

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本方之名称及作用,据陈修园引武陵陈氏云:“方名承气,殆即亢则害,承乃制之义乎?亢即反兼胜己之化(即反侮之义),承者以下承上也。

夫天地一理,万物一气,故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物穷则变,未有亢极而不变者。

伤寒邪热入胃,津液耗,真阴虚,阳盛阴病,所谓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

急以苦寒胜热之剂,救将绝之阴,泻亢盛之阳,承气所以有挽回造化之功也。

然不言承亢而言承气何哉?夫寒热流转,不过一气之变迁而已,用药制方,彼气机之不可变者,力难矫之,亦第就气机之必变者,而一承之耳。

设其气有阳无阴,一亢而不可复,则为脉涩,直视喘满者死,何则?以其气机已绝,更无可承之气也。

由是言之,圣人虽尽人工之妙,只合乎天运之常耳。

不云承气而云何?”又陈蔚云:“大承气汤有起死回生之功,惟善读仲景书者方知其妙,俗医以滋润之脂麻油(即蓖麻油)、当归、火麻仁、郁李仁、肉苁蓉代之,徒下其粪,而不能荡涤其邪,则正气不复,不能大泻其火,则真阴不复,往往死于粪出之后。

于是感相戒曰,润肠之品,且能杀人,而大承气汤更无论矣。

甚矣哉,大承气汤之功用,尽为那庸耳俗目所掩也。

张隐庵曰:伤寒六经,只阳明少阴有急下证,盖阳明禀悍热之气,少阴为君火之化,在阳明而燥热太盛,缓则阴绝矣,在少阴而火气猛烈,无戢将自焚矣。

非肠胃之实满也。

若实在肠胃者,虽十日不更衣,无所苦也。

仲师所云急下六证,若究省不到,不敢急下,且病此者,鲜有能生之。

且予尝闻之曰,痞满燥实坚,五证皆备,然后可下。

噫,当下者,全不在此五证。

”按:以上两段,颇有至理,学者必须熟读。

惟其中“夫天地一理,万物一气,故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物穷则变,未有亢极而不变者”,此系自然界温、热、凉、寒,生、长、化、收、藏之正常变化,人身之生理亦然,至于病理之寒热转变则有不同,寒极绝不致变为热证,热极亦绝不至变为寒证。

大承气汤联合大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意义

大承气汤联合大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意义

Zh o u C h e n g l i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o f Rh u b a r b b y n a s a l f e e d i n g a n d D a c h e n g q i t a n g b y e n e ma o n a c u t e s e v e r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 S AP) . Me t h o d s
2 0 1 4 年3 月第 3 期
周 成 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蓬 爨 l l { 滔 薛 裘
大承 气汤联合大黄在 重症 急性胰腺炎治疗 中的意义
( 四 川省 泸州 医学院附属 医院急诊 科 四川 泸州 6 4 6 0 0 0 )
【 摘要1 目的 : 探讨生大黄鼻饲和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s e v e r e 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 S A P )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 S A P住院治疗 的患者随机分 为对照 组和实验组 , 每 组各 6 8 例 。对照组给 予西医常规保 守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 加 用鼻饲生大黄和 灌肠 大承气 汤, 观察 2组临床疗效 、 胃肠功 能恢复时 间, 以 及 血 清 中 TNF -a 、 I L- -6 、 I L- -1 0表 达 情 况 。 结 果 1 . 实验 组 患者 腹 痛 、 腹胀缓解和排气 、 排便 时 间 均 显 著 短 于 对 照 组 , 组 间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2 . 治 疗 实验组、 对 照组 患者 的 TNF- -a 、 I L- - 6水 平 均 显 著 降低 , I L- -1 0水 平 明 显 升 高 , 与 治疗 前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O . O l , P <0 . 0 5 ) ; , 治 疗 后 实验 组 患 者 的血 清 TNF I L一6水 平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 而 I L一 1 0的 表达 水 平 高 于 对 照 纽 , 两组 比较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 P <O . 0 5 ) 。 结 论 生 大 黄 鼻 饲 和 大 承 气 汤 灌 肠 治 疗 急 性 重 症胰 腺 炎 能 显

大承气汤大黄酒用洗之意义何在

大承气汤大黄酒用洗之意义何在

大承气汤大黄酒用洗之意义何在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大黄酒洗,一直作为疑点存在于大承气的用药之中,而历代医书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不多,下面仅个人看法谈及这个问题:引经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大黄酒洗入阳明”所以说大黄经酒洗后有引经作用,使大黄专走阳明肠胃以泻实邪。

驻药分邪:《成方便读》中张秉成说:“此方(指大承气汤)须上中下三焦痞满燥实全见者方可用之,以大黄之走下焦血分,荡涤邪热为君,又恐其直下之性,除其下而遗其上,故必以酒洗之。


顾护胃气:大黄作用迅速,推陈致新,但究属大苦大寒之品,易胃气,而仲景在伤寒中辨证最注意保护胃气。

用酒洗大黄是以酒之温热之性缓和大黄苦寒伤胃之弊,使其达到峻下而不胃气之作用,是攻邪而不伤正之谓。

《伤寒论》中“酒”之使用之法!!!

《伤寒论》中“酒”之使用之法!!!

《伤寒论》中“酒”之使用之法《伤寒论》中提到“酒”的地方有十余处,所用的“酒”分为三类:一类是“酒”,主要用于大黄的炮制,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抵挡汤三方中的大黄均是用“酒”洗;一类是“清酒”,用于药物的炮制,如调胃承气汤中的大黄以“清酒”洗,还用作为煎药的溶剂,如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混合煎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煎;一类是“苦酒”,如苦酒汤,以及乌梅丸的制作过程中“以苦酒渍乌梅一宿”。

从用语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可以看出《伤寒论》中用酒分为“酒”、“清酒”、“苦酒”三种。

在上述资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一是为什么三承气汤中,大、小承气汤中的大黄是用“酒”洗,而调胃承气汤中的大黄是用“清酒”洗。

二是为什么当归四逆汤是用水煎,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是用水和“清酒”和煎。

那么,在《伤寒论》中出现的“酒”、“清酒”、“苦酒”三者所指是什么呢?•“酒”即黄酒“酒”所指的是“浊酒”,即现代的“黄酒”。

高度的白酒,也就是蒸馏技术所造的酒,是明代以后才有的造酒技术,汉代的酿酒技术还远远达不到酿出高度白酒的水平。

所以李白斗酒诗百篇,以及《水浒传》中武松饮酒十八碗等等所提到的“酒”,大多都是这种酒精度在15度左右的“黄酒”,这也是将“黄酒”直称为“酒”,而其他的则有“清酒”、“白酒”不同称谓的缘故。

黄酒,顾名思义是黄颜色的酒。

但这种说法并不恰当。

在古代,酒的过滤技术并不成熟之时,酒是呈混浊状态的,当时称为“浊酒”。

黄酒的颜色就是在现在也有黑色的、红色的,所以不能单从字面上来理解。

黄酒是中国的汉族特产,属于酿造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

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黄酒以大米、黍米、粟为原料,属于低度酿造酒。

《伤寒论》中用到“酒”的有三处,即大、小承气汤、抵挡汤三方中的大黄用“酒”洗。

酒洗大黄与现代的酒大黄(也称作“酒军”)并非同一概念。

『每天学伤寒』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的用法区别2

『每天学伤寒』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的用法区别2

『每天学伤寒』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的用法区别2张仲景&倪海厦 JT叔叔资料库前天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音质,若更衣者,勿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以中医的解释,调胃承气汤的症状是实而不满,里面有堵到但是没有胀满的感觉,小承气汤的症状是小腹胀满,只是消化不好而已,调胃承气汤顺顺气就好了,如果是满而不实,少腹胀满,但是并没有结成大便干燥,病人有发热但是没有潮热,给小承气汤就好了,如果到了胀满又实,整个堵在大肠里面,就是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多了『芒硝』,『芒硝』善攻坚,把大便打散掉,大黄只能去实无法攻坚,如果只用大黄,没有用芒硝的时候,通出来时病人肚子会绞痛,因为没有用芒硝把燥屎打散,所以芒硝是攻坚用的。

『厚朴』『枳实』在大小承气汤中都有,枳实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增加肠子的津液,厚朴能够宽肠,把肠子打开来,能把肠壁和干燥的大便分开来,大便为什么会干掉?就是肠胃的津液没了才会干掉,肠胃的津液没了造成大便也干了,这互相有关联的,所以用厚朴把肠壁打开来,用枳实润泽肠子;如果处方只有大黄、芒硝,没有厚朴、枳实,会把大便硬打下来,很痛的,有加厚朴、枳实两味的大便会很顺的下来,没有感觉的。

张仲景在用大黄的时候,只有两个地方用酒洗,调胃承气汤和大承气汤的大黄用酒洗,小承气汤的大黄没有用酒洗,直接入药,因为调胃承气汤和大承气汤都有芒硝,芒硝又咸又寒,怕芒硝伤到胃,所以大黄用酒洗蒸过,来对付芒硝,大承气汤的煮法,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二物,就是光煮厚朴、枳实,药先煮的就是取它的味重力缓,剂量用法像胖子的体格,大黄四钱,再五碗煮成二碗,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一二沸,撒芒硝上去,微火稍微滚一下就好,所以芒硝几乎是生用,生用的药性非常的急速,药进到肚子里面去的时候,跑最前面的就是芒硝,芒硝把大便打散掉,然后大黄去推它,一扯开来的时候,肠子会痛,厚朴、枳实就上来了,如果同时煮的时候,跑最前面的就是芒硝,芒硝把大便打散掉,然后大黄去推它,一扯开来的时候,肠子会痛,厚朴、枳实就上来了,如果同时煮的时候,药性就没有了,芒硝煮烂了变成盐巴,性就没有那么强,平常吃的粉剂,只是中承气,大黄如果用酒泡过再入药,拉出来很舒服的,大黄如果没有用酒洗,拉完还会出很多水,肠胃的津液会伤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承气汤大黄酒用洗之意义何在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大黄酒洗,一直作为疑点存在于大承气的用药之中,而历代医书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不多,下面仅个人看法谈及这个问题:引经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大黄酒洗入阳明”所以说大黄经酒洗后有引经作用,使大黄专走阳明肠胃以泻实邪。

驻药分邪:《成方便读》中张秉成说:“此方(指大承气汤)须上中下三焦痞满燥实全见者方可用之,以大黄之走下焦血分,荡涤邪热为君,又恐其直下之性,除其下而遗其上,故必以酒洗之。


顾护胃气:大黄作用迅速,推陈致新,但究属大苦大寒之品,易胃气,而仲景在伤寒中辨证最注意保护胃气。

用酒洗大黄是以酒之温热之性缓和大黄苦寒伤胃之弊,使其达到峻下而不胃气之作用,是攻邪而不伤正之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