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我怎样学会了鉴别古籍版本(上)

合集下载

古籍版本特征的鉴别

古籍版本特征的鉴别

古籍版本特征的鉴别古籍版本可分为古书和旧书两类。

木刻本、传抄本,线装本称古书,古书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铅印、石印、影印、胶版印刷的书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称为旧书。

古籍版本鉴定,必须具备对各代版本鉴别的能力,即对于墨色、纸张、刀法、藏章印记、款识、装饰等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对我国目录学史、版刻史有较丰富的学识。

唐、五代时的刻本,是清光绪年间从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唐懿宗咸通年间(868年)雕印普施的《金刚经》,它是一部雕镌甚佳、首尾完整的卷子,它是用七张纸粘连而成,全长十六尺。

从整体上看,是一部很成熟的雕板印刷品。

由此证明唐代中叶以前就已发明了雕板印刷技术,唐中叶以后发展得更加成熟。

唐、五代雕印本的特点:字体仍有唐人写经的韵味,版本多为卷子本。

比较著名的雕版本书,分布于江东、四川、江西、青州、瓜州、淮南、沙州等地,尤以江东、四川最发达。

官刻、私刻、坊刻并存。

五代私刻以母昭裔、和凝最著名。

唐代经史书刻印较少,刻印多的是历书、佛经。

至五代官刻书为《九经》、《经曲释文》之类。

私刻则有总集、别集、类书、小说之类。

宋刻本是我国雕版印刷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南、北两宋刻书之多,雕镂之广,规模之大,版印之精,流通之广,都是空前的,并且于政和年间(1111-1117年)刊刻了我国第一部道书总集《万寿道藏》五千三百八十七卷。

宋代的印本,自明末起就已开始按页论价,至今更是昂价珍品。

宋代距今一千多年,能够留传下来的书籍更为稀少,故此珍贵。

宋刻本的特点是:刻书地区几乎遍布全国。

中心地区有汴梁(开封)、浙江、四川、福建、江西。

其中以浙江的临安(今杭州,南宋国都)刻本为最佳,蜀刻次之,建刻本最下。

刻本中官、私、坊三家并盛。

官刻用料不惜工本,刊刻精美;私刻校勘精细,美观大方;坊刻旨在牟利,要求速刻速售。

因此,板刻、用墨、校勘等方面都不如官刻和私刻。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年间(1041-1048年),布衣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为我国的印刷事业开创了新纪元。

古籍科普毛春翔:如何鉴别古书版本?

古籍科普毛春翔:如何鉴别古书版本?

古籍科普毛春翔:如何鉴别古书版本?解决鉴别问题,我想把它分项来说:一是唐人写本,二是宋刊,三是元刊,四是明刊,五是旧抄,六是稿本,七其它。

这样一分,眉目比较清楚。

唐写本唐写本传下来的多是写经,写经都是手卷。

浙江图书馆在解放后,收得五卷,四卷是黄麻纸的,一卷是白麻纸的。

写经字体有特殊风格,和宋元本全不相似,非欧非柳,刚劲古朴,看过几卷,就知道了。

写经纸是麻纸,大概出自四川广都。

唐人用纸,民间情况不知道,若中央政府用纸,都取于广都。

麻纸有二种:一是黄麻,一是白麻,都有罗纹。

黄麻是用黄檗染过,用以辟虫,千年不坏,白麻较差。

欲辨纸色,必须目见,如字体,也须看过才能知道。

经卷多是佛经。

唐人写经,和北魏造像用意一样的,都是祈福的。

据元人陆友《研北杂志》所载:有韩愈的家集,是茧纸写的,正书,而且有韩愈亲手改定的字,藏长安安信之家。

据此,我们知道唐人写书,也有用茧纸写的,不一定是麻纸。

五代印本,我只见过雷峰塔经卷。

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七日杭州雷峰塔忽然倒塌,发现经卷,乃吴越国王钱俶刻的《陀罗尼经》,时在宋太祖开宝八年,论时代,已入宋朝,而其时钱氏犹未纳土,视作五代刊物亦可。

经卷长七尺六寸,高二寸五分,卷端题曰:“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砖塔永充供养”,经文共二百七十一行,每行十字,皮纸印,墨色淡,而无香气。

这种要防的是假造的伪物。

这种假货,时有碰到,一看纸色便知。

假的纸色是熏黄的,其色死,真的纸色微黄而润。

总之,看过真的,假的很容易辨。

宋刊鉴别宋版书,要汇合各种条件来看,单凭一种,或几种,是靠不住的。

请人孙从添说:“鉴别宋刻,须看纸色罗纹、墨气、字画、行款、忌讳字、单边,末后卷不刻末行,随文隔行刻,又须真本对勘乃定。

近又将新翻宋刻,去其年月,染纸色,或将旧纸印本,伪作宋刻,甚多。

若果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之妙尽之矣。

版本我怎样学会了鉴别古籍版本(上)

版本我怎样学会了鉴别古籍版本(上)

版本我怎样学会了鉴别古籍版本(上)黄永年先生一今天讲的是对中国古籍的版本鉴别。

此外上世纪的出版物以及外文原版书也都有版本问题,要讲得另请高明。

我这个人基本上是自学出身。

除抗战后期上高中二年级时听了吕诚之(思勉)师的”国文”、“本国史”、“中国文化史”、“国学概论” 四门课真正得益外,向顾颉刚师、童丕绳(书业)师学习也只是读了他们的著作。

而且他们都不以藏书著称,诚之师有的尽是常用书,颉刚师书多,也懂版本,但仍是实用的,连明版都很少。

所以我在版本上更是全无师承,这里只讲我自己如何自行学习、自行摸索而掌握了这门学问。

对大家是否都适用我不敢说,只能说是可借参考吧!二过去我常说懂版本能鉴别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卖书的,一种是买书的,当然这书都是指的线装古籍。

最近想到还得加一种人即是在图书馆工作的,老一辈有赵蜚云(万里)先生、顾起潜(廷龙)先生,同一辈比我稍年长的有冀淑英大姊,自己都不藏书而成为版本专家,可惜他们都没有把经验写下来。

卖书的,我主要是指旧社会自己开旧书铺的。

他们一般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学历大概相当于小学最多初中吧,十几岁时到旧书铺当学徒,老板也就是师傅教他们背《书目答问》,慢慢地训练他们收书卖书,满师后有的留下来当伙计,有的自行开店经营。

不论老板、学徒,都必须迫使自己学好这套鉴别本领,否则把明版书当宋版收进,宋版书当明版卖出,不上一年半载就得关门,学徒就卷铺盖。

解放后旧书业不久就合营国营,有一段情况似不甚理想,因为工资反正一个月就那么多,不钻研也可混日子。

这到改革开放后才有变化,现在又在出人材了。

这是大好事,否则经营古籍讲版本后继无人,可不得了!再讲买书的,这是指我这种买书的,过去有些大富翁怕不行。

他们是大资本家或大地主,钱多,买书即使贵了也无所渭,自己不懂还可请行家替他鉴定,自己的鉴别能力当然提不高。

只有我们这种钱不多又爱书的人,总想用很少的钱买到很好很名贵的书,这样鉴别版本的本领就越练越高强。

有时买起来像和书铺斗法似的,铺里没有看准,把好书当普通木子标了低价,我就不声不响地买下来,从书铺的行话讲他们就是“卖漏了”。

手把手教你鉴别古籍版本

手把手教你鉴别古籍版本

手把手教你鉴别古籍版本(1)版本分类对版本作鉴定与辨伪,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占籍的浩繁,研究者往往从刻印地区、时代先后、刻印机构、版式、装帧等多方面着手,将其细分类,大抵如下:按刻书时间区分,计有:唐卷子本、五代刻本、宋刻本(北宋本、南宋本)、辽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等;按刻书机构区分,计有:官刻本(包括国子监本简称监本、兴文署本、经厂本、武英殿本简称殿本、内府本、府学本、州学本、县学本、藩府本、官书局本、各地书院本)、家刻本、坊刻本等;按刻书地区分,计有:浙本、闽本、蜀本、高丽本(即朝鲜本)、东洋本(日本本)、越南本等;按雕版印刷情况分,计有:精刻本、写刻本、单刻本、丛书本、道藏本、祖本、原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递修本、百衲本、旧版、通行本、邋遢本、书帕本等;按字体、装订大小分,计有:大字本、小字本、巾箱本、袖珍本等;按印刷颜色分,计有;红印本、蓝印本、朱墨本、三色(或五色、六色)套印本等;按内容多寡、评注等分,计有:足本、增订本、删节本、批点本、评注本、配本等;按活字性质分,计有:泥活字本、铜活字本、木活字本、铅活字本、铁活字本、瓷活字本等;按其价值或使用价值分,计有:孤本、珍本、善本、校本、进呈本、四库底本、残本、不列尾、批校题跋本。

另外,非雕刻版文献可分:抄本、旧抄本、传抄本、影抄本、稿本、上版稿本、手稿、清稿、底稿、拓本、影印本、钤印本、石印本等。

上述概念的外延有不少是相互包容的,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审视罢了。

(2)雕刻本鉴定要点鉴定古书,首先可注意其封面与牌记。

今日所见,以明清刻本居多,而那时书籍有不少刻有封面,封面除书名外,大多刻有作者、雕版时间、书坊字号,如清雍正刻本《李义山诗》封面为:“雍正八年镌,华亭赵润川解,《李义山诗》,金陵刘晰公梓。

”清乾隆刻本《西湖志纂》,封面刻:“乾隆乙亥刊刻进呈,《御览西湖志纂》,赐经堂藏板。

”一般有封面的书,据以断代是可靠的,但也有一些书例外。

古籍的版本知识

古籍的版本知识

古籍的版本知识古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需要我们好好保护,因此,我们应该懂得古籍的版本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籍的版本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古籍的版式版式即古籍每一印页的格式。

印页上各部分都有特定名称,主要有:版面指每页上印版所占范围。

版框版面四周的粗线,也叫边栏。

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

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

有的印页版框上下栏单线,两旁双线,被称为左右双边或左右双栏。

行格版面之内,用直线分成若干行,每行有若干字,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页计算,叫做半页×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

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版心每页版面正中的位置,又叫节口。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有的还印有书名、卷数、页码及本页字数,明代以前,版心下方往往还印有刻工姓名。

鱼尾版心中间用作折页基准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只有一个鱼尾的称为单鱼尾,上下各有一个对称的鱼尾,称双鱼尾。

白口、黑口宋代以后,书籍装订均在版心处对称,然后粘连或订线,对折的准绳主要是鱼尾,有时也在鱼尾上下各印一条黑线作为标线,叫做象鼻。

凡加印黑线的书,装订成包背或线装之后,书口处就显出暗黑色,所以被称为黑口,其中粗线叫大黑口或阔黑口,细线叫小黑口或细黑口。

不加线的叫白口。

书耳版框左栏外上方,有时刻出一个小方格,里面题写篇名,叫做书耳或耳格。

主要见于宋代蝴蝶装版面上。

朱丝栏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

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

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x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古籍的装帧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是抄写的缣帛和纸张上,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卷起。

古籍的版本知识

古籍的版本知识

古籍的版本知识古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需要我们好好保护,因此,我们应该懂得古籍的版本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籍的版本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古籍的版式版式即古籍每一印页的格式。

印页上各部分都有特定名称,主要有:版面指每页上印版所占范围。

版框版面四周的粗线,也叫边栏。

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

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

有的印页版框上下栏单线,两旁双线,被称为"左右双边"或"左右双栏"。

行格版面之内,用直线分成若干行,每行有若干字,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页计算,叫做"半页×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

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版心每页版面正中的位置,又叫节口。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有的还印有书名、卷数、页码及本页字数,明代以前,版心下方往往还印有刻工姓名。

鱼尾版心中间用作折页基准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只有一个鱼尾的称为单鱼尾,上下各有一个对称的鱼尾,称双鱼尾。

白口、黑口宋代以后,书籍装订均在版心处对称,然后粘连或订线,对折的准绳主要是鱼尾,有时也在鱼尾上下各印一条黑线作为标线,叫做象鼻。

凡加印黑线的书,装订成包背或线装之后,书口处就显出暗黑色,所以被称为黑口,其中粗线叫大黑口或阔黑口,细线叫小黑口或细黑口。

不加线的叫白口。

书耳版框左栏外上方,有时刻出一个小方格,里面题写篇名,叫做书耳或耳格。

主要见于宋代蝴蝶装版面上。

如何分辨古籍是初印本还是翻刻本?初印本与翻刻本本的区别?

如何分辨古籍是初印本还是翻刻本?初印本与翻刻本本的区别?

如何分辨古籍是初印本还是翻刻本?初印本与翻刻本本的区别?如何分辨古籍是初印本还是翻刻本?初印本与翻刻本本的区别?原刻本与翻刻本对比翻刻是古籍赖以广布流传的有效手段之一。

翻刻之精者,都是根据翻刻影摹后上版开雕,能够比较忠实反映原刻本的内容和版刻特征。

但也有些翻刻本,粗制乱造校勘不精,并妄加删改,质量比较低劣。

即使翻刻得再好,也有“真迹下一等”之说,何况其低劣者,其版本价值更无法和原刻本相比较。

据说,一些精美的翻刻本,如明正德陆大元刻的《花间集》、王廷喆刻的《史记三家注》等,常被后人作伪,冒充宋本。

原刻与翻刻在时间上往往相差久远,有经验的藏书家从字体、刀法、墨色上观察,总还是能够看出破绽,辨其真伪。

比较而言,翻刻明清本,与原刻时间上相近,特别是那些用原刻本照翻,或是撤去翻刻标志的本子,辨识起来比较困难。

如明弘治本《盐铁论*错币篇》有一句“水衡三官作”,叶德辉未觉察出来,竟将后者误认为是弘治本。

举此例不是在于说明叶氏不该失误,而是说鉴别版本实在烦难。

鉴别翻刻本时遇到下面几种情况,决不能掉以轻心。

1、有悖通例本。

通例,也就是大体上的规律。

有明显的相悖者,要特别注意考察。

例如清末翻刻乾隆玉勾草堂的本子《杜工部集》,尽管在版心下也刻有“玉勾草堂”,但是一查讳字,一直避讳到同治朝,即便不与原刻本相比较,也能够确定其为翻刻本。

2、残缺不全本。

清雍正年间陆钟辉水云渔屋刻印《笠泽丛书》,大叠山房翻刻时,将陆氏题跋也刻上了,但封面镌有“大叠山房”的字样。

而清末藏书家甘鹏云收进一部没有封面的大叠山房刻本,便据陆氏旧跋,误认为清雍正原刻本。

可见,对残缺不全的(例如缺少书名页、前序后跋等)这样的本子要尤其注意。

3、字迹粗劣本明万历十八年周氏万卷楼刻印《增订国朝馆课经世宏辞》有翻刻本,版刻特征与原刻本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缺少万历年间的质朴气。

第一卷刻得稍好些,以后一卷不如一卷,“假王之予”竟误作“攸王之予”,更本违背了原意。

像这种校勘不精者需要考辨清楚。

古籍的版本1区分、收藏价值与辩伪

古籍的版本1区分、收藏价值与辩伪

3、朱墨本和套印本。 (四)由于字体形状大小区分的:
我要去我回来时的地方,带着丫头去参加哥哥的婚礼,再去看看二哥,还有姐姐一家
1、大字本。2、小字本。3、仿宋体和聚珍 仿宋本。
(五)由于装订和版框大小区分的:
1、毛装本。2、巾箱本。3、袖珍本。
(六)由于增成和批点评注区分的:
1、校本。2、批点本(评本)。3、注本。4、 节本。5、增订本。6、孤本。7、残本。8、书帕 本。
特约撰稿人牛双跃燕赵都市报记者肖鸿
中国名扬世界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 术皆以古籍为载体而表现,其丰富的内涵、广博 的信息构成了中国文明史,这是其它藏品难以望 其项背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古籍是中华民族 的第一藏品。历史上许多收藏大家如明朝嘉靖年 间浙江天一阁主人范钦、明末常塾毛晋的“汲古 阁”以及清朝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等莫不以
(七)由于非雕板印刷本区分的:
1、抄本(写本)。2、精抄本。3、影写本。4、 稿本和手稿本。5、清稿本。6、乌丝栏抄本和朱
我要去我回来时的地方,带着丫头去参加哥哥的婚礼,再去看看二哥,还有姐姐一家
丝栏抄本。7、影宋抄本。8、内府写书和进呈本。 9、拓本。10、影印本。
其它还有石印本、铅印本、珂罗版印本。作 者牛双跃肖鸿
善本范围举了四条:一、旧刻,指宋、元遗刻; 二、精刻,指明代刻印精良的;三、旧抄,指昔 人手写,笔墨精良者;四、旧校,指校勘精审者。 随着时间推移,善本年代界限也日益后移。二十 世纪中期以后,乾隆以前(含乾隆)刻本全算作善 本,甚至无论残缺如何,有无错讹,均以年代划 界。现在已有较明确的提法,即凡是在历史文物 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三方面或其中某一 方面具有特殊价值的书就是善本。具体可以概括
“官刻本”或“官府本”。官刻本又分 监本;②经厂本;③殿版;④内府本;⑤局

论-中国古籍版本多样,其主要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论-中国古籍版本多样,其主要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鼻等组成,成册书版式多由书衣、书签、书脊、书根等组成 。使 用何种版式虽多出于实际刻印的需要,但积久也会形 成风气 ,这种风气与字体一样也会随着时代、地区的变化而变化。如以宋朝为例,浙本 多用单黑鱼尾,左右双边 ,无
书 耳牌 记 ; 蜀 本 多 用 白口 ,单黑 鱼尾 ,左右 双边 ,无 书耳 ; 宋建 本 前 期沿 浙本 多自 口,左 右双边 ,中期 以后 多转为 细黑 口,双黑 鱼尾 四双 ,左右 双边 或 四 周双 边 ,行字 比较 密。 因此 ,通 过 古籍 版 式
是 鉴别 古籍 版本 的又一 尺标 。 再 次 ,看 纸张 。东 汉 蔡伦 发 明 造纸 术 以 后 ,纸张 成 为 主要 的 书 写载体 ,其
多 由手 工业 作坊 生 产 ,由于 书 写 习惯 、地 区造 纸原 料 等方 面 的不 同,各地 区各
时代 所 用的 纸张 也 有较 大 的 差异 。如 以元 朝 为例 ,元 浙本 纸 张 多 用白麻 纸 、黄
写刻、流传过程中形成 了不同的本子,这便是古籍的 “ 版本” 。古籍并不像现代 出版物在扉页或书后印有出版社名称 、
出版年 月等 信息 , 因此 仅凭 古籍 的序跋 是难 以判 断古 籍的 出版 信 息的 ,这就 需要 掌握 古籍版 本鉴 别的 方法 。 首 先 ,看字 体 。由于 字体 是 书 籍的 主要 组成 部分 ,并且 字体 是 随着朝 代 更 替不 断变 化 的 ,因此通 过 辨别 字体 特 征
h i f p : / / b l o g . s i n a . c om . c n /
c 0I l e c t - 。n a u c t i 0n g z
中国古籍版本多样 ,其主要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中 华文 明是 世界 四 大文 明 中唯一 没 有 中断 的文 明 ,文化 的一 脉相 承也 为 后世 留 下 了卷帙 浩 繁的 古籍 ,这 些 古籍 在

古籍版本鉴定方法

古籍版本鉴定方法

古籍版本鉴定方法
古籍版本鉴定可是一门大学问啊!这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珍贵的宝藏。

那古籍版本鉴定到底有哪些方法呢?首先得仔细观察古籍的外观,这就包括纸张、墨色、字体、版式等等。

纸张是不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呀?墨色均匀不均匀呀?字体有没有特点呀?版式合不合理呀?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还要看看有没有前人的批注、题跋,这些可都是重要的线索呢!同时,对比不同版本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找出差异,分析原因。

注意啊,可不能马虎,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判断呢!这过程不就像是侦探在破案嘛,得细心再细心。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也非常重要啊!对待古籍得小心翼翼的,可不能因为鉴定把古籍给弄坏了呀,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就像呵护宝贝一样,轻拿轻放,保证它们的安全。

而且整个鉴定过程要稳稳当当的,不能毛毛躁躁,不然得出的结论可能就不准确了呀。

古籍版本鉴定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

在图书馆、博物馆里,鉴定古籍可以帮助更好地整理和保护藏品呀。

对于收藏家来说,能准确鉴定古籍版本,那可太重要了,不然花大价钱买个不值钱的版本,那不就亏大了嘛!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呀,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还能让珍贵的古籍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呢。

比如说,有一次在一个古籍展览上,有一本古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专家们通过仔细的鉴定,发现它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版本,这可让大家兴奋不已呀!这不就体现出古籍版本鉴定的实际应用效果了嘛。

所以呀,古籍版本鉴定真的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把这门学问好好传承下去呀!。

古籍版本真伪的鉴别

古籍版本真伪的鉴别

古籍版本真伪的鉴别一、版本作伪的原因和历史:制作伪本和制作伪书的原因不同,伪托古人著书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一般来说有三条。

一是社会原因。

由于历代兵燹动乱,自然灾害,典籍的散失与积聚变动极大,原书佚失,后人据记载而伪造古书。

二是政治原因。

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为了制造舆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伪托古人造假书。

三是好事者所为,目的在於欺世盗名,招摇撞骗,扩大个人的社会影响,是为名利私欲所驱。

这些都不是经济原因所使。

版本作伪就不同了,经济因素是其决定因素,不法书商利欲熏心是其根源。

当然还应当考虑到促发这种贪欲膨胀的客观因素,比如古书旧本的流传日稀和藏家的争购,使古书旧本的商品价值日益增长抬高,加上附弄风雅者和居奇牟利者推波助澜,更使作伪者有机可乘,有空可钻。

伪本想要冒充的大都是价值较高的版本,是值得作伪者冒险的版本。

确切的说,伪本主要是伪宋本、伪元本,很少有人去假造明本、清本,因为古书版本的商品差价主要反映在宋元旧刻和明清新刻之间。

而且伪造旧本需要具体、一般的物质条件,必须有与古本旧本形态接近相似的版本为基础。

很难设想有谁能在一个与古本相差很大的版本上作假到可以乱真的程度。

所以伪本一般都是以元本充宋本,或以明本充宋、元本。

清代刻本形式特征去古已远,作假很难。

当然也有以明清劣本伪充明清善本的情况,如用翻刻明世德堂《六子全书》本冒充原刻本,但这在伪本中毕竟是次要的少数。

版本作伪是旧时代的怪胎,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宋元刻本在宋元时代并不珍贵,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南渡避难时,忍痛割爱,把藏书弃去。

她'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 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数箧'。

明初,宋元旧本虽损失惨重,日益稀少,但当时还没有形成追复宋元古风的势态,宋元旧刻的身价并未凭空拔高,书商作伪的气候尚未成熟。

古籍鉴定的方法范文

古籍鉴定的方法范文

古籍鉴定的方法范文
一、文献比对法
文献比对法是通过与已有文献的对比,来确定古籍的真伪、版本等问题。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已有大量相关研究和记载的古籍。

通过比对古籍
内容、文字、格式、编排等方面的特点,与已有文献进行对照,确定古籍
的地位和价值。

二、外部专家评审法
三、碑刻对照法
碑刻对照法是通过与碑刻的对照,来确定古籍的真伪和版本。

碑刻是
古代文化瑰宝,因为其保存形式较好,可以用来对照古籍的内容、文字和
版本。

通过与已经鉴定清楚的碑刻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古籍是否为真迹,
以及所属版本。

四、实物分析法
实物分析法是通过对古籍实物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分析,来确定其真伪和年代。

这种方法一般需要运用到科学技术和设备,如光谱仪、显微镜、纸张分析仪等。

通过分析古籍的纸张材质、墨迹成分、纤维
构造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判断古籍的年代和真伪。

五、研究方法论
研究方法论是古籍鉴定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研究者系统地进行
古籍鉴定工作。

例如,研究者可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事实优先原则”、“多角度对证原则”、“恪守学科规范原则”等,来对古籍进行综
合分析和评判。

其中,多角度对证原则是指研究者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鉴定,如文字学、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收藏古籍要先分清版本

收藏古籍要先分清版本

收藏古籍要先分清版本图书收藏以古籍图书最受青睐,那么,作为收藏者,应该收藏什么样的古籍图书呢?我国的古籍图书总体上是以雕版印刷形式为主,根据不同情况,古籍图书可分为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等不同的版本系列。

所以,收藏古籍先要会辨识版本。

一是原刻本,也称祖本,是后印本的源头,收藏者往往十分偏爱,尤以原刻本中精工细刻、纸墨讲究、版面字迹清朗者为重。

一般而言,原刻本印刷数量不会很大。

二是翻刻本,也称重刻本或复刻本。

存世古籍中的绝大多数都属此类。

翻刻本与原刻本相比,虽然基本相同,但往往因为政治、文化或技术原因,而人为地有所增删、改变。

三是影刻本,这是一种能够最忠实于原书原貌的古籍版本。

古时影刻宋元版古籍最多也最精的是明末毛晋的“汲古阁”,这些影刻本的价值要大大高于一般的翻刻后印本。

四是写刻本,这是指由擅长书法的人书写上版,有时也有作者自己书写上版的。

这类刻本数量很少,属木刻本中的精刻精印本,也是古籍收藏中的上乘佳品,甚为难得。

五是套色刻本,又称套印本。

这类刻本是在同一书页上,分次印上颜色不同的文字和图画。

这种套色印刷技术最早出现在元代,至明万历年间发展成熟。

这些套印本的价值,往往高于同时期墨本价值的数倍,为收藏者所钟爱。

但是,历经千百年的变迁,流传下来的古籍比较有限,而且也并非所有的古籍都有收藏价值,所以,收藏时还应精于文本内容的审别。

一般来讲,古籍图书收藏应着重收藏以下四种版本图书:一、宋朝元朝时的古籍善本。

研究发现,宋元两朝的印刷品技术很高,此外存世量极少,因此,自明朝中后期以来,这类善本就成为收藏家争取收藏的珍品。

然而,这类善本通常相当昂贵,现在一册宋版古籍善本的估价大约在数十万元。

二、内府刊本。

什么是内府刊本呢?即:皇宫内建立的专门刻书机构所刻印的图书。

现今发现此类古籍以明朝与清朝为主,价格一般在数万元。

三、名家批校本。

这是指在一部书中有名人的点校、题跋、批语等。

如果这类古籍中留有名人的墨迹,则更为宝贵,如此以来,这类图书的价位要高出原书数倍甚而是数十倍。

古典书的分辨

古典书的分辨

古典书的分辨
对于分辨古典书籍的方法,我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1.观察封面、装订和版式。

古典书籍的封面通常比较简单,装订
方式与现代书籍也有所不同。

例如,宋版书采用蝴蝶装或包背装,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线装书。

此外,不同时期的版式也有所区别,如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2.注意纸张和印刷技术。

古典书籍所使用的纸张和印刷技术也与
现代书籍有所不同。

例如,宋版书使用的是白麻纸或竹纸,明代棉纸最为流行。

这些纸张的质地和颜色都有一定的特点,如宋版书的纸张较厚,颜色略带黄灰或灰白。

此外,印刷技术的不同也会影响书籍的特征,如雕版印刷的书籍具有字口深、版框直、行距明等特征。

3.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古典书籍的作者和时代背景也是分辨的
重要依据。

不同时代的书籍风格、内容、形式等都有所不同,如明清时期的书籍注重版式和装饰,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不同作者的书写风格、用字用词等方面也有所区别。

4.观察细节特征。

古典书籍的细节特征也是分辨的重要依据。


如,书籍的开本大小、装帧形式、字体大小及风格、行格疏密等都有一定的特点。

同时,书籍的序跋、牌记、避讳字、印章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些参考依据,具体的分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对于古典书籍的收藏和鉴别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

古籍版本鉴定初探

古籍版本鉴定初探

古籍版本鉴定初探第一篇:古籍版本鉴定初探中国藏书家张祖仁说古籍版本鉴定初探张祖仁嗜好古籍版本线装书的收藏,已有二十年头了,购买大量的版本鉴定书籍,并参加了许多场的书籍拍卖会,我收藏了一千多册的线装书。

其中不乏珍本、善本,好的线装书我不惜重金买下,如我收藏的清同治年间汲古阁版本司马迁著《史记》,全套书残卷8册,以及清仿宋本《李太白全集》,全套书残卷4册,算是我花了400元捡漏之物。

好的线装书经历史辗转相传,日积月累,保存至今已相当不容易,古籍从印刷装帧来认定,即有印本书、学本书、帛书等,所谓版本指书籍制作的各种特征的,如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年代、版次、字体、行款、纸墨、装订、内容的增删修改以及一书在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如藏书、印证、题识、批数等,各种版本有重刻、翻刻、官刻、私刻、坊刻、初刻、石印、补板等,从现存的古籍书主要有写抄本、雕刻本和活字本,他对古籍版本的鉴定经验如下几点:一、版本的类型:根据时代的不同可分为:1、唐秦子本。

2、宋本,字体多仿欧阳修、颜真卿体。

3、金元本,元体多仿赵孟书法。

4、明本,出现铜字体,全套印书籍开始出现,其中有三色、五色等。

5、清本,有内府本和殿本即武英殿本。

二、古籍版本的鉴定1、唐、五代版本基本已不存在,能传下来的只是一些手写经卷,也早为国内外大图书馆收藏,民间很难碰见。

2、宋元版本,由于年代久远,现也十分难见,偶有出现往往是赝品,此明清冒充宋元。

3、明清版本,这是现今藏于民间的古籍版本的主体,尤以清本为多,由于总体数量并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书籍的价值将越来越高。

4、古籍版本流传下来的绝大部分是雕版印本、活字印本和写本、抄本都是微乎其微,偶有真品定要小心。

5、依据牌记、本记、条记鉴定版本,历代刻本,多在书前内封面刻印一页有关书名、著者、刊刻年月、雕版堂室等,说明版刻情况,称牌记。

6、依据原书序跋鉴定版本。

7、依据后人是跋识语,名家藏章来鉴定。

如绘有“毛晋”“汲古主义”“开卷一乐”即为毛晋所收藏过。

古籍鉴定的方法

古籍鉴定的方法

古籍鉴定的方法古籍鉴定的方法正文:古籍鉴定是指对古籍的真实性、完整性、年代的鉴定,是古籍收藏、整理、研究和保护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古籍鉴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目录鉴定对古籍的目录进行鉴定,可以确定古籍的年代、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信息。

一般来说,古籍的目录都有严格的格式和规则,可以通过对目录中各章节的标题、内容、作者、出版社等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其的年代和真实性。

2. 字体鉴定对古籍字体进行鉴定,可以确定古籍的作者、年代和出版社等信息。

一般来说,古籍中常见的字体有宋体、行书、楷书、隶书等,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对字体的分析,可以判断古籍的作者和年代。

3. 版本鉴定对古籍的版本进行鉴定,可以确定古籍的真实性和年代。

一般来说,古籍的版本有正本、副本、副本之分,每种版本都有其独特的格式和内容。

通过对版本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古籍的版本和年代。

4. 内容鉴定对古籍的内容进行鉴定,可以确定古籍的真实性和年代。

一般来说,古籍的内容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古籍的年代和真实性。

5. 校勘鉴定对古籍的校勘进行鉴定,可以确定古籍的真伪和完整性。

一般来说,古籍的校勘包括对文字、字形、格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校对,通过对校勘的鉴定,可以判断古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注意事项:1. 古籍鉴定需要对古籍本身有深入的了解,需要掌握一定的文献知识、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知识。

2. 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对每个细节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判断。

3. 鉴定过程中需要保持客观、严谨的态度,不能主观臆断,以免产生错误。

4. 鉴定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和设备,如笔、墨、纸张等,以保证鉴定的准确性。

古籍鉴定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对古籍本身有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注意细节和客观性,才能进行准确的鉴定。

古籍版本鉴定要点

古籍版本鉴定要点

古籍版本鉴定要点所谓古籍,最简明的诠释就是指中国古代的典籍、载籍、书籍。

在书史研究者看来,不是有文字者皆成书。

所谓书籍是指以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述思想、宣扬主张等为目的,经过编纂或创作,书写、刻、印在一定形式材料上的著作物。

书籍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产品,它既具有一般社会产品的物质形态,又有一般物质产品不具备的意识形态。

也就是说它具备两种形态。

所以有人说,书籍是物化了的思维,凝固了的意识。

这话是有道理的。

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所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博大精深,主要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很早就产生了书籍,没有书籍,人类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英国波普尔说过:“假如世界毁灭了,只要书籍还存在,这个世界仍有重建的希望。

”可见书对文明的弘扬与传承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中国书籍到底产生在我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西汉孔安国古文《尚书·序》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并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zhuān)顼(xū)、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意谓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了《三坟》、《五典》这类的正规书籍,这恐怕不大可信。

《尚书·多士篇》曰:“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

”说的是洛阳之城既已建成,要将原殷朝士大夫中一些“心不则德义之经”的顽民迁移到靠近王都的地方,以便对他们进行教化和防范。

而这些顽固的殷民不满意,有怨言,于是周公(姬旦,文王子,武王弟,辅成王)出来训话,我想你们自己应该知道,往昔你们的先人就有册书典籍,那些册书典籍中讲到了殷革夏命时,也曾迁徙夏代的顽民,现在要做的不过是你们先人已做过的事情,你们应该案省而知之。

意思是说,殷革夏命之后已有了册书典籍,用以记载类乎迁移顽民这类的大事。

可信不可信,也不敢断言,但毕竟这是《尚书》里面的原话,可以启发我们思考。

教你如何收藏古籍——古籍版本的鉴定方法

教你如何收藏古籍——古籍版本的鉴定方法

教你如何收藏古籍——古籍版本的鉴定方法版本鉴定的目的主要是确认一个本子刻(或抄写、排印)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刻的,是否稀见,是否完整,在现存各本中处于何等地位。

版本鉴定主要可以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撰写年代,即要弄清待鉴别的是什么书,根据书的成书时代和著者可以确定成书上限,这是判断版本最基本的依据。

2、细读前后序跋,序跋中往往会记叙此书从撰述到刊刻、抄写、再版的过程,另外撰写时间最晚的序跋,有可能与此版本的年代有关。

3、检验牌记。

牌记是刻书的专门识语,直接说明刻书时间、地点或刻书人、刻书铺等等,这是鉴定版本的重要依据,但应在识别时应注意牌记的真伪。

4、查避讳。

考察一部书的避讳情况能为判断版本下限提供材料,但要注意,并非所有朝代、所有年代都有避讳的现象,因此以此为据时要注意区分。

5、考刻工。

有明确刊刻年代的书中,如果有记载了刻工姓名,则可以用这些被定下大概时代的刻工,判断书籍的大概年代。

6、核校阅人年代。

古籍中往往记录了校勘人和评阅者姓名,这能帮助我们判断刻书时间与地点。

7、看字体。

不同朝代刻印的古籍,刻书时采用的字体也有不同,对印刷书体风格的分析,有助于判断古籍成书的年代。

8、看版式。

和字体一样,不同时代的古籍也有各自的版式风格,甚至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刻印的书籍版式也不一样,因此同期、同地相对较固定的版式风格,也是判断古籍版本的重要依据。

9、看纸张。

随着造纸和印刷工艺的发展,书籍所用的纸张也不断变化,而在某朝或某地,流行使用的纸张多为固定的几种,比如说较晚出现的纸张类型,自然不可能用于早期的书籍刻印中,因此纸张的种类、成份是书籍版本依据中不可缺少的一项。

10、看装潢。

古籍装帧形式是随着书籍制作材料、制作方法、翻阅习惯和图书保护等方面的变化而不断演化的,某种特定的书(例如佛经)还会有特定的形式。

每种装帧形式的演化,几乎都有各自的文化或历史背景,因此熟悉古籍装帧形式,对分析、判断古籍版本有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本我怎样学会了鉴别古籍版本(上)
黄永年先生一今天讲的是对中国古籍的版本鉴别。

此外上世纪的出版物以及外文原版书也都有版本问题,要讲得另请高明。

我这个人基本上是自学出身。

除抗战后期上高中二年级时听了吕诚之(思勉)师的”国文”、“本国史”、“中国文化史”、“国学概论” 四门课真正得益外,向顾颉刚师、童丕绳(书业)师学习也只是读了他们的著作。

而且他们都不以藏书著称,诚之师有的尽是常用书,颉刚师书多,也懂版本,但仍是实用的,连明版都很少。

所以我在版本上更是全无师承,这里只讲我自己如何自行学习、自行摸索而掌握了这门学问。

对大家是否都适用我不敢说,只能说是可借参考吧!二过去我常说懂版本能鉴别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卖书的,一种是买书的,当然这书都是指的线装古籍。

最近想到还得加一种人即是在图书馆工作的,老一辈有赵蜚云(万里)先生、顾起潜(廷龙)先生,同一辈比我稍年长的有冀淑英大姊,自己都不藏书而成为版本专家,可惜他们都没有把经验写下来。

卖书的,我主要是指旧社会自己开旧书铺的。

他们一般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学历大概相当于小学最多初中吧,十几岁时到旧书铺当学徒,老板也就是师傅教他们背《书目答问》,慢慢地训练他们收书卖书,满师后有的留下来当伙计,有的自行开店经营。

不论老板、学徒,都
必须迫使自己学好这套鉴别本领,否则把明版书当宋版收进,宋版书当明版卖出,不上一年半载就得关门,学徒就卷铺盖。

解放后旧书业不久就合营国营,有一段情况似不甚理想,因为工资反正一个月就那么多,不钻研也可混日子。

这到改革开放后才有变化,现在又在出人材了。

这是大好事,否则
经营古籍讲版本后继无人,可不得了!再讲买书的,这是
指我这种买书的,过去有些大富翁怕不行。

他们是大资本家或大地主,钱多,买书即使贵了也无所渭,自己不懂还可请行家替他鉴定,自己的鉴别能力当然提不高。

只有我们这种钱不多又爱书的人,总想用很少的钱买到很好很名贵的书,这样鉴别版本的本领就越练越高强。

有时买起来像和书铺斗法似的,铺里没有看准,把好书当普通木子标了低价,我就不声不响地买下来,从书铺的行话讲他们就是“卖漏了”。


如抗战胜利前一年我在中央大学的南京部分读书,从保文堂买到陶湘影印《金石苑》所用的底本——徐钧所藏的原刻本,是被放在影印本一起标同样价钱为我买来的。

又如50年代
前期从上海来青阁以廉值买到《盾鼻随闻录》的咸丰刻本,这书光绪刻本已难得,咸丰本连解放初纪念太平天国时编印的书目里也未见著录。

类似情况近年来也有,当然也不是经常的。

北京有人说凡是被我看上了的书,售价都该比原标的翻一翻,那是夸大了的。

三买书必须要真爱书,真爱书必
须多少懂点书的内容,由爱其内容然后进而讲求版本。

我是
1925年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从幼稚园、小学上到初中二年级抗战爆发,逃难到老家附近江阴利港镇上读了半年《孟子》和几篇古文,对古书开始有兴趣。

不久沦陷的常州城区秩序稍为平静,我曾约了同镇的一位中学生进城买点古书过瘾,其中有一部会文堂影印的胡克家仿宋本《文选》,字体很好看,使我幵始注意版本的好丑。

所以我买书最初是先着眼于内容同时兼讲版本,进而先讲版本但也要看内容行不行。

结果是经史子集四部都有一点,和专收某一类的做法不太一样。

不论专收某一类,或四部兼顾,对四部书的基本知识总都得有一些。

当年我是先看吕诚之师的《经子解题》,这是1939年我回常州城后在地摊上花几分钱买到的,是引导我步人文史领域的人门书。

稍后买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还是常州旧书店传古斋的人向我推荐的,这书在今天当然不尽适用了,可还没有人编一部新的来代替它,因为要编得真正文史兼通,而这样的人今天太少了。

以后我还看过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及其读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后者是把清代学者对经史子集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读起来很有兴趣。

这些对我后来研究学问有用,当时对买书也很有用。

否则连这点基本知识都不具备,就颇有点像去买衣服却连毛料、布料都分不清,什么流行什么过时也不知道,岂不叫人笑话。

四上面这些只介绍书名,讲点内容,进一步还得见见原书。

我是从当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四部丛刊》下手的。

这是一部专收四部要籍的大丛书,而且都是选用较好较旧的本子影印的。

因为要用旧本,因而清人的经子新注没有收,“二十四史”因为想用旧本也没有收,以后另出了一套《百衲
本二十四史》,《十三经》也只印古注不收《十三经注疏》,
因为暂时没有更好的本子来替代通行附阮元主撰校勘记的
本子,改为搜寻传世的单疏本印在《丛刊》的续编、三编里,还有大部头的类书等当然也无法收,此外四部要籍的较好较旧的本子大体都收在里面。

我起初还见不到全部的《丛刊》,好在旧书店里多少有些零种,还弄到一本注有版本的《四部丛刊书录》。

当时我是十四五岁,记忆力好,加之是影印可
以见到原书的真面目,形象化的东西更加记得牢,这样我就把四部要籍加上重要的好版本包括若干宋元明本都大体掌
握了。

附带说一下,当年中华书局为了和商务印书馆竞争,用所谓仿宋的铅字排印了一部《四部备要》。

大概主持者对
版本不很内行,又为了节省成本费用不去访求旧刻本好版本,尽用当时通行廉价的局刻本以至石印本,清人著作也常用翻刻本,多年前我的一位研究生曾写过《四部备要版本勘对表》,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古代文献研究集林》第一集上,勘对出这《备要》自云用什么版本和实际作用的版本多不相符。

不过当时的中华并不完全等同于今之中华,今之中华书局是合解放前商务、中华两家的古代文史部分组建的,请中华的朋友听了我对《备要》的批评不要介意。

五《四
部丛刊》只好说帮我打基本功,继续修练提高,我大体是从(1)多看原书和书影,(2)多看讲版本的书,(3)看注出版本的四库书目这几方面着手。

这里先讲多看原书和书影。

如今经营线装的架上最早只有清初刻本了,明版书已不往外边放,可我年轻时明版书还有的是。

解放初期一部白棉纸嘉靖本不过几万旧人民币折合后来的新人民币几元,许自昌刻后印本《杜诗》当时称之为烂明版标旧人民币一万都无人问津。

即使宋元本也偶而可遇到,小部头标旧人民币几十万,残本一册旧人民币一万到两万,大部头南宋建本《两汉书》在上海修文堂也只标五百万,折合新人民币五百元。

当然熟悉宋元本还得多看书影。

书影者是将若干种宋元本书每种影印一两页,今通称之为图录。

我在抗战胜利前买到编印南京围学图书馆原八千卷楼所藏宋元本的《盋山书影》,解放初又在苏州以廉值买到《铁琴铜剑楼书影》,在修文堂买到陶湘印的《涉园所见宋板书影》,都看得很熟。

至于明版则从开明书店买到顾起潜和潘景郑(承弼)两位先生编的《明代版本图录初编》,不过其中大多数都先后见过原书。

清刻本如今也成为爱书者搜求的对象,所以前些年我和贾二强同学又编了一部《清代版本图录》,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印制问世。

事物一般都有其发展规律,雕版印刷何能例外,所以每一时期的刻本书都有其特定的风格,早期在宋元时还有地域的差异。

对此前人以至近人讲版本的书里都不曾讲或讲不清楚,
我是多看原书以及书影后自行摸索出来的。

大约在二十岁前后,就知道这是宋浙本,那是宋建本,那是元浙本,明初黑口本、嘉靖本、万历本更分别得一清二楚。

解放初在修文堂见到残缺剩几十册的《资治通鉴》,一看即知是南宋建本,和铁琴铜剑楼的那部残本原是一部书后来分散的。

又在苏州瀚海书店见到残存二十多册的《晋书》,一看即知是元浙本,而且是公私书目向未著录,只有大公报馆印的《藏园群书题记》著录过残本四卷。

可惜我当时是供给制待遇,没有多馀的钱,只能各买一册留个样子。

1978年陕西省办了个古籍版本之类的讲习班,要我去讲,我就开始把版本如何演变、各个时期以至地域的特点写进讲义里,稍后几经增改作为古文献专业的版本学教材。

其简本是为邓广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研究知识手册》撰写的,作为“版本”一章,199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流传不广,且有错字,今又收入我的《古文献学四讲》中,今年由鹭江出版社出版。

至于详细的,1985年在北京大学古文献专业讲课时编印了半部《古籍版本学》,全部在前几年写成后交江苏教育出版社待出版。

其中所陈述的规律特点等请看这些书这里没有时间讲了,至祈原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