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
安娜与娜拉形象对比
安娜与娜拉形象对比分析近代欧洲文学史上曾出现了一系列反抗黑暗社会,要求个性解放、独立自主的新人,其中不乏妇女新人的形象。
如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以及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
她们是争取自由的呐喊者、行动者和社会的叛逆者, 有着鲜明的共性,但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一、相似的自我意识觉醒安娜的容貌令人难以忘怀,她是个活泼热情、充满活力的女性,但是却被姑母安排嫁给比她大20岁的卡列宁,他的冷漠、麻木,几乎使安娜窒息。
但是与沃伦斯基的相遇,唤醒了她爱的欲望。
于是她不顾一切勇敢狂热地追逐沃伦斯基,她开始走出家庭,与社会相抗衡。
而娜拉原是一个活泼、美丽、幸福的女性,父权制的压制和自身的混沌,使她顺从父亲和丈夫,把丈夫看作是她的全部,对丈夫唯命是从。
但是在“借据事件”发生后,娜拉认清了他的面目,毅然决定出走,去寻找自我的价值。
她们追求的平等的自我存在感,其实都是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基础上的行动。
二、所处社会阶层不同安娜是皇室的后裔,她身处于庞大的封建的俄罗斯社会,是一个过着寄生生活的贵族妇女。
而娜拉则是身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北欧,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她的家庭生活很美满,她的丈夫十分爱她。
这两者的差异决定了安娜的反叛只能局限于贵族的圈子,不可能和下层的贫民妇女一起来反抗不合理的社会。
而娜拉的反叛能够汇入整个社会的反抗潮流中去。
三、安娜的丰富和娜拉的单一安娜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一方面极度憎恨卡列宁,认为他完全泯灭了她的生命力,曾大胆地对卡列宁表示她对沃伦斯基的爱情;但是,另一方面却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而感到害怕、恐惧。
所以,她在摆脱卡列宁、走出家庭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所以说安娜的形象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意味。
而娜拉原是一个活泼、热情,爱自己的丈夫和家庭的幸福女性,但是,在“借据事件”发生后,她彻底认清了海尔茂的面目,毅然走出自己的家庭去寻找自我的价值。
娜拉的形象比较单一、类型化。
考研外国文学人物形象
考研外国文学人物形象聂赫留朵夫形象“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形象。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1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
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
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
2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
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合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
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
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3上诉失败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年轻时单纯善良,追求真爱,但受贵族生活和沙皇军队中恶习熏染导致堕落,诱奸并抛弃玛10年后意识到自己是造成马罪恶的人,决心向其赎罪,在广泛社会接触中认识到造成农民不幸的土地私有制,最终在上帝面前认定自己永远有罪,决心为人类幸福工作,得到精神的复活《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形象:聂赫留朵夫: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
其性格的发展分三个阶段:⑴从单纯善良到自私自利。
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爱情,但是贵族家庭养成了他的种种恶习,堕落为自私自利者,诱奸了玛丝洛娃,又抛弃了她。
⑵道德自我完善,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立场。
法庭相遇,他意识到自己是造成玛丝洛娃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
决定向她赎罪,并决心和她结婚。
在为玛丝洛娃上诉过程中,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认识了社会的弊病,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⑶精神上的"复活"。
上诉失败,他放弃财产和贵族生活,最后在《福音书》中找到了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获得了精神上的"复活"。
“忏悔贵族”――是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系列。
安娜·卡列尼娜与娜拉的比较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与娜拉的比较分析作者:吴娟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2期内容摘要:《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玩偶之家》里的娜拉都是在追求人格独立、呼唤妇女解放的社会背景下诞生,她们大胆追求爱情、勇敢争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地位和权利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但当“爱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主宰女性命运之时,无疑也埋下了悲剧性结局的种子。
将二人命运轨迹与近现代女性觉醒之路相联结,通过文本细读探讨她们爱情悲剧的实质及其社会文化原因,对现代女性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幸福的爱情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安娜娜拉爱情神话女性觉醒《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坛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不朽之作,塑造了一位闪耀着生命意识觉醒的光辉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借助安娜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而大胆离家出走、抛夫弃子、与情人同居到最终由于绝望而卧轨自杀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俄国妇女命运问题的关注。
《安娜·卡列尼娜》从家庭角度来反映俄国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重在揭露上流社会的腐朽虚伪。
小说通过安娜的悲剧来揭示贵族上流社会的腐败堕落,又用她的悲剧来谴责沙皇俄国的宗教观念对正直人生的毁灭作用,体现了托尔斯泰最真实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创作于1879年的《玩偶之家》是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杰出代表,剧本通过女主人公娜拉因美好爱情的幻灭产生失落感,离家出走,学习做一个独立的人,体现了她对自我社会地位的勇敢追求。
同时通过海尔茂长期以来的伪善面目揭露了建立在虚伪的道德基础之上的男权社会,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
《安娜·卡列尼娜》和《玩偶之家》都讲述女性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反抗意识觉醒以及寻找出路问题。
安娜抗争的是封建伦理思想和封建贵族势力,娜拉抗争的是资本主义时期男权社会下不平等的男女关系,她们谁反抗更强烈?安娜和娜拉同为大胆追求爱情却又被爱情而伤害的女人,同为争取个性解放和女性独立的先驱,却有着不同之处。
外国文学作品分析
一、于连的形象分析: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
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二、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
小说通过了3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2 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
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
7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1004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诗人是()A.维吉尔B.萨福C.贺拉斯D.奥维德2.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的悲剧诗人是()A.埃斯库勒斯B.欧里庇得斯C.索福克勒斯D.阿里斯托芬3.但丁创作《神曲》的目的是()A.表现宗教思想B.为意大利指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途径C.歌颂美好的爱情D.宣传人文主义思想4.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一部()A.幻想小说B.写实小说C.田园小说D.流浪汉小说5.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的作品是()A.《费德尔》B.《安德洛马刻》C.《伪君子》D.《熙德》6.《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女主人公是()A.尤丽B.苏珊娜C.绿蒂D.玛格丽特7.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是()A.拜伦B.济慈C.雪莱D.华兹华斯8.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是()A.毕巧林B.奥涅金C.罗亭D.奥勃洛摩夫9.《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是一个()A.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诱骗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B.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贵族妇女形象C.个人奋斗者D.女冒险家10.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是()A.显克维支B.斯特林堡C.安徒生D.伊凡·伐佐夫11.西方评论家认为雷马克“使作品成为有世界意义”的描写战争的小说是()A.《凯旋门》B.《西线无战事》C.《最后一战》D.《黑色方尖碑》12.海明威成功地采用意识流的手法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是()A.《乞力马扎罗的雪》B.《印第安帐篷》C.《大两心河》D.《胜者一无所有》13.现代主义文学的美学理想是()A.美即是生活B.用历史和美学的方法分析文学现象C.在人物的思想冲突和论争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D.“以丑为美”和“反向诗学”14.萨特的短篇小说《墙》是一部重要的()A.自传体小说B.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哲学小说C.日记体小说D.自由体小说15.印度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是()A.《诗学》B.《诗境》C.《伯德马沃德》D.《舞论》16.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是()A.《一千零一夜》B.《卡里莱和笛木乃》C.《安塔拉传奇》D.《古兰经》17.夏目漱石的创作中被誉为“日本近代心理小说典范”的作品是()A.《虞美人草》B.《其后》C.《明暗》D.《心》18.以普列姆昌德为首的印度进步作家成立“全印度进步作家协会”的时间是()A.1919年B.1936年C.1942年D.1947年19.由战前的无产阶级左翼作家发起,于1945年12月在日本成立的民主的文学统一战线组织是()A.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B.新日本文学会C.近代文学派D.战后派20.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波斯文学作品是()A.《沙恭达罗》B.《蔷薇园》C.《蕾丽与马季侬》D.《果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比
[8]郑 成林 ,李 勇 军 .《明清 时期汉 口商 业文 化再 探 》 Ⅱ】.江 汉大 学学报 2009年
[9]程 凯华 .《中国传 统 美德 主 要 内容 的梳 理 和研 究》 Ⅱ].邵 阳学 院学报 2003年
翁 是 一 个 具有 资产 阶级 个 性 解放 思想 的 贵族 妇 女 ,她 坚 说 ,她 们 是做 到 了,且 生活 得 非常 “幸福 ”,然而 , 当她
跟 板 儿对 贾家 的报 恩之 举 ,都 体 现 了海 外 华 人对 中国传 统 价值观 的认 同 ,以及对 传统 价值观 的传 承与发 扬 。
批 评现 实 主义 ,一 个提 倡现 实 主义 ,但 从他 们 的作 品里 , 一 件 商 品 ,附属 品和 生孩 子 的工 具罢 ,而 不是 与 “丈 夫 ”
我 们 发 现 了他 们 小 说 里 的 人物 形象 的相 同处 和 不 同处 , 平起平 生 的 “妻 子 ”。
就拿 《安 娜 ·卡 列尼 娜》和 《娜 拉》 这两 部著名 的 小说来
ne ̄ search.asp?Keyword=o,tn lo u1。)uo uuL,u —f o,qU)o,uLf、o uu【、o E _
C%C2%A5%C30/0CE% A1%B7&action=about
【3]洪 敏 .《百合 与玫瑰一 元 杂剧 <西厢 记 与 意大利 小说 < 十 日谈 >女性 爱情观 之 比较55卟 西江 月 2013年
是 19世纪 欧 洲文 学 中著名 的两个 典型 叛逆 女性形 象 。许 是 她 们 必须 放 弃 世俗 的性 的欲 望 ,忠 诚地 把 她 们 的 身与
安娜与娜拉的艺术形象分析(比较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结业论文[比较文学结业论文][自由不在于走或留,而在于是否有独立人格][安娜与娜拉的艺术形象分析][学号:][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延边大学比较文学结业论文摘要:《玩偶之家》的娜拉一直以来是妇女觉醒与解放的代名词,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安娜·卡列尼娜》的安娜在一定意义上呈现了一个出走后的娜拉。
文章侧重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剖析当时的社会制度与人性善恶,进而结合其他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探寻妇女解放的根本路径,阐明对觉醒的女性而言,自由不在于走或留,而在于是否有独立人格。
关键词:出走;形象;社会阶级;独立人格;觉醒;形象分析1“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主人公安娜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7岁时,姑母做主把她嫁给了大她20岁的省长卡列宁。
这时的安娜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只是尽着别人告诉她的应尽的妻子职责,维持着夫妻名分。
表面上看这个家庭是彼得堡上流社会的楷模,实际上卡列宁压抑着她身上一切有生气的东西。
安娜履行了教育儿子、爱护丈夫、参加必要的家庭社交的义务,但是从来没有享受过一个妻子应该得到的爱与温馨。
在这个表面上高贵体面的家庭里,安娜长期忍受着无爱的苦痛和精神上的压抑。
在这种无爱婚姻中,女性只是以男人的物件身份生存于世,不具有和男性一样的自由、平等。
不甘心永远被这种无爱婚姻束缚的安娜,走出了家庭,也与此同时她舍弃了自己的家庭、自己在上流社会的地位、自己的人格尊严。
然而,与安娜毫无保留地付出不同的是,渥伦斯基对待安娜的态度却没有那么坚决。
他对安娜是有所保留的,他可以忍受与社会一时的对立,但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对不可能维持长久。
因而,当上流社会让他在地位和安娜之间选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名誉。
安娜搏尽人生所有换来的爱情竟成了取她性命的“刽子手”。
她企图用生命的代价来惩罚渥伦斯基,但实际上,她惩罚的只有她自己。
娜拉与安娜卡列尼娜的比较(5篇)
娜拉与安娜卡列尼娜的比较(5篇)第一篇:娜拉与安娜卡列尼娜的比较娜拉与安娜卡列尼娜的比较娜拉是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作品《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
而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伟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笔下的同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角。
两位女性主角作为文学史上不可忽视具有重要意义且带有强烈悲剧色彩的文学人物。
即使驽钝如我看来,也知道即使将文学史压缩再删减,也不可能略过不提她们。
无论失却她们其中哪一个,都会使到丰富的文学世界失色不少。
两位女主人公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遇到不同的人、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有着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结局,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如果认真对比一下,在某些地方,她们还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的。
娜拉也好安娜也好,她们都被作者不约而同地设定容貌秀丽可爱(安娜甚至是倾国倾城的美貌)的女性角色,但她们却不同于那些空有相貌的花瓶,她们两位女性都有着在当时看来异于常人的勇敢、果断、才智和反叛精神,但却极其不幸地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社会,都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过着中产阶级稳定优裕的生活,都在婚姻家庭中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以下就来谈谈我对两位女性的比较得出的一些心得。
如果说娜拉是一位好母亲,我觉得她更符合好妻子这个称号。
娜拉甚至愿意为他的丈夫而死。
海尔茂一直都很宠爱她(虽然在最后发现这种爱只是一种很肤浅经不起考验的爱)。
但是在她没有醒悟过来之前,她还是对自己的婚姻状况家庭生活非常满意,感到很幸福的。
对于伪造签名这件事,有些人责怪为什么娜拉不告诉丈夫,并说这是不可原谅的,所以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但在我看来,我觉得这是娜拉的婚姻观,对婚姻负责,对自己的丈夫负责,她甘心付出。
不是她想做一只小鸟那样的,不给他惹麻烦。
她不是林丹太太,她和海尔茂当初的结合,似并没有违背两人的意志的,所以我宁愿把伪造签名这件事情当作娜拉对于婚姻的承担。
从觉醒到抗争 ——安娜、娜拉、子君比较谈
从觉醒到抗争——安娜、娜拉、子君比较谈康晓艳摘要:女性在追求新的能体现自我价值的生活的过程中,她们的自我觉醒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认识到自我,才能萌生与阻碍势力相对抗的勇气和力量,以及为寻找新的寄托,新的生活而努力。
正因为安娜、娜拉、子君她们在个人的不幸遭遇中,逐渐认识到要获得自由、幸福,就要敢于去打破以道德为主的规范原则和传统的舆论批评。
只是由于性格、阅历、文化、人格等的不同,她们的觉醒、反抗和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安娜;娜拉;子君;觉醒;抗争安娜、娜拉、子君是不同年代不同作品中追求个性解放的三个女性,她们三个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遭遇到了不同的人生问题,也正因为她们没有继续沉默和忍受,而是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勇敢的与之抗争。
追求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的自我觉醒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认识到自我才有萌生与之对抗的力量和勇气进而为寻找新的寄托、出路而努力。
特别是当她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幸或是被某种力量阻止了更好的人生前景,正要进行反抗却因为对方力量的过于强大而自己却处于弱势,在屡遭挫折而无力直接对抗,只能选择后退而求其全的迂回方式。
这只有太多的无可奈何,但她们在这有限的空间中决不妥协,有着坚忍不拔,反抗到底的精神。
本文就这三位女性从觉醒到对抗,主要以他们自身的因素为探讨基础而展开,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分析。
一任何事情的发生并不是没有理由而突兀的呈现在人们面前,它总有一个酝酿的过程。
就如同酿酒一样,酒曲经过一个特别的过程,酒香就会慢慢地飘逸出来。
安娜、娜拉、子君等三位女性轰轰烈烈的抗争如同酿酒一样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觉醒的过程,下面就是她们的觉醒的过程。
安娜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公爵家的小姐。
少女时就出落的亭亭玉立,人见人爱。
在她十七岁还不懂得爱情为何物时,就由姑母做主,把它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省长卡列宁。
这门亲事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但是安娜的心里并不是愿意的,她不喜欢卡列宁“不风雅的外貌”,尤其是讨厌他的“一对大招风耳”。
《玩偶之家》2
受当时社会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宗教的影响 夫妻之间的虚伪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没有独立的人格。 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的事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 切去就你 你把我一生的幸福全都葬送了,我的前途也让你断送了
小鸟儿,小宝贝
“你不赞成的事情我决不做”
“你做的事都不错”
“事情都归你安排”
“想起来心里真痛快!我完全不用操心!真自由!每天跟 孩子们玩玩闹闹,把家里一切事情完全按照托伐的意思 安排的妥妥当当 那该多美呀!”
• 娜拉的毫不利己与自我坚韧 • 荣誉:男人的装腔作势与自以为是 • 道德:安娜的激烈背叛与娜拉的中规中距 • 悲剧:热爱生活——反抗现实 • 绝望拯救——虚脱逃离 形象比较: 1、都要求妇女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解放, 追求真挚的爱情婚姻。 2、都以实际举动反叛以男权为中心的不合理 社会
3、社会阶层不同: 安娜:贵族妇女 娜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反抗社会所达到的高度不一样。 安娜:婚姻的领域 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婚姻进 行全面的批判。 5、两人所接受的思潮不同 安娜:个性解放和爱情至上的思潮 娜拉:个性解放和妇女平等的思想
6、结局不同
安娜:死,了结一生,是悲剧。
娜拉:出走,不至于产生安娜那样的悲剧结局
拓展延伸
李开复写给女孩儿的话
• 1:永远不要让任何一个男人成为你生命的全部,要懂得 投入越多,失去越多的道理. • 2:不要为任何男人放弃自己的个性,其实并不是你迁就 他,就可以让他觉得你多好,恰恰相反,男人更喜欢有自 己个性的女人. • 3:千万不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事业,很简单,选择爱情,一 旦爱情没有了,你就什么都没有了,选择事业,即使爱情 没有了,可是你还有本事赚钱养活自己,还有属于自己的 生活. • 4:不要企图依附男人生活,没有人会对寄生虫保持永远 的热情. • 5:不要过度的索取,如果你爱他,那么为了你们的将来, 你应该珍惜他的收获,为你们的以后做好规划;如果你不 爱他,迟早会离开他,那么不要在分手后,让他有机会在 别人面前说你只是贪图他的钱.
外国文学史人物形象分析
*简爱形象 * :19 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中的主人公。
“她”和作者同样,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却个性鲜亮,是一个抗争社会、保护个人尊严、追求独立同样地位的老百姓女子。
她自尊自主,反叛抗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同样,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实意义上的圆满的爱情。
简爱以她个人生活的经历,揭露那个社会的虚伪性,抨击了那个以金钱为中心的社会的残忍性,训诫了那个社会人际关系中钩心斗角的欺诈性。
*达吉雅娜形象 *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达吉雅娜是诗人的“忠实理想”,奥涅金则是他“奇怪的伴侣”普.希金更愿意也更直接地在诗中将达吉雅娜视为自己理想的结晶。
这个女性形象诚然在普希金的生活圈子里有很多生活原型,但她在诗中是更圆满、神圣和单纯的民族精神化身。
她不单显得更加单纯和圣洁,而且也更加深沉和执着。
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凑近于一个一般俄罗斯妇女对人生的畅快、朴素和忍气吞声的坚毅。
与其说达吉雅娜忠实于她所不爱的丈夫,不如说她忠实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对劫难的态度,达吉雅娜这个人物也拥有“节余人”的色彩,达吉雅娜是觉醒的女性形象的代表,她已经开始了对男权社会的抗争。
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拥有强烈责任心的女性形象,她坚持嫁给别人就要一辈子对他忠诚;也有人认为她的思想还不够进步。
但我认为这些看法都有些偏颇。
其实,达吉雅娜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能动的自觉者形象。
她敢爱敢恨,坚决坚决,是一个拥有旺盛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乞乞科夫的形象 * :(果戈里《死魂灵》)小说的中心人物乞乞科夫是俄国新兴财产阶级的代表,在他身上表现了新兴财产阶级的冷峻和贪心,他一心追求金钱,谋利买卖沉痛料高发今后,又想起购置“死魂灵”牟取暴利的方法。
在售卖“死魂灵”的过程中,充足表现了攀高接贵、见机而作的特点。
对玛尼罗夫大谈友谊,对科罗皤契加大耍威风,对罗士特莱夫的流氓行为拒不就范,对梭巴开维支巧相周旋,对泼留希金诱之以小利。
从这个形象我们能够看到财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本质。
对两位叛逆女性的重新审视-娜拉与安娜·卡列尼娜之比较
作者: 何峰
作者机构: 黄山学院中文系,安徽黄山245021
出版物刊名: 皖西学院学报
页码: 59-60页
主题词: 叛逆女性 娜拉 安娜·卡列尼娜 易卜生 托尔斯泰 爱情 主体意识 审美价值
摘要:该文认为,《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因爱情的幻灭产生失落感,她的觉醒和离家出走是其主体意识的复归和对自我的寻找.与娜拉相比,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背叛丈夫、离家出走,并不是去寻找自我,而是为追求至爱而放弃了自我.然而后者内心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比前者具有更多的艺术真实性和审美价值.。
三个不幸家庭的反抗女性_安娜_娜拉_蘩漪比较谈_胡勇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一九九九年第三期三个不幸家庭的反抗女性——安娜、娜拉、蘩漪比较谈胡 勇(南昌教育学院编辑部 南昌 330008)摘要:由于性情、阅历、文化、修养、人格等不同,因而每个人对婚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家庭成员和睦的基础,不在阶级,也不在贫富,关键在于家庭成员人性上能否相容。
关键词:安娜、娜拉、蘩漪托尔斯泰说:幸福家庭的幸福都是相似的,而不幸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
这可谓名言,是托尔斯泰的切肤的体验。
我国也有近似的谚语:“一家不知他家事,各家都有难念的经。
”这谚语透出,似乎中国人的家庭的不幸,比外国人更普遍更沉重。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曹禺的《雷雨》,这三部文学名著,都是表现家庭问题的杰作,都有振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这三部书在生活和人性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既丰富、又深刻。
托尔斯泰是文学家,更是思想家,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者,他贵为伯爵,不愁吃穿,但他不为自家着想,却放不下民生凋蔽、社会危机和国力不振,毕生探求社会改良,认定“贵族平民化”是打开农奴制死结的出路。
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要过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他心志弥高,知音难求,想放弃贵族特权,过平民化的生活,同农奴一样参加劳动,但这愿望都得不到妻子和女儿的理解支持,常闹家庭纠纷,孤立难处,郁闷寡欢。
有了这些体验,他创作了《安娜・卡列尼娜》,把自己的情感和经验写进小说里。
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列文是他情感的体现,安娜是他的经验的影子。
他更加着意着力于安娜,把这个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使读者不能不为她虚欠唏感叹。
安娜是一个公爵家的贵小姐,出落得亭亭玉立,人见人爱,17岁时,她还不懂爱情为何物,就由姑母作主,把她嫁给了卡列宁。
卡列宁比她大二十多岁,当时的官价是省长。
这门亲事不止是门当户对,简直可以算高攀。
安娜嫁过去,给卡列宁生下一双儿女,心底里却并不满意。
为什么?她特不喜欢卡列宁的“不风雅的外貌”,尤其讨厌他的“一对大招风耳”。
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培训讲学
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叛逆的生命——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摘要: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叛逆女性典型。
二者之间既有着相似的处境,也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本文将对安娜和娜拉的形象进行具体的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安娜娜拉矛盾觉醒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渴望个性解放的新女性,然而,在当时伪善丑陋的上流社会,她被视为不道德的有罪的抛夫弃子的坏女人,所以托尔斯泰采取的是一种很矛盾的复杂态度。
与安娜相比,《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因爱情的幻灭而产生失落感,她的觉醒和离家出走是其主体意识的复归和对自我的寻找,表现了她的精神觉醒,也是“易卜生式‘精神反叛’的体现。
一、形式上的婚姻(安娜的木偶式婚姻和娜拉在婚姻中的玩偶地位)安娜的不幸在于她和卡列宁生活宗旨的对立。
就像狄更斯说过的:“在婚姻中没有比宗旨不合更大的不幸了。
”安娜崇尚精神生活,她视真诚的爱情为精神生活的宗旨,以爱情幸福为生活的目的。
可卡列宁一出校门便托身官场,他热衷功名,那是他毕生的追求,这使他变成了缺乏人的正常感情的“官僚机器”。
安娜逐渐认识到自己婚姻的不幸,于是她开始挣扎,渴求一份真诚自由的爱情。
安娜的婚姻虽然不是由父亲或者哥哥决定的,但是她的婚姻也不是爱情的产物,而是被上流社会的思想所左右的,是被别人影响的。
所以安娜起初的生活是过着一种单调乏味的木偶式的生活,可以说主宰生活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自己反倒成为受人支配的木偶。
几乎还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女的时候,安娜就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 20 岁的卡列宁。
但是卡列宁伪善自私,过于理性化而生命意识匮乏。
相反,安娜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
她与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活力。
卡列宁把安娜仅仅当成女人和孩子的母亲,是他面子的象征,而不是一个知心爱人,他从来也不知道安娜是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人,他们在婚姻当中应享受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更应该互相给予爱和呵护。
安娜卡列尼娜与娜拉的比较
2刘会会安娜卡列尼娜与娜拉的比较娜拉和安娜卡列尼娜有相同,也有不同。
同样是在一个令人窒息的社会,同样是在婚姻家庭中扮演妻子的角色,同样是反叛社会对于女性从属地位的传统观念。
1、身份、地位娜拉和安娜两人在作品中都是以一个婚姻家庭中的妻子形象出现的,她们都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过着中产阶级稳定优裕的生活,也具备做母亲和妻子的幸福。
娜拉是一个好母亲,她可以和她的孩子们疯玩,而不顾及到一个母亲的严肃性。
在送走了林丹太太后,孩子们回来了,娜拉就和自己的孩子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还居然可以躲在桌子底下。
在圣诞节前夜出去买东西,买的全是孩子们的礼物,还有佣人们的礼物,给她自己什么都没买,唯一的就是那包偷着买的杏仁饼干。
安娜也很爱自己的孩子。
在她得不到丈夫的爱的情况下,安娜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儿子谢辽沙的身上,儿子曾经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她全身心地爱着谢辽沙,甚至连离开他一刻都不行。
安娜和伏伦斯基伯爵夫人一路同车,各自说着自己的儿子.象每个母亲一样,安娜为自己的儿子自豪.她发自内心地爱着谢辽沙,儿子也很爱她。
在欧洲旅行三个月回来,安娜思念儿子,在谢辽沙生日时,她不顾一切撞进自己住过九年的那幢房子。
看到儿子她激动异常,母子俩紧紧拥抱,难分难舍。
直到卡列宁走进儿童室,安娜才不得不匆匆离去。
那时安娜已经离开了卡列宁及她曾经的家,可她仍没忘记儿子的生日,毅然地偷偷地回家看望儿子,可见安娜是很爱自己的儿子。
2、爱情两个作品中都围绕了“爱情”一词展开了丰富、详细的描写,分别写了娜拉、安娜的感情生活,描写了她们的爱。
不同的是,两人的爱情本质不一样。
娜拉是热烈而真诚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海尔茂。
为替丈夫治病,她曾冒名借债,又熬夜抄写文件,挣钱、省钱,偷偷还债,甚至不惜受人威胁,也要将丈夫的病治好。
可这一切并没有感动丈夫,在明白自己不过是丈夫的“泥娃娃”,从未有过独立的人格之后,对保护这家庭关系的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宗教,提出了严重怀疑和激烈批判,娜拉最终毅然地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
《比较分析安娜与娜拉的异同》
《比较分析安娜与娜拉的异同》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是俄国十九世纪后半期受欧洲资本主义思想影响而独立意识有所觉醒敢于追求自我爱情的贵族女性,她不仅天生丽质,光艳夺人,而且纯真、诚实、端庄、聪慧,安娜以青春和美貌获得了财富、地位、家庭幸福等,甚至因此为哥哥在官场谋得了官职。
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而陷入丈夫既不答应她离婚,又不让她亲近爱子悲剧状态。
安娜作为悲剧人物,本身也不是没有“过错”,她不仅违反了婚姻的契约原则,也违反了爱情的原则。
她自己却未能完全挣脱旧思想意识的桎梏,她不仅一再对卡列宁怀有负罪感,而且也不能割断同上流社会的血缘关系,因此她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地自容。
实际上她没有真正学会爱。
她的自杀,从主观上说是寻求解脱,也是对渥伦斯基的报复及对上流社会的抗议;客观上则是由于集中了各种时代的矛盾而无法克服,从而无可避免地成为这个转折时期祭坛的牺牲。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娜拉是个觉醒中的资产阶级妇女的形象。
她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是她父亲的玩偶,结婚以后又是她丈夫的玩偶。
她热爱生活,她热爱她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为了他们的幸福,她不惜牺牲自己。
她为了偿还给丈夫治病的债务而又不让丈夫发觉,费尽心机节省家用,甚至夜晚偷偷领些抄写工作来干。
她同情那些遭遇不幸的人。
她相信海尔茂所说的为了爱她会毫不踌躇地牺牲自己的生命的诺言。
可是,事实最终使她醒悟过来,海尔茂原来是一个极端自私和虚伪的人,她幻想出现的所谓奇迹并没有出现。
当海尔茂用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来约束她时,她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还有别的同样的责任”,那就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
有人说这是一篇“妇女独立宣言”。
这是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一个叛逆的女性。
这两位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具有非凡魅力的女性冥冥之中具有某些相同和不同:一、相同点:第一、安娜与娜拉都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1、安娜以内心深刻的体验与强烈真挚的感情,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叛逆的生命
——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
摘要: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叛逆女性典型。
二者之间既有着相似的处境,也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本文将对安娜和娜拉的形象进行具体的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安娜娜拉矛盾觉醒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渴望个性解放的新女性,然而,在当时伪善丑陋的上流社会,她被视为不道德的有罪的抛夫弃子的坏女人,所以托尔斯泰采取的是一种很矛盾的复杂态度。
与安娜相比,《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因爱情的幻灭而产生失落感,她的觉醒和离家出走是其主体意识的复归和对自我的寻找,表现了她的精神觉醒,也是“易卜生式‘精神反叛’的体现。
一、形式上的婚姻(安娜的木偶式婚姻和娜拉在婚姻中的玩偶地位)
安娜的不幸在于她和卡列宁生活宗旨的对立。
就像狄更斯说过的:“在婚姻中没有比宗旨不合更大的不幸了。
”安娜崇尚精神生活,她视真诚的爱情为精神生活的宗旨,以爱情幸福为生活的目的。
可卡列宁一出校门便托身官场,他热衷功名,那是他毕生的追求,这使他变成了缺乏人的正常感情的“官僚机器”。
安娜逐渐认识到自己婚姻的不幸,于是她开始挣扎,渴求一份真诚自由的爱情。
安娜的婚姻虽然不是由父亲或者哥哥决定的,但是她的婚姻也不是爱情的产物,而是被上流社会的思想所左右的,是被别人影响的。
所以安娜起初的生活是过着一种单调乏味的木偶式的生活,可以说主宰生活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自己反倒成为受人支配的木偶。
几乎还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女的时候,安娜就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 20 岁的卡列宁。
但是卡列宁伪善自私,过于理性化而生命意识匮乏。
相反,安娜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
她与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活力。
卡列宁把安娜仅仅当成女人和孩子的母亲,是他面子的象征,而不是一个知心爱人,他从来也不知道安娜是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人,他们在婚姻当中应享受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更应该互相给予爱和呵护。
而易卜生《玩偶之家》中,娜拉是作为贤妻良母形象出现的,她也为此感到非常幸福和骄傲。
可是后来她发现,作为妻子,她对丈夫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实际上丈夫海尔茂从未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过自己,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一个高级玩偶。
其实,海尔茂对娜拉的爱与否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安与危,虽然海尔茂常甜蜜地称娜拉为“我的小鸟”、“小宝贝”、“小松鼠”,甚至“我的孩子”,并一再声称爱娜拉,甚至还说“娜拉,你知道不知道,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看似亲热无间、恩爱无比,且富有牺牲精神,但女人在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性权威面前不过是服从者。
当他发觉娜拉冒名签字会影响他的名声和前途时,他就暴跳如雷,大肆辱骂。
当情势转危为安、他觉得自己的前途没有被断送时,他则喜出望外,态度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
这不仅说明了他对妻子的感情是以自己根本利益的得与失为转移的,而且还透露了他在思想深处把男女婚姻家庭关系看作了以追求和维护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利害关系。
二、安娜和娜拉的觉醒精神
安娜起初也很安于这样平淡的生活,以卡列宁妻子的身份出现在她所属的上流社会的各种社交场合。
但婚姻对安娜来说并不是出于自愿的,他们二人的婚姻不是平等的爱情,这样的婚姻本就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
安娜那貌似平静安逸的心里像是沉睡的火山一样,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激情,毕竟安娜是一个年轻鲜活的女人。
在和渥伦斯基邂逅之后,她那沉睡的爱的激情和生命意识被唤醒了。
安娜开始憧憬爱情,她发出了强烈的心声“时候到了”“我要爱情,我要生活”,于是她不顾一切奔向爱的波涛。
此后,她身上总流露出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因而托尔斯泰让安娜发出“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的呐喊,表明托尔斯泰对安娜女性意识觉醒的认同。
安娜的女性意识觉醒是爱情的呼唤,虽然自己在婚姻中已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木偶,但她依然渴望爱情。
娜拉却是为了改变自己在婚姻关系中的玩偶地位,尽管她一直在取悦于自己的丈夫,甚至有时宁愿把自己当作一个玩偶。
起初的娜拉满足于所谓的小家庭生活,像个孩子,她不仅在行为上像孩子,而且在思想上也像孩子,她没有意识到丈夫把她当小孩子呵护甚至玩赏,而不是对一个妻子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所以她在丈夫面前大多时候都有意无意地表现得像个孩子,并以此作为自己换取丈夫“喜爱”的资本。
所以说孩子性是造就娜拉“玩偶”地位的根源。
娜拉在“醒悟”后,也承认自己“没出息”“得受教育”。
三、女性意识觉醒的惩罚
托尔斯泰让安娜在享受甜蜜爱情的同时却被深深的负罪感困扰着。
安娜所受的教育和她信仰的宗教,使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矛盾中,安娜对儿子的爱和对渥伦斯基的爱同样炽热,两头都不愿放弃。
所以,安娜最终承受不了内心的折磨和社会的压力,选择了卧轨自杀,结束痛苦的生命。
安娜虽然已随隆隆的火车而去,但她美丽灵动的形象仍长久地活在读者心中。
如果说娜拉对丈夫的男权思想还多少能接受的话,那么最让她不能容忍的就是丈夫灵魂深处的极端自私。
正是这一点,让娜拉感悟到了自己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丈夫的“玩偶”。
那娜拉应该怎样才不至于沦为丈夫的“玩偶”呢,作品中没有交代,只是让她离开了丈夫,一走了事。
对此,鲁迅先生评论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鲁迅先生的意思是娜拉缺乏应备的生存技能和正当的谋生手段,以后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只有走卖笑为生的堕落之路。
莱辛在分析自己的作品时曾说过,悲剧主人公应该同时是有罪又无罪的。
因为他如果完全有罪,他就成为一个罪人,引不起我们的同情心,而如果他完全无辜,那他就是一个偶然的牺牲者,对我们不会有什么教育意义。
安娜和娜拉恐怕正是这种意义下的悲剧人物。
安娜所属的那个阶级带给她无法逃脱的罪———精神世界的空虚。
而娜拉是在男权背景下婚姻关系的牺牲品,她不想沦为丈夫的“玩偶”,尽管她选择离开丈夫,但是她却无法走出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结构。
注定是个悲剧人物———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外国文学作业
题目:叛逆的生命
——安娜和娜拉的形象比较
文学院
新闻一班
王赫男
201107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