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哲学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1979年末,经启蒙师友引领,我,一个那时的文学青年就此转向,逐步地,这颗致力于
探索真理的心便落入哲学思考之网,而使自己再也无法从所思考的问题中摆脱开来,除了被
当时兴起的学习理论的风潮所驱动外,也因之于殷切期望自己能够尽力了解更深层面的哲学
思想,从而为自己所思考的许多问题寻求答案。于是,从接触西方古典哲学开始,并随着学
习与思考的深入,便渐渐沉入于更多的疑难与困惑中,即,虽然常常感觉到所面对的论说似
乎有所不妥,却难以做出清晰的、合乎逻辑的判定,但这却又激发了我更大的兴致,隐隐中
也有一种责任,虽然当时还不敢有后来的,即对这部《本体逻辑论》有了较清晰地思考之后
的那种责任。那时,尤为触发我的兴趣的是,被称之为“大写的逻辑学”的黑格尔的逻辑论述。可以说,我,在哲学思考中感受到的疑难和进一步地对问题的追究,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如
果黑格尔的论证的立足点和论证的过程有问题,那么,在那还算精细的论述与推证中,问题
究竟出在哪里?乃至说康德等哲学家们论证的问题的根据又在哪里?随着读书与思索的深入,日渐萌生了属于我自己的哲学思考之初始观念。
在随后的一些岁月里,虽也曾不分白天黑夜苦苦地在书堆中摸索了几年,却不得不最终
放弃全天候的研读,一是无以为继的经济原因,二是当时的我已然陷入了思路上的黑夜。继而,就此走上从商之路。其间,出于对纠缠自己的那些哲学问题的探究之无果而心有不甘,
故断断续续从未放得下对属于自己的、却并未清晰的哲学观念的追索,故而依然被那模糊的
思考纠结着。在经商路上的风风雨雨中,命运之舟载我相继漂泊到了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
许多年,在岛上生意的不如意,却让自己有了大量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并整理自己之哲学
学问上的思路,因而在生活的孤寂与冷清中得以对此前模糊地呈现于胸中的“本体逻辑论”之
雏型可再作沉静的思索,且在对一些重大疑难问题的思考中喜出望外地获得新的领悟,思路
上的清晰使我顿生柳暗花明之感,使曾让自己困惑了多年的那些环节得以澄明,因之而有渐
入佳境之感,此亦可谓塞翁失马吧。
为着心中所追求的那一缕光明,在生活与学问的酷刻的困境中亦未敢疏漏与懈怠,既已踏上
这条渴望探求真理之路,既已在那难以忘怀的艰难岁月里曾承蒙家人对我的读与思的支持而
给予了超出常人的厚爱与慰勉于先,就当激励自己在能及的时间里坚守梦中的那片天地以作
回应,然而,确实地,这种坚守却是何等地苦涩而需在忍耐中煎熬,却又不能不勉励自己对
已然在思索中的“本论、显论、道论”向更深、更细处追究下去,以完成这部表达本体的逻辑
论体系之海量的工作。我也曾多次地告诫自己,无论有多少艰难,都不允许让自己这个苦苦
地探求中的追梦者在向巅峰的攀爬中败退下来,不能让我曾经领受过的、却又无以回报的深
爱与支持因为自己的失败而变得没有意义。
为完成这部表达本体的逻辑论体系的探索,自当以感激、感恩、感悟的心去阅读、领会、辨析、澄明伟大前人的思想之中的伟大方面,同时也需要自己依照生命性逻辑的力量与朝向
去思考,以辨析、澄明与论证人类精神形式化所形成的历史条件而由此带给哲学史上相关哲
学家们的成就、局限乃至谬误,但对自己而言,信念乃是支持自己这颗追求与探索中的心变
得更加自信与强大的助推剂。
确实地,在我陷入思路上的困惑与生活上的困窘之时,也曾难免心境暗淡,信心受挫,乃至
于不知何以为可,然而每当此时,亦屡屡告诫自己,对于这个前人未及的、以(本体)自身
的力量表达本体的本体论逻辑论证体系,不能幻想着可以轻松地一蹴而就。故而,每当期盼
着把自己的思考呈现给人类精神世界时,每当依照逻辑自身的力量而使自己的心、神融贯于
其中时,便使我能够坚守信念,并成为自己战胜困苦之动力,由本体论的逻辑力量所掀动的
壮阔的生命性洪流也因之在心潮的奔涌中不时泛出令人惊喜的浪花。这也许就是本体论之逻
辑呈现给本著者的信誉,且,所领悟了的逻辑力量与论证历程也在与自己的“心”、“性”一同
升扬。正是这种力量在鞭策着自己在艰难中苦苦地思索,乃至可谓是常常挣扎于努力完成此
逻辑论体系的希冀中。希冀是思想者胸中跳动的、升腾的、不会被命运所加给的劫难与困窘
轻易扑灭的自由意志之火。
之于对本著的阅读,可以认为,如果阅读者只是摘其片段孤立地看待,虽不应看作是无
意义的,然而,体系的逻辑唯在体系中理解才能实现是其所是的领会,乃至可以说,在通读
了本著的全部的论述之后,本著者——在以本体论表述本体的诸环节中、在逻辑力量所推动
的演进过程中——所表达的意涵也才能够被确切的领会。同时也是说,对本著的认同(或不
认同)须建立在能够对本著的已然理解之上。
这部表达本体的逻辑论体系,在两年多之前已大体完成,就其论证过程的细腻(与否)
之方面而言,自此著初始完成以来,虽然从未停止从头至尾地审视而又修正数次,但仍未能
够满足于本著者自己的要求,因为领悟、论证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被视为一个重大的题目,乃
至于可以说,这整个体系就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在世界哲学史上的巨人们面前逞强,
本著者的确没有精力与条件做到更贴近于尽善尽美的程度,没有精力与条件做到如自己所希
望做到的那样,每一个节、段都是一片精彩。事实上,属于本著者自己的论证体系和自己勉
为其难地界定的每一概念,或逻辑演进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我在此前的哲学巨人们已然铺
就的基石之上的艰难前行,且,也从自己的艰难中领会到了前人的艰难而为之心生敬意,所以,我唯一能做的也应是在此鼓舞中毕尽自己之心力而尽我所能。然而,虽然我知道,对于
本著,仍有进一步在细节上琢磨、推敲的必要,但又感觉似乎耐力已近耗尽。无论他人如何
看待此论著,于我,不愿小视自己愈三十几年的劳作,也不愿妄称此著是在为沉寂的哲学之
潭投下一块巨石,或视之为里程碑式之作,我只是在努力地探索形而上的完满,逻辑地澄明
本体之本性,还原“能”与“体”的本一,担负自己所乐意担负的、所能够担负的(哲学史意义
上的)使命。事实上,在科学家们和哲学家们向我们呈现的工作中,“能”与“体”的纠缠一直
都在启迪着我们,却鲜有向“本一”、向超越理性思考的极致进一步地追寻那论证体系意义上
的完满,并以此为根据解释我们的世界。这当然不是科学家的责任,而致力于哲学学问的哲
学家们直到今天还多在忙于第一性与第二性的争论,或者,那些跟随着已踩踏出来的脚印而
不辨清浊地纠缠在范畴、圆圈、现象、实证之眼界中的哲学家们,对连他们自己也尚未领会
清楚的论证的根据与法则,乃至对以抽象的“存在”表达的“存在论”似是而非地当作本体论的
根据与法则并无清晰的认识而只能在形式上作出变换花样的解释,却仍然不外是以假设作为
推证的依据,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清楚地领悟本体论的出发处而由此进一步向理性可把握的
世界予以合法性的论证。确切地,如果人们连形而上论的界域、传统“存在论”的狭隘乃至谬
误也还不能澄明,那么,就不要指望康德所说的“纷争”会有一个结果。
本著立足于以领悟理性思考可把握的一切之作为亏缺,且由此而澄明完满的形而上论的
论证,澄明体性与能性之为本一的始源、探究以“理”为依据的理性之展显、表述朝向终极之
领悟,这不是试图石破天惊,而只是苦心追求于合法地还原表达本体的逻辑论的原本之所是,领悟哲学的“上帝”的原本之所是,领悟“道”的原本之所是,并在本体论意义上为心灵的真善
美提供论证的根据与历程。本著者只愿在人类精神的百花园中再放进一朵鲜活的生命之花,
放进一朵由表达本体自身的力量呈现真善美的生命之花。正如费希特所说:“对于真理我怀有一颗火热的心”。
胡万波
2017年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