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95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艺专题》课程论文

题目:菊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学院:农学院

菊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菊花的初步认识以及植物开花特别是菊花开花理论研究的了

解,结合国内外菊花花期研究的初步进展,提出菊花花期调控方面的相关技术,并展望了菊花花期研究领域的未来和方向。

关键词;菊花花期进展调控技术

一菊花简述

菊花,古称“鞠”,为穷尽之意,陆佃《埤雅》云“菊本作鞠,从鞠穷也,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鞠”。唐诗文中,也多含此意,杜甫诗:“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自居易的《东园玩菊》是:“秋蔬尽芜没,好树亦凋残,唯有数丛菊,新开篱落间。”菊花又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等,菊科。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亚灌木植物。实生苗有真根、侧根之分,无性繁殖苗则皆自插入地中扔茎部发生不定根,其上再生许多纤细嫩白色的须根,用以吸收水分和养料。不定根随着植株开花后地上部的枯死,由地下茎发生脚芽形成的新根系于代替老根系以更新,老根系逐渐衰亡。菊花的叶为完全叶,单叶,互生,多数品种在叶柄下有托叶或无。叶长5—17厘米,宽3-11厘米,叶片呈卵圆形或广披针形,叶缘有粗大的锯齿,或深裂。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h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h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二植物开花的理论研究

有关植物开花诱导的机理有多种假说,如柴拉轩就提出了成花素假说,还有随后的春化作用学说、光周期理论、植物激素调控学说、碳氮比学说(即营养学说)等。基于上述的理论,人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花期进行调控。针对菊花来说,生态特性相似的品种在生态环境相近、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开花期基本相同。近代对菊花开花机理的研究表明,菊花的花芽分化与发育是在光周期和适宜温度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其中光周期的作用更为重要。有人认为植物在合适的光周期诱导下,通过叶片感受光周期,而发生反应的部位在茎端,植物通过输导组织将叶片产生的信号运输到茎端,使茎端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柴拉轩将这种在叶片中产生、并能在体内远距离运输的开花刺激物称为成花素,而且人们发现,经过短日处理植物可以通过嫁接引起未经长日诱导的长日植物开花;经过长日处理的长日植物也可以通过嫁接引起未经短日诱导的短日植物开花,这些现象说明两种不同光周期反应类型的植物所产生的开花刺激物可能具有相同的性质。多年以来,人们企图阐明开花刺激物的化学结构,但未能成功。因此有人提出另一种看法,认为处于合适诱导光周期条件下,叶片中产生的信息至少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产生促进开花并被称之为成花素的物质;另一种可能是在合适的光周期条件诱导下,改变了叶片的代谢,从而使叶片运出的营养流中各种物质的比例发生改变,导致与开花相关的基因表达加强和与营养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被减弱或受抑制。而大多数秋菊品种经过短日照处理,并采取相应降温措施,诱导花芽分化,能由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在可控制的时间范围内提前开花。同时,通过人为的水肥、修剪、激素应用等技术措施来调节生长,对开花的早晚也起一定的作用。

三国内外菊花花期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对主要园林花卉改变花期的研究,一般常用的是人为控制环境条

件和采取特殊的栽培方法等,例如:光周期控制、分期栽培、温度控制等。这些方法虽然能达到适当提前或延迟花期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消耗大量的劳力、空间和能源等,往往难以实现大面积控制的目的。但若以化学的方法来进行控制,则可大量节约人、物、财力,只需掌握好化学药剂的种类、配比浓度及处理方法和时期,便能达到与上述相同且优于上述结果的目的。因此,无论是延长大型园林花卉的花朵寿命还是有效控制开花期,化学调控均是诸多控制方法中的最方便、节约、快捷的途径。关于大型园林花卉菊花的花期生理以及花瓣衰老的研究报道较少。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花的衰老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切花的衰老和保鲜方面,对鲜花的自然脱落衰老方面研究很少。特别是对于多年生木本花卉如菊花等的研究更少。

四菊花花期调控技术

4.1园艺栽培措施调控

4.1. 1 控制生长开花期菊花从生长到开花有一定的速度和时限, 开花不但与菊花品种及本身的开花生理有关, 还与不同季节的外界条件密切相关。可根据供花需要, 选择合适品种, 在不同季节与环境条件下, 通过人为控制繁殖期、萌芽期、移植期、上盆期、翻盆期来控制菊花的花期。

4.1. 2 控制生长速度采取摘心、修剪、摘蕾、剥芽、摘叶、环刻、嫁接等措施, 调节菊花的生长速度。调节的效果依品种及摘取量的多少和季节而不同。对当年生枝条, 在其生长季节内早修剪则早长枝早开花, 晚修剪则晚开花; 剥去侧芽、侧蕾。有利于主芽开花; 摘取顶芽、顶蕾, 有利于侧芽、侧蕾开花; 环割使养分积聚于上部花枝, 有利于开花; 秋季结扎枝条, 可使叶片提早变色; 嫁接带花芽的接穗, 可使其提前开花。

4.1. 3 调节水肥土壤水分的多少, 对菊花花芽发育和开花关系很大。可根据开花预期, 通过调节土壤湿度来调节开花期。如花蕾发育迟缓, 可加大浇水量和叶面喷水; 花蕾发育过早, 则控制浇水, 保持土壤适当干燥。施肥也是有效的促控措施, 一般在现蕾前, 以氮肥为主( N∶200~400 kg/ 公顷) , 适当增施磷、钾肥; 在孕蕾和开花阶段, 以施磷、钾肥为主( P: 150~300 kg/ 公顷、K: 200~400 kg/ 公顷) 。应薄肥勤施, 菊株转向生殖生长时, 可暂停施肥, 以利花芽分化, 待现蕾后露色前, 重施追肥。秋季每周可用0. 1%~ 0. 2%尿素和0. 2%~0. 5%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 可使叶色浓绿和花芽分化,花色鲜艳而有光泽。

4.2 光照调控

4.2. 1 光照强度据研究, 菊花补光抑制花芽分化的光照强度以5~10 Lx 为下限照度, 但在生产实践中, 为防止电压不稳使光照强度减弱, 要用40 lx 以上的光照进行补光, 并要经常使用照度计实测光照强度。

4.2. 2 光质不同光质对其营养生长生理和开花生理机制的作用不同。就一定品种而言, 秋菊在自然光质、光强、光周期下的始花期和花期是相对稳定的, 往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调节光质可加以改变, 据研究,蓝光光质有利于菊花茎叶生长和侧枝产生, 形成丰满株形, 并能提前花期12 d。

4.2. 3 光照时数菊花是短日照花卉, 大多数菊花品种只有在短日照条件下( 约12 h 以内) 才能进行良好的花芽分化和开花, 但每天光照时数少于6~7 h 也不能开花或延迟开化; 长日照下( 日照17 h, 连续暗期7 h 以内) 不会开花。自然条件下多在秋季开花, 目前, 冬春季供花主要通过延长光照来推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