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羰基化反应及其对肉制品的影响
食品加工中糖基化反应对食物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食品加工中糖基化反应对食物功能性成分的影响糖基化反应,也称为糖化反应,是一种在加工食品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化学反应。
它是指在食品中的糖与其他化学物质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虽然有时糖基化反应可以改良食品的口感和美味,但它却对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
糖基化反应在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食品中广泛存在,特别是在高糖食品和加工肉类中。
当糖与其他氨基酸或蛋白质结合时,会生成一系列的化合物,其中最知名的是称为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物质。
AGEs的形成对食物的功能性成分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首先,AGEs对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蛋白质与糖结合时,会形成稳定的AGEs,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研究发现,AGEs会使蛋白质的降解速率降低,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此外,AGEs还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一步导致细胞内信号通路的紊乱。
这些影响可能导致蛋白质不能正常起到其在食物中的生理作用,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其次,糖基化反应对食物中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糖基化反应会降低维生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一些研究表明,经过糖基化反应的维生素C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降低。
此外,抗氧化物质如多酚化合物也容易受到糖基化反应的影响。
这些物质在食物中被认为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但受到AGEs的影响后,它们的活性会受到抑制,失去原有的保健功效。
此外,糖基化反应还会对食物中的植物化学物质产生影响。
植物化学物质是一类在植物中存在且对人体具有益处的物质,如类黄酮和孟鲁素等。
研究表明,糖基化反应可以使植物化学物质的活性降低,并导致其生物利用率的降低。
这些物质在食物中起到了很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抗炎、抗癌和抗衰老。
然而,糖基化反应的存在,使得食物中植物化学物质的功能受到了限制。
总的来说,糖基化反应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对食物功能性成分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因素。
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抗氧化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的活性降低,从而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食品中的美拉德反应及其影响
当pH<7时,果糖基胺进1, 2-烯醇化反应,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 hydroxymethylfurfural HMF) ,HMF的积累与褐变速度密切相关。当pH≥7时存在两个反应: 一是发生2, 3-烯醇化形成还原酮( reductones)和二羰基化合物;二是发生裂解反应生成二乙酰、乙酸、丙酮醛等。这些产物都为高活性的中间体,还原酮可进一步脱水并与胺类物质缩合生成类黑素。氨基酸在二羰基化合物存在下可发生脱羧、脱氨作用成为少1个碳的醛,氨基则转移到二羰基化合物上形成α-氨基酮,该反应也称为斯特勒克(Strecher)降解反应。
Maillard反应的研究中,得到了较大水溶解性和较强抗氧化能力的反应产物。
3Ma illa rd反应对食品加工性能的影响
蛋白质与糖类物质通过Maillard反应的羰氨缩合作用,可对蛋白质的溶解性能、乳化性能和抗氧化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3.1溶解性
Chung等通过壳聚糖-多糖的Maillard反应来增加壳聚糖的水溶性,特别是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的溶解性能。且pH一定时,壳聚糖-葡萄糖胺衍生物的溶解性比酸溶性的壳聚糖更好。同时壳聚糖—葡萄糖胺尚具有较强的金属离子螯合性。赵希荣在利用壳聚糖作为氨基供应体与含醛基的葡萄糖间发生
2.1.2 氨基化合物 氨基酸的种类、结构不同会导致反应速度的很大差异,如氨基酸中的氨基在ε-位或末位比在α-位反应速度快 ,碱性氨基酸比酸性氨基酸的反应速度要快。
2.2 温度
Maillard反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温度每变化10℃,褐变速度便相差3~5倍;同时Yu-Ting等在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葡聚糖的反应中,发现在温度大于80℃时反应速度较快,小于60℃时反应速度较慢。
肉制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解读
肉制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刘骞(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50)摘要:在肉制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对肉制品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主要功能特性包括保水性,乳化性,而且肉中的蛋白质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肉制品的风味与颜色.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肉制品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以及肉制品的风味与颜色,为肉制品中蛋白质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保水性;乳化性;风味;颜色FunctionalPropertiesofProteininMeatProduct LIUQian (CollegeofFoodScience,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30,China)Abstract:Functionalpropertiesofproteininmusclemakethedeterminingfactorofthequality ofmeat product.Functionalpropertiesmainlyincludewaterretentionandemulsification,andthepro teinin musclealsodeterminedtheflavorandcolorofmeatproduct.Thispapermainlyintroduced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ofproteininmuscle,flavorandcolorinmeatproduct,supportedsomesuggestions onthestudy ofapplicationofproteininmeatproducts.Keywords:waterretention,emulsification,meatflavor,meatcolor,主要论点:1 肉的保水性是决定肉制品品质的关键因素,添加剂的使用对于改善肉制品的保水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 影响肌肉保水性的因素主要有:pH4/}-,尸僵和成熟,无机盐和金属离子,动物自身因素和肉制品加工q- 常用的食品添加剂.3 肉的乳化作用是肌肉蛋白质在肉类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能性质,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特征. O 引言在肉制品的整个加工过程中,肉和肉制品的保水性(waterretention)对最终产品的可口性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水性的定义通常是指食物保持它的天然水分或者加工中所含水分的能力.从物理化学的角度而言,肉中的水是以结合水或者自由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通过带电基团和极性基团在蛋白质表面与蛋白质分子紧密结合. 因此结合水在肉中的含量主要受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自由水通过毛细管作用和表面张力结合在肉中,与蛋白质的结构无关.在肌肉中的三类蛋白质中,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Harprotein)对肉的保水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它们在肉中的含量很高,而且既有有利于保水的特殊结构.然而,在肉制品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在屠宰环节,肉制品的加工贮藏,熟肉制品的烹调熟制以及变换风味等等原因,都会使肉的保水性降低,从而影响产品的出品率. 肉的乳化(emulsification)是由绞碎或者斩拌的脂肪颗粒,提取的蛋白质,各种水合物质以及水不溶性物质(例如,肌肉纤维,肌原纤维以及非肉类蛋白部分)组成的一种多相复合体系….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乳化型肉类制品有法兰克福香肠(frankfurter),维也纳香肠(wiener),博洛尼亚香肠(bologna)以及乳化型火腿.这些产品中的脂肪颗粒直径在l 一50m之间,可以被固定在蛋白质基质中.肉类乳化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稳定性受到各种内在的和加工因素的影响.例如,肉的质量,脂肪与乳化剂的比例, pH 值,离子强度,磷酸盐含量以及非肉类蛋白黏着剂(如大豆蛋白,酪蛋白)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 风味是描述肉类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有关肉类风味物质的组成,化学性质及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影响风味形成的因素已有许多报道.风味研究主要集中于气味和滋味.气味是挥发性的风味物质刺激鼻腔嗅觉感受器而产生,滋味是非挥发性物质,人能感受到的滋味包括酸,甜,苦,辣,成. 肉的颜色是重要的食用品质之一.肉品的色泽是消费者用来衡量肉品品质的重要因素,鲜肉的颜色是影响消费者对肉的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其原因在于它的可视性强,良好的色泽可以刺激人们的食欲.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肉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对肉色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实上,肉的颜色本身对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并无多大影响,颜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肌肉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变化的外部表现,可以通过感官给消费者以好或坏的影响.1 肉的保水性1.1 保水性的物理化学基础肌肉中的水是以水化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三部分形式存在的.其中不易流动水主要存在于肌细胞内,肌原纤维及膜之间,度量肌肉的保水性主要指的是这部分水,它取决于肌原纤维蛋白质的网格结构及蛋白质所带净电荷的多少.蛋白质处于膨胀胶体状态时,网格空间大,保水性就高,反之处于紧缩状态时,网格空间小,保水性就低j.另外,肉的保水能力受肌原纤维结构的影响.在僵直状态时,肌球蛋白(myosin)和肌动蛋白(actin)之间交联桥的形成, 会抑制肌原纤维的嘭胀,也就降低了肉的保水性l. 肌原纤维的某种结构成分,比如连接肌动蛋白纤丝的Z 线,连接肌球蛋白纤丝的M线,可能也会对肌纤维的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口.肌原纤维的其他一些结构成分,包括 C 一蛋白在内,也会降低肌原纤维的保水性.1.2 保水性的测定肉的保水性不仅对肉的滋味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而且关系到肉制品的质地,风味,嫩度和组织状态. 关于保水性的测定,如今多采用加压秤重法,加压滤纸法,离心法,滴水损失四种方法.有人认为蒸煮损失也属于肉保水性的范畴.以上几种方法的操作步骤都简单易行,但是由于保水性的测定值受到样品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肌肉类型,取样部位等等),因此每次测定值变化都很大….1.3 影响肌肉保水性的因素1.3.1pH 值蛋白质分子是由氦基酸组成的,氦基酸分子中有氨基和羧基,它既能像酸一样解离,也能像碱一样解离, 所以它是一种两性离子.可见当pH>pI(等电点)时, 氨基酸分子带负电荷,而当pH<pI 时,带正电荷.正因为如此,蛋白质分子也完全具备了这种两性性质. pH 值对肌肉保水性的影响实质上是蛋白质分子的静电荷效应.蛋白质分子所带有的静电荷对保水性有双重意义:一是静电荷是蛋白质分子吸引水分子的强有力的中心,二是由于静电荷增加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排斥力,使其网格结构松弛,保水性提高.当静电荷数减少,蛋白质分子间发生凝聚紧缩,使保水性降低.肌肉pH 接近等电点时(pH5.0~5.4),静电荷数达到最低,这时肌肉的保水性也最低.1.3.2 尸僵和成熟肌肉的保水性在宰后的尸僵和成熟期间会发生显着的变化.刚宰后的肌肉,保水性很高,但经几小时后,就会开始迅速下降,一般在24~28h 之内,过了这段时间保水性会逐渐回升.僵直解除后,随着肉的成熟,肉的保水性会徐徐回升,其原因除了pH 值的回升外,还与蛋白质的变化有关.1.3.3 无机盐及金属离子对肌肉保水性影响较大的有食盐和磷酸盐等.食盐对肌肉保水性的影响与食盐的使用量和肉块的大小有关,当使用一定离子强度的食盐,由于增加肌肉中肌球蛋白的溶解性,会提高保水性,但当食盐使用量过大或肉块较大,食盐集中于大块肉的表面,则由于渗透压的原因,会造成肉的脱水.此外食盐对肌肉保水性的影响取决于肌肉的pH 值,当pH>pI(等电点)时,食盐可以提高肌肉的保水性,当pH<pI 时, 则食盐又会起降低保水性的作用,这种效应主要是由于NaC1 中的Cl 一与肌肉蛋白质中阳离子的结合能力大于Na 与阴离子的结合力所致.磷酸盐的种类很多, 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多数为多聚磷酸盐,磷酸盐可以提高肉的保水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3.4 加热肉加热时保水性明显降低,加热程度越高,保水性下降越明显.这是由于加热导致非极性氨基酸同周围的保护性半结晶水结构崩溃,继而形成疏水键,使得保水性下降.1.3.5 动物因素畜禽的种类,年龄,性别,肌肉部位对肉的保水性也有影响.肉的保水性按猪肉,牛肉,羊肉,禽肉次序减低.就年龄和性别而言,去势牛>公牛>母牛, 幼龄>老龄.公牛随体重的增加而保水性降低.猪的岗上肌保水性最好,依次是胸锯肌>腰大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臀中肌>半腱肌>背最长肌.1.4 常用的添加剂对保水性的影响1.4.1 食盐(氯化钠)食盐是惟一可以在各种肉制品中广泛应用的盐类,一定浓度的食盐具有增加肉保水性能的作用. 其作用机理如下: (1)食盐使得肌原纤维发生膨胀,大量氯离子被束缚在肌原纤维中,增加了负电荷引起的静电斥力,使得保水性增强. (2)食盐的添加增高了肉的离子强度,肌纤维蛋白质数量增多,在这些纤维状肌肉蛋白质加热变性的情况下,将水分和脂肪包裹起来凝固,使肉的保水性提高.1.4.2 磷酸盐常用的磷酸盐有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磷酸盐的用量一般为原料重的0.2%一0.3%.如果用量过多,会因磷酸盐固有的气味和涩味而影响肉制品的风味,以及使得肉制品的口感粗糙.一般将几种磷酸盐混合使用所得到的效果较好.磷酸盐的作用机理如下: (1)磷酸盐是碱式盐,当加入磷酸盐后,使原料肉pH 值向碱性方向移动,偏离肌球蛋白的等电点,所以能提高肉的保水性能. (2)聚磷酸盐加入到原料肉中以后,发生电离反应,使环境的离子强度加强,增加了肌球蛋白的溶解度,因而可以提高肉的保水性. (3)焦磷酸盐能使肌动球蛋白解离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肌球蛋白是肉吸附水和封闭水的主要成分,所以肌球蛋白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肉的保水性. (4)聚磷酸盐有与多价金属离子相结合的性质,加入的聚磷酸盐可以和肌肉蛋白质的Ca 和Mg 发生螯60———合,形成更大的网状结构,增加对水的封闭性,因而可以提高肉的保水性.1.4.3 大豆蛋白由于大豆蛋白结构松弛,遇水膨胀,本身可吸收3-5 倍的水,它与其它添加料和提取的蛋白质配成乳浊液时,遇热凝固而起到吸油和保水的作用.在肉制品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豆蛋白(浓缩大豆蛋白,分离大豆蛋白)对于肉制品的保水性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使用时添加量以2%一12%(与肉的质量比例)为宜.1.4.4 淀粉淀粉是肉品加工中最常用的填充剂之一.加入淀粉对于肉制品的保水性具有良好的效果.这是由于在加热过程中,淀粉颗粒吸水,膨胀,糊化的结果.当淀粉糊化时,肌肉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已经基本完成并形成了网状结构,此时淀粉颗粒夺取存在于网状结构中不够紧密的水分,这部分水分被淀粉颗粒固定,因而保水性变好.2 肉中蛋白质的乳化作用2.1 肉类乳化基础理论2.1.1 乳化理论乳化液的定义是:两种不相溶的相形成的稳定混合物,其中一种是分散相,一种是连续相,分散相可以以胶状悬浮液形式存在于连续相中….这个经典的定义适用于"水包油型"或者"油包水型"乳化液中, 乳化状态可以通过加入被称为乳化剂或者稳定剂的表面活性剂使之保持稳定.乳化状态的产生,即"乳化作用",需要机械能的输入,这些机械通常通过高速剪切作用(混合,均质,斩拌或研磨等等)而得到.然而对肉类而言,乳化理论更加复杂,在商业上通常称其为"肉糊",似乎更能反映其物理化学特性. 要形成一个肉的乳化物或者肉糊,需要将冷却绞碎的瘦肉和肥肉同水,盐,非肉类蛋白及各种其他成分进行混合,粉碎,再进行高速斩拌.斩拌过程会将脂肪破碎成小的球状粒子,同时将肌原纤维蛋白从破碎的细胞中萃取出来.可溶的肌原纤维蛋白分子部分展开,同少量的肌浆蛋白一起吸附在脂肪球表面, 在脂肪球表面形成一个半刚性的膜或被膜.这样会显着降低水油间的界面张力.2.1.2 物理固定理论肉类乳化过程中所萃取的蛋白质,纤维碎片,肌原纤维以及胶原纤丝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高黏度的体系,脂肪球被固定在此体系中.由于脂肪球存在于蛋白质形成的乳化基质中不能移动,因此即使脂肪球处于熔化状态下,也不能相互结合. 在加热煮制过程中,位于脂肪球膜界面上的蛋白质及2009 年第12 期总第730 期" _.j__彝黏性的基质蛋白质会结合成为一种半刚性的交互式的凝胶网状结构,从而增强对脂肪球移动的限制"….2.2 肉类乳化物的稳定性2.2.1 影响乳化物稳定性的因素一般来说,影响肉类乳化形成的因素也同样影响乳化物的稳定性.但是乳化物稳定性与特殊的加工过程以及添加成分有更大的关系,因为加工条件或添加成分会影响加热熟制过程中所形成的蛋白质凝胶的结构.2.2.1.1 内在因素的影响对于典型的水包油型乳化液来说,其稳定性由脂肪球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厚度,可塑性,净电荷等)及水相的黏度决定.同样,原料肉乳化物的稳定性主要也由界面蛋白膜的物理性质及蛋白质溶胶的黏弹性决定.当肉类乳化物经加热处理时,对脂肪的稳定也受到凝胶基质的微观结构影响. 脂肪的物理状态和来源也会影响肉的乳化.一般来说,家禽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猪肉和牛肉的要高,所以加热熟制的各种禽肉(如鸡肉)的乳化产品都要比猪肉或牛肉要软,而且二次加热时其稳定性要差. 用牛的心脏及其他非骨骼肌的蛋白质制得的乳化物,与骨骼肌制得的乳化物相比,稳定性要差.同时许多器官肉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蛋白基质,也会阻碍乳化作用.2.2.1.2 加工因素的影响脂肪及肉的斩拌条件对乳化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斩拌的时间要能保证形成最好的乳化结构和乳化稳定性,一般斩拌时间为斩拌时间受几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脂肪类型,脂肪含量以及离子强度.适当的斩拌时间可以提取出乳化脂肪所需要的足够量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斩拌时间过短,会使脂肪分布不均,而且也不能提取出足够的蛋白质.相反,过度斩拌会使脂肪过小,产生过大的表面积,就没有足够的盐溶蛋白将脂肪球覆盖. 肉在斩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使肉类乳化物的温度升高,而温度的升高会使动物的脂肪变软,而且会部分熔化,因此更容易分散.温度升高也会使蛋白质的黏度降低而使其更容易分散于水包油型乳化物脂肪球的界面.然而,如果温度过高,达~U3ooc,蛋白质就会发生变性,而且脂肪也会液化川.完全熔化的脂肪会成为液状油滴,在通常的斩拌条件下很难形成稳定的乳化物.不同的脂肪熔化温度不同,一般肉类乳化物的最终温度为:家禽肉15~C,猪肉20X:,牛肉25℃. 加热煮制速度也会影响肉的乳化稳定性.一般来讲,慢速加热的产品比快速加热的产品具有更好的乳化稳定性.只是由于缓慢升温可以使伸展开的蛋白质有更长的时间定向排列,以形成规则的混合物.缓慢加热可使蛋白质吸附在分界面,有序的聚集在一起, 而不是无规贝I 的凝结在一起,结果就可以形成一个均匀稳定的乳化物,并且可防止脂肪的析出….2.2.1.3 添加非肉类成分的影响在肉的乳化过程中,各种非肉类成分会影响肉类的乳化能力以及乳化物的稳定性.食盐,磷酸盐,亚硝以及腌制剂都可以应用于腌制的肉中.食盐和磷酸盐不会直接影响肉类乳化的稳定性,但是它们都可以促进肌原纤维蛋白的萃取而促进乳化过程和乳化稳定性,肌原纤维蛋白可以起到乳化和稳定的作用".2.2.2 乳化稳定性的测定肉类乳化物的稳定性是指肉在加工和煮制过程中保留水和脂肪的能力,通过其黏结强度来评价.测定肉类乳化物黏结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Townsend 等"提出的"乳化稳定性测试".该方法是将一定量的肉的乳化物装入试管中,从50~C 加热至70℃,将加热释放出的液体轻轻倒出来,再测定脂肪和水的含量.这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肉制品加工企业,以确定肉类乳化时斩拌的最适温度. "网状试验法"主要通过离心来测定肉的乳化能力.同时将煮熟的肉类乳化物样品放置于一个网状离心管中,离心后,记下所释放的液体的体积,并测出脂肪和水的含量.所使用的离心力大小要适当,应该在不破坏乳化物的凝胶结构的前提下进行试验. "光纤探针法"可用于预测肉类乳化物的稳定性.肉类乳化物的稳定性一般在加工过程中并不容易观察,到煮熟时才能测出.而光传感器可在乳化组织达到断裂点时即可测定出其变化.这种技术为即时测定肉的乳化性提供了简便的方法.3 蛋白质与肉的风味3.1 肉制品中所含的风味物质肉的味质又称肉的风味(Flavor),指的是生鲜肉的气味和加热后肉制品的香气和滋味.它是肉中固有成分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产生各种有机化合物所致….其特点是成分复杂多样,含量甚微,除少数成分外,多数无营养价值,不稳定,加热易破坏和挥发,呈味物质均具有各种发香基因,如:羟基一OH;羧基一COOH;醛基一CHO;羰基一CO;硫氢基一SH;酯基一COOR;氨基一NH,;酰胺基一CONH2;亚硝基一N0,;苯基一CH. 气味是肉中具有挥发性的物质,随气流进入鼻腔,刺激嗅觉细胞通过神经传导反应到大脑嗅区而产生的一种刺激感.动物种类,性别,饲料等对肉的气味有很大影响.气味的成分十分复杂, 约有1000 多种,主要有醇,醛,酮,酸,酯, 醚,呋喃,吡咯,内酯,糖类及含氮化合物等, 见表1. 滋味是溶于水的可溶性呈味物质,刺激人的舌面味觉细胞味蕾,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而反应出味感…. 肉的鲜味成分,来源于核苷酸,氨基酸,酰胺,肽, 有机酸,糖类,脂肪等前体物质. 表1 与肉香味有关的主要化合物3.2 肉制品风味物质的形成3.2.1 脂类物质的氧化作用在熟肉风味物质中已发现由脂类降解产生的几百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脂肪族烃,醛,酮,醇,羧酸及酯.其中的一部分香气化合物,尤其是烃和氧化型杂环化合物(如内酯和烷基呋喃),已有相关报道.通常,这些化合物来自脂肪酸的氧化.长期贮藏,脂肪酸的氧化可导致酸败异味,但在熟肉中,脂肪酸快速发生氧化并提供所期望风味的挥发性物质.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容易自动氧化,磷脂由于较甘油三酯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在加热期间,磷脂是产生挥发性物质的重要来源. 脂肪本身及其热解产物就是风味物质.酸含有多个游离基的脂肪,60℃就会自动氧化,200-300℃时大量降解,600V 时形成苦和辛辣化合物,产物包括内酯,醇,酮和低级脂肪酸.亚油酸氧化产生IN-4-癸稀酸,反一2 一十一碳二稀酸,JIN-4-三稀酸等香味物质.脂肪可与其它物质反应影响风味;脂肪能溶解脂溶性物质,携带风味.3.2.2 还原糖与氨基酸的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即羰氨反应是法国化学家迈拉德(美拉德)于1921 年发现的,他在试验中发现当甘氨酸与葡萄糖的溶液共热时,会形成褐色色素,经过深入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此类反应的研究论文,其它科学家们也相继研究了许多此类反应,以后这类羰氨反应也就被称为美拉德反应.它也包括其它胺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之间的类似反应在内.由于各种肉类中含有这二类物质(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所以肉类加热都会发生此类反应. 糖类和羰基化合物降解可产生呋喃等香味物质, 100-130~C 时糖失去结合水,150-180~C 糖分子脱去一分子水形成酐,190-220~C 在脱去一分子水,戊糖形成糠醛,已糖形成羟甲基糠醛,升温则这些化合物继续分解.加热葡萄糖至300~C 时产生130 多种化合物, 已鉴定的50 多种包括呋喃,醇,羧酸和芳香烃,其中有些化合物多于6 个碳原子,可能是加热过程中发生了聚合反应". 美拉德反应产生了烤肉,烤面包的焦糖味及食品表面的棕色.其反应可分三步,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的胺基与还原糖的羰基缩合;糖脱水,分裂及氨基酸降解;3 一羟基丁醛缩和聚合及环化作用.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加热降解生成多种挥发性香味化合物(呋喃酮,呋喃醇等含氧杂环化合物).氨基酸与糖反应生成无数中间产物,如脂肪族醛和酮,吡嗪,吡咯,吡啶,噻唑,噻吩等,对于肉风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3.2.3 硫胺素的热降解硫胺素是一种含硫,氮的双环化合物,当受热时可产生多种含硫和含氮挥发性香味物质.据认为硫胺素降解的第一步是噻唑环中C—N 及C—S 键的断裂形成羟甲基硫基酮,,这是一个非常关健的巯基酮中间产物,由此可得到一系列的含硫杂环化合物.这其中的一些化合物存在于肉香气挥发成分中.据报道已经鉴定的的硫胺素分解产物有68 种,其中一半以上是含硫化合物,包括脂肪链硫醇,含硫碳酰化合物,硫取代呋喃,噻吩,噻唑,双环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它们多数具有煮肉的诱人香味.由丙氨酸和其他醛类的Strecker 降解形成的乙醛类物质在肉味物质形成中也很重要,因这些化合物都能与硫化氢反应,氨和甲基硫醇也能通过Strecker 降解形成,产生二硫化物,硫2009 耳第}:期总第7j0 期j—赣.Jl 粪开起lll 蔓.冈鲁枣再矛0 醇,硫化物和三硫化物.3.2.4 糖降解在较高的温度下,糖会发生焦糖化反应.戌糖生成糠醛,己糖生成羟甲基糠醛.进一步加热,会产生具有芳香气味的呋喃衍生物,羰基化合物,醇类,脂肪烃和芳香烃类.肉中的核苷酸如肌苷单磷酸盐加热后产生5 一磷酸核糖,然后脱磷酸,脱水,形成5 一甲基一4 一羟一呋喃酮.羟甲基呋喃酮类化合物很容易与硫化氢反应,产生非常强烈的肉香气.3.3 影响肉制品风味的因素影响肉制品风味的因素有很多,如pH,温度, 水分活度,遗传因素,脂肪含量,饲料,加工等等.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影响因素.3.3.1 畜禽的遗传因素不同类型的畜禽肉,各有其特殊风味.牛,羊, 猪,鸡,鱼由于品种不同,其肉品的风味各异,这是遗传性能决定的.比如,牛肉有牛肉的昧,羊肉有羊肉的味即使是同类畜禽,由于年龄,性别,用途不同, 风味也有所不同.山羊肉比绵羊肉的擅味重,公牛肉比键牛肉的躁味浓,公母猪肉比肉猪肉的腥味大.一般情况下,老龄动物比幼龄动物的特殊味大.所以人们在选择肉食品时,应根据各自的口味要求选择肉的品种.在生产,育肥肉用畜禽时,一定要做好公母畜禽的阉割工作,这样不但能提高畜禽的周转率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改善肉的风味品质.3.3.2 饲料的影响用不同的单一饲料,特别是一些气味浓烈的饲草,饲料长期喂养畜禽,结果必然影响肉的风味. 据实验,给绵羊长期饲喂甜菜根,肉品带有肥皂味长期喂食青萝,肉品。
蛋白质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蛋白质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肉制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物之一,而其中的蛋白质则是肉制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蛋白质不仅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还可以赋予肉制品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在肉制品中的应用,介绍其作用和影响。
蛋白质在肉制品中起到了增加营养价值的作用。
肉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单位,也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的关键物质。
通过摄入富含蛋白质的肉制品,人体可以获得多种氨基酸,进而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还能赋予肉制品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蛋白质在肉制品中参与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了肉制品特有的香气和口感。
例如,肌纤维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变性,形成独特的肉香。
同时,蛋白质还可以与其他成分发生交互作用,改善肉制品的质地和口感,使其更加美味可口。
蛋白质还在肉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肉制品的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可以发挥胶凝、乳化和保水等功能。
胶凝作用是指蛋白质在加热或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凝胶状物质,可以增加肉制品的黏性和弹性。
乳化作用是指蛋白质在搅拌或混合过程中与脂肪颗粒结合,使肉制品更加细腻。
保水作用是指蛋白质在加热或加工过程中能够吸收水分,使肉制品更加湿润。
然而,蛋白质在肉制品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加工会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和损失,降低肉制品的营养价值。
其次,一些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肉制品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加工方法和添加剂,以保持蛋白质的营养和安全性。
蛋白质在肉制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提供了人体所需的营养,还赋予了肉制品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同时,蛋白质还在肉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改善了肉制品的质地和口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肉制品的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蛋白质的营养和安全性。
只有合理应用蛋白质,才能生产出更加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肉制品。
发酵肉制品中脂肪、蛋白质水解氧化与微生物的关系
发酵肉制品中脂肪、蛋白质水解氧化与微生物的关系摘要:微生物及微生物酶作用于脂肪和蛋白质发生水解氧化反应,反应及反应产物相互影响使发酵肉制品呈现出复杂的体系。
发酵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对其产生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微生物的酶作用于肉中的各成分,降解了大分子物质使发酵肉制品营养物质更易吸收,且蛋白质和脂肪适度水解氧化呈现出特殊发酵风味;另一方面,微生物可能产生有毒物质,还可能导致脂肪和蛋白质过度氧化,从而产生食用危险,危害人体健康。
调控肉制品的水解氧化程度对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生物对发酵肉制品中脂肪及蛋白质的水解氧化作用及益生菌和益生素对发酵肉制品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等。
关键词:微生物;益生菌;脂肪;蛋白质;水解;氧化;发酵肉制品1 前言发酵肉制品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具有特殊风味、色泽和质地且具有较长保存期的肉制品。
目前,世界上发酵肉制品主要为火腿、培根和香肠等3大类。
我国名优的传统发酵肉制品有金华火腿、宣威火腿、牛干巴、广式香肠和川式腊肉等。
霉菌、细菌(包括乳酸菌、球菌等)、酵母菌等是发酵肉制品中主要的微生物,在长期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同时作用于肉中的各组分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肉制品通过微生物发酵使组织中的蛋白质和油脂降解为小分子蛋白、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进而形成风味物质。
降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等比其他脂类物质更易发生氧化,脂质氧化又促进蛋白质氧化导致肉制品褪色,还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醛酮类、胺类等物质,过度氧化影响食品的颜色、风味和安全性。
随着人们对食物营养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生产高品质的肉制品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综述了发酵肉制品中脂肪、蛋白质水解氧化与微生物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和益生素对发酵肉制品的影响,旨在为调控发酵肉制品品质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肉制品产业发展,使消费者更正确地认识发酵肉制品。
2 发酵肉制品脂肪水解氧化与微生物的关系发酵肉制品中微生物对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早有研究,胡萸英等研究金华火腿时发现,4种霉菌(产黄青霉、圆弧青霉、杂色曲霉和腊叶芽枝霉)对脂肪和蛋白质都有分解的作用。
中式香肠蛋白氧化降解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中式香肠蛋白氧化降解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摘要:本研究不同包装、温度、光照以及抗氧化剂对中式香肠品质的影响,通过建立中式香肠的蛋白氧化模型,以羰基和硫醇基为氧化指标,以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盐基氮为蛋白降解指标,并对产品品质进行跟踪检测,分析蛋白氧化降解与产品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的蛋白氧化和蛋白降解程度不同;蛋白硫醇基值与L值呈正相关,与弹性、咀嚼性呈显著负相关;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挥发性盐基氮值与L值呈负相关,与a值、咀嚼性和弹性呈正相关。
关键词:中式香肠,蛋白氧化,降解,品质Effect of Protein Oxidation and degration on quality of Chinese- style Sausage Absrtact: Chinese- style sausage was treated with package,temperature,illumination and antioxidant and protein oxid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Protein oxidation was measured by determination of carbonyl and sulfydryl groups content and protein degration was measured by determination of free amino acid and 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otein oxidation and degration and sausages quality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egree of protein oxidation and degration in sausage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was different. Free sulfydryl group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ightness value (L values)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pringiness and chewiness. Both of Free amino acid and 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L value and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pringiness and chewiness.Key words:Chinese- style Sausage; protein oxidation; degration; quality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蛋白质氧化对肉制品的结构、感官和营养品质非常重要[1]。
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对鸭肉品质的影响
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对鸭肉品质的影响童今柱;娄鹏祥;吴晓龄;范远景;刘培志;李怀仁【摘要】[目的]探究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与鸭肉品质的关系.[方法]采用水浴、微波、红外3种加热方式处理鸭肉,并对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性质(羰基含量、巯基含量、二级结构)以及鸭肉品质指标(pH、颜色、持水性、质构)进行测定.[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硬度、白度值(L?)、羰基值、无规卷曲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红度值(a?)、持水力、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硬度与α螺旋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弹性与无规卷曲呈正相关(P<0.01),L?值与持水力呈负相关(P<0.01),a?值与羰基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对鸭肉品质产生明显的影响,表现在肌原纤维二级结构变化即α螺旋下降、无规卷曲上升导致鸭肉硬度和弹性上升,羰基值上升导致a?上升.【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08【总页数】6页(P162-167)【关键词】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品质;相关性【作者】童今柱;娄鹏祥;吴晓龄;范远景;刘培志;李怀仁【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安徽刘郎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宣城242000;安徽刘郎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宣城2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1.5+5鸭肉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蛋白等优点,深受消费者欢迎[1]。
鸭肉的色泽、嫩度和保水力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品质指标,了解影响鸭肉品质发展的因素,可以为改善鸭肉品质提供理论指导[2]。
蛋白质是机体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对肉制品的风味、口感和营养起到调控作用[3]。
中式香肠风干过程中蛋白氧化对蛋白聚集、水解性及溶解性的影响
中式香肠风干过程中蛋白氧化对蛋白聚集、水解性及溶解性的影响*吴满刚,吴雪燕,于海,葛庆丰,汪志君【摘要】摘要从中式香肠中提取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并测定其羰基值、巯基值和蛋白浊度,以及蛋白质降解情况和溶解性,确定蛋白氧化对蛋白聚集性、水解性和溶解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蛋白羰基含量都显著增长,巯基含量显著下降。
蛋白氧化导致蛋白溶液浊度上升,蛋白表面疏水性增加,以及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
蛋白溶解性实验表明氢键、疏水作用力、二硫键和离子键是形成香肠蛋白三维网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4(040)007【总页数】6【关键词】关键词香肠,蛋白,氧化,微观作用力变化中式香肠是我国传统风干香肠的主要代表,因风味独特、保质期长等优点使其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它由瘦肉,脂肪,盐,香料,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抗氧化剂)以及发酵剂(选择性加入)混合加工而成[1]。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蛋白质表现出一系列功能性质,如凝胶性使得产品经加热形成网状结构,其中各个组分相互作用表现出不同感官品质;在中式香肠风干过程中,内在因素(金属离子、脂肪组成)和外在因素(氧气、温度、光照)都会促使其蛋白氧化,造成蛋白溶解性、乳化性、降解性等功能性质的改变[2],进而影响产品品质。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蛋白质成分和功能性质的变化对肉制品的结构、感官和营养品质具有重要影响[3]。
蛋白氧化修饰主要包括蛋白变性(功能结构损失)以及在外源酶和/或内源酶下水解降解(蛋白酶水解)。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蛋白质降解作用对产品质构、口感或风味的形成有重要意义[4]:脂类分解是干熏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生化变化之一,脂类易被脂酶水解成游离脂肪酸。
伴随游离脂肪酸的释放,脂肪酸的次级反应会生成自由基[5]。
在肉加工过程中(切碎、腌渍、烹饪、辐照等),来自脂类分解的氧自由基的累积易造成蛋白氧化损伤[6],而蛋白氧化诱导多种氨基酸发生修饰,形成羰基衍生物[7]。
简述肉脯制作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简述肉脯制作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肉脯制作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主要涉及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的各种反应。
1. 水分的蒸发:在制作肉脯时,将肉切成薄片后,经过晾晒或烘烤等方式使其失去水分。
这个过程涉及到水的蒸发,导致肉片含水量的减少。
2. 氧化反应:在肉脯制作过程中,氧气与肉中的脂肪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酸价或醛类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会赋予肉脯独特的香气和味道。
3. 蛋白质的糖化反应:肉中的蛋白质和糖类通过加热和干燥过程,可以发生一系列糖化反应。
这些反应主要涉及酮糖和氨基酸之间的反应,形成一些具有香味的化合物,增加了肉脯的风味。
4. 季酚类物质的形成:在肉脯制作过程中,肌肉组织中的一些酚类物质会通过加热和干燥而发生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氧化反应和多酚类物质的形成,进一步增强肉脯的香气和味道。
5. 脂肪的分解:制作肉脯时,一些肉中的脂肪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分解。
这导致脂肪酸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肉脯的风味。
总之,肉脯制作过程涉及水分的蒸发、氧化反应、蛋白质的糖
化反应、季酚类物质的形成和脂肪的分解等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共同作用,赋予肉脯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肉的食用品质及物理性质概述
肉的食用品质及物理性质概述肉的食用品质及物理性质概述肉的食用品质主要指肉的色泽、风味、嫩度和保水性等。
肉的物理性质主要指肉的体积质量、比热容、热导率和冰点等。
这些性质在肉的加工贮藏中直接影响肉品的质量。
一、肉的色泽肉的色泽对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并无较大影响,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食欲和商品价值。
色泽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肌肉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变化的外部表现,因此可以通过感官给消费者以好或坏的影响。
(一)形成肉色的物质肉的颜色本质上是由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产生的。
肌红蛋白为肉自身的色素蛋白,肉色的深浅与其含量多少有关。
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液中,对肉颜色的影响视放血充分程度而定。
在肉中血液残留多则血红蛋白含量亦多,肉色深。
放血充分肉色正常,放血不充分或不放血(冷宰)的肉色深且暗。
(二)肌红蛋白的变化肌红蛋白为复合蛋白质,本身为紫红色,与氧结合可生成氧合肌红蛋白(MbO2),为鲜红色,是新鲜肉的象征;肌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均可以被氧化生成高铁肌红蛋白(MMb),呈褐色,使肉色变暗;肌红蛋白与亚硝酸盐反应可生成亚硝基肌红蛋白,呈亮红色,是腌肉加热后的典型色泽。
(三)影响肌肉颜色变化的因素1.环境中的氧含量环境中氧的含量决定了Mb是形成MbO2还是MMb,从而直接影响到肉的颜色。
2.湿度环境中湿度大,则氧化发生慢,因为在肉的表面有水汽层,影响氧的扩散。
如果湿度低且空气流动快,则加速MMb的形成,使肉色变褐快。
如牛肉在8℃冷藏,相对湿度为70%时,2d变褐;相对湿度为100%时,则4d变褐。
3.温度环境温度高促进氧化,环境温度低则氧化发生慢。
如牛肉在3~5℃时贮藏9d变褐,0℃时贮藏18d才变褐。
因此为了防止肉变褐氧化,应尽可能在低温下贮藏。
4.pH值动物在宰前糖原消耗过多,尸僵后肉的极限pH值高,易出现生理异常肉。
如牛肉出现DFD 肉,这种肉的颜色较正常肉深暗。
而猪肉则易出现PSE肉,使肉色变得苍白。
肉品中的蛋白质氧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rupture and protein cross-linking, thereby changing the gel properties, water-holding capacity, digestibility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meat produc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protein oxidation in meat with respect to
※专题论述
食品科学
2018, Vol.39, No.05 329
肉品中的蛋白质氧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袁 凯1,张 龙1,谷东陈1,吴 娜1,陶宁萍1,王锡昌1,*,李钰金2,刘远平2
(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2.荣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威海 264309)
摘 要:随着肉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丰富多样的加工肉制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但 加工肉制品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易受各种加工及贮藏环境因素的作用而产生变化,如蛋白质氧化与 冷冻变性、脂质氧化、生物自身代谢、病原菌的滋生及致癌物产生等。其中蛋白质氧化对肉制品品质影响极大,它 被定义为一种共价键修饰作用,该作用对蛋白质分子结构造成破坏,引起蛋白质氨基酸侧链被修饰、蛋白质多肽 链的断裂、蛋白质分子间的交联聚合等,从而改变了蛋白质的凝胶、持水、消化、营养等特性,最终影响肉品的品 质。本文从蛋白质氧化机理、评估指标、影响因素等3 个方面出发,综述有关肉品蛋白质氧化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 展,归纳总结肉品中蛋白质氧化规律及其实际生产中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肉品;蛋白质氧化;自由基;交联;食用品质
蛋白质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蛋白质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蛋白质是肉制品中最为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
在肉制品生产中,蛋白
质不仅提供人体必要的营养物质,还对食品的色泽、口感、储存和稳
定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在肉制品中,蛋白质是赋予食品良好口感的重要营养素。
肉制
品中的细胞蛋白质可通过加工及烹调等方式转变为肉质构造,从而增
加了口感上的层次感,让肉质更加美味可口。
其次,蛋白质在肉制品中还具有改善储存性能及产品稳定性的功效。
通过添加蛋白质制剂,肉制品能够更好地保持其形状、颜色和质地等
特征,同时也可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
此外,蛋白质还具有良好的离解性。
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分
子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从而有助于传递外来的调味品和保鲜剂等辅助剂,提高了肉制品的制品品质和口感。
同时,一些新型的高功能蛋白质制剂的应用也为肉制品生产带来了革
新性突破。
蛋白质交联剂、酶解蛋白质、功能性肽等制剂的应用,不
仅能为肉制品增加口感、延长保质期,也有良好的修饰功能,改善了
肉制品的品质,为肉制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综上所述,蛋白质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极其重要。
它不仅为肉制品带来
了良好的口感,同时也提高了肉制品的储存性、稳定性,甚至具有改
善肉质品质等多重好处,为肉制品生产与消费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蛋白质羰基化
蛋白质羰基化一、概述蛋白质羰基化是指蛋白质上的氨基酸侧链在氧化应激等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羰基,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羰基是一种含有碳双键和氧原子的官能团,具有较强的电子亲和力和反应活性,容易与其他官能团发生反应。
二、羰基化的机制蛋白质羰基化主要是由自由基引起的氧化反应所致。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性的分子或离子,具有未成对电子,容易与其他分子或离子发生反应。
在细胞内,自由基主要来源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ROS)和外界环境因素如辐射、污染物等。
当细胞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ROS水平会显著升高,导致蛋白质上的氨基酸侧链受到氧化损伤。
其中最容易发生羰基化修饰的氨基酸是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和苏氨酸等。
这些氨基酸侧链中的羰基形成后,会引起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三、羰基化的影响1. 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蛋白质羰基化会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其功能。
羰基化修饰会破坏蛋白质分子中重要的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使其失去原来的生物活性。
2. 蛋白质功能的改变蛋白质羰基化还会导致蛋白质功能的改变。
例如,羰基化修饰会降低酶催化反应速率、减弱抗氧化能力和抗炎反应等生物学活性。
此外,羰基化还可能影响信号传递、细胞周期调控等重要生物过程。
3. 疾病发生与进展蛋白质羰基化与许多疾病如老年痴呆、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密切相关。
例如,在老年痴呆患者大脑组织中发现了大量羰基化修饰的蛋白质,这些羰基化修饰的蛋白质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此外,羰基化修饰还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
四、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蛋白质羰基化检测方法包括Western blot、ELISA、免疫组化等。
其中,Western blot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羰基化修饰的蛋白质经过SDS-PAGE电泳分离后,通过特定抗体检测其羰基化程度。
五、预防和治疗为了减少蛋白质羰基化对生物体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酚类等食物的摄入量,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品的摄入量。
蛋白质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蛋白质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蛋白质是肉制品中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不仅为人体提供必要的氨基酸,还具有多种应用。
下面将从食品加工、保健品和医药领域三个方面探讨蛋白质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一、食品加工中的蛋白质应用在肉制品的加工过程中,蛋白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蛋白质能够增加肉制品的质地和口感。
例如,在制作火腿肠时,将鸡蛋白质添加到肉馅中,可以增加肉制品的弹性和嫩滑度。
其次,蛋白质还能够增加肉制品的营养价值。
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乳清蛋白质可以提高肉制品的蛋白质含量,增加人体对蛋白质的摄取。
此外,蛋白质还能够增加肉制品的稳定性和保鲜效果。
通过添加乳清蛋白质或大豆蛋白质等,可以提高肉制品的水分保持能力,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
二、蛋白质在保健品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蛋白质在保健品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将蛋白质添加到保健品中,可以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中,常常添加乳清蛋白、鱼胶原蛋白等优质蛋白质,以满足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
三、蛋白质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蛋白质在医药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蛋白质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用于传递和释放药物。
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将药物包裹在蛋白质中,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提高药物的疗效。
其次,蛋白质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医用材料。
例如,将蛋白质与多孔材料结合,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的生物医用材料,用于修复组织缺损和骨折等。
此外,蛋白质还可以作为疫苗的主要成分,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总结起来,蛋白质在肉制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食品加工、保健品和医药领域。
通过在肉制品中添加蛋白质,可以改善肉制品的质地和口感,增加营养价值,提高稳定性和保鲜效果。
同时,蛋白质在保健品和医药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可以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用于传递和释放药物,制备生物医用材料,以及作为疫苗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降解对猪肉制品品质影响
蛋白质降解对猪肉制品品质影响蛋白质一直是食品化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蛋白质因分子质量大小不同会对其化学性质有不同的影响,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可溶于水,一般称之为水溶性蛋白;分子质量偏大、在盐的作用下能溶于盐水的一般就称为盐溶性蛋白,分子质量再大一些的就不能溶于水了,这些蛋白质既不便于消化,也很难参与反应,就是所谓的营养价值低的粗蛋白。
在猪肉中,典型的盐溶性蛋白是肌原纤维蛋白,典型水溶性蛋白是肌浆蛋白。
蛋白质降解包括蛋白质的水解和氧化,但在过去几十年,人们对脂质的研究比较多,而忽视了蛋白质氧化在食品体系中产生并可能造成的影响。
蛋白质氧化会导致蛋白质主链和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变化,如肽主链的断裂、氨基酸残基侧链的羰基化等。
有研究表明,蛋白质氧化可以显著影响干腌火腿的品质,造成硬度增加和多汁性降低,这可能是因为蛋白质溶解性降低和蛋白质之间发生交联所致。
一、猪肉中蛋白质的分类、性质及结构猪肉中除水分外的主要组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中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0%,肌肉中的蛋白质依据其所在肌肉组织上位置的差异可分为4 类,即:肌原纤维蛋白质、肌浆蛋白质、肉基质蛋白质、颗粒蛋白质。
研究较多的是前三类。
1、肌原纤维蛋白肌原纤维蛋白也称为盐溶性蛋白,属于收缩性蛋白,是肌肉中最重要的蛋白质,约占总蛋白含量的50%,通常可利用离子强度大于0.5 mol/kg的高浓度盐溶液抽提出来,但蛋白质被抽提出来后,又可溶于低离子强度的盐溶液。
属于这类蛋白质的有: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α-肌动蛋白素、M-蛋白等。
肌球蛋白是肌肉中含量最高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蛋白质,大约占肌原纤维蛋白质的50%,是粗丝的主要成分之一,构成肌节的A带。
肌球蛋白含有2 条相同的长肽链和4 条短肽链,长肽链的分子质量为220 kD,又称之为重链,短链也被称为轻链。
肌球蛋白含有两个球状的头部和一个杆状的尾部。
肌球蛋白一般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在中性盐溶液中可以溶解,在53 ℃左右能发生凝固形成黏性凝胶,在饱和NaCl或(NH4)2SO4溶液中可盐析沉淀。
熏烤肉制品知识
熏烤肉制品知识一、烟熏目的烟熏的目的主要有:①赋予制品特殊的烟熏风味,增进香味;②使制品外观具有特有的烟熏色,对加硝肉制品促进发色作用;③脱水干燥,杀菌消毒,防止腐败变质,使肉制品耐储藏;④烟气成分渗入肉内部防止脂肪氧化。
1.呈味作用烟熏风味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烟气中的许多有机化合物附着在制品上,赋予制品特有的烟熏香味,如有机酸(蚁酸和醋酸)、醛、醇、酯、酚类等,特别是酚类中的愈创木酚和4-甲基愈创木酚是最重要的风味物质。
二是烟熏的加热促进肉制品中蛋白质的分解,生成氨基酸、低分子肽类、脂肪酸等,使肉制品产生独特的风味。
2.发色作用烟熏可以使肉制品呈深红色、茶褐色或褐黑色等,色泽美观。
颜色的产生源于三方面:一是熏烟成分中的羰基化合物可以和肉蛋白质或其他含氮物中的游离氨基发生美拉德反应,使制品具有独特的茶褐色;二是熏烟加热促进了硝酸盐还原菌增殖及蛋白质的热变性,游离出半胱氨酸,从而促进一氧化氮血素原形成稳定的颜色;三是受热时有脂肪外渗起到润色作用。
3.杀菌作用烟熏的杀菌防腐作用主要是烟熏的热作用、烟熏的干燥作用和烟熏所产生的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熏烟成分中,有机酸、醛和酚类杀菌作用较强。
有机酸可与肉中的氨、胺等碱性物质中和,由于其本身的酸性而使肉酸性增强,从而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繁殖。
醛类一般具有防腐性,特别是甲醛,不仅具有防腐性,而且还与蛋白质或氨基酸的游离氨基结合,使碱性减弱,酸性增强,进而增加防腐作用;酚类物质也具有弱的防腐性。
熏烟的杀菌作用较为明显的是在表层,经熏制后产品表面的微生物可减少至1/10。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对熏烟最敏感,3h即死亡。
只有霉菌及细菌芽孢对熏烟较稳定。
由烟熏产生的杀菌防腐作用是有限度的。
未经腌制处理的生肉,如仅烟熏则易遭致迅速腐败。
而通过烟熏前的腌制和烟熏中、烟熏后的脱水干燥则赋予熏制品良好的储藏性能。
4.抗氧化作用熏烟中许多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最强的是酚类,其中以邻苯二酚和邻苯三酚及其衍生物作用尤为显著。
蛋白质氧化与腊肉品质调控
蛋白质氧化与腊肉品质调控作者:张春江等来源:《肉类研究》2014年第05期摘要:氧化反应贯穿于整个腊肉加工过程,适度氧化能促进风味物质的形成,但过度氧化会导致腊肉发生哈败。
蛋白质是腊肉的主要成分,在加工与贮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氧化变化,包括产生氧化标志产物、小分子挥发性物质,发生物理结构改变等,从而对腊肉的风味产生重要影响,但其氧化进程和作用机制并不明确。
本文对蛋白质氧化机制、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品质的影响、蛋白质氧化控制、腊肉中蛋白质氧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揭示腊肉中蛋白质氧化演变规律,阐明蛋白氧化在腊肉品质形成与保持中的作用机制,实现腊肉加工中氧化的精准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腊肉;蛋白质氧化;品质Protein Oxid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BaconZHANG Chun-jiang1, HUANG Feng1, HU Hong-hai1, ZHANG Xue1, ZHANGHong1, ZHANG Rui-mei2(1. Institute of Agro-products Proces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AAS / Comprehensive Key Laboratory of Agro-products Processing,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193, China;2. China Meat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68, China)Abstract: Oxidative reaction occurs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 of Chinese bacon, which at moderate levels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flavor substances, but contrarily excessive oxidation may cause rancidity of Chinese bacon. A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meat protein may be involved in a series of oxidative reactions to produce oxidation markers, small volatile molecules and physical structure changes during 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Chinese bacon,so that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lavor. But the oxidation process and the action mechanism are not clear.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mechanism, impact on meat quality and control of protein oxidation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protein oxidation in Chinese bacon,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ies intended to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protein oxidation and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in forming and maintaining the flavor of Chinese bacon and for precise control of protein oxidation in Chinese bacon processing.Key words: Chinese bacon; protein oxidation; quality中图分类号:TS25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4)05-0041-05腊肉是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中的典型代表,传承数千年,因其香气浓郁、脂醇味美、风味独特,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西班牙研究发酵肉中亚硝酸盐促进蛋白质羰基化和斯特醛的生成关系
西班牙研究发酵肉中亚硝酸盐促进蛋白质羰基化和斯特醛的生
成关系
佚名
【期刊名称】《肉类研究》
【年(卷),期】2014(0)8
【摘要】亚硝酸盐对于腌肉加工贮存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作用研究一直没有中断,亚硝酸盐被认为是腌肉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可以起到稳定肉制品颜色,产生特征的腌肉风味,抑制氧化反应的进行等作用。
【总页数】1页(PI0004-I0004)
【关键词】亚硝酸盐;羰基化;发酵肉;西班牙;氧化还原反应;贮存过程;氧化反应;醛【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1.7
【相关文献】
1.发酵乳杆菌适度发酵替代红肠生产中亚硝酸盐发色效果的研究 [J], 张雪;孔保华
2.肉及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离子色谱法分析研究 [J], 王宝根;郭德华
3.发酵肉中亚硝酸盐检测法样品预处理条件的研究 [J], 张岩
4.发酵肉中亚硝酸盐检测法样品预处理条件的研究 [J], 张岩
5.肉加工中亚硝酸盐的作用及其替代物应用研究进展 [J], 周亚军; 李宗豪; 李圣桡; 陈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羰基化反应及其对肉制品的影响摘要:蛋白质羰基化反应遍是蛋白氧化中最显著的化学修饰之一,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蛋白羰基对肉制品品质特征如结构、功能、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对肉和肉制品中羰基含量的变化、蛋白羰基的形成机理及对蛋白品质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蛋白质羰基,结构,品质蛋白质氧化是一种复杂的现象,蛋白质种类和氧化条件决定了蛋白质氧化途径和氧化产物的性质[1]。
活性氧(ROS)、过渡金属、脂质氧化等都能引发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氨基酸侧链以及多肽骨架的变化会使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包括多肽骨架断裂、蛋白聚合、溶解度降低、功能性质丧失和蛋白质水解敏感性降低等[2]。
在肉体系中,一般采用多种化学修饰评价蛋白质氧化,包括硫醇基损失[3]、色氨酸荧光强度降低[4]、羰基衍生物形成[5]和蛋白质内部及蛋白质之间的交联的形成[6]。
在以上氧化评价中,蛋白羰基化合物的形成被认为是氧化蛋白最为显著的变化[7]。
2,4-二硝基苯肼法测羰基含量已成为评价肉和生物体系中蛋白氧化的常用方法[8]。
虽然蛋白羰基值是评价蛋白氧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它在食物体系中的实际影响还并不清楚。
蛋白氧化对肉制品的影响一直是各种研究的热点,蛋白氧化会影响肌肉蛋白酶活性和蛋白质的功能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7],研究证明氧化反应也会改变肌肉蛋白消化率、持水性以及宰后肉的嫩度[9],但目前关于蛋白羰基化反应如何诱导改变蛋白质理化性质的作用机理仍不清楚。
明确特殊羰基的形成途径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羰基化合物对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Estévez等[10]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LC–ESI–MS) 已鉴定出氧化的肌原纤维蛋白中特殊蛋白羰基,即α-氨基脂肪半醛(AAS)和γ-谷氨酸半醛(GGS)。
在研究过渡金属和酚类物质对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化反应的影响、在Strecker型反应中半醛与未氧化氨基酸的反应变化、蛋白质羰基与持水性降低之间的潜在联系等方面,采用这种精确检测方法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4,11]。
相较其它食品成分研究领域的发展高度(如脂质氧化),关于蛋白质氧化的基本知识较少。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食物蛋白氧化的化学变化的高度复杂性;缺乏评价食物蛋白氧化的特定方法;认为脂质氧化和微生物腐败等生物化学现象足以解释食物体系中所有的有害变化。
本文以蛋白羰基作为肉制品的氧化损伤的一种指标,对蛋白羰基的形成机理,加工储藏过程中羰基含量的变化以及以蛋白羰基化反应对肉制品的影响进行综述。
1蛋白羰基1.1蛋白羰基的形成羰基化反应是蛋白质发生的一种不可逆非酶修饰,其中氧化应激和其它机制也能诱导羰基分子的形成[12]。
蛋白质中羰基化合物(醛和酮)形成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途径:(1)赖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侧链的直接氧化[13];(2)在还原糖的作用下发生非酶糖化反应[14];(3)通过α-酰胺化途径或在谷酰基侧链氧化情况下多肽链的氧化断裂[12];(4)与非蛋白羰基如4-羟基-2-壬醛(HNE)或丙二醛(MDA)共价结合[15] (图1)。
在以上四个形成途径中,氨基酸侧链氧化是蛋白羰基形成的主要途径,也是直接氧化攻击蛋白的最有效和主要途径[16],并且这也是唯一已被证实的肉蛋白中羰基形成的机制[11]。
Park 等[17]研究体外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情况时,多肽链断裂对羰基形成几乎没有影响。
其它三种机制可能在复杂食物体系中适用,但是这些机制对肉蛋白羰基化反应的相关作用仍然不清楚。
(1)H 2NNH 2HO H 2NH 2O O 2 赖氨酸 α-氨基脂肪半醛(2)O OH RH 3N NH 2H O H 3N NH 2H O NH3+O R O O NH 2 葡萄糖 赖氨酸 α-氨基脂肪半醛(3) NH NH NHNH O O R 2R 1O O R 3Peptide NH NH 2R 1O O PeptideNH NH O R 2O R 3O Peptide Peptide 多肽(4)NH R 1OO NHPeptideOH O NH 2R 1O Peptide H 3C NH O O Peptide OHHO O O ·2谷酰基多肽(5)C 2C O O HH C 2CH N NH 2O O H 2N NH 2O 丙二醛(MDA) 赖氨酸(6)H 2N NH 2OH 3C n H 3C OH On 3COH O 2O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 4-羟基-2-壬醛(HNE) 赖氨酸图1蛋白质羰基的形成机理赖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侧链的羰基衍生物的形成是金属离子催化氧化(MCO)的结果[18]。
根据这种机制,在敏感氨基酸侧链近处,Fenton 反应中还原态的过渡金属离子将H 2O 2还原为反应中间体(羟自由基;•OH )(图1,反应1)。
根据位点特异性机制,蛋白质中金属结合位点的存在说明了这些位点上的氨基酸残基对MCO 具有专一性[18]。
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在温和氧化条件下,MCO 易受蛋白的金属结合位点限制,因为几乎所有氨基酸残基都易在高度氧化条件(高浓度的H2O2和金属离子)下发生氧化。
过度金属离子的氧化态形式如Fe3+在类似Fenton反应中使H2O2生成HO2•自由基(反应2)。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在ROS介导反应中还原态和氧化态金属离子(如Fe2+和Fe3+)能够促进蛋白羰基形成[19]。
事实上,特定金属离子的两种氧化状态如铁(Fe2+/ Fe3+)和铜(Cu+/ Cu2+)在生物体系中同时存在,它们作为电子供体(还原态)或受体(氧化态)。
氧化还原循环赋予了重要的催化性能,包括分子氧还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反应3),经过连续反应形成过氧化氢(反应4)和羟自由基(反应5)和脂肪氢过氧化物(LOOH)裂解后形成过氧化氢和烷氧自由基(反应6和7)。
M n+ +H2O2 M(n+1)+ + HO- + HO·(1) Fe3+ + H2O2 Fe2+ + HO2•+ H+(2) M n+ +O2 M(n+1)+ + O2•-•(3) 2O2•- +2H+H2O2+ O2 (4) O2•- + H2O2 O2 + HO- + HO·(5) M n+ + LOOH M(n+1)+ + LO·+ HO-(6) M(n+1)+ + LOOH M n+ + LOO·+ H+(7) MCO的结果是苏氨酸氧化为α-氨基-3-酮基丁酸,赖氨酸氧化为α-氨基脂肪半醛(AAS)和精氨酸和脯氨酸氧化为γ-谷氨酸半醛(GGS)。
AA和GGS都作为金属介导的蛋白氧化的主要羰基产物,在血浆和猪肝中这两种半醛占总羰基含量的23%~60% [19]。
活性物质攻击氨基酸侧链上的氨基,从相邻碳原子上夺取一个氢原子,形成了以碳为中心的蛋白自由基。
在进一步反应中,氧化态的金属离子接受碳自由基的孤电子形成亚氨基,自发水解生成相应的醛分子[19]。
2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肉和肉制品中蛋白羰基变化2.1肉成熟过程中蛋白羰基的变化ROS的形成是需氧型新陈代谢的必然后果,因此生物体内脂肪和蛋白一定会发生氧化反应。
大多数人和动物组织体内总羰基含量约在1-2 nmol/mg 蛋白,这表明约10%的总细胞蛋白表现出氧化修饰[20]。
动物宰杀后,在肌肉成熟过程中发生了生物化学变化,其内源抗氧化机制部分破坏,促进了蛋白氧化的发生。
牛肉肌原纤维蛋白在0°C下储存,随着肌肉pH值下降,蛋白羰基含量显著增加[21]。
研究表明高浓度的氢离子促进了肌红蛋白的氧化还原循环,因此氢离子有促氧化作用。
肌肉pH值降低易使蛋白发生聚合、变性、溶解性降低,进一步影响蛋白氧化的敏感性。
根据最近研究,宰前应激使肉鸡胸肉的pH值变低,促使蛋白羰基形成,蛋白发生变性和溶解性降低[22]。
但Chan等[23]的研究表明,火鸡宰后24h 时肌肉pH值对蛋白羰基化程度无影响。
研究人员研究表明:pH值对蛋白羰基化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且主要归结于火鸡肌肉比肉鸡肌肉有更好的抗氧化保护系统。
除pH值下降之外,肉宰后其它生物化学变化例如具有催化性的游离态金属离子和氧化酶的释放以及脂肪氧化反应的诱导作用很有可能促进宰后僵尸肉中蛋白羰基的形成。
2.2冷藏和冻藏过程中蛋白羰基的变化Martinaud等[3]首次描述牛宰后肌肉中出现的蛋白氧化现象。
牛腰最长肌和膈膜肌经过10天冷藏后,其总蛋白羰基含量增加分别从3.1到5.1 nmol/mg 蛋白,4.8到6.9 nmol/mg 蛋白。
随后大量研究证实了成熟或冷藏过程中猪肉、家禽、鸵鸟肉、火鸡肉等蛋白羰基化反应的出现。
不同学者采用相同的技术(DNPH法)测定相近肉体系中总蛋白羰基含量,得到结果差异较大,不利于归纳蛋白羰基形成的一般规律,冷藏初期的牛肌肉中蛋白羰基含量达到3.1–4.8 nmol/mg蛋白,但是在高氧状态下冷藏6天的牛肉馅饼中羰基含量只有1.9 nmol/mg 蛋白[3,24];常压冷藏9天的火鸡肌肉蛋白羰基含量比高浓度氧下冷藏14天的猪肉的蛋白羰基含量更高,分别是3.1–3.4 nmol/mg 蛋白和1.1 nmol/mg 蛋白[5,25];鲜猪腰和先盐渍后经3个月成熟的干熏猪腰的蛋白羰基含量相似[25,26]。
总而言之,蛋白羰基化程度取决于肉的种类,肌肉类型和储存条件。
研究表明牛肉比猪肉更容易发生蛋白羰基化反应,主要是牛肌肉中有较多的铁离子和肌红蛋白[25]。
同样地,氧化和糖酵解的肌肉对蛋白羰基反应的敏感性差异也取决于肌肉组成成分[27]。
研究表明肌肉在冻藏条件下蛋白仍会发生羰基化反应。
例如,Soyer等[28]研究不同冻藏温度(-7℃、-12℃和-18℃)和冻藏时间对肌肉蛋白氧化的影响。
肌肉在冻藏6个月过程中羰基含量显著增长,前3个月各储藏温度下蛋白羰基含量无显著差异,后3个月各处理组间蛋白羰基含量呈显著差异,其中-7℃条件下蛋白羰基增长最显著。
猪背最长肌经过不同(0,1,3,5次)冷冻/解冻循环,最终发现5次冷冻/解冻后蛋白羰基含量增加显著(从1.09到1,16nmol/mg 蛋白质),这主要是因为反复冷冻/解冻导致细胞破坏,其中的氧化酶和促氧化剂的释放促进羰基的形成[29]。
猪背最长肌和腰大肌在-18℃冻藏2个月后,AAS和GGS含量显著升高,后2个月后含量显著降低,此结果表明在冻藏过程中这两种蛋白羰基会发生进一步的反应生成其它物质[30]。
蛋白羰基化反应与脂肪氧化反应密切相关,也有肌肉类型[30]、冷冻温度[28]、包装条件以及预处理如预先切碎[30]有关。
2.3加工过程中蛋白羰基变化许多加工技术如辐照、烹饪、发酵、高静压等都促进蛋白发生羰基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