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中医治疗医案
腮腺炎中医治疗方法

腮腺炎中医治疗方法偏方治疗用仙人掌,去掉皮刺,捣烂加鸡蛋清调匀敷患处,每日换一次,连用3天。
这个方子是在农村普遍采用的治疗腮腺炎的方法。
效果好。
中医治疗中医开一些清热解毒、散结清肿的中药,如用板蓝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
选鲜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块,剥掉外皮和小刺,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天换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愈。
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也可将适量马齿苋洗净,沥干水分,捣烂,敷于患处。
每日换1次。
另外一方:豆腐30克,绿豆6克,冰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
如果孩子高热、头痛剧烈,应警惕脑膜炎,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得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
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
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
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
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
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
保持孩子口腔卫生:要孩子经常用温盐水漱口。
局部热敷:用包了毛巾的热水袋给孩子在患处热敷,可以减轻孩子患处的疼痛。
一般说腮腺炎得过一次,人就会产生永久性的抗体,不可能再得二次或几次以上。
针灸治疗耳穴压丸<一>取穴主穴:腮腺配穴:耳尖<二>预防法先在被预防者的耳尖穴用细三梭针点剌出血1~2滴,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压2次,每次50下。
3~4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体针加敷贴<一>取穴主穴:合谷、翳风、角孙。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灯火灸治流行性腮腺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灯火灸治流行性腮腺炎
宋华基,主治医师(贵州轮胎厂医务所邮编550008)。
流行性腮腺炎。
患侧或双侧角孙穴。
取患侧角孙穴,双侧腮腺炎取双侧角孙穴。
以灯芯一根,长约5厘米左右,蘸菜油少许,点燃,对准穴位,迅速点炙,然后再快速离开穴位,此时可听到一声清脆的爆破声,即灸治成功,其灸点一般不作处理,轻度感染者可涂以龙胆紫治疗即可。
一般经治1~2天后,均能达到热退肿消而痊愈。
治疗20余例,大的16岁,小的3岁,均1次治愈,一般炙后第2日即热退肿胀渐消,第3日即痊愈,有效率100%。
根据《灵框·背腧》说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自灭也。
”这说明寒热虚实均可用灸法。
而灯火灸具有疏风散结,清热解毒,较坚消肿之功,根据这一原理,用灯火灸治流行性腮腺炎,在技术操作上是快灭其火,火力强而时间短,达到引热外出,琉散热邪的作用,但必须注意,取穴准确,点灸的时间只取一瞬间,时间短而刺激量强烈。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名医名方汪逢春痄腮医案

名医名方汪逢春痄腮医案汪逢春(1884~1949),名朝甲,号凤椿,江苏苏州人,吴门望族,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老医生。
壮岁来京,悬壶京都五十年,名噪古都,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20年代就已闻名遐迩的北京四大名医,为施今墨、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
这四位医家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努力提携后学。
一九三八年曾任国医职业公会会长,并筹办《北京医药月刊》;一九四二年在北京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培养中医人材做出了贡献。
学术上擅长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亦多有阐发。
著作主要有《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痄腮例1 戚左,8岁。
初诊:一月三十日。
身热咳嗽不爽,两腮微肿,腹胀便泻,四肢逆冷,抽掣五次,神烦不寐,舌苔白腻根厚,两脉细数。
病由痄腮未透,逆传入里,拟以宣降化痰,病甚重,防转痉厥。
薄荷叶五分(后下),嫩前胡一钱,象贝母四钱(去心),家苏子钱五,莱菔子三钱,白芥子五分(焙),朱连翘三钱,鲜枇杷叶三钱(布包),鲜橘皮三钱(去白),山慈姑三钱,冬瓜子一两,嫩钩钩三钱(后下),琥珀抱龙丸一丸,匀两次药送下。
二诊:二月二日。
药后抽掣未作,身热渐退,四肢亦温,腮肿未消,小溲通利甚畅,咳嗽,舌苔根厚,两脉细弦而滑,病已见效,再以前法加减。
大豆卷二钱,黑山栀钱五(二药同炒),嫩前胡一钱,象贝母四钱(去心),苦杏仁三钱(去皮尖),家苏子钱五,莱菔子三钱,瓜蒌皮四钱,鲜枇杷叶三钱,保和丸四钱(二药同包),山慈姑二钱,朱连翘三钱,冬瓜子四钱,鲜橘皮三钱(去白),鲜柚子皮三钱,鲜芦根一两(去节),琥珀抱龙丸一丸,匀两次冲服。
三诊:二月四日。
身热有余不净,咳嗽痰多,小溲甚畅,大便先干后滞,舌苔根厚,两脉细弦滑,再以宣解通腑。
大豆卷三钱,黑山栀钱五(二药同炒),嫩前胡一钱,全瓜蒌一两,枳壳钱五(二药同炒),家苏子钱五,莱菔子二钱(二药同包),冬瓜子一两,苦杏仁三钱(去皮尖),朱连翘三钱,山慈姑三钱,象贝母四钱(去心),鲜枇杷叶三钱(布包),鲜柚子皮三钱,鲜芦根一钱(去节),佛手片三钱,琥珀抱龙丸一丸,匀两次药送下。
腮腺炎中药方子

专治脚干裂方
配方:荆芥、红花、防风、大枫子、地骨皮、五加皮、明矾以上每味药各15克
陈醋:二斤
用法:将以上药物浸泡在醋里24小时后,每天将脚泡在药醋里二小时,早晚一次,连泡三天即可。
时间:在大暑季节效果最佳。
专治腮腺炎方
配方:吴芋子9克、大黄9克、黄连9克、胆南腥6克将以上药物共研成粉沫备用;陈醋适量
用法:用适量的陈醋和适量的药粉,将药调和成玉米粒大小的药丸;(如左侧患腮腺炎,将药丸敷在右脚心部,用生白布
包扎;右侧患腮腺炎,敷在左侧;双侧患病敷在双脚心部)时间:早晚各敷用一次
提示:一次最好用五付药共研沫备用。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辨证、治法、主方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辨证、治法、主方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辨证、治法、主方
1.常证
①温毒在表
证候: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触之痛甚,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柴胡葛根汤加减。
②热毒蕴结
证候: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范围达,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或有烦躁不安,面赤唇红,口渴欲饮,头痛,咽红肿痛,颌下肿块胀痛,纳少,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2.变证
①邪陷心肝
证候:高热不退,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坚硬拒按;头痛项强,烦躁,呕吐剧烈神昏嗜睡,反复抽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②毒窜睾腹
证候:腮部肿胀同时或腮肿渐消时,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或脘腹疼痛,少腹疼痛,痛时拒按,或伴发热、呕吐,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颐肿(腮腺炎)

颐肿(腮腺炎)颐肿(腮腺炎)(2012-08-19 09:33:42)标签:分类:病脉证治颐肿(腮腺炎)杂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颐肿二例例一:热毒发颐高××,男,十岁。
患发热,两耳垂下肿大,疼痛,西医诊断为腮腺炎,用西药治疗,已十余日,请余往诊。
症见:张口困难,饮食难下,便秘,舌紫,两脉弦数。
脉症合参,系感受风温之毒,热毒壅结于颐部,病在少阳、阳明两经。
用银花甘草汤加昧。
处方:金银花9克甘草6克紫草6克黑豆15克绿豆15克此方乃轻扬之剂,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养肝,导引热毒外散。
二诊:上方服二剂,热减,肿势大消,疼痛较缓,口已能开。
守原方加紫花地丁9克、夏枯草9克,以增强清热解毒、清肝散结之力。
服二剂,即痊愈。
此案热结阳经,宜因势利导,给予凉散,不可过用苦寒克伐,以防热毒内陷,致生他变。
例二:寒凝发颐陈× ×,女,二十五岁,归国华侨。
住某医院,诊断为腮腺炎,用夏枯草等类药物及青霉素等,久治无效。
邀余会诊。
症见:患者左耳下虽肿,但皮色不红,触之欠温,不思饮。
舌质青滑,脉沉缓。
此因肝寒木郁,阴寒之邪凝滞少阳经脉,致成此症。
予封髓丹加味。
处方:焦黄柏9克砂仁6克甘草6克吴萸6克肉桂6克本方之用,以交通阴阳为目的。
黄柏、甘草苦甘化阴,砂仁、甘草辛甘化阳,合以吴萸、肉桂温肝、散寒、解凝。
如此,则阴阳得以交通,肝胆之气机得以升降。
连服二剂,舯势已减。
原方再服二剂,病即痊愈。
[按]:上述两例颐肿,中医外科称为发颐。
病名虽同,但病机各异。
前例有发热、便秘、舌紫、脉弦数等热象,断为阳证,故用清解而愈,后例经用清肝及消炎而久治禾愈,症见肿处不红、不热、不思饮,舌质青滑,脉沉缓等寒象,断为阴证,用交通阴阳,调和气机升降而愈。
通过证候分析病机,采用同病异治,两例均达痊愈目的。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来源/103/28/1201965_126.html。
治疗腮腺炎的有效方法

治疗腮腺炎的方法
1. 夏枯草30克,用沸水沏,代茶频服。
2. 金银花30克,板蓝根30克,用沸水沏,代茶频服。
3. 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用沸水沏,代茶频服。
4. 生石膏5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夏枯草10克。
生石膏先入药锅以文火煎煮10分钟,接着
将他药同入药锅中,急火煎煮15分钟后滤出药液,内服。
每日一次。
鲜蒲公英捣烂如泥,外敷患部。
每日一次。
5. 青黛10克,用鸡蛋清调匀如糊状,外敷患部。
每日一次。
6. 天花粉30克,绿豆30克,共研为细末,用鸡蛋清调匀如糊状,外敷患部。
每日一次。
7. 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
每晚取6~15克药
粉,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敷双侧涌泉穴,再以塑料薄膜外敷、医用胶布固定,次日晨起取掉。
每日一次。
8. 牛黄解毒丸以食醋调成糊状,外敷患部。
每日一次。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流行性腮腺炎二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流行性腮腺炎二黄某某,男,7岁【初诊】发烧2天,体温37.8℃,头痛寒热不重,昨天开始两侧耳下腮腺肿痛,舌红咽痛不肿,两脉浮滑且数,微有咳嗽,夜间睡眠不安,大便略干,小便赤黄。
风温郁热上扰,势成痄腮,用宣郁疏风,防其逆传入里,饮食当慎。
薄荷6克(后下),前胡6克,炒牛蒡6克,片姜黄6克,酒炒黄芩6克,浙贝母6克,僵蚕6克,蝉衣3克,元参10克,马勃3克,芦根20克,二付,并嘱热敷两腮,早晚各30分钟。
敷后肿势虽增无妨。
【二诊】前药二剂之后,两腮肿势较增而疼痛大减,身热渐退,体温37.3℃,两脉滑数,舌红咽痛皆减,大便已通。
风温郁热已透,政以清热解毒方法,仍当静卧休养,饮食当慎。
旋覆花6克,前胡6克,连翘6克,片姜黄6克,僵蚕6克,元参10克,板兰根10克,马勃3克,焦三仙各6克,二付,仍热敷两腮,早晚各30分钟。
【三诊】身热已退净,两脉数象已差,两侧腮腺肿势已退,转为正常。
温邪蕴热已解,再以活血通络,清化折热。
仍宜静卧休息一周,防引起睾丸炎症。
前胡6克,连翘6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僵蚕6克,浙贝母10克,马勃3克,板兰根10克,焦三仙各6克,三付。
药后诸证悉平,舌脉二便如常,仍需清淡饮食,以防余热复起。
【按】:腮腺暴肿,是郁热不得宣散澈当宣郁疏风透邪外出,不可骤用凉药。
尤奇者,用热敷不用冷敷,盖寒则凝,温则通,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此为妙法。
唯热敷后势必引起肿势暂时加重,故预先告知病家,不令惊慌无措。
虽肿加,而痛减,是欲消散之兆也。
观外治之法,亦当知内治之理,不当骤用寒凉药也。
阳和汤治愈化脓性腮腺炎一例

阳和汤治愈化脓性腮腺炎一例
袁xx,男,54岁,2010年12月1日初诊。
病情概述:左侧耳下、耳后及颌下弥漫性肿胀,剧烈疼痛并伴有咽喉痛2天余。
检查局部不红、不热,皮肤略发亮,颌下淋巴结如蚕豆大并有压痛,颈部活动受限。
患者平素嗜烟酒,有中风史,恢复尚好。
舌质淡白,舌苔薄白,脉象弦缓有力。
治法:温阳通脉,祛痰解毒。
处方:熟地10克鹿角胶15克(另化)炮姜6克肉桂3克(后下)炙麻黄6克白芥子10克玄参20克金银花15克桔梗12克白芷10克当归10克板蓝根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3剂,一日2次餐后服用。
12月4日复诊,服上药一剂后,肿痛渐消,三剂平复,唯淋巴结略大,原方再进三剂。
嘱服此三剂后停药。
讨论:此属颈痈,相当于化脓性腮腺炎。
从舌苔脉象上看本病寒证明显,其肿痛实属血气凝滞,因寒而痛,笔者以阳和汤为主方,至于玄参、金银花、板蓝根仅为辅佐。
方中熟地、鹿角胶为君,温阳补血;炮姜、肉桂温中通脉;麻黄白芥子驱在表之痰,金银花、玄参、板蓝根清在里之毒,甘草和药解毒。
化脓性腮腺炎病机多属三焦郁火,气血凝滞,本当解毒散风,
行瘀活血,以仙方活命饮为主方。
但本病例所见一派寒象,实属少见,使用阳和汤配玄、金、板似有“四不像”之嫌,然而疗效之著也在意料之中,仲景方中也不乏寒热并用的方剂。
化脓性腮腺炎与儿童常患的流行性腮腺炎不同,前者各年龄均可罹患。
本病除了局部症状之外,全身症状更为突出,清热解毒应用最多,寒证用热药的情况非常罕见,需要准确辩证,没有确证,不可随便仿效。
古今医案研读:针灸2次,肿胀的腮腺就消下去了,我们一起来看

古今医案研读:针灸2次,肿胀的腮腺就消下去了,我们一起来看今天我们来讲个针刺治疗痄腮,也就是腮腺炎的医案。
曾××,男,3岁。
主诉:(代诉)左腮部肿痛8天。
病史:患孩发热已8天多,恶心头痛,呕吐,不欲饮食,左腮部及耳下胶肿,压痛明显,局部发红,体温偏高,曾到广西区人民医院诊治,诊断为扁桃腺炎。
服中药、注射青素7天病症未减,且右侧腮部亦有肿胀,至今发热未退,体温在39℃以上。
最后请该院儿科主任会诊,诊断为急性腮腺炎。
建议停注青霉素,另开西药(未服)。
当天晚上来住处要求针灸治疗。
查体:发育及营养中等,双侧腮腺部肭大,左侧较右侧为大,局部发红,咽部充血。
压痛明显,咀嚼困难,发热,体温39.6℃,舌质红,薄黄,脉数。
诊断:痄腮(腮腺炎)。
痄腮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由于外感风热疫毒之邪,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颊部,络脉壅滞,气血运行不畅,故耳下腮频部一侧或两侧漫肿,坚硬作痛。
病邪在表,则有发热恶寒,咽部充血,苔薄黄,脉数之症。
腮颔乃少阳经脉所过之处,邪蕴少阳经络,故腮肿疼痛,咀嚼困难。
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配穴:少商,商阳、角孙、下关、翳风。
操作: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用毫针强刺激手法,不留针,然后在少商、商阳、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用壮医药线点灸角孙、下关、翳风等穴。
大椎穴为督脉经穴,主一身之阳气,此穴又是诸阳之会,故有宣阳解表退热,振奋全身阳气的作用,合谷、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合穴,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二穴具有疏风解表,消退热邪的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土穴,有强壮益气之效,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促进气血运行和机能恢复。
少商、商阳为手太阴肺级及手阳大肠经的井穴,按《灵枢》:“病在脏者,取之井”之理,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2滴,有解表散邪,清解痛,宣肺利咽、消肿作用。
用壮医药线点灸角孙、下关、翳风等穴,更可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天花粉及连钱草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天花粉及连钱草外敷治疗流行性
腮腺炎
陈亚军,主治医师(浙江省平湖市新仓医院邮编314205)。
流行性腮腺炎。
天花粉50克,连钱草50克,均用鲜品。
将天花粉及连钱草洗净,加入少量食盐捣烂后敷于肿处用纱布固定。
一般1天敷1~2次,连续敷用3天左右。
不论一侧或两侧肿大,一般均敷两侧,如用干品,应在两药中加入少量干净水方予捣烂,其疗效与鲜品相同,外敷时间长短无副作用出现。
如病情严重或有其他并发症者应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54例,治愈352例(用药3天热退肿消341例,用药5天热退肿消11例)
出现并发症2例结合其他治疗治愈。
有效率98.5%。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妙方集锦』治流行性腮腺炎(痄腮)妙方(方4首)

『妙方集锦』治流行性腮腺炎(痄腮)妙方(方4首)治流行性腮腺炎(痄腮)妙方1消肿汤【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歌诀】消肿汤中用连翘,升柴黄芩夏枯草,薄荷公英大青叶,大力银藤车前草。
【组成】连翘15克,升麻12克,夏枯草30克,柴胡25克,黄芩12克,蒲公英30克,大青叶30克,薄荷10克,大力子10克,银花藤30克,车前草30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同时可用仙人掌冲绒外敷患处,每日更换1~2次。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结。
【方解】方中连翘、蒲公英、夏枯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薄荷、大力子疏散风热,利咽散结;升麻发表解毒;银花藤、车前草清热解毒;柴胡和解退热;黄芩清热燥湿;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
全方共奏清热解毒,疏风散结之功。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加减】若已化脓者,加挖耳草(即天名精)30克。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屡用效佳。
2解毒消结汤【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歌诀】解毒消结蒲公英,柴芩木通荔枝核,葎草银藤车前草,龙胆橘核与台乌。
【组成】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柴胡15克,木通12克,蒲公英30克,银花藤30克,车前草30克,葎草30克,橘核12克,荔枝核12克,台乌10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降火,行气散结。
【方解】方中柴胡和解退热疏肝;黄芩苦寒清热燥湿;龙胆草清泄肝胆之热;银花藤、车前草、葎草、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木通利水降火;荔枝核、橘核、台乌行气止痛,散寒消结。
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利水降火,行气消结之功。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红肿疼痛者。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屡用效佳。
3加味升降散【来源】《治验百病良方》(吴传志方)【歌诀】加味升降用僵蚕,蝉蜕姜黄与大黄,加入连翘金银花,柴胡黄芩配玄参。
【组成】僵蚕、蝉蜕、姜黄各3~6克,大黄3~8克,银花10~30克,连翘、玄参各10~15克,柴胡4~8克,黄芩8~12克。
『腮腺炎』中药方:腮腺炎中医疗法大全

『腮腺炎』中药方:腮腺炎中医疗法大全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
本病亦可累及其他腺体、神经系统及心脏。
常见的并发症有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
好发于年长儿,两岁以下小儿发病者少见。
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在一次感染后,包括隐性感染在内,均可获得终身免疫,不再感染第二次。
中医学以其突然发生耳下腮部漫肿疼痛,故名“痄腮”,又称“搭腮肿”。
适宜技术1.针刺疗法(1)体针:主穴:翳风、颊车、合谷、外关、关冲。
随证加减:温毒郁表加风池、少商;热毒壅盛加商阳、曲池、大椎;睾丸肿痛加太冲、曲泉;惊厥神昏加人中、十宣;脘腹疼痛加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用泻法,强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点刺放血。
(2)体针加敷贴:取穴:主穴:合谷、翳风、角孙。
配穴:颊车、曲池。
治法: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据症情酌加。
先刺患侧(或严重一侧)穴,再刺对侧;先刺手部穴位,再刺头面部。
快速进针,迅速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十余下,强刺激不留针。
针后,于患部贴敷捣烂成泥状的鲜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复衬以油纸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次,连敷1~4次。
2.电针疗法取穴: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孙、少商。
配穴:曲池、内关。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
治法:仅取主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1.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克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留针10~15分钟。
取针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刺血,每穴3~5滴。
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与之同。
每日一次,重者两次。
3.皮肤针取穴:主穴:手三里、温溜。
配穴:颈椎1~5、阿是穴。
治法:主穴指手阳明经线手三里至温溜段,用七星针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经叩刺3~5遍。
【土单验方】集锦(38)一腮腺炎(痄腮)

【土单验方】集锦(38)一腮腺炎(痄腮)1、主治:腮腺炎;配方:鲜侧柏叶一把;生鸡蛋清一个。
用法:将侧柏叶加蛋清捣烂如泥,敷患处。
疗效:经治六人,痊愈五人。
2、主治:腮腺炎;配方:生大黄四钱;生香油适量。
用法:将生大黄研为细面,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两次。
如有高热者,银花五钱,蒲公英五钱,水煎服。
疗效:轻者一至二次即愈,重者五至七次即愈。
3、主治:腮腺炎;配方:瓦松、白矾适量。
用法:上药共捣如泥敷患处。
说明:该方较为流传,治验很多。
4、主治:腮腺炎;配方:蛇蜕五钱;鸡蛋一个。
服法:将蛇蜕研细,打鸡蛋,煎熟食之。
5、主治:腮腺炎;配方:生地六钱;木通三钱;甘草一钱;竹叶三钱;灯芯五分;寸冬五钱;元参五钱;二花五钱;花粉五钱;公英三钱;牛子三钱。
服法:水煎服,日服二次。
6、主治:腮腺炎;配方:马齿苋一两;白矾一钱;冰片一分。
用法:共捣如泥敷患处。
7、主治:腮腺炎;(乳痈等炎症引起的肿痛皆有效)配方:鲜公英二斤;鲜银花叶二斤;豆腐浆水十斤。
用法:将二味洗净捣烂如泥,与豆腐浆水共煮一小时,滤出药渣,下余药液熬成膏,摊布上贴患处。
疗效:此膏经200多腮腺炎和50多例疖肿患者的观察,效果非常好!有效率达90%以上。
8、主治:腮腺炎;配方:(槐实膏) 槐实二两。
用法:将槐实砸碎,加水适量,熬三十分钟,过滤去渣,熬成膏,摊布上贴患处。
疗效:经治疗100多例,效果很好。
9、主治:腮腺炎;处方:耳轮三尖,针刺放血。
方法:耳轮最上端尖处,耳轮最下端尖处,耳轮中部用消过毒的针刺放血。
疗效:用此方治疗二十多例,治愈率达100%。
经方辨治疑似腮腺炎一例

经方辨治疑似腮腺炎一例
初诊:2020年8月29日,女,8岁
主诉:左脸稍肿,但不是很明显,手触发热,但不发红,也不痛,怀疑是腮腺炎(曾经患过证状相似),现在流鼻涕,喉咙干痛,无恶寒,两日未大便,胃口还好,体温正常,过两日就开学了,现在去医院比较麻烦,不太想去医院,希望先用中药试试
思辨:咽干痛,左脸颊略肿,但热像不是很明显,考虑用小柴胡汤清少阳胆火,手触肿处有热感,大便两日未排,加生石膏泄阳明之热
拟方: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姜半夏,炙甘草,党参,黄芩,生石膏,桔梗,生姜,大枣,一剂水煎服。
反馈:30日,喉咙还有点痛,脸不肿了,服药当晚即排大便,嘱咐其原方再进一剂。
按语:此案为朋友小孩,远程求助,虽不能确定为腮腺炎,但疗效也算迅速,解了家长的燃眉之急。
很多人提起中医,第一印象就是慢郎中,我觉得这个要看具体的疾病,不能一棍子打死。
孩子感冒发烧了,有些人觉得中医起效慢,尤其是现今很多家长,总想第一时间服上抗生素,甚至还要求医生去开。
我碰到过一些发热感冒的患者,医院打针住院一周不退热,服用中药后一剂药退热。
有些疾病无论谁治都很慢,高血压西医让终生服药,没人抱怨慢。
糖尿病西医让终生服药,也没人抱怨慢。
这样的例子太多,中医有时也不慢,这要看具体的疾病,有些疾病就需要霸道之术,能快速见效,有些疾病就需要王道之术,需要慢性调理。
同样一个感冒发热,如果就是一个单纯外感,机体脏腑功能没有失调,如果是儿童,取效会很快,不管中西医治疗都会见效很快。
但是如果体质太差,或者有基础疾病,恢复起来就比较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腮腺炎,即中医所讲的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为多发季节。
仙人掌性寒味苦,如《岭南采药录》云其“性涩寒,无毒”,《本草求原》云“消诸疮初起,敷之”。
仙人掌有清热解毒,消肿活血之功,为治腮腺炎之良药。
今举数则验方如下:
1.去刺仙人掌12克,白矾10克,冰片9克,捣碎调匀后涂于腮腺或颌下腺、舌下腺肿大部位,外敷干净纱布,以胶布固定,每日两次。
2.鲜仙人掌200克,青黛50克,生大黄、赤小豆各100克,冰片5克,食用米醋适量。
先将生大黄、赤小豆、冰片碾碎成细粉过筛,再拌入青黛,再将鲜仙人掌捣成糊状,与上药拌匀放入适量米醋。
根据腮腺肿胀范围大小,均匀涂抹一层药物,盖上纱布,用绷带固定,每隔3小时换药一次。
3.鲜仙人掌适量,制泥敷在腮腺上, 每次2~3小时,每日2~3次,连用一周。
包有仙人掌的纱布要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4.鲜仙人掌加入少许石膏捣烂,外敷患处,连敷3~5日。
5.仙人掌加食盐捣烂外敷患处,并配以金银花、连翘各10克,黄芩、柴胡、大青叶、桔梗、夏枯草、七叶一枝花各9克,赤芍6克,甘草3克。
清水煎后内服,每日一剂。
7.取新鲜仙人掌1~2块,在电炉上烘烤, 去除针刺,加白矾2~3克放入研钵中混合、捣烂制成糊状。
用温开水清洁双侧面颊部皮肤,将仙人掌糊均匀涂布于无菌纱布块上,涂布直径要大于腮腺肿大的范围,将涂布好中药的无菌纱布覆盖于肿大的腮腺上,胶布固定。
对合并颌下腺肿大者,外敷面积要扩大至颌下;对于一侧腮腺肿大者,也给予双侧同时外敷,每日换药3~4次,也可根据病情增加外敷次数,直至腮腺恢复至正常。
8.取仙人掌两块去刺捣烂,加入土大黄粉20克拌匀,外敷患处,面积应超过红肿边缘,外敷纱布,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一次,疗程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