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3.3汽化和液化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 教案(人教八年级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 教案(人教八年级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热。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
可以讨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
课后反思: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
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
(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 3.3 汽化和液化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 3.3 汽化和液化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能记住液化和汽化的概念.2.记住并理解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3.能说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4.能应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自主探究导学一: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酒精由态变成态,这种状态变化叫汽化;给锅中的水加热,会看到锅盖上有小水珠形成,此时的水由态变成态叫液化.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讨论分析:1.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样出现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矿泉水瓶“出汗”的原因是什么?2.汽化、液化的定义分别是什么?放热和吸热情况如何?并举例说明?导学二:蒸发和沸腾观察两幅图,思考过一段时间会发生的现象.归纳小结:这两幅图中都发生了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甲图中汽化现象为,乙图中汽化现象为.1.蒸发活动1:什么情况下裤子干得快?活动2:通过观察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讨论总结:(1)蒸发的特点: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①;②;③.2.沸腾教师演示水的沸腾实验,学生观察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记录数据填入课本的表格中.现象:①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答: .②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沸腾时声音.水沸腾前气泡由变,水沸腾时气泡由变.③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停止对水加热,水沸腾.说明沸腾需要.根据以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填写下面的表格.(2)什么是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酒精的沸点分别是多少?(3)在做本实验时,要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4)液体沸腾时的条件是什么?导学三: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2)用注射器吸进一些液态的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向内推压活塞时(压缩体积),注射器内壁又出现了什么现象?(3)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液化现象,并说明是通过哪种方法形成的?小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和.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以下问题:问题1:为什么生活中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用100 ℃的水烫伤更厉害?问题2:生活中“白雾”、“露”、“雾”的形成?【反馈练习】1.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2.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 m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 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汽化液化B.液化汽化C.熔化液化D.液化凝固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它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和;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它具有作用;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它有两种方法: 和.4.夏天,开空调的房间玻璃上会附有小水滴,这些水滴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这些小水滴出现在玻璃窗的(填“里面”或“外面”).课堂检测1.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冬天人口中呼出“白气”.对这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3.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成水蒸气,又遇冷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4.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和相同.5.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6.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 -39 357 酒精-11778(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 min 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 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导学一液 气 气 液 冷 汽化 热 液化讨论分析:1.小草上的露水和矿泉水瓶的“汗”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如: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凉.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如:开水瓶中的水蒸气碰到皮肤时遇冷液化会烫伤皮肤.导学二 蒸发 沸腾1.活动1:衣服展开,在阳光下,有空气流动的情况下干得快; 活动2:(1)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2)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动快慢2.沸腾①沸腾停止 ②大 小 大 小 小 大 ③升高 不变 停止 吸热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液面气压的高低(2)一标准气压下,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水的沸点:100 ℃;水银的沸点:357 ℃;酒精的沸点:78 ℃.(3)使用热水;减少水的质量.(4)达到沸点;继续加热.导学三(2)乙醚消失了;液体状态的乙醚又出现了.(3)烧开水时,壶嘴冒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医院用的液态氧,是把气态氧压缩体积变成液态后进行储存和运输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物质在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2.掌握物质的汽化和液化条件。

3.理解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 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汽化是指物质从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液体在加热或减压时,其分子动能增大,分子间的引力不断削弱,最终克服了引力而变为气体。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气体在降温或增压时,分子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强,最终克服了动能而变为液体。

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汽化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力。

加热液体或减小液体的压强可以增加分子动能,使液体分子足够克服引力并变为气体。

•液化需要降低温度或增加压力。

降低气体的温度或增加压强可以减小分子动能,使气体分子受到足够的引力而变为液体。

3.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汽化的应用:汽化是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水的汽化可以形成水蒸汽,可用于蒸煮食物、发电等。

汽化还可以用于实验室中的实验,如加热硫酸可以得到硫酸蒸气。

•液化的应用:液化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液化石油气用于家庭燃料,液化天然气用作清洁能源。

液化还可以用于制作液态氧、液态氮等用于科学研究或医疗用途。

三、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2.思考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列举几个实例;3.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至少两个应用示例。

四、学习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汽化和液化是物质的两种常见状态变化,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汽化和液化在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发展的机会。

五、扩展学习1.深入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和实验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实践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了解其他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如固体的升华和凝固,以及气体的压缩和膨胀。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5.生活应用,学以致用:布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6.课后反思,持续改进:教师课后进行反思,了解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7.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强调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讲解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讲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如气泡产生、温度变化等。
5.介绍液化的概念、方法及液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实验探究,深入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深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3.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
4.归纳总结,巩固知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2)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以及液化的概念和能量变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的概念,掌握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 3.3 汽化和液化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 3.3 汽化和液化学

第3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能记住液化和汽化的概念.2.记住并理解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3.能说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4.能应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自主探究导学一: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酒精由态变成态,这种状态变化叫汽化;给锅中的水加热,会看到锅盖上有小水珠形成,此时的水由态变成态叫液化.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讨论分析:1.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样出现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矿泉水瓶“出汗”的原因是什么?2.汽化、液化的定义分别是什么?放热和吸热情况如何?并举例说明?导学二:蒸发和沸腾观察两幅图,思考过一段时间会发生的现象.归纳小结:这两幅图中都发生了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甲图中汽化现象为,乙图中汽化现象为.1.蒸发活动1:什么情况下裤子干得快?活动2:通过观察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讨论总结:(1)蒸发的特点: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①;②;③.2.沸腾教师演示水的沸腾实验,学生观察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记录数据填入课本的表格中.现象:①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答: .②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沸腾时声音.水沸腾前气泡由变,水沸腾时气泡由变.③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停止对水加热,水沸腾.说明沸腾需要.根据以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填写下面的表格.蒸发沸腾相同点不同点发生部位温度条件剧烈程度温度变化影响因素(2)什么是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酒精的沸点分别是多少?(3)在做本实验时,要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4)液体沸腾时的条件是什么?导学三: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2)用注射器吸进一些液态的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向内推压活塞时(压缩体积),注射器内壁又出现了什么现象?(3)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液化现象,并说明是通过哪种方法形成的?小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和.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以下问题:问题1:为什么生活中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用100 ℃的水烫伤更厉害?问题2:生活中“白雾”、“露”、“雾”的形成?【反馈练习】1.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2.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 m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 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汽化液化B.液化汽化C.熔化液化D.液化凝固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它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和;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它具有作用;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它有两种方法: 和.4.夏天,开空调的房间玻璃上会附有小水滴,这些水滴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这些小水滴出现在玻璃窗的(填“里面”或“外面”).课堂检测1.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冬天人口中呼出“白气”.对这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3.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成水蒸气,又遇冷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4.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和相同.5.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6.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 -39 357 酒精-11778(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 min 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 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时间/min 0 1234 5678温度/℃88 90 92 9497 98 98 98(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导学一液 气 气 液 冷 汽化 热 液化讨论分析:1.小草上的露水和矿泉水瓶的“汗”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如: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凉.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如:开水瓶中的水蒸气碰到皮肤时遇冷液化会烫伤皮肤.导学二 蒸发 沸腾1.活动1:衣服展开,在阳光下,有空气流动的情况下干得快; 活动2:(1)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2)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动快慢2.沸腾①沸腾停止 ②大 小 大 小 小 大 ③升高 不变 停止 吸热 (1) 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能使液体变为气体,都吸收热量不同点发生部位 液面内部、液面同时进行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温度变化 降低 不变影响因素1.液体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面气压的高低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液面气压的高低(2)一标准气压下,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水的沸点:100 ℃;水银的沸点:357 ℃;酒精的沸点:78 ℃.(3)使用热水;减少水的质量.(4)达到沸点;继续加热.导学三(2)乙醚消失了;液体状态的乙醚又出现了.(3)烧开水时,壶嘴冒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医院用的液态氧,是把气态氧压缩体积变成液态后进行储存和运输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3.3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3.3汽化和液化

课题:三、汽化和液化班次:姓名: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和沸腾通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2、知道蒸发现象,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3、知道沸腾现象,能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4、知道什么是液化,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课前准备:酒精、棉球、温度计、烧杯、试管、秒表、火柴、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等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设计实验、观察蒸发和沸腾现象学习难点: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教时:3课时教程:第一课时一、复习:1、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2、熔化是物质由态变为态它要热,凝固是物质由态变为态它要热3、小军在家中做了某种物质的熔化实验,并画出了熔化图像。

1)、从图中你可以知道这种物质是(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º这种物质的名称是。

2)、AB、BC、CD各段物质分别处于什么状态?AB表示;BC表示;CD表示;二、预习1、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态变为态。

汽化需热。

液化:物质从态变为态。

液化时会热。

2.沸腾:(1)沸腾:沸腾是的一种方式,它是在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在实验中,可以发现沸腾时保持温度,这个温度叫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相同。

(2)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二是需要。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液体才能达到沸腾。

如果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而不能继续吸热,那么液体也沸腾。

(填“会”或“不会”)3、蒸发是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

(2)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的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蒸发越慢。

(3)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液体越快蒸发越;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

5.蒸发致是因为蒸发要吸热。

6、液化的两种方法:和。

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或两种方法兼用)。

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并储存在钢罐里的,液体打火机同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相关的基本知识。

2.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发生条件和过程。

3.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二、学习内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汽化和液化的发生条件3.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三、学习步骤1. 概念解释汽化和液化是物质从液态状态到气态状态和从气态状态到液态状态的过程。

汽化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现象,而液化是指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现象。

2. 汽化的发生条件汽化的发生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物质的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越低,汽化发生的温度就越低。

•有足够的空气和表面积。

只有液体表面上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才能克服引力,从而脱离液体形成气体。

3. 汽化的过程汽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液体脱出分子:当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表面开始出现蒸发现象,液体表层的分子获得能量克服表面张力和引力的约束,逐渐脱离液体形成气体。

•气化过程: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中蒸发分子逐渐增多,形成饱和蒸气。

密闭容器中,液体与饱和蒸气之间建立平衡,此时液体继续蒸发,但蒸发速度与液体中分子重新返回的速率相等,液面的位置保持不变。

•蒸发结束:当液体完全蒸发,饱和蒸气的压强达到一定数值时,液体内外之间建立平衡,液体不再蒸发。

4. 液化的发生条件液化的发生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温度低于物质的沸点。

只有温度低于沸点,才能使气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从而使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起主导作用。

•压强高于气体的临界压强。

临界压强是指气体在一定温度下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强。

5. 液化的过程液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压缩气体:通过增大气体分子的间隔距离,减小气体的体积,使气体压强增加。

•冷却气体:通过降低气体的温度,使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降低气体的蒸汽压。

•凝聚成液体:当气体的温度低于沸点,并且压强高于临界压强时,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起主导作用,气体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软件资源:
-教学PPT:包含课程主要内容、重要概念和实例图片。
-教学视频和动画:演示汽化和液化过程,热量变化等。
3.课程平台:
-课堂管理系统:发布课程通知、作业和教学资源。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后复习资料和扩展学习资源。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版。
-教学APP:支持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即时反馈。
3.设立生活实例分析环节,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和区分蒸发和沸腾,提高应用能力。
4.设计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5.课后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实物模型或实验器材:蒸发和沸腾实验装置、液体加热器、温度计等。
-投影仪或智能黑板:展示教学PPT、视频和动画等。
例题4:沸腾条件与气压的关系
题目: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压较低,水的沸点会降低。假设某地区海拔为2000m,求该地区水的沸点相对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降低多少度。
解答:
每上升1000m,气压下降大约10kPa。因此,2000m的海拔高度导致气压下降大约20kPa。
水的沸点与气压成反比,气压下降,沸点降低。根据比例关系,沸点降低的温度约为:ΔT = (20kPa / 10kPa) * 1℃ = 2℃
①汽化吸热: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
②液化放热:在液化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使周围温度上升。
4.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实例
①蒸发制冷:如冰箱、空调中的制冷剂蒸发吸收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②沸腾烹饪:如煮水时,水加热至沸腾,热量使食物熟透。
③蒸汽机:利用水蒸气的热量推动活塞,转化为机械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3.3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3.3汽化和液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讲授课主备审核1.了解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知道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2.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腾,了解沸腾现象;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蒸发的作用;4.能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实验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学生分组实验)a 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吗?内部发生吗?猜想:__________。

b沸腾发生得缓慢还是剧烈?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沸腾需要吸热吗?猜想:_____________。

d沸腾能否在任何温度下自发进行?猜想: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如右图)以及注意点:用石棉网加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中倒小半杯热(温)水即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杯壁;杯口盖一张纸以减少热量散失。

(4)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0C 90(5)实验观察的现象: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数目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 (大/小);沸腾时,数目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大/小)。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较________(大/小),沸腾时较_________(大/小)。

(6)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能/不能)继续沸腾。

(7)作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像即T-t图(见右图)作完图提问: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

沸腾_______(需/不需要)吸热。

1.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嘴里呼出“白汽”,这“白汽”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3.3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3.3汽化和液化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的物理本质了解其应用。

2.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知道沸点,沸腾的条件,沸腾的特点等。

3.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及其特征,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

4.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②()时(吸热)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时()①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 _ _现象;A.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汽化B.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发生C.剧烈的汽化现象D.需要吸热②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③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 现象A.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B.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C.缓慢的汽化现象D.需要吸热,有制冷作用④液化的两种方式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一、探究沸腾现象1.实验装置图2.实验现象(声音,气泡,温度)3.实验数据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29496989999999999(2)实验中得到水的沸点是(3)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开始加热时,杯底及杯侧壁生成许多_________;沸腾前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_ __;沸腾时杯底的气泡在水中迅速上升,体积_____,到达水面时气泡_____.⑷水在沸腾是吸热,温度保持。

⑸液体沸腾的条件是:和⑹液体沸腾过程的特点是①②【巩固型练习】1.思考下列装置,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现象2.为什么高压锅煮饭比一般的锅子要快呢?⑴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不同液体的沸点,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

液体的沸点与有关。

⑵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 ℃和100℃,把酒精放在试管中,将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和烧杯中的水相比____先沸腾.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2)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4.通过学习汽化和液化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变化的普遍性,培养他们的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
教学设计具体安排:
(2)新课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规律,理解能量变化;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应用:介绍汽化和液化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强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3.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中观察和思考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能量变化等方面。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总结汽化和液化的重点知识。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其创新思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基本思路: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条件;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蒸发可以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理。

一、自主预习58—61页1. 物质从__ _变成_ _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__ __和_ _ 。

变成液态叫。

2.沸腾是汽化现象;蒸发是的汽化现象。

3.在家中认真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请你说出水沸腾时的特点?4.观察课本P61图3.3-5,解释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象。

5.通过预习,你未解决和解决起来困难的问题有:二、课内探究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活动3:阅读60页的蒸发,了解汽化的另一种形式,并与沸腾作比较,完成下表蒸发沸腾相同点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应用:蒸发致冷,用酒精和温度计做一下61页的想想做做,知道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使液体后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如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使其液化的。

活动4:阅读62页电冰箱,了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三、达标检测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 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2、沸腾是在_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腾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

的一种,它可以在______温度下进行。

4、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过程____热量。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3.3 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生甲]毛玻璃片变干了. [生乙]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生丙]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 [师]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进行新课[师]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生甲]塑料袋鼓起来了. [生乙]酒精到哪里去了?[生丙]凉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1 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 [生甲]滴进的酒精是液体,放入热水中变成气体,所以看不见了. [生乙]擦入皮肤上或放在盘子里的酒精,慢慢变干了,我们也没看见酒精的气态,所以气态酒精无色、透明、是看不见得.[生丁]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生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liguefaction 2.沸腾(boiling)[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生甲]水开了为什么要冒气?[生乙]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生丙]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生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生戊]水熬干了,水去哪里了?[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生甲]水熬干了,水变成了水蒸气. [生乙]我们组的方案是:如课本图4.3—2按装器材.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 [生丙]我们组的方案和上一组基本相同,只是我们把热水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 [师]两种方案都很好,也可行,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并说出这两种方案的缺点. (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生甲]我们组是用冷水做实验的.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后来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是不改变的,把酒精灯撤掉以后,沸腾停止. [生乙]我们组是用热水做实验的.开始给水加热时,水温上升.水沸腾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越来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汽泡里的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水的温度不变,把酒精灯撤去,沸腾停止. [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这里边关于压强和浮力我们以后要学到.现在根据观察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 2 [生甲]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生乙]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生丁]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生戊]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boiling point)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师]根据记录数据,在图4.3—3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然后看课本80页小数据. [生甲]为什么表上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要记住酒精的沸点78 ℃、水银的沸点357 ℃.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师]这是为什么?[生甲]水100 ℃就沸腾,而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 ℃,所以水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师]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秋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晾晒衣服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通风处?[生甲]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生乙]蒸发是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生丙]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快慢有关.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生丁]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师]如果温度计玻璃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生甲]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不变. [生乙]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先下降后上升. [生丙]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使周围和它接触的物体温度降低,所以,温3.蒸发(evapration)(板书)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想想做做][师]把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觉?[生甲]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凉的感觉,用手扇感到更凉. [生乙]这说明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生丙]滴在手背上的酒精,比擦在手背上蒸发的慢. [生丁]用手扇酒精蒸发更快.说明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生戊]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师]同学们回答地非常好.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并且蒸发有致冷作用.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板书)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3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师]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生甲]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体上有水,皮肤上的水分蒸发,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就要从人的皮肤吸收热量,使体温下降,所以感觉特别冷. [生乙]天热时,由于狗没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 [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前面我们看到,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凉一会儿,塑料袋变瘪,并且有酒精液滴,这过程说明了什么?大家思考,并相互讨论. [生甲]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生乙]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酒精被液化. [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这我们也不陌生.我们家中用的液化气罐,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罐的.还有我国长城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的燃料,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装在火箭里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生甲]液化过程要放热. [生乙]100 ℃水蒸气的烫伤比100 ℃开水烫伤更严重.100 ℃水蒸气要液化就要放热.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布置作业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1.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型,下面浸入盒里的水中,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放在通风处效果更好.因为纱布能沿着自身的纤维结构将盒内的水吸上来,随着水的蒸发,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饭菜就不容易变馊了.2.以一般家庭用液化气罐为例,罐内的液化气重15 kg,容积35.5 L,汽化后体积增加16倍.3.把一块金属放在冰箱中冷冻一会儿,取出后发现变湿了.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擦不干.这是因为从冰箱中取出的物体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凝结,由于液化附着金属的表面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发生液化.所以擦不干. 4.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它的温度不变.五、板书设计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教科版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7.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课后实践任务,如观察并记录家中热水器的工作过程,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早晨荷叶上的露珠消失、热水壶中的水沸腾等,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好奇心。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它们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疑惑。
-难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重点: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学会收集、处理数据。
-难点:指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提炼规律,形成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蒸发的水迹、热蒸汽冷凝成水滴等,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空调、冰箱等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沸腾过程,收集数据并分析,探讨影响汽化和液化的因素。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精品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3汽化和液化 教案word版

精品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3汽化和液化 教案word版

3.3汽化和液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蒸发时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2.了解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与特征,理解沸点的概念。

4.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时物质要吸热。

5.会画液体沸腾图像。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液化放热。

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

3.通过对汽化和液化的总结比较,能区别二者的不同。

4.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圆锥瓶、蒸发皿、冰块、热水、温水、注射器、橡皮塞、乙醚。

2.课件: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录像);液化石油气。

3.图片:水蒸气的凝结、露、雾。

【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学案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知道蒸发有致冷作用。

学习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二、合作探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水沸腾后再记录几组数据。

并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

如图(甲)、(乙)所示, 图 是水沸腾时
的情况,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 ,到水面破裂,里
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绘制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甲)
(乙)
5、实验结论:
(1).开始加热时,水吸收,温度不断,到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热量,但温度保持。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现象.
三、思考讨论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汽化现象?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气”是_________现象?
四、学习心得。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液化与汽化导学案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液化与汽化导学案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液化与汽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液化和汽化的概念及特点;2.掌握液化和汽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能够分析液化和汽化的实际应用。

二、知识回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液化和汽化的过程。

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而汽化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液化和汽化是物质由一种相态转变成另一种相态的过程,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液化与汽化的特点液化和汽化是相变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液化的特点:–温度下降:在液化过程中,气体物质的温度下降。

–体积减小:气体变为液体后,物质的体积减小。

2.汽化的特点:–温度上升:在汽化过程中,液体物质的温度上升。

–体积增大:液体变为气体后,物质的体积增大。

通过液化和汽化,物质可以在不同的相态之间进行转换。

四、液化与汽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液化和汽化的过程受到一些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1.液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温度:气体物质的温度要低于其临界温度,才能发生液化。

–压力:液化需要较高的压力,因为液体的分子间的吸引力要大于气体的分子间的碰撞力。

–物质的种类: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液化条件,如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等。

2.汽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温度:液体的温度要高于其沸点温度,才能发生汽化。

–压力:液体的汽化和压力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压力越低,汽化的速率越快。

–物质的种类: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沸点温度和汽化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液化和汽化是动态平衡的过程,温度和压力对液化和汽化的速率有较大的影响。

五、液化与汽化的应用液化和汽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1.液化的应用:–液化石油气:将石油气液化可以方便地储存和运输。

–液态空气:制备液态空气可以用作冷冻剂和推进剂等。

–液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能够大量储存和运输,成为重要的能源来源。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强调汽化和液化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物理世界》杂志中关于汽化和液化现象的专题报道。
- 《生活中的物理》一书中关于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章节。
- 《初中物理教学参考》中关于汽化和液化教学策略和案例分析的文章。
- 讲授: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热量变化。
-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观察和思考。
-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际应用。
- 项目导向学习: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蒸发和沸腾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汽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章节内容:第三章《物质的状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 汽化的概念与类型(蒸发、沸腾)
- 液化的概念与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汽化和液化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汽化和液化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水蒸发、沸腾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简短介绍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汽化和液化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原理。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本质区别上,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特别是对于能量转化的细节部分。此外,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释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和数据记录,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细致的观察能力而遇到挑战。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doc

3.3汽化和液化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4.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5.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二、导学过程温故:1、什么是熔化和凝固?2、什么是晶体和非晶体?3、晶体熔化有什么特点?知新:一:“酒精跑哪里去了?”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袋子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放入大烧杯中,倒入热水。

【合作与交流】1、你看到了什么?酒精跑哪里去了?2、酒精由态变成了态,这个过程叫。

这个过程热量。

(填“吸收”或“放出”)二、探究水的沸腾[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叫做沸腾,大家在家里都烧过水吧,大家来回忆一下水烧开的时候有哪些现象?[猜想和假设]: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通过课本给出的器材,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有什么作用?2、设计实验方案1)、参考课本,体现“既解决能源又节省时间”的意图请选择:我们可以使用使用(热水,凉水)加热:可以使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些2)、注意事项:1、小组长进行组内的分工,如:计时、读温度、记录数据等,各负其责。

2、从水温接近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沸腾后3分钟2、实验结束前将酒精灯离开烧杯,看一看水还沸腾吗?[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内:时间0 1 2 3 4 5 6 7 8/min温度90/℃3【合作与交流】现象:开始给水加热时,水温(填“升高”或“不变”)。

水沸腾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越来越,上升到水面后会,气泡里的扩散到空气中,水的温度(填“升高”或“不变”),把酒精灯撤去,沸腾(填“继续”或“停止”)。

结论:1、根据水沸腾时温度,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这个温度叫。

2、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填“吸热”或“放热”)。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 第3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 第3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3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导学过程引入: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教材58页中“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

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出现,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物质从变成叫做汽化。

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从变为叫做液化。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课前预习预习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晒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干,水分去哪了?长时间放在炉火上加热的水也会减少,水分去哪了2.什么叫汽化?什么叫液化?3.在家中认真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请你说出水沸腾时的特点?4.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知识点一:蒸发1.阅读教材“蒸发”有关内容蒸发:生活中的蒸发现象:2.(1)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晒衣服的?请其他学生回答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讨论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

①②③(2)学生分小组“想想做做”。

请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感觉,观察到的现象。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总结出:蒸发、吸热、致冷。

知识点二:沸腾1.实验探究:水的沸腾(1)实验器材:(2)问题讨论: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3)记录表格(4)沸腾: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沸腾时温度2.阅读教材:“小资料”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拓展延伸:请学生比较“湿衣服慢慢变干了”与“水沸腾后一直加热,直到把烧杯里的水烧干”,分析出蒸发与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目标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
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导学过程
引入: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教材58页中“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

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出现,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
物质从变成叫做汽化。

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从变为叫做液化。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课前预习
预习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晒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干,水分去哪了?长时间放在炉火上加热的水也会减少,水分去哪了
2.什么叫汽化?什么叫液化?
3.在家中认真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请你说出水沸腾时的特点?
4.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知识点一:蒸发
1.阅读教材“蒸发”有关内容
蒸发:
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2.(1)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晒衣服的?
请其他学生回答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讨论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

①②③
(2)学生分小组“想想做做”。

请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感觉,观察到的现象。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总结出:蒸发、吸热、致冷。

知识点二:沸腾
1.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1)实验器材:
(2)问题讨论: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3)记录表格
(4)沸腾:
沸点: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沸腾时温度
2.阅读教材:“小资料”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拓展延伸:请学生比较“湿衣服慢慢变干了”与“水沸腾后一直加热,直到把烧杯里的水烧干”,分析出蒸发与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异同。

蒸发沸腾
相同点都是现象,并且都要热
不同点1只发生在液体
2在温度下进行
3比较缓慢
1 、同时发生在液体的

2、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
3 汽化
影响因素1液体高低
2液体大小
3液体表面积流动速度
液体表面气压大小会影响沸点的
高低
知识点三、液化
1、看课件显示的现象,并分析物质的物态变化。

a.刚从冷藏室中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答:水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_态。

b.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水珠;
答:水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_态。

总结:五、液化
定义:物质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

活动1: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教师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等沸腾以后,
仔细观察瓶内和瓶口的上方,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答:在瓶口的上方和周围看到了_______________。

它的实
质是______________。

说明:在瓶口的上方和周围发生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现象。

现在在瓶口的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冷的金属盘仔细观察金
属盘的底部,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答:冷的金属盘底部出现________。

说明:在金属盘底部也发
生了_________现象。

手感觉金属盘底部变_______(冷/热),说明:液化需要
___________(放热/吸热)。

总结:2、液化需要________热。

3、比较一下液化和汽化的物态变化情况和吸热放热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化(热)
______化(热)
答:液化和汽化过程互________。

总结:3、液化和汽化是_________过程。

4、从这个实验看,水蒸气要发生液化需要什么条件?
答:水蒸气要_______(冷/热)的,_______(冷/热)水蒸气要遇到_______(冷/热)的物体,才能液化成水。

总结:4、气体液化的条件:____ _的气体遇到______的物体才能液化成液体。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5、液化现象中,气体本身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答:气体本身的温度__________(升高/降低)了。

活动2:液化乙醚
看演示,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
孔。

乙醚处于__________态;向外拉动活塞,观察到注
射器
内体积变_______以及乙醚处于_________态。

说明:乙醚
发生了_________(物态变化),这是通过__________方法。

总结:5、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四、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1.教师介绍液化石油气和火箭燃料。

2.指导学生阅读“STS:电冰箱”。

3.介绍科学世界“不烫手的开水”。

4.请学生谈谈本堂收获与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