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让第一课堂换发育人的活力

合集下载

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力作者:靳改兰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7年第5期新课程课堂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倡导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其特点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最终目标是指向学生自身内在的个体世界,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怎样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放课堂,师生互动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这样的教学过程,师生之间不再是你教我学,而是相互探讨、平等交流的关系。

教师由导师、传播者转化为课堂中的普通一员,是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与学生一道参与活动,一同成为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和解决者。

在作文教学“观察秋天的一处景物”时,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作文课定位在教室里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源除了例文中精彩的段落之外,秋天的景物将会同时呈现在学生记忆屏幕上———枯草、黄叶、野菊花。

对秋天的描写是重复前人的话语,因为他们缺少对秋天的体验和更深一层的感知,所以,任凭你描述如何生动形象,指导如何得体,学生的写作激情也不会高涨。

但若教者把作文课堂移到野外,田间庄稼绿意浓浓、葱茏苍翠,孩子们一到野外,就在草地上摸爬滚打,甚是开心。

玩累了,他们才去留心周围的景物。

这个说“玉米棒真大”,那个说“枣子压弯了枝头”。

有心的教师还可以扛着摄像机,追随同学们的足迹,将学生所见之物都射入摄像机内。

隔日作文课上,重放前一天的录像,教室里自然沸腾了,一篇篇富有个性的文章应运而生。

如果不是教师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多元思维得到发展,多种能力得到展示,学生怎能做到以我手写我心、抒我情呢?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活力、魅力、效力——“三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活力、魅力、效力——“三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活力魅力效力——新桥中心小学“三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微探摘要:语文教学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它的根——语言文字,更散不了它的魂——阅读和写作。

我们理想的语文课堂——“三力”课堂是活力课堂、魅力课堂、效力课堂。

它的基本标志是:“三力”课堂是平等互尊的和谐课堂,是生活再现的生命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是充满情趣的创新课堂,是持续生成的反思课堂。

它有五个特点:激发一个情趣、突出两个全程阅读、提供三个保证、做到四个尊重、鼓励五个挑战。

在操作上它强调:强化预习,把握读的起点;勤于练笔,读写有机结合;举三反一,厚重文化积淀;含英咀华,实现“以文化人”;质疑探究,激发学习思维。

我们期望通过“三力”课堂建设提升教育的品位,提升教育的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语文叙事、写景、蕴趣、寓理、抒情,所以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件充满情趣又幸福惬意的“美差”。

不过鸟瞰我们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我们发现老师和学生往往是苦不堪言。

老师苦在“咬文嚼字”,学生苦在“死抄硬背”。

课堂上,语文老师要么浮光掠影,学生跟着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要么把学生当做婴儿,将文本中生动有趣的语文知识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

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能体味出个中滋味?怎能深刻理解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怎能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生命的活力,在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展示生命的魅力,产生欣赏语文、思考语文、表现语文、创造语文的效力呢?虽然说语文教学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它的根——语言文字,更散不了它的魂——阅读和写作。

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深入进去(阅读语言文字),在一番“身临其境”“其乐融融”地醉心体验(领悟语言文字)之后,得以“心满意足”“回味无穷”地轻松出来(驾驭语言文字)。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循循善诱、抛砖引玉,学生质疑探究、陶醉酣畅。

活力、魅力、效力“三力”并举,师生痛快淋漓,成功的喜悦时时闪现。

让课堂焕发生命教育的光彩——以《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一课为例

让课堂焕发生命教育的光彩——以《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一课为例

让课堂焕发生命教育的光彩——以《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一课为例发布时间:2023-02-17T02:32:32.83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0月总第423期作者:沈徐凤[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315000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适度的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恰当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对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生命教育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思想尚不成熟,社会经验缺乏,对国家利益的认识不够到位。

例如,学生不太清楚如何理智地表达爱国之情,有人认为只要是爱国,游行示威、打砸抢烧等“爱国”行为都应当肯定和鼓励;他们认同国家利益至上,但是在生活中又不知如何处理“两难”问题。

因此,教师应当营造真实的、具有震撼力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视觉刺激、思维碰撞、情感共鸣,使其在情感体验中感知生命力量,体会生命真谛,正确处理好和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

一、生命教育从何而来生命教育,指的是从人的生命的现实性出发,为了实现其生命的可能性而围绕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而展开的发展性生命教育,旨在拓展生命的长、宽、高,促进生命全面、自由且个性化的发展。

1.因课而来。

道德与法治课程加大了生命教育的比重,对生命教育的关切贯彻整套教材的始终,从探问生命到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都意图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由“认识国家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两目组成,教材以“是什么、怎么样”的逻辑,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家利益,再讲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以人为本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以人为本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以人为本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作者:张敏毅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12期著名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广告“科技以人为本”,大家一定很熟悉。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中说:“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习生命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

”这就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本,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由于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的制约,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语文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

让全体学生“激动”、“总是充满生机”的语文课堂在我们的学校还不多见。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又如何能实现呢?语文课应该给学生真诚的人性关怀,这样才能让语文课焕发生命活力。

一、真正确立学生的生命主体地位可以这么说,师生关系的变革是课堂焕发活力的前提。

以往的很多课堂教学中教师尽管也很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但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很多思维与活动经历不自觉地被限制在教师教案的束缚中。

这就是所谓的“教师潜意识里没有学生存在”。

因此,教师应该做一名真正的“平等中的首席”,应把语文教学看做是师与生之间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

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的发展是作为主体在参与活动中的发展。

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要真正获得发展,唯有学生在积极参与建构语文的活动中才能实现。

建构活动是学习主体经验对课程资源的意义加工和重组。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调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促成其与要学习的内容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设中,在课堂与学生的教学交往中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作出准确的估计和判断。

课堂活力的内涵、特征及培育路径

课堂活力的内涵、特征及培育路径

第 33 卷第 6 期2023 年Vol.33 No.62023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 (Social Science Edition )DOI :10.20004/ki.ujn.2023.06.015课堂活力的内涵、特征及培育路径魏亚丽,孙宽宁(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山东 济南 250014)[摘要]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

课堂活力是师生在有序的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善的发展状态与能力。

人们有时把课堂活力形式化地理解为丰富的活动、活跃的气氛、忙碌的状态等外在表现,而真正的课堂活力具有指向师生的良善发展、注重知识的意义建构、根植真实的教学实践、彰显制度的人性关怀的基本特征。

培育课堂活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开放,联通课堂教学内外交流的信息通道;动态迭代,塑造建构与解构交替的课堂耗散结构;反思优化,打造理智与情感交融的人性课堂。

[关键词] 课堂活力;良善发展;人文制度;动态迭代[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3842(2023)06-0153-071997年,叶澜教授发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把“课堂活力”这一主题带入人们的关注视野①。

在新世纪国家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涌现出众多关于高效课堂、生态课堂、生命课堂、活力课堂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这些研究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独白式的知识讲授模式,少教多学、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形态,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活跃性明显增强。

然而,仔细分析这些变革后的课堂,虽然不乏高效而深刻的优质教学,但也有很多课堂存在严重的简单化、行政化、形式化的虚假繁荣问题②。

“从总体上说,目前课堂教学还没有普遍地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③很多看似活跃的课堂往往重视控制教师的讲授时间,关注学生的发言频次,聚焦合作、展示等外在形式,轻视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本质内涵,忽视教学的系统性和深刻性,并不能赋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深层知识和关键能力,也无法真正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课堂焕发创造的力量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课堂焕发创造的力量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课堂焕发创造的力量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师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发挥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课程更加精彩纷呈。

首先,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创造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

在艺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绘画,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艺术作品。

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实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让他们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更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通过组织合作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社会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分成小组去调查不同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样的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课堂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的付出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1今天聆听了李广生老师的讲座——《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李广生教授深入浅出,结合实际教学的例子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建议,个人收益颇深。

李老师先讲了学习的三大要义,三个基石和三大趋势,接着讲了教学的意义,最后还传授教师的五项修炼,都很有实践意义!特别是三大基石,学习动机、原有知识和元认知策略等对孩子的学习兴趣真的影响很大,教学中关注学习过程,那学习结果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了!作为教师,要努力创建适合元认知发展的环境。

现代教育注重得更多是学的方法。

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注重自己内在的提高,让课堂焕发活力,让课堂成为孩子感兴趣、乐于参与的课堂,让孩子乐在其中,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最有价值。

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率的呢?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教学促进学习并学会学习的活动。

学习的本质是变化,学习是学习者经验引起的变化。

教学应该追求学生学习的深度而不是知识的深度,学生学习分析、评价和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要慢慢来,创设更加丰富的环境,教师也应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

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元认知发展的环境。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智慧应体现学生有探索精神和意识,创造环境让学生对想学习感兴趣,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获得幸福感。

新课改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的学,不断地要求教师把教学转换为一种艺术,提高自身的素养,多问学生一个为什么,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

在幼儿园教学中指南明确指出特别是科学领域一定是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进行知识的获得。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2感谢杜春贞老师,把叶澜教授带到我们面前。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中提到了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转帖)(2009-09-03 18:47:31)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华东师范大学叶澜叶澜,女,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

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兼职,并兼任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的兼职教授,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师范教育改革。

自1984年以来,先后出版由个人独立撰写或他人合作编写的著作,译著及研究报告共10本,发表论文及研究报告近44篇。

近七年来进行的"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究性研究"课题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深入的影响。

先后获得过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首届曾先梓优秀教学奖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优秀著作一等奖等奖项。

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叶澜教授的这篇论文,我曾仔细地研读了多遍,获益匪浅。

这是一篇对当前课堂教学研究最到位、最系统、最有创建的文章,更是一篇对基础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实验具有重要影响的经典之作。

对于指导我们认识课堂、研究课堂、改革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特推荐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

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

近年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不少学校冲破了必修课—统天下的局面,增设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却大多还保留着习惯的方式,顽强地展现着传统教育思想。

师生角色互换提升课堂活力

师生角色互换提升课堂活力

师生角色互换提升课堂活力作者:臧宝河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3年第11期高三物理主要以复习课为主,很多老师只重视知识的梳理、能力的训练,而忽略激情的诱发和情感的培养;只追求所谓的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结果,经常是老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以致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遗忘迅速,灵活运用尚且无法做到,更侈谈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了.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自然就越学越累、越累越怕、越怕越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发展理论”的杰出代表皮亚杰也曾指出,在适当任务中,学生们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他们对关键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前苏联学者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表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共同探讨、解决时,更能够提高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更能迅速地掌握知识.因此,合作学习可以加速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比个体学习更为优越.有鉴于此,笔者思考如果课堂上自己少讲一点,让学生多讲一些,是不是更好一些呢?于是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进行习题教学时允许交流讨论,先安排一个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对题目进行讲解,再由其他同学对他的讲解进行分析讨论,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班级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课堂,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的互助精神,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本的内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提升复习效果.下面笔者通过两个例题谈一谈在课堂教学当中如何通过师生角色互换,来提升课堂活力.【错题分析】例1在小车上竖直固定着一个高h=0.05 m、总电阻R=10 Ω、n=100匝的闭合矩形线圈,且小车与线圈的水平长度L相同.现线圈和小车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为v1=1.0m/s,随后穿过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1.0 T的水平有界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如图1所示.已知小车运动(包括线圈h)的速度v随车的位移x变化的v-x图象如图2所示.求:(1)小车的水平长度L和磁场的宽度d;(2)小车的位移x=10 cm时线圈中的电流大小I;(3)小车的位移x=35 cm时线圈所受的安培力大小及方向.老师请一位学生甲充当“小老师”上台进行板书并讲解这道题目.甲同学在讲解第3个问的时候,板书如下:F=B2h2vR=12×(0.05)2×0.410 N=1×10-4 N.这时老师提问:“你的解法与这位同学的解法相同吗?” 请同学们思考,可以前后同学交流讨论.两三分钟后很多同学认为是正确的.这时有个同学乙举手回答说:他的解法是错的,没有考虑到n=100匝的线圈应该有n条边受到安培力作用所以答案应该是F=nB2h2vR=100×12×(0.05)2×0.410 N=1×10-2 N.很多同学恍然大悟,频频点头.很多同学都认为乙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这时老师用充满疑惑的眼神又问:“他的答案就一定对吗?有没有问题啊?”很多同学又迷茫了,不知道对还是错.“快速的思考也可以交流讨论一下”,老师又说.过了一会,又一个学生丙在下面小声的说道:“n条边切割磁感线,所以感应电流应该变成原来的n倍啊”,老师听到后连忙请这位同学站起回答,“你可不可以把你的观点和其他同学分享一下呢”.于是这位同学有点紧张的站起回答道:“n条边切割磁感线,所以感应电流应该变成原来的n倍,因此F=n2B2h2vR=(100)2×12×(0.05)2×0.410 N=1 N.很多同学没什么反应,估计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于是老师让这位同学详细的再说一遍.E=nBhv,I=ER=nBhvR,F=nIhB,所以F=n2B2h2vR=(100)2×I2×(0.05)2×0.410 N=1 N.“哦,原来如此”很多同学都听明白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老师总结道:“前面两位同学错在哪里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有同学答道:“因为n条边切割磁感线的情况并不常见,很多同学写都愿意写最终表达形式而忽略了n匝的问题.”“如何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啊?”老师又问.“如果每次都把基本表达式写出来的话,再联立方程求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有同学这样说道.“很好!”【总结】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全班课堂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能够暴露思维缺陷,发现错误原因,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这时老师再适当地对学生的解法进行纠正、补充、归纳、总结,则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一题多解】例2如图3所示,质量m=1 kg的木块静止在高h=1.2 m的平台上,木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用水平推力F=20 N,使木块产生位移l1=3 m时撤去,木块又滑行l2=1 m后飞出平台,求木块落地时速度的大小?老师同样请一位同学充当”小老师“在黑板解答并进行讲解.该同学的解法如下: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得木块的加速度为:a1=F-μmgm=18 m/s2,v1=2a1l1=63 m/s,撤去力F后,木块的加速度为a2=-μmgm=-2 m/s2,v2=v21+2a2l2=226 m/s,飞出平台后做平抛运动有vy=2gh,v23=v22+v2y,v3=82 m/s.“答案对吗?这位同学用什么方法进行求解的?”有同学说:“答案对的,他是用动力学观点进行求解的”.“你的方法和他的一样吗?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解法?”老师问到.大概几分钟后,又有一个学生回答道,可以全过程利用动能定理求解.老师请这位同学上黑板解答如下:mgh+Fl1-μmg(l1+l2)=12mv2v=82 m/s.同学们一看就全明白了.“很好!这位同学全过程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和上一位同学相比,哪种解法好一点呢?”老师又问.有同学在下面喊道,当然是动能定理了,利用动能定理解题很快,很方便.“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求解方便呢?同学们能不能求一下全过程所用的时间?”这时有同学发现利用动能定理求时间并不好解,只能利用动力学方程来求解t1=33 s,t2=63-2262 s,t3=0.24 s,t=t1+t2+t3≈1.16 s.教师总结道:“上述的两种方法是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两条基本思路:一是利用动力学进行求解,也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只能解决恒力问题,求解时间时较为方便;一是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如动能定理,可以解决变力问题,适合求解全过程初末状态下的动能、速度、或者这一过程的力和功时较为方便.两者,在解决问题时要做到灵活运用.”【总结】通过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过程分析,再有老师总结概括,不仅可以渗透一些高中阶段基本的物理思想和解题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便于学生能够熟练的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通过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和板书还可以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注重细节、书写不规范等毛病,让学生能够把会做的题真正得到分.在师生互换角色的这样一个课堂活动中,我们还需要注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又要尽可能的把时间让给学生,这就需要老师在进行选题时要做到少选、精选,题目要有代表性、扩展性,真正能够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提升思维.遇到一些稍难的题目,要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问题,给学生搭建一个“脚手架”,引领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思考,便于学生能够提高能力.通过师生互换角色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钻研学问的过程当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可以让老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矫正其思维上的不足,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相信,给学生三尺讲台,学生必将回报给我们无限的精彩!。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浅谈体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动态生成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浅谈体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动态生成

2让学生 自主选择练 习的方法。 . 课 前先 引导 学生依 据教师提 出的上
在规范办 学 的大背景 下 ,在新课 改 的前提下 , 对体 育教 师有 了更高 的要求 , 我们要 向 4 分钟 要 质量 , 5 而我们 学校是

理 , 变 当时的 尴尬 局 面。 当部 分学 生 课 内容 , 转 再根据 自己的身体条件 、 体能 、 技
有效 的课 堂教 学 , 改变 “ 师教 什 么 , 教 学 生学什 么 ” 的灌输式教 学方式 , 改变教 师 时 间还给 学生。这就迫使教 师改变观念 , 让学 生成 为课 堂的主人 。
是课堂 的主体 、 缚学生翅膀的状况。把 的 目的。 束
二、 课后重视 自身的素质提高 新课 改 对体 育教 师 的技 能 要 求 更
活态度。在 “ 课标 ” 导 下 , 指 如何 让 课 堂 具 有生 命 活 力呢 ?
让他们充满活力。 的方法也能达 到同样 的练 习效 果。这就 起来 ,
提高 整体健康 水平 , 形成 乐观 、 朗的生 需 要我们教 师在课堂 上要给 学生展示 自 开
所 以, 在规 范办学 的大背景 下 , 我们

我赶 ”中 ,学 生不仅仅 进行_ 对一的练
习, 学生 可能还会提 出其他 的练 习方 法 ,
() 2 观看后分组讨论 , 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习方法。 选 让学生 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去学 习 , 真

课 堂上重视学生的运动参与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 运动参与能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 获 比如 ,两个学 生手拿绳 围住 其他 的 同学 正将主动权交给 学生 , 得运动技能 ,养成坚持体育锻炼 的习惯 ,
1降低动作难度 和要求。 . 例 如 , 学 习分腿 腾越 ( 箱 ) , 在 横 时 适 能跳过 去。 并注意加强 弱者 的辅导。 不同

浅谈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浅谈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浅谈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发表时间:2012-01-11T13:43:50.723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月下供稿作者:孟舫[导读]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孟舫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实验小学东校区063000《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一、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如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的整齐划一。

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形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

因此,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篇•经验交流今天,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里,我们将实践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目前的课堂现状:学生的学习有活动,但无激情和活力;有思维,但无智慧和创新;有回答,但无质疑和争执。

课堂没有变成一种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变成师生对人生的丰富体验,而仅仅是一种上课或工作。

如何让师生去感悟、理解、期望、认同,去关注和感受关注,去启迪和呼应启迪,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呢?一、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充满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体现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灵魂。

要想师生、生生合作与互动,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就必须重视高尚的生命情感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人”,当作活生生的生命看待,从心底里去尊重他们,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少轻视,多尊重;少训斥,多鼓励。

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发展,人格得到尊重。

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里,读得用心,想得开阔,说得流畅,议得尽兴,感情真挚。

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自然完成,他们在充分自由的空间里,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释放出学生的生命活力。

二、课堂成为自主学习的阵地,融入合作探究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焕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体验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

教师“放手”但不“放羊”,只在学生感到迷茫时为他指路,在学生感到黑暗时为他照亮道路,在学生攀登时为他架梯。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当学生产生了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集体内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优势互补中,重视个体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使他们感受到与人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探究的气氛一形成,课堂上就出现了思想、情感、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交流的网络,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由于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有时会出现惊人之语,“神来之笔”,令人欣喜,令人振奋。

留住课堂教学的根,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留住课堂教学的根,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留住课堂教学的根,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发布时间:2021-12-30T03:32:35.332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21年7月总第195期作者:程涛[导读]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探究创新,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中心小学441122“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教学的人文性、互动性、和谐性,让整个课堂充满生命之气;老师与学生不再是教授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平等关系;师生教学双边活动中,师生在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关系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探究创新,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课堂教学”要突出教学的人文性,让整个课堂充满生命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人文指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维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总和。

首先要营造“对话”氛围。

建构人文性的师生关系对话引入,建构了人文性的师生关系,师生对话双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是平等的心灵碰撞与交流。

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比过去生动,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不时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因为“对话”充分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体验,真正地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人。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到许多东西,也许学生刚开始只是想到一点或者事先没有想到,可是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不同的思想碰撞出了火花,燃烧成火把,思想和想象力被激活,有了更多的富有活力和创见的想法。

这样的课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

学生不再是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是一群充满睿智的人,学生的思维才在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中激情飞扬。

其次,要挖掘生活素材。

《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中国教育报》电⼦版孙亮波⽼师在给学⽣作第⼆课堂学科竞赛辅导。

武汉轻⼯⼤学供图“只需⼀部⼿机,就可以把⾃⼰的疑问、⼼得通过⽂字、图⽚等形式呈现在19⽶长的⼤屏上,与主讲教师直接沟通;弹幕⾼频热词实时统计,让共性问题及时凸显。

”新进教师钱义感慨道,“整个过程通过⽹络直播的⽅式可以与全国各地师⽣⼀起互动、学习。

”由国内百所⾼校联合,北京、武汉两地三站连线直播的2018年新进教师德育⼯作坊,刚刚在武汉轻⼯⼤学落下帷幕。

在智能⼤场景⽀撑和智慧⼤数据分析助⼒的互动式、沉浸式教学中,“新维教师发展空间站”让现场参与教师德育⼯作坊的120名新进教师和近万名在线教师直呼“过瘾”。

这只是该校顺应信息技术的⾼速发展,聚焦未来教育形态,探索“互联⽹+教育”变⾰路径、实践本科教育教学改⾰的⼀个缩影。

课堂育⼈:以教学学术为引领⽇前,享誉国际的万豪家族基⾦会慈善项⽬万⾥豪程,也选择将2018年华中区域教学研讨会落地该校,来⾃全国40余所⾼校的百余名教师代表和⾏业嘉宾齐聚⼀堂,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研讨和⼈才培养模式改⾰探讨。

不仅如此,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学术研讨会、全国机械⼯程创新⼈才培养研讨会等全国重要⾏业性盛会,先后不约⽽同选择了轻⼯⼤。

这得益于该校近年来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与实践,不仅充分调动了学校教与学、师与⽣的积极性,⽽且形成了对重点⾏业的强⼤吸引⼒,⾛出了⼀条特⾊鲜明的发展之路。

该校教学改⾰制度设计以教学学术为引领,以学⽣知识、能⼒和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线,把学⽣的主体性地位作为切⼊点和着⼒点,置于有形的活动载体、⽅法⼿段、项⽬指标之中。

在教学实践中,以课程教学实施⽅案为载体,持续推进课程教学范式转型,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传授、能⼒培养及综合素质拓展的主阵地,提升课堂互动教学的境界,为本科⽣提供优质⾼效课堂教学。

在对2012—2014级1350个本科课堂的动态调查中,95%的教师给学⽣讲解了课程教学实施⽅案,学⽣普遍感到满意并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英语”课堂上学⽣主动与外籍教师交流的有效频次明显增多,“基因与⽣活”课堂互动中常有学⽣提出疑问或辩论。

教师工作计划——打造富有活力、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课堂与氛围

教师工作计划——打造富有活力、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课堂与氛围

教师工作计划——打造富有活力、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课堂与氛围在教育的世界里,教师是那个点亮学生求知之路的灯塔。

我,一位富有激情和责任感的初中教师,对教学充满了无尽的热爱。

在新的学期里,我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以打造一个富有活力、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课堂与氛围。

首先,我深知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因此,我的首要任务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的“一言堂”。

我将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计划开展一系列的创意教学活动。

例如,我将会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学科前沿,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会引入创客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将创意转化为现实,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创新的乐趣。

同时,我深知教师的个人成长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计划定期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教学心得。

此外,我还将阅读教育相关的专业书籍和研究文献,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方面,我将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深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我会努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我会倾听他们的声音,关心他们的成长,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我会倡导友善互助的班级文化,让学生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另外,我还会利用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例如,我将会组织才艺展示、科学实验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我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的课堂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活水”,涌动着激情与创意。

说课常用的名言

说课常用的名言

1.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2.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主要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一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4.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5.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么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7.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8.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9.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10.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有一句名言:“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学习数学化。

”11.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12.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13.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浅谈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尊重生命,体现人性,以人为本,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

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

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让活力竞相迸发,应是新课堂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一、教和学都要出课本之“圈”首先,教师要冲出课本的圈圈。

虽然,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但不是唯一的凭借。

只有教师不受课本的束缚,才能使学生不受课本的束缚。

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灵活、正确地使用好教材,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能力关键之一。

教师只有在对教材掌握“熟”、对大纲的理解“透”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学内容处理“细”,才能在教法上讲究“活”。

其次,让学生冲出老师和课本的圈圈。

允许学生对文章的多元解读,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教材、向教师挑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

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冲出老师和课本的圈圈,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二、教师“搭台”,学生“唱戏”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路人,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一指导思想,千方百计创设好教学情境,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切不可“越俎代疱”、主次不分。

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积极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搭台”,让学生“唱戏”。

1、让孩子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双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儿童尤其如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源泉。

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前,我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观看电影,但必须先买好门票。

”同学们急切地打听:门票多少钱?门票在哪?我趁势说:“这张门票不要钱,门票就在你们手中。

”学生很是惊讶,我趁势出示预习要求:(门票)——将课文读通顺,初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报:让第一课堂焕发育人的活力——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第一课堂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纪实2014-05-06 09:26:32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孙贵山最新2013年初,中国教育报对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打破传统教师课酬制度、实施课程分级计酬办法”进行了首次宣传,新华网、光明网等数十家媒体进行了转载。

一时间,全国相关高校的取经、访问者纷至沓来。

一项教师课酬制度改革,何以引起如此关注?带着疑问,笔者走进海都学院,亲历这里的教育教学改革场景,如实记录下这些敢为人先的高等教育改革者的奋进足迹。

课堂对接“市场”海都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还不足9年,但特色明显,成绩不凡。

据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数据,海都学院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全省非师范类本科院校一直名列前茅,在全省12所独立学院始终保持首位。

本科毕业生的硕士研究生考取率历年平均在17%左右。

在成绩面前,他们没有盲目陶醉,而是以深化内涵建设为抓手,在全院深入开展了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大讨论;针对学院毕业生就业特点,他们组织人力下企业、跑市场,广泛征求社会、企业和毕业生对办学的意见建议;并先后三次组织60多名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赴韩国高校学习体验。

在此基础上,学院组织实施了“第一课堂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变革传统的培养模式。

首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全面修订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从2011年暑期开始,学院启动培养方案调整修订工作,先要求各教学单位对所举办专业进行研究论证,经过一年酝酿,2012年暑期,学院举办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从学院层面统一进行专业和培养方案调整。

会议足足开了一周,大家在激烈争论中统一了思想,对当年招生的32个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对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生源较少、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的8个本专科专业予以停办。

其次,围绕培养目标和新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确保课程体系框架结构科学合理、紧凑高效。

课程体系调整从五个方向重点展开:突出主干课程知识模块设置,确保专业方向明显,基础支撑坚实;广泛利用网络平台和优质教育资源,公共课加大网络优质课引入;推行问题倒置式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效果为目标,合理安排课程次序;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加大实验实践课比重,突出综合性实验实践课设置;增加阅读时间设置,突出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按照这一原则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后,各专业课程教学总学时由2200-2400学时缩减到2000学时左右。

再其次,围绕培养方案,着眼最大限度提高课程和授课的有效度,加强各知识模块和课程的整合衔接。

例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原独立设置的食品原料安全检测、食品加工安全检测、出口蔬菜质量检测三门选修课,共计150个课时,合并为一门60课时的必修课。

英语专业原大一、大二开设的英语基础、语法、听力、泛读、会话五门课程,合并为基础英语、泛读、会话三门课程,由教师分讲改为通讲,并最终实现英语读、写、听、译教学一体化。

全院类似的课程合并、缩减近百门。

同时为学生未来发展考虑,将讲演与口才、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应用写作等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将尔雅网络通识课引入公共选修课。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实现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三个相一致,使之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更加有效。

生物科技系主任王世成告诉笔者,该系开办的园林专业,原培养方向侧重于园林设计,由于近年来各高校专业同质化严重,毕业生就业质量难以保障。

学院根据对市场发展前景的预测,将其调整为侧重园林管理方向,并依此进行了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相应调整。

其中实验实践教学课时提高30%以上,并重点加强了综合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学院为该专业投资80余万元,建立了300多平方米的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建立了2个温室大棚和30亩实验用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受到植物育种、生产、管理整个生产链的全程训练。

单从技术层面考虑,学生毕业后即有能力创办一个现代化苗圃,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

从“教学案”到“导学案”近年来,“钱学森之问”引发了中国教育界的深入反思,唤醒了我国无数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变革教育的信心,让中国教育透露出新时代的曙光。

学院创建以来,就把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广、有思想、有个性、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总目标,要求突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院一再强调:一切办学思想必须彻底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一切办学实践必须无条件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要用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变革陈旧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彻底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决裂!2012年初,为从根本上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学院实施了A、B类课程评审制度,彻底打破传统的只与职称挂钩课酬制,实行不论职称只与课堂效果挂钩的课质课酬制。

其中,A、B类课程的课酬标准比改革前正、副教授的课时费标准分别提高了5 0%。

优质优得、先改先得,触及利益、真刀见血!在加强方案设计和制度建设的同时,为确保优质课评选的科学性、公正性,学院建立了20多个公开课教室,对申报立项的A、B类课程进行全程录相监控。

2012年底,首批A、B类课程评定结果揭晓,评定小组从16门立项课程中评定出2门A类课程、4门B类课程。

笔者全部调看了这6门A、B类课程录像,感到这些课程的授课模式主要有三个方面重大变化。

由知识灌输为主向启发引导转变。

过去,任课教师要根据选用的教材,每节课准备一个详尽的教学案,供上课时照案宣科。

现在情况变了,教师申报A、B类课程,首先要有一个课程总的方案设计,其中包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把握、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课堂的组织方法、考试的方式办法等。

每节课的课堂设计方案内容不仅仅是要讲授的知识,而主要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方式方法,故而改为“导学案”。

教师授课模式由“教学案”向“导学案”的转变,本质是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的转变。

刘其站老师讲授的“自然辩证法”,是首批评选出的两门A类课程之一。

录像显示,在40多个课时里,刘老师从未看一眼教材和授课提纲,而是提前布置学生学习任务,然后从中提炼出一个个问题进行课堂提问检查,最终教师进行归纳和重点、难点知识串讲。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成为师生互动时间,学生抢答声、争论声一片。

教师讲的节节精彩,学生答的踊跃、问的深入,老师与学生互学互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导学”特点非常明显。

由教师课堂教为主向学生课下自学转变。

按照A、B类课程的立项和评选要求,教材只是主要参考书,学习范围绝不能局限于教材。

经管系罗慧老师讲授的《微观经济学》是首批A类课程,她选用的是高鸿业主编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但她给学生列的参考书中有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曼昆和胡金荣分别编著的《经济学原理》,而在课外阅读书目中还有金庸的的5部武侠小说。

罗老师在课堂上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就是不断地让学生找出这些教材中的不同学术观点,并进行逐一分析和解答。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通读这四本教材,还要查阅大量文献或学术资料来应对教师提问。

高雁杰同学告诉笔者,支撑学生课下自学的主要平台是罗慧老师与学生共同建立的QQ群和她主办的《经济学人》网上电子期刊,学生课下都会到这个平台交流学习,而经常带着有趣问题闯入群的“黑客”大多是罗老师,只要她一出现网上就会掀起热闹的学术打擂。

所以这个平台的点击率很高,点击对象由群内学生拓展到了校内外,许多国内名校学生、甚至国外的学习爱好者也经常进来“打酱油”。

由课终考核为主向学习过程考查转变。

按照课改规定,A、B类课程的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平时考查成绩占70%,课终考试占3 0%。

平时考核包括作业、课堂提问等,课终考核不拘形式,可以是论文、实践项目、科研成果和艺术作品,也可以是重点知识的闭卷考试,总之由任课教师以课程特点而定。

在校园道路旁的一把文化椅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当学过的知识都已经忘记,但学习、思维、做事的方法还依然清晰,这才是学习的真谛。

考试以课程需要而定、以有利于学习效果而定、以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训练思维能力为重点,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考试模式何需固定?为印证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学习成效,一个周日笔者走进某学生宿舍,这里住着2011级财会专业本科班的6位女生。

笔者看到有4名女生正在阅读学习,其中2人在看纸质书,2人在阅读网上资料。

同学告诉我,同宿舍还有1位同学去了图书馆,1人陪同来校家长外出了。

谈到学习,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过去上课以教师讲为主,学生的学习很轻松,现在不行了,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和课下自学根本应付不了老师的课堂提问、作业检查和考试,同学们除了必要的课外活动外平时几乎都在读书学习,一周就能读二本,有时一起交叉读三四本书。

看来,课下阅读已成为学生大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新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带来的可喜成果。

“小课堂”与“大教育”由“课堂教学”提升为“课堂教育”,这是教育理念的一个根本转变,也是课堂教育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

实现“教学”向“教育”转变,首先要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之上。

2010级英语本科2班的于宽同学告诉笔者,现在许多老师上课时常常把学生回答的观点一个个累记在黑板上,最后进行点评、讨论。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关系摆正了,由教师教、教师考改为师生共同学、互相考。

课堂上教师不是居高临下,不是采用非对即错的简单方法评判学生的思想和想法,使学生敢讲话、愿讲话。

常常跟学生辩的不分上下的老师,成为学生最尊重的老师。

讲授B类课程“食品生物化学”的高玲副教授,教的班只有19名学生,难得的小班制。

她把课堂办成了研究组,讲台更多的时候成为学生交流、演示、解疑的平台。

她的课堂教育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专业基础课的范畴,小到孝敬父母、待人接物,大到专业学习、成家立业,通过与学生的亲密接触、零距离交流,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教育渗透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

姚雪丽老师则注重结合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进行课堂育人,她经常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发分组组织新闻发布会、新产品推介会、影视评论会等活动,把职业道德教育、社会沟通艺术等教育活动渗透于其中。

到目前为止,第一课堂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已经实施两年,四个学期先后有102位教师申报A、B类课程,有49位教师的课程通过立项,共评选出A类课程4个、B类课程18个。

走访中笔者了解到,部分已通过A、B类课程立项的教师课上的很好,但往往因一个电话、一次迟到、一次不文明的课堂用语就被挡在了A、B类课程的门外。

学院认为,教师的职业操守本身就是课堂教育、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言教与身教必须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