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高次方程求根公式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方程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方程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方程的知识点总结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高中数学中首先接触到的一种方程类型,也是最基础的方程类型之一。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化简、变形,通过加减或乘除等运算得到方程的解。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加减法,将方程化简成形如x=c的形式,即可求得x的值。

(2)代入法,将已知条件代入方程中,求出未知数的值。

(3)变形法,通过变形方程的形式或者将未知数移到方程的一侧,使方程等号两边相等,从而求得未知数的值。

(4)克莱姆法则,利用克莱姆法则可以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该方法通常适用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线性规划问题,通过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可以求解实际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

(2)物品价格、消费等问题,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购物、消费等实际问题。

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方程类型之一,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需要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或者配方法等方法。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1)求根公式,即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通过求解二次方程的根公式x=\frac{-b±\sqrt{b^2-4ac}}{2a},得到方程的解。

(2)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配方法化为全平方或者差平方的形式,然后根据公式求解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一元二次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为一个抛物线的图像,通过方程的系数可以看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等特征。

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物理问题,通过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解决流体力学、电磁学等领域的问题。

(2)几何问题,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求解几何问题中的距离、面积等问题。

三、高次方程高次方程是指次数大于二的方程,一般形式为a_nx^n+a_{n-1}x^{n-1}+...+a_1x+a_0=0。

一元三次求根公式方法

一元三次求根公式方法

一元三次求根公式方法一、一元三次方程概述1.定义及符号表示一元三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三次的方程。

通常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方程一般形式为:ax+bx+cx+d=0。

2.基本性质一元三次方程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一元三次方程有三个解(实根或复根);(2)一元三次方程的解可能有两个实根,一个虚根;(3)一元三次方程的解可能有一个实根,两个虚根;(4)一元三次方程的解可能三个都是虚根。

二、一元三次求根公式推导1.公式推导过程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由意大利数学家卡尔丹(Cardano)于16世纪首次推导出来。

求根公式为:x1,2,3 = [-b ± √(b-3ac)] / (3a)2.公式含义及适用范围该公式适用于一元三次方程ax+bx+cx+d=0(a≠0),通过该公式可以求得一元三次方程的三个解。

三、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一元三次方程ax+bx+cx+d=0(a≠0,且a、b、c、d为实数),通过直接开平可以求得一元三次方程的解。

2.公式法利用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可以求得一元三次方程的三个解。

公式法适用于一元三次方程ax+bx+cx+d=0(a≠0)。

3.图像法通过绘制一元三次函数的图像,观察与x轴的交点个数,可以判断一元三次方程的解的个数。

图像法适用于直观地了解一元三次方程的解的情况。

4.数值法利用数值方法(如牛顿法、二分法等)求解一元三次方程,适用于需要求解实数解的情况。

四、一元三次方程实际应用案例1.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在数学建模中,一元三次方程常用于构建复杂数学模型,如人口增长模型、经济模型等。

2.物理、工程领域的应用一元三次方程在物理、工程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如振动系统的动力方程、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等。

五、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优缺点1.优点(1)公式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各种一元三次方程;(2)求解过程较为简便,计算量较小;(3)可以求得实根、复根,以及虚根。

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
分解因式法
通过因式分解将高次方程 化为低次方程,从而求解。
公式法
利用一元高次方程的求根 公式进行求解。
迭代法
通过不断迭代逼近方程的 解。
一元高次不等式的变种
区间不等式
在给定区间内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参数不等式
含有参数的一元高次不等式,需 要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
绝对值不等式
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一元高次不等 式,需要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求
配方法
总结词
通过配方将高次不等式化为完全平方形式,便于求解。
详细描述
配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解一元高次不等式的方法。它通过将高次多项式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将高次 不等式转化为易于解决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在进行配方时,需要注意项的调整和符号的处理,以确保 不等式的正确性。
迭代法
总结词
通过不断迭代逼近解,适用于求解复杂 或难以因式分解的高次不等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决策分析
在决策分析中,一元高次不等式可 以用来描述成本、收益和风险等因 素之间的关系,帮助决策者做出最 优选择。
04 一元高次不等式的注意事 项
符号判断
符号判断是解一元高次不等式的重要步骤,需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函数的单 调性来判断解集的符号。
在判断符号时,需要特别注意不等式的临界点和拐点,这些点可能会导致符号发生 变化。
特殊情况处理
特殊情况是指一些特殊形式的一 元高次不等式,如等根、重根、
不等式两边同时为0等。
在处理特殊情况时,需要根据具 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因式
分解、配方法、参数方程等。
特殊情况处理需要综合考虑不等 式的形式和性质,以及解的取值 范围和实际意义,采用合适的方

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过程

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过程

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过程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这可是数学里一个相当有挑战性的内容。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一提到方程,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一元二次方程,觉得那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

但一元三次方程,那可是更上一层楼的难度。

先来说说一元三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³ + bx² + cx + d = 0(a ≠ 0)。

要找到它的根,可不像一元二次方程那样,用个求根公式就能轻松搞定。

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叫小李。

这孩子特别聪明,就是在一元三次方程这里卡了壳。

有一次上课,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一元三次方程,然后开始讲解怎么求解。

小李听得特别认真,眼睛一眨不眨的,手里的笔不停地记着笔记。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卡尔丹公式,这可是求一元三次方程根的重要方法。

咱们假设方程 x³ + px + q = 0 ,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变换和推导,就能得到求根公式。

但是这个过程可不简单,中间涉及到好多的计算和变形。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拼凑,一步一步地推导。

回到小李的例子,那节课后,他自己拿着习题册,一直在那琢磨。

我走过去看他,发现他眉头紧锁,嘴里还念念有词。

我问他:“怎么啦,小李?”他抬起头,一脸无奈地说:“老师,这一元三次方程太难了,我感觉脑子都要转不过来了。

”我笑着鼓励他:“别着急,咱们慢慢来。

”然后我带着他,一步一步地重新梳理了一遍解题的思路和过程。

咱们继续说求根公式。

这里面有个判别式Δ = (q/2)² + (p/3)³ 。

通过判别式的值,我们可以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如果Δ > 0 ,方程有一个实根和两个共轭虚根;如果Δ = 0 ,方程有三个实根,其中有一个是二重根;如果Δ < 0,方程有三个不等的实根。

在实际解题的时候,咱们要先把给定的方程化成标准形式,然后计算出相应的参数,再代入求根公式。

这个过程需要特别细心,一步出错,可能就前功尽弃啦。

就像小李,经过多次的练习和我的指导,终于掌握了一元三次方程求根的方法。

一元高次方程求解方法

一元高次方程求解方法

一元高次方程的漫漫求解路若有人问你:“你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吗?”你会很轻松地告诉他:会的,而且非常熟练!任给一个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①由韦达定理,①的根可以表示为2b x a-±=。

若进一步问你,会解一元三次方程或更高次数的方程吗?你可能要犹豫一会儿说,只会一些简单的方程。

于是你就会想:一元三次方程或更高次数的方程,是否也像一元二次方程的情形一样,有一个公式,它可以用方程的系数,经过反复使用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把方程的根表示出来?数学家们当然应当给出完美的理论来解决高次方程的求解问题。

有关理论至少应当包括高次方程是否有解?如果有解,如何求得?n 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是101100,0,n n n n a x a x a x a a --++⋅⋅⋅++=≠而1011()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称为n 次多项式,其中00a ≠。

当系数01,,a a1,,n n a a -⋅⋅⋅都是实数时,称()f x 是n 次实多项式,当系数中至少有一个为复数时,称()f x 为n 次复系数多项式。

如果存在复数α,使得()0f α=,就称α是n 次方程()0f x =的一 个根,或称为n 次多项式()f x 的一个根。

1799年,年仅22岁的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先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复数域上任一个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至少有一个复数根。

根据代数基本定理可以推出:复数域上n 次多项式恰有n 个复数根,其中k 重根以k 个根计算。

这一结论也可以用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语言来叙述:“复数域上任何n 次多项式都可以分解成n 个一次式的乘积。

”代数基本定理是一个纯粹的多项式根的存在定理,它没有给出求根的具体方法。

要求得n 次方程的根,一般是希望得到n 次方程10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②的求解公式,如二次方程①的求根公式那样。

一元高次方程解法

一元高次方程解法

一元高次方程解法
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和牛顿迭代法等。

配方法:将一元高次方程转化为一个多项式乘积等于零的形式,再分别解出每一个因式,即可得到方程的解。

因式分解法:将一元高次方程进行因式分解,再分别解出每个因式,即可得到方程的解。

求根公式法:对于二次以上的高次方程,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

例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可以使用求根公式x=[-b±√(b²-4ac)]/2a求出方程的根。

牛顿迭代法:通过对方程进行迭代计算,不断逼近方程的解,最终得到方程的解。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预先估计方程的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迭代计算。

高次方程的因式分解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高次方程的因式分解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01
02
03
04
公式法基于代数基本定理,通 过因式分解将高次方程转化为 低次方程
公式法适用于一元高次方程 的因式分解
公式法包括求根公式和因式 分解公式两个步骤
公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
定义:将一个多项式分解 为两个因式的乘积,使得 它们的和或积等于给定的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元二 次方程和某些一元高次方
高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 通过因式分解得到
二次方程的根 的和等于系数 之比的相反数
二次方程的根 的积等于常数 项除以系数的 相反数
二次方程的根 与系数的关系 可以用于求解 某些高次方程
二次方程的根与 系数的关系在数 学和物理中有广 泛的应用
01
02
03
04
根与系数的关系:根 的和等于系数的负比, 根的积等于常数项除 以首项系数
判别式的定义:b²- 4ac,用于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
判别式的性质:当判别式大于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判别式等于0时,方程有两个相 等的实根;当判别式小于0时,方程无实根
根的性质:当判别式大于0时,方程有两个实根x1和x2,且x1+x2=-b/a,x1*x2=c/a;当判别式等 于0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根x1=x2=-b/2a;当判别式小于0时,方程无实根
推论二:一元高次 方程的根与系数的 关系可以用于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如 求解一些数学问题 或者解决一些物理 问题。
推论三:一元高次 方程的根与系数的 关系可以通过代数 方法进行证明,如 数学归纳法或者反 证法等。
推论四:一元高次 方程的根与系数的 关系在数学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如代 数、几何、三角函 数等领域。

高次方程解法[整理版]

高次方程解法[整理版]

高次方程解法1.高次方程的定义整式方程未知数次数最高项次数高于2次的方程,称为高次方程。

2.高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高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nx^n+an-1x^n-1+-------+a1x+a0=0等式两边同时除以最高项系数,得:anx^n/an+an-1x^n-1/an+--------+a1x/an+a0/an=0所以高次方程一般形式又可写为x^n+bnx^n-1+-------b1x+b0=03.高次方程解法思想通过适当的方法,把高次方程化为次数较低的方程求解4.高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按这个高次方程的形式x^n+bn-1x^n-1+-------b1x+b0=0,那么有所有根相加等于系数bn-1的相反数所有根两两相乘再相加等于系数bn-2所有根三三相乘再相加等于系数bn-3的相反数依次类推,直到所有根相乘,等于(-1)^nb05.阿贝尔定理对于5次及以上的一元高次方程没有通用的代数解法和求根公式(即通过各项系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乘方和开方运算无法求解),这称为阿贝尔定理。

换句话说,只有三次和四次的高次方程可解.下面介绍三次和四次方程的解法。

6.四次方程解法卡尔丹公式诞生后,卡尔丹的学生费拉里便发明了一元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费拉里公式】一元四次方程aX^4+bX^3+cX^2+dX+e=0,(a,b,c,d,e∈R,且a≠0)。

令a=1,则X^4+bX^3+cX^2+dX+e=0,此方程是以下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X^2+(b+M)X+2(y+N/M)=0;2X^2+(b—M)X+2(y—N/M)=0。

其中M=√(8y+b^2—4c);N=by—d,(M≠0)。

y是一元三次方程8y^3—4cy^2—(8e—2bd)y—e(b^2—4c)—d^2=0的任一实根。

7.三次方程解法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通常的演绎思维是作不出来的,用类似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配方法只能将型如aX^3+bX^2+cX+d=0的标准型一元三次方程形式化为X^3+pX+q=0的特殊型。

方程的两个根的公式

方程的两个根的公式

方程的两个根的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²+bx+c=0,其中a、b、c是已知的实数常数,且a≠0。

要求解这个方程的根,我们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来计算。

求根公式是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变形和推导而得到的,它可以把方程的解用已知的实数常数表示出来。

求根公式是一个关于方程根的通用公式,可以适用于任意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的两个根可以通过求根公式分别求得。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介绍一下方程根的求解方法。

我们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个根。

根据求根公式,方程的第一个根可以表示为:x₁ = (-b + √(b²-4ac)) / (2a)其中,√表示开方,b²-4ac称为方程的判别式。

方程的判别式可以用来判断方程的根的性质。

当判别式大于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判别式等于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判别式小于0时,方程没有实根,而是有两个共轭复根。

接下来,我们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二个根。

根据求根公式,方程的第二个根可以表示为:x₂ = (-b - √(b²-4ac)) / (2a)通过求根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方程的两个根。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较为复杂,我们不在这里展开讨论,但可以通过代入方程的一般形式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当方程的判别式小于0时,即没有实根的情况下,我们在求根公式中使用的是复数的开方。

复数是由实数和虚数构成的数,对于复数的开方有一定的规则和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方程的根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例如在物理学中,方程的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在经济学中,方程的根可以表示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等。

方程根的求解方法也不仅仅局限于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更高次的方程,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来求解。

总结起来,方程的两个根的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通过求根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方程的两个根,并进一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一元5次方程求根计算公式

一元5次方程求根计算公式

一元5次方程求根计算公式一元5次方程是指形如ax^5 + bx^4 + cx^3 + dx^2 + ex + f = 0的方程,其中a、b、c、d、e、f为实数且a ≠ 0。

解一元5次方程是高等代数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一元5次方程的解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求根公式来求解。

一元5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为:x = (-b + √(b^2 4ac))/(2a) 或 x = (-b √(b^2 4ac))/(2a)。

其中,a、b、c分别为一元5次方程的系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求解一元5次方程的根,但是由于一元5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比较复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借助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一元5次方程为例来介绍一元5次方程求根的具体步骤。

假设我们要解的一元5次方程为2x^5 + 3x^4 4x^3 + 5x^2 6x + 7 = 0,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求解该方程的根:1. 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

将方程2x^5 + 3x^4 4x^3 + 5x^2 6x + 7 = 0化为标准形式,即ax^5 + bx^4 +cx^3 + dx^2 + ex + f = 0的形式,其中a、b、c、d、e、f分别为方程的系数,即a=2, b=3, c=-4, d=5, e=-6, f=7。

2. 计算判别式。

根据一元5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我们需要先计算判别式Δ=b^2-4ac的值,其中a、b、c分别为方程的系数。

将a=2, b=3, c=-4代入判别式中进行计算,得到Δ=3^2-42(-4)=9+32=41。

3. 计算根的值。

根据一元5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我们可以利用x = (-b + √Δ)/(2a) 和 x = (-b √Δ)/(2a)来计算方程的根。

将Δ=41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到x = (-3 + √41)/(4) 和 x = (-3 √41)/(4)。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元5次方程2x^5 + 3x^4 4x^3 + 5x^2 6x + 7 = 0的根的值了。

一元几次方程求根公式

一元几次方程求根公式

一元几次方程求根公式
一元几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具体形式取决于方程的次数n。

对于
一次方程(ax + b = 0),其根的公式为x = -b/a。

对于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我们可以使用求根公式x = (-b ± √(b^2 4ac)) / (2a)来求解方程的根。

对于三次及三次以上的方程,求根
公式的形式会更加复杂,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然可以用来求解
方程的根。

一元几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提出和推导是代数学中的重要成果,
它为我们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提供了便利。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
以更快地求解方程的根,从而简化了我们的计算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一元几次方程求根公式也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工程、经济等领域,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帮助。

总之,一元几次方程求根公式是代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它
为我们求解一元n次方程的根提供了便利,也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了帮助。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求根公式,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
解决各种方程和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数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故事 (2)

高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故事 (2)

高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故事1545年意大利学者卡丹将一元三次方程ax3 +bx2+cx+d=0的求根公式公开发表,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卡丹公式(也有人译作“卡尔丹公式”)。

事实上,发现公式的人并不是卡丹本人,而是塔尔塔利亚。

塔尔塔利亚是意大利人,出生于1500年。

他12岁那年,被入侵的法国兵砍伤了头部和舌头,从此说话结结巴巴,人们就给他一个绰号“塔尔塔利亚”(在意大利语中,这是口吃的意思),真名反倒少有人叫了。

他自学成才,成了数学家,宣布自己找到了三次方程的的解法。

有人听了不服气,来找他较量,每人各出30道题,由对方去解。

结果,塔尔塔利亚30道三次方程的解全做了出来,对方却一道题也没做出来。

塔尔塔利亚大获全胜。

后来,意大利医生兼数学家卡丹请求塔尔塔利亚把解方程的方法告诉他,但遭到了拒绝。

尽管卡丹千方百计地想探听塔尔塔利亚的秘密,但是在很长时间中塔尔塔利亚都守口如瓶。

可是后来,由于卡丹一再恳切要求,而且说要推荐他去当西班牙炮兵顾问,还发誓对此保守秘密,于是塔尔塔利亚在1539年把他的发现写成了一首语句晦涩的诗告诉了卡丹,但是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证明。

六年后,卡丹不顾原来的信约,在他的著作中将经过改进的三次方程的解法公开发表。

他在书中写道:“这一解法来自于一位最值得尊敬的朋友——布里西亚的塔尔塔利亚。

塔尔塔利亚在我的恳求之下把这一方法告诉了我,但是他没有给出证明。

我找到了几种证法。

证法很难,我把它叙述如下。

”从此,人们就把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称为“卡丹公式”,而塔尔塔利亚的名字反而被湮没了,正如他的真名在口吃以后被埋没了一样。

卡丹没有遵守誓言,因而受到塔尔塔利亚及许多文献资料的指责。

但是卡丹在公布这一解法时并没有把发现这一方法的功劳归于自己,而是如实地说明了这是塔尔塔利亚的发现,所以算不上剽窃;而且证明过程是卡丹自己给出的,说明卡丹也做了工作。

卡丹用自己的工作对塔尔塔利亚泄露给他的秘密加以补充,违背誓言,把秘密公之于世,加速了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普及和人类探索一元n次方程根式解法的进程。

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

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

一. 三﹑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 发现
内容解析
1.三次﹑四次方程问题
花拉子米发现二次方程以后, 数学家们便开始联想三﹑四次方程 的求根问题.
公元前3世纪,阿基米德的图像法.
公元1世纪,我国的《九章算术》出现了特 殊方程的解法.
公元630年左右,唐代的王孝通给出了更一般 的三次方程的解法.
尽管数学家们求得三﹑四次代数 方程任意精度的数值解,但是却没有 给出一般公式.
一元三次方程 ax3 bx2 cx d 0 的求根公式 是1545年由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发表在《关于 代数的大法》一书中,人们就把它叫做“卡 尔达诺公式”.可是事实上,发现公式的人并 不是卡尔达诺本人,而是塔尔塔利亚 .
卡尔达诺
• 一位颇受欢迎的医生 • 哲学家和数学家 • 占星术家
撰写代数著作《大术》
卡尔达诺
1545年卡尔达诺出版《大术》一书,将 三次方程解的解法公诸于众,从而使自己在 数学界声名鹊起.
数学史上称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为:
“卡尔达诺”公式
解 x3 mx n 的法则:
用 x系数三分之一的三次方加上方程常数一半的平方;求这
整个算式的平方根.复制(重复)这一算式,并在第一个算式 中加上方程常数的一半,从第二个算式中减去同一数的一半, 然后,用第一个算式的立方根减去第二个算式的立方根,其
代数学代数学algebraalgebra这个词来源于花拉子这个词来源于花拉子米所著的一本书米所著的一本书早在古巴比伦时代人类很早就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但是直到公元9世纪才有阿拉伯数学家开始对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的研究并给出了求根公式
第七讲 千古谜题
—伽罗瓦的解答
舒城中学 秦国刚
导入新课

一元三次方程

一元三次方程

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一元五次以上方程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以下是传统解法一元二次ax^2 +bx+c=0可用求根公式x= 求解,它是由方程系数直接把根表示出来的公式。

这个公式早在公元9世纪由中亚细亚的阿尔·花拉子模给出。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 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 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

(《数学九章》等)一元三次方程ax^3 +bx^2 +cx+d=0的求根公式是1545年由意大利的卡当发表在《关于代数的大法》一书中,人们就把它叫做“卡当公式”。

可是事实上,发现公式的人并不是卡当本从,而是塔塔利亚(Tartaglia N.,约1499~1557).发现此公式后,曾据此与许多人进行过解题竞赛,他往往是胜利者,因而他在意大利名声大震。

医生兼数学家卡当得知塔塔利亚总是获胜的消息后,就千方百计地找塔塔利亚探听他的秘密。

当时学者们通常不急于把自己所掌握的秘密向周围的人公开,而是以此为秘密武器向别人挑战比赛,或等待悬赏应解,以获取奖金。

尽管卡当千方百计地想探听塔塔利亚的秘密,但是在很长时间中塔塔利亚都守口如瓶。

可是后来,由于卡当一再恳切要求,而且发誓对此保守秘密,于是塔塔利亚在1539年把他的发现写成了一首语句晦涩的诗告诉了卡当,但是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证明。

卡当并没有信守自己的誓言,1545年在其所著《重要的艺术》一书中向世人公开了这个解法。

他在此书中写道:"这一解法来自于一位最值得尊敬的朋友--布里西亚的塔塔利亚。

塔塔利亚在我的恳求之下把这一方法告诉了我,但是他没有给出证明。

我找到了几种证法。

证法很难,我把它叙述如下。

"从此,人们就把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称为卡当公式。

塔塔利亚知道卡当把自己的秘密公之于众后,怒不可遏。

按照当时人们的观念,卡当的做法无异于背叛,而关于发现法则者是谁的附笔只能被认为是一种公开的侮辱。

高次方程的根的性质总结

高次方程的根的性质总结

高次方程的根的性质总结高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大于等于二次的方程。

根的性质是指方程解的分布特点和数量关系。

二、根的个数:1.一般情况下,n次方程有n个实数根或复数根。

2.根的个数与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有关。

三、根的分布:1.根的分布受到判别式的影响,判别式大于0时,根的分布为两个不相交的区间;判别式等于0时,根的分布为一个区间;判别式小于0时,根的分布在实数范围内没有解。

四、根的性质:1.实数根:方程的实数根是指在实数范围内满足方程的解。

2.重根:当方程的判别式等于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称为重根。

3.复数根:方程的复数根是指在复数范围内满足方程的解,形式为a+bi,其中a、b为实数,i为虚数单位。

五、根与系数的关系: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与系数的关系为:x1+x2=-b/a,x1*x2=c/a。

2.对于高于二次的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复杂,一般需要利用求根公式进行计算。

六、求根公式: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为:x1=(-b+√(b2-4ac))/2a,x2=(-b-√(b2-4ac))/2a。

2.高于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般需要利用数学软件或教材中的公式进行计算。

七、解题方法:1.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找出满足方程的解。

2.求根公式法:利用求根公式计算方程的解。

3.图解法:利用坐标系,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来找出方程的解。

八、注意事项:1.在解高次方程时,要注意判别式的正负性,判断根的分布情况。

2.对于复杂的方程,可以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求解。

3.在解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习题及方法:求解方程:x^3 - 3x^2 + 2x - 1 = 0。

这是一个三次方程,我们可以尝试因式分解法来解这个方程。

首先观察方程,我们可以尝试将其分解为三个一次因式相乘的形式。

通过尝试,我们可以找到以下因式分解:(x - 1)(x^2 - 2x + 1) = 0进一步分解得到:(x - 1)(x - 1)^2 = 0因此,我们得到三个解:x1 = 1, x2 = 1, x3 = 1求解方程:2x^4 - 5x^3 + 3x^2 - 2x + 1 = 0。

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及韦达定理

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及韦达定理

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及韦达定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及韦达定理引言在数学中,解决方程是一个基本的问题,而一元三次方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2 一元高次方程求根公式
A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1. ax 2
+ bx + c = 0, a ≠ 0,⇒ x
B 、一元三次方程求解
2. x 3
+ ax 2
+ bx + c = 0
a
其中 a ,b ,c 是任意复数
③ 若令 x = y − ,则三次方程简化为 3 y 3
+ py + q = 0

a 3
ab
2a 3
其中 p = b − , q = c − + ,
3 3 27
设 y 1 , y 2 , y 3 表示简化方程④的根,则据根与方程系数的关系,得 y 1 + y 2 + y 3 = 0 。

⎧u = −4 p 3 − 27q 2 ⎪⎧ = + 2 +
若令 ⎪ , ⎨z 1 y 1 v y 2 vy 3 。

⎪v = − ⎪z = y + vy + v 2 y ⎩ 2 ⎩ 2 1 2 3
对于适当确定的立方根,卡当公式是 z 1 z 2
⎧ y = 1 (z + z ) ⎪ 1 1 2 ⎧ y 1 + y 2 + y 3 = 0 ⎪
3 求解线性方程组 ⎪ y + v 2 y + vy = z ,得到 ⎪ y
1 −
2 −1
= (v z + v z ) ,
⎨ 1 2 3 1
⎨ 2 1 2
⎪ y + vy + v 2 y = z ⎪ 3 ⎩ 1 2 3 2
⎪ ⎪ y 3 ⎩
= 1
(v −1z + v −2 z ) 3
于是,原三次方程的三个根为 y 1
y = ω y = ω 2 3
q 2 p 3 1 其中 ∆ =
+ ,ω = − +( i 。

4 27 2 C 、一元四次方程求解
3. x4+b x3+cx2+d x+e=0.
设方程为x4+b x3+cx2+d x+e=0.(4) 移项,得 x4+b x3=-cx2-d x-e,
右边为 x 的二次三项式,若判别式为0,则可配成x 的完全平方.解
这个三次方程,设它的一个根为 y0,代入(5),由于两边都是 x 的完全平方形式,取平方根,即得
解这两个关于 x 的二次方程,便可得到(4)的四个根.显然,若把(6)的其他根代入(5),会得出不同的方程,但结果是一样的.
附:一元三次方程ax 3 +bx 2 +cx +d = 0的解法先把方程ax 3 +bx 2 +cx +d = 0化为x3 + px +q = 0的形式:
2 3 2 2 3 2
3 2 2 2 令 x = y − b
,则原式变成
3a
a ( y −
b ) 3 + b ( y − b ) 2 +
c ( y − b
) + d = 0
3a 3a 3a
a ( y 3
− by b 2 y + − b ) + b ( y 2
− 2by + b ) + c ( y − b ) + d = 0 a 3a 2 27a 3 3a 9a 2 3a
ay 3
− by 2
+ b y − b + by 2 − 2b y + b + cy − bc + d = 0 3a 27a 2 3a 9a 2 3a
ay 3
+ (c − b ) y + (d + 2b 3 − bc ) = 0 3a 27a 2 3a
y 3
+ ( c − b ) y + ( d + 2b 3 − bc
) = 0 a 3a 2 a 27a 3
3a 2
如此一来二次项就不見了,化成 y 3 + py + q = 0 ,其中 p = c b 2
− ,
a 3a 2
q = d + a 2b 3 27a 3 −
bc 。

3a 2
对方程 y 3 + py + q = 0 直接利用卡尔丹诺公式:
y 1
y 2 =
ω ω
2 ⋅ y
3 = ω ⋅
ω ⋅
其中ω = −1 + 3i 。

∆ = ( q ) 2 + ( p
)3 是根的判别式:Δ>0 时,有一个实根两个虚根;Δ=0 时,有
2 3
三个实根,且其中至少有两个根相等;Δ<0 时,有三不等实根。

附:方程y 3 + py + q = 0(2)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
,两个共轭虚根,
“卡丹公式”的形式,这里的根式都是在实数意义下的。

)若,即时,可求得,
方程(2)有三个实根,其中至少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


,且
取,,

显然,当且仅当取,;,;,
这三组时才满足,
于是方程(2)得三个实根为,,,具体表示出来就为:
其中
∴当时,方程(2)有三个实根。

综上所述,实系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如下:令,,,

1)当时,方程有一个实根和两个共轭虚根,
2)当时,方程有三个实根,其中至少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
3)当时,方程有三个实根,

结论:
ω=(−1+3) / 2;ω= (−1−3) / 2。

1 2
一元四次方程求解
1
3. x 4
+b x 3
+cx 2
+d x +e =0
第一步:按“一元三次方程求解方法”求出以下方程关于 y 的解,记为 y 0:

第二步:将求得的 y 0 代入下式

解这两个关于 x 的二次方程,便可得到 x 4
+b x 3
+cx 2
+d x +e =0 的四个根.
说明:公式②右边根号内是关于 x 的完全平方式。

五, n 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是: a x n + a x n −1 + ⋅⋅⋅ + a x + a = 0,a ≠ 0, 0 1 n −1 n 0
而 f (x ) = a 0 x n + a x n −1
+ ⋅⋅⋅ + a n −1x + a n 称为 n 次多项式,其中 a 0 ≠ 0 。

当系数 a 0 , a 1,
⋅⋅⋅, a n −1, a n 都是实数时,称 f (x ) 是 n 次实多项式,当系数中至少有一个为复数时, 称 f (x ) 为 n 次复系数多项式。

如果存在复数α ,使得 f (α ) = 0,就称 α 是 n 次方 程 f (x ) = 0 的一个根,或称为 n 次多项式 f (x ) 的一个根。

高斯首先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复数域上任一个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至 少有一个复数根。

据此推出:复数域上 n 次多项式恰有 n 个复数根,其中 k 重根 以 k 个根计算。

这一结论也可以用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语言来叙述:“复数域上任 何 n 次多项式都可以分解成 n 个一次式的乘积。

” 在一般情况下,求出精确根是很困难的,只能求得高次方程的根的近似值。

设 x * 是 f (x ) 的一个精确根,即 f (x * ) = 0 ,假设问题所要求的精确度为 ε ,

k
就是满足 x − x *
< ε 的 x ,或满足 求近似根的几个常用方法: 方法一:牛顿切线法
x − x *
x
*
< ε 的 x ,称为 x * 的一个近似根。

取一个初始值 x = x 0 ,然后使用下述迭代公式
x k +1 = x k −
f (x k ) ,
k = 0,1, 2,⋅⋅⋅, f '
( x )
其中 f ' (x ) 是 f (x ) 的一阶导数。

因为 f (x ) 的根 x * 满足 f (x * ) = 0 ,在直角 面中,点 ( x * , 0) 恰是 y = f ( x )
的曲线与 Ox 轴的交点,于是每次迭代所得
的点 x 正好是曲线上点 ( x , f ( x )) 的横坐
k
k
k
标。

牛顿切线法其实就是过曲线上的一列 点所作曲线的切线与 Ox 轴的交点。

方法二:牛顿割线法 在方法一中,只要给定一个初始点 x 0 。

而方法二中,我们给定两个初始点 x 0 , x 1 。

然后
在每次迭代时,把 x k −1 , x k 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始值。

x k +1 = x k −
x k − x k −1
f ( x k ) − f ( x k −1 )
f ( x k ), k = 1, 2, 3,⋅⋅⋅
这类方法都是从已知的点通过相同的计算公式,求得下一个新点。

数学上称 为迭代法。

迭代法很适合于计算。

只要初始值选取得好,以上两种方法产生的无 穷数列。

{x 0 , x 1,⋅⋅⋅, x n ,⋅⋅⋅} 均能收敛于 f (x ) 的根 x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