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课程设计指导书模板

合集下载

【参考文档】油藏工程设计指导书-推荐word版 (18页)

【参考文档】油藏工程设计指导书-推荐word版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油藏工程设计指导书篇一: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一部分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工程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新区产能建设和老区综合调整两大方向,应用油藏工程基本原理进行新区产能建设、即产能预测是油藏工程的基本方法,也是油田正式投入开发的第一步,鉴于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学时要求,借鉴中国石油大学等石油高校课程设计内容,结合目前现场使用基本方法,编写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主要内容包括:开发方式、层系的划分、合理井网密度计算、方案设计及效果预测、经济指标评价等内容。

1储层地质基础数据1.1地质特征描述(1)储层沉积特征;(2)油藏构造特征;(3)油水关系;1.2储层物性基本参数(1)储层属性参数油层顶底、面积、砂厚、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2)温度压力系统1.3流体性质(1)流体高压物性参数(2)相渗关系2油藏工程设计内容2.1开发原则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独立的一套开发井网进行开发,并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1)有利于发挥个油层的作用,为油层比较均衡开采打下基础,减少层间矛盾;(2)提高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适应油田高速高效开发(3)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 (4)适应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

2.2开发方式(1)利用天然能量开发;(2)人工补充地层能量开发,包括注水、注气等方式;(3)利用三次采油方式进行开发;2.3开发层系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1)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当接近,尤其渗透率要接近。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

有效厚度>l0m;单井控制储量>10万吨(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大庆)隔层厚度>3米(4)要考虑到采油工艺技术水平,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2.4合理井网密度计算地质储量计算N?100Ah?(1?Swi)?o/Boi确定合理的注采井网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二是要适应差油层的渗流特点,达到一定的采油速度;三是保证有一定的单井控制储量;四是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油藏地质学课程设计

油藏地质学课程设计

油藏地质学课程设计
一、设计背景
油藏地质学是石油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主要研究石油地质
和油藏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本门课程是探究油田采收率和寿命的关键课程之一,也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难度较大、重要性比较高的一门课程。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石油行业发展的需求,我们设计了本次油藏地质学课程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三:
1.提高学生对油藏地质和特征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加强对其应用
的掌握;
2.强调实践应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应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3.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增长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三、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油藏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油藏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技术等;
–实践操作:学生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样本、岩心的采集、分析、取样,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

2.油藏物理特征分析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油藏物理特征分析的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等,掌握油藏的物理特性参数的测定方法;
1。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刘濮毓 雷琳琳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刘濮毓 雷琳琳

论文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问题讨论
论文总结
2、主要成烃史:
主要分布有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两 套烃源岩。张水昌等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烃 源岩和原油特殊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研 究认为,轮南地区原油来源于中、上奥陶 统烃源岩。
论文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问题讨论
论文总结
3、油气运移聚集:
塔里木盆地由于多 期构造运动形成了 一系列的不整合面, 这些不整合面是油 气进行横向运移的 有利通道
研究结果
问题讨论
论文总结
盖层及储盖组合
图1-3塔东地区复合型生储盖组合
复合型生储盖组 合由两种或两种 以上基本类型复 合而成,最基本 的两种类型为连 续+断层复合型和 连续+不整合而复 合型,也可以出 现连续+断层+不 整合而复合型等, 其特点是生储盖 组合以连续型为 基础,断层或不 整合而为油气的 运移提供重要通 道口门。
论文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问题讨论
论文总结
二、碎屑岩盐岩储集层
2、储层孔隙类型 根据普通薄片镜下 观察,泥盆系东河 砂岩储集空间一般 以原生粒间孔为主, 少量粒间溶孔;稍 细的石英砂岩,岩 屑石英砂岩中为粒 间孔和粒间溶孔的 组合。此外还有粒 内溶孔、晶间孔但 所占比例较小。
论文绪论
研究背景
油迹
荧光
合计
TZ18 TZ10 TZ20 TZ11 TZ12 TZ30 TZ16
表1-1塔中地区志留系油气显示与储盖关系统计 盖层封闭性能好油气散失少,盖层封闭性能差油 气散失量大。
1、盖层的存在是油 气藏保存的必要条 件 2、盖层的封闭性能 控制着油气的聚集 与散失 3、局部优质盖层可 以控制单井单层产 量

油藏课程设计

油藏课程设计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胜利油田DSJ-2储存注水工程设计)姓名:xxx班级:xxx班学号:x xx序号:x指导老师:xxx目录1.储层特征及潜在伤害因素分析 (1)1.1储层地质概况 (1)1.2储层基本特征 (1)1.3潜在伤害因素分析 (3)2.DLJ区块敏感性数据分析和应用 (4)2.1 速敏评价实验 (4)2.2盐敏评价实验 (6)2.3碱敏评价实验 (8)3.注水水质标准确定 (9)4.胜利油田DLJ区块结垢预测 (10)4.1结垢的危害及结垢原因分析 (10)4.2结垢预测 (12)5.油田注水水质处理 (14)5.1浅层地下水水质处理 (14)5.2地面水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含油污水处理 (17)5.4脱氧处理 (18)5.5海水处理 (18)6.结论与建议 (19)6.1注水中保护油气层的相应措施 (19)6.2正确评价和选用各种处理剂 (20)6.3油气层保护新技术 (20)1.储层特征及潜在伤害因素分析1.1储层地质概况DLJ油藏地处山东省临邑县北部的DLJ地区,面积为22.14km2。

构造上位于惠民盆地西部临邑大断层下降盘的DLJ断块区,其东北部紧邻临13、临9断块区,西部和盘河断块区相连,南部为临南洼陷。

DLJ断块区属于典型的与临邑大断层伴生的逆牵引背斜构造,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了的背斜,其上被断层分割成了许多小的断块区。

DLJ油藏主要的含油沉积地层由下到上分别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以及第四系平原组,其中,沙河街组由下到上分为沙四、沙三、沙二、沙一四个段,东营组从下到上分为东二、东一两个段,馆陶组自下而上分为馆三、馆二、馆一三个段。

本区主要有河流、三角洲和湖泊三类沉积体系。

其中馆陶组主要发育有河流沉积体系;东营组主要有三角洲和湖泊两类沉积体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有三角洲沉积体系。

油气田开发课程设计

油气田开发课程设计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设计姓名: 梁远明学号: 200809100328班级: 勘探0904指导老师: 王建民老师日期: 2012.06.15《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今年我们学习了《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这门课程,收获颇多,对于油气田开发地质的整体有了个基本了解与掌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平时的系统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静、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开发地质学的课程设计活动,可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油田实际地质资料和分析解决勘探开发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开发地质学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是认识油气田(藏)地质特征、搞好油气田(藏)开发的基础以及优化油藏管理的重要地质依据。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开发储层评价、油藏评价与开发可行性分析、开发动态监测、及开发过程中的地质效应等。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油田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使学生经受实际科研锻炼,深化地质认识,提高科研能力,基本掌握油田开发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1)油藏储层特征分析(2)油藏开发动态分析(3)油藏压力分析及油水界面确定2.提供资料:(1)W油田井位分布底图(图1)(2)W油田C储层连井剖面测井曲线(图2及附图片7个)(3)W油田C油藏储油层综合数据表(表1)(4)W油田C油藏产量综合数据表(表2)(5)W油田C油藏某注采井组生产数据表(图3、表3)(6)某油藏剖面及压力测试结果(图4)三、基本要求1.依据W油田连井剖面测井曲线,完成C储层横向追踪对比,编制岩相横剖面和油藏横剖面图,分析储层连通变化及油水分布特征,分析沉积微相及测井相。

2.依据对实验分析成果的统计整理,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及层内非均质性。

3.编制W油田C油藏顶面构造图、砂岩厚度图、油层有效厚度图、含油饱和度等值线图、渗透率等值线图等;分析油藏构造特征、储层与油层厚度展布、以及物性与含油性的平面变化;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及其空间分布与连通情况;分析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石油勘探地质调查作业指导书

石油勘探地质调查作业指导书

石油勘探地质调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石油勘探地质调查是指在石油勘探过程中进行的地质勘探和调查工作。

准确的地质调查是石油勘探的基础,对于确定勘探方向、预测油气资源潜力以及合理布局开发作用至关重要。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石油勘探地质调查作业的相关指导,确保作业达到准确、高效的目标。

二、前期准备1.调查区域的选择在进行石油勘探地质调查之前,需要对调查区域进行仔细评估和选择。

首先要了解区域地质背景、构造特征、地貌形态等基本情况,进而分析区域内的地质构造、构造应力、沉积环境等因素对石油勘探的影响。

选择具有潜力的勘探区域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重要前提。

2.调查目标的确定根据调查区域的特点,明确石油勘探地质调查的目标。

目标可包括定位油气资源的类型、规模、储量,确定勘探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评估石油勘探的风险和潜力等。

3.数据收集与处理在进行石油勘探地质调查之前,需要收集并处理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测井数据等。

对于历史数据,需要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解释。

三、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1.现场地质调查现场地质调查是石油勘探地质调查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包括现场地质剖面测量、岩心分析、取样和地质见证等工作。

通过对地质岩石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获取重要的岩石学、矿物学和构造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测井是通过利用地球物理仪器设备对井内地层的物理特性进行测量,以获取地层结构和油气资源勘探信息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测井包括测井波速、电阻率、自然放射性测井等,这些数据可以揭示地层的储层性质和油气的分布情况。

3.地球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通过对岩石、土壤、水体等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了解地层中油气的成因、分布和赋存特征。

通过分析样品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指标,可以评价油气资源的勘探潜力和开发价值。

四、数据解释与分析数据解释与分析是石油勘探地质调查的核心环节,它包括数据的整理、解释及结果的分析。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实习一生油岩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及成烃阶段划分一、实习目的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随着被埋藏深度和温度的不断增加,其有机质经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变化,并逐步向油气转化。

由于不同埋深范围内促使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的营力不同,致使其转化的反应过程和主要产物有显著区别,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生油岩有机质演化曲线的编制和成烃阶段的划分对含油气盆地油气成因理论的认识和研究,对指导油气勘探,计算生油量和评价区域含油气远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习要求通过某盆地某一生油气层不同埋深所取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运用学过的理论和方法,编制生油岩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并进行成烃阶段的划分。

二、实习步骤及要求(1)在课前复习好有关有机质成烃演化以及烃源岩研究方法等章节的内容。

准备好实习用的坐标纸、三角板、铅笔和橡皮。

(2)阅读表1-1所提供的资料,初步了解某一生油气层各地球化学指标随埋藏深度或(温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规律。

(3)在坐标纸上以深度为纵坐标,各地球化学指标为横坐标编绘关系曲线(图1-1),比例尺:纵坐标:1:20000(深度);横坐标:1cm=0.01[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g) ],1cm=0.01[烃(g)/有机碳(g)],1cm=0.2,1cm=0.1%(有机碳,%),1cm =10℃(古地温)。

注:CPI-岩石抽提物中奇、偶碳原子正烷烃的相对丰度,称为正烷烃奇偶优势比。

CPI 值<2.1,表示奇数正烷烃略占优势,说明岩石中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程度高,否则,当CPI值>2.1,说明奇数正烷烃有明显优势,说明岩石中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程度低(参考教科书第二章有关内容)。

在深度轴上标明有机质各重要演化阶段的镜煤反射率(R0%)和古温度(℃)的分界值。

(4) 根据图1-1的关系曲线,划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未成熟、成熟、过成熟阶段)。

对各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加以简单的小结,并填入表学实1-2中。

三、实习作业:1.在坐标纸上按照要求完成图1-1;2.完成表1-2内容.注:已知地表平均温度10.5℃,古地温梯度为3.8℃/100m。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前言石油地质学是矿产资源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地质学更加受到关注。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储量评价、勘探开发和管理等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围绕着石油地质学展开课程设计,旨在为师生提供一份详实的课程设计参考。

一、设计目的石油地质学作为一门具有高度实用性和科学性的课程,需要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展现其研究成果。

通过设计本课程,旨在让师生更充分地理解石油地质学的基础知识、科研现状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研究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石油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时间与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古地理学–油气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与测井技术2.油气藏勘探与评价–搜索策略与方法–勘探技术和资源评价–分析与评价石油地质资料3.油气藏开发与管理–石油地质工程概述–采油采气工艺技术–油田开发和油气管理–油田环境保护与建设4.石油地质学前沿–油气勘探新技术和新领域–油气藏研究新方向和新成果–石油地质学与能源转型三、教学方法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导、实践为主线、探究为核心、营造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以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讲授式教学,打好课程的基础知识;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3.网络化教学,利用网络手段扩大教学范围和广度;4.研讨式学习,通过研讨课题加深理解和提高思维能力;5.实践性学习,通过实验、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保障为方便石油地质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需要保障以下措施:1.教学场地。

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场地,用于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等。

2.教学资源。

图书、多媒体设施、地质标本、模型、仪器设备等都是必要的教学资源。

3.师资力量。

要求石油地质学学科专业师资力量强、教学经验丰富,能够熟练地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4.实践支持。

实习、实训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体验。

石油研学课程方案设计模板

石油研学课程方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石油研学课程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石油行业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 了解石油勘探、开采、加工等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课程对象:高中生、大学生、石油行业从业人员及对石油感兴趣的公众4. 课程时长:2-3天二、课程内容1. 第一天:石油基础知识与勘探- 模块一:石油的形成与分布- 讲解石油的成因、地质分布及勘探方法。

- 实地考察石油地质剖面,认识石油地质特征。

- 模块二:石油勘探技术- 介绍地震勘探、测井、试油等勘探技术。

- 观摩勘探设备操作,体验勘探过程。

2. 第二天:石油开采与加工- 模块一:石油开采技术- 讲解油井结构、采油方法及生产管理。

- 观察油井开采现场,了解开采过程。

- 模块二:石油加工工艺- 介绍原油的初步加工、炼制过程及产品。

- 参观炼油厂,了解炼油工艺流程。

3. 第三天:石油行业现状与未来- 模块一:石油行业现状- 分析国内外石油市场现状、供需关系及价格走势。

- 讨论石油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模块二:石油可持续发展- 探讨石油行业的环保措施、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应用。

- 分享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邀请石油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石油知识。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石油地质剖面、油井开采现场、炼油厂等,增强感性认识。

3. 互动交流:设置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习兴趣。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勘探设备操作、炼油工艺体验等实践活动,提升动手能力。

四、课程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4.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五、课程资源1. 师资力量:邀请石油行业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

地质1201-03《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设计-10-30

地质1201-03《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设计-10-30
(m)
砂岩厚度(m)
油层有效厚度(m)
孔隙度
(%)
含水饱和度(%)
渗透率(mD)
s1
96959
80130
157.18
23.1
5.7
15
48.3
7
s11
96030
80990
167.71
24.6
6.7
14.2
50
5.7
s12
96356
81050
162.84
22.4
8.7
14.8
47.9
11.3
s12-1
s-17
1225.16
14.6
57.2
18.2
2.2
s-79
1234.84
29.2
15.2
16.2
39.3
s-18
1225.32
9.5
60.5
17.5
2.4
s-80
1235.02
19.3
22.7
17.1
39.5
s-19
1225.46
19.6
49.5
17.5
7.2
s-81
1235.19
5.5
37.3
15.7
96236
81290
170.94
27.7
13.9
15.9
38.6
s13
96011
81480
175.05
30.7
19.4
15.7
38.4
16.2
s13-2
95761
81490
173.25
17.1
16.1
47.4
s14-1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王凤琴凡元芳2006-12-08《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总学时:1周适应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开课教研室(系):石油地质教研室执笔人: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石油地质学理论。

2、使学生掌握石油地质学综合分析方法,并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数据分析、综合利用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图件的编制。

要求:1. 巩固和加深对石油地质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自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能力。

3. 通过实际课程设计,初步掌握石油地质理论的应用方法。

4. 了解与课程有关的地质图件编制规范,能正确解释和分析数据。

5. 题目具有足够的工作量。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报告要求规范书写。

应当包括如下4个部分:1. 问题描述:描述要求的问题。

2. 基本要求:给出课程设计的具体的要求。

3. 数据:生油层的地化指标数据、储集层的物性数据、具体含油气盆地的名称及要求包含的内容。

图件规范,图素齐全,表达正确的地质概念。

4. 提交文件:总报告,答辩用多媒体ppt三、课程设计的考核办法与评分方法学生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

1.学生编写的报告占总成绩40%2.汇报多媒体PPT,占总成绩40%3.教师提问,占总成绩10%4.出勤,占总成绩10%课程设计内容一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一、目的和要求有机质演化曲线和反射率等值线是反映盆地内某一油气源层中有机质成烃演化的基本图件,对认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油气资源的远景评价和定量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要求完成某一成油气层的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镜煤反射率(Ro%)等值线图的编制,并作简要说明,以便加深对有机质成烃模式及其演化阶段的认识,培养利用煤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镜煤反射率,对生油气层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解释的能力。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前言根据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石油工程专业应进行综合课程设计实习,这是串联知识,系统认识油气田开发工程的过程、方法和手段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实习,可以使学生弥补课堂学习中因学时有限而造成的训练不足,弥补毕业设计中因指导教师各异和毕业设计题目各异而造成的综合训练不足。

目的是综合检验学生对石油工程主要课程学习和掌握情况,并配合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专项分析和专项计算进行前期练习,使毕业设计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该指导书仅适用于大学本科石油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实习之前进行“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时使用,并且要求修完“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层物理学”、“渗流力学”、“油藏工程”、“气藏工程”、“采油工程”、“采气工程”、“钻井工程”、“石油钻井液”、“计算机基础”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期4周。

该指导书于2003年2月初稿(复印使用),并于当年12月内部印刷,2004年12月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原工区为河南双河油田IV油组,目前由于学生人数增多,同时也因双河IV 油组正常生产井逐年减少,已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同时,也由于2005年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石油软件综合实习与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合并。

因此,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培养规模,本次为第二次修编,改换了实习工区,调整了实习内容和形式。

1.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1.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以一个各项动静态数据资料比较齐全的油藏、气藏或井组为例,按油气藏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序完成一系列训练项目的内容,并编写出分析报告。

训练项目设计内容尽量贴近毕业设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研究方法、计算手段、绘图技术和计算机常用专业软件操作技术等,注重基本训练,不与已开设的课程设计内容重复,不深入毕业设计内容。

1.2.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包括:“油田开发地质特征分析训练”、“油田开发动态特征分析训练”、“钻井工程专项设计”、“Surfer、Grapher 软件应用技能穿插训练”等。

油气田勘探勘探课设报告模板

油气田勘探勘探课设报告模板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报告姓名邓金龙班级资工10706班学号8序号 5指导老师赵明跃熊平日期2011-1-10一、前言(1) 课程设计任务、目的、要求等1、设计任务主要任务如下:1)作岩石成份三角图1人2)读取22口井的累计砂体厚度、渗透砂体厚度数据1人3)画储层对比图〔两个纵剖面(A40-A28-A39 、A20-A8-A19-A10-A17)、一个横剖面(A28-A16-A9-A10)〕3人4)绘制平面等值线图(包括累计砂体厚度、渗透砂体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含水饱和度)4人5)绘制孔隙演化图1人6)绘制油藏剖面图2人7)列表分区块进行储层综合评价1人8)提交储层描述报告,附各种图表(包括剖面图、平面图、孔隙演化图等)2、设计目的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加强油田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尽快熟悉现场生产工作,及时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以适应常规地质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要求1)、每个人必须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对本组完成的内容要非常熟练,对其他组的内容应当会做。

2)、每个人必须上交一份完整的文字报告,并附有全部(全组)的图表。

并注明自己作了哪一部分,不注明者作不及格论处。

3)、最后全部完成任务后,分组由老师逐个同学进行当面抽考,内容以本组为主,其他组内容为副。

4、必备工具计算机、数字化桌、打印机、扫描仪、透明纸、方格纸、直尺、铅笔、透图台等、相应绘图软件(平面等值线图、剖面图)(2) 本组研究内容、人员分工情况、个人负责部分本组研究内容涉及储集层的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研究、油藏剖面的分析与绘制。

说明:以下各项内容除特别注明外,研究目的层均为长61油层组。

组内成员:邓金龙程雅琳陈彩云丁柯文冯旭邓晓娟郭烛郭启梅李文超组长:邓金龙各成员任务:邓金龙:(1)作岩石成分三角图;程雅琳:(2)读取22口井的累计砂体厚度,渗透砂体厚度数据邓金龙陈彩云冯旭:(3)画储层对比图(两个纵剖面,一个横剖面)陈彩云丁柯文郭烛郭启梅:(4)绘制平面等值线图丁柯文:(5)绘制孔隙演化图邓晓娟:(6)列表分区块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冯旭李文超:(7)绘制两幅油藏剖面图我主要负责绘制岩石成分三角图和横剖面A28-A16-A19-A25连井砂层对比图.(3) 时间安排1、第1~7天:具体分析、地质综合研究、编程。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doc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doc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执笔人:院(部)负责人: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英文课程名称: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ofpetroleum geology 课程号:100101P023 开课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总学分: 2 总学时(实践周数): 32(2周)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32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先修课程:石油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构造地质学后续课程:油矿地质学、油气田勘探二、课程简介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是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践课程。

其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总目标是通过实际地质资料的整理、地质图件的编制、地质报告的撰写等系统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烃源岩评价,重点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及烃源岩生烃演化历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油气成藏研究,重点开展油气藏中原油性质分析、油气运聚方向分析、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期次分析。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1)了解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利用实际资料开展石油地质问题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毕业要求2和3);(2)学会编制地质图件来表达地质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毕业要求4和5);(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毕业要求9);(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毕业要求8)。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烃源岩评价、油气成藏分析。

第一部分烃源岩评价(1周)(1)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图件的编制(4学时)利用化验分析资料,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指出有利的烃源岩系,并确定其生油门限。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油地质学课程设计课题名称: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条件分析与有利区带预测组员:张俊武易⾦龙丁智勇黄国栋,李龙代梦莹安秋伟顾冲院系:地球科学学院资⼯辅10901⽇期:2011.12.20-2011.12.29⽬录第⼀章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概况及勘探历程 (2)第⼀节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 (2)⼀、中、晚元古代拗拉⾕阶段 (2)⼆、早古⽣代浅海台地阶段 (2)三、晚古⽣代滨海平原阶段 (3)四、中⽣代内陆盆地阶段 (3)五、新⽣代盆地周边断陷阶段 (4)第⼆节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属性、沉积特征 (6)⼀、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属性 (6)⼆、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特征 (6)第三节盆地构造区划 (8)⼀、伊盟隆起 (8)⼆、西部冲断构造带 (9)三、天环坳陷 (9)四、中央古隆起 (10)五、陕北古坳陷 (11)六、晋西挠褶带 (13)七、渭北挠褶带 (14)第四节盆地勘探历程 (14)⼀、盆地早期勘探(1907⼀1949年) (14)⼆、盆地区域勘探(1950⼀1970年) (14)三、盆地南部重点勘探(1970⼀1979年) (15)四、扩⼤勘探领域(1980⼀1987年) (15)五、油⽓并举协调发展时期(1988年⼀今) (16)第⼆章盆地油⽓资源远景评价 (19)第⼀节.下古⽣界天然⽓资源远景评价 (19)第⼆节上古⽣界天然⽓资源远景评价 (21)第三节中⽣界⽯油资源远景评价 (23)第⼀章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概况及勘探历程第⼀节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西缘,奠基于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基底之上,南北分别濒临秦祁海槽和兴蒙海槽,东西则被贺兰拗拉⾕和陕、豫晋拗拉⾕所夹持。

盆地内,区域坳陷复合、地质构造平缓,缺少背斜与断层,总体上呈东部翘起向西部倾伏的区域性斜坡⾯貌。

沉积盖层时代较全,仅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炭统,平均沉积岩厚度为5000m。

其中,中、上元古界以海相、陆相沉积及⽕⼭喷出岩为主,厚度200⼀3000m;下古⽣界以海相碳酸岩为主,厚度为400⼀1600,m在盆地东部还有厚达314m的岩盐、⽯膏沉积;上古⽣界由局限海相沉积向陆相河流沼泽沉积过渡,厚度600⼀1700m;中⽣界为内陆湖泊、沼泽、河流相沉积,厚度2500⼀3000m;新⽣界,古⽓候由湿热转向⼲旱,构造由沉降转为隆升,沉积厚度不⾜300m。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钻井完井工程设计姓名:班级:学号:目录1.地质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钻井主要设备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井身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井身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井身结构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地层可钻性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压力剖面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井身结构理论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1 钻井液压力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2 校核各层套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3 套管层次与深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4 套管柱强度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5 套管柱设计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石油地质学实习及实验指导书模板

石油地质学实习及实验指导书模板

《Petroleum Geology》实习及实验指导书说明本实习指导书是在武汉、成都两院校历年实习讲义基础上, 由陈荣书、李世章、何生负责编写, 最后由陈荣书负责定稿。

编写本指导书的主要目的是密切联系理论教学, 加强编图、作图、分析资料能力的培养, 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问题的能力。

除第七章油气运移和第九章含油盆地、油气聚集带和油气田外, 其它各章都有相应的实习。

全部实习约需20~24学时, 学时分配大致如下: 实习一, 2~3学时; 实习二, 2学时; 实习三, 2~3学时; 实习四, 2学时; 实习五, 2~3学时; 实习六, 2学时; 实习七, 2~3学时; 实习八, 6—8学时。

各校可根据自己的条件, 选用其中的一部或大部。

实验一原油宏观特征的观察和测定一实验目的经过肉眼观察和简易买验, 了解: (1)原油的基本物理性质及组份组成; (2)各种物理性质的某些外在联系及有关参数在原油简易评价中的作用; (3)各种物理参数对于查明原油的生成、运移、演化等方向所具有的参考价值。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一)肉眼观察原油的颜色、萤光性、溶解性要求每位同学细致地观察中国不同地区的3~5个原油样品, 并作简易记录(表1)1.颜色原油颜色的深浅取决于胶质—沥青质的含量。

一般胶质—沥青质含量愈高, 颜色愈深。

观察原油颜色, 一般观察在透射光照射下的颜色, 即将样品朝光源方向, 观察试管中对着眼睛一侧的颜色。

若原油色深, 透明度差, 可摇动原油样品, 观察留在试管壁上原油薄膜的颜色。

一般不观察反射光下的颜色, 即向着光源一侧试管壁的颜色。

因为反射光颜色常有萤光颜色干扰。

2.荧光性原油中饱和烃不发荧光, 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才发荧光。

低分子量轻芳烃呈天蓝色, 随着分子量加大荧光色调加深, 胶质一般呈浅黄—褐色, 沥青质一般呈褐到棕褐色.取上述原油一小滴, 分别置于( 1) 号试管中, 加入4ml氯仿, 摇动试管; 待完全溶解后, 倒1/2于( 2) 号试管中, 在其中再加2ml 氯仿摇匀; 将( 2) 号试管中的溶剂, 倒1/2于( 3) 号试管中, 再加2ml氯仿并摇匀, 比较( 1) 、( 2) 、( 3) 号试管的荧光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指导书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王凤琴凡元芳
-12-08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总学时: 1周适应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
开课教研室(系): 石油地质教研室执笔人: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石油地质学理论。

2、使学生掌握石油地质学综合分析方法, 并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数据
分析、综合利用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图件的编制。

要求:
1. 巩固和加深对石油地质基本知识的理解, 提高综合运用课程知识
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自学参考书籍, 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能力。

3. 经过实际课程设计, 初步掌握石油地质理论的应用方法。

4. 了解与课程有关的地质图件编制规范, 能正确解释和分析数据。

5. 题目具有足够的工作量。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规范书写。

应当包括如下4个部分:
1. 问题描述: 描述要求的问题。

2. 基本要求: 给出课程设计的具体的要求。

3. 数据: 生油层的地化指标数据、储集层的物性数据、具体含油气
盆地的名称及要求包含的内容。

图件规范, 图素齐全, 表示正确的地质概念。

4. 提交文件: 总报告, 答辩用多媒体ppt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办法与评分方法
学生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

1.学生编写的报告占总成绩40%
2.汇报多媒体PPT, 占总成绩40%
3.教师提问, 占总成绩10%
4.出勤, 占总成绩10%
课程设计内容一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
一、目的和要求
有机质演化曲线和反射率等值线是反映盆地内某一油气源层中有机质成烃演化的基本图件, 对认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 油气资源的远景评价和定量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要求完成某一成油气层的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镜煤反射
率( Ro%) 等值线图的编制, 并作简要说明, 以便加深对有机质成烃模式及其演化阶段的认识, 培养利用煤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镜煤反射率, 对生油气层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解释的能力。

二、步骤
(1) 在课下复习好有关有机质成烃演化以及煤岩学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等章节的内容。

(2) 阅读附表1所提供的资料, 掌握某一生油气层的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g)的比值、烃(g)/有机碳(g)的比值、C24-C30正烷烃CPI值和镜质体反射率(Ro%)等随埋藏深度或(温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规律。

(3) 在坐标纸上确定纵坐标(深度)和横坐标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
(g), 烃(g)/有机碳(g)和CPl 的比例尺。

比例尺选择以能清楚表示曲线图为准。

(4) 根据附表1上提供的数据作出氯仿抽提物(g)/ 有机碳(g)的比值, 烃(g)/有机碳(g)的比值和C24—C30正烷烃CPI值同深度的关系曲线。

在镜煤反射率散点图(图1)上以Ro(%)=0.5, 1.2, 2.0勾出反射率的等值线。

(5) 根据上述关系曲线, 划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未成熟、成熟、过成熟阶段)。

对各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加以简单的小结。

( 6) 根据反射率等值线图以Ro(%)=0.5, 1.2, 2.0为界线用不同线条或不同颜色划分出有机质演化和成熟程度的不同区域(未成熟、成熟、过成熟区)。

阐明各不同成熟区的主要产物, 及其对指导找油气工作的实际意义。

附表1: 某盆地L生油气岩层的有机质(有机碳)等随深度变化的资料。

附表1:
注: 已知地表平均温度10.5℃, 古地温梯度为3.8℃/100m
图1 某油区L生油层镜质体反射率散点图
l—含油区的边界; 2—样品点位; 3—镜质体的反射率值(Ro, %)
课程设计内容二构造图和砂岩等厚图的编绘与圈闭分析
一、目的
1.掌握应用钻井资料编绘构造图及砂岩等厚图方法。

2.判断圈闭( 油气藏) 类型, 分析圈闭范围, 加深对有关圈闭及油气藏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步骤及要求
1.应用钻井资料编绘基岩顶面构造图及砂岩等厚图一份。

2.分析圈闭( 油气藏) 类型, 确定圈闭范围, 求出最大闭合高度, 垂直构造长轴切一剖面, 假设油气充满圈闭, 在剖面中标出油水界面。

三、底图及数据
1.底图见图2, 石-资区井位图。

2.数据见石-资区钻井资料数据表。

附表2 石-资区钻井资料数据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