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参考样:719-“石油地质学”MOOC课程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石油地质学论文

石油地质学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课程论文题目:国内石油行业进步环境以及走势系别地球科学资源系专业地质学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指导教师XXX2016 年12 月11 日目录1.引言 ................................................................( 3 )2.我国石油企业外部环境..................................................( 3 )3.我国石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 )4.石油行业存在的问题....................................................( 5 )5.参考文献..............................................................( 6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石油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之后解决我国石油行业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石油;环境;发展;新思路;一、引言我国油气行业集中度较高,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局面我国石油行业是一种分割而治、垄断经营的市场结构,短期内勘探开采领域的垄断性很难彻底改变,但石油炼制和成品油销售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从勘探开发方面来看,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三大石油集团公司通过重组,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业务上相互交叉,打破了原来上下游分割垄断的局面。

二、我国石油企业外部环境2.1国家在《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炼油工业实行准入制度,并从宏观上对炼油工业的全国布局进行了调整从炼油工业准入制度来看,对于炼油工业限制更为严格,不仅仅针对国内企业,也针对外资企业。

从国家对炼油工业布局的调整推断,我国将在原油产地适当增加炼油企业的数目,以消化当地生产的原油。

2.2成品油等市场化定价机制正在形成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有望改变我国炼油行业亏损的现状。

《石油地质学》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石油地质学》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石油地质学》教改项目成果概述一、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在本项目研究过程中,对课堂讲授过程中适宜进行研究性教学的部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选择;建立了初步的自主学习主题及相应的文献库;完善了实践性研究教学环节的案例库。

1.课堂讲授的研究性教学主题的选择石油地质学课程内容繁多,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开展研究性教学;同时学时的限制也不允许所有内容都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

为了充分利用课堂学时,更好地、有重点地开展课堂讲授中的研究性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选择了6个问题开展研究性教学。

(1)在绪论中结合勘探历史和勘探实例,探究油气勘探的哲学思想(2)油气生成过程中时间和温度的作用(3)圈闭理论的形成和发展(4)典型油气田的发现过程(5)陆相盆地油气聚集源控论思想的形成(6)天然气运聚散动平衡原理2.学生自主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分五个步骤实施:①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定学习题目;②学生在课后通过文献调研和阅读,就相关题目自主完成小论文;③将学生分组,每一组同学内部进行讨论,并就相关题目做出PPT演示;④各组选1位同学作为代表在课上进行PPT 演讲,相互提问和讨论;⑤教师点评,教师与各组同学共同评定成绩。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共选定了5个学生自主学习和研讨的主题,主题的选择侧重以下方面:①近年来的重要进展,而在教材中反映不够充分的;②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论或在一部分人中存在模糊认识的;③在应用和认识中容易出偏差的。

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5个自主学习和研讨主题。

(1)我国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特征与形成机理(2)有机生油与无机生油(3)油气藏分类(4)泥岩压实、欠压实与异常高压的形成(5)流体势的意义与应用3.研究性实践环节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6个研究性实践教学课题,主要是应用课程的知识和原理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践问题,相当于课程设计。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并写出报告。

这6个题目是:(1)烃源岩演化特征与生油区评价(2)时间-温度指数(TTI)值的计算与烃源岩成熟度评价(3)天然气成因类型综合判别(4)圈闭及油气藏类型的识别(5)流体势计算和油气运移方向分析(6)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4.研究性教学的考核采用过程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参与评价的要素包括考勤、课上发言情况、论文成绩、研讨成绩(按小组评定)、实践环节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汇报文档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汇报文档

石 油 工 程 综 合 课 程 设 计
难点: 难点:
如何发现单井或层组的生产和开发问题? 1. 如何发现单井或层组的生产和开发问题?如 何区分特征规律和人为因素以及数值干扰? 何区分特征规律和人为因素以及数值干扰? 如何根据工区具体的地质和储层特征, 如何根据工区具体的地质和储层特征,提出 具体的调整措施和工艺措施? 具体的调整措施和工艺措施? 压裂、 2. 压裂、酸化等工艺措施的规范性设计和可行 性论证; 性论证; 钻具、套管柱和泥浆的规范性设计; 3. 钻具、套管柱和泥浆的规范性设计; Surfer软件或Grapher软件等常用应用性软 软件或Grapher 4. Surfer软件或Grapher软件等常用应用性软 件的应用技巧和技术。 件的应用技巧和技术。
石 油 工 程 综 合 课 程 设 计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以一个各项动静态数据资料比 较齐全的油藏、气藏或井组为例, 较齐全的油藏、气藏或井组为例,按油气藏 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 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序完成一 系列训练项目的内容。 系列训练项目的内容。训练项目设计内容尽 量贴近毕业设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研究方法、 量贴近毕业设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研究方法、 计算手段、 计算手段、绘图技术和计算机常用专业软件 操作技术等,注重基本训练, 操作技术等,注重基本训练,不与已开设的 课程设计内容重复,不深入毕业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内容重复,不深入毕业设计内容。
石 油 工 程 综 合 课 程 设 计
二.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 性质、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是串联知识,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 是串联知识 , 系统认识油气田开发工程的过程、 系统认识油气田开发工程的过程 、 方法和手 段的一个重要实习环节。 段的一个重要实习环节。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 使学生弥补课堂学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 , 习中因学时有限而造成的训练不足, 习中因学时有限而造成的训练不足 , 弥补毕 业设计中因指导教师各异和毕业设计题目各 异而造成的综合训练不足。 异而造成的综合训练不足 。 目的是综合检验 学生对石油工程主要课程学习和掌握情况, 学生对石油工程主要课程学习和掌握情况 , 并配合毕业设计, 并配合毕业设计 , 对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专 项分析和专项计算进行前期练习, 项分析和专项计算进行前期练习 , 使毕业设 计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计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作者:朱伟,陈新跃,戴德求,戴世鑫,蒋义龙,廖建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1期一、前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湖南科技大学地质专业本科高年级教学具有“找矿特色”的专业课程,同时是与非常规油气———页岩气勘探密切相关的重要专业课。

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新理论新技术较多[1-5]。

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直接定位到油气勘探的工作岗位,其内在要求的知识体系更加专业化,实践技能和方法技术紧跟行业发展的需求。

我校自2011年以来,重点针对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工程的学生开设。

作为本校地质系特色专业,如何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使该专业方向适应新能源勘探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成为当下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采取多项教学改革措施,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找矿”相关实践教学改革。

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体系,为就业打下厚实的基础。

二、建设方案1.设定建设目标:(1 )建设“找矿特色”课程,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油气地质理论基础,掌握油气藏形成原理、分布规律、控制因素,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2)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满足本科教学体制改革要求。

根据我校201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增强课程内涵建设,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等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以地层、构造、沉积演化为主线,以油气形成演化、油气藏勘探为目标,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特别关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2.完善授课思路,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准备石油地质学相关的科研实例,精心设计多媒体教案,形成基于科研实践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衔接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

其次,根据课程内容专门设计了讨论课、专题汇报课等。

3.突出实践教学作用,强化野外地质技能。

石油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教学思路。

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野外实习,除了掌握常规读图、识图、填图野外方法和技能以外,还需着重抓好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石油地质学精品课建设的实践-精选文档

石油地质学精品课建设的实践-精选文档

石油地质学精品课建设的实践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石油地质学, 是阐述石油及天然气在地壳中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及分布规律的学科, 是指导石油勘探和开发的理论基础, 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专业的“龙头课”,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3年, 国家教育部启动“质量工程” ,着手开展精品课建设, 石油地质学随即先后被确定为我校和黑龙江省首批精品课,课程组从国家石油工业人才的需求和专业目标调整要求出发, 以学生为本,根据及时把握石油地质理论发展脉搏和学科前沿, 创新课程和知识体系, 优化教学模式, 拓宽教学思路,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一、建设目标作为石油勘探开发行业的“龙头课”、“骨干课” ,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培养一流适应新世纪石油工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造就一流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流实践教学基地, 探索一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为培养一流的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建设实践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程组利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其一, 发挥背靠大庆油田的优势, 实行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

每年选派部分老师到油田学习,提高实践教学技能; 同时也请部分油田专家请到学校开展学术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提高教学团队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

其二, 利用与石油地质课程相关的1个博士后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博士点(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田地质工程)和 4 个硕士点(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田地质工程、矿场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的学科优势,通过重点学科建设促进课程建设, 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中, 以科研促进教学,而教学和理论水平和的提高又促进了科研, 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其三, 采用“引进来, 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师资队伍的充实和提高。

5 年来, 先后从中科院等校外引进博士 2 人, 同时选选 2 名青年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c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c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c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石油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对石油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石油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任务。

2.掌握石油的形成、开采、加工和利用的基本原理。

3.了解石油工程的关键技术,如钻井、完井、油气藏评价等。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石油工程问题。

2.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3.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石油工程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石油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任务、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1.石油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任务。

2.石油的形成、开采、加工和利用的基本原理。

3.石油工程的关键技术,如钻井、完井、油气藏评价等。

4.石油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5.引言:介绍石油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6.石油的形成和开采:讲解石油的形成过程、开采技术和方法。

7.石油加工和利用:介绍石油的加工过程、石油产品和用途。

8.石油工程关键技术:讲解钻井、完井、油气藏评价等技术。

9.石油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介绍石油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石油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

3.案例分析法:分析石油工程领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

4.实验法:进行石油工程相关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石油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课程设计讲稿2

课程设计讲稿2

大庆石油学院
讲稿
学院(系、部) 地球科学学院
教研室石油地质教研室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主讲教师张绍臣
职称副教授
2006年3 月 3 日
讲稿(首页)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课程讲稿
3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课程讲稿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课程讲稿
课程讲稿
课程讲稿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课程讲稿
课程讲稿
大民屯凹陷H/C原子比与O/C原子比关系图
热解分析是模拟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生烃作用,以高温热解定量检测出根据生烃量评价烃源岩。

利用热解分析所得到的最大裂解峰(℃)可以划分有机质的成熟阶段,一般将Tmax<435
℃为低成熟阶段,440℃—450℃为成熟阶段,
(图2—5)大民屯凹陷HI与Tmax关系图
)烃源岩的族组成
给定的烃源岩的族组成特征数据,依照表2
、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有机生油说的研究表明,随埋深和地温的增加,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发生一系列当达到一定成熟度时才开始大量生油。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也支持这一理在成熟烃源岩分布地区油气勘探成功率较高,在25—50%
而在没有成熟烃源岩分布地区勘探成功率只有2.5─5%,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大庆石油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

大庆石油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高校培养能力问题研究”,省高教学会,2008-2010,负责人。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构建大庆精神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大庆石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第二,2007.10。
4.张文喜.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大庆精神育人模式研究,2009年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
3、课程描述
3-1
课程
情况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何时被评为优质课
1999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03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
优质课主要参加人
李国俊,张文喜,王鹤岩,
杨中华
设课时间
2年
2.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博士共同课),周6学时,3届,学生数90人。
3.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生专业课),周4学时,2届,学生数,20人。
4.马克思主义范畴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生专业课),周6学时,2届,学生数,20人。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共基础课),周6学时,2届,学生数,480人。
2.年龄结构:
课程组教师年龄结构非常合理,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更有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在年龄上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梯队。其中50岁以上1人,40-50岁3人,30-40岁4人,30岁以下2人。
3.师资配置情况:
课程组共10名教师,其中有1名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讲师。学历结构上,博士2人,硕士7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1人有20年以上教学经历,4人有10年以上教学经历。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强,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主讲教师年终考核成绩均为优良。

《石油地质学》课程创新教学实践探讨

《石油地质学》课程创新教学实践探讨

《石油地质学》课程创新教学实践探讨“石油地质学”课程是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一门专业骨干课,是学生在系统学习了矿物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地质基础课后,开始接触石油勘探开发知识的第一门课。

随着近年来地质、地震、钻井、试油等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1-8],为了拓展学生的石油地质学知识,我们对“石油地质学”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新的调整和探索,希望能更好地满足资勘专业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1 调整课程培养目标,培养创新意识“石油地质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油气藏的特征、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含油气盆地内油气分布的一般规律,并初步具备运用石油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析解决油气勘探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1.1 培养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发问,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

在实验教学中,要启发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考,通过数据整理和图件编制,分析反应的地质现象和原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2 培养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拓宽其知识面,使之能够将石油地质与其他石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可以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实验环节、参观油田作业现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习石油地质学课程阶段学生往往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因而在授课期间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提供的课外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查阅文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2 优化课程教学结构和内容在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按照专业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不断优化课程教学结构和内容。

2.1梳理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重新梳理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1.1 地理位置
图1-1 中国各个盆地地理位置


松辽盆地跨越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四省。 西北、北、东及东南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 广才岭及长白山所围(图1-1)。南面与辽西山地和辽 北丘陵连接,北北东向展布,规模:长750km,宽330370km,面积约26万km2
图2-1 松辽盆地综合柱状图

第二节 盆地天然气与石油层位分布
2.1、松辽盆地天然气类型及层位分布(图2-2):


2.2、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 (1)浅部含油组合 K2四方台组-明水组储层及邻近的非渗透层 (2)上部含油组合 K1嫩三四段黑帝庙油层及邻近的泥质层 (3)中部含油组合 嫩一、姚家组、青山口组的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 层及邻近的非渗透层 (4)下部含油组合 泉四段扶余油层,泉三段杨大城子油层 (5)深部含油组合 泉二和泉一的农安油层

松辽盆地是一个晚中生代裂谷-坳陷型盆地[1,2]。现今 地质图上的松辽盆地并不是裂谷盆地的范围,而是经后 期反转作用改造并剥蚀后的坳陷盆地的范围。前人对松 辽盆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造沉积和石油地质方面[3~10] ,对反转构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松辽盆地的基本地质资料, 综合分析了松辽盆地的反转构造特征、反转构造期次和 反转构造作用对松辽盆地的油气成藏的重要性。
图1-3 松辽盆地构造分区
(二) 深层构造单元划分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划分出7个一级构 造单元和18个次一级构造单元。 为裂陷沉积,面貌截然不同与中浅层。 分别为:西部斜坡区、北部斜坡区、西 部断陷区、东南断陷区、中央断隆区、 东南断隆区、东北断隆区。
第二章 盆地的地层格架
第一节 地层划分及岩性描述 1.1岩性描述: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前言石油地质学是矿产资源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地质学更加受到关注。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储量评价、勘探开发和管理等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围绕着石油地质学展开课程设计,旨在为师生提供一份详实的课程设计参考。

一、设计目的石油地质学作为一门具有高度实用性和科学性的课程,需要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展现其研究成果。

通过设计本课程,旨在让师生更充分地理解石油地质学的基础知识、科研现状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研究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石油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时间与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古地理学–油气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与测井技术2.油气藏勘探与评价–搜索策略与方法–勘探技术和资源评价–分析与评价石油地质资料3.油气藏开发与管理–石油地质工程概述–采油采气工艺技术–油田开发和油气管理–油田环境保护与建设4.石油地质学前沿–油气勘探新技术和新领域–油气藏研究新方向和新成果–石油地质学与能源转型三、教学方法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导、实践为主线、探究为核心、营造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以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讲授式教学,打好课程的基础知识;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3.网络化教学,利用网络手段扩大教学范围和广度;4.研讨式学习,通过研讨课题加深理解和提高思维能力;5.实践性学习,通过实验、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保障为方便石油地质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需要保障以下措施:1.教学场地。

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场地,用于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等。

2.教学资源。

图书、多媒体设施、地质标本、模型、仪器设备等都是必要的教学资源。

3.师资力量。

要求石油地质学学科专业师资力量强、教学经验丰富,能够熟练地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4.实践支持。

实习、实训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体验。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松辽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前言本课程设计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教学必修课。

开设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石油地质学”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油气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油气地质与勘探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油气地质研究与勘探部署的一般工作程序和基本工作方法,学会油气地质研究与勘探所需的基本图件的编制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为将来参加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目录一、区域地质概况 (4)1、地理位置 (4)2、区域构造位置 (4)3、勘探历程 (4)二、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6)1、盆地基本构造特征 (6)2 、松辽盆地区域构造演化 (6)三、松辽盆地的性质决定了其油气资源丰富 (9)1、地质时代有利 (9)2、盆地类型决定其油气丰度高 (9)3、盆地所处板块位置有利于高丰度油气形成 (10)4、高丰度的油气资源为大油田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10)四、烃源岩(生烃条件) (10)五、盖层及生储盖组合 (13)1、优质的烃源岩 (13)2、有利的油气储集条件 (14)3、良好的盖层分布 (14)4、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特征 (14)四、盆地地层及岩性描述 (15)五、油气藏研究(以大庆油田为例) (19)1、大庆油田简介 (19)2、原油性质 (20)3、构造形成史 (20)4、主要排烃史 (21)5、油气运移聚集 (21)6、油气成藏期 (22)6、油气藏成藏模式 (23)7、大庆油田石油地质特征 (24)六、含油气综合分析 (25)1、开展多目的层的勘探 (25)2、重视非背斜圈闭的勘探 (26)3、逐步开展外围盆地的石油普查勘探 (26)总结 (27)参考文献 (27)一、区域地质概况1、地理位置图1中国主要盆地分布跨越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四省。

石油勘探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石油勘探的应用、石油化工项目工程费用的控制探析…

石油勘探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石油勘探的应用、石油化工项目工程费用的控制探析…

石油勘探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石油勘探的应用2、石油化工项目工程费用的控制探析3、石油开采技术的滑套技术方案4、如何提高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5、石油运输设备维护管理问题及对策全文总字数:18139 字篇一: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石油勘探的应用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石油勘探的应用摘要:石油是一种非常稀缺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家展开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便是石油资源的开采。

石油勘探当中使用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能够为人们更加准确地获取地质层结构的状况,为石油勘探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准确的技术依据。

现如今,在我国的地域分布中,一些浅层地区和中层地区的石油已经被人们所使用,各种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使得石油资源更加紧张。

因此,人们加大了对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使用,以此来实现对更深层次石油的开采。

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该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展开研究。

关键词: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石油勘探0引言所谓地震勘探,主要是根据地底层结构中,各种介质在性能方面存在的差异,经过研究分析来预测地底下岩层结构的具体形态组成结构的一种物理性的勘探方式。

人们在展开石油勘探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地质层结构的状态进行分析,因此,在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应用下,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地质结构的状况,从而提高石油的勘探效率。

目前,我国各个行业领域对石油的使用效率都越来越高,使得石油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由此可见,对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展开研究,便能够为石油勘探做出一定的贡献。

1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根据我国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已经对地面浅层次的石油存储量进行了开发,但这些石油资源并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因而,就会影响国家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由于其余的石油存储在地质层的更深处,地质结构的复杂,使得人们无法更加有效地对这些石油资源进行开采,更无法了解到这些石油的具体分布状况。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doc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doc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执笔人:院(部)负责人: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英文课程名称: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ofpetroleum geology 课程号:100101P023 开课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总学分: 2 总学时(实践周数): 32(2周)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32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先修课程:石油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构造地质学后续课程:油矿地质学、油气田勘探二、课程简介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是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践课程。

其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总目标是通过实际地质资料的整理、地质图件的编制、地质报告的撰写等系统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烃源岩评价,重点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及烃源岩生烃演化历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油气成藏研究,重点开展油气藏中原油性质分析、油气运聚方向分析、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期次分析。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1)了解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利用实际资料开展石油地质问题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毕业要求2和3);(2)学会编制地质图件来表达地质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毕业要求4和5);(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毕业要求9);(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毕业要求8)。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烃源岩评价、油气成藏分析。

第一部分烃源岩评价(1周)(1)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图件的编制(4学时)利用化验分析资料,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指出有利的烃源岩系,并确定其生油门限。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油地质学课程设计课题名称: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条件分析与有利区带预测组员:张俊武易⾦龙丁智勇黄国栋,李龙代梦莹安秋伟顾冲院系:地球科学学院资⼯辅10901⽇期:2011.12.20-2011.12.29⽬录第⼀章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概况及勘探历程 (2)第⼀节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 (2)⼀、中、晚元古代拗拉⾕阶段 (2)⼆、早古⽣代浅海台地阶段 (2)三、晚古⽣代滨海平原阶段 (3)四、中⽣代内陆盆地阶段 (3)五、新⽣代盆地周边断陷阶段 (4)第⼆节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属性、沉积特征 (6)⼀、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属性 (6)⼆、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特征 (6)第三节盆地构造区划 (8)⼀、伊盟隆起 (8)⼆、西部冲断构造带 (9)三、天环坳陷 (9)四、中央古隆起 (10)五、陕北古坳陷 (11)六、晋西挠褶带 (13)七、渭北挠褶带 (14)第四节盆地勘探历程 (14)⼀、盆地早期勘探(1907⼀1949年) (14)⼆、盆地区域勘探(1950⼀1970年) (14)三、盆地南部重点勘探(1970⼀1979年) (15)四、扩⼤勘探领域(1980⼀1987年) (15)五、油⽓并举协调发展时期(1988年⼀今) (16)第⼆章盆地油⽓资源远景评价 (19)第⼀节.下古⽣界天然⽓资源远景评价 (19)第⼆节上古⽣界天然⽓资源远景评价 (21)第三节中⽣界⽯油资源远景评价 (23)第⼀章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概况及勘探历程第⼀节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西缘,奠基于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基底之上,南北分别濒临秦祁海槽和兴蒙海槽,东西则被贺兰拗拉⾕和陕、豫晋拗拉⾕所夹持。

盆地内,区域坳陷复合、地质构造平缓,缺少背斜与断层,总体上呈东部翘起向西部倾伏的区域性斜坡⾯貌。

沉积盖层时代较全,仅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炭统,平均沉积岩厚度为5000m。

其中,中、上元古界以海相、陆相沉积及⽕⼭喷出岩为主,厚度200⼀3000m;下古⽣界以海相碳酸岩为主,厚度为400⼀1600,m在盆地东部还有厚达314m的岩盐、⽯膏沉积;上古⽣界由局限海相沉积向陆相河流沼泽沉积过渡,厚度600⼀1700m;中⽣界为内陆湖泊、沼泽、河流相沉积,厚度2500⼀3000m;新⽣界,古⽓候由湿热转向⼲旱,构造由沉降转为隆升,沉积厚度不⾜300m。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姓名:年月日课程设计内容一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一、目的和要求有机质演化曲线和反射率等值线是反映盆地内某一油气源层中有机质成烃演化的基本图件,对认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油气资源的远景评价和定量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要求完成某一成油气层的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镜煤反射率(Ro%)等值线图的编制,并作简要说明,以便加深对有机质成烃模式及其演化阶段的认识,培养利用煤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镜煤反射率,对生油气层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解释的能力。

二、步骤(1) 在课下复习好有关有机质成烃演化以及煤岩学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等章节的内容。

(2) 阅读附表1所提供的资料,掌握某一生油气层的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g)的比值、烃(g)/有机碳(g)的比值、C24-C30正烷烃CPI值和镜质体反射率(Ro%)等随埋藏深度或(温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规律。

(3) 在坐标纸上确定纵坐标(深度)和横坐标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g),烃(g)/有机碳(g)和CPl 的比例尺。

比例尺选择以能清楚表达曲线图为准。

(4) 根据附表1上提供的数据作出氯仿抽提物(g)/ 有机碳(g)的比值,烃(g)/有机碳(g)的比值和C24—C30正烷烃CPI值同深度的关系曲线。

在镜煤反射率散点图(图1)上以,,勾出反射率的等值线。

(5) 根据上述关系曲线,划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未成熟、成熟、过成熟阶段)。

对各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加以简单的小结。

(6)根据反射率等值线图以,,为界线用不同线条或不同颜色划分出有机质演化和成熟程度的不同区域(未成熟、成熟、过成熟区)。

阐明各不同成熟区的主要产物,及其对指导找油气工作的实际意义。

三、内容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未成熟阶段)①范围:Ro<0.5% 温度:10~60℃深度:0~1500m②机理:生物化学作用③产物:生物甲烷气、CO2、H2O,干酪根少量高分子液态烃——未熟油.未熟-低熟油的特点:①密度总体偏高,但也有轻质油②富含高分子量饱和烃③正烷烃具有奇数碳优势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①范围:Ro=0.5%~1.2% 温度:60℃~180℃②机理:热催化作用③产物:液态石油为主,包括一部分湿气④正烷烃主峰碳数减小,奇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减少3.热裂解生湿气阶段(高成熟阶段)①范围:Ro=1.2%~2.0% 温度:180℃~250℃②机理:热裂解作用,C-C键的断裂。

高校课题申报:“石油地质学”MOOC课程设计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石油地质学”MOOC课程设计研究

“石油地质学”MOOC课程设计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石油地质学、MOOC、课程设计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一、问题的提出“石油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是阐述石油及天然气在地壳中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石油勘探和开发的理论基础。

多年来,尽管我们在教材配套建设、课程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教师占主导地位,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校正积极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政策,鼓励并指导在校大学生创业。

创业的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创业中,也将自己置身于社会市场中。

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极为矛盾的。

近年来,MOOC席卷全球教育界,以其不受时间、地域等多个条件限制及优势教学资源等多个优点冲击着现行的传统教学。

在这一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石油地质学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如何让创业的在校大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2)课题界定(1)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也称为“慕课”。

是一种高端的知识交换课程,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及人数等限制条件,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设计:依据MOOC课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色确定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实施措施及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

3)国内外研究现状自1962年Douglas Engelbart(美国)提出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应以来,2008年Dave Cormier(加拿大)与Bryan Alexander(加拿大)联合提出“MOOC”(或慕课)一词[1-2]。

2011秋,在美国“慕课”迅速崛起,并对当前高教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石油地质学研究及其油气资源开发预测

石油地质学研究及其油气资源开发预测

石油地质学研究及其油气资源开发预测石油是目前全球各国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维持社会经济的运行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已探明储量的日渐衰竭,石油地质学研究及其油气资源开发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石油地质学是石油勘探开发的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化学等知识,以及各类技术手段,来预测和勘探石油资源。

下面我们将从地质学的角度来探讨石油地质学研究及其油气资源开发预测对石油工业的重要性。

首先,石油地质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石油形成的过程和特征。

石油主要由有机质在地层中经过成岩作用和熟化作用所形成的。

通过对各种地质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沉积环境、沉积物特征等各种因素对石油形成的影响,从而预测石油的分布和储集条件。

其次,石油地质学研究能够指导石油勘探工作的方向和方法。

通过对地质剖面、地球物理勘探数据以及岩心样品等的综合分析,可以识别出潜在的油气储集层,并对其进行评价。

同时,石油地质学还可以研究石油运移规律,为勘探定位和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

第三,石油地质学研究能够预测石油的产量和储量。

通过对已开发油田的沉积相、储集层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推断尚未开发油田的潜力和资源量。

同时,石油地质学还可以通过地质统计方法和经济模型等手段,对油田的开发潜力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这些预测和评估,石油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从而提高石油资源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石油地质学研究对于石油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控也有着重要作用。

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如果不了解石油地质特征和地下水动态,就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通过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准确地预测石油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和特征,为石油开发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石油地质学研究和油气资源开发预测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球内部和地表的信息是有限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仍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风险较高。

“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学(北京)校级教改项目“资源勘查工程一流专业建设”(2019001)
[作者简介]柳广弟(1961—),男,天津人,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学和油气
资源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 All Rights Reserved.
识的渠道大大拓宽,接触的信息海量增长。由于信 思政课程同步进行,相得益彰,共同探索“三全育
息良莠不齐,青年大学生辨识能力有限,多元价值 人”的教育模式。
观、多元信息甚至是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世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个石油特色鲜明的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这 综合性大学[2],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其主干专业
教育和“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教育,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中,把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同向而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资源勘查工程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学改革项目“‘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XM10720190017);2019年度中国石油大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 研究和教学,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思
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 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亟须在石油地质教
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各大理工科专 学中落地。
业的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
“石油地质学”课程是地质类大学生在系统掌
2021 年 3 月 第9期
【教改创新】

石油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请表模版

石油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请表模版

石油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请表模版石油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请表模版石油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请表模版石油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请表模版石油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请表课题类别课题名称主持人所在部门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申请日期石油工程学院制2019年9月填写说明一、填写本《申请表》时,必须认真负责,各项内容表达要明确、严谨。

二、课题类别包含: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三、填写本《申请表》前,研究方向等填写前,请先查阅《关于20年石油工程学院教学建设项目立项申报的通知》。

四、《申请表》各栏目如不够填写,可自行加页,加页需紧附该栏目之后。

五、填写时一律使用计算机录入,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

课题简况课题名称研究方向起止年月20.9至2021.8课题负责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最终学位/授予国家教学工作简历时间工作内容教学对象时长所在部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课题组总人数高级职务中级职务初级职务博士硕士参加部门数主要成员∧不含负责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项目中的分工签名说明:课题组成员(包括课题负责人)原则上不得超过9人。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解决的主要问题目标: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p现状:趋势:课题研究的重点课题研究的创新点课题已有研究基础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包括研究思路、方法和时间安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形式拟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情况发表论文:( )篇,其中:核心期刊:()篇序号拟定论文题目撰写人拟发表时间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实践意义:推广价值:系部推荐意见系部负责人:年月日学院评审意见评审组组长(签字):成员(签字):(学院盖章) 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地质学”MOOC课程设计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石油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是阐述石油及天然气在地壳中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石油勘探和开发的理论基础。

多年来,尽管我们在教材配套建设、课程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教师占主导地位,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校正积极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政策,鼓励并指导在校大学生创业。

创业的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创业中,也将自己置身于社会市场中。

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极为矛盾的。

近年来,MOOC席卷全球教育界,以其不受时间、地域等多个条件限制及优势教学资源等多个优点冲击着现行的传统教学。

在这一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石油地质学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如何让创业的在校大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2)课题界定
(1)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也称为“慕课”。

是一种高端的知识交换课程,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及人数等限制条件,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设计:依据MOOC课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色确定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实施措施及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

3)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1962年Douglas Engelbart(美国)提出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应以来,2008年Dave Cormier(加拿大)与Bryan Alexander(加拿大)联合提出“MOOC”(或慕课)一词[1-2]。

2011秋,在美国“慕课”迅速崛起,并对当前高教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2013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加入edX平台,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与Coursera合作。

目前,中国近20所高校加入了MOOC教学平台。

慕课的“新”在于其规模和革命性的发展潜力,这来自于国外的顶尖大学的独特魅力及其国际教育影响力,源于普通人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慕课平台有着自身独特优势[6-8]:①课程资源的大规模的公开性;②以世界名校一流专家为保证的课程资源的优质性;③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性和个性化;④网络技术提供的学习工具和资源的多元选择性。

学生不仅可以自由获取资源,而且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以促进学习效果。

当前中国已有近百万学生通过网络设备学习MOOC。

当前慕课教育机构主要包括Coursera[9],edX[10],Udacity[11],Khan Academy[12]以及Codeacademy[13]等。

Coursera,edX,udacity并称为慕课教育的“三驾马车”。

不同的MOOC平台特点不同,如Coursera拥有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500多门课程,但课程良莠不齐,edX与全球顶级高校结盟,系统源代码开放,课程形式设计更自由灵活,而Udacity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课程数量不多,却极为精致,许多细节专为在线授课而设计。

当前,我国慕课建设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

“慕课”以爆炸式速度超越国界蔓延开来,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提出挑战,对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石油地质学”课程围绕“生、储、盖、圈、运、保”六字要素展开,具有完整的内容体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紧密的逻辑关联。

通过对其学习,学生能够建立系统的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成藏和分布规律”的知识体系。

目前,国内建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院校基本都开设了《石油地质学》相关课程,各院校该课程名称和使用的教材各有不同。

目前,已有10余院校将其建设成精品课程,主要是一些石油院校和一些高级别地质院校,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拥有国家级“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

通过对各院校“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或
开放课程调查,几乎都为HTML的形态,以展示为主,本质上都是资源的建设,课程的提供者并不组织教学,自然不会给学习者予以评价。

部分提供了答疑窗口,但也不是及时性的。

目前,国内“石油地质学”的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讲学方式[14-20],如启发式、引导式、多类型小组讨论、探究式等多种方式,部分院校还开展了研究性实践教学。

这些方法对“石油地质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得该课程体系更为完善,教学手段多样化。

但随着现今电子网络科技爆炸地发展,现行以PPT 授课和实践教学结合为主要授课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MOOC的到来,使得外部优势资源更受亲耐,对我们现行教学产生了较大冲击。

综上所述,鉴于MOOC席卷全球趋势,本申请项目开展“石油地质学”的MOOC开发设计研究,为实现“石油地质学”MOOC教学提供重要的基础。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本研究以我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精神为准则,进行“石油地质学”的MOOC课程建设研究,重构“石油地质学”MOOC框架,探索新形势下现代化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突破“填鸭式”、“保姆式”等传统教学方式。

本研究对实现MOOC课程和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课题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影响深远,我国现行中长期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MOOC课程最大的特色。

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学生在不同时段及不同的环境中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

MOOC课程让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多样化,通过后台反馈,实现教学效果达到统一,使教学全过程最优化,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2)研究目标
通过对“石油地质学”课程的MOOC适应性系统科学评估,构建MOOC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目标。

3)研究内容
(1)“石油地质学”MOOC适应性评估
根据近四年对该课程教材熟知程度及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其共8章46节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剖析石油地质学的六项核心内容——“生、储、盖、圈、运、保”。

研究各章节在MOOC制作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难易程度。

(2)“石油地质学”MOOC的构建元素设计
依据评测结果,开展“石油地质学”六项核心教学内容的MOOC设计研究。

依据每节课25分钟的教授时间,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学习资源等内容。

按照其设计方案,对MOOC建设所需的素材进行设计与开发,包括视频展示内容的设计、学习交流资料、评价体系。

4)研究假设
根据对“石油地质学”教学与研究的经验,该课程具有较好的MOOC建设基础,静态地质要素(原油、烃源岩、储盖组合、圈闭等)空间构建的可操作性强,动态要素如油气运移、油气藏破坏和再分布及油气充注-混合-聚集过程等可通过动画展示。

5)创新之处
目前,国内尚无“石油地质学”的MOOC,本课题可为实现该课程的MOOC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为原则,根据MOOC课程特点,由点及面式发展,统筹规划,结合实际教学累积经验和成果,系统分析“石油地质学”教材共8章内容的MOOC适应性。

根据适应性分析结果系统设计本课程的MOOC结构,最后依据学科知识体系设计MOOC建设所需要的元素,并提出具体的操作措施。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1)系统科学方法,以教师-教材-学生为教学系统,充分挖掘教材,科学合理地设计MOOC教学体系;(2)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平台、图书馆等形式了解国内外关于MOOC课程建设原则与建设方法,明确MOOC课程的优缺点;(3)比较法与调查法进行MOOC与传统教学形式授课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多维度对比,调查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4)计算机与网络辅助工具。

3)技术路线
本课题依据研究思路,集成多种研究方法,制定其研究技术路线。

本课题组在充分总结长期的教学经验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石油地质学”课程中共8章46节内容的MOOC 适应性,根据适应性评估报告制定每小节MOOC的设计方案,以设计方案为蓝本,自主设计与研发“石油地质学”MOOC建设所需的元素。

4)实施步骤
2015.9-2016.3,针对“石油地质学”课程共8章内容进行MOOC适应性系统评估,作出难易程度考量。

2016.4-2016.9,基于上述评估,由点及面,从易到难展开各章节具体内容MOOC设计方案的研讨和制定。

2016.10-2017.8,根据设计方案,进行MOOC构建所需元素的设计与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