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版2019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课件(共34张PPT)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 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 距楼兰17公里处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 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 们的汽车完好无损,水、汽油都非常充足。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 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 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 索,却一无所获。
过去:绿洲、仙湖 现在:荒漠、恐怖 主要原因:①改道②四盲
深层原因: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感情:对罗布泊消失的痛惜;作者强 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变之昔
仙湖
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 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 几只野鸭在湖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 唱着。
变之今
研读课文
4.看完文章后,我们的心里只有一种感觉——沉重。现 在大家畅所欲言:最让你心情沉重的句子有哪些呢?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 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 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 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情景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罗布泊吗?那里是浩瀚的 沙海,是一个恐怖又充满神秘的戈壁,但是, 罗布泊在100年前曾是一片辽阔的水域,那 里水鸟成群、碧波荡漾,罗布泊滋润着大片 的生命绿洲。那么,罗布泊是怎样消失的? 是谁制造了这个悲剧?我们一起到《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中寻找答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 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要点。 • 3、联系现实,关注环境问题,培 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第八页,共46页。
一 读一读字音

萧瑟
bèng

水泵(shuǐbèng)
tiào
远眺
chè
清澈
zhé
车辙
部分(bù fen)来自《点 拨》
luǒ 栖息
裸露
chè
撤退
语境记忆法:偏旁(piānpáng)辨字法,有水(氵)就清澈,有车( 车)就有辙,挥手(扌)赶快撤。
第九页,共46页。
二 写一写字形
12 罗布泊,消逝(xiāoshì)
的仙湖
第二页,共46页。
报 告 文 学
(bàogà
1. 学习(xuéxí) 目标
5. 相关 (xiāngguān)资料
2. 作者简介
6. 检查预习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3. 背景 (bèijǐng)透视
7. 听读课文
4. 文体知识
8. 整体感知
11. 板书设计
第二十五页,共46页。
部分来自(lái zì) 《点拨》
8. “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 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gānhé),以致沿 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分析其作用。
【答案】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zhǔnquè) 具体地写出了“四盲”给塔里木河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第十五页,共46页。
部分(bù fen)来自 《典中点》
2.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yuányīn)是什么?
【答案】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 (chíxù)发展的观念。
第十六页,共46页。
部分来自(lái zì) 《点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第12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共6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第12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共65张PPT)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材分析 孙武街道中学李芹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PPT课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检查预习:
注音:
和煦 xù 裸露 luǒ 咫尺 zhǐ
释义:
干涸 hé 戈壁 gē 肋骨 lè
吞噬 shì 骞 qiān
和煦 温暖
干涸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 吞食;并吞
浑然一体 完整、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广阔美丽
罗 过去
1、……“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 鬼……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 的⒈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 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 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了威胁。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 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 林成片死亡……
4、那奇行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 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 扎与痛苦, 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课后小练笔:
假如你是千百 年来生长在罗布泊 边上的一棵胡杨, 见证了这沧海桑田 的变化,你将向人 类诉说些什么?
爱护环境, 从现在做起! 再见!
湖 充满生机

牛马成群 绿树环绕
河流清澈
生命绿洲
布 湖水干涸
死一般沉寂
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在
荒 漠
胡杨树成片死亡 寸草不生 不见飞鸟
令人恐怖
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泊”,三点水,罗布泊与水有关。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消逝”,消失。“逝”,含惋惜之意。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 憾、难过、悲痛的。
被称为“仙湖”的罗布泊, 到底在哪儿呢?
从图示上我们看到,罗布泊是一片 沙漠,但它却曾经被称作“仙湖”。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打开 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青海湖——卫星拍摄
由敦煌城向南5公里,有一山名曰鸣沙山。
鸣沙山沙丘环绕处,一汪清泉千年不涸。因其形
状如一弯新月,此泉名唤月牙泉。这种水沙共生 的奇景,世所罕见。 然而,现在月牙泉却大难临头:水面缩小了 2/3,水深由曾经的七八米缩小到1.5米,并且
还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持续下降。

牙 泉
振海说。

洋 淀
• 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 年
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 资源搜索:你还知道哪些生态恶化的例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蓝色字注音。
sè 萧 瑟
luǒ 裸 露
xù 和 煦

hé 干 涸
shì 吞 噬
yuán 边 缘
yí n 戈 壁滩 无 垠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 和煦 干涸
裸露
戈壁
沧海桑田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初读课文
• 自读课文,并思考: 1、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2、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3、罗布泊为什么消亡? “沙漠”“神 秘” “绿洲”“仙 湖” “改道”“四 盲”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垦田筑坝,白洋淀面积
缩小近四成,上游一座座水库崛起更使其“九脉
齐断”,只能靠一次次“救济水”维持湿地概念。 据记载,从1517年至1948年,4个世纪白洋淀仅4 至5次干淀;而1966年至1988年,22年有6次干淀; 1983年至1988年,更是连续6年干淀。 “白洋淀
里跑拖拉机和马车,都是常景了。”河北安新刘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
盲目修建水库截水 盲目掘堤引水
后果
塔里木河急剧萎缩
胡杨林成片死亡 罗布泊消失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47张ppt)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47张ppt)

干湖
沙漠恐怖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认为改 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 木河水,导致下游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 环境彻底破坏。
青海湖水面下降
月牙泉濒临干涸
青海湖
月牙泉


•PB25
1--3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交流讨论
为了进一步明确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并未得到遏制,事态仍在进一步恶化,以此 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你认为从罗布泊消逝中应该吸取什么 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 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 的保护和建设,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
1、列举“青海湖”“月牙泉”有什么用意 ?

3、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这种 强烈的情感? 痛惜:痛惜罗布泊的消逝 痛惜人 • 们盲目性造成的悲剧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 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 方!‛ 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 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 意识、忧患意识。
报告文学的特点:
• 真实性
列数据
讲事实
• 形象性
排比、拟人、比喻等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直接抒情
• 抒情性
三、课堂训练: 请拟一条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公 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 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在10—20个字之间) 例如: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 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 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 陆咸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0000 平方公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90109158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90109158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3.辨字形4.解词语萧瑟:文中形容冷落、凄凉。

环绕:围绕。

置身:把自己放在;存身(于)。

饶有兴趣:很有兴趣。

欢娱:快乐。

赞誉:称赞。

和煦:温暖。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广阔无垠:广大宽阔得没有边际。

垠,界限,边际。

吞噬:吞食,并吞。

庇护:袒护,保护。

锐减:急剧减少或下降。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荒漠地带。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

介入:插进其中进行干预。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吴岗,报告文学作家。

其代表作《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获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奖。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本文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表达了作者因罗布泊生态环境被破坏而痛惜的悲愤心情,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保护好生态环境。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湖面海拔768米,面积3 006平方公里。

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其水源是塔里木河,后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在20世纪中后期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

地质学家认为人祸已成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

100年来,随着几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开始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从而肆意破坏自然,任意践踏自然,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问题探究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课件 新人教版
• 在很久很久以前,出生显赫的蒙古族青年罗布诺 尔不愿继承王位,要去龟兹学习歌舞。当时走到塔 里木盆地东部边缘时,饥渴劳累使他昏倒在地。三 天后,当他醒来时,竟发现身旁坐着一对青年男女。 男青年说他叫若羌,姑娘说她叫米兰,他俩是风神 母收养的同胞兄妹,因忍受不了风神母的残暴虐待 抛家到库车学成艺技,不料返回途中在此与罗布诺 尔相遇。米兰对罗布诺尔一见钟情。风神发现女儿 与凡人相爱,恼羞成怒,便刮起黑风暴惩罚他们, 砂石打瞎了罗布诺尔的眼睛。摔断了米兰的双腿之 后,风神又将他们三人刮到东、南、西面的荒漠上。 哥哥惦念妹妹,米兰思恋着情人。三人哭得悲天怆 地,泪流成河,汇集到罗布泊后,变成一望无际的 湖泽。后人遂将此地称为罗布泊。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 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 距楼兰17公里出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 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 们的汽车完好无损,水、汽油都非常充足。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 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 时失踪,国式 搜索,却一无所获。
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读一读,写一写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沧海桑田
(xiāo sè) (hé xù) (gān hé) (tūn shì) (luǒ lù) (gē bì tān) (cāng hǎi sāng tián)大海变成农田,农
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 变化很大.
二、整体感知
1、当你打开课文,看到课题《罗布泊,消逝 的仙湖》你想到了什么,你想从这篇课文中 学到什么?
1)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2) 今日罗布泊又变成怎样一个地方? 3) 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 4)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90108433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90108433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二三gē sè 眺 煦 hé bì 噬pō bózǎi  zài chù  xù一二三二、重要词语1.和煦:2.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3.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4.庇护:5.吞噬:6.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温暖。

干涸 浑然一体 袒护,保护。

吞食;并吞。

沧海桑田一二三1.罗布泊过去为什么被称作“仙湖”?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被称为“仙湖”。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3.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应吸取哪些教训?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4.作者为什么在结尾段说“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人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作者在后文用一组准确的数据,突出青海湖和月牙泉干涸之势的严峻性,是为了说明像罗布泊一样的生态环境的悲剧还有可能重演,从而引起人们的警醒,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让悲剧不再重演,这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语文:第12课《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语文:第12课《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现在的罗布泊
枯木哭泣
凝固的生命
静 默 的
抗 议
广袤却无人迹、寸 草不生、不见飞鸟 的罗布泊
动物的遗骸
最后的泉眼
余辉中的昔日河床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 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 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 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 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 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 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 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现在的罗布泊
寸草不生 不见飞鸟 令人恐怖 死寂的荒漠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
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 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 境彻底破坏。
悲剧的制造者是谁?
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悲剧还 在不断地上演,你能举出几个事例 吗?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预习检测



萧瑟
shì
和煦
luǒ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zhǐ
庇护所
近在咫尺
文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
资 料 简 介
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 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 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 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 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 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 450平方公里。
一、默读课文,并思考:
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ppt课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ppt课件
• 位于武汉中心城区的东湖是我国最 大的城中湖,总面积达82平方公 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 由于商业楼盘不断蚕食,20年来 减少了1094亩。鄱阳湖面积已经 缩水99%——建国之初,鄱阳湖面 积为5200平方公里;最近几年在 极端枯水期,鄱阳湖面积仅剩50 平方公里。
那什么拯救你;湖泊
• 小组讨论: • 1 现在我可以为保护湖
胡杨林
• 材料二:在华北地区的河北省;由于过度 抽取地下水导致的水位大幅下降,建国 以来该省1052个湖泊已经消失969个 在 西北地区的新疆 内蒙古,数量超过120 个、面积高达7000多平方公里的湖泊消 失,目前还有100多个湖泊的面积正在萎 缩。在长江流域,千湖之省的湖北省, 758个百亩以上的天然湖泊已经消失。
泊做些什么
• 2结合将来职业理想律 师 教师、商人、政府 官员、科学家、作家 、农民······谈谈怎样 保护湖泊
名人眼中的罗布泊
• 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 去玉门 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四百里, 其水亮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 河云。 --------- 汉书·西域传
夏天,罗布人戴棉布或毡子做的小花帽,妇女系盖头,赤脚 生活。冬天,他们用罗布麻和野鸭皮毛做成大衣······妇 女则多穿裙装,上衣多带防尘头巾,就像现在带头罩的羽绒 服······他们千年如一日,悠然地用胡杨做舟、以曲木为 罐、劈梭梭为柴、插芦苇为室、借胡杨树洞中的黄水浆洗衣服、 削红柳修枝做成鱼叉,一切源于自然、取于自然。
-----------《夏季;罗布泊的地表温度高达 70~80℃ 下午三 四点时,帐篷里温度很高,蜡烛会自动弯下,巧克力糖融 化成水。下午考察队员也不呆在帐篷里,都躲避在车底下 避暑。还有一个警犬三条腿走路的故事让夏训诚记忆犹新。 1980 年 6 月,为了找失踪的彭加木,救队请求派出几条 警犬支援。后来,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滚烫的 地面上,警犬竟然用三条脚走路,剩下一条脚轮换着休息 。罗布泊几乎终年不降水,一年降水量仅为 10 毫米,但 一年的蒸发量却高达 3000 毫米到 4000 毫米。空气相比 湿度为零,这个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极其干燥,晚上把 皮鞋脱下来,皮鞋会变形。目前,科考队正在收集罗布泊 气象资料。看这里能不能定义为全国最干旱的地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共18张PPT)

作者在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时
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加以证明,具体 而准确地表现出了人类盲目用水。
列数字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 点说得更准确无误,增强说服力, 令读者信服。
是谁制造了这出悲剧? 人类制造悲剧!
人们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鼠目寸光,不懂得保护生态环境。
文章写的是罗布泊的消逝,为什么
(2)、请同学们为西部大开发出谋划策 。
学习重难点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 强烈的忧患意识。 2、体味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联系现实,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作背景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 “汇入多水之湖”。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 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 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呈葫芦形, 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 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 时仅为450平方公里。
3、“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 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 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这 样人为造成环境问题的悲剧不是一个两个, 而是不胜枚举。
能力拓展
本文是报告文学,它是用文学手段处 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 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 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 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 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 告”。
人类是渺小的,对大自然赋予我
们的礼物要珍惜。生态环境与我们的 生活息息相关。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 保护人类自己。
1、积累词语。 2、《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点拨》
3.第4段中写“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在
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描绘出一个美丽富饶、令人向往的“生命绿
洲”。与前文描述的罗布泊荒凉恐怖的景象形成强烈
对比,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想了解巨变的原因
所在。
部分来自《点拨》
4.文章第7、8两自然段引用资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这两段引用史料典籍,真实有力地说明了 昔日的罗布泊的热闹繁华和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 与今日罗布泊的荒凉恶劣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说 服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报告文学
来自《点拨》
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 文学样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是用文 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叙写现实生活中确 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 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特点是真实,艺术加工,形 象性,抒情性。
胡杨
来自《点拨》
胡杨又称胡桐,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 河西走廊。和一般的杨树不同,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 沙,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人们称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 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即使在地下水的含盐量很高的塔 克拉玛干沙漠中,照样枝繁叶茂,被人们赞为“沙漠的脊梁”。 它们用不屈不挠的身躯阻挡了沙暴对绿洲的侵袭,组成了一条 雄伟壮阔的绿色长廊,创造了“丝绸之路”的文明。因干旱缺 水和人为破坏,胡杨林面积锐减,目前仅存两万多公顷。为了 抢救胡杨林,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使胡杨林得到 了有效的保护。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4. 文体知识
5. 相关资料
6. 检查预习
7. 听读课文
8. 整体感知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11. 板书设计 12. 本课主旨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4. 拓展延伸 15. 教材习题讲解
16. 课后作业布置
1. 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探究造成 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 识。(重点)
2. 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 情性,增强语感。(难点)
3. 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可待续发展意识。(重点)
来自《点拨》
吴岗,报告文学作家。其代表作《善待家园—— 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获2001中国年度最佳报告文 学奖。本文就节选自此文集。
来自《点拨》
本文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 录》,这篇报告是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 发生的现实背景下创作的,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罗 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其水源是塔里木河, 后因河流流量减小,造成罗布泊周围沙漠化严重, 到20世纪70年代末罗布泊完全干涸。地质学家认为 人祸是造成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的原因。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部分来自《典中点》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答案】绿洲 仙湖——沙漠 神秘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萧瑟: 形容冷落;凄凉。
2.干涸: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干涸、干枯辨析 同:两者都含有缺失水分的意思。 异:“干涸”指没有水。“干枯”还包含草木由于 衰老或缺乏营养、水分等而失去生机或皮肤因缺少 脂肪或水分而干燥的意思。 例:(1)井里的水干涸了。 (2)刮了一夜大风,地上落满了干枯的树叶。
部分来自《点拨》
3.和煦: 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4.吞噬: 吞食、并吞。
5.裸露: 没有东西遮盖。
6.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也说桑田沧海。 例句: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 祖国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部分来自《点拨》
7.浑然一体: 完整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例句:一些小野花粲然绽放在草丛中,和那含露 的碧草浑然一体,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同学们,你们对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七 首·其四》这首诗一定不陌生吧。那“黄沙百战穿金 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铮铮誓言也似乎还萦绕在我 们耳畔。然而,楼兰这个著名的古城,如今早就被沙 漠吞噬,罗布泊也成了恐怖而又神秘的地方,吸引着 我们去揭开它的谜底,一睹它的真面目。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报 告 文 学
部分来自《典中点》
2.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答案】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 发展的观念。
部分来自《点拨》
1.文章开篇写探险家和科学家在罗布泊的失踪和遇难, 有什么作用? 【答案】用这些事实来突出罗布泊的神秘,引起读者 的阅读兴趣。
部分来自《点拨》
2.第3段属于环境描写,写出了罗布泊怎样的特点?并 分析其中使用的手法。 【答案】第3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罗布泊荒凉恐怖的景 象。描写过程中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 法,前一句用三个 “一”及“气温高达70℃”,从正 面准确地写出了罗布泊环境的荒凉恶劣;后一句进一步 用“不见”“没有”,侧面烘托其冷清,凄凉之状令人 叹息。
阅读方法解密
部分来自《点拨》
引资料作用分析法。引资料是常见的说明方法中的一种,是中 考说明文中考查的内容之一。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引用 名言、史料;引用趣闻、传说等。一般引用说明的作用是: ①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真实性;②增强文章说服力;③增 强文章趣味性,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可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 象。本文引用的是史料典籍,分析作用时,可这样表述:引用 了……史料(资料),真实有力地写出了……,增强了文章说 服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 读一读字音
sè 萧瑟
bèng 水泵
tiào 远眺
chè 清澈
qī 栖息
zhé 车辙
部分来自《点拨》
luǒ 裸露 chè 撤退
语境记忆法:偏旁辨字法,有水(氵)就清澈,有车(车)就有 辙,挥手(扌)赶快撤。
二 写一写字形
干hé( 涸 ) 和xù( 煦 ) gē( 戈 )壁
部分来自《点拨》
lèi( 肋 )骨 吞shì( 噬 ) cāng( 沧 )海桑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