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浅谈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的作用比较教学法,就其深层意义,是指研究“多种成果,都是从一定角度,向人们提供比较丰富的教育信息、评价、看法和建议”,简而言之,即指学生选择相近、相似、相同的阅读材料,进展比较阅读、鉴赏和写作训练。
学生掌握比较法,就可以到达不教而自能读书、鉴赏和作文的素质。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根底,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俗话也说:“有比较,有鉴别,才有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往往收效甚大。
论语说:“学而时习之。
”人在青少年时期,易学易忘,因此,学生学习过的课文、知识点,如果不复习,很快就会淡忘了,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复习”只是在考试、测验的前夕才有这个意念,因此,平时开篇导入,老师的牵动、带引是必要的,虽然堂上只有短暂的四十分钟,但只要教师控制得好,复习旧课和讲授新课都会相得益彰,尤其是比较阅读,它能扩大课堂的容量。
如在学习《沁园春雪》的时候,让大家复习《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先找出写雪的句子,再从写作背景、文章主旨进展比较。
《江雪》中勾画了一个洁、静、寒凉的画面,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一切景语皆情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景交融,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愁”表达了作者的心情,而《沁园春雪》那么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魂壮志和豪迈情怀。
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既复习了旧课,又有效地传授新课,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究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比阅读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比阅读的有效策略
对比阅读是指对比两个或多个文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比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扩大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增强记忆力等。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对比阅读策略:
1. 选择合适的文本进行对比:选择两个或多个主题相近、文章结构类似、语言简练地文本进行对比,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2. 分析标题、图表和文章结构:在进行对比阅读之前,先要分析标题、图表和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重点,从而更好地进行对比阅读。
3. 将文章分成段落进行对比:将文章分成段落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啟发读者有效侦测问题走势,进而更好的分析文章主旨,并挖掘文章深层语意。
4. 将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进行对比:关键词和句子是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主旨。
5. 使用笔记或流程图:在进行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笔记或流程图来整理和归纳对比的信息,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文章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6. 合图表结合:对于有图表的文章,学生可以结合图表来进行对比阅读,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7. 聚焦特定目的和主题:对比阅读前,老师需要指明本次对比关注的目的和主题,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聚焦。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加深对文章主题的探索和储备。
高中语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比较与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比较阅读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2. 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理解比较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2. 学习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3. 分析比较文本的共性和差异;4. 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5. 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比较阅读的概念,并解释比较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习比较阅读方法与技巧使用示例文本,引导学生学习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如文本分析、材料整理和思维导图等。
3. 分析比较文本的共性和差异找出两篇相关文本中的共性和差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引导学生对比较文本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观点。
5. 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比较阅读的结论,撰写一篇短文,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
六、教学评估方法1.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估;2. 学生对比较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运用情况的评估;3. 学生对于文本共性和差异的分析能力的评估;4. 学生对于综合分析与思考的能力的评估;5. 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评估。
七、教学扩展1.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2. 结合历史、哲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的比较阅读教学;3.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批评性阅读和评价。
八、教学反思通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比较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然而,教学设计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例如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环节、提供更丰富的文本材料等。
九、结语比较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比较与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导言: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丰富语言知识,开拓思维,培养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不同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方法。
一、比较文本的选择与分析比较阅读需要选择具有一定关联性和可比性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选择两篇讲述同一主题的短文,如描述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地方等。
也可以选择两个意义相近但形式不同的文本,如一篇散文和一篇诗歌,一篇新闻报道和一篇小说等。
在选择文本之后,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分析,明确文本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例如:文本讲述的是什么内容?有哪些主要人物或事件?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信息,为比较分析打下基础。
二、比较文本的相同点与差异点在进行比较阅读时,学生需要重点分析文本的相同点和差异点。
比较相同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之间的共性,比较差异点可以帮助学生区分文本之间的特殊之处。
学生可以通过列出表格或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相同点和差异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分析相同点时,学生可以关注文本表达的主题、情感、人物性格等方面。
两篇文章都在讲述勤劳的故事,都强调了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在分析差异点时,学生可以关注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
一篇故事着重于描述人物的外貌和行为,另一篇则注重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
三、探究文本背后的理念和价值观比较阅读不仅仅是比较文本本身的相同点和差异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蕴含的理念和价值观。
学生可以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来探究文本的深层意义。
学生可以思考为什么两篇文本中都强调勤劳的重要性?这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念?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四、运用比较阅读拓展思维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逻辑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比阅读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比阅读的有效策略
对比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策略,它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下面是一些对比阅读的有效策略:
1.注重选材:对比阅读的材料应该选择有明显对比的文章或段落。
例如,同一主题的
两篇文章、同一事件的两个不同立场的报道,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等等。
2.观察类似点和不同点:读前先帮助学生预习,让学生观察两篇文章或段落之间的相
似点和不同点,理清比较的焦点,开展思考训练。
3.通过对比理解:对比阅读要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要让学生能够抓住相似点和
不同点,从而推断合适的信息,提高理解能力。
例如,通过对比两个城市的气候的不同,
学生可以了解气候的基本知识,并开始形成独立思考的态度。
4. 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呈现,例如图片和实物展示,影视影像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比较的力度和效果,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5.积极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也是对比阅读的重要环节。
在学生阅读完对比材
料之后,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差异和异同点的特点,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
提出疑惑和让学生自由发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考。
6.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对比阅读中收集资讯和信息的能力:在不断的比较中,不仅学生
的语文阅读水平会有所提高,也会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对比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在学生的语文教育中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如何更好地利用对比阅读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提升自己,是教师在文学课中需
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之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比较阅读是指通过对不同文本、不同版本或不同观点的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据此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判断。
比较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
教师可以选择两篇相似或相反的文章,让学生对其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发现文本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他们的比较分析能力。
比较阅读能够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的思想观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对文本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比较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评价文本。
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比较,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学生也可以根据对不同文本的比较,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判断。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比较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学生可以理解和应用不同的观点、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比较阅读还可以将语文阅读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结合,帮助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一定的引导下,自主选择文本、提出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判断。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从比较中深入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比阅读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比阅读的有效策略对比阅读是指通过对比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比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以下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比阅读的三种有效策略。
一、文本对比策略1.对比不同版本的同一故事: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不同版本的同一故事,如《小红帽》的不同版本。
通过比较不同版本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塑造、结局等方面的异同,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文学作品的多样性。
学生还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提炼出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或知识,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2.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教师可以选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在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还可以培养自己在文学鉴赏方面的敏感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1.个人读者对比策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和同伴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观点,并进行对比分析。
学生可以在分享中学会倾听,了解不同角度的观点,并从中汲取新的见解。
个人读者对比策略也可以加深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群体读者对比策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对同一文本进行对比阅读。
每个小组可以分析和比较自己组内成员的理解和观点,从而形成群体对文本的共同理解。
通过群体读者对比策略,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1.对比故事和插图: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故事,然后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自己绘制插图。
通过对比学生的插图和教师给出的范例插图,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插图中的不足之处,并改进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对比插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对比阅读材料和实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内容,选取一些能够触摸、感受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通过对比感受到的实物和材料中的文字信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阅读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阅读分析一、对比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对比阅读是指在阅读两种或多种相似或相对的文本时进行比较的一种阅读方式。
对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展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对比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文本的异同之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含义,抓住重点,理清脉络,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对比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比较、归纳、概括,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
对比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比两个文本的内容,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矛盾、不足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
对比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对比阅读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提高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对比阅读的实施策略和方法1. 精心选择对比材料在小学语文课堂对比阅读中,首先要精心选择对比材料。
对比材料的选择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代表性,富有教育意义。
对比材料之间的异同明显,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
2. 提前进行预习在进行对比阅读之前,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对比材料,了解文本的内容,对比两种材料的异同点。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深入地理解两种材料。
3. 指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在实际的对比阅读过程中,老师需要适时地给学生提供指导。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比较两种文本的异同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老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加深对比阅读的效果。
4. 进行总结和思考在对比阅读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阅读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阅读分析
对比阅读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文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和传递
的信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比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
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的对比阅读进行分析。
对比阅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比不同文
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对比阅读还可以
培养学生辨析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对比阅读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取适当的对比文本,二是指导学生进
行对比分析。
在选取对比文本时,要选择内容相关、文种不同、观点相异的文本,以激发
学生的思考。
在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从主题、立意、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前导学、课堂讲授和课后讨论。
在课前导学阶段,教
师可以通过导入新课、提问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比阅读的意识。
在课堂
讲授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等方式,帮助
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在课后讨论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分享自己
的对比分析结果。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对比分析的方法和提高阅读理
解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阅读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阅读分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比阅读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对比阅读是指通过对比两段或多段材料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所学内容的一种阅读方式。
对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对比阅读的目的、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比阅读的目的对比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事物或观点的异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对比阅读的内容组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比阅读的内容通常较为简单,选择的材料一般是以学生已学知识为基础,并围绕特定的主题或议题展开。
比如在语文课中,老师可以选择两篇关于同一主题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本之间的对比和分析能力。
三、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法:教师首先介绍对比阅读的概念和目的,并通过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对比阅读。
教师可以挑选两篇适当的短文,将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行整理,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对比阅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讨论交流法: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比较和交流,并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讨论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启发式引导法:教师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提出一些问题和引导性的提示,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比阅读的教学示例以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昆虫的家园》和《江南的雨》为例,展示对比阅读的教学示例。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比较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比较阅读一、比较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文学作品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或形式相近的两篇或多篇文学作品组合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的教学方法。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二、比较阅读的内容文学作品比较阅读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是对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对不同作者同一类型作品的比较,还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可以是相同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是题材、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
常见的比较方式有以下几种:相同题材作品比较;主题相近或相似的作品比较;同一体裁作品的比较;表达方式相近或相似的作品比较;诗歌意境的比较;重要词句含义的比较等。
在进行比较阅读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比较内容和方式。
三、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比较阅读材料,设计教学方案。
其次,要向学生介绍比较阅读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实施阶段(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阅读时,要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为下一步比较分析做好准备。
(2)找出异同,分析原因。
在比较分析时,要让学生找出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可以通过列表或举例等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3)讨论交流,深化认识。
在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4)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比较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3.巩固阶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与比较阅读有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阅读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阅读分析一、对比阅读的特点1.有利于理解和分析文本对比阅读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和对照阅读的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小学生可以通过对比同一作者不同作品,或者不同作者的同一题材作品,来体会作者的风格和文学思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学会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赏。
他们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出文本中的优缺点,发现文本的独特之处,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童话故事,学生可以发现不同版本中的差异和变化,思考不同版本之间的利弊,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对比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增加文学知识积累。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对比阅读的应用方法1.教师示范引导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对两篇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比阅读实践。
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比阅读。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对或几对相关文本进行对比阅读。
通过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共同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课外拓展对比阅读除了课堂上的对比阅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对比阅读。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去寻找和阅读相关文本,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课外拓展对比阅读,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增加学生的文学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对比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1.选择适合的文本在进行对比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文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比较阅读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富有对比性的文本,比如同一主题的两篇文章、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见解等,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提高对内容的理解。
比较阅读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主动去思考和探讨问题,从而增强对阅读的兴趣和投入度。
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文本,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从而提高他们对文学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把握能力。
比较阅读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对文本进行分析和比较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比较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从而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增进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比较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语言国情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文学情感。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综合国情素养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较阅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透过文本表面的字句语意,找出文本之间具体的差异和相似,从而调动他们对文章的敏感度和观察力,锻炼他们的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由此可见,比较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手能力。
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生也应该主动参与到比较阅读的学习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比较阅读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阅读引言对比阅读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文本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对比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本文将从对比阅读的意义、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以及对比阅读的评价和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对比阅读的意义对比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比阅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
通过与其他文本进行对比,学生需要进行思辨和判断,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其次,对比阅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将不同文本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特点,拓宽他们的视野。
最后,对比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几种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可用于对比阅读。
对比文本之间的异同点一种常见的策略是让学生比较两个或多个文本之间的异同点。
教师可以选取主题相近的文本,让学生通过比较展示出作品之间的差异,例如主题表达方式、角度取向、情感表达等。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写作的方式来完成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对比不同作者的观点和风格另一种策略是让学生比较不同作者的观点和风格。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来了解不同作者的思想和风格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或演讲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
对比不同版本的作品还有一种策略是让学生比较不同版本的作品。
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例如不同作者的翻译版本或者不同时期的改编版本,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来理解作品在不同时代和背景下的变化和演变。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讨论或写作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对不同版本的理解和评价。
对比阅读的评价与展望对比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表明,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阅读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语文中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语文中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对比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种比较阅读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一、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将能够:1. 提取并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2. 分析和对比不同文本的文体、结构、语言特点等;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选择两篇或多篇适合比较的文本,例如同一主题下的两篇诗歌、两个同类型的故事等;2. 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包括文本原文、辅助解读材料等;3. 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图片或者提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境?”“你们对这个话题有什么了解?”等等。
2. 文本阅读在这一阶段,教师将分发给学生阅读文本,并针对文本的理解、主题、情感等方面提出问题。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答案,积极参与文本解读的过程。
3. 文本比较学生阅读完两篇或多篇文本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两篇文本的主题是否相似?有何异同?- 两篇文本各自的文体、语言特点是什么?对表达有何影响?- 两篇文本的结构有何异同?对理解文本有何帮助?- 你更倾向于哪一篇文本?为什么?4. 总结归纳在这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比较阅读对你们理解文本有何帮助?- 通过比较阅读,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 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你们打算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策略?四、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比较阅读的掌握程度;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反馈,评价学生对比较阅读教学的理解和应用。
五、延伸拓展完成比较阅读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写作或创作活动。
例如,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比较阅读的读后感,或者根据两篇文本的共同特点创作一个小故事等。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法
4.词义比较中理解词语运用的情景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语句中词语的本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引申、比喻等相关联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运用语言的技巧能力,感受语言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如《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寒”就要从句子中去体会,不能照本意去理解。
二、由内而外,潜心品读句子
1.从修辞比较中感受语句的意境。指导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体会和感悟作者在语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造句水平。
2.从句式比较的角度揣摩语句的情感。指导学生通过对特定语句中句子的语气或句式的理解,来体会语言运用的优美。如《忆江南》中的最后一句可让学生换成陈述句表达。讨论之后,学生觉得不要说诗人自己,就连欣赏佳作的后人都难免会产生欲去江南一睹为快的想法,其作用不言自明。
3.语段的形式对比中领悟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的不同段落表达形式反差很大,内会出现事例介绍,其详略程度也相同。有些文章前面有意地抑,到后面则充分地扬。此类文章适合对前后段落作表达形式的比较。如《特殊的葬礼》,教师可补充资料,播放视频。在反复的比较阅读中,学生深切体会到塞特凯达斯瀑布现在的虚弱与无奈,以及人们的心痛与遗憾。
3.同一主题的不同特色之比中领略作者的创作个性。经常性地选择一些相同题材或相近文体的文章进行“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品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学习到风格各异的语言表现风格。
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050ZhenZhiZhuoJian 真知灼见enZhi uoJian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 要:比较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地对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加工,加深对文本的感悟,进而提高表达能力。
文章通过情境比照、朗读比较、词语品味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比较阅读;方法运用一、情境比照,感悟语言魅力在《牧童》一诗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教学片断。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并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这幅图的内容——“一个穿着蓑衣拿着笛子的牧童,躺在广阔的草地上,望着高悬天际的一轮圆月……”再找出相关诗句,并把诗句标注在插图相应的位置上。
并问学生:“如果你就是画中的那个小牧童,在一个无人的夜晚,来到铺满绿草的原野,躺在月亮之下,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生回答:“有点害怕、寂寞。
”“很恐怖……”我便说:“那你就带着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这两句。
”于是,学生以深沉而缓慢或轻柔的语调诵读诗句。
再出示原文,让学生以刚才的语气完整地朗读全诗,并说说朗读这两句话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此时应该是舒适的,不会带着类似“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愁思。
最后请学生再以自己理解的情感投入朗读,将月下少年的悠闲自在表现出来,学生在情境对比教学中轻松体会了诗文情感,摆脱之前先入为主的“明月”等于“愁思”的偏见。
二、朗读比较,活现语言情感如果说情境对比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想象、体会作者情感,那么朗读比较教学就是锻炼学生们的耳朵,在听觉感官上唤醒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欲望。
它主要是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对提高朗诵技能大有裨益。
如在教《忆江南》一课时,我特地作者简介:余淑娴(1984—),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有清韵优雅的古筝曲、凄凉沧桑的二胡曲、振奋欢快的唢呐曲……结合背景音乐,我以不同情感、语速、语调进行朗读,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
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之我见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找出异同点。
这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加深对人物、主题、写作特色的理解,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并最终以读促写,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说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肢解文章,以教师滴水不漏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感悟。
这也是为师者努力追求的境界。
可以试着从不同作家的笔下的同一事物入手,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下苏教版第六单元《毛泽东词二首》这课中除了有毛泽东的两首词外,还附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上完《沁园春·雪》后,让同学先读陆游的原词,谈谈对陆游笔下梅花形象的见解,学生能说出,这一株梅花在黄昏时分,风雨中寂寞、孤独地开放,它报春而不争春,可梅花哪怕凋零,化作了尘土,也依然会保持自身的香气。
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来看,这梅花身上有作者身上的许多影子,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备受排挤、打击,纵然清高,却是孤独、寂寞的。
读完陆游的词,再让学生读毛泽东笔下的同名篇《卜算子咏梅》,并提醒学生注意小记的内容,反其意而用之,那么他的笔下梅花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请你联系具体的句子,说说梅花的形象。
“一个笑字,让我看到梅的乐观!”“已是悬崖百丈冰,让我看到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开放,一个俏字写出梅花报春而不争春品格高洁动人。
”把毛泽东的词同陆游的词进行比较,找出两首诗的异同点。
其一都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
不同点在于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孤独、寂寞的,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充满了斗争和进取精神,从这点上来说陆游笔下的梅花值得同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精神可嘉,让人赞赏。
二、通过比教,可以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作品鉴赏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文学知识的综合检验。
语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语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而比较阅读则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辨别材料中观点、态度、情感等要素的能力;4. 培养学生比较和评价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具有相关主题的文本材料,例如两篇文章、两首诗歌、两幅画等;2.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3. 准备一些小组活动的指导材料,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
四、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比较阅读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探究选择一对相关的文本材料,以小组形式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例如:- 这两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作者的写作风格有何特点?各有什么亮点?- 文中观点的支持如何?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 文中的情感表达有何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分析和总结。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引导和解答。
3.分享与展示请学生代表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和比较结论。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加深对比较阅读的理解。
4.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以个人形式,选择其他相关的文本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可以在家自行完成,或者在下次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和分析表现,评估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2. 收集学生完成的个人拓展作业,评估他们的比较和评价能力。
六、反思与总结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比较和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小组合作活动也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七、参考文献(此处不再赘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一、引言
二、比较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1. 比较教学法概述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相同和不同,来促使学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比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事物的联系和对比,从而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2. 比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文章的内容、情节、人物形象等,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比较教学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选择适当的文本
在实际教学中,选择适合进行比较教学法的文本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内容丰富、立意深刻的文本进行教学。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理解和比较的文本。
2. 教学设计
在比较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比较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3. 学生实践
五、结论
通过对比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比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比较教学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教师也可以不断探索和创新比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中图分类号】g63.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2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广泛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于学生深入认识语文现象,把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比较阅读就是运用比较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什么是比较阅读所谓比较阅读即把内容或刑事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联系的作品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式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式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可见人们认识一切事物都要把此事物与彼事物发现加以异同比较,从而决定对他们如何评价。
在教学中进行比较,是激发思维,加深对课文理解和认识的有效方法,因为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训练便是能力的训练,而能力训练的关键一环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比较。
二、比较阅读的特性1.差异性。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形成了事物自身的特点。
换言之,此事物即此事物而不是彼事物。
但这些差异的表现,则需要从比较中产生。
任何事物如果都孤立的存在,都不能显现出自身的特点,无论你其实好使坏,比较阅读也是同样,如果只鼓励地讲解谋篇作品的某些特点,那么即使讲解的再生动,再清楚,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而经过比较,不同的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的特点均能突现出来。
也就是说由于此种阅读教学可使作品特点通过比较后,差异表现更为突出,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实践性。
一般地说,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只是老师讲,学生听。
近年来,这种教法虽有所改变,但学生的主题的地位依然没有全部形成,多数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运用比较阅读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逐步发挥其主题作用,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去领悟,去占有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实践能力。
反之,如果他们不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就不可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所以他们必须读,而且深入地读,积极实践。
3.高效性。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是一种大容量的教学方法,在单位时间里,可以对多种内容有所理解掌握,可以说确是举一反三,比过去的一堂一项内容,几堂一篇课文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了小路,学生在中学阶段里获得的知识可以是传统教法中获得的知识的两三倍或更多。
因此,比较阅读具有高效性的特征。
4.趣味性。
比较阅读改变过去沉闷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发挥聪明才智。
可亲自发现事物中本质的内容,加深了阅读理解的深度,同是还发现了自我能力,这必定会使学生对自己学好语文有了信心,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区位。
特别是经过比较阅读的之后,会发现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律,是过去那种语文的不可知变为可知,在此基础上再去领会作品中深刻的内蕴,必定会感受到语文的美丽,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比较阅读的类型1.内容比较。
内容比较即以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创作意图等为对象的比较。
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次,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愁烦、孤芳自赏,令人读后有压抑消沉之感;毛泽东所写的梅花却不同,他们在飞雪中,在悬崖上,争妍斗俏,为自己能做报春的使者而“在丛中笑”,其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斗争精神及谦虚的胸怀感人至深,令人读后振奋鼓舞,充满希望。
同样是咏梅,但梅花的形象不同,作品的主旨也不同,反映出的作者思想也迥然不用。
陆游的词是他在宋代头像派的排挤下,抗金抱负不得施展而倍感孤独寂寞的反映;而毛泽东的词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际上反华大合唱,用于u坚持斗争,充满胜利信心的乐观注意精神的写照,说明创作意图也不同。
2.形式比较。
形式比较是以作品的结构形成、表达方法、文章体裁、语言特色等技巧运用为对象的比较。
如《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分别是北宋两位散文大家王安石、苏轼的佳作。
两篇文章均以借景生论,以事为理为表达手段。
但略加分析就会发现两篇文章在结构的组合上有着不同之处。
《游褒禅山记》是先记游山,后发议论;《石钟山记》则是先发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书法感想。
3.作家的风格比较。
作家的风格比较式以作家整体创作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等为对象的比较。
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追寻到卓家思想发展和创作能力的轨迹,窥探到作品之外的作家的志趣、情绪等内心世界,发现作家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中所带有普遍性的共性与独特性的个性。
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纪念》,虽然同是纪念革命烈士,揭露反动派罪行的杂文,单文中体现的感情却不同,前者外露,后者深沉。
对我额来的预见不同,前者热切期待革命的到来,后者坚信革命必胜,反动派必败。
这些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事实上,1926年到1938年,正式鲁迅先生从一个刚刚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共产主义的战士的过程,也正是这种思想立场的发展变化才才造成了两文思想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4.篇与篇之间的比较。
在有关的单篇与单篇的课文之间,可抓住一两个侧面进行比较,明确其异同,揭示其内部规律。
如一组游记散文:《菜园小鸡》、《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石钟山记》,他们都记叙了美好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掌握各篇写景特色,表现出一幅具有奇光异彩的画面,则是阅读这几篇记游散文的共同要求。
《菜园小记》重在记人;《小石潭记》重在写景;《醉翁亭记》重在抒情;《岳阳楼记》重在述志;《桃花源记》重在畅想;《石钟山记》重在论理。
由于有不同的写作目的,所记情景也就不想通过:《菜园小记》只写一园一地之景;《小石潭记》只写一潭一石之景;《醉翁亭记》而写人的生活片段之景;《岳阳楼记》则写各个季节组合之最;《桃花源记》而写世外桃源虚物之景;石钟山记则写有关方面截取之景。
这样抓住几个侧面进行比较,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立意与取材的关系,构思与使用艺术技巧的关系,从而提高综合分析和阅读、写作复杂记叙文的能力。
5.单元整体教学比较。
高中语文第三册小说单元四篇小说《祝福》、《守财奴》、《装载套子里的人》、《母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通过比较,看清楚作品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
多方面或多角度地比较作品的相同点或相异点是比较阅读的关键。
而这四篇小说,乍一看没有可比性,而仔细分析,则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进行比较。
《祝福》使学生认识反动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封建礼数的毒害就是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广大妇女想要得到解放,只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铲除了封建礼教才能实现;《守财奴》是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爱财如命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装载套子里的人》使学生认识到,面对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壮大,旧的沙皇专制制度和它的维护者无论怎么样垂死挣扎都逃脱不掉崩溃和灭亡的命运;《母亲》使学生了解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和高度品质,并且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从写作方法看,四篇小说都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都注重了环境描写。
从描写的方式看,都注重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祝福》和《装载套子里的人》是短篇小说,《守财奴》和《母亲》则是长篇小说的节选。
从高叙事方法看,《祝福》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其他三篇小说则不然;同是语言描写,小巷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四篇小说的重点也各不相同。
6.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式跨越历史、时间以不同时期的有一定联系的作品为对象的比较。
如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的《过秦论》、《六国论》及《阿房宫赋》三篇文章,经比较便可发现,他们虽然写于不同的年代,出自不同的作家之手,但却有着学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内容上,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统一天下又灭亡,秦统一天下这一史实;写作目的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当朝帝王进行规劝;形式上,都运用逐层推进的结构方式;语言上整散结合,并运用那个了对比、排比、设问、对偶等修辞手法。
当然经过比较还发现,除了诸多相同点之外,由于各位作者以及语言、问题诸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这种纵向比较,便于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历史发展轨迹的异同,去辩证、透彻地分析故事情节的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内蕴。
7.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跨越地域空间,以同一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统一作品中处于平行状态的有一定联系的内用(如人物等)为对象的比较。
小说《祝福》中的人物,同属一个家族的鲁四老爷及“我”,对待祥林嫂的态度却很不同。
鲁四老爷顽固保守、思想反动,崇尚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为人自私、冷酷无情,厌恶祥林嫂是寡妇、鞥库打击丧父失子的祥林嫂。
而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反封建的倾向,因而憎恨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
“我”惊慌、负疚;想到祥林嫂悲惨的一声,想到她的惨死,听着那声声祝福的爆响,“我”甚至不无嘲讽帝感到:“天地圣众音欠享了牲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天空中蹒跚。
”从而深沉地体现了“我”憎恨封建社会及封建礼教,憎恨其卫道士鲁四老爷,憎恨哪些只护佑富人的“天地圣众”同情孤苦无助的祥林嫂却又无可奈何的郁闷心情。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们对于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封建卫道士的冷酷无情,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哀,小自残阶级知识分子有限觉悟和软弱,也就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四、比较阅读的意义1.能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其本质特性的,即具有特殊的矛盾,有千差万别,但又互相联系的,发展的。
比较阅读恰好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更加具体的反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因此,在比较阅读过程中,学生实际是在感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可以逐渐掌握运用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认识世界,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善于运用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
2.能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跨越时空的比较阅读中,不同时代的作家,有不同的世界观,及时可以使用相同的形式,但一定会塑造出不同的形象,表达不同的主旨,这是由于历史时代造成的。
通过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历史环境、时代、条件来解释作家个性的差异及作品内涵的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建立起具体地,历史地认识事物的争取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由于比较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然会形成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学生主动学,有较大的投入,不断有新的发现,还会有新的问题,这样一来必然会促进教师备课向深入发展,吃老本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了主体作用,促进了老师的教学更加深入,确实起到主导作用。
学生何老师的新型关系必然极大地冲击传统教学方法,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毫不夸张的地说,这就是神话课堂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