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工程》第10章-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完整版)《交通安全工程》习题一

2-2-4 10、简答轨迹交叉论的基本观点。
2-2-8 11、简答系统理论的研究内容。
2-2-1212、简答瑟利模型提出的事故预防的方法是什么。
2-2-1413、A—C模型预防事故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3-114、简答事故预防的目标
2-3-215、简答事故预防的技术原则。
2-3-41、什么叫事故法则,从事故法则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谈谈自己的看法。
2-22、结合详尽事故案例,说明如何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
2-1-14 2、简答个人的应力因素。
2-1-16 3、人的差错的原因。
2-1-17 4、人的差错按照执行计划阶段的错误性质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2-1-185、简答人的差错率预测方法的分析步骤。
2-1-19 6、人—机系统分析法的步骤。
2-1-20 7、简述防止操作人员发生差错的预防措施。
2-2-1 8、简答事故频发倾向者的性格特征。
1-2-54、简答人-机-环境系统的研究方法。
1-3-25、简答事故的特征。
第二章
一、填空题(每题《1-1m》)
2-2-71、系统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1235)(2-2-22、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简易发生事故的倾向称之为。
2-2-103、瑟利模型是根据分析事故致因的理论。
2-2-114、瑟利模型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
①人②原材料③机④管理⑤环境
2-2-9 3、下列属于系统理论的事故致因模型的是(34)
①P理论②A—C模型③瑟利模型
④安德森模型⑤3E
2-2-14 4、以下属于A—C模型预防事故采取的措施的是(1245)
道路交通安全法讲解

道路交通安全法讲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交通迅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道路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xx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20xx年4月28日,与之配套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经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20xx年5月1日,一法一规同步实施。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全面走向法治时代的崭新开端。
二、主要内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强调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确定了它的根本出发点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核心是保护交通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基本原则是依法管理、方面群众。
《道路交通安全法》共八章一百二十四条,一万五千多字,分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责任、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八章。
它从我国道路交通的实际出发,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借鉴发达国家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对道路交通活动中交通参与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全面规范。
(一)交通管理和安全教育责任道路交通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
多年来,由于体制的原因,在车辆牌证管理、驾驶员技能考试和道路安全畅通保障等方面,存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矛盾突出的问题。
《道路交通安全法》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原则,明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唯一的执法主体,避免了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的混乱。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10章安全人机工程的应用

通过应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原理,优化乘客座椅设计,提高 乘客乘坐舒适度,降低长时间飞行带来的疲劳感。
紧急逃生设施规划
依据人体测量数据和行为特征,合理布局紧急逃生设施,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乘客能够快速、有序地撤离。
安全人机工程在航空电子设备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界面设计
航空电子设备的人机界面需符合人体视觉和操作习惯,提供清晰、 直观的信息显示和便捷的操作方式,降低操作失误的风险。
设备操作界面优化
简化设备操作界面,降低操作难度,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
安全人机工程在工作环境改善中的应用
照明和色彩管理
通过改善工作场所的照明和色彩,降低工人的视觉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噪声和振动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作场所的噪声和振动,保护工人的听力健康和舒适度。
通风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座椅设计
根据人体工学原理,设计 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和舒适 度的座椅,减少长时间驾 驶的疲劳感。
操作界面设计
简化操作界面,使驾驶员 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快速、 准确地操作汽车的各种功 能。
安全人机工程在交通信号设计中的应用
信号灯设计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优 化交通信号灯的布局和颜 色,提高驾驶员的识别速 度和准确性。
信号时长设置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合 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时长, 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 做出反应。
交通标志设计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优 化交通标志的形状、颜色 和字体,提高驾驶员的识 别速度和准确性。
安全人机工程在道路安全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道路线形设计
01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优化道路线形设计,确保驾驶员能够安
确保工作场所具备良好的通风和temperature control,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降低因 环境不适而导致的生产事故风险。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笔记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笔记绪论一、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概念和目的1. 概念交通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交通流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监督和调控,以实现交通安全、顺畅、高效的一种系统性工作。
它涉及到交通规划、法规制定、行政管理、秩序维护、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
2. 目的(1)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优化交通流,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减少拥堵。
(3)减少交通拥堵: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和管理,降低拥堵频率和程度。
(4)保护环境:通过交通管理减少车辆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内容和原则1. 内容(1)交通规划:包括交通发展战略、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规划、交通需求预测等。
(2)交通法规:涉及交通法规的制定、修订、执行和监督,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
(3)交通行政管理:包括交通政策的制定、交通宣传教育、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等。
(4)交通秩序管理:维护交通秩序,包括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组织、交通疏导等。
(5)交通运行管理:涉及行车管理、慢行交通管理、停车管理等日常运行管理。
(6)优先通行管理:实施公交优先、紧急车辆优先等措施,提高特定交通流的通行效率。
(7)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通过交通系统优化和需求管理,实现交通供需平衡。
(8)特殊事件交通管理:针对节假日、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下的交通管理。
(9)交通拥挤管理:通过多种手段缓解和预防交通拥堵。
(10)交通信号控制:设计和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2. 原则(1)科学性:基于交通工程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科学理论进行交通管理。
(2)系统性:将交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协调各组成部分,实现最优运行。
(3)预见性:根据交通发展趋势,提前规划和管理,避免问题的发生。
(4)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应对不同交通问题。
(5)公正性:确保交通法规的公平执行,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释义第一章总则总则是一部法律、法规纲领性、概括性的规定,为其他各章的具体规范奠定基础。
其他各章的内容必须体现总则确定的基本原则,具体运用时也必须符合总则确定的原则和精神。
《道路交通安全法》总则共七条,分别规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原则,各级政府的交通安全管理职责,道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以及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工作等内容。
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释义] 本条是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立法目的又称立法宗旨,是制定一部法律、法规的主要意图。
在有的法律、法规中,还往往同时明确规定制定法律、法规的立法依据。
我们在这里将主要结合立法的起草和论证,向大家介绍一下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必要性和立法过程,便于大家理解和了解这部法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加深对本法立法目的的了解。
一、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十分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交通法制取得了较大进展。
国务院从1988年开始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等行政法规。
与之相配套,公安部陆续制订了《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交通违章处理程序》和《机动车登记办法》等15个部门规章。
另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上述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的贯彻落实,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道路交通的需求迅猛增长,机动车和交通流量大幅度增加,而城乡道路建设相对滞后,再加上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法制观念普遍淡薄,交通违法现象十分严重,致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逐年上升,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害。
交通监理工程师目标控制两门课程各章节分值分布及总结

【交通监理工程师目标控制两门课程各章节分值分布及总结】一、《交通工程管理》课程的章节分值分布及总结1. 第一章:交通工程概述- 分值:10分- 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对学生对交通工程的整体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2. 第二章:交通工程规划- 分值:15分- 总结:本章重点讲解了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对学生理解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具有指导作用。
3. 第三章:道路工程管理- 分值:20分- 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道路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对学生了解道路工程的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4. 第四章:交通设施管理- 分值:15分- 总结:本章主要讲解了交通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对学生了解交通设施的分类、功能和管理要点具有重要意义。
5. 第五章:交通工程安全管理- 分值:20分- 总结:本章重点介绍了交通工程中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对学生了解交通事故原因分析、预防和应急处理具有指导作用。
6. 第六章:交通工程质量管理- 分值:20分- 总结:本章重点讲解了交通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对学生掌握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7. 第七章:交通工程监理- 分值:15分- 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交通工程监理的基本职能、应用技术和监理要点,对学生了解交通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8. 考试总结:- 本门课程考试重点关注学生对交通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掌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交通工程监理》课程的章节分值分布及总结1. 第一章:监理概述- 分值:10分- 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监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和作用,对学生对监理工作的整体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2. 第二章:监理法规和规章- 分值:15分- 总结:本章重点讲解了监理工作的法规和规章,对学生了解监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和规范要求具有指导作用。
3. 第三章:监理管理体系- 分值:20分- 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监理的管理体系和方法,对学生了解监理工作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接入管理技术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 e at n f iiE gn ei ,N ni ies yo rn uisadAsrn uis 1D pr me t vl n ier g aj gUnvri f oC n n t Aeo at n t a t ,Naj g2 0 1 , hn ; .Y n c o c ni 10 6 C ia 2 a g n zo ni gL cl a ainB ra , n z o 2 0 9 J n s hn ) h uHaj n oa T x t ueu Ya gh u2 5 0 , i g uC ia a o a Ab ta t Ac e sma a e e tc n ef ciey i p o eta f a ey,i ce s h a a i n e u eta s sr c : c s n g m n a fe tv l m r v r fi s ft c n r a et ec p ct a d r d c r n — y p ra in d ly o tto ea .A co dn o t ec a a trs i o ie r fi lw n p ca r a e r mei hn ,i c r ig t h h r ce itc fm x dta f fo a d s e il o d n tfa nc ia t c h sg e tp a t a au .Th sp p rp e e t h c e sma a e n e h oo ya p idt h o dc n i a r a r ci lv l e c i a e r s n st ea c s n g me tt c n lg p l ot er a o d — e
2 接入管理技术在道路 安全 中的设 计
接入管理 可以为不 同的道路 使用者 , 如机动 车、 自行 车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条文阐明条文说明1.0.1 本条是制定本规程旳目旳和意义。
1.0.2~1.0.3 是对“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旳详细化、详细规定和保障手段。
1.0.5 本规程与交通部颁布旳规范、规程和国家有关原则旳关系。
2.0.1 施工组织设计中旳安全技术措施,必须要有针对性,防止一般性口号化旳条文。
编制人员必须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
根据不一样旳工程构造、不一样旳施工措施、不一样旳现场环境,以及选用不一样旳机械设备,使用不一样旳原材料等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旳以防止为主旳安全技术方案。
2.0.2 特殊工种人员,通过专业培训获得旳合格证书,必须是主管部门发放旳,方可有效。
2. 0.3 安全专职人员旳配置,按国务院(79)100号文献规定:“按企业职工总数3‰~5‰配置”,“企业旳安全检查人员属生产人员,应保持稳定,不要轻易调动”。
2.0.6 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通过试验。
2. 0.7~2.0.8 对劳动保护用品检测旳根据是对应旳国标。
检测可分定期检测和随时抽检两种,保证劳动保护用品对劳动者旳保护功能。
2.0.10 本条根据1988年5月27日劳动部颁发《有关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旳暂行规定》制定。
安全技术措施所需经费,根据1973年国家计委《有关加强防止矽尘和有毒物质危害旳告知》和1979年国务院批转国家劳动局、卫生部《有关加强厂矿企业防尘防毒工作旳汇报》制定:企业每年应在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资金中安排10%~20%,用于安全技术措施,不得挪用。
3. 1. 1~3. 1.3 施工现场旳总平面假如布置不妥,会导致暂设工程旳多次迁移、材料旳多次运送,会给安全施工留下隐患。
平面布置图一经确定,不能任意更改。
3. 1. 4~3. 1.5 参照《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制定。
3. 1.6 参照铁道部们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1-87)第4.2.2条制定。
交通安全工程第6章-车辆因素与交通安全(1)

我国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 规定,机动车应设置足以使其减速、停车和驻车的制 动系统或装置,且行车制动的控制装置与驻车制动的 控制装置应相互独立。
第6章 车辆因素与交通安全
时,随着车速的增加, 不足转向汽车的转向
半径R增大;中性转向
汽车的转向半径维持 不变;而过多转向汽 车的转向半径则越来 越小。
第6章 车辆因素与交通安全
3/84
具有不足转向特性的汽 车操纵稳定性较好。
因为汽车转弯时,离心 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与转弯半径R成反比, 因此具有不足转向特性 的汽车,由于转向半径 的增大,使离心力减小, 对安全行驶有利。
第6章 车辆因素与交通安全
15/84
3.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评价汽车制动性的三个主要方面为:制动效能、制动 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1)制动效能 汽车的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
力。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1)制动减速度 制动减速度是制动时车速对时间的导数,即 du/dt。
汽车通常设计成具有适 度的不足转向特性,而 不是具有中性转向特性 或过多转向特性。
第6章 车辆因素与交通安全
4/84
2)瞬态响应
在等速直线行驶与等速圆周行驶这两个稳态运动之 间的过渡过程便是一种瞬态,相应的瞬态运动响应 称为瞬态响应。
如图6-2所示为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下的汽车瞬态响应。
第6章 车辆因素与交通安全
4)加装转向助力装置
为了减轻驾驶员转向操纵力,越来越多的汽车加 装了转向助力装置。转向助力装置可以同时满足 转向灵敏性和轻便性。
《第10课 交通安全,一路平安》教学设计

《交通安全,一路平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掌握交通安全的基本要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逐渐形成交通安全认识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安全认识,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和规则。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交通安全知识和规则。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或视频,用于展示交通安全知识和规则。
2. 准备交通安全模拟工具,供学生实践操作。
3. 安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交通安全知识,做好预习工作。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准备好教学用具:PPT课件、模拟交通标志、安全视频等。
2. 安排好教室纪律,确保学生能够认真听讲。
3.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交通安全认识、知识水对等。
(二)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交通事故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安全问题。
2. 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
(三)新课教学1. 交通信号灯及其意义:讲解红绿灯、黄灯闪烁等交通信号灯的含义及其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2. 道路交通安全标志:介绍常见的交通标志、标线及其意义,如禁止标志、限制标志、警告标志等。
3. 行走安全:传授学生在道路上安全行走的技巧,如走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等。
4. 乘车安全:讲解乘坐车辆应注意事项,如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不随意上下车等。
5. 骑行安全:介绍骑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安全头盔、恪守交通规则等。
6. 安全视频分享: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视频,引导学生从视频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平时生活中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室互动1.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效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讨论效果,分享本组的建议和看法。
中职教育-《道路交通安全》课件:第10章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张卫华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为审计人员提供相关的报告、说明书、设计图纸、勘测资料和调查统计数据,不同的审计 阶段,要求的背景资料也不相同
委托方和设计者
参与审计的三方责任人会见,商议审计事项和交接资料 参考已有的安全审计表、相关资料、事故记录的统计分析,指出设计图纸或现有道路上的
安全问题 考虑各种类型的道路使用者,现场观测分析,辨别不安全因素
公路改建项目在施工期间不中断交通或将主线交通量分流到相关道路时,应对 施工组织方案的行车安全性影响及其采取的相应安全措施进行评价。
1
2
Section Ⅰ Section Ⅱ Section Ⅲ Section IV
§ 10-2 道路规划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交通安全审计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交通安全审计
第十章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 第一节 概述
01 第二节 道路规划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交通安全审计
02 第三节 道路设计阶段的交通安全审计
03 第四节段的交通安全审计
05
1
Section Ⅰ
10-1 概述
Section Ⅱ Section Ⅲ
设计速度 (km/h)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120 100 80 100 80 60 80 60 40 30 30 20
1
2
Section Ⅰ Section Ⅱ Section Ⅲ Section IV
§ 10-2 道路规划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交通安全审计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交通安全审计
根据预测交通量对路线起终点与接续道路的连接方式、交通组织等进行评价。 就公路而言,起终点有两类,第一类是城镇,第二类是已有公路的起终点。
交通安全工程第10章-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21/52
(3)车道断面窄化措施
车道断面窄化措施包括交叉口瓶颈化、中心岛窄化和路面 窄化交叉口瓶颈化是指交叉口处两侧路缘向中间延伸,从而减 少进口宽度的交叉口。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22/52
2)中心岛窄化(Center Island Narrowing)
图10-8交叉口接入道路的合并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8/52
6.交叉口U形转弯
当交叉口的某条相交道路左转车辆流量很大时,直接左转 导致的交通冲突往往很严重。为了分离左转车流和直行车 流的交通冲突,可采用间接左转的方式,U形转弯是接入 管理中较为普遍的间接左转
图10-9 U形转弯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接入管理是为了在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为机动车提 供方便接入的同时,也保证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安全和 效率,维护道路的功能。接入管理技术面向整个道路网 络系统,范围很广,本节只研究适于交叉口范围的接入 管理技术。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1/52
二.交叉口功能区的界定
公路平面交叉口区域的定义可分为交叉口物理区和交叉口 功能区2种。
第1节 接入管理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运用
一.接入管理技术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道路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 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称为道路接入 管理技术(Access Management Techniques)。
根据美国TRB《接入管理手册》的定义:接入管理是对 道路交叉口、分割带开口、立交及路段上接入道路的选 位、设计、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控制。
变形交叉口应用在T型交叉口,它通过改变直行进口道的 线形,使直行车流由直行通过变为转弯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3.10.28•【文号】主席令第8号•【施行日期】2004.05.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3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车辆和驾驶人第一节机动车、非机动车第二节机动车驾驶人第三章道路通行条件第四章道路通行规定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机动车通行规定第三节非机动车通行规定第四节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第五节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第五章交通事故处理第六章执法监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第三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交通工程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程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交通⼯程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第⼀章绪论1、交通⼯程学的定义是什么?简单讲,是对所有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内容(⼈、物、现象、规律等)进⾏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应⽤到解决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问题的⼀门学科。
是把⼈、车、路、环境、能源等与道路交通有关的⼏个⽅⾯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个系统中进⾏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能⼒最⼤、交通事故最⼩、运⾏速度最快、运输费⽤最省、环境影响最⼩、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案,达到安全、迅速、经济、⽅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的。
2、交通⼯程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交通特性分析,交通调查⽅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能⼒分析,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交通安全技术,静态交通系统规划,公共交通,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程的新理论、新⽅法、新技术。
3、交通⼯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4、交通⼯程学科是哪年诞⽣的?其发展经历了哪⼏个阶段?1930年美国成⽴了世界上第⼀个交通⼯程师协会,并正式提出了交通⼯程学的名称,标志着交通⼯程学科的诞⽣。
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2)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3)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初)(4)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第⼆章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1、道路交通的三要素是什么?⼈、车、路。
2、驾驶员的信息处理包括哪⼏个过程?信息感知→分析判断→操作反应3、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体现在哪⼏个⽅⾯?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1)视觉特性。
信息的感知80%来⾃视觉;视⼒的⼤⼩决定看清事物的能⼒,直接影响⾏车安全;⽴体视觉良好是安全⾏车的重要条件;错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红绿⾊盲患者不能驾驶车辆。
(2)反应特性。
反应特性⽤反应时间度量,制动反应时间与事故率成正⽐关系。
交通工程安全规范大全

培训主要内容:公路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第三篇技术篇第一章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概述第二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第三章工序作业中的安全要点第四章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要点第五章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要点第六章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要点二、交通建设领域事故特征分析(1)典型事故类型:六大伤害即: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具与车辆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等,2007年六大事故类型,分别占事故总数的31%、21%、13%、9%、7%、5%,六大伤害合计占86%。
二、交通建设领域事故特征分析(1)典型事故类型:六大伤害即: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具与车辆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等,2007年六大事故类型,分别占事故总数的31%、21%、13%、9%、7%、5%,六大伤害合计占86%。
交通建设领域事故特性分析(2).死亡人员农民工占绝大多数,死亡人数中农民工占总量的88%(3).事故地区重点发生区域在西部,西部12省:发生事故分别占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57%和69%;主要原因:自然环境差、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经济欠发达、设备简陋、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交通建设领域事故特性分析(4)安全事故性质责任事故占81%----*人祸甚于天灾*主要原因:技术和设计有缺陷、设备施工工具附件有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指挥错误、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等。
交通建设领域事故特性分析(5).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章不循,冒险蛮干;以包代管,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施工安全技术需要提高。
交通部于2007年年初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07年1号部长令)重新确立了安全生产12字方针。
从五六十年代的“安全第一”,到七十年代之后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再到目前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反映了我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化。
课后练习(交通管理与控制)

绪论1 .为什么要进行交通管理?交通管理能够整合现有道路资源,在不投资建设新的道路情况下挖掘道路资源潜力,在节省投资的同时增加道路的性能力,保证道路畅通。
2 .现代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什么?现代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通过采用“交通需求管理”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量的需求。
3. 本课程讨论的交通管理是指哪两个层面?侧重的是哪一层面?本课程中所讨论的交通管理按其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具有法律意义且必须强制执行的管理措施,是指在交通法规中制定的,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所必需的基本交通规则。
2。
用来改善交通状况的工程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但要使这些措施能得以有效实施,还需依靠具有法律意义的管理措施来强制执行,或依靠经济手段来诱导执行。
在本书中对两者都分别作了必要的探讨,但主要探讨的重点是后者。
第一章交通管理概论1 .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交通管理:建新路、配以提高老路通车效率措施的交通管理来满足汽车交通需求的增长。
第二阶段:交通管理系统: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效率为主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对交通需求加以管理、降低其需求量以适应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能够容纳的程度第四阶段: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中3 .什么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就是以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有效管理交通需求为目的,根据社会经济与交通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城市交通运行现状调查,应用交通工程、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制定城市交通管理的目标与策略,对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组织、城市交通管理设施、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应用与发展进行系统规划。
2 .在交通管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交通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道路交通的使用者是人,是一切交通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对人的合理管理才能取得好的交通管理效果。
第9章 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

《交通安全工程 》 第9章 交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
25/79
图 9-3
图 9-4
《交通安全工程 》 第9章 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
26/79
图 9-补充1
图 9-补充2
《交通安全工程 》 第9章 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
27/79
《交通安全工程 》 第9章 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
8/79
3.评价指标体系 (1)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①认识功能 即该指标体系应能使管理部门认识辖区内交通 事故的总体规模和危害程度,引起重视。 ②激励功能 即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指标判断辖区内交通事故的 发展趋势,本辖区与相关区域之间管理水平上的 差距,激励管理部门寻求改善管理水平的途径。
《交通安全工程 》 第9章 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
7/79
(5) 综合事故率 综合事故率是万车死亡率和万人死亡率的几何平 均值(或亿车公里死亡率的几何平均值),它同 时考虑了两个参数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6) 交通事故预测指标 交通事故预测指标一般是对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或 事故次数进行的预测。多为回归方程(模型)。 最著名的是英国斯密德(R.J.Smeed)模型。此外, 还有特里波罗斯模式、奥尔加模式和北海道模式 等,这些回归方程考虑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往 往对同一地区具有较高准确性。
《交通安全工程 》 第9章 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
5/79
第2节 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与方法
一、安全度评价指标 1.绝对指标 交通安全度评价绝对指标有四项,即事故次数、死亡人 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2. 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一般有6项。 (1) 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 是指一定时期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机动车保有量的比 值,是反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相对指标,侧重于评价机 动车数量对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影响。
2024年交通安全设施监理细则(2篇)

2024年交通安全设施监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监理工作,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工作。
第三条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应当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为宗旨,依法监督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第四条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监理规范,独立、公正、客观行使监督职权。
第五条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委托单位的商业秘密,不得泄漏相关信息。
第二章监理人员第六条交通安全设施监理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持有国家承认的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二)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三)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交通安全设施的监督管理办法和技术要求;(四)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五)身体健康,具备上岗工作所需的体格条件。
第七条交通安全设施监理人员应当参加国家相关培训和考试,不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提升。
第八条交通安全设施监理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监理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得有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章监理程序第九条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应当在项目的建设、维护和改建过程中进行。
第十条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对交通设施的布局、设计、施工和维护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应当及时发现并处理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情况。
第十二条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应当定期向委托单位提交监理报告,包括项目的监理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等。
第十三条委托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与交通安全设施监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监理工作。
第四章监督与奖惩第十四条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工作应当接受上级监督,定期接受评估和考核。
第十五条对于在交通安全设施监理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当及时报告委托单位和相关部门,并提出整改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交叉口
主交叉口
交叉冲突点 合流冲突点 分流冲突点
接 入 道 路
偏置
接 入 道 路
图10-7偏置接入道路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8/52
5.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合并 若交叉口功能区内的接入道路或接入口过多过密,可以考 虑将其合并,再将合并而成的道路对交叉口的接入口设置 于功能区之外,如图10-8,尽可能地消除接入道路对主交 叉口的冲突。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11/52
二、实施交通静化的目的与依据
实施交通静化的目的和原则为: (1)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当地街道上行人、骑自 行车者、机动车驾驶员及乘车者的交通安全性; (2)降低当地街道上的车速; (3)减少抄捷径而穿越当地街道的交通量; (4)保护并提高行人和骑自行车者通往临近社区的交通 安全性。交通静化不仅要提高行人、乘客、自行车、机动 车的交通安全性,而且还要营造一个舒适愉悦的交通环境 ,从而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交通安全水平。 通用的实施依据有:(1)最小机动车交通量;(2)利用 当地街道抄捷径机动车交通量的百分率;(3)85%位运行 车速;(4)行人过街交通量;(5)事故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确的接入顺序是 当主交叉口进口道 上的车辆先经过左 侧的接入道路,再 经过右侧接入道路 时,左转车辆之间 不会产生交通冲突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7/52
4.接入道路与交叉口进口道直接相交的处理 在交叉口功能区内,若一条接入道路直接与交叉口的进口 道相交,会对主交叉口的安全运行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这相当于在主交叉口附近又增加了一个交叉口。
复习思考题
重点:接入管理技术、交通静化技术、交通冲突点的计算
1/52
第1节 接入管理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运用
一.接入管理技术
美国从 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道路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 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称为道路接入 管理技术(Access Management Techniques)。 根据美国 TRB 《接入管理手册》的定义:接入管理是对 道路交叉口、分割带开口、立交及路段上接入道路的选 位、设计、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控制。 接入管理是为了在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为机动车提 供方便接入的同时,也保证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安全和 效率,维护道路的功能。接入管理技术面向整个道路网 络系统,范围很广,本节只研究适于交叉口范围的接入 管理技术。
图10-8交叉口接入道路的合并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9/52
6.交叉口U形转弯 当交叉口的某条相交道路左转车辆流量很大时,直接左转 导致的交通冲突往往很严重。为了分离左转车流和直行车 流的交通冲突,可采用间接左转的方式,U形转弯是接入 管理中较为普遍的间接左转
图10-9 U形转弯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3/52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主路
次 路
物理区 功能区
图10-1 交叉口物理区和功能区
d3 d2 d1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图10-2 功能区上游车道组成
4/52
三、具体接入管理技术 接入管理技术有多种。在交叉口安全改善中,具有明显效 果的接入管理技术主要有以下6种。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本章内容:
第1 节 第2 节 接入管理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运用 交通静化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运用
第3 节
第4 节 第5 节 第6 节 第7 节 第8 节
交通冲突点的计算技术
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技术 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交通大数据发展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无人驾驶汽车发展与应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2/52
二.交叉口功能区的界定
公路平面交叉口区域的定义可分为交叉口物理区和交叉口 功能区2种。 交叉口物理区是指交叉道路的重叠部分,它以交叉口转角 及相邻的所有边界为限,通常被认为是交叉口的“入口” ,如图10-1所示。 交叉口功能区是指交叉口物理区及其上游和下游车道的延 伸,包括辅助车道。 交叉口功能区的定义对交叉口交通运行的机动性和安全性 有着重要意义。机动车进入交叉口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 作:反应、减速、排队等待、转向或穿越、加速等,功能 区则是实施这一系列复杂操作的面积范围,或者说是交叉 口对其相交道路的影响区域范围。
12/52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三、交通静化技术与措施
交通静化技术一般包括速度控制措施、交通量控制措施、 组合控制措施等工程措施和教育、执法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的首要目的就是降低车速和控制交通量。因为车 速的降低、交通量的减少能够减少实际交通冲突,进而减 少交通事故数和(或)事故的恶性程度。 1.速度控制措施 速度控制措施包括水平速度控制措施、垂直速度控制措施 以及车道断面窄化措施。 (1)水平速度控制措施 水平速度控制措施是改变传统的直线行驶方式以降低车速 。典型的措施包括交通花坛、交通环岛、曲折车行道、变 形交叉口。
10/52
第2节 交通静化技术在交通安全中 的运用
一、交通静化技术的定义
美国ITE下属的交通静化委员会1999年定义交通静化 (Traffic Calming Technology)为:“交通静化是减 少机动车使用负面影响的若干物理措施的组合,以改 变驾驶员行为和改善道路中非机动车使用者的环境” 。 交通静化早期应用于社区,但是随着交通静化技术的 发展,其应用的区域空间越来越广,其内涵和外延也 不断丰富,其目的和目标也趋向多元化。
1.功能区内接入道路 的关闭 在接近交叉口物理 区附近,由于接入 道路导致冲突点多 而密集,会严重影 响交通安全,见图 10-3。所以有必要 界定这一范围,这 一范围之内不允许 有接入道路。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5/52
2.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出入控制 当交叉口功能区内接入道路为双向道路时,根据主路交通 量的大小对接入道路进行出入控制管理。
禁止左进(图10-4(a)(b))、 禁止左出(图10-4(c)(d))和 禁止左进左出(图 10-4-(e)(f)) 。
图10-4接入道路的出入控制
第10章 新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6/52
3.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接入顺序 当交叉口的进口道两侧各有一个接入道路时,其先后接入 交叉口的顺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交通冲突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