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难题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它关系到中国的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论述了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破解“三农”难题,并探索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
23-0324-0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只有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决策,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体现党中央作为执政为民理念的战略部署。
当前,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难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三个坚持、三个建设上下功夫、做文章。
1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1加强乡镇班子的自身建设
乡镇班子的自身建设是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
一要按照“党政职能明确,人员交叉任职”的原则,在撤并乡镇的基础上,精简乡镇机构与工作人员,减轻财政压力,降低行政成本。
二要按照“德才
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抓好乡镇领导班子的配备工作,让更多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复合型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三要按照“任期不满不动、政绩不优不提”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克服“做客”、“过渡”心理。
1.2抓好村支两委的班子队伍建设
村级班子既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执行者,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领导者,加强村支两委的班子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力求做到“四好”。
一是好的带头人。
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坚持“海推直选”,选拔带头致富、带领大家致富的“两带型”干部担任“班长”。
二是好的班子。
完善“三推两考一选”办法(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推荐,进行考试和考核,按党章和有关法规进行选举)配备好村级领导班子,规范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监督和管理。
三是好的思路。
要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指导、培训,帮助村支两委班子制定和完善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规划,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
四是好的干事环境。
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干事氛围。
1.3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实际上是农民兄弟自己的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破解三农难题,必须依靠农民兄弟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也是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难题的内在要求。
为此,一是要抓好村民
自治。
要落实好三会(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支“两委”要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和接受群众质询。
二是要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以“阳光政务”、“民主管理”为重点,完善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要加强村民道德教育,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和行为观。
2坚持因地制宜,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
2.1加强政府指导,加快乡村建设步伐
一是加快小城镇与大乡村建设的步伐。
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农村农业建设步伐,改变部分地方“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的现状。
三是加大乡村公共设施投入力度。
要以解决农村、农业、农民最为紧迫的问题入手,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2突出本地特色,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破解三农问题,经济是基础,要通过发展地方经济,夯实发展地方经济的内涵。
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制定发展规划,家乡有什么特产,就生产发展本地特产,把本地的特产做精、做细、做成品牌,体现特色,形成本地特产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线,从而发展壮大地方经济。
2.3调整农业结构,集散结合,发展庭园经济和规模经济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发展形式上既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又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发展模式“先分散,后集中”。
在一家一户的庭园式发展具备一定规模的基础上,适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规模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与农民对接联姻,通过以订单、股份合作、租赁土地等方式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同时,还可以着力引导“作坊式”专业村(户)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建设现代化企业经济模式。
2.4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紧紧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抗灾减灾能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要及时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技术推广机制,使科技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
充分发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和专业协会的作用,促进科技入农家、进农田,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3坚持多策并举,抓好农民增收保障建设
3.1稳定壮大增收基地
政府要通力抓好增收基地建设,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以提高服务水平来促进农民增收。
如邵阳市的白马田蔬菜基地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成功范例。
2002年,区政府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投入300多万元,为该基地平整了土地,修筑了道路,完善了给排水系统,现该基地已成为全省八大蔬菜基地之一,该村居民人均收入也从基地建设前的2 300元,增加到2007年的人均6 800多元。
3.2拓展扩大增收渠道
税费改革只能减轻农民负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为此必须做到,一是组织培训学技术。
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或务工技能,造就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是引进资金开产业。
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从而提高集约化、经营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是劳务输出创外收。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成立并规范劳务输出中介机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就业、经商渠道。
四是城镇建设增就业。
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就业岗位增多,农民就业人数增加,使相当一部分农民离土不离乡、离农不离家。
3.3确保农民增收不受侵害
一是鼓励,要通过宣传,旗帜鲜明地鼓励农民勤劳致富,增产增收,让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体和主人。
二是支持,通过财政投入、免费培训、救济扶助等综合优惠政策和措施,帮助农民、支持农村、发展农业和其他行业,确保农民增收有增无减,稳步增长。
三是保护,对农民的合法增收要切实加以保护,确保他们的增收不受侵害,防止和杜绝各种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的现象发生,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打击,对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部门、组织或个人要依法予以打击,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4建立完善农村保障体系
政府公共财政要向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弱势群体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使农民能在养老、医疗卫生等方面享受接近城市居民标准的公共服务待遇,要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大力推广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平等。
4参考文献
[1] 卫龙宝,王敏.放眼国际农村发展前沿求索中国“三农”问题出路——中国“三农”问题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05(6):75-79.
[2] 尹成杰.新阶段“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创新[j].中国农村经济,2005(4):4-10,39.
[3] 赵兰荣.“三农”问题瓶颈及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2007(8):84-85.
[4] 陈友放.现阶段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探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8):137.
[5] 李君如.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党史文苑,2005(2):4-9.
[6] 周天勇.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j].理论前沿,2005(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