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与肺换气原理
试述肺通气与肺换气的原理
试述肺通气与肺换气的原理
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区别如下:
1. 通气是指让新鲜空气进入肺部和气道,并排出废气。
它保证了气体交换,但不增强这一过程。
2. 换气是指加快空气在肺部的流动,加大肺部通气量,加速氧和二氧化碳之间的交换。
3. 通气依靠自发呼吸的机械通风实现,如吸气和呼气的循环。
4. 换气需要加大肺部扩张的力量和频率,如深呼吸和有规律的吸气过程。
5. 通气提供基本的氧气供给,维持cells的基础代谢。
6. 换气可以更有效地排出碳酸气,增加血液中的氧合量。
7. 通气对平静状态下的气体交换足够,但高强度活动需要换气。
8. 肺部疾病通常会影响换气功能,需要用辅助装置帮助通风。
9. 加快通气和换气对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是必须的。
10. 理解通换气的差别,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呼吸训练。
简述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
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介绍在人类的呼吸系统中,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肺换气与肺通气是肺的两个重要过程,它们分别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换气和肺通气的过程。
肺换气的过程肺换气是指氧气从外部环境进入肺泡,并将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具体来说,肺换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外部呼吸外部呼吸是指氧气从外部环境进入肺泡,以及二氧化碳从肺泡排出体外的过程。
1.1 吸气吸气是指空气经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呼吸道。
在吸气过程中,肺泡内的气压下降,使得外部环境中的空气被吸入肺泡。
1.2 肺泡扩张随着吸气的进行,肺泡会扩张并充满了空气。
肺泡的扩张使得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之间的距离缩短,促进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1.3 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在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之间存在着非常薄的血气屏障。
这个血气屏障上富含有血红蛋白,它可以与氧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使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则相反。
2. 內部呼吸内部呼吸是指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同时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泡的过程。
2.1 氧气的运输当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后,它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这种氧合血红蛋白会被红细胞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供氧给细胞。
2.2 二氧化碳的运输二氧化碳则相反,它会从细胞中通过血液运送到肺泡。
在血液中,大部分二氧化碳是以碳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通过红细胞和血浆的转运,最终被运送到肺泡。
3. 呼气呼气是指气体从肺泡排出体外的过程。
在呼气过程中,肺泡内的气压升高,使得肺泡中的空气被推出。
4. 肺换气的调节肺换气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呼吸肌、化学感受器等。
这些因素会根据血液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来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从而保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的过程肺通气是指气体在呼吸过程中通过肺部的流动。
具体来说,肺通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外部通气外部通气是指气体在呼吸道中从外部环境流向肺泡的过程。
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生理
意义:反映肺活量及呼吸阻力(弹性阻力及气道通
畅程度)。
(4)肺总量 = 肺活量 + 余气量 男:5000 ml; 女:3500 ml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 肺通气量(pulmonary ventilation) = 潮气量 × 呼吸频率
最大随意通气量: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 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
HbO2呈鲜红色, Hb呈蓝紫色
临床:发绀(Hb含量达5g/100ml),常表示缺氧。 例外:红细胞增多症;相反,严重缺氧和CO中毒
4. 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 Hb为紧密型 HbO2为松弛型
(三)氧解离曲线
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胸廓容积>肺容积
•胸廓将肺拉大
•肺回缩
胸内负压
•胸内压=肺内压 - 肺回缩力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 - 肺回缩力
•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为负压 呼气末:-3 ~ -5 mmHg 吸气末:-5 ~ -10 mmHg
临床:气胸
胸内负压的作用:
①利于肺扩张, 实现肺通气
②利于静脉血、 淋巴液回流
第五章 呼吸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肺通气 呼吸气体的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1 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2 气体在血中的运输
3 内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
血液循环
组织细胞
肺
O2 CO2
O2 CO2
肺通气 肺换气 外呼吸
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
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肺通气和肺换气是呼吸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过程,它们保证了人体内氧气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肺通气是指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出肺部的过程,而肺换气则是指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看肺通气的原理。
肺通气是通过呼吸道进行的,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
当我们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咽喉,然后通过气管进入支气管,最终到达肺部。
在呼吸过程中,肺部的膈肌和肋间肌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协调收缩和放松,使得肺部能够不断地进行通气。
当空气进入肺部时,氧气被吸收,而二氧化碳被排出,这样就保证了人体内氧气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肺换气的原理。
肺换气是指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肺泡内,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通过肺泡壁排出到肺泡内,最终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是通过肺泡壁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来完成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壁进行扩散,从而实现气体交换。
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保证了人体内氧气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这样才能保证肺通气和肺换气的正常进行。
另外,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提高肺部功能,增强肺通气和肺换气的效率。
总之,肺通气和肺换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它们保证了氧气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我们应该重视肺部健康,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呼吸系统,保障我们的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肺通气和肺换气原理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关注和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
生理学:第五章_呼吸
第五章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respiration)。
呼吸的全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②气体运输;③内呼吸,即组织换气,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气体进出肺取决于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和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的相互作用,动力必须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1.肺通气的动力: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掌握)(1)呼吸运动: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1)呼吸运动的过程:•吸气过程①(平静)吸气时,膈肌、肋间外肌收缩T胸廓扩大T肺容积扩大T肺内压降低(v大气压气体进入肺T完成吸气。
②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
•呼气过程①(平静)呼气时,膈肌、肋间外肌舒张T肺弹性回缩,容积减小并牵引使胸廓缩小T肺内压增加(>大气压)T气体排出肺T完成呼气。
②用力呼气时,呼气肌也收缩T胸廓进一步缩小T肺内压进一步增加T更多气体排出肺。
2)呼吸运动的型式:①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腹腔内器官位移,造成腹部的起伏,这种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和舒张时主要表现为胸部的起伏,这种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运动呈胸式和腹式混合式呼吸。
②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18次。
当机体运动或吸入气中C◎含量增加而Q含量减少或肺通气阻力增大时,呼吸运动将加深加快,这种呼吸运动称为用力呼吸或深呼吸。
在缺氧、CQ增多或肺通气阻力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出现呼吸困难。
(2)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在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呈周期性波动。
吸气时,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气体入肺,至吸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反之, 呼气时,肺内压升高,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至呼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生理学 第五章呼吸
胸廓容积>肺容积 胸廓将肺拉大
肺回缩 胸内负压
胸内压=肺内压 - 肺回缩力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 - 肺回缩力
呼气末:-3~ -5 mmHg 吸气末:-5~ -10 mmHg
胸内负压作用:
①维持肺泡扩张 状态,使 肺 随胸廓运动而 运动。 ② 利于静脉血 及组织液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CO2 + H2O
CA
RBC
H2CO3
HCO3- + H+
Cl(氯转移)
组织: 肺:
(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HbNH2O2+H++CO2 HbNHCOOH+O2
① 无需酶的催化, ② 反应迅速、可逆, ③ 主要调节因素是Hb氧合作用。
(三)CO2解离曲线
血液中CO2含量与PCO2的关系曲线
胸廓顺应性
胸廓的顺应性= △V(胸腔容积)
△P(跨胸壁压)
肥胖、胸廓畸形 胸膜增厚 腹内占位病变
胸廓顺应性
2.非弹性阻力
①惯性阻力 ②粘滞阻力 ③气道阻力
流速快、湍流、管径小 流速慢、层流、管径大 气道阻力大 气道阻力小
影响气道管径的主要因素
(1)跨壁压 (2)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 (3)自主神经对气道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节 (4)化学因素的影响
表面张力的作用:
使液体表面积缩小。
(肺塌陷)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
降低表面张力: ①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作功
②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稳定。 小肺泡 DPPC密度大,T较小
简述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
简述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是人体呼吸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过程之一,它涉及到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的交换和运输。
在这个过程中,肺部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机制,实现了人体对外界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调节。
下面将从肺换气和肺通气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个过程。
一、肺换气1. 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在呼吸系统中,空气进入身体后,其中含有大量的氮、氧、二氧化碳等成分。
当空气到达肺部时,它们会被吸收到血液中,并开始进行交换。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之间进行分子扩散来完成。
2. 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是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的薄膜结构。
而毛细血管壁则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外皮细胞组成。
当空气进入到肺泡时,其中的氧分子会通过肺泡壁进入到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则会从毛细血管中进入到肺泡中。
这个过程主要依靠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梯度来完成。
3. 血红蛋白的作用肺换气过程中,血红蛋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结合氧分子,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将其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
当氧分子不足时,血红蛋白也可以释放出已经结合的氧分子,以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
4. 呼吸运动的协调呼吸运动是肺换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当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以提高空气进入和排出的速度。
相反地,在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减少。
二、肺通气1. 肺通气机制肺通气是指空气在呼吸道内流动的过程。
它主要依靠胸腔内外压力差来实现。
当胸腔内压力低于外部压力时,空气会进入肺部;当胸腔内压力高于外部压力时,空气会被排出。
2. 呼吸肌的作用肺通气过程中,呼吸肌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当呼吸肌收缩时,胸腔内的体积会增大,从而使胸腔内压力降低。
相反地,当呼吸肌松弛时,胸腔内的体积会减小,从而使胸腔内压力升高。
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调节在肺通气过程中,还需要对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行调节。
这主要通过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来实现。
人体呼吸的四个过程及原理
人体呼吸的四个过程及原理人体呼吸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氧气进入体内并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四个主要步骤组成: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和组织换气。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个过程及其原理。
一、外呼吸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子过程。
肺通气是指空气进入肺部的过程,主要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驱动。
当呼吸肌收缩时,胸腔扩大,肺内压降低,空气被吸入肺部;当呼吸肌舒张时,胸腔缩小,肺内压升高,空气从肺部排出。
肺换气则是指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释放到肺泡。
这一过程依赖于肺泡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和气体的溶解性。
二、气体运输气体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
氧气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血液中运输至全身组织细胞。
而二氧化碳则以溶解状态和碳酸氢盐形式在血液中运输。
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是一个可逆过程,其结合程度取决于血液中的氧分压。
当氧分压升高时,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增加;当氧分压降低时,血红蛋白释放氧气。
这种特性使得血红蛋白能够在肺部高效地摄取氧气,并在组织细胞处释放氧气。
三、内呼吸内呼吸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而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释放到血液。
这一过程依赖于组织细胞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和气体的溶解性。
内呼吸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组织细胞的代谢率、血液循环速度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接触面积等。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内呼吸的速率和效率也会相应调整以适应身体的需要。
四、组织换气组织换气是指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和转运蛋白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入细胞内,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出细胞外。
这一过程对于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人体呼吸的四个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和组织换气。
这些过程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
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肺通气和肺换气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两个基本功能,用于实现气体交换和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肺通气指的是将外界空气引入肺部,而肺换气则是指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中的气体发生交换,通过肺泡壁向血液中输送氧气,同时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肺泡内,最终呼出体外。
肺通气的原理主要包括呼吸运动和肺的解剖结构。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空气,然后通过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最终到达肺部的过程。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使胸腔扩大,气压下降,空气进入到肺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放松,使胸腔收缩,气压升高,将肺部内的废气排出。
肺通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肺的解剖结构。
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组成。
呼吸道是空气进入和呼出的通道,气管连接着呼吸道和支气管,支气管再分为更小的支气管,最后直至末梢,到达肺泡。
肺泡是呼吸系统中最小的结构,呈现球状,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用于实现气体的交换。
肺换气是在肺泡内发生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肺泡壁上,气体可以通过薄膜向血液中扩散。
氧气浓度在肺泡腔内高于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时,氧气就会从肺泡向毛细血管中扩散,然后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
与此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就会通过薄膜从毛细血管向肺泡扩散,然后被排出体外。
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主要依赖于气体的扩散性质和浓度差异。
氧气的扩散速率受到肺泡壁的厚度和表面积的影响,厚度越小、表面积越大,氧气的扩散速率就越快。
而二氧化碳的扩散速率则主要受到气体分压的影响,当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分压高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分压时,二氧化碳就会被快速排出。
总结起来,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依赖于呼吸运动、肺的解剖结构以及气体分压差异。
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和肺部解剖结构使空气进入到肺部,而肺换气利用肺泡壁上的薄膜让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扩散,实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呼吸PPT课件
肺的压力-容积曲线
Laplace定律:P=
2T r
肺泡液-气界面的压强(P)与肺泡半径(r)成反比
※Ⅱ.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是一种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含
脂质和蛋白质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二棕榈酰 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主要作用是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
(一)肺通气的动力 直接动力: 肺内压与外界大 气压间的压力差
原动力: 呼吸运动
(一) 肺通气的动力
1.呼吸运动 呼吸肌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
膈 肌
肋 间 外 肌
肋 间 内 肌
平静呼吸过程
吸气肌收缩 胸廓扩大 肺容积↑
吸气 (inspiration) 大气压 > 肺内压↓
※ 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
※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 的最大气体量。
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
腹式呼吸 (abdominal breathing):膈肌为主 胸式呼吸 (thoracic breathing):肋间外肌为主 混合式呼吸 (mixed breathing)
(2) 按用力程度划分:平静呼吸,用力呼吸
2. 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 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
呼吸
Introduction
呼 吸 (respiration) :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过程
肺呼吸原理
肺呼吸原理
肺呼吸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方式,它基于呼吸肌的运动和肺组织的结构特点实现。
肺呼吸原理主要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
肺通气是指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的过程。
呼气时,肺组织收缩,胸腔容积减小,气压升高,使肺泡内的气体被压缩,气体通过气道被迫排出体外。
吸气时,肺组织放松,胸腔容积增大,气压降低,外界空气通过气道进入肺泡。
这种正压和负压交替的变化,促使气体在呼吸道和肺泡之间流动,实现了肺通气。
肺换气是指呼吸道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的过程。
在肺泡上皮细胞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
在气体交换区域,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肺泡中的氧气代替,从而完成了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肺呼吸的实现离不开呼吸肌的协同作用。
主要的呼吸肌包括膈肌和肋间肌,它们的运动使得胸腔容积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肺内气压,实现肺通气和换气。
总之,肺呼吸是通过呼吸肌的运动和肺组织的结构变化来实现的。
通过肺通气和肺换气的过程,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从而维持了正常的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概述
二、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残气量:最大呼气后仍残留在肺中不能呼出的气量 深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量 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仍残留在肺内的气量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500×12=6000
250×24=6000
肺泡通气量( ml/min)
(500-150)×12=4200 (250-150)×24=2400
深慢呼吸 1000×6=6000
(1000-150)×6=5100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一、气体交换的原 理
二、肺换气 三、组织换气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 气体的分压差 气体扩散的动力:分压差 扩散的方向:分压高的一侧向分压低的一侧
呼吸的基本中枢
• 脊髓:有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但本身并没有产生节律性呼 吸运动的能力。
• 延髓呼吸中枢:吸气中枢和呼吸中枢。 • 脑桥呼吸中枢:呼吸调整中枢。 • 高位脑:对自主性节律性呼吸的产生不是必需的。但呼吸可以受
脑桥以上中枢部位的影响。
呼吸节律形成
起步细胞学说 神经元网络学说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意义:阻止吸气过深过长,促使吸气及时 转为呼气,使呼吸频率增加。在实验动物 中,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动物吸气延长、 吸气活 动的反射。感受器也位于气道平滑 肌内,但其性质尚不十分清楚。该 反射仅在肺明显缩小时才起作用。 它在平静呼吸调节中意义不大,但 对防止呼气过深和在肺不张等可能 起一定作用。
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
肺通气量
• 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 量,它等于呼吸频率乘以潮气量。
肺通气肺换气
呼气
吸气
a.曲线的斜 率大,表示顺应 性大,弹性阻力 小;曲线中段斜 率最大.
b.曲线的 斜率小,表示顺 应性小,弹性阻 力大。
肺充血、肺不张、肺纤维化 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肺顺 应性
3)肺弹性阻力
来源:
①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 1/3
肺扩张↑ →肺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被 牵拉↑ →肺的弹性回缩力↑ →弹性阻力↑ →肺性顺应性↓
3. 用力肺活量(FVC) 指尽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
最大气量。
4. 功能残气量(FRC) 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等于残气
量与补呼气量之和,有缓冲作用。
5. 肺总量(TLC) 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等于肺活量与残气
量之和。
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意义: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胸廓容积>肺容积
胸廓将肺拉大
肺回缩
胸内负压
胸内压=肺内压 - 肺回缩力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 - 肺回缩力
呼气末:-3~ -5 mmHg
吸气末:-5~ -10 mmHg
胸内压作用:
①维持肺泡扩张 状态,使 肺 随胸廓运动而 运动。
② 利于静脉血 及组织液回流
呼吸运动(原动力) 胸内压变化(间接动力) 肺内压与大气压差变化(直接动力)
时间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第1、2、3 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时间肺活量的意义:
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及肺 通气的动态功能
(二)肺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 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最大通气量 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
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Nhomakorabea通气贮 量=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肺换气是指在肺部进行的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过程。
它是人体维持氧气供应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重要过程之一。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实现氧气从空气中吸入到血液中,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到空气中。
肺换气的过程可以分为呼吸道通气、肺泡通气和气体交换三个步骤。
首先,呼吸道通气是指气体从外部环境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呼吸道,经过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通道进入肺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入呼吸道。
接下来,肺泡通气是气体通过支气管进入终末细支气管,最后到达肺的最小结构单位——肺泡的过程。
肺泡是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
在肺泡中,氧气经过薄而湿润的肺泡壁(由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进入毛细血管。
与此同时,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经肺泡壁排出到肺泡中。
最后,气体交换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扩散过程。
氧气从高浓度区域(肺泡)通过肺泡壁进入低浓度区域(毛细血管),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同时,二氧化碳从高浓度区域(毛细血管)通过肺泡壁进入低浓度区域(肺泡),之后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肺换气的速度和效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呼吸肌肉的活动、肺泡表面积及其湿润程度、气道通畅度、气体浓度梯度等。
例如,深呼吸和快速呼吸会增加肺泡通气速率,并提高氧气吸收和二氧化碳排出的效率。
湿润的肺泡壁有助于增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促进气体交换。
总结起来,肺换气是通过呼吸道通气、肺泡通气和气体交换三个步骤完成的。
它是人体维持氧气供应和排除代谢废物的重要过程。
肺换气的原理是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扩散,实现氧气从空气中吸入到血液中,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到空气中。
肺换气的速度和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呼吸肌肉的活动、肺泡表面积、气道通畅度和气体浓度梯度等。
肺通气与肺换气原理PPT课件
潮气量
补 呼 气 量
残 气 量
.
呼吸
(二)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深吸气量 功能余气量 肺总容量 肺活量
不稳定 无法测定 可变 可变
✓ 用力肺活量(FVC) ✓ 用力呼气量(FEV):FEVt/FVC% ✓ 1s用力呼气量: FEVt/FVC%≌80%
查体(注意有无心脏受累及马坊综合症体征) 急诊胸片示:左侧气胸(左肺压缩40%)。 诊断:左侧自发性气胸
▪ 诊疗计划:1.吸氧,卧床,制动 2.必要时胸腔穿刺测压及闭式引流
.
二、肺通气的阻力
弹
肺泡表面张力 2/3
肺
力
通 气
阻
性 阻 力 非 弹
肺弹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 1/3 胸廓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性 粘滞阻力
1. 基本肺容积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余气量
2. 基本肺容量
深吸气量 肺活量 *用力肺活量 *功能余气量 肺总容量 *用力呼气量
.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肺总量 肺活量
残气量
补呼气量 潮气量 补吸气量
.
功能残气量 深吸气量
肺容积和肺容量图解
深
肺
吸 气
肺活量
总量
量
功 能 残 气 量
补
吸
气 量
吸呼
.
3.胸廓运动
特点
胸廓主动扩大缩小 肺脏被动扩大缩小
.
4. 胸膜腔内压
(1)测量
直接测量 肋间外肌 间接测量
肺组织 肋间肌 肋骨
(2)负压
平静吸气末:-10~-5mmHg
平静呼气末:-5~-3mmH脏g层胸膜 壁层胸膜 胸膜腔
.
肺组织
肺通气及肺换气
16 肺通气及肺换气肺通气及肺换气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气体进出肺取决于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和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的相互作用。
动力克服阻力,建立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肺通气才能实现。
(一)肺通气的动力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主要的吸气肌为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的呼气肌为肋间内肌和腹肌;此外,还有一些辅助吸气肌,如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
(1)呼吸的过程: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即:吸气动作是由吸气肌收缩引起,呼气动作则主要是吸气肌舒张、肺和胸廓的弹性回缩引起,而不是呼气肌收缩。
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2)呼吸运动的形式:根据参与呼吸的呼吸肌的主次可以分为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详见表1-2-4-1;根据呼吸的用力程度可以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表1-2-4-2)。
表1-2-4-2 呼吸运动的形式2.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呼气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人工呼吸的原理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建立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维持肺通气。
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平静呼吸时,无论吸气还是呼气,胸膜腔内的压力始终为负值。
吸气末:-5至~10mmHg,呼气末:-3~-5mmHg。
一旦胸膜腔密闭性被破坏,空气就会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肺脏回缩、塌陷。
胸内负压生理意义:①有利于肺的扩张;②有利于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等扩张,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其中弹性阻力占70%,具体构成见图1-2-4-1。
一般用顺应性来度量弹性阻力,其计算公式为:顺应性=1/弹性阻力。
肺泡液-气界面含有活性物质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生理作用是: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②维持相通的、大小不同肺泡的稳定性,保持肺泡正常扩张状态;③维持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正常流体静压力,防止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