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概述【儿科】

合集下载

儿科的贫血的名词解释

儿科的贫血的名词解释

儿科的贫血的名词解释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领域的研究和治疗方法也不断更新。

儿科的贫血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减少导致的血液疾病,使得氧气无法充分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对于儿童而言,贫血的影响尤为明显,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身体对供氧的需求量较大。

贫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不良、遗传因素、慢性疾病以及输血不足等。

儿科的贫血与成人贫血相比,原因和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解释儿科贫血时,关注儿童年龄段特有的病因和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一、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导致儿童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由于营养不均衡或食物摄入不足,儿童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无法得到充分补充,造成贫血。

特别是缺乏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情况下,儿童容易发生贫血。

这些营养物质在红细胞生成和功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缺乏时会导致贫血的发生。

二、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也是儿童贫血的重要原因。

例如,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贫血病,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和中东地区发生。

该疾病是由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异常而导致的。

地中海贫血患者常常面临体力疲劳、体重下降和贫血的症状,需要定期进行输血或骨髓移植治疗。

三、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导致的营养摄入不足或炎症反应也会引起儿童贫血。

例如,慢性肾脏病会导致尿毒症等严重问题,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

慢性疾病诱发的贫血需要综合治疗,包括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

四、输血不足对于生出血的儿童,输血不足可能是导致贫血的关键原因之一。

例如,严重的外伤、手术后的大量出血以及内出血等,都会使儿童体内的血液量减少,甚至引发贫血。

儿科贫血有一些共同的症状,如体力疲乏、食欲不振、头晕、头痛和心悸等。

婴幼儿贫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发育迟缓、脾脏肿大以及尿液的颜色异常等。

根据贫血类型和程度的不同,症状的严重性也会有所差异。

儿科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病因进行,例如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抗炎或免疫调节治疗、输血以及手术等。

儿科学: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小儿贫血诊疗课件

儿科学: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小儿贫血诊疗课件
儿科学:儿童血液系 统疾病小儿贫血诊疗
课件
目录
• 引言 • 小儿贫血的病因 • 小儿贫血的症状和诊断 • 小儿贫血的治疗 • 小儿贫血的预防和护理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小儿贫血的诊疗方法和注意 事项,提高医生对小儿贫血的认 识和处理能力。
背景
小儿贫血是儿童血液系统疾病中 的常见病,其病因多样,临床表 现各异,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以保障儿童的健康。
贫血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无法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状态。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贫血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等。
02
小儿贫血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小儿贫血类型,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 致。
详细描述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中铁含量不足、慢性腹泻、消化道畸 形等,这些因素导致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05
小儿贫血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定期健康检查
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健 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贫 血等潜在疾病。
补充营养素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生长发 育需求,适当补充铁、叶 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预防贫血的发生。
避免感染
加强宝宝的免疫力,避免 感染病毒或细菌,以免引 起贫血或其他疾病。
家庭护理
病例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疗
总结词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
详细描述
患儿出现贫血、神经精神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贫血伴有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治疗以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为主,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 疗。

儿科学课件:小儿贫血概论

儿科学课件:小儿贫血概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造血原料缺乏(Deficienow failure)
– 破坏增加:溶血(Hemolysis)

RBC内在异常

RBC外在异常
– 失血(Blood Loss):

慢性

急性
3. 根据BM增生程度分类(hyperplasia degree of BM)
• 增生不良性 Dyshyperplasia: AA • 增生性 Hyperplasia : other than AA
极度活跃
明显活跃
活跃
低下
诊断要点(diagnosis)
病史 (history) 发病年龄 病程&伴随症状 喂养史 过去史 家族史
体检 ( PE) 生长发育 皮肤黏膜 营养状况 肝脾淋巴结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生后主要造血场所。
5岁内全部红髓, 5~7y开始长骨出现黄髓 >18岁仅扁骨为红髓。
髓外造血:是婴幼儿造血器官的特殊反应。
当发生感染、贫血时,需要增加造血时, 肝、脾、淋巴结合可恢复造血状态, 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小儿造血特点 Features of hematopoiesis in children
胚胎期造血
胚胎期造血
中胚叶 造血期
肝造血期
骨髓造血
•卵黄囊造血: 胚胎早期(2个月内), 仅原始血细胞
•肝脾造血期: 胚胎中期(胚胎2-5m), 有核红、粒细胞
•骨髓造血期: 胚胎晚期(5个月后), 造血各种血细胞
小儿贫血 (Anemia of children)
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Key point)

新生儿贫血名词解释儿科

新生儿贫血名词解释儿科

新生儿贫血名词解释儿科新生儿贫血,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呢?咱就把新生儿想象成刚刚种下的小幼苗,这贫血啊,就好比小幼苗缺了水或者肥料,有点蔫儿了。

新生儿贫血呢,就是指新生儿的血液里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的量比正常的要少。

你看啊,正常的血液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社会,红细胞就像勤劳的快递员,负责把氧气运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血红蛋白呢,就像是快递员身上背的包裹,包裹里装着氧气这个珍贵的货物。

要是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少了,就像快递员少了或者包裹少了,那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不能及时收到足够的氧气这个“货物”啦。

那新生儿为啥会贫血呢?这原因可就有点复杂喽。

有的是因为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就有点贫血,就像源头的水都不太够,那流到小幼苗这儿的水肯定也多不到哪儿去呀。

比如说,妈妈本身缺铁性贫血,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铁的储备就不足。

铁可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啊,没了铁,就像盖房子没了砖头,血红蛋白怎么能造得出来呢?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宝宝在出生的时候失血过多。

这就好比小幼苗刚冒出头,就被人不小心弄伤了根,流了好多“生命之液”。

比如说脐带结扎的时候出了问题,血就多流出去了些,或者宝宝体内有个地方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有点小出血,积少成多,这血液的量不就少了嘛。

另外啊,有的宝宝红细胞本身就有问题。

这红细胞啊,就像一个个小皮球,正常的小皮球应该是圆滚滚的,弹性很好的。

可是有的宝宝的红细胞呢,长得奇形怪状的,或者特别脆弱,就像一个破了皮的皮球,很容易就被破坏掉了。

这样一来,红细胞的数量就会减少,可不就贫血了嘛。

新生儿贫血可不是个小事情哦。

宝宝要是贫血了,会表现出一些症状的。

就像小幼苗缺水的时候,叶子会发黄,宝宝贫血的时候,皮肤可能就会变得白白的,没有什么血色,就像一张白纸一样。

而且宝宝可能会没什么力气,整天懒洋洋的,不像那些健康的宝宝,小手小脚动个不停。

宝宝还可能呼吸会比正常的快一点,就像小幼苗喘着粗气,因为身体里没有足够的氧气,就像小幼苗没有足够的水和肥料,想努力地多吸收一点。

儿科学小儿贫血

儿科学小儿贫血

通过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等的食物或补充剂来纠正缺陷。
2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来促进红细胞生成或抑制破坏过程。
3
手术干预
某些贫血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骨髓移植。
预防方法
•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丰富的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 • 儿童接种疫苗,预防感染引起的贫血。 • 避免药物滥用和滥用。
结论
通过了解贫血的定义、类型、症状、潜在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儿童贫 血问题,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健康。
儿科学小儿贫血
贫血定义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在小儿中尤其常见,它是指体内缺乏足够的红 细胞或血红蛋白,从而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常见类型和症状
缺铁性贫血
最常见的贫血类型,症状包 括疲劳、头晕和苍白的皮肤。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变形不正常,出现呼 吸困难、心悸和运动耐力下 降。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加速,引起黄疸、 肝脾肿大和贫血。
潜在的原因
1 饮食不均衡
缺乏富含铁、维生素B12等的食物。
3 疾病和感染
某些型可由基因突变引起。
4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影响血液制造或损害红细胞。
如何进行诊断
诊断贫血通常包括血液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量和红细胞形态 评估。
治疗方法
1
营养补充

小儿贫血概述

小儿贫血概述
❖非造血系统表现:
贫血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皮肤(面、耳轮、手掌等),黏膜(口 唇、
脸结膜)苍白为突出表现 ◆易疲倦、头晕、耳鸣、毛发干枯、营养
低下,体格发育迟缓 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
非造血系统表现:
◆循环、呼吸系统:呼吸、心率加快,脉速、 毛细血管搏动;重度时心 脏扩大,杂音,心衰;
• 小儿贫血如何诊断和分度? • 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为明确贫血的性质可做哪些辅助检查?
最简便的辅助检查是?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 秘,偶有舌炎, 舌乳头萎 缩;
◆神经系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易激动
◆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
小儿贫血的诊断
病史 ◆ 发病年龄:
出生时 产前、产时出血 生后48小时内伴黄疸 新生儿溶血病 婴儿期 营养性、遗传性 儿童期 失血、再障、其他
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 ●起病快、病程短:急性溶血或急性出血; ●起病缓慢:营养性贫血、慢性溶血、
慢性失血; ●伴随症状: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
感染,神经症状,骨痛, 肿块,肝脾肿大等;
喂养史:添加辅食,饮食质和量, 食物搭配等
过去史:感染史(结核、钩虫) 慢性疾病史(肾病、风湿等) 服药史(氯霉素、磺胺等)
家族史:遗传性贫血
体格检查 ◆ 生长发育:发育障碍和特殊面容 ◆ 营养状况 ◆ 皮肤、黏膜 ◆ 指甲、毛发 ◆ 肝、脾淋巴结
Types Hypochromic Microcytic Normocytic Macrocytic
microcytic
(小细胞低色素性)
(小细胞性)
(正细胞性)
(大细胞性)
MCV
<80

儿科贫血概述PPT课件

儿科贫血概述PPT课件
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 ----各器官和组织的缺氧
和机体对缺氧的代偿和适应能力
贫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
贫血的程度 贫血发生的速度 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 原发病的性质
贫血的代偿
1、心排出量增加:心率加快 2、肺代偿增强:呼吸增快 3、血液重新分布:主要流向对缺氧敏感的器
官,如心脏、大脑等,皮肤和肾脏血液减少; 4、红细胞生成增多,肾脏合成EPO增加 5、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在组织内释放氧增多
贫血纠正标准:Hb恢复正常,停用抗贫血 治疗后能保持Hb正常水平至少3个月以上。
2,3-DPG
贫血的表现
缺氧的表现:
① 疲乏、困倦、活动耐力减退 ②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耳鸣、注
意力不集中和嗜睡
代偿的表现
① 皮肤粘膜苍白:甲床、睑结膜、口腔粘 膜较可靠
② 呼吸循环系统:心悸、气短、呼吸频率 及深度增加、心动过速;重者可出现心 绞痛和心力衰竭
其他系统的表现: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 统
碍? 2、大细胞性贫血----骨髓检查—巨幼细胞性贫血?
非巨幼细胞性贫血? 3、正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不增高?
贫血病因的诊断
从询问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入手
自幼贫血史---遗传性贫血? 女性月经过多----IDA? 成年男性----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有害物质暴露史----MDS? 贫血伴高血压、眼睑水肿----肾性贫血? 贫血、黄疸、脾大----溶贫? 贫血、出血、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恶性血液病?
以Hb浓度最为精确可靠且重复性好
诊断标准
非高原地区:
Hb
RBC
Hct
成年男性 <120g/L <4.0×1012/L <0.40

儿科学教材小儿贫血

儿科学教材小儿贫血
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
2
补充营养剂
通过口服药物或注射补充必要的营养素。
3
处理潜在的慢性疾病
针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加强监测。
预防小儿贫血的措施
营养均衡
给儿童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富含铁和其他营养素的食物。
早期诊断和治疗
及早发现贫血症状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室内外活动
鼓励儿童参与户外活动,增加阳光曝晒,帮助维生素D的吸收。
小儿贫血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1
不要过度补充铁剂
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检查结果进行适当的铁剂补充。
2
关注贫血的潜在原因
确保排除贫血的潜在病因,如肝脏疾病或骨髓问题。
3
定期复查和检测
监测贫血的进展并调整治疗计划。
患有慢性疾病,如肾脏疾病
营养素可能导致贫血。
传有关。
或免疫疾病,可能增加患贫
血的风险。
小儿贫血的诊断方法
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质量来确定是否
患有贫血。
血红蛋白检测
血红蛋白水平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
骨髓穿刺检查
通过检查骨髓中的细胞和组织来确定贫血类型
和原因。
小儿贫血的治疗方法
1
改变饮食习惯
小儿贫血的类型
缺铁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
是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引
是因为儿童体内红细胞的
于饮食中缺乏足够的铁元
起的,可能与遗传因素或
生产不,导致红细胞过
素引起。
某些疾病有关。
度增大或发育异常。
小儿贫血的原因
饮食不均衡
遗传因素
慢性疾病

小儿贫血的概念

小儿贫血的概念

小儿贫血的概念小儿贫血是指儿童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或者红细胞体积的异常下降。

因此,血液输送氧气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儿童出现疲劳、头晕、食欲不佳等症状。

小儿贫血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

小儿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缺铁,也就是缺乏体内必需的铁元素。

缺铁可以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相对减少,而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也会受到影响。

缺铁是造成小儿贫血最常见的原因。

其他原因包括遗传性疾病、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感染等。

儿童贫血的常见症状包括疲劳、乏力、淡白、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等。

在慢性缺铁性贫血的病例中,儿童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除了症状体现在身体上,儿童贫血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

诊断小儿贫血的方法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铁指标检测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确定儿童贫血的原因是缺铁性贫血还是其他类型的贫血,也可以了解贫血的严重程度。

治疗小儿贫血的方法主要通过补充铁元素来纠正缺铁状态。

补充铁元素通常采用口服铁剂,需要持续几个月或更长时间。

在补充铁剂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增加铁的摄入量。

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包括红肉、蛋、鱼、豆类、绿叶蔬菜等。

如果病因是其他方面的话,需要对症治疗或者是其他相对应措施。

预防小儿贫血需要从生活习惯和饮食上入手。

儿童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营养,提供足够的铁元素,避免过多的饮食限制。

母乳喂养是婴儿期最好的喂养方式,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根据他们的生长发育需要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以支持他们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总的来说,小儿贫血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原因是缺乏体内的铁元素。

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预防小儿贫血也需要重视,尤其是在饮食上提供足够的铁元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减少贫血的发生。

儿科学小儿贫血

儿科学小儿贫血
儿科学小儿贫血
小儿造血系统的发育
造血器官发育 胚胎期造血 生后造血 造血细胞发育
%
100
细 胞 构 成 75
卵黄囊 中 胚 叶 造 血 期
50
25
肝 肝脾造血期

骨髓 骨髓造血期
淋巴结
1 2 3 4 5 6 7 8 9 10(月) 胚胎期造血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髓外造血
造血器官发育
转铁蛋白 铁
铁的储存和利用 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铁蛋白 还原酶
+
氧化
转铁蛋白
铁在体内的代谢
铁的需要量和排泄量
需要量:
成人:1
4月-3岁:1
(15)
早产儿:2
排泄量: 1
动物性食品 (Hb/Mb)
胃酸 蛋白分解酶
血红素
铁在体内的代谢 肠黏膜上皮细胞
十二指肠 空肠上段
骨髓造血 肝脾储存
血红素
入血
定义 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和 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贫血的诊断标准
程度分类 病因分类 形态分类
贫血分类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贫血分度
RBC ×1012/L
Hb ( g/L)
4-3
110(120)-90
3-2
90-30
2-1
60-30
<1
<30
新生儿 Hb(g/L)
145-120 120-90 90-60 <60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缺铁对各系统的影响* 血液: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缺乏期)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缺铁性贫血期) 其他 肌红蛋白/酶/皮肤黏膜
Fe2+ +去铁蛋白

小 儿 贫 血 概 述

小 儿 贫 血 概 述
❖ 诊断性治疗
治疗(therapy)
❖ 对因:
▪ 去除或纠正引起贫血的病因 ▪ 发生贫血的机制
前提:准确诊断
▪ 在诊断明确之前忌乱用“补血药”
❖ 对症:
▪ 输血:
• 指征:重症贫血伴发心功能不全 —— 限量限速
▪ 贫血是全身性的疾病状态,同时要注意消化道、呼吸 道、神经系统、皮肤及附属器官、心血管等均有相应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血红蛋白电泳、 基因检测
地中海贫血 输血、铁螯合剂
东北
父亲 “脾切除”手术 史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血涂片计数球形RBC的比例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脾切除术
病因 治疗
遗传性球形红细 胞增多症
贫血的病理生理
❖ RBC是携氧的工具,贫血可视为血液运送氧的能力减 低
▪ 机体对缺氧的代偿
临床
• 组织增加氧摄取,慢性贫血患者的耐受机制
表现
• 器官组织中血液重新分布
• 心血管的代偿功能:心率、心输出量
• 肺的代偿功能:
– 呼吸频率增快是对组织缺氧不适应的反应
• 红细胞的生成增加:EPO增多
▪ 无代偿作用或代偿不足
消化道——大便常规+OB,肠镜、胃镜 泌尿系——尿常规+离心镜检 肺部、胸腔——胸片、HRCT、痰肺含铁血黄素细胞 腹腔——腹部超声 颅内——头颅CT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 test
红细胞表面积/红细胞容积
% Hemolysis
100
80
60
贫血病例
症状 及 体征
病例一
男,2岁,在就诊“感冒”过程 中多次发现存在轻~中度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给予反复 补铁治疗无效,查体无明显异常

儿科学——小儿贫血

儿科学——小儿贫血

病因 先天储备不足或丢失 铁摄入不足 生长发育快 铁吸收障碍 铁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失血 鲜牛奶喂养
小儿贫血
46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缺铁对各系统的影响* 血液: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ID(铁缺乏期) IDE(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IDA(缺铁性贫血期) 其他 肌红蛋白/酶/皮肤黏膜

造血干细胞
小儿贫血
7
小儿贫血
8
祖细胞
细胞因子 G-CSF
产物
粒单集落形成单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子 TPO 血小板生成素 EPO 促红细胞生成素
小儿贫血
中性粒细胞
巨核系集落形成单 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血小板
红细胞
9
小儿贫血
10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
出生时和生后: 12 RBC 5-7x10 /L, Hb 150-220g/L 生后1周-3月(生理性贫血期) RBC 3x1012/L, Hb100g/L 婴幼儿期(3月-1岁) 12 RBC 4x10 /L, Hb 110g/L
小儿贫血
19
贫血分度 RBC
×1012/L
Hb ( g/L)
新生儿 Hb(g/L)
145-120
120-90 90-60 <60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4-3
3-2 2-1 <1
110(120)-90
90-30 60-30 <30
小儿贫血
20
病因分类
•RBC或Hb生成不足
造血因子缺乏:IDA、巨幼红细胞贫血 再生不良:再障 感染、肿瘤 •RBC破坏增多 RBC内缺陷:膜、酶、Hb合成及结构异常 RBC外因素:免疫性、非免疫性 •RBC丢失 急性失血、慢性出血

儿科学小儿贫血PPT课件

儿科学小儿贫血PPT课件

0.1-0.4 30
.
32
铁的来源
内源性: 红细胞铁 外源性: 食物铁 黑木耳/紫菜/豆类/芝麻/海带/绿叶蔬菜 肉类/ 猪肝/肾/鱼/鸡血/蛋类/ 乳类
.
33
铁的吸收
食物中铁的吸收率1-20%: 谷类、蔬菜 1% 肉类、 鱼类、 禽类10-25% 母乳50% / 牛乳10%
.
34
铁吸收的百分比%
影响铁吸收因素 食物种类 铁的性质 机体造血和储铁情况 其他食物因素
.
35
•铁的运转
由转铁蛋白来完成
Fe++ O2 Fe+++ +运铁蛋白
骨髓


.
36
概念: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 –血清铁(serum iron, SI)
–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TIBC)
吸收不良: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或内因子抗体形成
代谢异常:肝病、某些抗肿瘤药物的影响 利用障碍:嘌呤、嘧啶自身合成异常或化疗药物影响等
.
64
发病机制
细胞内DNA合成障碍 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
65
临床表现
6月-2岁婴幼儿 虚胖、面色蜡黄、毛发稀疏、苍白、
表情呆滞
智力和动作发育较同龄儿落后 全身抖动、乏力、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 难 舌炎、食欲不振
32-62 12.8 2.3 31-39 1.1-3.3 4.6-1.3
61
巨幼细胞性贫血 megaloblastic Anemia
.
62
பைடு நூலகம்

儿科学讲座(21)小儿贫血

儿科学讲座(21)小儿贫血
பைடு நூலகம்
3 3 循 环 呼 吸系 统 症 状 由于 贫 血 致 机 体 缺 氯 , . 故代 偿 性 出 现 心 动 过 速 、 搏 加 快 、 脉压 增 高 、 段 加 速 。 度贫 血可 上 现 心 脉 动 呼 重 I f
脏扩大和克血性心力衰竭 。
2 2 贫 血 病 因 分 类 .
2 2 1 红 细 胞 和 血 红 蛋 白生 成 不 足 ..
维普资讯
・ 0・ 4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 年 3月第 9 02 卷第 3 期
儿科 学讲 座 ( 1 小 儿 贫 血 2)
赵 东 红
1 贫 血的 定 义
2 3 4 小 细 胞 低 色 素 性 贫 血 MCV< 8t, . . 01 MCH< 2 p , 8 g
红细胞增多 }
者如 R h同 种免 疫 性 溶 血 , 或 B 同 种 免 疫 性 溶 血 等 ; 动 产 生 A 主
抗 体 者 , 自身 免疫 性 溶 血 性贫 ● , 物 所 致 的 免 疫 性 溶 血 性 贫 如 药 ●等 。 免疫性因索 ; 非 如药 物 、 学 物质 、 理 、 素 、 染 因素 目 化 物 毒 感 I
<10/ 0g L
2 贫 血 的 分 类
3 贫血 的 临 床 袁 现
3 1 一般 表 现 .
皮 肤 粘 膜 苍 白 , 程 长 者 易 疫 乏 , 发 干 黄 稀 病 毛
疏 , 养 低 下 . 格 发 育迟 缓 。 营 体 3 2 肝 、 、 巴结 肿 大 . 脾 淋 小 儿 贫 血 , 出现 骨 髓外 造 ● , 致 常 导 肝 、 和淋 巴结 肿 大 ( 脾 但再 生 障碍 性 贫 血很 少 出现 骨 髓 外 造 血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资料 12
小儿贫血的诊断
病史
◆ 发病年龄:
出生时
生后48小时内伴黄疸
产前、产时出血
新生儿溶血病
婴儿期
儿童期
医学资料
营养性、遗传性
失血、再障、其他
13
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
● 起病快、病程短: ● 起病缓慢:
急性溶血或急性出血; 营养性贫血、慢性溶血、 慢性失血;
● 伴随症状:
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 感染,神经症状,骨痛,
◆ 血红蛋白分析检查:HbF,Hb电泳、包涵体等
医学资料
25
◆ 红细胞脆性:增高(HS)
降低(地贫)
◆ 特殊检查
红细胞酶活力测定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血清铁代谢的检查:SI,SF,FEP(ZPP) 基因分析
医学资料 26
小儿贫血的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铁剂 — IDA 维生素B12、叶酸 — 巨细胞贫血 皮质激素 自溶、纯红再障
医学资料
肿块,肝脾肿大等;
14
喂养史:添加辅食,饮食质和量,
食物搭配等
过去史:感染史(结核、钩虫)
慢性疾病史(肾病、风湿等)
服药史(氯霉素、磺胺等)
家族史:遗传性贫血
医学资料 15
体格检查
◆ 生长发育:发育障碍和特殊面容 ◆ 营养状况
◆ 皮肤、黏膜
◆ 指甲、毛发
◆ 肝、脾淋巴结
医学资料
16实验室检查异常 Nhomakorabea红蛋白血证。
医学资料
22
靶形红细胞:地中海贫血、严重的缺铁性贫血。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重金属中毒、较严重的增生性贫血。 有核红细胞:溶血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疾病。 卡波环:溶血性急性贫血、恶性贫血、严重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医学资料
23
医学资料
24
◆ 骨髓检查:对有些病有诊断价值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 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为特征;
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对儿童危害大, 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期常见病。
医学资料 31
贫血为公共卫生问题的分类(WHO)
发生率 分类
<15% 15 % ~40% >40%
低 中 高
医学资料
32
Prevalence of anemia in children 0‾5 years old WHO region, 1998
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医学资料 7
红细胞外在因素
● 免疫性: 新生儿溶血症 , 自身免疫性溶血 , 药物 性免疫性溶血 ● 非免疫性: 感染、理化因素、毒素、脾亢、DIC
医学资料
8
红细胞丢失过多
▲ 急性失血性贫血 ▲ 慢性失血性贫血 牛奶过敏、钩虫、月经过多
医学资料
9
形态分类
*MCV(fl)
◆ 血常规:
血细胞形态(大小、异型、靶形、
染色情况)帮助判别贫血原因
RBC和Hb判断有无贫血及程度 WBC和PLT帮助判别贫血原因 网织红细胞判断溶血或造血功能
医学资料 17
1
.
红 细 胞 大 小 异 正 常 红 细 胞 : 直 径 6 ~ 9 小 红 细 胞 : 直 径 < 6 大 红 细 胞 : 直 径 > 1 0 巨 红 细 胞 : 直 径 > 1 5 超 巨 红 细 胞 : 直 径 > 2 0
常 μ μ μ μ μ
: m 。 m 。 m 。 m 。 m 。
医学资料
18
医学资料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外周血涂片
19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外周血涂片 医学资料
20
医学资料
21
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直径缩小,厚度增大 生理性淡染区消失为一膨胀 的球形。细胞中心区血红蛋白含量较正常红细胞多。 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贫血临床表现
与不同病因、起病急慢、贫血轻重有关
一般表现

皮肤 ( 面、耳轮、手掌等 ) ,黏膜 ( 口 唇、 脸结膜)苍白为突出表现
◆ 易疲倦、头晕、耳鸣、毛发干枯、营养低 下,体格发育迟缓 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
医学资料 11
非造血系统表现
◆循环、呼吸系统 : 呼吸、心率加快,脉速、毛细血 管搏动; 重度时心脏扩大,杂音,心衰;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秘, 偶有舌炎, 舌乳头萎缩; ◆神经系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 ◆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
MCH(pg)
MCHC(%) 32~38
正常
80~94
28~32
大细胞
正细胞 单纯小细胞 小细胞低色素
>94
80~94 <80 <80
>32
28~32 <28 <28
32~38
32~38 32~38 <32
* MCV 红细胞平均容积 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MCHC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医学资料 10
小儿贫血概述
血红蛋白正常值
世界卫生组织 6月~6岁≥110g/L 6~14岁≥120g/L 中国儿科血液学组 新生儿≥145g/L 1~4月≥90g/L 4~6月≥100g/L
*海拔每升高1000m,Hb上升4%
医学资料 2
贫 血 定 义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医学资料
3
医学资料
5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 造血物质缺乏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B12、 叶酸缺乏)、Vit B6 缺乏、Vit C 缺乏 蛋白质缺乏、铜缺乏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其它
医学资料 6
红细胞破坏增加
▲ 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膜结构异常: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缺陷: G6PD缺乏、PK缺乏 ● 血红蛋白结构或合成障碍:
联合免疫抑制 — 再障
医学资料
27
输红细胞 注意适应证、速度和量 一般每次5~10ml/kg 极重度或合并肺炎:5~7ml/kg 造血干细胞移植 并发症的治疗
医学资料
28
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
医学资料
29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医学资料
30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血红 蛋白(Hb)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
贫血分度
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血红蛋白(g/L)
<30 *(<60)
<60 (<90)
<90 (<120)
<120 (<145)
RBC数
(×1012/L)
<1.0
<2.0
<3.0
<4.0
*括号内为新生儿分度标准
医学资料 4
贫血分类
病因分类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
70 60 50 40 30 20 10 0
Africa Americas South-East Asia
医学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