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课件: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小儿贫血概述

合集下载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医疗专题总结培训课件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医疗专题总结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 2.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 3.非造血系统表现 各系统受累。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四节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骨髓象 3.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补充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是治疗的关键。 维生素B12肌内注射,每次100μg,每周2~3次,和(或)叶酸口服, 每次5mg,每日3次,连用数周,致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象恢复正 常为止。 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同时,口服维生素C,恢复期加服铁剂。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自我检测】
A1型题: 1.小儿出生后正常情况下造血器官主要是( ) A,卵黄囊 B.中胚叶 C.肝脏 D.骨髓 E. 2.小儿骨髓外的造血器官是( A.胆囊 B.肾上腺 C.淋巴管 D.肝脏 E

小儿贫血 PPT课件

小儿贫血 PPT课件

( 三 ) 贫血的临床表现:与贫血发生的急缓, 病因和轻度程度有关。贫血症状出现主要 是组织缺氧所致。缺氧程度和组织对缺氧 代偿能力决定临床症状轻重。急性大失血 时 ,血液浓度改变较小,但血液总量改变 严重,引起严重循环衰竭甚至休克,而慢 性贫血时由于组织逐渐适应,代偿能力逐 渐增强,虽重度贫血,但症状可不太明显。
(二)贫血分类: 轻度 Hb~90g/L 中度 ~60g/L 重度 ~30g/L 极重度 < 30g/L 新生儿: 轻度Hb~120g/L 中度 ~90g/L 重度 ~60g/L 极重度 < 60g/L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红细胞内在异常 病因分类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外在异常 急性 失血性贫血 慢性
(五)贫血的治疗原则 1 去除病因: 治疗贫血的关键 2 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3 药物治疗: 4 输血疗法:浓缩红细胞10ml/kg,速度不应过 快,以免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合并肺炎 时每次输血5—7 ml/kg为宜。 5 治疗并发症:慢性感染、营养不良、消化功 能 紊乱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以皮肤、口腔粘膜、结膜、 手掌和甲床处明显。易疲倦,毛发干枯, 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 2、造血器官反应: 肝、脾、淋巴结肿大(髓外造血),末梢 血可出现有核细胞,幼稚粒细胞
3、各系统症状 (1)循环和呼吸系统:呼吸、心率加快、 脉搏加强、脉压增大,有时可见毛细血管 搏动,严重贫血,代偿功能失调时,心脏 扩大,充血性心衰。极重度甚可闻及舒张 期杂音,心电图出现 S—T 段下降, T 波低 平或倒置。 (2)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 便秘。严重者舌乳头萎缩、舌炎。

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课件小儿贫血概述

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课件小儿贫血概述
另一部分与肠粘膜胞浆中的载体蛋白→ 胞外→血液→与血浆中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结合→随循环铁运到需铁及贮铁组织
40
▲红细胞破坏后释放铁
在血浆中与转铁蛋白结合→随血循 环运送到骨髓利用或贮存铁组织;
41
影响铁吸收因素
▲促进铁吸收:还原物质,如Vit C、稀盐酸、 果糖、氨 基酸等, 使Fe 3+→ Fe2+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秘,偶 有舌炎, 舌乳头萎缩
神经系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 激动
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
12
小儿贫血的诊断
病史
发病年龄: 出生时:产前、产时出血
生后48小时内伴黄疸:新生儿溶血病 婴儿期:营养性、遗传性 儿童期:失血、再障、其他
13
小儿贫血的诊断
FEP(ZPP)
基因分析
23
小儿贫血的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 铁剂—IDA • 维生素B12、叶酸—巨细胞贫血 • 皮质激素—自溶、纯红再障 • 联合免疫抑制—再障
24
小儿贫血的治疗原则
输红细胞
• 注意适应症、速度和量 • 一般每次5~10ml/kg • 极重度或合并肺炎:5~7ml/kg
小儿贫血概述
ANEMIA
1
血红蛋白正常值
世界卫生组织

小儿血液系统PPT课件

小儿血液系统PPT课件
中华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新生儿≥145g/L 1 ~ 4月≥90g/L 4 ~ 6月≥100g/L
*海拔每升高1000m,Hb上升4%
目录
贫血定义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 白量低于正常
目录
贫血分度
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血红蛋白(g/L) <30
<60 <90 <120
*(<60) (<90) (<120) (<145)
目录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外周血涂片
目录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外周血涂片
目录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涂片
目录
地中海贫血外周血涂片
目录
◆ 骨髓检查:对有些病有诊断价值 ◆ 血红蛋白分析检查:HbF,Hb电泳、包涵体等 ◆ 红细胞脆性:增高(HS)
降低(地贫) ◆ 特殊检查
红细胞酶活力测定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血清铁代谢的检查:SI,SF,FEP(ZPP) 基因分析
目录
红细胞丢失过多 ▲ 急性失血性贫血 ▲ 慢性失血性贫血 牛奶过敏、钩虫、月经过多
目录
形态分类
*MCV(fl) MCH(pg) MCHC(%)
正常
80 ~ 94 28 ~ 32 32 ~ 38
大细胞 >94
>32
32 ~ 38

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小儿贫血概述PPT课件

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小儿贫血概述PPT课件

3×10 /L
逐渐上升 维持在4× 10 /L左右 达成人水平
生理性贫血
生后2~3个月的婴儿,RBC降至3.0×1012/L, HB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自限性)。 原因: 1.生后呼吸建立,血氧含量增加,EPO↓, 骨髓造血功能暂时↓,网织红细胞↓ 。 2.红细胞寿命短,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 造血物质缺乏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B12、
叶酸缺乏)、Vit B6 缺乏、Vit C 缺乏
蛋白质缺乏、铜缺乏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其它 感染、炎症、肾病、癌症、铅中毒等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骨髓造血部位
二、血象特点
儿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
年龄
初生 生后6~12h 生后10天左右 2~3月 3月后 1岁以内 12岁
红细胞 (5~7)×10 /L
稍高 减少20%
血红蛋白
150~230g/L 稍高 同前 110g/L
变化原因
浓缩 生理性溶血 生理性贫血
进食少 不显性失水
贫血临床表现
与不同病因、起病急慢、贫血轻重有关
一般表现
皮肤(面、耳轮、手掌等),黏膜(口 唇、 脸 结膜)苍白为突出表现 ◆ 易疲倦、头晕、耳鸣、毛发干枯、营养低下, 体格发育迟缓 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 ◆

造血系统疾病儿童疾病专科培训PPT课件

造血系统疾病儿童疾病专科培训PPT课件
3.骨髓细胞学检查 4.病理检查
5.专科检查
儿科学(第9版)
(四)诊断
1. 初诊
压片、皮肤活检、淋巴结、肿物穿刺或手术标本发现组织细胞浸润。
2. 诊断:初诊的基础上,且具下述4项指标的2项或2项以上
(1)ATP酶阳性 (2)CD31/S-100阳性表达 (3)α-D甘露糖酶阳性 (4)花生凝集素结合试验阳性
(2) 脾脏受累:脾脏在锁骨中线肋缘下>2cm。 (3) 肝脏受累:符合以下≥1项:
➢ 肝脏在锁骨中线肋缘下>3cm; ➢ 肝功能不良:血浆蛋白<55g/L,白蛋白<25g/L,不是由于其他原因所致; ➢ LCH的组织病理学/细胞学诊断。
儿科学(第9版)
“危险器官”受累的标准
(4) 肺受累:符合以下≥1项:
1. 皮疹
常见于<1岁的婴儿,皮疹多分布于躯 干、头皮发际部,四肢较少,为红色 或棕黄色斑丘疹,继而呈出血性。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皮疹
儿科学(第9版) 2. 骨骼损害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颅骨缺损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椎体破坏
儿科学(第9版) 3. 呼吸道症状:常
有咳嗽、气促、青紫, 但肺部体征不明显。 可合并肺大泡或肺部 弥散性囊性变等。
儿科学(第9版)
(五)治疗
1.原发病治疗 2.改善微循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纠正酸中毒 4.抗凝治疗 5.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补充 6.纤溶抑制剂 7.溶栓治疗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儿童造血和血象特点(儿科学课件)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儿童造血和血象特点(儿科学课件)

第10周完全停止
后4-5天完全停止
终身造淋巴细 胞功能
终身造血器官,出生 2-5周后唯一的造血 器官
成分 原始有核红细胞
原始有核红细胞、 红细胞、粒细 粒细胞、巨核细胞 胞相当活跃
⒉生后造血 ⑴骨髓造血 :出生后主要的造血方式 ①婴幼儿:红髓,全部参与造血 ②5-7岁:长骨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黄髓)所代替,潜在造血 ③成年:红髓仅限于颅骨、锁骨、胸骨、肋骨、肩胛骨、脊柱 、盆骨和长骨近端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造血特点
胚胎期造血
生后造血
中 胚 叶 造 血 期
肝 脾 造 血 期
骨 髓 造 血 期








造血特点
⒈胚胎期造血 ⑴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周起
①卵黄囊造血 ②中胚叶组织 ③胚胎第6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⑵肝脾造血期: 胚胎第6~8周期始,胎儿期4~5月达高峰,6个月逐渐减退
⒉原因: ⑴生后呼吸建立,血氧含量增加,EPO↓,骨髓造血功
能暂时↓,网织红细胞↓ ⑵红细胞寿命短,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 ⑶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
小儿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变化
年龄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原因
初生
(5.0-7.0)×1012/L
150-220g/L

《儿科学小儿贫血》PPT模板课件

《儿科学小儿贫血》PPT模板课件

小儿贫血
29
贫血的治疗
去除病因 合理喂养 药物治疗
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输血治疗
5-10ml/kg 极重度或合并肺炎5ml/kg 造血干细胞 并发症治疗
小儿贫血
30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小儿贫血
(1/3)、脾和其它巨噬细胞
小儿贫血 系统(1/3),可利用铁。
34
铁的来源
内源性: 红细胞铁
外源性: 食物铁 黑木耳/紫菜/豆类/芝麻/海带/绿叶蔬菜 肉类/ 猪肝/肾/鱼/鸡血/蛋类/ 乳类
小儿贫血
35
铁的吸收
食物中铁的吸收率1-20%: 谷类、蔬菜 1% 肉类、 鱼类、 禽类10-25% 母乳50% / 牛乳10%
小儿贫血
39
–*概念:
–血清铁 –血清总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 铁
小儿贫血
40
l铁的储存和利用
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铁蛋白 还原酶 Fe++ 氧化
Fe+++
+
转铁蛋白
小儿贫血
41
铁在体内的代谢
l 铁的需要量和排泄量
l
需要量:
成人:1mg/d

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ppt

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ppt

【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铁供应不
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4. 知识缺乏
【预期目标】
1.患儿的活动耐力逐步提高。 2.家长及年长患儿能叙述致病原因,并
能主动配合治疗,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不发生感染。
血清铁蛋白减少(<12ug/L)。
红细胞游离原卟琳增高(>0.9umol/L)。
【治疗原则】
根治本病的关键是去除病因。
治疗本病的特效药是铁剂。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于 70g/L者,可多次少 量输注浓缩红细胞,以尽快纠正贫血症状。
【护理评估】
1.病史: 2.身心状况检查 : 3.辅助检查:
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一)小儿造血特点:
1、分为胚胎期造血及生后造血。
(1) 胚胎期造血:
①中胚叶造血(卵黄囊):
胚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第3周开始,第6周减退,第10周时停止。 ②肝脏造血:
胚胎6-8W开始,5个月达高峰,6个月减退。 ③脾脏造血:胚胎8W开始,5个月停止。 ④骨髓造血:
胎儿期第5个月开始,生后2~5周后成为惟一的 造血场所。
第二节:小儿贫血
一、小儿贫血概述
1、贫血的定义: 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

儿科学小儿贫血PPT课件

儿科学小儿贫血PPT课件

吸收不良: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或内因子抗体形成
代谢异常:肝病、某些抗肿瘤药物的影响 利用障碍:嘌呤、嘧啶自身合成异常或化疗药物影响等
.
64
发病机制
细胞内DNA合成障碍 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
65
临床表现
6月-2岁婴幼儿 虚胖、面色蜡黄、毛发稀疏、苍白、
表情呆滞
智力和动作发育较同龄儿落后 全身抖动、乏力、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 难 舌炎、食欲不振
.
Leabharlann Baidu22
小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慢性感染 慢性失血 严重营养不良 铅中毒
.
23
正常细胞性贫血
急性失血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感染 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 缺铁早期 结缔组织病 骨髓肿瘤细胞浸润 恶性肿瘤全身播散 肝脏病 其它红系造血障碍
.
24
小儿贫血的定义与标准

定义
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和
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
17
贫血的诊断标准
年龄 新生儿 Hb ( g/L) <145
1-4月
4-6月 6月-6岁
< 90
<100 <110
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
6岁-14岁
<120

儿科学课件:血液系统疾病

儿科学课件:血液系统疾病

4、储存:约30%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
形式储存在骨髓和网状内皮系统,其中1/3储存 在肝脏,1/3储存在骨髓,其他1/3储存在脾和其 他组织。
铁(mg/kg) 占体内铁含量(%)
血红蛋白
40.0
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20.0
肌红蛋白
2.0

0.3
运转铁(血浆铁)
0.3
总量
62.6
64.0 32.0 3.2 0.4 0.4
3.胸腺于胚胎6-7周出现,来自卵黄囊的干细胞 在胸腺内增殖,在胸腺激素的作下,分化为免 疫活性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
青春期胸腺开始萎缩,造血功能渐消失,但T-淋 巴细胞已在周围淋巴组织中定居,能自我繁殖。
4. 骨髓造血:自胚胎4个月开始。出生时所有
骨髓均参与造血。
(二) 生后造血 1. 骨髓造血:是生后的主要造血器官。 2. 髓外造血:
100.0
二、铁的来源与吸收(Source and Absorption)
主要来源于食物:黑木耳、海带、猪肝、肉类、 豆类、蛋类等。 此外,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后, 从血红蛋白中分解出的铁几乎 全部被重新合成血红蛋白或为 其他组织提供所需要的铁。
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区,靠小肠黏膜调节, 肠黏膜细胞生存期为4-6天。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lood cells outside the bone marrow, as in the spleen, liver, or lymph nodes.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ppt精品医学课件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ppt精品医学课件

• 2、髓外造血
• 正常情况下髓外造血极少,小儿出生头 几年,当发生贫血需要增加造血时,肝 可恢复到胎儿期的造血状态,而出现肝、 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 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小儿造血器官 的这种特殊反映称~。
小儿血像特点
各年龄期小儿血像特点 一 RBC 和Hb 出生时 RBC约5.0-7.0×1012/L
新 生 儿 Hb量<145g/L 1-4个月 Hb量<90g/L 4-6个月 Hb量<100g/L


贫血的程度
• 根据Hb的量,将贫血分为

轻、中、重和极重4度:
• 轻 度 Hb量120-90g/L • 中 度 Hb量90-60g/L • 重 度 Hb量60-30g/L • 极重度 Hb量<30g/L
小儿血液系统总论
小儿造血特点
• 一、胚胎期造血 • 1、中胚叶造血期 胚胎第3周出现卵黄
囊血岛造血,第6周开始减退,12~15周 消失。主要是原始有核红细胞。
• 2、肝脏造血期
• 肝脏是胚胎中期造血的主要部位,胚胎第6~8周开始造
血,4~5月达高峰,约于出生时停止。主要是有核红细 胞—分化成无核红细胞。此外,肝也产生少量粒细胞、 巨核细胞。
Hb 150-220g/L 出生6-12h(失水)RBC、Hb比出生时高些 未成熟儿稍低 2-3月时 RBC3.0 ×1012/L Hb110 g/L 生理性贫血,自限过程,以后生成增加.。

讲课课件---小儿贫血

讲课课件---小儿贫血
量元素铜、钴、锰、锌等
维生素B12(钴胺素)
• 维生素B12 + 内因子(胃粘膜壁细胞分泌)
回肠粘膜受体
入门脉系统
随血流到造血组织
转钴蛋白+
储存在肝脏
叶酸

Vit.B12
Vit.C
叶酸 四氢叶酸→DNA合成→RBC
叶酸还原 酶

• 来源:食物(5%),体内铁再利用(95%) • 转运:1、食物铁(十二指肠、空肠上段);
•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数量和形态)、血 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必要时行特殊检查, 如骨髓涂片、血红蛋白分析、 红细胞脆性等。
五、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
内铁缺乏所致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好发年龄6个月至3岁。
(二)铁在体内的分布:可分为二部分 (1)功能性铁:包括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 蛋白,各种细胞内的酶和辅酶、以及在血浆中 转运的铁。 (2)贮存铁:主要贮存于肝、脾及骨髓的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中,有两种形式:铁蛋白 及含铁血黄素,其中男性体内贮存铁为1000mg, 女性仅为300---400mg。
腔粘膜异常角化、胃酸分泌减少、反甲
(六)分 期
•铁缺少期(贮存铁减少)血红蛋白和血清铁仍正常,血
清铁蛋白水平下降。 饮食中铁的吸收以及转铁蛋白的浓度代偿性地增高(铁结合 力升高) 。

儿童贫血(138页)

儿童贫血(138页)

3.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
生后红细胞计数变化
不同年龄Hb量的底限
新生儿
1~4m 4~6m 6m~6y 6y~14y
145 g/L
90 100 110 120 g/L g/L g/L g/L
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生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70 % 60 %
淋 巴 细 胞
50 %
40 % 30 % 20 % 10 % 2 4 6
世界卫生组织 6月~6岁≥110g/L 6~14岁≥120g/L 中国儿科血液学组 新生儿≥145g/L 1~4月≥90g/L 4~6月≥100g/L
*海拔每升高1000m,Hb上升4%
贫血分度
极重度 血红蛋白(g/L) <30 *(<60) RBC数 (×1012/L) <1.0 重度 <60 (<90) <2.0 中度 <90 (<120) <3.0 轻度 <120 (<145) <4.0
3×10 /L
逐渐上升 维持在4× 10 /L左右 达成人水平
生理性贫血
生后2~3个月的婴儿,RBC降至3.0×1012/L, HB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自限性)。 原因: 1.生后呼吸建立,血氧含量增加,EPO↓, 骨髓造血功能暂时↓,网织红细胞↓ 。 2.红细胞寿命短,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 白 尿 溶血危象
贫血
不同病因 红细胞破坏增加
出血 造血物质缺乏
再生不良
减低
增加
基本正常
造血状态
骨 网脾 髓 织脏 增 增增 生 高大
再生危象
贫血临床表现(clinical presentation)
❖ 一般表现(general) ❖ 造血器官反应(reaction) ❖ 各系统症状(systemic)
淋巴结 11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终生造淋巴细胞、浆细胞。
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4个月
始有造血并维持终身。(各系血细胞)
胚胎期造血:胎龄与造血部位的关系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红骨髓
婴幼儿:均为红骨髓 5-7岁:长骨中出现黄髓(脂肪组织)
( 黄骨髓仍具有造血潜能。)
年长儿与成人: 红髓见于扁平骨、不规则骨和长骨近端
3月
1岁
2岁
HbF
70% 15%~30% <5%
<2%
HbA
30%
70% 93%~95% 95%
HbA2
<1% 2%~3% 2%~3% 2%~3%
婴幼儿期不同血红蛋白的比例
贫血概论 Anemia
贫血的定义和程度
Definition and degree of anemia
Definition :血液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 低于正常值. 海拔每上升1000米,HB上升4%。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骨髓造血部位
髓外造血
婴幼儿缺少黄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很小,在某些情 况(如严重感染、溶血、失血等)下造血需要增加, 肝、脾和淋巴结又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表 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液可见有核红细 胞或/和幼稚粒细胞,感染和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血象特点
❖ RBC和Hb 变化:初生时, 生理性贫血,HbF 变化(出生时70%,1岁时〈5%,2岁时〈2%。
生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血小板
血容量
新生儿 儿童 成人
血红蛋白
10% 10-8 % 6-8 %
ຫໍສະໝຸດ Baidu
HbA(22 ) HbA2(2 2) HbF(22)
Gower1(ζ2 ε 2) Gower2 (α 2 ε 2 ) Portland(ζ2 γ 2)
血红蛋白的结构
各不同年龄的血红蛋白种类含量
血红蛋白 出生时
❖ WBC:4-6天时 L=N,4-6岁时L=N。 ❖ BPC: ❖ 血容量(blood volume):相对多,10%,8-10%,
6-8%。
儿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
年龄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初生
(5~7)×10 /L 150~230g/L
生后6~12h 生后10天左右
稍高 减少20%
稍高 同前
2~3月
Ret 3天内 0.04-0.06 7天 <0.02 成人 0.005-0.015
生理性贫血
生后2~3个月的婴儿,RBC降至 3.0×1012/L, HB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 贫血(自限性)。
生理性贫血原因 ❖ 血氧饱和度增加 ❖ 胎儿红细胞寿命短(生理性溶血) ❖ 生长发育快,血容量增加 ❖ 早产儿出现更早
❖ 红髓逐渐转化为黄髓的过程(process of red marrow to yellow)
❖ 髓外造血 (Hematopoiesis out of marrow)
胚胎期造血
❖ 中胚叶造血期 ❖ 肝、脾造血期 ❖ 骨髓造血期
中胚叶造血期
胚胎第3周起: 卵黄囊造血: 中胚叶组织:
原始造血成分:原始的有核红细胞。 胚胎第6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大纲
目的要求 ❖ (一)掌握小儿血象特点 ❖ (二)熟悉生后造血特点 ❖ (三)了解胚胎期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特点
Development of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 出生前造血 (Hematopoiesis)
❖ 出生后骨髓造血为主(bone marrow)
中度 ~ 90g/L 重度 ~ 60g/L 极重度 < 60g/L
❖ 贫血的分类(classification):
(Cause,Degree, and Morphology)
病因分类(cause) 生成不足:造血因子缺乏,造血功能低下 破坏增加:先天,后天 失血:慢性,急性
红细胞溶解过快
黄血 疸红
❖ 新生儿(<10天) ❖ 1m~4m ❖ 4m~6m ❖ 6m~6y ❖ 6y~14y
145g/l 90g/l 100g/l 110g/l 120g/l
Degree
轻度 正常下限~ 90g/L 中度 ~ 60g/L 重度 ~ 30g/L 极重度 < 30g/L
Degree
新生儿
轻度 144~ 120g/L
诊断要点(diagnosis)
❖ 病史 (history)
发病年龄 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 喂养史 过去史 家族史
❖ 体检 ( physical examination)
生长发育 皮肤黏膜 营养状况 肝脾淋巴结
❖ 实验室
大便OB、寄生虫卵 红细胞形态 网织计数 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髓涂片 血红蛋白分析 红细胞脆性 特殊检查
肝脾造血期
胚胎第6~8周期始, 胎儿期4~5月达高峰,6个月逐渐减退
肝脏 6~8周出现,主要为有核RBC、少量粒细胞、巨核 细胞,6月后逐渐减弱。
脾脏 8周出现,RBC为主,稍后粒系、淋巴、单 核、终生 造淋巴细胞。
胸腺 6~7周产生淋巴细胞(前T-cell,成熟T-cell),少量红 细胞、粒细胞。
小儿造血、血象特点及贫血概论
Hematopoiesis, Peripheral Blood and Anemia
周海霞
血液学的进展影响整个医学的进步
❖ 观察食物对贫血的影响,成功地治疗恶性贫血 ❖ 叶酸拮抗剂治疗白血病获得成功 ❖ 异常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鉴定 ❖ 血型的发现 ❖ 人白细胞抗原的发现 ❖ 骨髓移植的成功 ❖ 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来源、鉴定、分离、纯化的研究
3×10 /L
110g/L
3月后
逐渐上升
1岁以内 维持在4×10 /L左右
12岁
达成人水平
变化原因
进食少
浓缩 不显性失水 生理性溶血 生理性贫血
血象特点: RBC和Hb的变化:
RBC 新生儿 5.0-7.0×1012/L 男 4.0-5.0×1012/L 女 3.5-4. 5× 1012/L
Hb 新生儿 150~170g/L 男 120~150g/L 女 105~135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