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时“分与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简单的分与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同时,他们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简单的分与合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简单的分与合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与合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概念。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与合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与合。

2.新课导入:讲解分与合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方法。

3.课堂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总结分与合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第4课时分与合》教案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第4课时分与合》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第4课时分与
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字1-5的认识以及分与合的意义。

2.能够正确使用数字1-5进行分组。

3.能够将两个组合并成一个组。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数字1-5的认识。

2.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3.实际操作中正确分组和合并。

三、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5。

2.图片或实物用于分组和合并示意。

3.黑板/白板及彩色粉笔/马克笔。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利用数字卡片,复习数字1-5的认识,并提问学生数字的顺序。

第二步:新知呈现
1.讲解分与合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2.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分与合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视觉理解概念。

第三步:训练操练
1.老师出示一个数字组,要求学生将其分成两组。

2.学生们分组后,再要求将两组合并为一组。

第四步:拓展应用
1.给学生一些数字卡片,让他们自己分组和合并,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通过游戏方式加深对分与合概念的理
解。

五、课堂小结
1.复习今天学习的知识,强调分与合概念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加深对数字1-5的认识,并能熟练使用分与合的技能。

六、课后作业
1.让学生回家整理数字卡片,练习分组和合并操作。

2.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家具、玩具等,思考如何将它们分组和合并。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时“分与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1. 学习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2. 学习如何将几个部分合为一个整体;3. 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

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同时,我们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示“分与合”。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示“分与合”。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分水果的游戏,引出“分与合”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分与合”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分与合”。

3.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分与合”的概念。

4.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应用。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和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分与合”的概念、操作步骤和应用实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练习来进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三单元的第4课时,主要学习分与合的概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分与合的过程,理解分与合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分与合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分与合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分与合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操作材料,如水果、玩具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实物操作材料,如水果、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份实物操作材料,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与合的概念:教师通过实物操作,讲解分与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含义。

3. 学生分组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份实物操作材料,进行分与合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分与合的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与合分: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合:将几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七、作业设计1. 请用实物操作,尝试分与合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 请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分与合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分与合的过程,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方法。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分与合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分与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物操作的引导: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水果和玩具等实物作为操作材料。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猜数游戏》说课稿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猜数游戏》说课稿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猜数游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猜数游戏》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的内容。

这一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猜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0-10的数字,并且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在进行运算时可能会出现准确性不高和运算速度慢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游戏和练习,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参与猜数游戏,巩固对10以内加减法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参与游戏,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在进行运算时,能快速准确地给出答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游戏教学法和激励教学法。

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猜数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我会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谜语,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猜数游戏,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参与游戏。

3.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总结: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主要包括猜数游戏的规则和一些典型的例子。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游戏规则,并通过例子,明白如何进行猜数游戏。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来进行。

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合作、有创造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 分与合(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  分与合(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6~10的分解与组合,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计算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的分解与组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进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6~10的分解与组合,能够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进行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等。

2.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套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6~10的分解与组合。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6~10的分解与组合规律。

(3)教师总结并板书6~10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3. 操练(10分钟)(1)学生用计数器和小棒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操作。

(2)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10分钟)(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进行问题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学练习册》第3单元第4课时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批改。

六、板书设计1. 6~10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第三单元第4课时 猜数游戏(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第4课时 猜数游戏(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第4课时猜数游戏(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一、课前预习
1.让家长先准备一个空盒子,放入 10 个颜色不同的小球,然后让孩子往里面猜数,每猜一次从盒子里面取出一颗小球并向孩子展示,学生需要记录并分析答案。

2.学生自己也可以准备一些小球练手,可以将自己准备的小球写上数字或者颜色,或者用卡片来代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猜数思维,能够根据推理猜测正确的答案。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需要以逻辑思维为基础来进行猜数游戏,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数学推理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猜想:小球的颜色和数字之间是否有某种特定的联系?我们能否从中找出规律来?
2. 活动环节
1.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小球,并且自己猜测。

2.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路记录下来,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3.张老师打算猜一个两位数的数字,数字的十位数比个位数大,两位数的和为10。

(1)让学生猜一个数字,并根据张老师的回答来缩小下一次猜测的范围。

(2)学生自己编制一个游戏规则,然后与同桌一起进行猜数游戏。

3. 总结反思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猜数游戏中的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推理找出正确答案。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猜数游戏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更能发现数字与规律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同时,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4课时 分与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4课时  分与合
答:人数不相等,不公平。 说一说怎样能使这个游戏变得公平。
每队的人数相等,都为4人。 ÷
4 13
4 22
4 31
5 14
5 23
5 32
5
41 ÷
完成 本课时的习题。
÷
可以从分成1和几开始,按顺序记忆。÷
(教材P22 做一做1)
1.摆一摆。
÷
(教材P22 做一做2)
2. 涂一涂,填一填。
5 14
5 23
5 32
5 41
÷
(教材P23 第3题)
1. 5只 要飞进两个 ,每个 会同样多吗?
飞进的
答:每个 飞进的
不会同样多÷。
(教材P23 第4题)
2. 这个游戏公平吗?
2.
2
3
4
4
1 12 11 31 3 22 31 ÷
(教材第22页内容)
2
5个 放在两个 里,每个 里都要放,有几种放法?
÷
5 14
5 23
5 32
5 41
把 5 有分不成同了的几分和法几吗??
÷
你有什么好的记你忆有方什法么?发现?
5
5
5
5
1 4233241
①5的分成只有4组。 ②第一个数越来越大,第二个数越来越小。
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3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4 课时 分与合
÷
从观右察边上数面这幅,图把,第数3一朵数 圈和起来。 各有多少。
有( 4 朵
有( 2 )个
(教材第21页内容)
1
把4朵 放到两个 里,每个 里都要放, 有几种放法?
同学们,试着分一分吧!
÷
把 4 分成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人教版我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3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与合的过程。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分与合的过程。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注意到分与合的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因此,我会在课堂上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与合的过程。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加深他们对分与合的理解。

在教具与学具准备上,我会准备一些水果、玩具等实物,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卡片,让学生通过卡片来进行实际的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物操作的问题,引入分与合的概念。

然后,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分与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操作过程。

我会通过一些随堂练习,来检验学生对分与合的理解。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分与合”的概念,并用图片来表示分与合的过程。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让学生回家后,用他们学到的分与合的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比如,我会让他们数一数家里有几个苹果,然后把苹果分成几份,每份有几个苹果。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反思我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想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看是否能够更好地教学。

这就是我对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3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一定能够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3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分与合的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理解分与合的过程,是我认为的最大难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简单的分与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对于分与合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但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实物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例,引入分与合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分与合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练习分与合的方法。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与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与合的方法进行解决。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分与合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第4课时《分与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第4课时《分与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第4课时《分与合》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合与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学生能够理解一个整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合与分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抽象的合与分概念,他们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与分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合与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与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2.教学难点:对于合与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合与分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与分的概念。

4.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合与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 分与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 分与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分与合的定义:分是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合是将几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

2. 分与合的运算: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基本运算方法。

3. 分与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概念,理解分与合的意义。

2. 让学生学会分与合的基本运算方法,能运用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以及分与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基本运算方法,能运用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水果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实物水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一个苹果,问学生:“这个苹果可以怎么分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分与合的概念:教师讲解分与合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意义。

3. 讲解分与合的运算:教师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分与合的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参与运算过程,加深对分与合的理解。

4. 应用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分与合的定义、分与合的运算方法以及分与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分与合的方法,将下列物品分成两部分:苹果、橙子、香蕉、饼干。

(2)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下列实际问题: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想要3个,怎么分?2. 答案:(1)苹果:分成果肉和果皮;橙子:分成果肉和果皮;香蕉:分成香蕉片;饼干:分成两半。

(2)妈妈给了你3个苹果,你可以将其中一个苹果分成两半,自己吃一半,妈妈吃一半;剩下的两个苹果,你可以全部给妈妈,或者自己留一个,给妈妈一个。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课件-第三单元-第4课时还剩下多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课件-第三单元-第4课时还剩下多少北师大版

知识讲解
还剩下多少?
方法二:倒着数
4-1,即从4开始,不包 括4,往回数1个,是3。
4 - 1= 3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第4课 时 还剩下多少(2) 北师大版(2014秋)(共13张PPT)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第4课 时 还剩下多少(2) 北师大版(2014秋)(共13张PPT)
3 - 2= 1
还有1个萝卜没 拔下来。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 导件 学-课第件三-第单三元-单第元4课 - 第时4课时还还剩剩下下多少多(少2)北 师北大师版大版(2014秋)(共13张PPT)
知识总结
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从整体中拿走或去掉一部分,数量 都在减少,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 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 导件 学-课第件三-第单三元-单第元4课 - 第时4课时还还剩剩下下多少多(少2)北 师北大师版大版(2014秋)(共13张PPT)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还剩下多少(2)
> 12 3
激趣导入
小刺猬最喜欢吃苹果了, 看,它正在干什么呢?
=
知识讲解
还剩下多少?
就苹是 果方从 ,法用4一减个:法苹看计果图算中数。去数掉1个
数剩下的苹果,有3个。
12 3
4 - 1= 3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第4课 时 还剩下多少(2) 北师大版(2014秋)(共13张PPT)
就是从3本书中去掉2本,用 减法计算。
数剩下的书。 画学具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第4课 时 还剩下多少(2) 北师大版(2014秋)(共13张PPT)
3 - 2= 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 导件 学-课第件三-第单三元-单第元4课 - 第时4课时还还剩剩下下多少多(少2)北 师北大师版大版(2014秋)(共13张PPT)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4课时教学课件(2024秋)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4课时教学课件(2024秋)

( )个
( )个
综合练习
( 4 )个
1+3=4(个)
综合练习
( 7 )个
2+5=7(个)
综合练习
小结
1+3=4(个) 1+3=4(个) 1+3=4(个) 2+5=7(个)
1. 一层一层地数。 2. 不要忘记数隐藏着的正方体。 3. 把每一层的正方体个数加起来。
综合练习
5. 用2个的相同的
拼出不同的长方体。
综合练习
左右
上下
前后
综合练习
要Hale Waihona Puke : 1.选择其中一组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2.先想一想,再拼一拼。
综合练习
左右
上下
前后
综合练习 能选球吗?
拓展练习
6. 要摆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用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
要摆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用8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
认识立体图形
第四课时
基础练习 1. 连一连。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基础练习 2. 看图填空。
1
1
1
2
1
2
2
3
2
4
34
3
54
3
6
有( 6 )个 有( 4 )个 有( 4 )个 有( 3 )个
基础练习 3. 下面每幅图中各有几个正方体?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 234
( 4 )个
21 34
( 4 )个
综合练习 4. 这2幅图分别有几个正方体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 猜数游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 猜数游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猜数游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

2.善于运用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配合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猜数字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出数字的规律。

教学难点1.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让不善于合作的学生尝试团队配合。

教学准备1.预先准备数字卡片。

2.准备猜数游戏规则板。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师可以以“猜幸运数字游戏”为题在黑板上画一个框并说出游戏规则。

然后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写下一个两位数字的幸运数字,教师同样也写下自己的数字。

然后恢复不同数字的大小比较。

步骤二:分组教师将所有学生按照数字的大小分为四组,每组将被赋予不同的任务。

学生们将被告知数目汇总的规则。

步骤三:任务分配分配任务如下:第一组将猜教师所写的数字,第二组团队合作,尽最大努力用最少的数字尝试每次猜出正确的幸运数字,第三组将猜出在数字卡片上所显示的随机数字,最后一组不仅可以猜教师所写下的数字,而且将能选择一个数字,来让别的小组猜猜。

步骤四:猜数字现在开始进入正式猜数字的环节。

每组必须要反复试几次才能猜出正确的结果。

对于猜错的小组,需要继续加油再次猜。

步骤五:统计结果猜数字结束后,教师将会在黑板上统计所有数字的猜测情况,并向学生们展示正确答案。

学生们将有第一次机会并检查自己之前的猜测,将学习和消化规则,有信心猜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也将有可能猜中正确答案。

步骤六:总结最后,教师对课堂进行总结,向学生们介绍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检讨他们的猜数策略是否实用并学得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失败无法猜出正确答案中得到的启示。

然后提醒学生以后在猜数字时,要更加注意数字之间的大致大小关系。

课堂实践•学生们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并共同完成猜数任务。

•学生们之间加强了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相互帮助,发挥了他们的学术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第4课时《分与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第4课时《分与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第4课时《分与合》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实际操作充满热情。

同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分与合”的概念可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和图片引导才能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与“合”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与“合”的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分”与“合”的实际操作,并能够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验“分”与“合”的过程。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与“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如水果、玩具等)和图片,用于直观展示。

2.准备“分与合”的操作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分”与“合”的规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分”与“合”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分”与“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分”与“合”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操作方法。

第三单元第4课时 猜数游戏(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第4课时 猜数游戏(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第4课时猜数游戏(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猜数游戏是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们的数学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猜数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

2.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逐步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三、教学重点1.猜数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性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教学内容讲解教师对猜数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进行讲解,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游戏开始前,教师需要设置一个范围内的最大数值和最小数值,学生需要在这个数值范围内猜一个数字。

2.学生进行猜数操作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提示学生猜的数值是否正确或者偏大偏小,直到学生猜中答案为止。

3.游戏结束后,教师可根据猜数所用的时间和猜的次数等标准进行评分,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游戏。

3. 实战演练教师可以设置多个游戏关卡,让学生在不同的难度级别中进行猜数游戏,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信心。

4.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归纳,重点强调猜数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并结合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串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1.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在猜数游戏中的能力和表现。

2.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等方式,测量学生在猜数游戏中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第几》教学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第几》教学课件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几
从这张图里你知道了什么?
有 5 人排队。
从前往后数
1 2 345
排第 2 ,他前面有 1 人,后面有 3 人。 小举前组面手讨后发论面言:各:有有几几排人人第?排几队?,你是排怎第样几数,的他?
2人表示的是数量。
第2表示的是小男 孩的位置。
从前往后数, 数到几就排第几。
“几”和“第几”: 1. “几”表示物体的数量,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第几”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次序,只表示其 中的一个物体。 2. 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
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1课时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第几 理解排队中的第几
练习
知 识 点 1 应用前后的位置关系,分析各排第几
排第3。
小猪从右数排第几?
右边数排第2。
把左边的5个 圈起来,给从左数第5个 涂上颜色。
1.图上一共有( 5 )只小鸟。 2.把左边的2只小鸟圈起来。 3.给从左数第4只小鸟涂上绿色。
想一想,圈一圈
(1)圈出右边的2个 (2)圈出右边的第2个 (3)圈出左边的第5个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点拨:由图可知,最左边的风筝是第 1,往右依次 是第 2、第 3、第 4、第 5。把左边的 4 个风筝圈起 来,这里的 4 表示数量,从左边起,数出 4 个,圈 起来即可。
知 识 点 2 从右边数,分析各排第几
2.小猫钓鱼。 如图 (1)从右边数,接着填一填。 (2)把从右边数第 3 只小猫圈起来。 (3)在从右边数第4只小猫下面画“○”。 (4)从右边数第 1 只小猫回家了,还剩( 4 )只小猫
点拨:图中已给出了第 2 的位置,说明小朋友是从 右往左排的。

第三单元第4课时0的减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

第三单元第4课时0的减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

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0的减法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0的减法运算,理解“0减任何数等于任何数”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0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0的减法运算及规律2. 0的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0的减法运算及规律2. 教学难点:理解“0减任何数等于任何数”的规律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0的减法运算。

例如:小明的妈妈给了他5颗糖果,他吃掉了5颗,还剩下几颗糖果?学生会回答0颗。

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过程?2. 探究新知(1)让学生尝试计算0减去一个正数,例如:0-3,0-7等,观察计算结果。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0减去任何正数都等于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例如:0-3=-3,0-7=-7等。

(3)让学生尝试计算0减去一个负数,例如:0-(-3),0-(-7)等,观察计算结果。

(4)引导学生发现规律:0减去任何负数都等于这个负数的相反数。

例如:0-(-3)=3,0-(-7)=7等。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0的减法运算。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强调易错点。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应用0的减法的例子。

(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并解释其意义。

(3)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成果。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0的减法运算的规律。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0的减法运算是否掌握?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动手操作?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六、附录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及答案3. 学生作品展示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0的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0减任何数等于任何数”的规律,以及如何将这一规律应用于实际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括号里填几?
3+()=7 6+()=8 6+()=6
()+5=10()+7=9 10=()+3
()+4=9 7=2+()0+()=8
教师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加法计算
6+3=9(朵) 5+4=9(朵)
3+6=9(朵) 4+5=9(朵)
教学反思
练习时,要向学生说明做题的要求,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6号和8号球员分别应踢哪些球?
足球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由几号球员踢。
再让学生画线连球。
(8)第10题。
看图列式计算牵牛花朵数。
先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再根据题中提供的花的位置和颜色等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9)第11题。
看图讲数学故事。
加强指导,既要关注学生所讲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重视故事中体现的“数学味”。
高端高效产业发展片区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首备人单位及姓名:马庄镇鹏程明德小学朱惠复备人:复备时间:
单元总课时数:14节第4课时上课时间:
课题
野餐(加法计算)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训练10以内数的加法。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3、完成自主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最后互相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口算练习,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填写结果外,再制成卡片经常性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
(3)、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他学情境,有序地观察图中的信息并正确描述。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算式中各数的意义,提高口算速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及补充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小朋友野餐,知道了“和”不变的规律,知道了0的加法的意义,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1= 6+2= 3+6= 7+3=
1+3= 2+6= 6+3= 3+7=
3+0= 6+0= 9+0= 10+0=
0+3= 0+8= 0+5= 0+7=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三、巩固练习
1请同位互相出题做。
(0的加法,“和”不变的练习题)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
(4)第5题。
学生独立口算,比赛。
(5)第6题。
小老鼠找鼠标的情境。
先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弄清图意,做题。
屏幕上显示的是3+4=7,找出得数是7的鼠标与电脑连起来。
(6)第7题。看图填未知数的练习。应根据右边算式的得数和已画好的图形的个数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
(7)第8题。
小朋友踢足球的情境,练习找算式的得数。
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画面自编故事,然后从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四、课堂小结
师:数学国王对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下面,请小朋友接受国王的礼物吧!
当堂达标练习设计
1、计算
3+1= 6+2= 3+6= 7+3=
1+3= 2+6= 6+3= 3+7=
3+0= 6+0= 9+0=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